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春節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后來畫門神像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有人曾這樣概括春聯:“兩行文字,撐天柱地;一副對聯,評古涵今!辟N春聯,是重要的年節民俗。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解讀春節貼春聯的習俗】相關文章:
關于春節手抄報:貼春聯07-28
關于春節的手抄報內容:春節貼春聯和門神08-06
大寒節氣習俗解讀11-07
春節貼的對聯12-18
春節習俗的日記12-10
關于春節貼對聯的古詩12-24
關于春節春聯的手抄報02-12
春節手抄報的春聯資料12-08
解讀七夕由來與習俗11-22
收集有關春節貼對聯的古詩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