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地質學實習報告

        時間:2023-05-31 17:45:32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地質學實習報告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質學實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學實習報告15篇

        地質學實習報告1

         一.實驗時間

          20xx年12月17號

          二.實驗地點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金馬河大橋→汶川縣映秀鎮→都江堰紫坪鋪鎮都江村→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三.實驗目的

          通過對實習路線附近的地質條件,使野外現象和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識,并在此認識上進行綜合分析,在培養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礎上初步學會地學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實習工作方法,跟著指導教師的思考方式,理解實習中遇到的具體現象。地質學野外實習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同學們對地質地貌的觀察能力,為后繼的專業課打下基礎。

          四.實驗任務

          1.觀察并了解實習沿途的地形地貌,思考為什么在短距離內地形地貌會有如此大的變化。

          2.全面分析所看到的地形地貌并加以延伸

          3.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

          五.區域概況

          地點一:金馬河

         。1)金馬河位于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中國西南地區最大平原、地勢平坦、水域遍布,河網縱橫、物產豐富,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平原由岷江、沱江、青衣江、大渡河沖積平原組成。成都平原的地質構造是在很硬的巖石上覆蓋了一層厚厚以泥土為主的沉積物。據四川深部地球物理資料記載,盆地基地是硬化程度很高的早前寒武紀花崗石結晶基底,成都平原巖層十分堅硬。成都平原地形好,氣溫高于同緯度其它地區。最冷月均溫5℃~8℃。土壤以紫色土為主,土壤中富含多種礦物質,該地區農業較為發達,后來,由于長期種植水稻,部分土壤成為水稻土。成都平原很多河流的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都江堰的岷江。成都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以紫色土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棉花等。在都江堰以下的岷江等河流的灌溉下在亞熱帶濕潤的季風氣候使得成都平原年平均氣溫約為16℃,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因平原鄰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氣的影響,加之平原河水大多來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時,平原上地勢低洼的古河道地區,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濕。故成都平原無論氣溫、水溫和土溫均較低,熱量條件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區稍為遜色。金馬河大橋處于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由成都平原水系即岷江水系沖積而成,多成樹枝狀和格子狀,其中格子狀水系是人為因素導致的。

         。2)金馬河的地質地貌

          成都金馬河,又名正南江。岷江干流,屬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魚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寬96-104米,過江節制閘后稱金馬河,河床逐漸增寬,由300米闊至1200米,流經新津縣五津鎮時,納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復稱岷江。金馬河段全場76.1公里。是長江上游兩處險工段之一,是岷江進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寬窄不均,最寬處1010m,一般為300~600m;河床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眾多,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床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游蕩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較高,堤岸低矮,通道狹窄,排水不暢,洪水期對沿江城鎮、灌溉渠系、農田造成嚴重威脅。我們看到的金馬河的水位較低,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所以河流的水量較少,露出了大片的河漫灘。河漫灘是指洪水期淹沒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于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洪水期河漫灘上的水流速度較小,環流從河床中帶到河漫灘上的物質為細砂、黏土等稱為河漫灘相沖積物,下層是由河床側方向移動沉積粗砂、礫石,稱為河床相沖積物,這種上層細,下層粗的結構就構成了完整的河漫灘二元結構。河床相沖積物具有下粗上細的特點,下部粗大顆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強部分堆積的,稱蝕余堆積。洪水期在河床凸岸的淺灘部位,水流速度相對緩慢,則沉積較細的物質。洪水期隨著河床的側移,蝕余堆積逐漸被河床淺灘堆積物覆蓋。

          金馬河位于成都平原故河漫灘寬度較大河漫灘的形成經過雛形河漫灘、原始河漫灘,再到河漫灘三個階段。原來的河谷低與河漫灘,因河流的下蝕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階梯狀分布于谷坡上,稱為河流階地。階地形態要素包括階地面、階地前緣、階地后緣和階地坡麓。河流階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級分布,把高出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成為一級階地,依次由低到高為二級階地、三級階地,低階地形成時間晚,高階地形成時間早。金馬河一級階地修筑成公路,常年洪水不能淹沒一級階地,但非常年洪水能淹沒,故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筑。

          金馬河周圍的河漫灘在金馬河大橋那里,通過地質學基礎的學習,我們可以很容易辨別出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因為一般來說幼年期的河流較為曲折,且沉積物的磨圓度不高。經過河流的向源侵蝕和裁彎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漸趨于直線,河流中的沉積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蝕作用,掩飾的邊緣逐漸被磨平磨圓。由于金馬河河道較為筆直,且河漫灘上的沉積物磨圓度較高,所以金馬河屬于壯年期的河流。金馬河大橋屬于岷江的中游地區,河流減速使得河流中的巖石堆積于此,我們所看的巖石種類有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巖漿巖是由巖漿噴出地表冷凝固結而成的,種類分為超基性巖、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結構有:全晶等粒結構、斑狀和似斑狀結構、隱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構造分為:塊狀構造、氣孔和杏仁狀構造、流紋構造。超基性巖類主要的`礦物由橄欖石、輝石組成,這兩種礦物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常形成次生礦物,因此在我們所看到的流水沖刷以后的巖石中超基性巖類基本就沒有,最常見的是花崗巖(花崗巖石大陸地殼中分布最廣的巖漿巖)和一些含石英、云母、長石礦物較多的巖石。由于金馬河大橋那的地貌是有流水沉積作用而成的,所以也有沉積巖。沉積巖的形成是在常溫常壓下經過壓固、膠結和重結晶作用形成的,就其結構可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生物結構;構造分為層理構造、層面構造、結核、縫合線和刀砍狀構造。在金馬河大橋,看到的最多的沉積巖就是縫合線構造的。

          金馬河大橋那里的河流地貌,由于河流的沖刷面積大,所以河床很寬。這里的沖刷面積大,主要是由于在河流上游多山,形成了較大的積水面,很容易形成洪流,沖刷作用就尤為明顯。河流兩岸由于流水的的搬運沉積作用,形成了沖積平原。由于這里處于一個地臺區,所以這里的地質條件還是很好的,比較穩定。金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這主要是上游分布著大量的灰色巖石造成的。金馬河的土壤較為肥沃,這是由于金馬河上游的岷江在出都江堰山口后,地勢開闊,流速驟減,帶來的大量肥沃的物質淤積而成的。金馬河沿岸是良好的農業灌溉區,不僅有豐富的灌溉水且有肥沃的土壤,地形較為平坦,熱量充分,也適宜耕作業的發展。但同時金馬河也易發生洪水災害,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時就會淹沒莊家、農田、村莊等災害,這點值得我們注

        地質學實習報告2

          第一章緒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學科,許多地質理論和知識都必須經過實踐的過程,才能加深我們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地質學的野外實習是不可缺少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在昆明、武定、元謀地區的教學實踐活動,使我們有了一次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使我對《地質學》的有關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地層、構造、巖石、礦物等地質學基本概念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一、實習目的,任務和要求

         。ㄒ唬⿲嵙暷康

          通過實習,使我們進一步鞏固課堂上所學的地質學基礎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去觀察、研究、分析和判斷各種地質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我們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鍛煉我們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的地質精神。樹立熱愛專業以及勤奮學習的思想和決心。

         。ǘ┤蝿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要求

          1、實習前認真學習實習指導書,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2、實習中聽從老師安排,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解。

          3、認真細致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作好記錄,多提問、多思考。

          4、采集3~5塊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或化石標本。

          5、實習結束后,編寫一份地質實習報告。

          二、實習的基本情況

         。ㄒ唬┙M織形式

          以班為單位進行。每個班作為一個小組,由一名實習教師指導,組長和安全員協同老師工作,同時還有班主任負責學生生活、交通等管理。

         。ǘ⿲嵙曔^程

          本次實習地點為昆明、武定、元謀地區。時間為一周,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昆明西山

          第二天上午由昆明至武定縣五孔橋;

          下午芭蕉箐采礦場、雷鋼廠;

          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獅山石棉廠至獅山風景區;

          下午由武定縣至元謀縣;

          第四天上午元謀縣朱布超基性巖體;

          下午元謀縣黃瓜園大橋;

          第五天上午元謀縣德大大橋至那化大橋;

          下午元謀縣彎堡土林;

          第六天返回昆明

          三、任務完成情況

          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有了初步認識,如地質構造的識別、對風化作用及地表流水作用現象的認識等;對三大巖類能進行初步識別;能使用地質羅盤測巖體的產狀;采集了有代表性的巖石、礦物和化石標本并作了詳細的野外記錄。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1(2011-12-2612:29:02)

          第二章各實習地區地質概況1

          一、昆明西山地區

          1、普渡河西山大斷裂

          大斷裂為昆明地區南北向的主干斷裂。斷面向東傾斜,走向近南北,傾角較陡,近于直立,東盤下降形成昆明斷陷盆地,西盤上升形成觀音山、西山、龍門等山地地貌景觀。該斷層控制了昆明地區的地層、構造、礦產及地形地貌的形成與發展。受該大斷裂的影響,使昆明西山地區南瀕斷陷湖泊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正是在普渡河西山大斷裂的作用下形成的這一特殊地貌特征為昆明市提供了獨特的旅游資源。

          2、滇池龍門地質現象

          沿線觀察到的是西山石炭紀至二疊紀地層剖面,以及物理風化作用和負荷地質作用形成的倒石堆現象,出露地層由老至新有:

          泥盆紀上統

          宰格組:上部為灰色燧石灰巖,下部為灰色至深灰色厚層狀白云質灰巖,厚324m。

          石炭紀下統

          大塘組:灰色、深灰色角礫狀灰巖夾厚層狀灰巖,底部為翠綠色頁巖,與宰格組呈假整合接觸,厚12.5m。

          石炭紀中統

          威寧組:為灰白色中至厚層狀灰巖,中部夾角礫狀灰巖。與大塘組整合接觸,厚112m。

          二疊紀下統

          倒石頭組:上部黑色頁巖與泥灰巖互層;中部呈黑色頁巖夾薄層砂巖,含植物化石;下部為雜色粘土、黃鐵礦及煤線,與威寧組呈假整合接觸,厚9m。

          棲霞組:為淺灰、灰色厚至塊狀細晶白云巖,虎斑狀白云質灰巖,含豐富的珊瑚化石。與倒石頭組整合接觸,厚123m。

          茅口組:上部為灰至灰白色中到厚層狀灰巖;中部為灰色厚層狀灰巖與灰色虎斑狀白云質灰巖互層,含珊瑚化石;下部為灰色厚層狀不規則虎斑狀白云質灰巖,與棲霞組整合接觸,厚276m。

          二疊紀上統

          峨眉山組:上部為黑綠色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塊狀玄武巖。部分地段見柱狀節理或球狀風化;中部為紫色、紫紅色凝灰巖,可見由粗到細的韻律變化層理;下部為玄武質火山集塊巖,含灰質角礫玄武巖、含灰質角礫凝灰巖,厚>600m。

          3、西山小石林

          地表巖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風化、溶蝕形成巖溶地貌(kast地貌)。巖溶地貌是很好的旅游資源。

          二、武定地區

          1、五孔橋

          通過觀察輝綠巖和三疊紀舍資組的接觸,下為灰綠色輝綠巖,上為三疊紀舍資組褐黃色礫石層,為含礫砂巖、砂巖及粉砂巖。二者接觸面特征:接觸面呈波狀起伏,面上有5~100m厚的灰褐色鈦鐵礦及褐黃色的風化粘土層。輝綠巖中無舍資組的俘虜體,其上舍資組中底礫巖無烘烤現象。從以上特征可看出存在沉積間斷且上下兩套地層產狀不平行,故該接觸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2、雷剛廠

          通過觀察三疊紀舍資組與寒武紀西王廟組的接觸,西王廟組為紫紅色泥巖與黃色粉砂巖互層。舍資組為紫灰色泥巖夾多層淺灰黃至淺黃紫色薄到中層狀粉砂巖為主。底部為灰黃色薄至中層狀含細粒、含鮞狀赤鐵礦不等粒石英砂巖夾泥質粉砂巖,接觸面為含礫粗砂巖。與下伏西王廟組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3、芭蕉箐鐵礦

          該鐵礦位于武定縣南東5公里,屬于文筆山魚子甸鐵礦床的一部分。礦體產于泥盆紀中統魚子甸組第一段內,屬于沉積型鐵礦床。礦石主要為鮞狀赤鐵礦,含礦巖系為:

          上覆地層魚子甸組第二段,為灰色薄至中層狀隱晶質灰巖,泥灰巖夾白云巖、鈣質泥巖。

          魚子甸組第一段可分五小層,主礦層為褐紅至暗紅色鮞狀赤鐵礦,厚2~5m不等。

          下覆地層為縮頭山組:黃色中至厚層狀石英砂巖。

          4、人民渡(獅山斷層)

          該斷層為逆斷層,走向北東~南西,斷層面產狀300°~315°∠45°~80°,上盤為震旦系燈影組,下盤為奧陶紀湯池組和紅石崖組等地層。上下盤植被不同。斷層帶上發育大量構造巖。上盤多見大理巖化、角礫巖化等蝕變現象。斷距由北向南逐漸增大。斷層帶寬數米至兩百米,多由構造巖組成。

          5、獅山石棉礦

          位于獅山向斜北東翼白云質灰巖與輝綠巖體的接觸帶,為輝綠巖體侵入,使基性巖漿熱液與白云質灰巖中的鎂質發生熱變質和交代變質作用,形成大理巖化、蛇紋巖化和石棉,所形成的石棉產狀與巖層產狀一致,纖維很短,開采價值不大。

          6、獅山景區

          獅山位于武定縣城之西,其山勢雄渾秀麗,古樹參天,蒼松翠柏,古寺幽靜,是國家aaa級名勝風景區。

          在寺廟下公路一側,有寒武紀笻竹寺組,還有貝殼和植物化石,廣泛分布,為灰黃、黃綠色頁巖、粉砂巖,其內三葉蟲化石極為豐富,不乏很多完整的化石,可見這里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寺廟后山為寒武紀滄浪鋪組巨厚層砂巖組成的懸崖陡壁,陡壁上隨處可見三角洲相典型沉積構造。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二章2

          三、元謀地區

          1、朱布超基性巖體概況

          巖體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謀群黑云母斜長片麻巖中,其規模不大,巖體北、西、南三面接觸帶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巖體內傾斜,東部接觸帶向西傾斜。

          巖體分異較好,據垂直分帶,有上而下一般可分為:輝綠輝長巖帶、輝長巖帶、輝石帶、橄欖輝巖帶、橄欖巖帶,各帶為漸變過渡關系。巖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蝕變,主要有蛇紋石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巖體雖小,含鉑達到工業品位要求,是含鉑礦體?梢姶劈S鐵礦、黃鐵礦、鉑礦、孔雀石、黃銅礦。硫化物含量與鉑品位呈正比。

          2、黃瓜園大橋元謀群變質巖

          該變質巖系主要分布于元謀縣龍川江西側,呈南北向展布。屬于元古界變質巖。由新至老為:

          海資哨組:淺灰色千枚巖、云英片巖夾結晶灰巖、大理巖。厚約598m。

          鳳凰山組:上部細晶大理巖夾千枚巖,下部夾中至粗粒大理巖,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鐵礦及沉積型菱鐵礦,厚約1430m。

          路古模組:眼球狀云母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石片麻巖,云母石英片巖、角閃石片巖等,厚>1000米。

          另外還觀察到了河流地質作用及河流地貌,上游的侵蝕作用,下游的沉積作用及形成的蛇曲河、河心攤及肥沃的河漫灘。還有很多遠距離搬運形成的磨圓度較高、抗風化能力較強的鵝卵石。

          3、德大、那化花崗巖體

          巖體主要由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組成。

          黑云母花崗巖:淺灰色,略呈粉紅色,粗至中粒結構,局部為粗粒結構。主要由正長石、酸性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組成,蝕變礦物為絹云母、綠泥石、綠簾石。

          閃長巖:暗灰、綠灰色,多為細到中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有斜長石、角閃石及少量石英組成。暗綠色角閃石呈柱狀。并有綠泥石化的蝕變現象。

          除此之外,巖體中還見閃長巖脈、輝綠巖脈及大量暗色析離體團塊,還可見到后期輝綠巖中捕擄有前期的花崗巖。

          4、彎堡土林

          彎堡位于元謀北西20公里,這一帶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積物,為一套黃灰色沙礫石、粘土及粉砂沉積物,其成巖作用差,結構疏松,經過三百多萬年的風化剝蝕和地表流水沖刷,逐漸形成了現今的地貌景觀土林。

          早在三百萬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盛的'淺湖,氣候溫和、涼爽,湖中繁衍著浮游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動物活躍。后來由于入湖河流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加上后期的地殼抬升,使它出露地表,遭受風化剝蝕。特別是第四紀以來,由于氣候炎熱、氣溫高、降雨量小于蒸發量,在漫長的歲月里,泥土不斷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地面發生了龜裂,加上雨水沿著裂縫不斷地流蝕、沖刷,又使地面裂縫漸漸加深,使這里顯露出一座座土柱。土林之所以能夠保存,是由于土柱頂上有含鐵質(氧化鐵)礫石層覆蓋,形成一層保護傘,使松散堆積物保存下來。由于氣候干旱,樹木被硅化,在土林中到處可見硅化木轉石和被剝蝕出來的埋藏在土層中的硅化木,古老樹干的外形及內部的纖維構造都清晰可見。

          千姿百態的土峰造型令人無限遐思,是一處有待開發的寶貴旅游資源。

          普通地質學實習報告第三章

          第三章結束語

          一、在此次實習中,我對西山小石林的巖溶地貌很感興趣,結合查閱的資料在這里簡單談一下我的見解。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巖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巖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蝕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態,而地下則發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又稱為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由于其獨特的地貌特征,經常被人們開發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是一種珍貴的旅游資源。

          二、小結:這一星期的實習,我深切地感覺到,只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把知識牢固地掌握,并熟練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我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協作。這些天雖然辛苦,但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師不辭辛勞地跟在我們隊伍中講解,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他們的偉大,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敬業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必備的精神素質。這一星期的實習,令我在艱苦和學習中得到了成長,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難忘的經歷。

        地質學實習報告3

          地質學(geology)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己的研究對象、內容和方法。廣義的說,地質學的研究對象是地球,但由于受到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的地質學研究對象僅局限于地球表面部分,即巖石圈(lithosphere)。因此,具體的來說,地質學是研究巖石圈的物質組成、結構、產狀、成因及其變化發展及其古生物、古氣候演變歷史的一門學科。地貌學親其英文名為geomorphology,它是有三個源自古希臘的詞根:geo(地球)、morphe(外表形狀、面貌)和logos(論述)所組成,表明其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形狀的學科。地質地貌學發展史是人類在生產和探索奧秘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地球的組成和結構,地球及其生物界演變的規律,特別是地殼和巖石圈運動規律,并為人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保護環境服務的歷史。

          而地質地貌學發展的結果是,它對農業生產、工程建設、礦產勘查、自然災害防治和環境保護等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接加快了其發展的腳步,有著實際的意義。如:河流地貌與海岸地貌學著重依賴于流體力學與沉積學;塊體運動、風化作用、風力作用和土壤的研究要憑借大氣科學、土壤物理學、土壤化學和土壤力學;某些地形類型的研究需要用地球物理學與火山學的原理和方法;人類對地形影響的研究要依靠地理學和人類生態學的分支學科。

          地質地貌學不光有用、能用,關鍵還有趣!就其中微不足道的名詞如太古、元古、寒武紀等等,便很富有滄桑感、神秘感及歷史氣息。如此,學好地質地貌學對專業技能的提高、完善,并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終極目標大有裨益。

          一、實習目的及意義:

          地質地貌學是環境與資源科學專業的基礎專業課,地質地貌實習是環境與資源資源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野外實習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實踐環節,通過此次實習,我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知識,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識記各種地質地貌的表征特點,加深我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為將來工作和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依據。

          1)識記:實習沿線的主要巖石類型、構造類型、地貌類型、地層及其時代;

          2)理解:各主要巖石類型、構造類型的成因與分布特征,不同觀察點之間地質地貌現象的變化與聯系;

          3)主要任務:初步學會觀察常見的地質現象,分析其相關的地質作用和形成機制;

          4)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學科的興趣。

          二、實習地點及時間:

          (一)六盤水師范學院—小屯村—獨山村(XX年07月01日) (二)獨山村—落水洞(XX年07月02日)

          (三)獨山村—月亮洞(XX年07月03日)

          (四)獨山村—大硝洞—阿勒河大峽谷—六盤水師范學院(XX年07月04日)

          三、實習安排:

          (一)實習人員:XX級地理教育和XX級地理科學共108人(學生)和諶洪星,馬仕彬,吳得卿,陳志霞,趙增友(老師)

          (二)工具器材:地質錘、野外記錄本、相機、鉛筆、地質包、手電筒、羅盤等

          (三)路線:

          1、六盤水師范學院—小屯—飛機場—獨山村

          2、獨山村—雙洞發電站、出水洞發電站—落水洞

          3、獨山村—獨山—月亮洞

          4、獨山村—大硝洞—阿勒河大峽谷—神雕峰—六盤水師范學院

          四、各個學科實習的主要內容:

          (一)普通地質學的實習內容:

          1、巖石:是固態礦物或礦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巖石稱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集合體,也有少數包含有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即化石)。巖石有三態:固態、氣態(如天然氣)、液態(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態物質,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巖石圈的主要成分。

          2、巖石的形成:巖石是天然產出的具穩定外型的礦物或玻璃集合體,按照一定的方式結合而成。是構成地殼和上地幔的物質基礎。按成因分為巖漿巖、沉積巖和變質巖。其中巖漿巖是由高溫熔融的巖漿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巖石,也稱火成巖或噴出巖;沉積巖是在地表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產物經水、空氣和冰川等外力的搬運、沉積和成巖固結而形成的巖石;變質巖是由先成的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由于其所處地質環境的改變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巖石。

          3、石鐘乳的形成:自下向上生長的是石筍,從上往下生長的是石鐘乳。石筍和石鐘乳是怎樣形成的?由于地殼不斷運動,海水退去,出現了綿延不斷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石灰巖山峰。這些露出來的石山,長期受雨水風霜沖刷,頂部變成刀山劍石狀了。石峰底座,由于地史時期地下水的長期溶蝕,河水的長期沖擊,漸漸地形成了溶洞。溶洞繼續被溶蝕擴大,而溶于水中的石灰巖溶液,從洞頂往下滴,甚至往下流,促進二氧化碳進一步擴散,同時溶液受蒸發作用,形成飽和,剩余的碳酸氫鈣沉淀,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生長的石筍。石鐘乳的形成,同石筍形成的過程是一樣的。只不過石鐘乳從上往下長就是了。那些頂天立地的靈芝柱,就是石筍和石鐘乳對接起來之后形成的。據說,石筍和石鐘乳,每百年才長高一厘米,長一米,就是一萬年了。

          4、膠結作用:是沉積物在成巖過程中的一種變化。指從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礦物質,將松散的沉積物固結起來的作用。沉積物的松散碎屑被膠結成堅硬巖石的作用。其膠結物的成分不同,也可以和碎屑物成分相同。前者如鈣質膠結的鈣質砂巖,后者如硅質膠結的石英砂巖。常見的膠結物有泥質的、鐵質的、硅質的和鈣質的等。

          (二)水文學的實習內容:

          1、關于河流的概況(響水河)

          河流是陸地表面的一種自然水體,是流水與地表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大氣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匯集在地表低洼處,在策略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動,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納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統,就是水系。每一條河流或每一個水系的流域。兩相鄰流域之間地面高程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水系的分水嶺。水流不間斷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過來約束水流。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河流地貌。

          2、水力梯度:水力梯度也叫水力坡度是指沿水流方向上單位滲透途徑上的水頭損失。地下水在運動過程中要克服摩擦阻力,不斷消耗機械能,產生水頭損失,沿流線方向水頭損失最大,水頭值下降最快,水頭線永遠是一條下降的曲線。水頭線上某點的曲率即為該點的水力梯度;蛘哒f,水力梯度就是沿地下水流方向上單位滲透途徑上的水頭損失。

          3、紊流:又稱湍流,是流體的一種流動狀態。當流速很小時,流體分層流動,互不混合,稱為層流,或稱為片糖;逐漸增加流速,流體的流線開始出現波波狀的擺動,擺動的頻率及振幅隨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種流況稱為過渡流;當流速增加到很大時,流線不再清楚可辨,流場中有許多小漩渦,稱為湍流,又稱為亂流、擾流或紊流。紊流(turbulent flow)的特點:無序性:流體質點相互混摻,運動無序,運動要素具有隨機性。耗能性:除了粘性耗能外,還有更主要的由于紊動產生附加切應力引起的耗能。擴散性:除分子擴散外,還有質點紊動引起的傳質、傳熱和傳遞動量等擴散性能。

          4、裂點:過程的實質是,因斜坡下部的水量大于上部,故侵蝕作用強度也大于又稱向源侵蝕。下蝕作用的一種特殊形式,作用方向向河源延伸。該上部。在這里首先出現了水蝕凹地,使河谷縱剖面坡度變陡,流速增大,下蝕作用更為劇烈,溯源侵蝕過程示意圖,且主要集中于坡度最陡的凹地的上段,這種河谷縱剖面上的坡度轉折點稱裂點。溯源侵蝕的后果是使河谷不斷加長。

          (三)地貌學實習內容:

          1、地貌的概念: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種形態的總稱,也叫地形。地表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成因也不盡相同,是內、外力地質作用對地殼綜合作用的結果。內力地質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陸分布的輪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決定了地貌的構造格架。而外營力(流水、風力、太陽輻射能、大氣和生物的生長和活動)地質作用,通過多種方式,對地殼表層物質不斷進行風化、剝蝕、搬運和堆積,從而形成了現代地面的各種形態。

          2、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巖經受水流溶蝕、侵蝕以及巖體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過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種侵蝕和堆積物體形態的總稱。

          (1)成因: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2)形成基本條件:巖石可溶性、透水性、水的溶蝕能力和水的流動性。

          3、斷陷盆地(獨山):是因一塊獨立的石頭而得名的,又被稱為十里畫廊。是典型的斷陷盆地。斷陷盆地指斷塊構造中的沉降地塊,又稱地塹盆地。它的外形受斷層線控制,多呈狹長條狀。盆地的邊緣由斷層崖組成,坡度陡峻,邊線一般為斷層線。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斷陷盆地中充填著從山地剝蝕下來的沉積物,其上或者積水形成湖泊(如貝加爾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積作用而被河流的沖積物所填充,形成被群山環繞的沖積、湖積、洪積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間盆地和地塹谷中發育著的沖積洪積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斷陷盆地被稱為大陸洼地。

          4、天生橋(月亮洞):我國云貴地區就有,那里是石灰巖富有區。這是產生天生橋的原料,地下水對石灰巖日積月累的沖刷形成地下水道,由于地質運動部分水道塌陷,獨留一段橫跨河流的巖體,很像橋的樣子就叫天生橋。意思是非人工的自然杰作。它是地下水和石灰巖共同完成的藝術品。

          5、斷層:巖體在構造應力作用下發生破裂,沿破裂面兩側的巖體發生顯著的位移或失去連續性和完整性而形成的一種構造形跡?煞譃檎龜鄬雍湍鏀鄬。破裂面兩側巖塊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規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數百千米,常由許多斷層組成,可稱為斷裂帶;小者可見于手標本。幾何要素斷層由斷層面和斷盤構成。斷層面是巖塊沿之發生相對位移的破裂面。斷盤指斷層面兩側的巖塊,位于斷層面之上的稱為上盤,斷層面之下的稱為下盤,如斷層面直立,則按巖塊相對于斷層走向的方位來描述。斷層兩側錯開的距離統稱位移。按測量位移的參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視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點錯開的距離,即斷層面上錯斷前的一點,錯斷后分成的兩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稱為總滑距;視位移是斷層兩側相當層錯開的距離,即錯動前的某一巖層,錯斷后分成兩對應層之間的距離,統稱斷距。

          通常按斷層的位移性質分為:①上盤相對下降的正斷層。②上盤相對上升的逆斷層。斷層面傾角小于30°的逆斷層又稱沖斷層。正斷層和逆斷層的兩盤相對運動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斷層面傾斜方向,故又統稱為傾向滑動斷層。③兩盤沿斷層走向作相對水平運動的平移斷層,又稱走向滑動斷層(簡稱走滑斷層)。

          6、太湖石: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是由石灰巖遭到長時間侵蝕后慢慢形成的,分有水石和干石兩種。水石是在河湖中經水波蕩滌,歷久侵蝕而緩慢形成的。干石則是地質時期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其色澤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其色澤以白石為多,少有青黑石、黃石。尤其黃色的更為稀少,故特別適宜布置公園,草坪,校園,庭院旅游景色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太湖石

          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奇石之一(英石、太湖石、靈璧石、黃蠟石),因盛產出于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一種玲瓏剔透的觀賞石頭。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巖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的碳酸鹽巖統稱為太湖石。

          7、阿勒河大峽谷:阿勒河景區由六盤水市區乘車約15分鐘,即可到達。阿勒河峽谷,方圓數十里,與烏蒙山地質公園其它景區不連接,自成一處景區。泛舟阿勒河是游阿勒河峽谷最獨特、最使人適意的事。河水碧綠清澈,航道縈回曲折。

          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兩岸峰巒倒映,每灣都有異景。乘游船逆河而上,步移景換,變化無窮。阿勒河峽谷是沿一組走滑斷層而發育的,受斷層的影響,阿勒河兩岸陡峭的壁崖,突出河岸,直插水中,似雄鷹展翅,如青峰剌天,高聳入云,威武雄壯。與其成為一體的還有屹立于一旁的神雕峰。

          (四)植被學實習內容:

          1、植物對光的需求:根據植物對光的需求差異,分為陽性植物、中性植物、陰性植物三大類。大部分植物為中性植物。光照的強弱直接影響植物的生存,這取決于他們自身長期適應自然的結果。

          2、植物的分層:分層包括垂直分層和水平分層。垂直分層指垂直方向上,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即群落的垂直結構。比如熱帶雨林植物這個群落中,最上層的是高大喬木層,中層是小喬木層,下層是灌木層,底層是草本植物層。水平分層是指在地理位置不同而生長不同的植物,如南方種水稻,北方種小麥。涉及的地域很廣才有這種特征分布。

          3、種群:把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稱為種群。種群中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 配,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后代。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有其空間分布特征(1)均勻分布,(2)隨機分布,(3)集群分布。

          (五)氣候氣象學實習內容:

          1、霧:霧的成因霧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只是霧生成在大氣的近地面層中,而云生成在大氣的較高層而已。對于霧來說冷卻更重要。當空氣中有凝結核時,飽和空氣如繼續有水汽增加或繼續冶卻,便會發生凝結。凝結的水滴如使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千米以內時,霧就形成了。根據不同的成因,霧可分為:(1)輻射霧,(2)平流霧,(3)蒸汽霧,(4)上坡霧,(5)鋒面霧。

          2、云:是高空水汽凝結現象。根據云的形狀、云底高度及成云的上升運動特點可將云分為以下幾類:(1)積狀云,(2)層狀云,(3)波狀云。

          (六)土壤學實習內容:

          1、巖層構造對農業生產影響:

          (1)由于土壤為紅色及紫紅色的砂、頁巖風化而成的土壤,表面土層薄,并且土壤偏堿性,不太適于種植較多種類的植物。 (2)由于該土壤為砂、頁巖土壤,土壤水分保持的不好,并且土肥不足,對農業的生產帶來很大的限制條件。

          (3)綜合各方面因素,該地區只能種植一些適宜堿性、耐旱、營養需求不是過高的農作物,切應注意水分及養分的保持。

          五、實習總結:

          首先,在本次實習中我覺得很高興,通過這次的實習,鞏固和擴大加深了了我在課堂上所學的地圖知識,也深深體會到了實習的重要性,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本次實習加深了我對書本上知識的理解,增強了野外實習能力。

          其次,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細致,不能有絲毫馬虎,尤其在定點的時候,否則就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本次實習增強了我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和大家在外面一起實習的過程中我很高興,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一點基礎,并且還熟練使用羅盤、地形圖等野外實習的工具。

        地質學實習報告4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

         。、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

         。、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

         。怠⒄莆振薨櫟幕局R和判斷背斜、向斜的能力

          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 實習項目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項目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薄⒄J識滿壽山的巖層

          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03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水平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

          在開始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

          一、饅頭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

          第二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入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

          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局部呈現褐色

          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

          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輕微,有利于工程實施,

          第六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呈現黃綠色。

          第七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兩米,顏色呈現綠色,空隙發育,石灰巖表面覆蓋物為填充在裂隙中的雜質。

          第八層為頁巖,厚度約七米,顏色為紫紅色風化程度比較大

          第九層為石灰巖,厚度約兩米,顏色為灰白色,縱向裂隙發育比較大,但是橫向裂隙發育小,前度較高。

          第十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五米,顏色呈鮮紅色,由于該層位于山頂,所以此處巖石風化嚴重。

          二、毛莊組

          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四米,顏色為紫紅色,頁巖中含有云母

          第二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十三米,顏色呈現紫紅色

          第三層是由頁巖組成,厚度約為四米,顏色為紫紅色,由于該處地勢高以及各種外力因素,使得該巖層水土流失嚴重,表面基本無植被覆蓋

          第四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八米。

          第五層:灰色石灰巖,厚零點二米。

          第六層:灰色鮞狀石灰巖,厚零點三米。

          三、 徐莊組

          由于徐莊組地勢陡峭,我們不能繼續前行,所以未能近距離觀察徐莊組的巖層組成。

         。、認識滑坡與斷層

          下午我們到達靈巖寺附近,開始下午的實習,主要是認識滑坡,斷層以及一塊花崗巖。

          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實習地點,指著遠處的山體讓我們找出斷層的上盤,下盤,斷層線,斷層面以及滑坡體,然后詳細講解了該處滑坡和短層,在山路的一邊同學們邊聽邊記,最后老師帶我們去看了一塊花崗?巖,三號的實習結束,

         。场⒄J識蘇莊斷層

          六月四號,我們開始了第二天實習,首先是一處斷層,這處斷層比昨天的更有價值與意義,因為該處斷層斷距小,我們能看的很清楚上盤,下盤等,而且該處斷層低。加深了對斷層的認識。

         。、地質羅盤的實習及背斜的判定

          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后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并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

          背斜是褶皺的一種,為巖層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皺,經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底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老地層在中間,新地層在兩側,另外褶皺也包括向斜,其為巖層向下彎曲的槽型褶皺,經風化、剝蝕后,露出地面的地層分別向兩側成對稱出現,新地層在中間,老地層在兩側。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連接、相間排列,常是多個連續出現。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

          褶皺要素:褶皺要素是指褶皺的各個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轉折端、樞紐、軸跡、脊線和槽線、褶軸。

          結束斷層的實習,我們繼續登山,開始褶曲的.認識與實習,首先,老師將我們帶到一個牙口讓我們判斷一下該處是向斜還是背斜,同學都說是向斜,老師說過一會就知道答案了,咱們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們在劉老師的指導下對地質羅盤進行了實習,同學們分組測量,我所測得巖石產狀如下:走向NE35,傾向NE360,傾角45 。

          在結束了羅盤的實習,我們繼續上行,在途中老師不時停下給我們講解背斜與向斜的判定方法,我們從中知道背斜與向斜不能簡單通過直觀的感覺來判斷,就像這個山他就是一個背斜構造,雖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當我們走到最后一個山頭的時候,結果就出來了,這就是一個背斜構造,是由于地質運動的時候,兩側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緩,所直觀看上去容易造成錯誤判斷。

          在看完了,這個背斜構造后, 我們的實習全部結束,下午返校。

          四、實習的結論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巖層產狀

         。场⒄莆樟吮承迸c向斜的基本判定

         。础鄬优c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系實際。

         。怠⒘私饬损z頭山的巖層構造,對沉積巖有了更深的認識。

        地質學實習報告5

          一、實習目標

          地學基礎野外實習是《地質學基礎》課程的基本教學環節,同學們通過此次野外實習,要求能夠進一步鞏固地質學基礎的理論知識,學會和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鑒別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為學習《土壤學》、《土地管理學》、《小城鎮規劃》等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實習時間:20xx年12月18日

          三、實習路線:學校----金馬河大橋----映秀鎮----都江村

          四、實習工具:鐵榔頭、稀鹽酸

          五、指導老師:吳德勇老師、鄭子成老師

          六、實習要求:

          1、深入認識和了解溫江周邊地區的地質地貌;

          2、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分析不同地區地質地貌所屬類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夠清楚地質地貌與生產利用的關系,以及某些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須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質地貌:川渝面積57萬km2,分為東部地臺區和西部地槽區,其中東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壩及涼山洲的部分。

         。ㄒ唬┑刭|構造

          1、東部地臺區。從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呂梁運動、晉寧運動和澄江運動,形成盆地的雛形。龍門山以東,形成的褶皺較低,褶曲起伏較小。 a、構造盆地

          (1)盆地西部

         、冽堥T山山前坳陷,龍門山和龍泉山之間盆地界線

          廣元—寶興—鹽源—木里

         、邶埲芷聰囫迬В埲、丹棱總崗山。

          ③江油——蘆山斷褶帶

          (2)盆地中部

          位于龍泉山和華鎣山之間,形成許多小背斜或稱為平緩而較的穹隆構造,傾角較小,產狀平緩。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堊系地層為主,梓潼為中心,包括三臺、綿陽。

          (2)宣漢旋轉背向斜。

          (3)蓬萊鎮——南充穹背斜群。

         。4)威遠穹窿(威遠——滎經之間)

          (3)盆地東部

          條形褶皺,分布華鎣山大斷裂以東,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開闊,背斜狹窄的隔檔式構造,北邊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掃帚狀構造。

          (1)華鎣山褶皺帶

         。2)永川帚狀褶皺帶,華鎣山褶皺向南延伸時受盆地邊東南褶皺影響,形成許多短(帚狀)背斜。

          (3)云陽、開江弓弧背斜

          b、盆地邊緣

          龍門山褶皺帶:位于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緊密走向北東的斷裂褶皺構成。大巴山斷褶帶:分布于盆地東北緣,四川重慶、陜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復背斜,在向斜翼部產生次一級構造。

          涼山斷裂帶:分布于峨眉斷塊以南,康滇古陸以東,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斷裂組成。

          2、西部地槽區。平武金湯孤形構造。

         。ǘ┑孛

          1.東部盆地

         。1)盆西平原、沖積扇平原、復合沖積扇、西低東高南低海拔750-400m。

         。2)盆中丘陵區,位于龍泉山與華瑩山之間,地熱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簡陽)、單斜丘陵,饅頭丘(遂寧)。

          (3)盆東平行嶺谷,寬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巖層(石灰巖),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緣山體雄偉。

          (2)盆地東、東南、南緣七曜山、大婁山,山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別發育,溶洞成層分布。

          (3)盆地西緣峨眉山、龍門山、斷裂帶發育,坡度陡,新構造運動活動頻繁。

          3、川西高原

          南部:從東到西,高原面上有幾條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魯里山→雅礱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崍山→岷江

          山、江相間分布,河流由斷裂構造形成

          北部:橫斷山區(范圍)具體而言:三江流域地區。

          八、實習內容

          (一)金馬河大橋(平原)

          1、金馬河地理位置

          金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橋,下至新津紅巖子,全長約79.194km,流經都江堰、溫江、崇州、雙流、新津5區(市)縣,金馬河為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經都江堰市、崇慶市、溫江區、雙流縣,至新津縣武陽鎮段稱金馬河。它的河床寬窄不均,一般為300~600m;河床甚淺,橫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變幅大。金馬河的地勢開闊平坦,河水攜帶固體物質的能力較低,致使年均約900萬噸的推移質和懸移質沿河淤積,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灘沱相間,河道彎曲,河床左右擺動不定。金馬河是一條寬、淺、散、彎的典型平原游蕩性河,金馬河同時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積物類型是沖積物,具有二元結構,其特點是分選性好,磨圓度較好,成層性較清楚,具有韻律性。

          2、金馬河地質地貌概況

          金馬河遍布鵝卵石,鵝卵石大部分分選性較差,磨圓度較高。用力用鐵錘將石頭敲開,發現巖石顏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斷其為巖漿巖。但通常來說,河流兩岸的堆積物應該為沉積巖,金馬河的巖石卻為巖漿巖,這是由于巖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灘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沒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不能被占用,F在有些人說河漫灘可以利用起來,例如耕地、建房。但是,這是不合理的,河漫灘是不能被占用的,因為只要發大水,就會被淹沒,更何況是幾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灘上,發現冬季的金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灘很明顯地顯現出。

          可見河心灘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灘是在水流變緩的雙向環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動)。當河心灘不斷淤高增寬,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為可耕作和作為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腳下所站的金馬河的河漫灘,是河床長期側向移動與河流中騎行泛濫的產物。河漫灘具有二元結構,這是沖積物區別于其他成因堆積物的主要標志之一,其沖積物上層粗下層細。

          有河漫灘的存在,多半就伴隨著河流階地的出現。當時我們走下來的可以通車的小路一階,就是金馬河的一級階地。河流的下切侵蝕,原來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的沿河平臺稱為河流階地。階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氣候的變化;構造運動;侵蝕基準面的變化;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據觀察,金馬河的`階地是一級階地,因此階地形成較晚。階地的階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積物組成,因此屬堆積階地。階地具有二元結構,與河流二元結構類似。一級階地營養成分豐富,耕性好,加上金馬河河道比較寬,河谷比較深,人工修筑了防護堤,因此是一級階地就作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農田用地。但是,從長遠考慮,最好不要將一級階地用作永久建筑用地。同時,此地也是地下水匯集區,地下水豐富。

          3、金馬河缺點

          (1)金馬河河道寬窄不均,影響河水的運動。在河道寬闊段,水層較薄,受固體邊壁制約更明顯,則流動緩慢,相反地,在狹窄地段,河水流動相對較快。

         。2)由于洪水對金馬河河床的不均勻沖刷和無序地亂采河中砂石,導致金馬河河床起伏不平,坑灘相間,加大了床面粗糙程度,使河水流動的難度增大。

         。3)金馬河洪水沖毀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發生。遇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沖毀主要灌溉渠道的取水口,洪水進入灌溉渠道。近期使灌溉渠道沿線發生洪澇災害,淹沒村莊、農田、莊稼,遠期則可能影響灌溉渠道的取水,造成洪水后灌溉缺水,形成旱災。洪水嚴重威脅金馬河沿岸的城鎮、村莊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莊。

          4、金馬河治理

          (1)早年,金馬河的防洪治理多采用國家財政補貼的方式,對沖毀的工程進行及時修復。但結果是年年在修復,年年有破壞,不能形成整體防洪能力,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隱患。

          (2)采用河道砂石資源開采與開槽束水的技術方略。束水攻砂,攻砂定槽,制定了河道砂石開采與河道治理相結合的整治方案,即在河道中心利用采砂手

        地質學實習報告6

          實習內容(礦物、巖石的認識實習)

          1.礦物的鑒定方法

          1.礦物的形態。包括礦物單體和礦物集合體

          2.礦物的主要物理性質。

          a)顏色:礦物的顏色是礦物對不同波長可見光吸收程度不同的反應,是最明顯、最直觀的物理性質。

          b)光澤:是礦物表面的反射光感。有金屬光澤、半金屬光澤、金剛光澤、玻璃光澤等等

          3.硬度。礦物抵抗刻劃、研磨的能力稱為硬度,一般用小刀或指甲刻劃來大概了解礦物的硬度。小刀為6~6.5,指甲為2~2.5

          4.解理和斷口。礦物受外力打擊后,嚴格按一定方向裂開成光滑平面的性質為解理。

          2.礦物的鑒定步驟

          1.首先應先找到礦物的新鮮面,只有礦物的新鮮面才能真是的反映出礦物的化學成分和特征

          2.其次觀察、鑒別礦物的形態和物理性質○

          3.最后,根據觀察到的礦物的物理性質,結合常見造巖礦物的特征,

          對礦物進行命名。

          一、六種礦物的鑒定過程

          1.正長石

          首先找到正長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短柱狀、板狀,顏色是肉紅色(可以確定為正長石),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微弱的反光成玻璃光澤,先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和小刀硬度差不多,所以為6,觀察解理面有兩向完全解理,近似正交

          2.石英

          首先找到石英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塊狀、六棱柱狀,顏色是無色、乳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再陽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也刻劃不動說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欖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實驗室),在觀察解理面為貝殼狀斷口,無解理面?纱_定為石英。

          3.白云母

          首先找到白云母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片狀、板狀,顏色為無色、灰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有微弱的亮光反射為玻璃光澤,用小刀刻劃,刻劃的動說明比6小,用指甲刻劃,和指甲硬度差不多,所以為2~3之間,在觀察解理面只有一組即完全解理面。綜上所述可確定為白云母。

          4.滑石

          首先找到滑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片狀、塊狀,顏色白色、淡黃色、淺灰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反射光亮不明顯,成蠟狀光澤,用指甲刻劃就能刻劃的動,所以硬度比2要小,即為1(可確定為滑石),在觀察解理面只有一組即完全解理面?纱_定為滑石。還有就是在實驗室中,用手摸滑石會感覺有點滑。

          5.石榴子石

          首先找到石榴子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粒狀、菱形十二面體、二十四面體,顏色為棕、棕紅色,在日光燈下或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硬度比2大,再用小刀刻劃,也刻劃不動說明比6大(也就只有石英、橄欖石和石榴子石硬度比6大在實驗室),最后觀察解理面,發現無解理面、不規則斷口?纱_定為石榴子石。

          6.方解石

          首先找到方解石的新鮮面,然后觀察他的形狀,塊狀、粒狀、菱面體,顏色為白色、灰白色,在日光燈下或在陽光下,有亮光反射,成玻璃光澤,用小刀刻劃,能刻劃的動,說明硬度比6小,再用指甲刻劃,刻劃不動,說明比2大,最后觀察解理面有三組完全解理,斜交成菱面體(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綜上所述可確定為方解石。

          二、三大類巖石各描述兩種巖石的鑒別過程

          三大類巖石的總體的步驟是:先觀察構造,再觀察結構,最后觀察成分。

          (一)巖漿巖

          1.流紋巖先觀察他的構造,巖石中不同顏色的條紋、拉長了的氣孔,以及長方形礦物按一定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流紋狀構造,很明顯發現他是最典型的流紋構造,可知道他是噴出巖。再觀察他的結構,顯而易見是斑狀結構。顏色為肉紅色(正長石)、灰白色(石英),可知其礦物成分為長石和石英組成。

          2.正長巖先觀察他的構造,礦物在巖石中分布比較均勻,無定向排列,為塊狀結構,可知為深成巖。再觀察他的結構,巖石全部由結晶礦物所組成,為全晶質結構。顏色多成肉紅色、淺灰色,可知其主要礦物成分為正長石,其次為黑云母和角閃石。

          (二)沉積巖

          1.碎屑巖鑒定碎屑巖時著重觀察其巖石結構與主要礦物成分。首要的是看碎屑結構,抓住這一特征,就不會與其它巖石相混淆了。要仔細觀察碎屑顆粒大。毫酱笥2毫米的礫巖,2~0.05毫米是砂巖,0.05~0.005毫米的是粉砂巖。粉砂巖顆粒肉眼難以分辨,用手指研磨有輕微砂感。對于礫巖,還應注意觀察其顆粒形狀,顆粒外形呈棱角狀的是角礫巖,由磨圓較好的礫石膠結成的稱為礫巖。

          其次,看碎屑巖的礦物成分。礫巖類的碎屑成分復雜,分選較差,顆粒較大,一般不參與命名;砂巖,主要成分有石英、長石和一些巖石碎屑

          火山碎屑巖的鑒別比較困難。因為,他在成因上具有火山噴發和沉積的雙重性,是一種介于巖漿巖與沉積巖之間的過渡型巖石。常常是以其成因特點。、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和膠結物的特征來區別于碎屑巖。

          2.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最常見的是由碳酸鹽組成的巖石,以石灰巖和白云巖最為廣泛。

          石灰巖顏色呈深灰色、淺灰色多成致密狀,用指甲可以刻劃動,所以硬度較小,解理面無解理,在常溫下滴加稀鹽酸劇烈起泡初步斷定為石灰巖。

          白云巖顏色呈淺灰色、灰白色,呈隱晶質結構用指甲可以刻劃動,硬度較小比灰巖略大,觀察解理面為不完全解理,具有刀砍紋,即交叉成45度左右的普遍的裂紋,在常溫下滴加稀鹽酸不起泡,但加熱或研磨成粉末后則起泡

          (三)變質巖

          1.片麻巖具有清楚的帶狀,片麻巖的顆粒較粗,有些含有大量石英和長石。片麻巖上的條狀是由巖石中不同比例的礦物分布形成的,比如深色條帶中含有鎂鐵質礦物,淺色條帶中含有長石、石英物質多。另外,顆粒大小也可產生條帶狀。認為他們是變質沉積巖,根據是一些含石榴子石等富鋁礦物的長英質片麻巖與比較均勻的、含黑云母和角閃石的灰色片麻巖,呈互層狀共生。認為他的主要是英云閃長巖、奧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深成侵入體經變質和變形作用形成。

          2.大理巖各種大理巖除純白色外,有的還具有美麗的顏色和花紋,常見的顏色有淺灰、淺紅、淺黃、綠色、褐色、黑色等,產生不同顏色和花紋的主要原因是大理巖中含有少量的有色礦物和雜質。大理石具有粒狀變晶結構,粒度一般為中、細粒,有時為粗粒,巖石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顆粒之間成緊密鑲嵌結構。大理石的構造多為塊狀構造,也有不少大理巖具有大小不等的條帶、條紋、斑點或斑塊等構造。

          三、總結

          經過這次的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加深了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讓我對三大類巖石和造巖礦物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意識到學到的都是死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知識變活,還有就是在實習中,老師通過實物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懂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次實習時間有點短,學校應該多組織些這樣的實習,把時間延長些,這樣就能更好的學習工程地質。

        地質學實習報告7

          在鉆探隊實習了一月,其中可以說是苦中有甜,累中有樂,對己的地質知識有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系統積累與考驗,粗略的把握了地質鉆探重要性和基本任務,鉆孔的設計和結構以及鉆孔的布置原則等等,己也從一個紙上談兵的階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謝老工人老師傅的不厭其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指導和教誨,鉆探隊領導的人關懷,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變聰明。這些知識和實習過程,足以使我受益終身了。就我在實習過程中的感想與心得匯報如下。

          一、安全生產。

          都說安全是天,可以前也并沒有怎么在意,在實習期間才深刻的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意義。在這里領導和工人都嚴格的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新工人來的第一課就是安全教育,我來的時候就首先的讓我學習了

          安全生產的法規。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傷害”;同時也增強了我保護意識。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在實習期間沒有發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安全生產。

          二、業務和技能。

          這次我們打的是水觀測孔,通過己的實際操作,結合己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以及老工人師傅的指導幫助。學會了判斷巖層、操作機器、測量水位以及書寫紀錄。使己的業務水平有了一個質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己動手操作水平。期間主要對平砂巖做了一些細致調查研究: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石英和長石是組成地殼最常見的成分。砂巖的顏色和沙子一樣,可以是任何顏色,最常見的是棕色、黃色、紅色、灰色和白色。地球上常見由砂巖相成的懸崖峭壁。有的砂巖可以抵御風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經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鋪路材料。砂巖中的顆粒比較均勻堅硬,所以砂巖也被經常用來做磨削工具。砂巖由于透水性較好,表面含水層可以過濾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我們這里鉆探時主要遇到的困難是打平頂山砂巖,平頂山砂巖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鉆進過程中不容易鉆進又容易掉塊卡鉆,所以在以后的學習中我要多注意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三、日長生活。

          我們一般在野外作業,比較枯燥乏味,許多配套設施也不到位。不過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讓我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的東西,也學會了在勞動中尋找快樂。同時了增強了己獨立生活和判斷問題的能力。我想這將會成為讓我一生都收益的財富。

          在這為期一月的實習生活中,我受益匪淺。短短的30多天內,我不僅向老工人師傅學習了鉆探基本方法和技巧,體會到應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更被隊里同志們的無私敬業精神所感動。這不僅為我今后的理論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使我今后從事鉆探行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更加感謝學校和隊領導給了我實習學習的機會,也多謝同事們多日來無私的照顧和關心,使我開心順利的完成在隊里的實習生活。 報告節如下:

          第一緒言,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然地理狀況附交通位置圖、實習的任務、目的、要求、人員的組成及實習時間等。

          第二 地層

          首先簡述實習地區露的地層及分布的特點,然后按地層時代老至新進行地層描述。分段描述各時代地層時應包括分布和發育概況、巖性和所含化石、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系、厚度等附素描圖。

          第三巖石

          描述各種巖體的巖石特征、產狀、形態、規模、露地點、所在構造部位以及含礦情況附剖面圖、素描圖。

          第四構造

          概述實習地區在大一級構造中的位置和總的構造特征,分別敘述實習區的褶皺和斷裂。

          褶皺:褶皺名稱如玉皇山向斜,組成褶皺核部地層時代及兩翼地層時代、產狀、褶皺軸向、褶皺橫剖面及縱剖面特征附素描圖、剖面圖

          斷層:斷層名稱、斷層性質,上盤及下盤或左右盤地層時代,斷層面的產狀,斷層

          證據附素描圖、剖面圖

          闡述褶皺與斷裂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

          第五地質發展階段簡述

          根據地層的順序、巖性特征、接觸關系、構造運動情況、巖漿活動過程等說明本區地質歷史上有那些階段。每階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其它方面,包括外動力地質現象。

          后記,說明實習后的體會、感想、意見和要求。

        地質學實習報告8

          一:實習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

          3、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巖層的產狀

          4、了解巖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和巖石標本

          二: 實習儀器地質羅盤 鐵錘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巖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巖層的層面上測量的。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走向。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巖層的傾向。因為巖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巖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巖層的傾斜方向。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著豎起來,使長邊與巖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后,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巖層的傾角。

          四: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12月11日上午十點,統一學習使用地質羅盤的,下午1點半去往金牛山進行地質勘探,12日早上到倉山校區觀看巖石標本。

          1、金牛山的簡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樓區北側閩江鄉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斷層及不均勻沉降對山體與道路的影響,例如馬刀樹,公路裂縫等。

          2、測定巖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為盆架,記做樹1和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為對樹1的位置為N308E,對樹2的位置為N279E,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可知道是正斷層。根據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巖層的產狀為:N330E, N247E,<503。斷層巖石(樣品)結構及成分的分析

          1)結構 金牛山的巖石大部分都是巖漿巖,而且都是粗粒結構和中粒結構

          2)構造 金牛山的樣品分析看可知道該巖石是塊狀構造,礦物在巖石中分布雜亂無章,。不顯層次,呈致密塊狀,富含花崗巖及花崗斑巖等系列淺成巖的構造。

          3、成分 從樣品看巖石是淺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崗巖或正長巖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巖石。但從全晶質中粒和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就可以判斷是淺層巖。

          4、斷層地理環境情況

          金牛山地質相對復雜,在上山途中發現了很多滑坡斷層及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現象。僅大家用于觀測的一面山體,比較大的斷層就達7處之多。金牛山斷層現象千姿百態,產狀各不相同,并帶有多出滑坡現象產生,是因為金牛山主要由巖漿巖構成,巖漿巖分化后,風化殼表層間的滑動引起的風化殼滑坡。

          5

          巖石標本的賞識

          實驗室中,陳列了大量的巖石標本,可以分為礦物光澤標本,礦物斷口標本,礦物硬度標本,礦物解理標本,礦物比色標本,礦物形態標本等類型。理論的學習,已經讓我們對這些巖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經過這次的標本參觀,使我們對巖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讓我們開拓了視野。

          6、實習總結

          兩天的實習非常短暫,但我們的收獲是重大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了地質羅盤的使用及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巖石的產狀,對真實的地質現象有了一定了解。從標本室里我們更認識了許多未見過的巖石,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實習結束了,而我們對實際動手的渴求依然很強烈。

        地質學實習報告9

          一、實習目的

          通過對徽杭古道附近地區的丘林的巖石種類的區分以及瑞晶洞的旅游觀光考察,并從地質學的角度對不同巖石的種類進行了識別,也對其成因進行了推測和猜想。在本次的野外實習中,提高了同學對野外巖石的識別能力,增強了同學的操作能力。

          二、任務

          1、在野外對各種內、外地質作用進行初步觀察分析,著重點是外力地質作用的觀察分析。

          2、初步對三大類巖石、地質構造和礦產進行觀察認識,了解它們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

          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手標本采集、地質現象觀察和描述記錄等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

          三、實習時間,地點

          4月15日瑞晶洞.4月21日大有村,藻溪南、藻溪北、化龍、牧家橋、青山湖大橋邊

          四、實習具體情況

          1.瑞晶洞(4月15日,早上上午8點出發,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我們到了瑞晶洞,下午一點半乘車返校)瑞晶洞是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的石瑞鄉蒲村,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偣灿兴膫洞廳.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第一,洞內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瑞晶.洞發育在5億年前的晚寒武紀條帶狀含白云質灰巖之中,洞口向南,洞體按自然組合劃分為七廳,一般寬35--50米,高10--57米,洞道長460米。總落差121、6米面積達平方米。洞廳規模,洞庭湖體落差,洞景品位等方面,在國內溶洞中實屬罕見。洞外,青山連綿,秀水蜿蜒,空氣清新,環境幽靜。洞內鐘乳石具備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備的一切品種和常見的絢麗、奇特之外,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洞庭湖體宏大壯觀,及由此而造就的磅礴氣勢和華貴風度。洞廳間層次清楚,石鐘乳發育歷史久長,景觀晶瑩透剔,潔白如玉。瑞晶洞內景觀符合喀斯特溶洞通常所具備的一切品種和特征。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鐘乳石:

          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在石灰巖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巖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上滴下來時,由于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固體由上而下逐漸增長,因形狀像鐘乳,所以稱為“鐘乳石”。石花:

          石花是石灰巖溶洞的特有品種,它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呈花瓣放射狀生長,美麗異常,瑞晶洞由于洞壁裂隙特別發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內溫度氣壓相對比較穩定,這就為石花產生創造了特別條件。瑞晶洞由于洞壁裂隙特別發育,方解石的含量高,洞內溫度氣壓相對比較穩定,為石花產生創造了特別條件。月15日,早上上午8點出發(1)大有南面(大有村)巖漿巖

          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結晶形成的巖石。

          這里的巖石為石英斑巖,主要成分是:斜長石(隱晶質)、石英(結晶)。這種巖石相當于酸性淺成巖類,斑狀結構。易風化成高嶺土。變質巖

          變質巖是由變質作用形成的巖石。

          這里的巖石主要是千枚巖,是典型千枚構造的淺變質巖石,由黏土巖、粉砂巖或中酸性凝灰巖經低級區域變質而成。變質徹底,結構致密,有光澤,而且越緊實越致密。層理不明顯,撇理非常發達。沉積巖

          泥巖:

          是一種厚層狀、致密、頁理不發育的黏土巖。夾在巖層中,在表層與土接觸時無法區別是巖是土。頁巖:

          黏土巖類中固結較強的巖石,具薄層狀頁理構造,頁理主要是鱗片狀黏土礦物層層累積、平行排列并壓緊而成。主要成分:石英、長石。白云母等,不透水,抗風力能力強。(2)化龍 紫砂礫巖:

          觀察:屬于沉積巖中的礫巖。巖石呈紫紅色,含有粗粒狀的暗紫或灰紫色的粗粒。巖石的表面帶有一定的光澤,質地較脆弱。整大片巖石具有一定的層理但不是很明顯。敲下小塊巖石,會出現3、4快小巖石聚集在一起的現象。

          原因:粗粒為石英巖狀砂巖,因為巖石內含有二氧化錳,礫石表面呈暗紫的金屬光澤。其中紫紅色含有膠結物為鐵質,局部見交錯層、泥裂及不對稱波痕。

          成土:紫砂礫巖容易被風化,易形成土壤,土壤黏度很高。形成的土層較厚,肥力高,礦物元素含量高。(3)藻溪東: 板巖:

          觀察:屬于變質巖,巖層呈現長條狀,巖石內部含有較細的顆粒。具有上下兩個平面。整個巖層分散細碎,風化現象不明顯。層理朝向不同的方向。敲打巖石,聲音很脆。

          原因:層理各個方向都有,說明收到不同方向的擠壓。聲音脆,說明了硬度高,內部的較細顆粒也是受擠壓形成的。具有變質巖的特征。

          成土:形成土壤礫石較多,一般呈長條狀。土壤黏度不高。(4)藻溪西 變質的紫砂礫巖:

          觀察:屬于變質巖。巖石呈紫紅色,含有粗粒狀的暗紫或灰紫色的粗粒。巖石的表面帶有一定的光澤,硬度很大。整大片巖石層理不是很明顯。不出現3、4塊小巖石聚集現象,所含粗粒巖石細小繁雜。

          原因:是紫砂礫巖收到第二次擠壓,硬度變大成為變質巖。所看到整片巖石層理不清楚,上部散雜是由于巖石內部膠體被風化掉。變質的的輝綠巖:

          觀察:屬于變質巖,表面已經被半風化。顏色變暗褐色,幾乎看不出任何層理,由于被風化的原因,特征不是很明顯。內部呈灰綠色。

          原因:屬于接觸變質巖層,是巖漿巖侵入形成,易形成巖墻。且本地區的巖層收到較多的風化。(5)牧家橋 花崗斑巖:

          屬于酸性巖,雜色;斑狀結構,斑晶分布不均勻;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組成為鉀長石、石英。屬于淺成巖。沙巖:

          由石英、長石等碎屑成分占50%以上的沉積碎屑巖。源區巖石經風化、剝蝕、搬運在盆地中堆積形成。巖石由碎屑和填隙物兩部分構成。碎屑除石英、長石外還有白云母、重礦物、巖屑等。填隙物包括膠結物和碎屑雜基兩種組分。此地的沙巖是半風化狀的,像沙子一樣。有水平節理和垂直節理之分,經過長期的風吹日曬,巖石棱角處易崩裂,巖石外圈變圓,即球狀分化。(6)高塘: 巖漿巖:

          或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凝結形成的巖石,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巖漿是在地殼深處或上地幔產生的高溫熾熱、粘稠、含有揮發分的硅酸鹽熔融體。

          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

          根據巖石的光澤和結晶程度可以判斷出,此地的巖壁屬于噴出巖。(噴出巖:由火山噴發時噴出的巖漿冷凝而成的礦物巖石,多數為巖漿巖組成,質地疏松多孔)(7)青山湖大橋邊 沉積巖:

          造山運動形成,巖層有薄有厚(與沉積物多少有關);屹|頁巖,顆粒細小<,為泥質膠體,很黏,形成的巖石中有SiO2。石灰巖:

          白色部分為方解石,含SiO2,若白色為石英,就是灰質砂巖。差異分化:石灰巖的片狀分化?杖碧幦菀追只歼M去。常用于造公路、房子。砂巖:

          分化形成黃鐵礦,為風化的花崗巖;◢彴邘r:

          為淺層巖,成分與花崗巖一樣,但花崗巖顆粒大小均勻,為深層巖。此處巖石含CaCO3,有物理分化,石頭多,上為土層,中間為半分化層,下部為巖層。

          在本次的`瑞晶洞的實習中,老師主要給我們講述了如下幾個方面:

         。1)石花附近的巖石中有一道一道平行的泥土滲入,這也是巖石風化的現象。

         。2)洞中有一處地方有著獨一無二的巖石斷柱,這是本地區發生過巖層運動,這是地震的一個很好的證明。

         。3)斷柱旁的地面上有平行的斷裂層。這也是強烈地質運動的證明。

         。4)老師也講解了如何判斷石灰巖,石灰巖一般為黑色,中間有白色的條紋,用硬物敲擊石頭會比較容易產生粉末,硬度不大。

          五、總結

          在此次實習中,我對瑞晶洞的巖溶地貌很感興趣,結合查閱的資料在這里簡單談一下我的見解。

          巖溶地貌又稱喀斯特地貌,是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巖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巖溶地貌下往往存在有流水侵蝕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見有石芽、溶溝、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蝕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態,而地下則發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又稱為“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由于其獨特的地貌特征,經常被人們開發為類型各異的風景區,是一種珍貴的旅游資源。

          這兩次的實習,我深切地感覺到,只了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把知識牢固地掌握,并熟練地應用到生產實踐中。我學會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協作。這些天雖然辛苦,但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同學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感情更加深厚了。老師不辭辛勞地跟在我們隊伍中講解,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了他們的偉大,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敬業的精神,我想這也是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必備的精神素質。這一星期的實習,令我在艱苦和學習中得到了成長,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次難忘的經歷。

        地質學實習報告10

          實地實習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暫的幾天的實習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們只能到此為止,我們希望學校學院能夠盡量提供更多的鍛煉平臺,真正意義上達到更好的學習目的!

          一、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重點掌握實習區域的地層、巖石、礦產,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和古生物的主要類型、分布及其演化規律,及野外地質調查基本方法等,并綜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層各自然要素的性質和特性,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學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然而光從理論上認識只能讓大學生紙上談兵,因而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同時,這也是給我們一個找出自身知識的不足與缺陷的實踐機會。

          二、實習地區概況

          主要實習地點是古武當山,京娘湖,蓮花洞。

          三、實習內容

          (一)5月9號實習前準備

          在課堂上我們已經學習了地質地貌學這門課程,對地質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馬上就要去野外實習了,我們都很興奮,都在為實習做準備。首先我們上網查了實習地的概況(地理位置,地質地貌)大概了解到:約在距今19億年的時候,發生了一次顯著的地殼運動,叫“呂梁運動”,使中元古界與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觸,呂梁運動以后,相對穩定地層的范圍不斷擴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較復雜。有些地層在久經腐蝕以后,開始下沉,形成地質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海浸,無脊椎動物和菌藻類植物開始出現,一直到距今大約8億年的寒武紀時代,京娘湖地區還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約兩億五千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稱為“燕山運動”。由于地殼斷層,大部分海水向東消退,京娘湖地區仍處于大海的邊沿,洶涌的海濤沖刷巖石,形成千姿百態的溝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約6500萬年的時候,地殼又發生了一次大運動,叫“喜馬拉雅”運動,西部地殼相對隆起,東部地殼相對下沉,海水向東消退,整個太行山脈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現出來,這里形成了北臺、太行、唐縣三層夷平面,培養了京娘湖、古武當山、七步溝、武西岳的石英砂巖峽谷峰林景區。古武當山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

          (二)5月10號古武當山實習

          上午坐車到達古武當山,我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沿山路向上爬,觀察當地的地質組成,地質構造。

          老師給我們介紹到古武當山地區的巖石主要為砂巖,大部分屬于三大巖石中的沉積巖,還有少量的變質巖。砂巖是由石英顆粒(沙子)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主要由砂粒膠結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決大部分砂巖是由石英或長石組成的。變質巖是指受到地球內部力量(溫度、壓力、應力的變化、化學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巖石。固態的巖石在地球內部的壓力和溫度作用下,發生物質成分的遷移和重結晶,形成新的礦物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結晶變成大理石。

          1、巖層的節理

          它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2、斷層

          地殼巖層因受力達到一定強度而發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移動的構造稱斷層。

          正斷層:逆斷層的斷層面也幾乎垂直,但上盤向上移動,而下盤向下移動,這種類型的斷層是由于板塊擠壓形成的。沖斷層與逆斷層的移動方式相同,但斷層帶幾乎是水平的。在這類同樣是由擠壓形成的斷層中,上盤的巖石實際被向上推移至下盤的頂部,這是在聚合板塊邊界中產生的斷層類型。

          逆斷層:在平移斷層中,巖石塊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動。正如轉換板塊邊界中所述,地殼塊相互滑動時形成這些斷層。

          平移斷層:在所有類型的斷層中,不同的巖石塊緊密地相互擠壓,在移動過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這種摩擦足夠大,這兩塊巖石將咬合,因為摩擦力使它們無法相互滑動。在這種情況下,來自板塊的力量繼續推動巖石,從而增大施加在斷層上的壓力。

          3、尖滅

          “尖滅”指具有一定體積的物體其逐漸縮小直至消失的現象。地層的尖滅指的是沉積層向著沉積盆地邊緣,其厚度逐漸變薄直至沒有沉積。超覆是海侵時隨著沉積范圍的擴大,上覆巖層的沉積范圍大于下伏巖層的現象。

          4、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巖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巖層的連續完整性未遭到破壞,是巖石塑性變形的表現。它在層狀巖層中表現的最為明顯;是地殼上最常見的一種地質構造形式。褶皺是最重要的構造現象,因而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三)5月11號京娘湖實習

          今天我來到京娘湖,將對波痕、泥裂進行觀察,對河谷形態、河谷的發育形成進行認識性的學習。

          1、波痕

          波痕是淺海、河湖的一種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圓波谷,坡度對稱組成連綿波浪狀。沉積環境分析的重要標志,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質(陸源砂、碳酸鹽砂)在波浪、水流或風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狀起伏的痕跡,如沙漠中的沙丘、海灘的沙坡等。

          一個波痕由一個波脊和一個波谷組成,同一種波痕一般成組出現。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動力將波痕分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風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據其大小,形態或對稱性作進一步的劃分。出現于巖層的頂面。并可在上覆巖層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來決定巖層的頂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稱干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干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裂隙成“V”形斷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頂底面。裂隙被上覆層的砂質、粉砂質充填。

          3、河流地質作用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四、實習感想

          通過本次野外實習,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種巖石呈現在我們眼前,通過老師細致的講解,我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各種巖石的性質,從外表到巖石的組成及結構。地質學確實有著它自己的魅力,在我們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用到很多地質知識,這是我們的基礎。

          總的來說,本次實習不輕松,首先,短時間接觸到這么多的巖石,想要了解透徹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查閱資料。其次,本次實習對我們的體力也是一個小的考驗,但作為土木工程的學生,本次實習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在學校學習之余多參加這些室外實習有助于我們從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質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們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刻!

        地質學實習報告11

          1.實習目的

          復習和鞏固課堂上學習過的有關工程地質的理論知識,提高對斷層、滑坡、裂隙、節理等地質現象的認識識別能力,并在老師指導下學會鑒別頁巖、大理石、方解石等礦石和洪積物、坡積物、崩積物等巖層。初步了解水里水電工程勘測的基本內容和方法,通過現場對各種地質現象的了解和認識,合理的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地的觀察加深對課本上知識的理解。

          2.實習任務

          在王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對龍門山脈紫平鋪水庫附近的比較直觀的、典型的地質現象進行概括描述和初步分析,如滑坡、斷層、裂隙等并相互討論詢問得出較為完備妥當的處理措施。

          3.實習地點和過程

          本次實習為期兩天,集中在12月28日和29日兩天。其中,28日主要學習地質現象,29日主要到水庫壩區近距離觀察學習,掌握水利工程勘測和地質現象處理的常用方法。

          3.1第一天實習內容

          時間:12月28日 天氣:晴 溫度:1~110C 第一天的預定路線為:

          學校

          虹口山門(虹口)關鳳溝白沙河口二王廟后門學校

          后因關鳳溝山體滑坡,正在進行施工,不便進行教學,故改為深溪溝,調整后的觀測點順序依次為:

          虹口山門深溪溝深溪構大橋沙灣白沙河口拱橋處二王廟后山

          3.1.1虹口山門

         。1)水電站附近的地質條件

          入眼可見,閘門及其他導水擋水建筑構筑而成的飲水式水電站:其水源來自穿流而過的白沙河(是岷江左岸的一級支流),其右壩肩下還有不可見隧洞用作泄洪沖沙等用途。右側還布置有兩條傳送帶,是將生產水泥的原料自動傳送至拉法基水泥廠廠區通過高溫煅燒來生產水泥。水電站的上游,是呈V字型的高山峽谷。通過觀察少許裸露在外的巖石并結合汪老師講解,可以知道它們形成于泥盆紀和石炭紀,主要由灰巖、石灰巖和白云巖構成。而水庫地基是三疊系的含煤地層、礫巖和頁巖,庫區地形開闊,且兩岸山體不對稱。庫區的基巖上覆蓋著松散的坡積物,而河床上則覆蓋著水流沖擊而成的沖擊物。

          (2)建筑物最佳位置比選問題

          a: 若建在上游峽谷處,則建筑物的體積變小,變矮,因而工程用于閘門的投資會減。坏捎谝路置于松散的坡積物上,會導致引水線路的投資增加。

          b:若建在峽谷盡頭,則會導致同樣水頭下的庫容減小,閘門變高相應的投資也會增加。

          綜合考慮投資,收益和安全等因素,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壩址。

          (3)建壩的工程地質問題及處理措施

          地質現狀:庫區靠近壩址位置為含煤地層,由水流沖擊形成的松散層不厚,且主要由顆粒不大的礫巖和頁巖構成,另壩肩和壩基下地基有節理存在 導致問題:Ⅰ..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處理措施清理松散層,做一個整體底板,擴散基底壓力,防止不均勻沉降。

         、.壩肩和壩基的滲漏處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經壓實等處理后做隔水層;豎直方向可向下打鉆機,再向鉆孔內灌漿來堵洞,以防止滲漏。 Ⅲ.引水隧洞舊址處的含煤層瓦斯爆炸處理措施修建通風建筑,內設抽風機等,且嚴禁煙火(瓦斯濃度達8%遇明火可發生爆炸,而達40%~50%時將引起窒息)

          另,在運行發電過程中,發現右壩肩的松散體下游存在滲漏現象,且有加大趨勢,相關人員立即采取了灌漿堵洞的防滲措施,后發現效果不理想;又在此基礎上加大投入,進行了二次防滲處理。

          3.1.2深溪溝(峽谷虹口漂流段)

         。1)巖層產狀:入眼可見,河水水位較低,可見底,七、八月份的水位會比現今高兩米左右。據王老師介紹,此處巖層形成于泥盆紀、石炭紀或三疊紀。觀察裸露在外的河漫灘,可以發現主要由CaCO3構成的灰巖。新鮮的灰巖致密而堅硬,加鹽酸會起氣泡,在地層上升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峽谷,這也是深溪溝峽谷形成的主要原因。觀察可發現巖層的層面走向與河流走向角度較大,幾乎垂直,因此深溪溝峽谷是橫谷。再觀察可發現層面上大下小,尖端指向老巖層,又可確定巖層存在泥裂現象。仔細觀察,會發現巖石有淺灰、深灰;野兹,這都是灰頁巖;翼搸r的主要礦物成分是方解石,新鮮的灰頁巖質地堅硬,用榔頭劃動會起白痕,敲擊其邊角濺起碎星、脆性大。砂巖、泥巖和頁巖發生強烈錯動,形成方解石脈;

          泥巖全風化形成軟弱夾層;CaCO3的'頁巖、灰巖形成夾砂巖,這樣的巖層向上一直延伸到紫坪鋪水庫,一路觀察,只看到溶孔溶系,未發現較大溶洞。且巖層的延續性不是特別好。

          根據巖溶形成的條件:a、可溶性巖石;b、巖石的裂隙性要足夠高;c、水的溶蝕能力要足夠大;d、巖溶水的運動與循環需滿足要求。這里的前三個要求都以滿足,但因為是靜水,所以不滿足第四個要求,因此不會滲漏。

          龍門山的飛來峰構造:上層是灰巖,下層是含煤地層,都有不同程度的風化剝蝕。

          3.1.3深溪溝大橋

          巖層產狀:橫谷:延伸方向和層面方向夾角大于80度,近于垂直。適于修壩修橋。傾角小于300時,壩基和壩肩易在在上游的水推力下產生滑移,穩定性不夠。而深溪溝大橋附近的裸露基巖是中到薄層狀的灰巖,且傾角很陡,不易滑坡。形成了V型河谷。

          3.1.4沙灣

          此處主要是認識滑坡現象,我們站在白沙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進行觀測。右側的弧形小山體,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滑坡形成的。

        地質學實習報告12

          實習目的與任務:

          按照學校的安排我們在本學期學習了《土木工程地質》,緊接著我們就進行了地質野外實習的過程。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目的在與:穩固和加深在課堂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了解巖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開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巖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開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根本知識,了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為學習后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根底。

          實習時間:XXX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實習地點: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天津市北部薊縣山區,屬燕山山脈中段南翼,沿津(天)—圍〔場〕公路東側〔薊縣段〕呈南北走向,毗鄰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園東面與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隔山相望,黃崖關長城猶如一條巨龍橫臥于剖面之上;南面是漁陽古城,縣城東側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資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興隆縣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面有京東第一山、全國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盤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帶,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稱。

          古老的地質構造奠定了現代地貌發育的根本框架和開展方向。地勢北高南低,地質公園北端與興隆縣交界處的九山頂,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頂峰。而座落在地質公園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護區的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寬谷、盆地和坎谷等構成。中、低山主要分布在長城沿線及其以北地區的石英巖分布區,山高、坡陡,氣勢磅礴。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城以北的石灰巖、白云巖、砂頁巖分布區,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體渾圓,坡度緩,土層較厚。是我國惟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其范圍北起九山頂,南至府君山;東至八仙山,西至盤山,分為7個景區:

          1、中上元古界地質自然保護區;

          2、八仙山石英巖峰林峽谷景區;

          3、盤山花崗巖地貌景區;

          4、九龍山碳酸鹽巖峰叢景區;

          5、黃崖關斷崖地貌景區;

          6、九山頂石英砂巖峰林景區;

          7、府君山地質構造遺跡景區。

          總面積342.05平方公里,規劃面積240.6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53.6平方公里,北緯40°00′~40°15′,東經117°15′~117°35′。處于京、津、唐交會地帶,交通興旺、地理位置優越。

          實習對象:河北工業大學交通工程專業07級全體學生

          實習活動:〔如下〕

          6月24日早上我們從西生活區坐大巴一路奔波來到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下車后,我們稍作整頓,然后老師開始介紹地質情況,我們的地址野外實習考察也就開始了。

          1、礦物、巖石的認識和地質構造的認識實習

          首先講的是沉積巖。

          沉積巖是在地表環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巖漿巖、變質巖和早已形成的沉積巖〕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風化的物質、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搬運、沉積和成巖等地址作用而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是地殼外表分布最廣的一種巖石,雖然它的體積只占地殼的5%,但是露出面積約占陸地外表積的75%。沉積巖主要由碎屑物質、粘土礦物、化學沉積物、有機質及生物殘骸等一些物質組成。

          沉積巖的結構按其組成物質、顆粒大小及形狀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碎屑結構、泥質結構、結晶結構及生物結構四種。

          1〕碎屑結構碎屑結構是指巖石中由50%以上的碎屑顆粒被膠結物所膠結的結構,是沉積巖所特有的結構。按碎屑粒徑的大小,碎屑結構可分為:

          a、礫狀結構〔碎屑粒徑>2mm〕

          b、竹葉狀結構〔碎屑形態多呈扁平狀〕

          c、砂質結構〔碎屑粒徑介于2~0.05mm之間〕

          d、粉砂質結構〔碎屑粒徑為0.05~0.005mm〕

          2)泥質結構該結構由粒徑<0.005mm的粘土礦物顆粒組成,是泥巖、頁巖等粘土巖的主要結構。

          3)結晶結構該結構是由溶液中沉淀或經重結晶所形成的結構。

          4〕生物結構該結構是由生物遺體或碎片所組成,如貝殼結構、珊瑚結構等,都是生物化學巖所具有的結構。沉積巖的構造是指其組成局部的空間分布及其相互間的排列關系。產檢的沉積巖構造有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及層面構造。

          沉積巖的構造按其各個組成局部的空間排列和組合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一般分為層理構造塊狀構造鮞狀構造層面構造

          1〕層理構造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境的改變,是先后沉積的物質在顆粒大小、形狀、顏色和成分上發生變化,從會而顯示出成層現象。由于形成層理的條件不同,層理有各種不同的形態,常見的類型有:水平層理、斜層理、交錯層理和波狀層理。

          2〕塊狀構造巖石層理不清楚,礦物顆粒排列五一定規律。

          3〕鮞狀構造具有同心心圓狀的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形似魚籽。鮞狀構造直徑一般在0.5~2mm之間,鮞粒的形成系膠體物質圍繞沙粒、碎屑在淺海淺水環境中沉積而成。

          4〕層面構造沉積巖巖層面上的特征如波痕、泥裂、雨痕等,這些特征同樣反映了沉積巖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古地貌的標志。其中的波痕特征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積巖的肉眼鑒定:在鑒定碎屑巖時,除觀察顏色、碎屑成分及含量外,尚需特別注意觀察碎屑的形狀和大小,以及膠結物的成分。在鑒定泥質巖時,那么需仔細觀察他們的構造特征,即看有無頁理等;在鑒定化學巖時,除觀察其物質成分外,還需判別其結構、構造,并輔以簡單的化學試驗,如用冷稀鹽酸滴試,檢驗其是否起泡。

          接著我們考察了巖漿巖。

          巖漿巖又叫火成巖,占地殼總質量的95%,在三大類巖石中,巖漿巖占有比擬重要的位置。巖漿巖是由巖漿冷凝形成的巖石。巖漿巖上升侵入圍巖,在地殼深處結晶形成的巖石,稱為深成巖〔形成深度大于3km〕。在地面以下較淺處形成的巖石稱為淺成巖〔形成深度小雨3km〕。兩者統稱為侵入巖。由噴出地面的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成為噴出巖,包括火山碎屑巖和熔巖。巖漿巖的礦物成分巖漿巖主要由SiO2、Al2O3、Fe2O3、MgO等氧化物組成。其中SiO2是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它是反響巖漿性質和直接影響巖漿巖礦物成分變化的主要因素。

          常依SiO2的含量,將巖漿巖劃分為不同的類型:超基性巖〔65%〕。巖漿巖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由于形成的環境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巖漿巖的結構是指巖石中礦物的形態、大小和結晶程度,以及顆粒之間的關系。巖漿巖的構造是指巖石中礦物的空間排列及其填充的方式。

          了解結構和構造可以了解巖漿巖的形成環境。如噴出巖由于冷卻快,來不及結晶,形成玻璃質,稱為玻璃質結構。其中一些氣體尚未逸散,形成氣孔構造。巖漿一面流動一面凝固形成許多流紋,做流紋構造。深成巖在地下緩慢結晶,它的顆粒在空間分布比擬均勻,形成塊狀構造;在深處,各種礦物結晶的大小相近,這樣的結構叫做等粒結構。而淺成巖中由于礦物結晶時間不同,造成先結晶的晶體粗大,后結晶的晶體細小,從而形成斑狀結構。巖漿巖的簡易鑒定方法:

          首先,觀察巖體的產狀等,將定是不是巖漿巖及何種產狀類型。然后觀察巖石的顏色以初步判斷巖石的類型。含深色礦物多、顏色較深的,一般為基性或超基性巖;含深色礦物少、顏色較淺的,一般為算子那個或中性巖。相同成分的巖石,隱晶質的教顯晶質的顏色要深一些。應注意巖石總體的顏色,并應在巖石的新鮮面上觀察。

          接著觀察巖石中礦物的成分、組合及特征。并估計每種礦物的含量,即可初步確定巖石屬何大類。進一步觀察巖石的結構構造特征,區別是噴出巖還是淺成或深成巖。

          最后綜合分析,據《土木工程地質學》“巖漿巖分類表〞確定巖石的名稱。

          最后,考察了變質巖。

          變質巖是指地殼中已存在的巖石,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處在高溫、高壓及其他化學因素作用下,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所形成的新的巖石。

          根據變質作用的地質成因和變質作用因素,將變質作用分為:接觸變質作用、區域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和動力變質作用。變質巖的結構可分為:變余結構〔剩余結構〕;變晶結構;碎裂結構。巖石經變質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構造特征,這是區別于其他兩類巖石的特有標志,是變質巖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巖變質后仍殘留有原巖的局部構造特征者叫變余構造。

          通過變質作用形成的新的構造叫變成構造:

          a〕板狀構造巖石具有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巖石易于分裂成板體,原巖根本未重結晶,僅有少量絹云母或綠泥石。

          b〕千枚狀結構巖石常呈薄板狀,其中各組分根本已重結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結晶程度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礦物,僅在巖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見有強烈的絲絹光澤,系由絹云母、綠泥石小鱗片造成。常具撓具和小皺紋。

          c〕片狀構造在定向盈利的長期作用下,巖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狀、柱狀礦物如云母、角閃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巖石中各組分全部重結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礦物顆粒。

          d〕片麻狀結構以石英、長石等礦物為主,期間夾以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布而成,他們的結晶程度都比擬高。

          e〕塊狀結構巖石中的礦物分布均勻,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這是大理石和石英巖常具有的構造。

          變質巖的簡易鑒定方法:

          鑒別變質巖時,可先從觀察巖石的構造開始,根據構造,將變質巖區分為片理構造和塊狀構造兩類。然后可進一步根據片理特征和結構以及主要礦物成分,分析所屬的亞類,確定巖石的名稱。

          2、水流的地質作用認識實習

          河流普遍分布由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帶,是改造地表的主要營力之一。

          河流的地質作用主要有侵蝕作用和搬運作用。

          1河流的侵蝕作用

          河流在運動過程中對河谷巖石進行的破壞作用稱為侵蝕作用。其主要通過沖蝕磨蝕和溶蝕三種形式對河底及兩岸進行侵蝕。

          1〕下蝕作用下蝕作用的強度首先與流速和河水中的泥沙含量有關。此外,還與河床的巖石性質及地質構造有關。下蝕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時又使河流向源頭伸長。分水嶺不斷遭到切割剝蝕,河流的長度不斷增加,以及河流的襲奪現象都是河流溯源侵蝕的結果。

          2〕側蝕作用

          河流一攜帶的泥沙為工具,并以自身的動能和溶解力對河床兩岸的巖石進行侵蝕,使河谷加寬的作用稱為側蝕作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平原區的河流,由于河床坡度較為平緩,側蝕作用占主導地位。

          2河流的搬運作用

          河流主要通過對碎屑物的懸運躍運和推運三種方式來進行搬運。碎屑物以何種方式被搬運,主要取決于顆粒的沉降速度與上推力的.比照情況。

          3河流的沉積作用

          河流搬運物從水中沉積下來的過程稱為沉積作用。

          4河流沖積土

          1〕河床沉積

          2〕河漫灘沉積

          3〕牛軛湖沉積

          4〕三角洲沉積

          5〕山區河流沉積土

          6〕由冰川補給的河流沖積土

          3、風化作用認識實習

          影響風化作用速度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和地質因素。

          一、氣候因素:

          影象風化作用的氣候因素主要指降水量與溫度。降水量豐富且水循環快的地區有利于化學風化的進行;而溫度那么影象化學反響的速度,水中游離氧的含量和水的離解度隨溫度增高而加大,水中CO2含量雖隨溫度增高而減少,但溫度增高十度,反響速度卻加快一倍,因此,氧化作用和水溶液的作用都隨溫度增高而加快,有利于化學風化作用的進行。而且,氣候控制著數量和類型,它們對風化作用產生各不相同的影象。

          地球氣候的分帶性決定了風化作用速度及其產物類型的分帶性。

          二、地形因素:

          在相對高程很大的中低緯度山區,可以看到不同高程上有不同的氣候帶因而有不同類型的風化作用。

          地形陡緩的不同,風化作用也不同。陡坡地下水位低,植被稀少,物理風化相對強烈,產物不易保存,未風化巖石不斷暴露接收風化;緩坡平地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相對強烈,礦物分解徹底,風化產物殘留原地,母巖被覆蓋,不利于物理風化,最后形成大量粘土和剩余礦床。

          坡向也有影象,中低緯度陽坡晝夜溫差大,冰凍風化比陰坡強烈,以至陽坡比陰坡更凹凸不平。

          三、地質因素:

          主要有巖石的礦物成分、巖石結構構造和構造運動的影響。

          4、不良地質現象認識實習

          山區公路地質選線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質現象的制約,主要的不良地質現象有滑坡、泥石流、巖崩、巖溶、巖堆〔坡積層〕、軟弱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凍土、水害、采空區以及強震區〔高地應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優選出工程地質條件最好、地質災害最少、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的路線走廊帶,真正貫徹地質選線。對于滑坡、崩塌、巖堆、泥石流、巖溶、軟土、泥沼等嚴重不良地質地段和沙漠、多年凍土等特殊地區,路線應設法繞避。

          其次,當工作中發現仍有重大的地質病害存在或有潛在的重大地質病害時,必須及時調整線位。對于重大的地質病害應盡量繞避,實在無法繞避的要考慮工程措施的可能性與可靠性,并且應減少對地質環境的破壞,提高工程措施的可靠性和平安度。對地質病害應以防為主,以治為輔,能避當避,即使增加工程造價也是值得的。

          實習總結:

          在3天的實地考察中,我們和老師走在一起,學在一起,老師給我們進行的詳細舉例說明,增強了我們的實踐能力,并且這些都加深了我們對書本上老師所講內容的認識,對三大類巖石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書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實際聯系起來的話它只能變成無用的東西,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多的去實踐。這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團體協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團隊合作,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這次實習中我所收獲的這些為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根底,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定會給予很大的幫助。

          在這期間,我們面對烈日當頭曾汗如雨下,汗水浸透了我們的衣服,但是我們堅持了。在堅持一下,在挺一會兒,一切都會過去,等待我們的只有勝利。同時感謝李老師和郭老師不畏酷暑給我們進行的生動講解,而兩位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尊敬。

        地質學實習報告13

          測量實習,主要任務是繪制實習位置的地形圖,通過實習,鞏固和加深測量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熟練掌握各種測量儀器的使用,培養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測量知識去解決資源調查和礦業資源工程測量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相關專業工作奠定基礎。

          實習內容:

          我們首先用的是水準儀測高程,開始的時候測量進展得很順利,可是最后檢驗的時候發現誤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我們開始反思是哪里出了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天色晚的時候,我把十字絲上下絲讀成中絲了,因為結果誤差不合格,我們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測量過了一遍,對比前一次的讀數,發現上次是十字絲的讀數問題,有了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都細心起來了,最后校合時fh=-28

          碎部測量:

          我們采用了全站儀和經緯儀觀測,現場展點繪圖,測量中我主要負則的是觀測,其他成員記錄、立桿、繪圖密切配合,開始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測量,經緯儀測站的高程是要計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規范外還要正確的讀出水平角、豎直角、下下十字線距離和中絲讀數,因為工作比較繁鎖,一天下來才得四五十個點,繪圖工作也基本跟得上,第二天我們用全站儀觀測,因為全站儀只要在站點對中整平后,對準前視點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測得很快,一天下來就測了兩三百個觀測點,繪圖工作就相對跟不上了,而我們使用儀器的時間有限,因此我們就先把點位給測好,并在旁邊標注點的性質,這些方面查找,又讓畫圖者一目了然,知道該怎么畫,部分測站上觀測不到的區域,我們采了用角度交匯法和鋼尺量距法測出數據把圖畫了出來,因為對測繪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預定的時間內我們把測圖任務完成了。

          施工放樣:

          我們這次放樣是將15*20m的建筑畫在圖上空閑處,以一定的精度標定到實地上,我們用的是經緯儀放樣建筑物的軸線,我們先在圖上測出要放樣的一點的'坐標,然后運用已知點的坐標和方位角算出該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以此類推,分別算出另外三點與已知點的距離和方位角,將經緯儀安置在已知點上,以控制點定向,定好方位,用鋼尺量所需距離,在所算好的距離上定點,因為開始時我們計算我數據出了錯誤,所以在放樣時校核不對,我們又重新計算過,用正確的數據放樣,因為在最后一點實地有阻礙,我們用了角度放樣得到了點,最后檢測得到相對精度1/XX0達到了要求(數據和略圖詳見表6),高程放樣我們用的是水準儀,已知高程a與需要標定已知高程的待定點b之間安置水準儀,精平后讀取a點的讀數a,則儀器視線高程為hi=ha a,則放樣已知高程為h的點b前視讀數為b=hi-h,組員每人操作一次。

          心得體會:我們的實習正好是期末,很影響考試的心理,同時全站儀數量太少對我們的測量不免產生了不少感嘆,要是這些方面能得到解決,我相信我們的實習會更加愉悅。

          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組員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可貴,這種測量是不能單靠個人能力所能完成的,同時我更加深刻體會到細心做事反復思考的重要性,這次實習很堅苦,天冷,而且還下著雨,給測量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組員們早起不午休的測繪,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完成任務不是問題,在此過程中,老師也不分時段的來給我們耐心指導,感謝老師。

        地質學實習報告14

          一、實習目的

          地質學野外實習是地質學課堂教學之后的重要實踐環節。它的任務是使學生鞏固、消化已學的理論知識,初步學習野外工作方法,進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觀察地質現象的能力,為后繼專業課打下一下的基礎。

          二、實習內容

          一)、路線地質教學階段:從單一的地層、巖石、構造教學路線入手,重點培養學生識別和分析地質現象的能力,并進行野外工作方法的基本訓練,

          1、學會地質野外記錄。

          2、進一步熟練掌握羅盤的使用方法。

          3、觀察、識別各種基本地質現象,掌握其記錄描述方法:

          (1)巖礦的野外命名及描述,標本的采集,巖性變化的觀察與記錄。野外實習中認識實習地區常見巖石,主要為沉積巖,少量火成巖。了解巖石的巖性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了解礦物的集合體。

          (2)地層的觀察:野外實習中熟悉實習地區各不同地質時代的地層,包括群與組,弄清巖層產狀,地層之間接觸關系。

          (3)古生物化石的采集、編錄及初步鑒定,在地層中產出特點的觀察與記錄。

         。4)褶皺、斷裂等各種基本構造現象的識別與確定,構造在空間的變化及其特征的觀察和描述。

          二)、編寫地質調查報告:按以下幾方面完成地質調查報告編寫任務:以前言、地層、構造、侵入巖、礦產資源、地質發展史、結束語等。

          三、實習區概況

          1、大同煤田位置

          大同煤田位于山西省北部,在大同市西南約20km,地理座標為東經112°30′—113°15′,北緯39°35′—40°12′,跨越大同、左云、右玉、懷仁、山陰五個縣市。形狀近似橢圓。長軸方向為NE—SW(北東—南西),總面積為1827km2。聚煤盆地整體呈似長方形,四周群山包圍,西面有西石山脈,南面有海拔1976米的洪濤山,東南為海拔1714米的口泉山,東北部以青磁窯斷層為界。

          大同煤田含有C—P煤系及J煤系。其中C—P煤系面積為1739km2,J系面積為772km2,兩煤系重疊面積為684km2,為雙系煤田。

          2、大同煤田交通

          大同市地處山西、陜西、內蒙三省交匯處,交通十分便利,因而大同礦區內的煤炭資源運輸能力也大大提高。北面的京包與北同蒲鐵路都通過大同市,大秦線、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和京大、大運高速公路都已建成通車運行。區內還有大同至王村鐵路專線,另外公路縱橫交貫,運輸方便。(如圖2—1)

          圖2—1大同聚煤盆地交通位置圖

          3、自然地理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西、南與本省朔州市、忻州地區相連,東與河北省相接。本礦區屬黃土高原平緩丘陵區,大面積被第四系黃土覆蓋,地勢較為平坦,平均海拔1056米,黃土沖溝發育,呈樹枝狀展布。

          大同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季風影響,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風沙大,氣候干燥,風沙嚴重。冬季漫長而寒冷,夏季炎熱,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3.6—7.5℃,極端氣溫為37℃,極端最低氣溫為—26℃。日溫差一般在20℃左右,最冷月為1月份,平均氣溫是—11.3℃。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間,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年降水量為520mm,年最小降水量為138mm,年平均降水量為400mm左右。

          大同市是全國的煤炭生產基地,有悠久的煤炭開采歷史,被譽為“煤都”,采礦業極為發達,工業基礎雄厚,有全國的大同煤礦集團公司,生產規模大,裝備水平高,開采技術先進,隨著近年來各種技術交流活動的增多,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煤炭工業的迅速發展,提高了地方煤礦的技術水平。大同旅游業也較為發達,有聞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華嚴寺、九龍壁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縱觀大同地區的經濟是以能源、重化工等產業為主。

          四、實習區內地層

          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三疊統,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的阜平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古生界的上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

          1、太古界阜平群(自己寫符號):巖性為肉紅色,淺灰色花崗片麻巖,含有偉晶巖脈侵入體,厚度巨大,達數千米。

          2、古生界:

         。1)寒武系下統饅頭毛莊組():

          巖性為磚紅色、紫紅色頁巖和灰紫色白云質泥質灰巖互層為主,頁理發育,頁理面上具有石鹽假晶,本組底部為一層含礫的鈣質砂巖,平均厚53m,與下伏太古界阜平群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2)寒武系中統徐莊組():

          底部為一層4—6cm的角礫狀白云質灰巖,往上是豬肝色、紫紅色頁巖,夾灰綠色頁巖及薄層泥灰巖,頁理上具有石巖假晶,本組上部為灰色結晶灰巖夾薄層鮞狀灰巖,厚79m,與下伏饅頭毛莊組為整合接觸。

         。3)寒武系中統張夏組():

          下部為灰色中到厚層狀鮞狀灰巖,中部和上部也以鮞狀灰巖為主,中夾厚層泥質條帶灰巖和生物碎屑灰巖,厚179m,與下伏徐莊組為整合接觸。

         。4)寒武系上統崮山組:

          以竹葉狀灰巖和泥質條帶灰巖互層為主,底部竹葉體的的邊緣為紫紅色,中部夾生物碎屑灰巖,上部以結晶灰巖為主,夾鮞狀灰巖及泥質條帶灰巖,厚53m,與下伏張夏組為整合接觸。

         。5)寒武系上統長山組:

          巖性為紫紅色,薄層至中厚層竹葉狀灰巖,夾薄層灰紫色灰巖、頁巖及生物碎屑灰巖,厚19m,與下伏崮山組為整合接觸。

         。6)寒武系上統鳳山組:

          底部為一層灰黃色含生物碎屑灰巖,下部為厚層狀灰黃色泥質條帶灰巖與薄層竹葉狀灰巖互層為主,上部為灰黃色厚層結晶白云質灰巖,頂部為灰黃色竹葉狀灰巖與中厚層結晶狀灰巖互層,厚83m,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

         。7)奧陶系下統:

          巖性以薄至厚層結晶白云質灰巖為主,中夾薄層泥灰巖及黃綠色灰巖,靠底部灰黃色薄層泥質灰巖、竹葉狀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三者互層。厚68m,與下伏寒武系為整合接觸。

         。8)石炭系上統本溪組:

          本溪組底界自平旺一舊高山一線以南覆于中奧陶統灰巖剝蝕面之上,此線以北覆于中、下寒武統灰巖之上,至十里河以北尖滅,與中奧陶灰巖呈平行不整合接觸,在奧陶系侵蝕面上往往有一層褐鐵礦,雞窩狀分布(山西式鐵礦)。自上而下,巖性分別為

          底部淺灰色鋁土巖(G層鋁土礦層位),層位穩定;下部時有紫紅色山西式鐵礦,厚度變化大,不穩定,與下伏奧陶系灰巖平行不整合接觸,瀉湖相沉積。

          中上部以灰白色、灰褐色粉砂巖與細砂巖互層為主,下部含1—3層棕色、黑褐色灰巖,有時可夾一層薄煤層。

          上述巖性特征表明本溪組地層以粉砂、泥巖為主,粗碎屑巖含量較少,此外出現碳酸鹽巖;粉砂巖中碎屑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巖屑等;粗碎屑巖中則以純凈的石英砂為主。前人認為本溪組沉積時海水進退相對頻繁,主要為潮坪一瀉湖相沉積。

          本組厚度一般為30m,厚度在南部酸茨河達65m,呈南厚北薄至剝蝕尖滅。

         。9)石炭系上統太原組:

          底部為一層灰紫色、灰白色含礫粗砂巖(K11),分選不好,厚4—6m,鈣質膠結,往上為砂巖、頁巖、灰巖和煤層,含煤10層,其中6層比較穩定,為可采煤層,其余煤層不穩定,局部可采。

          主要為一層巨厚的砂礫巖、含礫粗砂巖、中粗砂巖,即小峪砂巖。韻律分選明晰,多階性,大型交錯及緩斜層理發育,具有沖刷面。其間夾4、5號煤層,局部具有工業價值,兩層之間砂巖分別為東山砂巖、偏嶺砂巖。再上為大同煤田上部的巨厚主要可采2、3號煤層。

          以上表明太原組地層中粗碎屑巖較本溪組增多,粉砂巖、泥巖含量減少,煤的含量。粗碎屑巖在底部為石英砂巖,中部為石英雜砂巖,上部為長石巖屑石英雜砂巖等;泥巖以高嶺石、水云母為主。前人的研究認為太原組沉積物經歷的搬運和篩選作用較本溪組弱,主要反映了過渡相一陸相的沉積,沉積環境為三角洲前緣環境。

          太原組厚度一般為80一100rn,最厚在樓子溝附近達186m,平均厚113m,與下伏本溪組為整合接觸?偟内厔菽虾癖北。130—50m逐漸向北被剝蝕變薄,至云崗十里河以北尖滅。含煤總厚0.06—47.45m,平均厚為17m,含煤系數20%。

         。10)二疊系下統山西組:

          底部為一層灰白色中粗砂巖與砂礫巖,厚3—6m,往上為灰白、灰黃色砂巖和灰色粉砂巖層。中下部含煤1—4層,由上向下編號為1、2、3、4,其中1號煤層比較穩定,局部可采,其它不可采。厚45—60m,與下伏太原組為整合接觸。

          山西組地層中粗碎屑巖含量較本溪組、太原組增多,而粉砂巖、泥巖含量則介于本溪組和太原組之間,煤層含量次于太原組。粗碎屑巖主要為長石(巖屑)石英雜砂巖等。粉砂巖、泥巖中為碎屑與高嶺石共有的特征,前人研究表明山西組沉積地層主要為陸相河流沉積。

          本組厚20一80m,一般約為50一60m,最后在鵝毛口北魏家溝達90m,大致呈南、南東厚,北、北西薄的趨勢,至忻洲窯一新、舊高山以北隆起剝蝕尖滅。沉積環境屬于山前平原的曲流河沉積。含煤總厚0.16—10.63m,平均厚為3m,含煤系數4%。

          3、中生界

         。1)侏羅系下統永定莊組:

          由紫紅、灰綠、灰白、灰黑、黃褐色碎屑巖組成,下部為粗砂巖,中上部為中細砂巖、粉砂巖和泥巖,顏色自底至頂,由淺變深,越往上紫紅色越深,厚70—250m,與山西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

          (2)侏羅系中統大同組:

          底部為一層灰白色含礫粗砂巖往上為粗砂巖、中砂巖、細砂巖、粉砂巖、泥巖和煤層。含煤20層,其中可采10多層。厚234m,與下伏永定莊組為整合接觸。

         。3)侏羅系上統云岡組:

          底部為一層厚5—18m的石英質礫巖(K21)往上有礫巖、砂巖、粉砂巖和泥巖,厚140多米,與下伏大同組為整合接觸。

         。4)白堊系:分布于煤田的西北部地區,巖性主要為各種碎屑巖和火山噴出巖,厚100多米。與下伏云岡組為角度不整合接觸。

          4、新生界:

          老第三系:分布于煤田西北邊緣地區,巖性主要是未膠結的砂、礫巖,夾有褐煤,厚250m左右。

          第四系:黃土的各種松散沉積物。

          五、實習區地質構造

          1、大同煤田的構造概況

          大同煤田呈一北東30一50℃走向不對稱向斜,東翼陡而窄(傾角40一60°,西翼寬緩(傾角3—7°);北起云崗東北,西南經北羊路、廟灣、馬道頭,南至玉井,東西寬約30km,向斜軸延伸長約50km(圖4—1)。

          煤田大地構造位置位于內蒙古一陰山構造隆起帶的南側。東以平旺一鵝毛口大斷層為界,與新生帶斷陷盆地(大同平原)相毗臨;西臨呂梁經向構造帶的西石山脈;南為一東西向小型洪濤山背斜為界,再南與平朔、寧武煤田相連。在平面上三者組成一個北北東向“S’’形。

          受歷次構造運動的影響,煤田內早期部分地層缺失,而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也發育不全。后期受燕山,喜馬拉雅山運動強烈褶皺、斷裂、推覆作用,導致煤田東部地層陡峻,直立甚至倒轉,并伴生一系列次一級的小型褶皺和斷裂,印支期發生了大規模的煌斑巖順主要的山4、2、3一5、8號煤層侵入,使煤層結構,煤的工藝性能遭到極大破壞。在煤田內,東部、東南部、南部構造較復雜,斷層多,北部及西部則相對簡單,斷層、褶皺皆少。

          圖4—1大同煤田構造形態示意圖

          2、口泉斷層

          結合野外記錄資料總結。(附野外素描圖)

          3、青瓷窯斷層

          結合野外記錄資料總結。(附野外素描圖)

          4、云崗溝侏羅系地層小斷層

          結合野外記錄資料總結。(附野外素描圖)

          六、煤層煤質

          七、礦區水文地質

          大同礦區地下水資源貧乏,大量的勘探資料表明,除第四系沖洪積層及基巖風化殼含水相對較大外,下伏中生界、古生界地層的巖石固結堅實,裂隙、喀斯特不甚發育,巖石一般不含水或含水微弱。地表水主要為口泉河、十里河河水。地下水補給主要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在口泉河、十里河河谷地段,地表水可以補給地下水。由于本區地表徑流條件較好,一般不利于降水入滲;地下水排泄以蒸發和礦井排水為主。隨著礦井多年的大規模開采,地下水原有動態平衡遭受破壞,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巖石的含水性大大減弱,煤田內大量井泉干涸現象就是的佐證。

          八、大同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是中國第四紀火山群。已知有30余座,分布在山西省大同市、縣和陽高縣境內,集中于4區域:①東區指瓜園、神泉寺一帶,有肖家窯頭、鵝毛疙瘩等6座。盾狀的肖家窯頭火山由火山彈、火山礫、火山灰組成,局部覆蓋熔巖流;穹窿狀的鵝毛疙瘩火山由玄武巖組成,無火山口。②南區在桑干河與六棱山之間,包括大峪口、西窯等5座,是因玄武巖流沿斷裂噴出,依山而呈半圓形。③西區是大同火山群中最為集中和較復雜的一區,黑山、馬蹄山、閣老山等15座屬之。黑山規模,呈扁平穹窿狀;狼窩山范圍最廣,火山口直徑500米,西北有缺口;馬蹄山和閣老山等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為平頂圓錐形,亦有缺口,狀似馬蹄。④北區以大同市北的孤山為代表,包括其西南的6座小火山。孤山形似面包,海拔1182米,兀立于御河谷地中。大同火山群處于侵蝕初期,下伏三趾馬紅土或離石黃土,上覆馬蘭黃土,為上新世末、晚更新世馬蘭黃土堆積開始時的產物。其形成以北區最早,東區、南區次之,西區最遲。

        地質學實習報告15

          上午8:20到達望峰崗煤礦,之后在三樓會議室召開簡單的介紹會,由地質科老總介紹本煤礦的概況。老總是987年從我們學校畢業的。此礦1986年第一次開采,1997年瓦斯爆炸,之后停工。20xx年重新建井,預計20xx年全面投產。主要開采-660米,-960米,-1200米三層的煤,目前已經開采到了-960米的煤層。

          1、該礦地址構造比較復雜,地層有倒轉現象。瓦斯多,裂隙發育,易發生突水和瓦斯突出,如20xx年在建井過程中就發生了瓦斯和煤一起突出的事故,造成12人被埋,死亡。同時由于開采深度大,地壓大,地溫高,也造成了開采難度大。

          2、預計投產后每年產煤300萬噸,由預計儲量3億噸可知能開采120xx年。次礦主要開采優質煤,主要用于化工和煉綱,成分是焦煤和肥煤。

          3、主要有五個井筒:1個主井,2個附井,2個風井。主井運輸煤,附井運輸器材和人員及煤矸石等,風井是通風作用的。

          4、在02#井停留了較長的時間,老總們介紹了此井的建設過程。早期采到-300米,即將采-960米的,最終采到-1030米。在建井中早期遇到的是粉紅色砂巖,;裂隙發育,涌水多,需要打注漿孔注入水泥.水玻璃等,同時需要地質工作者計算涌水量,注漿壓力.范圍.深度。

          一般在建井過程中涌水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否則灰塵太大,工人很難在井下工作。此井直徑8米,依靠人工爆破挖掘,大約每22-27小時可以掘進4.5米,其過程如下:先用傘鉆同時大十幾個炮孔,放炮-——清理碎石——用護模支撐井筒壁,并在護模和井筒壁之間用水泥沙漿充填——固結后拆模——傘鉆打炮眼——放炮,如此循環下去。

          5、在瓦斯井的鉆探現場我們見到了超大型鉆機,了解了超大型鉆機的工作過程并與我們在學校實習的多功能鉆機驚醒了比較,從而找出二者的不同。大型鉆機的鉆齒和牙輪的尖齒是合金綱制成的,硬度在8以上,牙輪主要起破碎作用。鉆孔分三次才能完成,直徑先是30厘米——65厘米——80厘米

          瓦斯抽出以后經過提純可以發電,居民供暖做飯,或者供應激動車輛,如出租車。另外影響煤產量的因素有:采煤工作面的煤量供應情況,井下運輸能力,主井提升能力,抽排瓦斯所需要的時間等。

          發現的'本專業課程設置上的不足(學校有待改進的):

          1、校內實習(工程勘察生產實習)比較實用,但時間過短(只有幾天),次數過少(只有一次),兩個班配備兩個指導老師,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學生在專業上的練習不足。學校應該更加務實,為學生的未來負責,每學期都應有二十天左右時間模擬整個工程勘察的操作過程。.發現專業上的不足(有待改善的)和優勢:

          實踐工程地質目前是大底部,明智者不是出逃,而是投入。特別是那些初入這個行業的畢業生,一定能夠趕上工程地質的下一波牛市行情。雖然按預測,牛市行情還需等待5~7年,但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震蕩的底部區間,充分理解這個專業的特色,靜下心來,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博覽眾家之長,集聚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和智慧,從而在未來的牛工作生活中獲得豐厚的收益。

          2.、工程地質是一個十分復雜又非常特殊的學科和專業,需要堅實的基礎、廣博的學識、相關學科專業的知識、對工程建設的理解、對地質學科的感悟,更需要一種浪漫的情趣和執著的精神。人是需要有精神的,有了精神,業務、知識、能力都可以在實踐中得到補充和提升。如果對工程地質專業的追求精神能夠達到某種癡迷的程度,那么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很優秀的地質工程師。

          3、能夠從事工程地質專業學科的工作并不難,而要做好做精卻不易。把從事這個學科專業當成謀生的手段和職業,這是我們普通地質師的選擇。如果大家要想成為優秀的學者和專家,建議您把地質工作當成樂趣、興趣、境界和事業去追求,這時我們還要,不辭辛勞,爬山鉆洞在所不辭,受人嘲笑一笑了之。不迷信權威,不看人臉色,堅持真理,創新進取,我們才有可能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

          4、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把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經驗進行了對比,看到了理論知識和實際經驗的差別,懂得了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我們雖然沒有自己親自動手操作的機會,但是畢竟在現場目睹了鉆探的實際操作過程,了解到許多在理論上成立,但是在實踐中無法實現的生產過程,并了解到在實踐中處理問題的方法與理論方法的區別。

          5、通過生產實習,我們認識到實踐經驗的重要性,意識到地質實踐工作的辛勞和地址工作的樂趣。地址工作是一個危險、刺激、有趣的工作,既需要極大的工作熱情和勇氣也需要地質工作者在工作中謹慎細微地觀察、記錄,從而準確地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并提出科學合理的改善地質條件和減小危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6、有理想有目標,能夠去做,但毅力和堅持不夠,送給自己一句話:只付出一般的努力是實現不了理想的!

        【地質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學實習報告06-10

        地質學實習報告07-01

        地質學野外實習報告03-07

        地質學實習報告范文06-28

        地質學實習總結04-12

        地質學實習心得03-29

        地質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通用8篇)06-21

        關于地質學實習心得03-29

        地質學實習心得簡短11-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