春節發紅包的來歷及傳說
春節的紅包又叫壓歲錢,最早起源于唐朝宮廷,民間認為紅包可以保佑孩子平安健康,也可以讓家長老人長壽,因此這個習俗也流傳了下來,伴隨了許多關于紅包的有趣故事。以下是春節發紅包的來歷及傳說,歡迎閱讀。
春節發紅包的來歷及傳說 篇1
春節紅包的來歷
傳統意義上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過農歷春節時長輩給小孩兒用紅紙包裹的錢。
據傳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后,則演變為用紅紙包裹,F在泛指包著錢的紅紙包;用于喜慶時饋贈禮金。也指獎金、賄賂他人的錢。在中國粵語區紅包被稱為利市(俗作利是、利事、勵事),是將金錢放置紅色封套內做成的一種小禮物。
紅包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此外,還有一種名副其實的壓歲錢,是由晚輩給老人的,歲,就是年歲,歲數,壓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春節紅包起源是什么時候
紅包最早出現于唐朝宮廷,當時宮中有零錢之風。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云:唐玄宗天寶年,“內廷嬪妃,每于春時,各于禁中結伴三人至五人擲錢為戲!蓖踅ㄔ凇秾m詞》中載:“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春日內人長打白,庫中先散與金錢!睆拇喝铡皵S錢為戲”,到“散與金錢”,后又發展到贈“洗兒錢”。據司馬光資治通鑒稱,楊貴妃認安祿山為義子時,“玄宗親視之,喜贈貴妃洗兒錢”,以賀喜驅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種民俗。它與正月初一~初五稱為“春節”,形成早期的“壓歲錢”。但當時還沒有流通的貨幣,而只是一種特制的“壓歲錢”。
春節紅包的傳說
關于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后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另有一說源于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為“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為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背走,于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后才發展為“壓歲錢”。
春節發紅包發多少錢合適
1.不同的地區城市
不同地方包的數字不一樣,北方喜歡整數,100、200的;而南方多喜歡帶6帶8帶7的吉利數,舉個實例68、66、88、66.6、88.8,表示的是心意,就像“利市”一樣,廣東福建10塊、20也包,主管拉長給下屬員工,傳達的是一種祝福和感謝。
2.不同的對象
過年的紅包我們通常分為打給晚輩、給父母的紅包,其他長輩通常是送禮而不是選擇紅包。
給父母長輩送紅包
還在象牙塔里掙扎的學生們是不用給父母長輩送紅包的,但是,對于已經在社會上拼搏了好幾年的'人來說,回家“孝敬父母長輩”是必不可少的。小編統計了一下,一般的工薪階層每年回家會給父母2000-4000元的紅包,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差不多分別1000-2000元。這樣,用來孝敬長輩的“紅包”就有4000-8000元,當然,不同的家庭也會有很大的差別,視具體情況而定,小編在此只是以普遍的工薪階層為例。
給小孩后輩送紅包
收紅包是小孩子們最快樂的事之一了,春節拜年,進家門雙手一攤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討要紅包,而且不容拒絕。但是,這是小孩子的特權,如今已然獨立于社會的我們再無福享受,反而要自掏腰包往外送紅包了。不過,給小孩后輩的紅包一般“意思”要大于“額度”,幾十塊錢也就夠了,幾百就算是比較大的紅包,一般送親戚家小孩的金額要大于朋友家小孩的,加起來,大概需要送出去10多個紅包。這樣算下來,送給小孩后輩的紅包金額在300-500元左右。
3.自己的經濟實力
最后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最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送多少紅包,如果實在困難則盡量避免一些非必要的人情。如果經濟條件比較寬松,則可以任性一些。
春節發紅包的來歷及傳說 篇2
過年為什么要發紅包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里,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
過年發紅包的發展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后,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原因派”紅包“是華人新年的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
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里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征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打開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清人吳曼云《壓歲錢》的詩中云:”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過年發紅包的現狀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紅包禮儀
過年最讓孩子們欣喜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要知道,拿紅包也是要講究禮儀的哦。接紅包與拆紅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這些小禮儀更能體現孩子的乖巧懂事,家長們也更加的有面子。
紅包禮儀速成法:
要點一:接過紅包要致謝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并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寶寶們要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后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要點二: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么,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后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后,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里。
語言
在給孩子壓歲錢的時候,你不能只是說,來孩子,給你壓歲錢,而是需要講一些喜慶的話,祝福孩子的話,例如,健康成長啊,快樂學習啊,成績提升啊,等。如果是給老人的則要說健康,平安,長壽等。
春節發紅包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春節發紅包的來歷及傳說】相關文章:
冬至的來歷與傳說10-21
關于臘八粥的來歷傳說10-30
臘八節的來歷與傳說10-29
春節來歷的手抄報12-10
臘八節的來歷和傳說是什么10-28
春節的傳說手抄報02-24
冬至湯圓的由來及傳說10-22
春節的來歷的手抄報11-16
春節手抄報之春節傳說07-29
有關春節的來歷手抄報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