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地區春節習俗解讀
膠東過年習俗1:打年糕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小年一過,辭灶這天打年糕是為了黏灶王爺的嘴,讓他多降福少抱怨。相傳,灶王爺是一個數黑論白、多嘴多舌、不講原則,吃了農家的好東西覺得嘴短的神靈。為了祈求來年好運,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匯報一年來人間萬象的時候,民間便蒸起帶棗的年糕,黏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口中帶著香甜味兒,去“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膠東過年習俗2:亂歲
舊時煙臺有個說法,每到臘八之后,人間的神仙都會上天過年,此時沒有神仙查看的人間,有些事平時不能做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做了。古時結婚彩禮需要準備的相當豐厚而結婚的過程又非常繁瑣,所以一些貧困家庭就會選在這個時候給子女舉辦婚禮,以期少給些彩禮又能迅速地把婚禮辦完,還不會被神仙指責。這種在臘月里舉辦簡單婚禮的做法,人們統稱為“亂歲”。
膠東過年習俗3:貼年畫
煙臺人貼年畫不似楊柳青、楊家埠等地年畫的喜慶和豐富,其內容非常單一,主角只有兩個,一是灶王爺,二是財神爺。至今在我市福山等地的農村中,還可以看到祖輩留下來的制作灶王爺和財神爺年畫的模具。
膠東過年習俗4:蒸饅頭
按照老習俗,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主食了,作為膠東地區的代表就是大饅頭了。每逢過年都要蒸上幾鍋大餑餑,寓意日子蒸蒸日上,吉祥幸福。在膠東當地,有一種“開口笑”大餑餑,寄托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許:“餑餑開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
膠東過年習俗5:除夕時不開門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孫都會把財神爺和老祖宗請回家里過春節,俗稱“請神祖”,當神祖回家之后這過年就正式開始了。舊時煙臺在請回神祖之后除要緊閉大門外還要在門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財神爺離開家把財氣帶走。一般情況下,新年的大門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會打開。
膠東過年習俗6:炸雞酥魚
早年過春節時,家庭主婦們做燴菜,用的就是侉燉技法的改良版,叫做酥肉酥魚。因為炸時裹以面芡,熟后膨脹香酥,故稱。酥肉酥魚一般選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因為炸完魚肉的大鍋油味重,殘留油多,正好中午熬大菜。
膠東過年習俗7:包餃子
北方人的習慣,除夕晚上要吃餃子,煙臺也不例外。按老習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農歷二十九,家里就得開始包餃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餃子。這兩頓的餃子比較特別,要隨機包進硬幣、糖果、年糕、紅棗、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幣代表來年不愁錢,小孩子吃到年糕會長個,吃到糖果則預示著甜甜蜜蜜。
膠東過年習俗8:踩歲
除夕夜有踩歲的活動,多是在自家院內,將芝麻秸稈用黃紙粘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俗話說:芝麻開花節節高,用芝麻秸比喻年年生活更高更好,且“碎”“歲”諧音,意為“歲歲平安”。
膠東過年習俗9:出門兒
走親戚通常稱為“出門兒”,春節出門兒從正月初二開始到元宵節結束。舊時對出門兒的順序也有很嚴格的規定,通常以母親方面的親戚為尊。舅舅雖然輩分不高,但是舅舅卻代表了母親的家族,所以新年出門的第一站一定要是舅舅家。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稱為“札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
膠東過年習俗10:拜年
舊時在龍口、招遠等地有夜間拜年的傳統,但僅限自己家庭內部,其原因也是為了防止財氣跑到別家。在山東農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頭拜年的習俗,一大早天還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給族中年老的長輩磕頭拜年,小孩拜年還要給“壓歲錢”。在吃過早飯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給族中長輩磕頭拜年。
膠東過年習俗11:吃年酒
按照煙臺史料上講,正月初十,親友才開始相互宴請,稱之為“吃年酒”。不過近年來,“吃年酒”往往從初三之后就開始了,今天七大姑一桌,明天八大姨一席,后天朋友又一聚。
膠東過年習俗12:廟會
正月九日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煙臺人習慣逛廟會。這一天,毓璜頂公園總是人頭攢動,嘎嘎響的皮老虎,神奇的糖畫,惟妙惟肖的面人,很多稀奇的民間玩意兒都在這一天集體亮相。有一種說法叫“上九辦事一大堆”,是說上九日這天辦事,會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辦事不僅能辦成,還會辦得又多又利索。
【膠東地區春節習俗解讀】相關文章:
膠東的七夕習俗11-22
大寒節氣習俗解讀11-07
解讀七夕由來與習俗11-22
2017年如城地區義務教育招生政策解讀08-25
春節習俗的日記12-10
春節習俗征文1000字12-10
春節手抄報資料《臺灣春節習俗》07-29
春節習俗的日記10篇12-10
春節習俗手抄報內容08-06
春節習俗手抄報資料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