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著名學者撰文新解《清明上河圖》
在清明節來臨之際,著名學者汪宏華撰文新解《清明上河圖》,揭開了其中最為關鍵的作者張擇端密碼。汪宏華指出:張擇端實為化名,意為選擇端王趙佶。詳文如下:
藝術注定含蓄,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伴隨懸念,小說如《紅樓夢》,畫作如外國的《蒙娜麗莎》,中國的《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是誰?兩宋官方和民間竟然都無記錄。有關張擇端的孤證是金朝的官員張著在《清明上河圖》記下的題跋。寫于北宋滅亡60年后,公元1186年清明節的隔天:“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游學于京師,后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于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云:《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1186)清明后一日,燕山張著跋。”這段題跋只能證明張擇端的`存在,對于他的生平,卻仍不清楚。
筆者在綜合研究各方面的資料之后認為,作者張擇端原是個化名、藝名,僅在《清明上河圖》等極少數畫作上留下。他為什么不用真名呢?原因與曹雪芹的躲避文字獄相反,是不想向外暴露為皇帝擦皮鞋的名聲。但私下卻是要明白無誤向皇帝傳遞耿耿忠心—我擇端在政治上選擇并支持您端王上位。此舉可謂內外兼顧,兩面討好,與“清明上河圖”之畫名堪稱一暗一明之貢品雙璧。“清明上河”表意是指清明時節的汴河,實則是指清明之盛世,天朝與上國。畫中的街景也正是緊扣標題,處處體現著理想主義的和諧與美滿,如烏托邦,如夢幻之城。
不過,作者為了繼續保持其一貫的矜持風格,又將歌功頌德、畫龍點睛的題名任務留給了宋徽宗本人。而這正是宋徽宗最樂于做的事情,剛上任的他非常急于炫耀他的瘦金體和太平盛世之王氣。
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有人云,盜亦有道,兩位高道,一位正道(張擇端,字正道),一位道君,便向世人捧出了這幅欺世盜名的《清明上河圖》。有才無德的趙佶實在太喜歡這幅無才無德的畫了,長期壓在箱底,直到有一天連同他本人一起被金人掠去。
按照這一思路,此前關于《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創作時間和場景等疑團就都能迎刃而解了,暫且留給大家去思考……(作者汪宏華為中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創新型文化學者)
【2014著名學者撰文新解《清明上河圖》】相關文章:
清明上河圖圖片03-25
就業創業政策新解讀08-19
創業政策最新解讀08-06
世界著名諺語06-09
《簡愛》著名語錄09-13
職場著名法則07-31
OSPF鏈路狀態更新解析08-08
Linux進程關系最新解讀201608-12
美國留學動向的最新解析09-25
采購管理策略最新解讀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