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秋起源故事
中秋起源故事 篇1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征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于這天夜里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后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并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在后來很長歷史時期,甚至在上世紀末,許多月餅上還貼有一方小紙片!只可惜,近幾年所產月餅已不見小紙片蹤影,月餅所含代代相傳的“文化密碼”蕩然無存。另有一說為,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并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臣民。月餅從此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后,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
中秋起源故事 篇2
中秋節的起源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抖Y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扒铩弊值慕忉屖牵骸扒f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爸星铩本褪乔锾熘虚g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據說在古代,天空中同時有十個太陽,使莊稼干涸,河流干涸,人們幾乎無法生存。
這時,有一個人名叫后羿,擁有無窮的力量。他看到人們的生活是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于是他爬上昆侖山頂,傳送他的神力,拉神弓,在天空中射下九個太陽,為了世界的利益,命令最后一個太陽在早晨和晚上升起和落下。
后羿成為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后來,后羿娶了一位善良美麗的妻子嫦娥,他們的關系非常好。后羿擊落太陽后,許多人前來拜師學習藝術。一個叫彭蒙的惡人混在一起,跟著后羿拜師父學習藝術。
有一天,后羿去昆侖山拜訪一位朋友,碰巧遇到了王母娘娘。他向太后要了一袋不朽的藥。據說服用此藥可以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想離開他的妻子,所以他把仙藥交給了嫦娥保管。嫦娥把長生不老藥放在梳妝臺上的寶盒里,但是她被肆無忌憚的彭夢看到了,所以她有一顆壞心。
幾天后,當后羿帶領他的弟子出去打獵時,彭蒙借口生病留下來。后羿離開后不久,彭蒙帶著劍闖入后院,強迫嫦娥交出長生不老藥。嫦娥知道她不是彭夢的對手。她急忙拿出長生不老藥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后,她立刻飛上了天空。嫦娥擔心她的丈夫,所以她降落在離地球最近的月球上,成為了一個不朽的人。
后羿回到家中,明白了事故的經過,他拿起劍想殺死那個惡棍,但彭蒙已經逃走了。后羿只能對著天空呼喚嫦娥的名字。不久,他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個非常像嫦娥的人影,因此他經常想念妻子走向月球,拿出嫦娥平時喜歡吃的新鮮水果和蜂蜜食物,并送給相思樹。
得知嫦娥成仙的.消息后,人們在月下擺上香桌,為善良的嫦娥祈福平安。從此,賞月和拜月的習俗開始流傳。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的象征意義是什么
團圓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惫澣帐敲褡迥鄣拇龠M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ê迷聢A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币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干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發于夏商周之時,并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抖Y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幾杖行,糜粥飲食!比踔赶挠、商湯和周文王。因為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時以陽衰陰盛為秋,人以陽衰陰盛為老!比蹴槕獣r令,于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節賞月注意事項
1、總的來說,賞月無論是在廣東,北京還是江浙一帶,賞月的時候都是離不開團聚和歡樂兩個詞,只是不同地方慶祝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2、廣東賞月時候,需要注意安全。廣東人比較喜歡一般登樓看月,一邊吃東西慶祝,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有這么一段:“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因而,登樓賞月的時候需要注意安全。
2、北京賞月的時候應該注意選擇一個好地方。中秋節,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賞月必不可少。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北京人喜歡一邊看電視里面的中秋節目,一邊賞月,有像過年看《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北京人也喜歡到街上去趁熱鬧,最好選擇一個能全家人聚在一起,又能和其他人同樂的地方。
3、江浙賞月比較注意寓意,因而選擇食物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好的寓意的食物,例如蘋果寓意平安,月餅寓意人月團圓。江浙人賞月時候主要以吃東西為主,一邊看著月亮,一邊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是主角,所以過中秋的時候選擇食物就要細心選擇了。
【中秋起源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故事03-16
作文《中秋起源》06-16
中秋節的起源07-13
中秋節的起源06-22
關于中秋賞月的起源12-07
中秋范文:中秋賞月習俗起源06-16
中秋節的起源與傳說03-09
中秋節的來歷起源03-16
中秋吃月餅習俗的起源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