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由來介紹的內容
清明節中國的重要傳統節日,在每年公歷的4月4日或4月5日,二十四節氣之一。放了這么多年假,你真的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的英文標準譯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由于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公歷4月5日前后為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沒過清明”的農諺。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即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起源于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都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清明節的由來:【25個民族過清明節】
中國有25個民族過清明節,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習俗。有一些少數民族清明節過得比漢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用花
菊花的由來:秦漢時,更為注重菊花的醫用和食用,特制的菊酒、菊茶、菊花糕、菊花肉等,成為一時名菜佳肴。后來,隨著菊花的普遍栽培,逐漸成為觀賞花卉。
每年一到清明節,到處都在燒紙錢,煙灰隨風飄散,很污染環境,尤其是很多市民在路邊燒紙錢,碰上易燃物還容易引發火災,用送花代替燒紙,環保又能表達自己對先輩的懷念。
清明節悼念之金魚花(鯨魚花、袋鼠花)的悲哀
清明節悼念之悲傷、哀悼的花卉:柳枝,也就是柳樹的樹枝。
【關于清明節的由來介紹的內容】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黑板報內容附由來04-02
關于清明節的由來精選作文11-29
關于婦女節的由來介紹08-30
關于母親節的由來介紹12-01
關于清明節手抄報內容介紹08-02
作文清明節的由來12-30
關于寫清明節的由來精選作文11-29
關于母親節的由來相關內容11-29
關于日本留學的介紹內容10-22
元旦由來的手抄報內容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