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端午節活動策劃范文
幼兒端午節活動策劃范文1
活動目的:
1、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2、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讓孩子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3、通過互動,讓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提高家長與孩子的配合能力與親子關系。
活動流程:
家園共育類:我和家人一起包粽子
1、邀請各小朋友的家長或者邀請家長志愿者;
2、老師作引導,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3、老師以班為單位,引導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包粽子,編手鏈,縫香包;
4、小朋友們可以互換香包,留做紀念。
示范:
活動準備: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葉、大米、紅豆沙、蛋黃、線、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幼兒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節。
“今天是什么節日?”幼兒和同伴交流。請個別幼兒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表述端午節的時間。師生共同小結:端午節是中國農歷的五月初五。
2、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風俗習慣。
“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有沒有小朋友知道它的傳說?”幼兒相互交流。
組織幼兒欣賞故事:《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都有哪些活動,為什么進行這樣的活動?”幼兒分組交流。
請每組選1名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
教師小結:端午節人們會進行許多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香囊等。
3、幼兒交流吃粽子的.經驗。
“你們吃過或者見過哪些粽子?”幼兒和同伴交流。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餡。
4、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們粽子嗎?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們請來了會包粽子的家長,我們一起學習粽子吧!”幼兒分組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志愿者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鞍兆拥捻樞蚴鞘裁?包粽子時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過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兒和家長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五大領域科學類:神奇的草
1、觀察、感知、實驗熟悉艾葉和菖蒲,知道它們都是草本植物,具有防蚊蠅的功能;
2、了解艾葉在端午節的的含義。
3、講解艾葉的作用給家長聽。
快樂端午節:給孩子戴五絲。
1、幼兒園邀請各寶貝家長入園和孩子一起過端午;
2、幼兒園準備“五絲”線繩;
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3、為孩子帶五絲線繩
4、小朋友互相交換五絲線繩
5、親子照片的合影
幼兒端午節活動策劃范文2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
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呢?教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為什么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劃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1、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活動結束!
二、端午節賽歌會請各班的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小(1):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個竹簍入山谷;溪邊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中班:五月節,天氣熱,放下鋤頭歇一歇;山上清風爽,楊梅紅出血。
大班:"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三、賽龍舟每班選5名家長,組成兩隊,賽龍舟接力賽。媽媽或爸爸套著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四、巧手媽媽大比拼---親子活動每班幼兒家庭分四組進行親子活動。
第一組:與媽媽一起包粽子。
第二組:與媽媽一起做香囊方法:給每位小選手分發一塊色彩鮮艷的絲布、一根可以掛在脖子上的細帶子、一張小紙條、一支筆、一些香藥、一付針線,若無香藥也可以綠豆或花生代替。每位小選手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香囊,在小紙條上寫下祝福和許愿的話,縫于香囊內。要求針腳工整,外形美觀。香囊制作完畢后,可以自帶,也可以送給他人。
新意之處:小孩佩香囊也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本方法的新意之處在于讓小孩自己制作香囊,并且要求在香囊內放入祝;蛟S愿的小紙條,既滿足了小孩喜歡動手的要求,也符合少年兒童天真爛漫的個性。做香布袋。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藥鋪索要或買五味中藥藥面,裝在小布袋里縫嚴。戴在小孩或老年婦女身上,驅邪避瘟。
第三組:與媽媽一起編蛋網。
第四組:給孩子結五絲,結繩索。
"五絲"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古代沒有棉花而用五色絲,所以叫"五絲"。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線代絲,而名稱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陽時,給孩子的手脖上、腳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絲"。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時,解下來扔在水流里,使其順水漂走。傳說這"五絲"能變成蚯蚓。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幼兒。
五、幼兒相互贈送禮物(粽子、香包、鴨蛋網、五彩繩),并大膽向同伴說一句祝福的話。
六、活動結束在此,僅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祝各位家長及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合家幸福!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粽子。
在歡樂的氛圍中,我們的活動也該結束了。通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們的感觸一定都很深。小朋友們展示了個人的魅力,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展示了良好的積極合作精神。我想說"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
幼兒端午節活動策劃范文3
活動目標:
1、欣賞端午節傳說中有關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國古代的愛國詩人。
2、能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述,樂于在集體中交流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動準備:有關《屈原的故事》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圖片,傾聽《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指導語:你們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
2、理解故事內容,激發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導語:①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為什么要紀念屈原呢?②人們是用哪些方法來紀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國君不接受勸告,你會怎么做?(教育幼兒珍惜生命,以積極的方式解決問題。)
3、拓展交流: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童謠《拍手歌》(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能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對童謠活動感興趣。
2、遷移有關端午習俗的相關經驗,嘗試續編童謠,體驗編編、說說、玩玩的樂趣。
活動準備:與端午節習俗相關的圖片、實物。幼兒進行過有關端午節習俗的`調查。
活動過程:
1、欣賞童謠,理解主要內容。
(1)交流有關端午節習俗的經驗。
指導語:端午節,人們都會有些什么活動?
(2)欣賞童謠《拍手歌》,理解主要內容。
指導語:①在這首童謠里,你聽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聽不懂的地方?(根據幼兒的討論、交流情況,幫助幼兒理解"門插艾、香滿堂"等。)
2、學習童謠,了解拍手游戲的玩法。
(1)嘗試朗誦童謠。
(2)討論拍手游戲的玩法,激發朗誦興趣。
指導語:①這首童謠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們可以怎樣念這首童謠呢?(引導幼兒兩兩結伴邊對拍手邊朗誦童謠。)
(3)兩兩結伴,邊拍手邊朗誦童謠。
3、遷移端午經驗,嘗試續編童謠。(如:五月五,是端陽,香包帶,香滿堂;五月五,是端午,龍船下水人跳舞。)
4、記錄并欣賞幼兒創編的童謠。
幼兒端午節活動策劃范文4
活動目標
1。感受端節的文化氣氛,萌發愛國主義情感。
2。知道吃粽子、劃龍舟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3。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端午節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教師準備:知道端午節的來歷以及相關的民風民俗。
幼兒準備:吃過各種口味的粽子,見過不同形狀的粽子。
2、物質準備:粽子實物,《賽龍舟》視頻。
3、環境準備:在娃娃家和手工區投放收集到的艾葉及粽子 、香包等。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粽子,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1、教師出示粽子引導幼兒回憶與粽子相關的已有經驗。
2、了解端午節的節日名稱。
二、聽故事《屈原的傳說》,了解端午節習俗的來歷。
1、播放《賽龍舟》視頻,了解龍舟與一般船樣式和劃船方式的不同。
2、再次播放《賽龍舟》視頻,請幼兒模仿劃船的動作,感受氛圍。
3、老師講故事將故事內容 附 在活動方案后面
在古時候有一個楚國人講屈原,他呀很能干,也很熱愛自己的國家,幫助楚王治理國家,楚王很信任他,可是有一些壞人不喜歡他,總是到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漸漸的楚王就不相信他了,讓屈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不準他回來,但屈原還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國家,每天睡不好覺,當屈原聽到楚國與秦國打仗后沒有了,便非常傷心,農歷五月初五這天,他來到汨羅江邊,跳了下去。人們聽說了后就劃著船去救他,還用竹葉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吃飽了不要傷害屈原,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劃船救屈原的活動變成了賽龍舟,竹筒子盛米改成用柴葉包粽子。
三、嘗一嘗:粽子真好吃
1、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的形狀。
2、引導幼兒說說粽子的味道。
是否需要加一個小結?
活動評析
又是一年端午節,在這粽葉飄香的時節里,我們與幼兒一起粽子回顧歷史,在粽子的話題中走進了端午節……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其習俗是屬于知識系列的活動,幼兒參與的程度較少,為了讓幼兒對活動感興趣,活動前期我們就請家長在購物時有意識引導幼兒觀察與端午節相關的信息,和選購不同形狀和口味的粽子,為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一、亮點
1、注重幼兒的'年齡特點
任何有意義的活動都必須建立在了解本班年齡、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抓住幼兒感興趣的點,另外老師的組織語言及提問也更應貼近幼兒,讓幼兒更易理解,才會有積極的師幼互動,達成活動目標。因此,在活動中,我抓住小班幼兒愛聽故事、愛模仿的特點,將端午節的來歷和端午節的風俗,通過講述故事和觀看視頻的形式,雙管其下充分調動起幼兒的參與興趣和學習愿望,例如在講述故事時,老師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及時調整故事講述的節奏,增加與幼兒的互動,引導幼兒感受到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又如在觀察賽龍舟的視頻時,孩子們一下就被畫面及震天的鼓聲吸引,都躍躍欲試,于是我們請幼兒在班級中找玩具當船漿,與電視中的人們一起“賽龍舟”喊著“號子”。
2、注重區域特點
端午節習俗較多,但由于地域關系,有些習俗在xx市這邊并不多見,孩子們的經驗相對來說比較缺乏,因此,選擇什么哪些習俗重點介紹,我也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分析,經過考慮,圍繞本地、幼兒經驗和端午節故事內容三個方面,將重點放在粽子、賽龍舟兩個方面進行,讓孩子們在味覺中、肢體運動中充分感受,從而加深對這個節日的印象。
二、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如在欣賞故事感受屈原愛國情感的環節中,由于引導幼兒感受的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欣賞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導致幼兒感受不明顯,需要調整。
【幼兒端午節活動策劃】相關文章: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策劃方案09-19
幼兒園端午節策劃活動方案04-02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策劃方案09-17
端午節活動策劃08-23
端午節活動策劃06-08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策劃案06-12
幼兒園紀念端午節活動策劃通用12-09
2016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策劃案07-28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策劃方案(精選10篇)08-25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主題策劃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