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旦和春節的來歷
元旦也好,春節也罷,它們對于中國人的意義遠非熱鬧的節慶那么簡單。尤其是梳理二者的形成,更會發現各種變化背后蘊含的除了生活生產經驗的總結,更有歷史觀文化觀的變遷。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旦和春節的來歷,供大家參考借鑒。
元旦的來歷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位于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祝元旦的國家。而位于日界線東側的西薩摩亞則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歷計,我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春節的來歷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樣來的呢?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的是,古時候,有一種叫做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竄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個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風俗。
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并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南北朝則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據說,把農歷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時要改用陽歷,為了區分農、陽兩節,所以只好將農歷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中國元旦的習俗
中國元旦原是農歷正月初一,在古代是紀念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紀念采用西歷,從此公歷的1月1日就變為中國的元旦,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各國元旦的習俗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但由于世界各國所處的經度不同,時間也不同,因此,有些國家的“元旦”日期也有不同。阿富汗把春分作為元旦;猶太人把秋分作為元旦;而寒帶的愛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們把第一次下雨作為元旦。泰國傳統的新年,也叫“潑水節”,是公歷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只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征豐裕。
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印度有的地區,元旦早上,家家戶戶哭聲不斷,人人臉上涕淚橫流,他們以歲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來迎新年,是對人生的慨嘆。元旦早上,人們提著精制的小燈,拿著紅粉包,出門向老人和親友拜年。見面道喜后,就互相將紅粉涂在對方的額上,表示吉祥如意,抬頭見喜。年青人把紅墨水裝進水槍里,射到親友身上,稱為“灑紅”,表示吉祥如意。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而朝鮮和中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韓國人在元旦這一天,全家除了團聚飯宴外,還要進行祭祀祈禱等活動。男孩子多半去放風箏,女孩子則跳跳板。
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后地尋找那象征幸福的金樺果。瑞士人則有元旦健身的習慣。在希臘的元旦時,家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里面放一枚銀幣,誰吃到了就是中祝福。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涂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在保加利亞,元旦用餐時,誰打噴嚏誰準會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家主將第一只羊、;蝰R駒許給他,以祝愿他給全家人帶來幸福。巴拉圭人把每年最后五天定為“冷食日”。在這五天中,上至國家元首,下至普通百姓,都不能動煙火,只能吃冷食,直到元旦,才能生火做飯,慶祝佳節。
春節習俗:忙年八件事
忙年從農歷臘月二十四日正式開始。
忙年的第一件事是臘月二十四“掃房”,被列為忙年的首辦之事。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雖然各地掃房子的習俗不盡相同,時間不一,但大都與迎春有關,都是特別重視。
按民間的舊時傳說說法:掃房子還有掃除晦氣的作用。而“塵”與“陳”諧音。臘月掃房子在唐代時候盛行,叫“掃年”。另據宋代書籍記載:“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以祈新歲之安。”后來人們逐漸把掃房子演變成了一種過年的習俗。
第二個內容是最關鍵的:為了過一個豐盛的年,人們在年前爭先恐后地購買年貨。辦年貨的內容除了吃的、用的、節日禮品外,還要準備過年的祭祀食品及用品、慶賀時用的煙火、花炮等;布置環境用的紅紙(寫對聯、春條幅)和門神、年畫等,這些用品是絕對少不了的,它是家家戶戶能否歡天喜地過好年的物質保證。
第三個內容是推湯元、做年糕。
第四個內容是為全家大人、小孩從頭到腳做一身新衣、新帽、新鞋。
第五個內容是在臘月二十五日接玉帝。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玉皇天帝于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并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祀天帝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第六是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第七是洗浴,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六洗福祿,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
第八是過小除夕。除夕前一日,臘月二十九夜,全家在一起置酒宴聚會,叫“小除夕”。
以上八件事,是每家在年前要做的八件事。有些地方有省略、合辦。總之,以歡樂喜氣的氛圍過一個歡天喜地的年為最大愿望。
【元旦和春節的來歷】相關文章:
元旦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8-13
元旦的來歷和慶祝方式06-19
春節的習俗和來歷03-15
元旦黑板報:元旦的來歷和習俗07-20
中國春節的來歷和簡介02-03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6-14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大全02-02
關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介紹09-30
關于春節的來歷和傳統食品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