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京的實習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北京的實習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北京的實習報告1
實習路線:逸夫二樓-燕南園-北大西門-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頤和園南如意門-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頤和園東宮門-萬壽山北坡主要內容:
一。 關于尊重自然:就實習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況進行分析
二。 關于改造: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園改造后群眾的反響進行分析
三。 關于管理:就燕南園、蔚秀園頤和園的管理進行分析
四。 關于調查方法和問題:總結
XX年4月6日,李迪華老師帶領我們選修城市生態學課程的同學,進行了本學期第一次教學實習。本次實習首先在學校內進行觀察,然后從東門出發,經蔚秀園、海淀公園、六郎莊到達頤和園。途中,我們不僅見到了北大附近密集的居民區這些典型的城市元素,而且也經過了四環綠化隔離帶等自然氛圍濃厚的地區,這樣,我們既可以親身體驗城市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差異與協調的共存,又可以通過采訪來了解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看法。另外,本次實習途經很多近些年發生巨大改變的地區,根據老師的講解和我們對周圍居民的采訪以及親自觀察,加以對比思考,我們也更容易發現目前城市生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城市居民更喜歡什么樣的居住環境、周邊環境。我想這些對將來從事規劃師職業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在行進過程當中,有許多平時經常見到的事物,在實習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卻突然間引起了我的很多感想,下面,就按照行進路線談一下本次實習中我的感想。
一。 關于尊重自然
首先,是圖書館東北角的那片三角狀草坪,雖然面積并不大,但是依地形自然而成的不太規則的形狀——類三角形——卻使它讓我心頭一震。在人工草坪剛剛興起時,偶爾見到一、二塊整齊的綠茵,還覺得有點賞心悅目,畢竟,少見的規則形狀讓人看了有一定的興奮感。然而,當所有的設計師都企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博取人們的這種興奮感、而使這種綠茵“雨后春筍”般的建設起來時,人們的這種興奮感卻被單調感和厭煩感所替代。(圖)類三角形草坪(a)的確,現在的綠地,基本都是刻意追求的正方形、圓形或者非常規則的多邊形,我很難想到除了單調以外的詞語來加以形容,于是我不禁想問:真的只有規則這一種選擇么?不可否認,整齊的'綠地讓現代化的城市更添亮彩,規則的形狀讓城市更有秩序,鐘愛這種綠地的人也有一定數量,因此,在市中心,特別是在繁華的商業區、政府機構的所在地,建設幾個整齊的草坪能夠把城市景觀點綴得更好。但是,一旦這一理念不加控制,使所有的草坪都變成了這樣一個形狀,上面所說的單調就來了。另外,現代社會緊張的生活節奏下人們繃緊的神經也需要大自然來調節,處處受到約束的思想也會渴望自由和靈活,然而“規則”在這種情況下是完全起不到作用的。所以,我覺得,在普通的地區,特別是以生活為主要活動的居民區,并不需要把大量的草坪“格式化”,只要把空閑出來的土地加以規劃,種上草籽,由居民自覺維護就可以了,這樣才能讓自然化最大程度的接近人類。
關于北京的實習報告2
一、規模立意
北京園博園為第九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地,位于北京西南部豐臺區境內永定河畔綠色生態發展帶一線,總面積267公頃,東臨永定河新右堤,西至鷹山公園,南起梅市口路,北至蓮石西路,依托永定河道,與盧溝橋遙相呼應,歷史文化氛圍濃郁,地形多變,山水相依,頗具特色。
二、空間布局特點
北京園博園體現了“一軸、兩點、三帶、五園”的空間布局。一軸即貫穿東西的園博軸;兩點即園林博物館與錦繡谷;三帶即三條從“中關村科技園豐臺園西區”延伸至園博園中的綠色景觀走廊;五園即不同特色的五大核心展區,分別是:傳統展園、現代展園、創意展園、生態展園和國際展園。
北京園博園將建設國內首座融多種科技手段于一體的中國園林博物館,集中展示我國園林事業取得的新成就,展示園林藝術全貌和發展的平臺。北京園博園的建設將采用不同方式,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性,向全社會推廣綠色生態環保理念,展現節能環保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再生水、太陽能、風能等低碳環保技術的科學、合理利用,也將成為北京園博園的一個亮點。
三、主要景區
主展館
北京園博會主展館占地3.2公頃,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作為園博園核心區的主建筑,主要用于展示國內外造園藝術以及園林綠化新技術、新材料、新成果,展示奇石、插花、盆景等各類園林藝術作品。展會期間是組織高層論壇、學術研討、技術與商貿交流、特色文化藝術展示、展演等系列活動的主場地,同時承擔園博會的室內展覽中心、會議中心、新聞中心、接待服務中心等功能。
建筑設計以北京市市花“月季”為原型,配以現代設計理念加以提升抽象。方案名為“生命之源”,以跨度75米的主展廳為源起,螺旋狀地生長、傳播、輻射,最終融于園區的景觀之中。漸次綻開的構造和起伏變化的.天際線賦予了建筑豐富的表情,宛如一朵花姿綽約的月季花盛開在叢林之間。設計上,采用多項節能環保技術,貫徹了“綠色低碳”的理念,力爭降低日后運營費用,實現建筑的可持續運轉。
永定塔
永定塔矗立在園博園內的鷹山之上,地上建筑面積約8000平方米,建成后將用于永定河歷史文化展覽,是北京地區最高的民族風格仿古高塔。 永定塔外觀為遼金風格的木塔,古風古韻,塔身高度69.7米,設有兩部觀光電梯,將成為北京園博會的重要景觀,游客登高遠眺,可將園博園全貌盡收眼底。永定塔為九層,平面為八邊形,塔院為正
四邊形。永定塔的這組數字由“四、八、九”組成,“九”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是最大的陽數數字,它代表著無窮無盡,另外“九”的諧音同“久”,寓意園博會喜迎四面八方賓朋,偉大祖國長治久安。
錦繡谷
錦繡谷原為永定河河床的一部分,曾作為采砂場,后成為建筑垃圾填埋場,至園博會籌建仍留有一個面積為10公頃,深達30米的大沙坑。設計師利用既有地形,將現狀垃圾填埋場改造為下沉式景觀花園,取傳統的“燕京八景”之精髓,內設有燕臺大觀、風篁清聽、云臺疊翠、云飛霞起、綠嶼花洲、林天霞影、采芳云徑等景區和大型山石疊水、花卉瀑布等景觀,成為北京園博會生態修復的新亮點,完美詮釋“化腐朽為神奇”的生態理念。
關于北京的實習報告3
一、實習目的:
1、參觀留民營生態農場,了解生態農場的相關設施建設及管理;
2、結合自己課堂所學知識,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初步的知識。
二、實習內容及要求:
1、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2、參觀留民營生態農莊沼氣池和村莊沙盤;
3、參觀農家生態園和有機蔬菜生產基地;
4、了解留民營文化建設;
三、實習地點:
北京市的東南郊大興縣留民營生態農場
四、實習人員組成
楊正禮老師及全體學生
五、實習內容
1、留民營生態農莊建設
留民營生態農場位于北京市的東南郊大興縣境內,該村位于永定河沖積平原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為1.7%左右,土壤(由北向南)為潮沙土、二合土、中鹽二合土,保肥能力較強,氣候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1982年11月,市環保局和市沼氣辦公室選定留民營村進行生態農業試點。1984年加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研究計劃。1986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承認為中國生態農業 沼氣設施建設開始于1982年,現在留民營的沼氣生產以可以供給8個村莊做飯供暖。這種沼氣為能源轉換中心,不僅節約能源,而且對農村生態環境有重要的作用,農田的秸稈、人畜糞便以及生活垃圾經過處理后可以生產沼氣,產生的沼氣渣又可以還田增加土壤的養分,使糧食產量增加。
3、發展旅游生態業
留民營優美的生態環境、整齊的現代農業溫室、系統的能源利用設施和淳樸的鄉風為觀光農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留民營村抓住契機,以觀光農業為特色,發展生態鄉村旅游,每年前來留民營參觀的國內外學者和游客絡繹不絕。
留民營開發生態農業、觀光已有20多年的歷史,其旅游資源的開發較為成熟。生態游方面,留民營組織了采摘品嘗吃住在農家二日游、民俗田園采風周末游、春華秋實浪漫之旅一日游、燦爛季節金秋風情游、三十包餃子過大年、正月十五鬧花燈游園會、娃娃農莊一日游等活動,并針對中、小學生組織了豐富多彩、寓教于樂的特色活動。此外,結合生態游,留民營還在精神文明建設和文明旅游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和中外游客一起組織了“保護生態環境,愛我綠色家園”主題晚會、“與您相約,分享快樂”公民道德知識講座、文明禮儀知識講座和游客一起聯歡等,這些活動不但使村民結識了許多朋友,而且增長了許多知識,促進了村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為構建和諧社會和營造良好的文明氛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游客和同學們了解“有機生態”農業、“環保節能”、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參與、體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育基地。
六、實習心得
通過一天的實習,對留民營生態農莊有了初步的了解。留民營的生態模式即以沼氣站為能源轉換中心,促進各業的良性循環,達到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幾十年來,留民營圍繞著這一生態循環模式,遵循生態學原理,進行全方位的產業結構調整、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大力植樹造林,從單一的種植發展成為一種、二養、三加工,產、工、銷一條龍的生產格局。
這種模式不僅促進了物質的循環對生態環境也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本次實習使我能夠從理論高度上升到實踐高度,更好的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初步的知識。
關于北京的實習報告4
一、地質背景
北京延慶地質公園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動靜115°49’-116°29’,北緯40°28’-40°45’。
延慶縣地處延懷盆地東部,燕山沉降帶西端,地勢東高西低,仙域形態為東北一西南延伸的橢圓形板塊(延慶縣志編纂委員會,20xx)。
延慶縣境內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變質巖,中、上元古界長城系、薊縣系和青白口系、中生界中侏羅統窯坡組、上侏羅統髫髻山組、土城子組和下白堊統東凌臺組,新生界中更新統和上更新統(北京市地質礦產局,1991)。延慶地區區域構造演化主要經歷了穩定的蓋層沉積——準地臺發展階段和強烈構造活動階段。第一階段時限為前寒武紀時期,該階段延慶地區沒有發生強烈的構造變形,只在局部地區發生斷裂活動繼而形成裂陷槽接受沉積。第二階段時限為晚三疊世晚期到新生代,包括燕山期和喜山期。燕山期發生的燕山構造活動奠定了延慶地區地質構造的基礎骨架,該期以斷裂構造和巖漿活動非常活躍為特點,廣泛分布酸性深成侵入巖體和中性噴出巖體,僅見少量的基性巖脈。喜山期在延慶地區表現為差異性升降活動,形成新生代斷陷盆地,龍慶峽獨特的巖溶地貌景觀就是在該期形成的。
二、碳酸鹽巖
由沉積形成的碳酸鹽礦物組成的巖石的總稱,主要為石灰巖和白云巖等兩類。
1、波痕構造
波痕為非粉性的沙質沉積物層面上特有的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波痕反映了曾經位于淺海環境,可推測海岸線在附近。該波痕構造波峰寬波谷窄且整體連續,峰谷均圓,對稱性非常好,顏色為灰黃色至灰黑色,推測其為含泥晶有機質白云巖,然而巖石晶粒細小,也可能為泥晶。波痕構造是地質歷史時期海岸線附近潮坪環境下由水動力反復沖刷的結果。該處巖層厚度薄,性質穩定且顆粒細小,波痕為干涉波。且該處出露的其他巖層面巖性推測與波痕處相似,但顏色偏黑,顆粒細小,結構緊密顆粒間吸附力強大所以無法形成波痕。
2.疊瓦狀構造
在波痕構造附近還發現了厚度均勻穩定的白云巖與碳酸鹽巖巖層。類似于疊瓦狀構造,該現象表示此處海相沉積的古環境十分穩定,沉積緩慢進行。此處由于是碳酸鹽巖,結構緊密,故即使巖層的傾向、坡向一致仍然不容易發生滑塌事故。
3.背斜構造
于實習第二個點,我們觀察到了一個由碳酸鹽巖發育而成的背斜以及旁邊的逆沖斷層一起構成的牽引構造,左翼平緩,右翼陡峭,由于逆沖斷層牽引而形成。
而在背斜的軸也有許多垂直的裂隙,也是由于碳酸鹽巖被雨水侵蝕形成的,還可在裂隙間看到紅色的底層。在這些白云巖的層間長有植被,而層面上卻沒有,植物的選擇性 生長說明層間發育有巖溶風化形成的黏土質,層與層厚度差異不大, 說明沉積巖性差異不大。白云巖有灰色和紅色兩中,色澤的差異決定了沉積環境是潮坪相 沉積,其中紅色為潮上坪,灰色為潮間坪。另在厚層的純白云巖之間夾有薄的泥質白云巖。這兩種顏色顯示了原始的沉積環境的位置是不相同的。
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為背斜處形成張裂隙,張裂隙風化被消滅,故無法成山。而向斜由于地勢低,各種物質在此搬運時接受沉積,進而成山。而此處形成了背斜山,推測該處山地形成時間距今不長,即使有裂縫也暫未被風化剝蝕。與該背斜上方可見巖溶裂縫,裂縫中的白色條帶推測為碳酸鹽晶粒。其成因為流水中溶解的碳酸鈣和碳酸鎂,在流水下沖時局部不飽和發生沉淀,沉淀出碳酸鹽,沉積長久即可形成白色條帶。溶洞下也可見白色條帶。形成機制同理,為新發育的碳酸鹽。
三、碎屑巖
巖石機械風化后形成的巖石碎屑和礦物碎屑,經搬運、沉積、壓實、膠結而成的巖石,稱為碎屑巖。此次實習主要觀察碳酸鹽巖,觀察到的碎屑巖較少。
1.花盆構造
在該觀察點對面,我們遠觀了硅化木形成的花盆狀沉積盆地,從其四周連續的厚層灰白色泥巖可以初步推斷出其沉積環境為海相沉積、遠處的山脊,可發現山脊是凸凹變化。凸出的底層抗風化能力強,可以斷定為為抗風化的石英砂巖,凹陷的底層部分為抗風化能力弱,則應該是泥巖。該處地層為晚侏羅紀時期地層。由于其沉積運動所形成的盆地,花季時可有幾十至上百畝的花海,稱其為花盆構造(如圖4)。
2.碎屑巖露頭
最后一個觀察點未觀察到成層性。巖層較平直 ,厚度變化很大。在晚侏羅紀時期,整個華北平原多處發生火山活動,該處地層開始活躍起來。拉張作用使地面產生許多裂隙,地脈里的巖漿在高壓下開始向外噴涌,由此說明曾發生大量的'火山活動。此處巖層的顏色整體為紫紅色,其中有些許深綠色為苔蘚。此處為一處典型的碎屑巖露頭。遠觀形態,礫巖由顏色分辨,呈正粒序;砂巖多為中砂至粗砂,個別存在海粒的中沙至粗砂巖;泥巖總體來說看不見顆粒,較光滑,手觸仍有顆粒感,對于沙礫巖來說,頂面較平,地面下凹,如透鏡狀。透鏡體多發育于泥巖之中,地面下凹面為沖刷面。從沉積構造上來看,可以觀察到沖刷面以及各種交錯層理。
四、鹽巖與碎屑巖的野外鑒定區別
1.顏色:酸鹽巖顏色單調,主要為灰色、白色、灰白色;碎屑巖顏色豐富,常見紫紅色、灰黃色、灰黑色、黑色、過渡色等 2.成層性:碳酸鹽巖具有成層性,層理面平行,長距離延伸;碎屑巖巖層厚度不穩定
3.地貌:碳酸鹽巖地層多為懸崖峭壁;碎屑巖為平緩陡峭交替,且平緩的多為細粒巖,陡峭的多為沙礫巖
4.植被:碳酸鹽巖地層不發育植被,以灌木叢為主;碎屑巖植被茂密 5.完整性:碳酸鹽巖溝壑發育,具有巖溶裂縫發育;發育平緩山溝 6.韻律性:碳酸鹽巖地層韻律性強薄厚交互規律;碎屑巖不規律
五、總結
在經過漫長的車上顛簸后到了實習地點,今天的實習我們主要研究了碎屑巖與碳酸鹽巖,在野外的實習中也收獲了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也鞏固了課本上的知識。也鞏固了構造方面的知識。十分感謝老師的教導!
【北京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北京的實習報告02-25
北京建筑實習報告06-23
北京地鐵司機實習報告11-30
北京天安門建筑認識實習報告07-26
關于北京實習心得09-13
旅游管理系專業北京首都大酒店實習報告05-04
2017年北京青年報實習報告范文05-02
北京達內實習心得09-14
北京鳥巢調查統計報告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