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為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也就是遵循兒童生活的規律;
第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源泉,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們熟悉的學校生活、無可選擇的家庭生活和他們身邊的生活,這些都是親切的內容。其表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生在兒童身邊的真實的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如觀察小動物、家政勞動、自理個人生活等;二是模擬兒童身邊的真實生活。在課程與教學中,這種活動主要表現為向兒童提供可以供模擬的真實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組織兒童實施;
第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為載體,這些活動主要包括游戲、討論、交流、動手實踐、調查研究等形式;顒右贤摹⒂型,更提倡教師從兒童生活實際捕捉主題,也提倡兒童自己從生活實際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課程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順其自然而又不聽之任之。教師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
第一,整體視野的開放,過去只關注本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現在是面對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這是全新觀念,凡是兒童生活的事都與課程有關;
第二,課程內容的開放,解決了教材的滯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兒童的實際問題納入課程內容,加強了針對性;
第三,授課的空間是開放的;
第四,授課的時間彈性延展,以學的需要和實效為出發點。
3.活動性。
第一,課程形態以主體參與性活動為呈現方式,強調做中學。強調兒童直接參與,強調全員參與;
第二,課程目標通過教學活動來實現;
第三,兒童本身實地參與活動,老師指導活動,把教材內容轉化主題活動。
二、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這是本課程的宗旨和價值導向。分目標的四個方面“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技能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偏重追求結果,忽略過程與方法等傾向,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轉變教師角色。
在本課程中,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兒童探索的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該導不導,該點不點,不符合課程改革要求,也會影響教育效果。
3.加強教學活動的指導。
本課程的活動以落實課程目標為目的,以課程標準第三部分“內容標準”中的某一內容或幾個內容的融合為主題,以兒童的年齡特征、經驗背景和學習興趣等為設計基礎,將知識、技能教育的要求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融為一體。因此教師在指導教學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教師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應注意把握兒童的實際情況,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制定教學計劃和活動設計,幫助兒童展開活動;顒釉O計和活動指導應具有計劃性和靈活性。
(2)兒童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因此,教學活動要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系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本課程的教科書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4.活動形式應靈活多樣。
本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教師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具體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教學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比較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稍谡n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課前準備活動或課后延伸活動來配合。
5.注意與其他學科、教育活動的結合。
本課程教學活動應注意利用其他學科或教育活動的成果,與其他學科和教育活動,如少先隊、班會活動、節日慶;顒拥认嘟Y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三、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第1課—--第4課——-4課時
第二單元第5課——第8課-—--4課時
第三單元第9課——第12課----4課時
第四單元第13課—-第16課——4課時
第五單元第17課——第20課——4課時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2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顒邮墙毯蛯W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二、教學理念
1、道德存于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于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三、總目標和分目標
總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四、教學進度
第一周《美麗的校園》
第二周《老師,你好》
第三周《學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學生》
第五周《我喜歡我們班》
第六周《我們一起做》
第七周《學習真快樂》
第八周《麻煩事我不怕》
第九周《我的爸爸媽媽》
第十周《親親熱熱一家人》
第十一周《讓我自己來》
第十二周《新年到了》
第十三周《歡歡喜喜過大年》
第十四周《明年會更好》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品德學科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抓好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學校德育課程實施中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入學習和貫徹《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區教研室的指導觀念為指導,開展教研組工作,加強組風建設,不斷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思品教學研討活動,以進一步提高教研組老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
二、工作重點:
1、由于本學科是一門薄弱學科,有些被人忽視的感覺,因此必須改變品德課程的地位,組織教師深入學習課改新理念,認真積極穩妥地進行新課程改革,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新課程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探索與實施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為新課程的有效實施積累經驗。
2、由于任教本學科的教師為兼職教師,造成學科師資力量薄弱,因此必須強化教研組建設,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常規,努力做到教研活動制度化、專題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組建設上一個新臺階。
3、深入開展教育科研,以科研為先導,以科研促教研。
三、教研工作目標
1、繼續開展品德新課程實驗,努力構建“生活化、活動型、探究式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全面總結新課程實驗,大力推進品德組學科文化建設,促進品德教學有效性研究工作的深入,培植學生的學習幸福感。
2、繼續打造品德教研組團隊文化,以“教研案例策劃”為載體,培育教研特色,扎根品德課堂研究教學,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學研究幸福指數。
3、繼續改進品德教學與研究管理,精細管理教學的每一個過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調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4、以教研組團隊建設活動為契機,以“教研案例策劃”為載體,認真開展、領會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課題《生活化活動型探究式——小學德育課程創新教學》課題研究的精神,深化《主體活動化德育課程的探索與研究》子課題研究的課題研究,創建“有追求、有理想”的學習研究型教研組。
四,教研措施
1、加強教研組建設。針對德育課程變化大,學科教師兼職多的狀況,要重視思品教研組建設。要努力把思品教研組建成課題研究組、課改實驗組和備課研討組,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的組織。
2、每位思品組的小組長及任課教師要認真制定期初的教學進度計劃,合理落實全學期的課時安排。
3、加強教師教學“六認真”工作。倡導集體備課、合作備課。要讓備課的過程成為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方法,開展和收集教學資源,制作優質高效教輔材料。落實課堂延伸活動的運行過程。
4、繼續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討活動課教學的原則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帶動全辦教師深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
5、學期初,教研組組織教師通讀全冊教材,了解教材特點,了解學生情況;在教學中留意觀察和思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記錄;注重課后反思,做到一課一得。
6、通過理論學習、集體備課、課堂展示、課后反思、集體點評、專家引領、案例撰寫等方式,切實幫助教研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切實提高,促進辦事處辦學水平的快速發展。
四、本期教研活動安排:
二月:
1、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品德組教師制定學科教學計劃以及確定繼續教研課主題:如何構建生活化、活動型、探究式教學模式。
上交材料:教研計劃及教學計劃
三月:
1、教研組第一次主題研討活動
2、不同年級教材分析交流活動。
作業:指導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四月:
1、組織中心組成員聽優秀指導課2—3節
2、組織討論寫好教學反思和案例
3、指導課聽課活動總結
五月:
1、教研反思交流。
2、
。1)全組品德教師參與組內說課比賽。
(2)集體評議。
。3)學習關于“說課”要求
。4)學習幾篇優秀的說課稿。
。5)進行評比
作業:說課稿
六月:
1、研討品德科目的評價方式方法
2、期末考試的各項準備活動。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小學科學、品德教研工作以深化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落實教學常規為基礎,以加強教學研究為重點,堅持充分調動廣大一線教師的積極性,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基本問題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研究,進一步強化研究、指導和服務功能,努力提升全區科學、品德課程實施水平,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二、主要工作
。ㄒ唬┘訌姌I務學習,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
1、加強對學習內容的規劃,精心安排系列學習內容。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小學科學課型范式及其實施策略》、《小學品德課型范式及其實施策略》。理清基本結構,熟悉操作步驟,指導教學實踐,服務于日常教學。
2、精心組織各種學習培訓活動。從教師的不同需求出發,采取“參與式”“研討式”等多種學習形式,提高學習的效果。
3、針對課程建設中的核心問題,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學術沙龍,營造良好學術氛圍,為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師交流教育教學改革的心得、體會、問題、困惑提供平臺,促進教學素養的共同提高。
。ǘ┘訌娬n程管理,推動課程的健康發展。
1、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各校要組織任課教師認真學習常州市學科教學建議,引導教師嚴格落實和執行國家的課程計劃,并通過加強課程管理,杜絕違規行為。
2、加強學科教研組建設。要保證科學、品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1—2名學科骨干教師,同時穩定兼職教師隊伍,提高兼職教師業務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科學、品德學科教研組,學科教研組要定期開展集體備課、相互聽課、教學研討等活動,努力提高學科組建設能力。要對照先進教研組條件,積極創建學科優秀教研組。
3、加強評價改革,促進科學和品德課程常態有效地發展。各校要對科學、品德學科建立校本化的管理機制,建構與創新課程評價模式,以促進課程的常態、有效實施。
。ㄈ┘訌娊虒W研究,提升課程的實施水平。
1、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研究。
科學學科將圍繞科學探究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教學研究,重在通過反思當前科學探究教學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問題,引導教師對科學探究教學進行理論再學習和實踐再探索。
品德學科將進一步圍繞品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展開教學研究,一是進一步解讀品德學科的核心素養,二是積極探討品德課堂實施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2、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一是開展好由教研室領銜的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基于科學前概念的教學設計與操作策略的研究》,本學期的研究重點是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初步建構基于科學前概念的教學設計與課堂操作策略,并組織教師繼續調查小學生的科學前概念。二是組織中心組成員帶動廣大一線教師,圍繞教學中的具體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提高科研意識和能力,并由學科中心組成員領銜,以鄰近校組團、青年教師組團的方式開展靈活多樣的課題研究。
3、繼續做好“做中學”實驗項目的研究。要充分利用“做中學”理念,提升科學教學中的探究品味。要依托科學教材,開發“做中學”案例。
4、學科基地學校繼續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討活動,并向全區教師展示學科基地研究情況。
。ㄋ模┘訌婈犖榻ㄔO,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1、開展研訓活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通過各層面的培訓、研討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如組織學科專題研討活動、科學教師實驗能力培訓活動、科學青年教師課堂展示活動等。各教研協作片召集單位也要重視科學、品德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切實制定好學科教研活動的計劃,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教學研究。特別要重視提高每次活動的有效性、專題性。
2、加強團隊建設,促進骨干教師成長。進一步強化我區小學科學、品德教師優秀團隊的打造,一方面認真組織好學科教師基本功比賽或優質課活動,選拔優秀教師參加市比賽;另一方面切實加強學科骨干團隊的培植,通過學科中心組活動、課題組活動、工作室活動等,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三、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品德、科學學科中心組成員會議;
2、組織參加市科學學科期初教研活動。
三月份
1、區科學學科專題研討活動;
2、科學教師實驗能力(生物、化學)培訓活動;
3、組織參加市品德學科區域展示活動。
四月份
1、小學科學省規劃課題教學研討活動;
2、區小學品德學科專題研討暨優質課展評活動;
3、組織參加市品德學科同題異構教研活動。
五月份
1、組織參加沿江七市(區)科學、品德教學研討活動;
2、科學學科骨干教師學術沙龍暨省規劃課題研討活動。
六月份
1、區科學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
2、組織參加市科學學科同題異構教研活動;
3、本學期工作總結;
4、下學期工作計劃制訂。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5
一、教學班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43名學生,活潑可愛,自尊心很強。關心集體。團結同學,個個都積極上進。大多數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學習上認真,能及時完成各項作業;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勤儉節約。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生日快樂;第二單元(第5~8課)走進秋天;第三單元(第9~12課)成長樂園;第四單元(第13~16課)金點子行動。
三、本學期主要教改措施
1、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于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說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紅星兒童團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課堂教學中。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
以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市局“內涵提升年”活動要求為目標,圍繞教研室工作的總體部署,采取“分層推進、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整體提高”的工作策略,加強課程改革理念與行為的統一,促進我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1、教材研究有突破。品德與生活方面,主要完成一年級品生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研究工作,積累相關資料。品德與社會方面,完成高年級史地內容的研究整理工作。
2、教師素質有發展。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科教師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有所提高;發現并培養一批年輕骨干教師。
3、教學質量有提高。通過工作,促使薄弱學校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使小學品德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師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繼續做好教材研究工作,奠定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
正確、準確使用教材是扎實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本年度重點進行一年級品生教材的解讀工作,把教材按內容重點進行分類,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市實際情況提出各主題單元目標,每專題至少由三名教師進行課堂呈現,并將優秀教學方案整理成冊,品德與社會主要完成五六年級歷史地理內容的整理工作,逐步完善品德學科教學資源庫。
2、加強學科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有效課堂的構建
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構建有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做好中心組建設工作
市級中心組成員要堅持主動學習,主動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持中心組每月一次的集體活動。各單位也要高度重視鄉鎮(學校)中心組的建設情況,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學科教學水平。
。2)做好年青教師的培養工作
各單位以各種活動為契機,結合日常聽課調研活動,發掘優秀青年教師,并提供舞臺給予鍛煉的機會,使其盡快成長,不斷壯大中心組的隊伍。
。3)做好農村教師的指導培訓工作
各單位要借助網絡研討、送課下鄉、調研和具體的指導,使廣大農村教師得到熏陶,品德課堂教學再上新的臺階,實現優質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3、探索教研工作新模式,提高教學研究的實效性
。1)扎實開展片區教研工作。
根據教研室整體規劃,各單位以片區為單位成立片區教研組,選拔骨干教師擔任組長,制定片區教研活動計劃,根據片區一線教師教學中存在的比較集中的困惑或問題,確定相應的研究專題,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爭取做到教學研究有序、有效開展,使每一次教研活動有價值、有意義。
。2)加強常態課課堂教學研究。
以示范和典型案例分析為基本方式,從解決問題走向經驗提升,從經驗走向研究,從封閉走向開放,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研究成果展示。
(3)做好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本年度計劃啟動“小學品生教材的創造性使用”課題研究工作,通過課題的引領與帶動,促進我市小學品生品社教學的研究向縱深發展。
(4)充分發揮網絡教研優勢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網教研平臺,不斷豐富其資源,完善其內容,認真組織廣大教師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加大網絡教研的宣傳力度,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四、主要活動安排
八月份:
1、總結上半年工作
2、制定學年工作計劃
九月份:
1、傳達學科計劃
2、中心組集體活動
3、有效課堂調研
4、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十月份:
1、培植創新課例
2、中心組集體活動
3、送課下鄉
4、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十一月份:
1、章丘市教學示范學校驗收
2、課堂教學展示
3、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十二月份:
1、參加部分學校年會
2、中心組集體活動
二0一一年一月份:學期總結
二月份:
1、調整計劃
2、中心組集體活動
三月份:
1、有效課堂調研
2、中心組集體活動
3、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四月份:
1、教學能手評選
2、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五月份:
1、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2、學科教學展示交流
六月份:
1、學科工作總結
2、片區教研活動總結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7
一、班級基本狀況
本班共有學生45名,剛入學的新生面臨最大的是入學適應問題。由于幼兒園與小學的環境、課程、班集體、人際關系都發生了變化,這是他們生活中的重大轉折。小學新生對新的學生生活一般都充滿期盼和憧憬,但也伴隨著緊張和不適應,幫助他們適應新生活是本冊教材的主要任務。
二、一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具體目標
1、體驗學校生活的樂趣,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
2、熟悉班集體,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
3、學會基本的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4、初步了解學校及其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有探索的興趣。
三、一年級上學期《品德與生活》內容標準的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較快熟悉新環境,適應小學生活,情緒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規則和有關安全的規章制度。
2、愉快、積極地生活———能體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有作為小學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樂于與老師、同學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意識到作為一名小學生應遵守的行為規則,主動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和自己的學習任務,團結友愛,孝親敬長。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對新環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辦法進行自己的游戲和活動,會使用簡單工具。
四、教材的結構內容
本冊教材由五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包含若干主題活動。
教材內容概覽
單元名 單元一我上學了 單元二上學路上 單元三我的同學和老師 單元四家里的我 單元五大自然真美麗
主 題 主題一上學去 主題一看看時間 主題一認識好朋友 主題一我的家 主題一親親大自然
主題二看看我們的學校 主題二好好走路 主題二我喜歡和同學在一起 主題二我是家里的開心果 主題二美麗的小問號
主題三在學校的一天 主題三平安回家 主題三我們的老師真好 主題三這是我的心愿 主題三想個好辦法,留住大自然的美
五、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的內容設計,充分考慮了小學新生的需要和特點,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為設計緯度,以第一學期學歷時間為順序,其中蘊含的設計思想有以下三點:
一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入學教育為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熟悉校園生活,重點進行學校生活常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二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本冊教材試圖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中,形成自我意識。第一人稱的課題,使學生很容易將自身融入教材,以“我”去感受各個范疇的世界,有助于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和獨立意識,以“我”是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一員,自覺感悟與體驗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能促進其生活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是顯性目標和隱性目標的結合。本冊教材針對低年級學生處于行為習慣養成最佳期的特點,強化行為習慣的養成,多角度地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自覺提出自己的行為要求,并學會相應的技能,運用于生活實際。
本冊教材設計了五個綜合學習單元。
第一、二、三單元分別是“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根據入學后兒童面對新環境的情感、行為特點、認識能力和學習方式特點以及他們的實際需要而設計。
第四單元“家里的我”———―這一階段兒童的生活空間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較之以后的學段,這一時期家庭對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影響更大、更明顯。因此,本單元圍繞兒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開活動,指導兒童在了解自己家庭的基礎上,體驗親情,愛親敬長,同時促進家庭和學校的溝通、兒童和家長的溝通,以培養兒童應有的品德、勞動習慣及其生活能力。
第五單元“大自然真美麗”———―按時間線索,這一時期兒童將迎來秋高氣爽和季節。秋天是一個美麗的、豐收的季節,這是兒童容易直接體驗和感受到的,以此為線索,引導兒童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體驗以大自然為主題進行創作的樂趣,在與自然的接觸中,發展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態度。
六、采取的措施
1、根據本地區兒童的生活實際靈活地使用教材
2、以活動為教與學的主要形式
3、確立兒童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教學不是教室中心、書本中心
七、課時安排
本課程每周為2課時。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8
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其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二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目標將從情感與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
第一單元 我們生活的地方
情感與態度:
了解自己家鄉的各種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致。知道家鄉的名勝古跡及當地富饒的物產,初步形成熱愛家鄉的情感。感受家鄉的變化,形成建設家鄉的意識。
行為與習慣:
培養與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和睦相處及分工合作。
知識與技能:
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調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名勝古跡、豐富物產的相關資料,學會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做記錄,形成一定的技能。嘗試制作簡單的家鄉小吃,形成初步的勞動技能。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家鄉的調查、家鄉物產的再創造等活動,培養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鍛煉與人交往、交流及合作的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與表達的方法。
第二單元愛護我們的家園
情感與態度:
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價值取向和生態意識。
行為與習慣:
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珍惜、節約自然資源的好習慣。
知識與習慣:
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系,初步感知周圍的環境問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理解環保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身感受、調查、觀察等活動,了解身邊的環境狀況,提高收集資料的能力,并學會初步的統計方法。
第三單元:我進步,我快樂
情感與態度
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成長、變化,并為之感到高興。對學習、生活充滿自信,愿意向身邊的榜樣學習。體驗到誠實帶給別人和自己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勇于給自己不斷提出新目標,并能天天堅持,有始有終地完成自己的計劃,虛心好學。逐步養成誠實、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能初步分辨是非,知道怎樣做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到進步從點點滴滴開始,學習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技能。
過程與方法
在玩游戲、情景表演、行為訓練、故事講演、情感體驗、討論交流、對比思考等活動中去感受和發現,初步掌握取得進步與全面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的好方法。
第四單元炎熱的夏天
情感與態度
養成親近自然、熱愛夏天的情感,能充分體驗夏天的樂趣,樂于對大自然中的現象進行探究,體驗成長的快樂。
行為與習慣
養成較好的假期生活習慣,合理安排暑期生活,注意游泳安全。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夏天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動植物、人的活動的關系,具有觀察、記錄動植物變化的能力。了解夏季防止雷擊、消暑降溫、游泳安全的常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討、交流等探究活動,了解常見的自然現象和相關科學常識,樂于實踐,多渠道地獲取知識,積累經驗。
教學重難點:
第一單元:
。薄⒅兰亦l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3、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第二單元:
。、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
。病圩o公物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水、電、紙張等資源。
3、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4、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能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
5、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6、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三單元:
。薄⒛艹醪椒直媸欠,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
。病⒆约耗茏龅氖伦约鹤,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愿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愿意想辦法解決。
5、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第四單元:
1、了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了解衛生保健設施的作用,能在成人指導下利用;知道基本的緊急救助和自救辦法。
3、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很多知識要從各方面全面地了解是比較困難的。為了增強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切實地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好基礎,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活動能力、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動手動腦等能力的培養。因為動腦筋、有愛心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發展兒童的創造性和動手能力,讓兒童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或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過程中充分地展現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創造帶來的歡樂。
教學措施: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應以兒童直接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形式,強調寓教育于活動之中。教學活動在內容上既依據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勵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或與兒童合作選擇內容,或利用兒童自己的選擇來組織活動。為充分體現教學的實效性,針對《品德與生活》的學科性,教學時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范例。
充分利用教科書中所提示的活動案例,力圖體現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是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當然,我們還可以根據課程要求收集一些本地、本校、本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的資源
充分挖掘學校、社區圖書室及家庭中的圖書資源、媒體資源,并促進兒童之間、班級、年級和校際之間圖書、資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視利用兒童自身的興趣、經驗和活動中的發現、體驗等作為活動的資源。
教學活動形式服從內容,可根據目標、內容、條件、資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
。、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如討論、資料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講授等。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9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個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于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ㄒ唬⑶楦袘B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于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ㄈ、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ㄋ模、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于生活。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附: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安排
單元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內容課時備注
我生活的地方1、我愛家鄉山和水A、了解家鄉自然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感情。
B、記下對家鄉的感受。
c、了解家鄉文化。2
2、家鄉的物產多又多A、了解家庭資源
B、了解家鄉礦產
c、同學交流2
3、我家門前新事多A、觀察周邊生活變化。
B、高興的事
c、家鄉明天更美好2
二、讓家園更美好1、我們的在地媽媽A了解家園環境環境狀況及其變化
B、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2
2、花草樹木點頭笑A、說出常見的植物名稱
B、愛護花草2
3、我和動物交朋友A、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B、善待動物3
4、美化家園A、垃圾處理
B、垃圾分類
c、私用廢舊物品3
三、快樂的少先隊員
1、鮮艷的紅領巾A、熱愛組織
B、知道紅領巾來歷
c、前輩豬兒時封勵3
2、紅領巾胸前飄A、少先隊活動
B、誠實守信互相努力3
3、快樂的六一A、知道“六一”兒童節日
B、參加兒童節活動4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0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好聽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教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學依據教學參考書和本校實際合理安排課時。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1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5個單元,根據小學一年級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從適應小學生活的邏輯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關系密切、切實需要得內容,按照主題進行整合。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情感。本教科書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
第一單元“今天吃什么”意在緊密聯系兒童的生活實際,調動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步步深入地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有意識的把健康常識和飲食習慣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二單元“我的手兒巧”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創造的過程中感受愉悅,熱愛生活,做一個快樂成長的孩子。
第三單元“我有許多好朋友”本單元安排了“誰的朋友多”、“你真行”、“我們一起成長”三個主題活動,旨在進一步引導小朋友在集體生活中正確地與同學、朋友交往,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伙伴、熱愛班級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快樂。
第四單元“快樂的小問號”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大千世界,充滿新鮮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賞識他們的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積累知識方法等,是本單元的主要目標。
第五單元“我愛美麗的生命”本單元通過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動植物生命的美麗、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偉大。讓他們在享受生命的快樂中,學會保護地球家園,珍愛有著美麗生命的動植物,學會對生命充滿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愛,生命才會更美麗。
二、教學總目標:
1.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小學生感到快樂,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愿意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動和同學交往,說簡單的禮貌用語。能參與與各種和同伴合作的學習活動,遵守簡單的合作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課間活動習慣,初步形成“玩學結合,張弛有度”的生活習慣。
3.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聯系,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地參與并體驗學習過程,學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的方法,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三、各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措施
第一單元 今天吃什么
教學目標:
1. 了解人們生活的主要食品。
2. 懂得兒童成長需要多種營養,不偏食,不挑食。
3. 不浪費糧食和其他食物。
4.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了解各種主要食物其中所富含的營養,引導學生改正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學會健康生活。
教學措施:
品德的宗旨是“品德源于生活,品德教育回歸生活”。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感受、體驗和感悟“作為小學生,究竟該怎樣做”,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機地蘊含在有趣的活動之中。
第二單元 我的手兒巧
教學目標:
1.了解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件寶,感受勤用手、腦的樂趣。
2. 會正確地使用一些常見工具。
3. 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4. 熱愛勞動,在自己的生活中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珍惜勞動成果。
5. 具有初步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學會熱愛勞動,在自己的生活中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珍惜勞動成果。
2.會正確地使用一些常見工具。
3. 引導學生養成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好習慣。
教學措施:
本課的教學設計抓住了新入學兒童天真、活潑、好動的特點。巧妙的引導學生發現身邊可利用的廢舊材料,創造美好。讓孩子開動腦筋,熱愛生活,發現生活。.com
第三單元 我有許多好朋友
1. 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一員,熱愛班集體。
2. 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3.喜歡與同學交朋友,合群,不孤僻。
4. 做誠實的孩子,對人有禮貌。
5.心中有榜樣,并以此激勵自己成長。
教學重難點:
1.熱愛班級,做人誠實禮貌。
2. 知道如何與同學交往、相處。
教學措施:
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龍等等小游戲,通過全體同學之間的討論讓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誼,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伙伴、熱愛班集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生活。
第四單元 快樂的小問號
教學目標:
1.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
2.引導學生對自然或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 學生有好奇心,喜歡提問,敢于提問。
教學重難點:
1.學生對生活的環境抱有好奇心,學會探究身邊的事物。
2.學生善于并敢于提出問題,并找出答案。
教學措施:
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進入一個模擬情景中,假設遇到的動植物,讓孩子們討論自己對它們的認識,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同學討論做出解答,教師進行總結。讓孩子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并且教師要介紹給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不同渠道。
第五單元 我愛美麗的生命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并能初步懂得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2.讓學生了解身邊常見的動植物,知道動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3. 讓學生懂得動植物與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它們的成長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愛。
4.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并能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小親近大自然,初步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2.讓學生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生態意識,為周圍環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措施:
1.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動植物現象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讓學生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教 學 內 容周 次教 學 內 容
1蘿卜白菜我都愛吃11你留心了嗎
2蘿卜白菜我都愛吃12我的問題卡片
3我設計的午餐13到哪兒找答案
4小心,病從口入14讓我走進你
5我有兩件寶15美麗的生命
6做個小玩藝兒16我能做什么
7打扮我的小天地17補充課外知識
8誰的朋友多18補充課外知識
9你真行19期評
10我們一起成長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2
一、總體思路
本年度,品德學科重點做好區域整體發展的謀篇布局工作、學科中心組建設工作、教師隊伍情況調研工作、教材研究分類指導工作、學科基地建設工作、課題研究工作等。圍繞教研室工作的總體部署,確立深化課改,服務課改,以課改推動各項工作展開的總體工作思路,建立“培訓、實施、研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采取“分層推進、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整體提高”的工作策略,充分發揮品德學科研究、指導、服務的工作職能,努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
二、重點工作
。ㄒ唬┳龊萌衅返聦W科謀篇布局工作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市品德學科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課程地位逐步確立,陳舊觀念不斷轉變,教研方式突顯創新,教師研究水平得到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明顯提高,學科課程的發展受到了普遍的關注和認可。與此同時,品德學科發展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教師隊伍建設問題,教材研究實效的問題,學科在區域內整體發展的問題等。通過對多年來品德學科發展狀況的分析與研究,學科中心組一致認為,要抓住全市“十一五”期間教育發展的契機,著眼于學科長遠、可持續的發展,進一步做好全市品德學科謀篇布局的工作。
。ǘ┳龊萌衅返聦W科中心組建設工作
全市品德學科中心組成員不斷加強學習和研究,在實踐中提高了自身的學科素養。我們一致認為,中心組成員能力的增強將大大促進學科的發展。為此,本年度將進一步思考學科中心組建設問題。要求中心組成員主動學習理論知識,主動參加學校調研,主動進行教學實踐,主動領銜課題研究,主動承擔學術沙龍的主持工作,積極撰寫能指導實踐的論文。堅持中心組每二周一次的集體活動,將研究水平的提高作為衡量中心組成員工作情況的重要指標。積極吸引教學一線有突出成績的優秀教師充實到中心組隊伍中來。
(三)做好全市品德學科教師隊伍情況的調研工作
目前,全市品德學科教師隊伍主要呈現不穩定、專業化弱的狀態。為此,本年度,我們將開展全市品德學科教師隊伍情況大型調研工作。采用問卷、訪談、分片分區研討等形式掌握學科教師隊伍現狀,并認真分析完成調研報告,由此思考改善隊伍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有效策略。
。ㄋ模┳龊闷返陆滩难芯糠诸愔笇Чぷ
品德學科教材分主題呈螺旋上升的形態展現給師生。通過多年的實踐研究,我們發現,對于教材的鉆研存在很大的空間。同時,由于目前任課教師多為兼職,導致了對教材研究深度和廣度的局限,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此,我們認為做好品德教材研究分類指導工作十分必要。本年度,我們將在廣泛開展調研的基礎上,集中中心組力量,對教材進行更為合理的整合。首先將十二冊教材進行重組,按內容重點進行分類,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市實際情況提出各主題單元目標,每專題至少由三名教師進行課堂呈現,并將優秀教學方案整理成冊,建設品德學科教學資源庫,在次基礎上探索教學方式的革新和評價標準。從而逐步完善本市品德學科從目標-內容-方式-評價的完整的、可行的課程體系。
。ㄎ澹┳龊闷返聦W科基地建設工作
目前,全市品德學科有2所基地學校,他們分別開展基地學校研討活動,發揮了引領和輻射作用。但僅有這2所基地學校是不夠的。本年度,我們要求轄市區教研員在本轄區內確定2所學科發展情況較好的學校為區級學科教研基地。由基地學校帶動區域學科發展。要求所有基地學校在組織管理、教學實踐、教學研究、發展績效等方面成為表率。
(六)做好品德學科年會論文評比工作
二年一度的年會將在十二月召開。在此之前,我們將做好年會論文的評比工作。本次論文評比將采取匿名評選的方式,杜絕搞地區平衡的不良做法,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確保論文質量,促進廣大教師研究水平的提高。 、
(七)做好品德學科課題研究工作
本年度起,我們將成立《區域性推進小學品德學科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小組,從優化學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構建學科教學資源庫這三個具體目標出發,進行調查研究、實踐探索、理論提升,團結廣大教師,最終實現促進全市品德學科建設的目標,力爭使本市學科課程發展在全省名列前茅。
(八)做好校本研究的推進工作
加強教研組建設。目前我市各小學能按照要求組建學科教研組,但是由于任課教師同時擔任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所以組員的流動性和變動性較大,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要求各校努力使品德學科任課教師相對集中與穩定,并能在每個年級確定一至兩位青年教師作為學科骨干教師,組建校級教研組。品德教研組長在期初要制定好學期工作計劃,平時經常對照檢查,期末寫好小結,切實加強品德教研組建設,以點帶面,提高面上的課堂教學質量。 規范教研組活動。各校教研組要健全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制度,努力把教研組建設成學習型、研究型、創造型組織。備課時力求做到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情感、備手段等,為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作好充分的準備。依托課堂教學研討提高教師駕馭教材、運用教法、實施教學評價的能力,通過開展校級課堂教學評比,以評促研,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本學科的教學研究。 規范課堂教學秩序。本著“有效課堂長能力,有效訓練出成績”的宗旨,努力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求效益,鼓勵教師切實改革教法、研究學法,使學生學得輕松、活潑、有成效,不求“高、大、全”面面俱到,但求扎扎實實打好基礎。通過“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域交流”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為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ň牛┳龊媒虒W研究工作
本年度,將繼續探討教研方式多元化問題,開展專題化、系列化的教研活動,努力把教研活動建設成教學思想的交流會,教師教育實驗成果的展示會,學科教育、教學信息的發布會,使教研活動成為教師人人可以發表獨立見解的學術講壇;顒又,教師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信息的創造。置身于濃厚的研究氛圍中,將有效地促進教師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不斷壯大我市品德課程骨干教師隊伍。 以活動促成長。本著對教師進行分層培養的目的,加強中心組活動,通過讓青年教師上研討課,做好青年教師的指導與培養工作;與此同時,積極做好與兄弟城市或地區教研室的學科交流活動,組織骨干教師外出上課,互動交流。 搭平臺促交流。通過常州教育教研網這一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本年度將嘗試在教學活動設計交流的基礎上,繼續組織教師開展對課堂教學有關問題的討論,努力探索提高品德課教學實效、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法;探討活動課教學的原則和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
(十)做好課程資源建設工作 開展案例研究和行動研究,優化研究方式,積累典型案例。變常規研究為“教學案例研究”、“教學行為研究”,變“一次性教學研究”為“持續性教學研究”,工作方式由過去重橫向的“點”上的點撥為重縱向的“線”上的跟蹤指導,最后,通過“教育教學隨筆”的形式促進教師從理性的視角、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成為善于理性思考的教育者。
三、日程安排
九月份
1.本學期工作安排研討會;
2.召開《區域性推進小學品德學科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組成立會議;
3.布置年會論文評比有關工作;
4.組織精品課拍攝工作;
5.中心組成員月度工作交流;
十月份
1.全市學科基地活動建設推進會;
2.五年級教材《我們為祖先而驕傲》教材培訓;
3.組織精品課拍攝工作;
4.全市品德學科建設情況調研;
5.中心組成員月度工作交流;
十一月份
1.組織城際聯動教研活動:
2.組織精品課拍攝工作;
3.年會論文評比;
4.《區域性推進小學品德學科建設的實踐研究》課題組活動
5.全市品德學科建設調研情況匯總;
6.中心組成員月度工作交流;
十二月份
1.召開年會;
2.完成全市品德學科建設調研報告;
3.全市學科基地建設情況交流;
一月份
1.中心組成員學期工作交流;
2.制訂新學期工作計劃。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小學品德與生活名師工作室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為指導,以xxx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管理條例”為要求,以“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課題實驗探究為工作重點,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開展研討活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范、輻射、引領和帶動等作用,努力探索我區名師工作室管理新模式。促進我區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研究不斷深化,《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二、工作思路
1.聘請區教研室品生教研員黃xx老師作為工作室的指導老師,負責工作室工作的指導者、督促者、管理者。
2.認真篩選在教科研方面能挑大梁的能在帶動和影響我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學科骨干教師進入工作室,認真制定好學期本學科工作室工作計劃,學期末上報工作小結。
3.挑選本學科優秀青年教師作為培養對象,并制定好培養方案。
4.定期召開工作室成員工作例會,開展讀書交流研討活動,促進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
5.積極協助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開展相關學科的教育教學和教科研活動。
6.積極參與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承擔開展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任務,促進他們成為學校課程改革的領頭人。
7.建立“xxx小學品社與名師工作室的博客”,使之成為工作動態發布、成果輻射推廣和資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過互動交流,實現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
8.申報一到兩個區級以上重點研究課題并開始研究工作。
9.組織工作室全體成員去農村送教,推進我區教育公平與教育均衡的發展。
10.加強學習,積極參加各級舉辦的業務培訓和教學研討活動,積極鉆研業務知識,準備參加各級學科教師教學技能比賽或綜合型教師教學技能比賽。
11.每個成員本學期至少開設一節示范課,舉辦一場次專題講座,參與聽或評課不少于10節。
12.積極參加“名師堂資源庫”工作建設,努力完成各種作業。
13.加強管理,扎實工作,做好學期末各成員經驗總結及考核工作。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4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年級,二年級,五年級的品德教學工作,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現做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系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隨著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了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可以開展的活動、游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知識。另外,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差,需要家長與教師不斷地滲透安全教育。這一時期學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是好習慣的缺失,引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學目標:
1.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2.突出養成教育。通過行為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突出畫面、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并茂,以圖為主,采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啟發性和指導性。
4.利用課件,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范例,設計思考問題,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活動的設計盡可能簡便易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5.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保健知識和安全知識,自覺養成護眼、護牙、護耳的習慣,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的姿勢。
6.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對自然現象有探究興趣。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7.樂于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衛生值日和保潔工作。
三、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在游戲中,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滲透到道德思想。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5.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6.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
7.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15
一、本學期具體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后,自己的進步和變化;并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美好的向往和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為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
二、本學期課程內容標準的重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
能在生活中運用學到身體保健知識和安全知識;自覺養成護眼、護耳、護牙的習慣,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的姿勢。
2、愉快、積極地生活:
在生活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團結合作的喜悅;在生活中體驗友愛和溫暖,誠實不說謊;在過去的一年中自己和班級的進步而感到高興和自豪的同時,對二年級學習和生活有新的打算和期待。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的溫暖,初步了解與自己生活密切的人們的勞動;并對勞動者充滿尊重和感激之情,向為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愿意為他人,為社區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愛護自己生活的地方,初步形成環保意識。
4、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對人體、植物以及身邊的各種科學現象有積極地探索興趣,能用小試驗、調查、作比較的方法學習知識;并能與老師、同學一起對探索的結果進行初步的總結。
三、本學期教材內容與課時安排:(六個單元、一個附頁)
1、 單元一:《我愛我的身體》 (4課時)
主題一:《了解我的身體》 (1課時)
主題二:《保護我的身體》 (3課時)
2、 單元二:《收獲中的樂趣》 (8課時)
主題一:《收獲的感覺真好》 (2課時)
主題二:《糧食得來真不容易》 (2課時)
主題三:《植物生長的秘密》 (2課時)
主題四:《我們這里的農產品》 (2課時)
3、 單元三:《做誠實的孩子》 (4課時)
主題一:《誠實故事會》 (2課時)
主題二:《誠實的孩子人人夸》 (2課時)
4、 單元四:《我愛我生活的地方》 (4課時)
主題一:《我們生活的地方真美 》 (1課時)
主題二:《我們生活的地方真方便》 (1課時)
主題三:《我們生活的地方真溫暖》 (1課時)
主題四:《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1課時)
5、 單元五:《水和我們的生活》 (5課時)
主題一:《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2課時)
主題二:《變來變去的水》 (2課時)
主題三:《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1課時)
6、單元六:《怎樣做好事》 (4課時)
主題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課時)
主題二:《做好事不是為表揚》 (2課時)
附頁: 《這樣整理和使用成長記錄袋》 (1課時)
備注: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17周講完所學內容,一周2課時。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生活課情境創設策略10-29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報告10-21
小學品德與生活《秋天的收獲》說課稿范文01-16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品德教學論文10-30
品德與生活教學工作總結15篇01-19
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分析論文08-08
初中思想品德的生活化與案例教學論文08-11
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學生品德的實踐建構論文08-01
教師思想品德工作計劃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