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世界衛生日資料
世界衛生日的宗旨是希望引起世界各國對衛生問題的重視,并動員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關心和改善當前的衛生狀況,提高人類健康水平。以下是放假欄目準備的世界衛生日資料,歡迎參考借鑒!
世界衛生日資料
一、病媒傳播疾病防治背景
新中國成立之初,鼠疫、血吸蟲病、瘧疾和淋巴絲蟲病等病媒傳播疾病泛濫,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據資料記載,當時鼠疫波及全國大部地區,1900-1949年年平均病死人數約2萬余人。瘧疾、絲蟲病和血吸蟲病在我國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廣泛流行,發病人數都以千萬計。為迅速遏止疾病蔓延,鞏固新生政權,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發起了愛國衛生運動。1952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周恩來為首任主任。以“除四害、講衛生、消滅疾病”為主要內容的愛國衛生運動在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為消滅疾病、移風易俗,改造國家,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較高的健康績效作出了貢獻。
經過不斷努力,我國病媒傳播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間鼠疫到1958年前后基本消失,進入21世紀后病例數通常維持在個位數水平,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2007年率先在83個淋巴絲蟲病流行國家中消除該病。2010年我國提出了到2020年在全國消除瘧疾的目標,近幾年瘧疾報告病例持續保持在萬人以下。血吸蟲病急性感染病例目前已經很少,許多省份達到了消除血吸蟲病的目標。乙腦、流行性出血熱通過免疫規劃或大規模的疫苗接種,發病人數大幅度下降,近年都控制在萬人以下。
二、病媒傳播疾病防治威脅和應對
(一)全球病媒傳播的疾病依然肆虐,輸入性風險和壓力增加。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的報告,2012年全球瘧疾病例近9千萬人,其中東南亞地區和西太平洋地區的病例數有460余萬。2010年全球登革熱病例達230萬,而且在亞洲、美洲和歐洲等地不斷擴張。估計每年有50萬個重癥病例需要治療,其中大部分是兒童,這些病例的病死率在2.5%左右。我國瘧疾控制工作成績顯著,但由于近幾年赴非洲、東南亞等疾病高流行區經商務工人員大幅增多,對我國瘧疾防控造成很大壓力,近幾年我國90%以上疾病報告病例由該地區輸入。我國的登革熱疫情一直是由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2013年由于東南亞地區登革熱大暴發,造成我國廣東、云南等地先后出現登革熱疫情,且病例數超過過去十年的累計,而流行區則北擴到河南省。
(二)傳統病媒傳播的疾病在我國依然大面積流行,控制策略需要改變。
近年來,我國的許多傳統病媒傳播疾病病例數穩中有降,但流行范圍依然很大,各地控制情況不均衡,有些地區存在反復。由于氣候和環境條件的變化,南方地區的流行性出血熱比例在升高,而北方地區的乙腦比例也在升高。這些傳染病主要呈低水平流行狀態,病例多散發于農村偏遠地區。為了在現有基礎上鞏固和提高防控水平,需要開展持續的監測工作,掌握流行趨勢;同時根據流行現狀,制定新的病媒傳播疾病控制策略,加大以家庭為目標的健康教育宣傳力度,普及相關的防病知識,提高人群衛生意識和防病意識。
(三)新發傳染病威脅不斷,需要提前應對。
全球新發的病媒傳播疾病不斷出現,在我國已經暴發的新發病媒傳播的疾病有基孔肯雅熱,可能輸入的有西尼羅熱,我國國內發現的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以及其他通過蜱類傳播的無形體病、埃立克體病和巴爾通體相關疾病。針對這些已經在我國出現或很可能出現的病媒傳播疾病,需要開展相關的調查和監測,及時掌握輸入情況,全面了解流行本底。在此基礎上,確定每種疾病可能威脅的地區和易感人群,從而制定相關的防控政策和策略。
為應對上述挑戰,需要進一步加強病媒傳播疾病的預防控制。首先,繼續加強相關病媒傳播疾病的監測、控制和相關研究工作,實時掌握流行狀況,控制疫情發展,研究新的應對措施和策略。第二,及時了解周邊國家病媒傳播疾病流行情況,及時提供相關的旅行健康建議,掌握病媒傳播疾病的輸入情況。第三,在重點地區加強病媒傳播疾病預防控制的健康宣傳,針對各地生活習慣和疾病流行情況,設計更有針對性的宣傳內容,提高當地居民對病媒傳播疾病的認識,以家庭為單位提高衛生意識和防病意識,有效減少病媒傳播疾病的發生。
三、幾種常見病媒傳播疾病及其傳播媒介
(一)瘧疾。
瘧疾的傳播媒介是按蚊,即尖嘴蚊子。這類蚊子停落時身體與停落面呈45度夾角,而一般蚊蟲停落時身體與停落面基本平行。我國的瘧疾媒介蚊蟲主要為中華按蚊,其幼蟲主要孳生在稻田、池塘和大型的人工容器等水體中。成蚊主要活動于牲畜棚中,以吸食牲畜血液為主,吸食人血為輔。吸血時間主要為黃昏和夜間。
(二)登革熱。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為伊蚊,我國有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其中白紋伊蚊在東部分布廣泛,埃及伊蚊主要在熱帶地區存在。這兩種蚊蟲都有黑白花紋,俗稱花蚊子,均在白天活動,叮咬吸血時警惕性較高,不易消滅。其幼蟲主要在室內及戶外人工容器的積水中孳生,成蟲主要也在室內和戶外活動。成蟲以吸食人血為主,吸血高峰在下午黃昏前,但白天也可以吸血。
(三)乙腦。
乙腦的傳播媒介主要為三帶喙庫蚊,是一種體型較小的蚊蟲。其幼蟲主要在稻田、池塘和噴泉積水中。成蟲主要棲息在牲畜棚內,以吸食豬血為主。主要吸血時間是傍晚。
(四)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的宿主動物為鼠類,在我國傳播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的鼠類主要有黑線姬鼠和褐家鼠。其中黑線姬鼠分布于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在農田密度較高,尤其是秋收之際,鼠類會隨收獲的糧食集中到村莊周邊活動,將病毒傳播給人的幾率大大增加。褐家鼠是家棲鼠類,主要在室內活動。一般認為,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可以通過鼠類的排泄物污染農作物和糧食,并以氣溶膠的形式感染人體。因此在秋收、處理剛收獲的糧食或秸稈時,需要加強個人防護,同時注意休息避免疲勞。
四、常見病媒生物防制知識
(一)蚊蟲防制。
1.清除孳生地。社區外環境要發動群眾動手,清除蚊蟲孳生地,包括各種廢舊雜物,對房前屋后所有能積水的易拉罐、礦泉水瓶、水桶、水池等容器進行徹底清理,將空置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蟲孳生;盆景、噴水池、養魚池等各種社區室外景觀水體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可經常換水;要定期疏通社區內的溝渠、沙井,排水溝保持不積水,水井要密封,下水井蓋所可使用防蚊貼,定期檢查地下室,及時排除積水,防止蚊蟲孳生;要定期疏通居民樓天臺等處排水孔及管道,雨后應及時清疏,保持不積水。
2.生物防制。社區內的噴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體可采用生物滅蚊方式,飼養如柳條魚、金魚、鯉魚、鯉鯽魚、中華斗魚、非洲鯽魚等,均能吞食蚊幼蟲,達到滅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或球形芽孢桿菌等生物滅蚊幼劑殺滅蚊幼蟲。
3.化學防制。對于無法清除的積水或水體,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噴水池等各種社區室外景觀水體,可投放滅蚊幼顆粒劑,殺滅蚊幼蟲,一次投藥可維持20天左右。必要時在樹木、草叢等蚊蟲密度較高處可用超低容量噴霧或熱煙霧作空間噴霧處理殺滅成蚊,滅蚊時最好選擇黃昏成蚊活動的高峰時間。對防空洞、地下室、下水道、車棚及居民樓道、各類管道,也可進行滯留噴灑殺滅成蚊。
4.家庭防蚊。居民家庭花瓶和水養植物至少每星期徹底換水一次,要徹底清理空調托盤、花盆底碟(托盤兒)積水,清倒閑置花盆以及水桶等器皿內的積水,每周檢查衛生間和廚房的地漏或者更換具有防滲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處無積水。房間可安裝紗門紗窗以阻止蚊蟲飛入,也可使用蚊帳減少人蚊接觸。對少量進入室內的蚊蟲可使用電蚊拍或氣霧罐直接殺滅,也可使用電熱蚊香液(片)預防和殺滅蚊蟲。晚上睡覺時最好使用蚊帳,在疫區可以使用經過殺蟲劑浸泡過的蚊帳。在外環境活動時則可使用驅蚊劑防蚊,可以在體表暴露皮膚上涂抹以避蚊胺(deet)為主要成分的驅蚊花露水或驅避劑,一次涂抹可以維持避蚊效果2-3小時。
5.特殊事項。非洲、東南亞熱帶地區瘧疾流行嚴重,到這些地區旅行和工作需要了解當地瘧疾流行情況,盡量做好個人防護,科學使用驅蚊劑。一旦出現發熱、畏寒等癥狀需要及時就診治療。在登革熱流行疫區旅行和工作,回國后出現發熱癥狀須及時就診并說明旅行情況。兒童是乙腦的高危人群,注射乙腦疫苗是最好的防護措施。
(二)蠅類防制。
1.孳生地治理。蠅類防治最重要的是管好垃圾,垃圾要分類管理,及時處理,日產日清、密閉管理 。同時要做好糞便的處理和廁所的管理,完善水沖廁所(公廁)、化糞池和污水處理排放系統設施,密閉貯糞池,定期噴灑藥物, 提高廁所環境衛生質量;需要清潔花缽(盆)、花壇以及綠化帶,清除散在暴露垃圾,做好廚余垃圾的收集、壓縮、運送,防止蒼蠅孳生。
2.防蠅設施和物理防制。賓館飯店、餐廳、廚房、農貿市場等重點環境入口處及家庭門窗應安裝防蠅簾、紗門紗窗或風幕機,防止蠅類進入。對進入室內少量的蒼蠅可采用蒼蠅拍、滅蠅燈、電蠅拍等物理方式予以殺滅。
3.化學防制。對于垃圾堆、廁所等蠅類孳生場所,當蠅類密度較高時,對外環境可采用空間噴霧處理殺滅成蠅;對住所、垃圾站、地下室等場所采用滯留噴灑處理墻面殺滅成蠅。
(三)蟑螂防制。
1.環境防制。搞好室內衛生,全面清除室內雜物;堵洞抹縫,對可供蟑螂躲藏的墻縫、門窗框縫、地板縫及各類管道空隙等裂縫及時填平封堵,防止蟑螂侵入室內。對蟑螂常停息的物體表面、角落經常進行洗刷,去除其糞便、殘跡。及時清理焚燒死亡的蟑螂及卵鞘等。
2.物理防制。對室內蟑螂經常活動的重點部位如櫥柜、微波爐、冰箱、洗菜池下部可布放粘蟑紙粘捕蟑螂,可在粘蟑紙上放面包屑等作為誘餌。
3.化學防制。在蟑螂密度降低的場所可使用膠餌或毒餌,遵循“點多、量少、面廣”的原則,蟑螂棲息的各種縫隙用膠餌做點狀處理,毒餌則投放于蟑螂經常出沒的部位,每平方米1-2個點(綠豆大小),一般房間投放10個點,危害嚴重的房間不少于20個點。也可使用氣霧劑對蟑螂出沒的縫隙或活蟑螂直接噴灑。蟑螂密度較高時,可使用滯留噴灑的方式迅速降低密度。
(四)鼠的防制。
1.防鼠設施。首先要防止老鼠進入室內。建筑物與外界相通的所有孔洞要封閉;通往室內外的下水道、通風管道、線路等道口加設防鼠網,防止鼠竄入;室內門窗的縫隙必須小于0.6cm,倉庫、儲藏室、糧庫、電梯房門的下段要包鐵皮,高度不低于30cm;保證建筑物墻壁完好無孔隙、洞穴,無雜亂堆積物。
2.物理與化學滅鼠。滅鼠方法主要包括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兩種,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鼠夾、鼠籠、粘鼠板等捕捉老鼠。化學方法主要采用慢性滅鼠劑如滅鼠毒餌等,將毒餌放在毒餌站內,通過老鼠取食,殺死老鼠。滅鼠時要收好食物,斷絕鼠的食物來源,提高滅鼠效果。
(五)臭蟲防制。
1.防止臭蟲入侵。一是要對外來人員的行李、家具等物品應該進行檢查,旅行或搬遷時,也要仔細檢查行李及舊家具,防止將若蟲、成蟲及卵帶入。二是要搞好環境衛生,清除臭蟲的棲息場所。例如,房屋墻壁、地板等可供臭蟲隱匿和孳生的縫隙用石灰、水泥等塞縫并定期刷墻; 經常洗曬衣物、被單、床單、席子等。
2.物理防制。一是人工捕殺法。不斷敲擊床架、炕席、書櫥、褥墊等,將臭蟲從隱蔽處震下,然后殺死。二是沸水燒燙法。用沸水澆燙床板、草墊、書櫥和家具等縫隙,沸水浸泡衣物等棉織品,可迅速殺死臭蟲各齡蟲態及蟲卵。三是陽光曝曬法。在夏季,將衣服、床鋪、櫥柜等放在太陽光下曝曬,使臭蟲因高溫曬死或爬出而被殺死。
3.化學防制。常用的殺蟲劑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殘殺威等均可使用。市民也可以購買殺滅蟑螂的殺蟲劑用于殺滅臭蟲。粉劑可均勻地撒在地縫、床板、家具縫等處,也可將藥劑加水調成稀糊狀或使用乳劑等劑型涂刷、噴灑在墻壁、壁櫥、床板的縫隙中。該方法對臭蟲具有持久的殺滅效力。
(六)蜱的防制。
1.環境防制和化學防制。蜱成蟲多生活在草根、樹根、畜舍等處,并在其表層縫隙中產卵。因此防制主要是要搞好環境衛生。清除雜草,清理禽畜圈舍。有些蜱類通常生活在畜舍墻壁、地面、飼槽的裂縫內,應堵塞畜舍內所有縫隙,堵塞前先向裂縫內撤殺蜱藥物,然后以水泥、石灰、黃泥堵塞,并用新鮮石灰乳粉刷畜舍;用殺蜱藥液對圈舍內墻面、門窗、柱子做滯留噴灑,保持畜舍干燥。
2.個人防護。應當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當做好個人防護,穿長袖衣服;扎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無蜱附著;針織衣物表面應當盡量光滑,蜱不易粘附;不穿涼鞋。裸露的皮膚涂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或噴灑,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驅避劑等。城市中除大型公園、植被茂盛地區外,社區內一般極少有蜱類生存,無需過分擔心會感染上該病。當攜帶寵物外出到蜱類生活地區旅行時,除個人要做好個人防護,離開時也要仔細檢查寵物體表是否有蜱類附著。如果發現蜱蟲附著在身體上,不能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其除去,正確的方法是趕緊找到最近的正規醫院,叮囑醫生在叮咬處消毒后進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才可用鑷子將蜱蟲去除。
世界衛生日的由來?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世界衛生日,以紀念世衛組織于1948年的這一天成立。今年標志著世衛組織成立75周年。1948年,世界各國走到一起,成立了世衛組織,目的是促進健康、維護世界安全并為弱勢群體服務,使世界各地的每個人都能獲得最高水平的健康和福祉。
改善公共衛生的七十五年
2023年4月7日,世界衛生日主題確定為“改善公共衛生的七十五年”,旨在紀念世界衛生組織成立75周年來改善生活質量的公共衛生成就,激勵人們行動以應對今天和明天的衛生挑戰。國家衛生健康委將中國宣傳主題確定為“優質資源下沉,人人享有健康”。
【世界衛生日資料】相關文章:
世界精神衛生日的標語11-06
世界衛生日標語12-30
世界環境日的資料05-29
世界愛耳日宣傳資料03-10
世界衛生日的活動總結04-11
世界衛生日標語口號07-27
世界衛生日活動方案07-27
世界精神衛生日的活動總結09-23
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口號08-11
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總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