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盧溝橋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于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后,日本軍隊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余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
事變簡介
日本軍隊為了占領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軍事演習。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稱有一名日軍士兵于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這便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日軍自1931年占領中國東北后,為進一步發起全面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及偽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國守軍和日軍在盧溝橋激戰,日本派大批援軍,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后戰死。7月,天津淪陷。
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并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最后戰死。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余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攻擊對象的“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于日俄戰爭后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擴大對華攻擊,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第一次大戰后,日本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中國東北發動襲擊,才3個多月就占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并攻占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滿洲國”、在華北搞“自治運動”,希望能長期占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后,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對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地理背景
盧溝橋位于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沖,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史料記載,自金代開始,中原腹地進京,皆要在盧溝橋停留,為京師進出中原腹地的必經之路。侵華日軍一旦占領盧溝橋,北京就是一座死城,華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于是,日軍攻擊駐軍地,中國軍隊在盧溝橋進行抵抗,開啟了日中戰爭的序幕。
【盧溝橋七七事變】相關文章:
七七事變活動總結12-22
北京盧溝橋導游詞11-08
七七事變活動總結13篇12-23
盧溝橋導游詞怎么寫?(精選21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