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直播
昨天是珠海航展開放日的第一天,普通觀眾開始進入航展各展廳參觀武器裝備。每位參觀展廳的民眾臉上無不露出對我軍武器裝備贊許和自豪心情。一起回顧下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直播!
點擊觀看》》》》》》》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直播
珠海航展背后:躁動的軍工市場和興奮的民營創業者
更多企業在涌入,對原有商業邏輯和模式產生巨大沖擊
突然之間,正與記者興致勃勃交談的江西泰豪軍工集團總裁高崗止住了話,他眼神頂住不遠處。幾秒之后,臉上開出了一朵花,眼里放出異樣的光。他略微說了聲抱歉,轉身大踏步向一個人奔去。不遠處走來一個衣著干練的人,高崗跨上前,挽起了對方的手臂,他寬闊的肩含下來,笑紋也幾乎把臉堆滿了。
泰豪軍工市場部經理張卓告訴記者,對方是來自軍方的公司大客戶,作為企業多年合作伙伴,高崗一直認真維系著客戶關系。在生意的打磨上,他依靠著自己多年打造的商業關系和廣闊的人脈,頗有成就。這時候,航展新一輪飛行表演開始,巨大的呼嘯聲再次傳來,正向對方介紹新產品的高崗開始比劃雙手,唯恐被呼嘯淹沒了聲音。
高崗現在有點喜憂交加。民資在中國進入軍工企業,一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即便是拿到許可證,進入的領域也是比較邊緣。但這兩年,軍工行業對民資的大門越來越敞開。面對著記者,身型魁梧的高崗,有一個大嗓門,“這套軍用雷達,是我們民營企業做的!”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特設的軍民融合館中,他也忙翻地向參展的客戶介紹產品。
一座軍用雷達模型前,高崗粗大的手略過模型,像撫摸自己的孩子。江西泰豪軍工集團從事軍工電源、彈藥引信及雷達系統等產品的科研生產與服務。這是一家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向軍方供貨的民企,在此工作三十年的高崗,親歷著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以及軍民融合幾十年來的發展,F在,它正面臨著絕無僅有的好機會。
但另一方面,更多企業在涌入,“包括創業者都來了。”高崗說。而這對原有的商業邏輯和模式也將產生巨大的沖擊。
軍工廠的老故事
時光倒回三十年,軍工市場正是國企的天下。張卓,曾是東北一家兵器工廠的企業子弟,談到那段時光,讓他記憶最深刻的是這家企業從輝煌到暗淡的巨大變化。“日用品經常發,家里從來不缺。”他回憶著,“當時有一輛可以直達廠子的專線火車,彈藥運進運出,只記得火車轟隆轟隆,那是軍工廠輝煌時刻的響聲”。
上世紀90年代國家提出了寓軍于民,與軍民融合含義相近,不同的主導者是政府。
當時國企在軍工行業具有壟斷地位又正值軍備產品需求旺盛之際,掌握大量軍工訂單。張卓雖然年幼,但充分感受著來自企業的豐厚福利待遇。
但好景不長,和平年代里的部隊,軍備需求逐步減少,很多供貨軍品的國企拿不到大量訂單,效益下滑甚至虧損。張卓父母所在的企業中,部分人離開自謀出路,剩下的原地煎熬,到九十年代最終迎來了大批職工下崗。“就像一個大機器里,當初輝煌時蜂擁而來的人們,如今都散了”,張卓說,“同在江西省的一家軍工老廠比較幸運,在經營不佳時,被一家民營企業兼并了。”
1988年,軍工老廠被泰豪科技(600590)公司兼并,成了泰豪軍工。當時的老廠雖然擁有全套軍工資質,但經營不佳。兼并后,經過幾番國企改革,它再度回到老牌軍工的位置。
“好幾年的改革,人沒變,廠沒變,設備沒變,變的是機制”,高崗作為老廠職工親歷了改革,還習慣以“老三波”地叫著這家老廠。
新格局打開
在軍用需求減少,國企壟斷市場的.環境下,要得到軍工部門認可,創新是唯一的“救命稻草”,而創新要機制帶動。
“相比民品,軍品用量十分有限,但最前沿的技術必須用在軍品上”,高崗說,“軍工的理念是技術先導,只有以軍隊需求為目標,大力發展技術,才能做出符合軍品要求的裝備,因此企業對軍品幾乎投入了所有資金”。
作為民企,泰豪軍工最大的難題是資金。二十世紀初,軍民融合政策開放程度較低,民企幾乎無法拿到政府的經費補貼。“一邊是股東投錢,一邊靠銀行貸款,那段日子壓力非常大”,高崗告訴記者,即便風險很大,管理層也沒有減少研發投入,“不創新會很快死掉”,高崗告訴記者,直到今日,泰豪科技仍保持每年科研投入占營收8%。
幾年改革下來,泰豪軍工重新得到軍工單位的認可。“與軍方的合同額越來越高,經營每年保持30%增長”,高崗回憶那段時光,。“其實真正變的是人的思維,這是改革機制所帶來的。”
軍工老廠蒸蒸日上,由單一的軍用電源,擴充到包括通訊系統、軍用雷達等一系列軍品生產線。隨著軍工市場份額逐年增長,企業逐步建立了穩定的客戶關系,并在2002年上市,終于在軍工平臺上站穩了腳跟。
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推動下,軍民融合的新格局漸漸展開。相比一直以來的政府主導。2012年7月,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聯合印發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實施意見》,首次采用公開招標等方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競爭。到2015年,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情況更是大為改變。“部隊去掉了很多條條框框,還開放了部分項目。”高崗說。
軍工類創業者來了
政策開放激動人心,但壓力從未消失。“近幾年,軍民融合政策的推進正如一把雙刃劍,為泰豪軍工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加劇了軍工平臺上的競爭。“我們發現,一次招標中竟然多了很多民企,甚至還有創業公司”,高崗深刻感受到了競爭環境的變化。“很多項目,軍方只看產品質量,盡管我們有多年的客戶關系,但也倍感緊迫”。
在喧嘩的泰豪展臺旁,一座很小的企業展臺前,一個中年人正安靜地吃著盒飯。這個人是華鑫方舟科技公司的參與者吳閔(化名),他年紀與高崗相仿,但這家公司卻是整個展館中成立時間最短的一家,2015年7月成立,研制軍用雷達系統,目前已經拿到資質并向軍方供貨。這家企業正是在軍民融合政策開放下,涌入軍工市場的創業公司之一。
吳閔與高崗不同,講話前習慣性扶一扶眼鏡。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四大軍工集團中做了多年技術總師,去年連同幾位研制軍品的教授,一起創業做軍工產品。無論國企還是民企,只有以效率為王,才能在市場上贏得位置。
2015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意見》;同日,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儀式在八一大樓隆重舉行。這意味著醞釀已久的“軍改”正拉開大幕。這其中,吳閔看好無人戰車產品的市場前景。
民資參與程度
2016年9月,一批“十三五”裝備預研項目名單公布,入圍單位中滿足條件的民企,將獲得“強制性”經費保障。外界普遍將這一行動看作軍民融合戰略的真正落地。那么,軍民融合政策是否得到執行、民營企業是否能踏入軍工的門檻?“民企不缺錢,缺的是機會”,當被問到這一政策時,正在航展餐廳吃午飯的黃志剛放下了筷子,陷入憂思。黃志剛是廣東粵安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多年關注軍民融合領域。談起軍民融合政策,有點迷茫。“政策是好的,但如何落實,如何真正幫助到民企,還需要摸索。”據黃志剛講述,中央政策制定未能和地方政府有效掛鉤,這讓民企失去很多機會。一邊是政策文件頻頻推進,另一邊是地方企業無法有效執行和配合,加之央企長期而來的壟斷地位與強大實力,民企的送交給部門的材料往往很難入選,甚至沒有被審核的機會。“即使很拼命,他們仍然踏不進軍工的門檻”,黃志剛說。“對標國外軍民融合,就能看出我們的方向”,黃志剛介紹,國外軍方的很多核心項目都由民企接單,從配套、材料到核心裝備,民企切入了軍工全產業鏈,而中國在國防和軍備需求的共同推進下,未來一定向民企打開這條產業鏈。
“軍民融合的最終,會走向市場化管理”,高崗堅定這一點,這些年與他的“老三波”共同經歷的改革,讓他越發堅信,部隊需求牽引的巨大動力,以及民企的頑強生命力。
【第十一屆珠海航展直播】相關文章:
2016珠海航展09-06
“湖北造”高精尖新品亮相珠海航展05-23
中國珠海航展多少年舉辦一次09-06
直播工作總結03-13
yy直播經典語錄06-06
直播傷感的句子說說心情11-18
直播帶貨培訓總結11-15
直播傷感的句子說說心情11-17
直播合作合同12-13
淺談游戲直播火熱的未來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