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格言聯璧有感
近讀《格言聯璧》一書,不禁贊嘆其說“善”之善。
善,作為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標準之一,自古以來,論說者眾!墩f文解字》曰:“善者,吉也”;《周易》曰:“小善能遷,大善成焉”;《周易·系辭下》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荀子·宥坐》曰:“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報之以禍”;劉備《誡子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蔡邕《女訓》曰:“心一朝不修善,則邪惡入之”;張商英《素書》曰:“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縱觀全書,筆者認為,金纓先生主要從六個方面闡述“善”的深意,啟迪人們棄惡揚“善”,從“善”做人。
一要有善“念”。作者推崇“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的理念,認為“見己不是,萬善之門”、“開卷有益,作善降祥”、“勢可為惡而不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惡”、“惠我者小恩,攜我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為不善者大仇”;勸人“取人之善,當據其跡,不必深究其心”、“慕人善者,勿問其所以善,恐疑議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
二要發善“心”。作者認為“作德日休,為善最樂”、“為善欲人知,善處即是惡根”、“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勉勵人們“虛其心,受天下之善”、“善毋望報,回頭但看爾兒孫”;感慨“光陰迅速,即使讀書行善,能有幾多?”
三要吐善“言”。作者弘揚“談人之善,澤于膏沐”的觀點,勸勉大家“極于揚善而勇于去奸”、“樂道己善,不如樂道人善”;認為“談心性外,寧談結果,可以勸善”、“樂與人善,即只字片言,皆為良藥”;通過對比“古今學者”,得出結論:“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學者,得一善言,務以悅人”,并進一步勸誡大家“善教子孫,后嗣昌大,是取決于人!
四要做善“事”。作者倡導“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終身行善事,須防錯了一件”的理念,對“做善事”感受頗深,認為為善須“盡心力”,“如緣無枝之樹,才住腳,便下墜”、“如負重登山,志雖已確,而力猶恐不及”;為善須“從儉約”,“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為善乃“分內事”,當“動心忍性,靜以矣之,更行一切善,以翰旋之!
五要致善“用”。作者曉暢“以作善降祥為受用”的道理,從多個方面進行闡釋:就處境而言,認為“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就施為而言,認為“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就權變而言,認為“事有知其當變,而不得不用者,善救之而已矣;人有知其當退,而不得不用者,善馭之而已矣”;就借勢而言,認為“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勢者就勢,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財者就財”;就改過而言,認為“遷善改過,其象為益,得力在一悔字”;就修身而言,認為“善處身者,必善處世,不善處世,賊身者也;善處世者,必嚴修身,不嚴修身,媚世者也。”
六要成善“人”。作者立足“遷善改為以作圣”的宏愿,認為“善不自伐,盛德之事”,因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認為“善體黎庶情,此謂民之父母;廣行陰騭事,以能保我子孫”,因為“為善之人,非獨其宗族親戚愛之,朋友鄉黨敬之,雖鬼神亦陰相之”;認為“為善最樂”,因為“為一善而此心快愜,不必自言,而鄉黨稱譽之,君子敬禮之,鬼神福祚之,身后傳誦之”;同時告誡人們“處事須留余地,責善切戒盡言”,因為“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顏氏家訓》曰:“夫修善立名者,亦猶筑室樹果,生則獲其利,死則遺其澤!
《格言聯璧》系金纓先生選錄所輯《覺覺錄》中淺近格言別刻單行之本。全書近600句,見“善”字68處,其勸人“棄惡揚善”之警言佳句不下200處,堪稱勸“善”奇書,值得吾輩后學細嚼慢品,身體力行。
作者姓名:楊**
工作單位:***區***政府
聯系地址:永州市**區***小區*棟*單元***室
電子郵箱:******@126。com
手機號碼:155****8333
【讀格言聯璧有感】相關文章:
《格言聯璧》學問類原文及譯文08-16
讀蠟燭有感09-26
讀《蠟燭》有感09-26
讀《童年》有感09-15
讀《匆匆》有感09-24
《讀匆匆》有感08-24
讀<<匆匆>>有感02-20
讀《匆匆有感》02-07
★讀匆匆有感01-08
★讀《匆匆》有感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