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13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于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么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1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提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提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忙,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盡管今日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日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應對面一樣,針對著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制作教具、上課、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提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議: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教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并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于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著自我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想想自我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很多的.時間在網上和雜志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后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儉教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僅有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我: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于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今日,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提議》后的一些感想,其實它里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將享用不盡的財富!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新課改中的主體——學生,
學生在新課改中占有主體地位,關注人更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們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新課改中既是接受者,又是實施者,接受者是因為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將決定教師們教學方法的使用,他們的表現在課改中尤為重要。
1、由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合作學習,問題可以大家解決,心理壓力要小得多,思維反而活躍了,答案經常是讓我意外的、有見解的,感受到了學生潛力的巨大。與此同時小組式的學習,增加了學生對問題討論的.時間,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更增加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信心。
2、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部分學生不愛學習語文,但隨著教材中課文類型的多樣化,教學難度的降低,學生喜歡學語文了,把對語文的學習當作今后社會學習的一種鋪墊。
3、在廣泛地接觸課文、人物的品質后,學生的心靈一次次的感動與震撼,當我再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注意道德表現及發展,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社會責任感。
二、新課改中的主導——教師
教師在新課改中的地位同樣很重要,只有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解析,才能很好地貫徹課改,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
1、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已經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學生敢于在實踐中、討論中堅持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
2、教師應該由原來高高在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去,去發現、引導學生的學習和做人。尊重學生、贊賞學生,贊賞的過程,也是你在重新認識學生的過程。
三、新課改中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
新課改最終將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反饋,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因為再好的教學理論、教材都要在課堂教學中完成。
1、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把語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間的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發現教學方式不再是單純的教和學,而是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里師生間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認識,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敢于把學生放在和老師同等地位,敢于發言、敢于表達也許幼稚的感受,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想法。掌握學習語文課的方法,最終是喜歡學語文,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2、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協同教學是這次課改的標志性變化,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學生在學習中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學習。其次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創造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與其它同學進行合作交流。但不能忽略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同時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問題意識。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傳統教學觀的核心是“倉庫理論”,它以教師為圓心,把學校當成單純傳授知識的場所,把書本當作主要教學內容,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工具,把分數看成是評估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成績的惟一標準。其結果,嚴重的妨礙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忽視了學生自我能力的培養,高分低能,不利于現代新人的成長。而現代教學觀念完全摒棄了這些落后的想法和方式,試圖用嶄新的教學觀來改變這種現象,因此在現代教學觀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現代教學改革。下面對現代教學觀念的基本主張進行簡要的闡述。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學科教學作為教育的基本活動形式,其目標應全面體現教育的培養目標,體現教育功能的前瞻性,體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傊,學科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與此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即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1)教學的基本價值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2)教學的基本作用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3)教學的基本任務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既是教學的終極目標,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目標。在這方面。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例如,江蘇南通李吉林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為“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兩個基本要素。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以確定的對方為前提。只強調某一方,取消或忽視另一方,都不可能構成或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與學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彼此以對方的存在為依據。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正確認識以下問題:
、俳處熍c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指導,即幫助學生實現認識過程的轉化,從不知到知,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即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承擔者,是認識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實施和落實。
首先,教師是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責任決定了他在教學過程中的導向和組織作用。這種導向、組織作用表現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設計、組織和實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對教學質量與效果全面負責。
其次,學生是認識活動的主體和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學,教的目的在于學生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體現在學的方面,體現在學生認識的轉化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上。如果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就不可能使教學協調有效地進行。因此,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過程。
、诮虒W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
現代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單向活動方式。而是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教學的多邊活動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學過程的本質特點,與傳統教學相比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傳統教學,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對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和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反映教學活動的復雜性。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因此教與學的關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動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向互動的過程。如果教學過程實現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那么教學過程就不再是簡單的傳輸過程,而是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參與過程。這對于開充分開發與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減輕師生的負面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要實現教學過程的多邊互動性,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主主體意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根本,要認識到教學過程是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學生的學習主人作用結合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
、蹖W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與完善,而且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能僅把學生作為認知你來看待,更重要的是把學生作為完整的生命來看待。要認識到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是知識的主人;學生不僅是認知的主體,更重要的是具有生命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人的創造性活動,F代教學決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內在創造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更充分地發揮教學的多方面功能,以實現人的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要建立全新的教學方法體系,轉變教學觀念是最基礎的一環。具體地說,要實現四方面教學觀念的轉變。
①從注重學生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內在變化。傳統教學追求的目標是知識的掌握,也就是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較少到知之較多。因此,教學的注意點放在學生外在的活動與變化上,主要是注意的集中,記憶的牢固,答題的準確。這些雖然也是必需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F代教學論把教學的注意點轉向了學生內在的變化上。
、趶膹娬{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現代信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知識型轉向能力型。為適應這種情況,教學相應發生了重大轉變,這個轉變涉及到如何看待知識?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边@句話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現代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學習的過程。學生思維方法的形成較之具體知識點的掌握是更重要的目標。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應用,更多的是在新的情況和條件下去尋求未知的東西,這就需要思維能力。長期以來,由于強調學習的結果,在學習解答問題時,只要求做出一個惟一正確的標準答案,而這個問題的情境往往與書本上的情境相同。因此,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記憶和背誦上。強調學習的過程,主要目標不是要求學生提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求學生尋求解答的思路,它引導學生重視思維的方法,經過長期訓練,達到發展智能的結果。
、蹚膯渭兘處煹慕剔D向師生共同活動。傳統的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知識為特征,勢必導致教師中心論,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忽視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和師生之間的合作。其教學方法是單純教師教的方法,講授幾乎占據全部課堂教學的時間,教學過程中信息是按照師——生的形式單向傳遞,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所以為改變這種狀況,陶行之提出“教學合一”,并在教育實踐中具體實施。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學合一”的觀點越來越為教育界所接受,并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布魯納認為,現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前蘇聯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們指出,教育教學過程應該是“人際合作關系”,認為“在今天,正是師生關系的問題已被提到了學校工作的首要地位。”把傳統的認為教學法只是教師教的方法轉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學成為合作的過程,這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因為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單一的講授法難以勝任。學生智力和技能地培養,需要親自參與,才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④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傳統教學那種單一的、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適合傳授知識的要求。素質教育要求建立一種開放性、綜合性的教學形式,它在空間形態上、綜合運用集體教學、個別教學與分組教學等多種形式,在時間流程上,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教學環節與結構。素質教育是一種更科學、更高層次的教育,它要求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觀念更新的前提下,這個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信息加工處理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并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健康而和諧的發展。
3.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自己學”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都是教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的情景,沒有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有“灌輸”一詞。而現在,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日益加快,科學愈來愈呈現出高度分化由高度綜合的格局,人們的智能急劇增長,環境惡化,只是陳舊、更新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如果學生在學校學習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么它一生將永遠是模仿和抄襲。學生的創造性屬于創造性學習一樣,是使個人和社會做好準備。為了在行動上與新情況相協調的一種讀書模式,它能使學生在理解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學會使用預測、模擬、模型和情景描述等方法技巧,來考慮趨勢,制定計劃,評估目前決策的未來后果。同時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創造性的解決各種復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抽出大量的實踐來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最重要之處。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4
一、一期來高中新課改所做的主要工作
1、校長、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導主任及全體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分別參加了由教育部、省教育廳及市教育局組織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
2、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分別召開了專題研討會,確定了學校新課改實施方案。
3、學校已經制定了四個方案,分別是評價方案、教師培訓方案、選課指導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
4、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并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每周1課時,由專任教師任課。
5、進行了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導處出了兩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6、第七周學校在高一年級組織了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了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
7、學校制作了《學生綜合評價手冊》和學生成長檔案袋,其內容包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活動,模塊成績等內容。
8、學校開發了《湘潭地理》及《傳統體育活動》兩種校本教材,其中《湘潭地理》已出初稿。
9、舉行了新課改現場觀摩會,實驗教師上了公開示范課,進行了新課改研討會,做了經驗交流。
二、10年上學期新課改工作要點
繼續學習新課程、新課標、研究新課程、新課標,找出新舊教材、課標的區別,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報教導處。
以備課組為單位,分學科組織教師觀看新教材培訓資料包的光碟,以便把握新課程。
加強集體備課,研究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模式。要求由主備教師提前一周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內容,每人都是主備教師,每人設計一節課,交備課組審核,審核后提前兩天交給全體組內成員,然后召集組員集體審稿,提出修改意見,主備教師按集體審稿意見修改審核后形成文本,任課教師對文本再次進行理解和補充,教師共用,課后教師記下課堂后記,下次教研時再討論交流.通過上述設計、研討、交流、修改、上課、課后反思、總結等幾個環節,使我們的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同時也形成了校本教材,在此基礎上安排高一學年骨干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實現研究新課改。
為豐富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打造名師品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和學科的學術講座,講座內容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時事、社會科技、學科專題等。采取教師申報和學校確認相結合的形式確定講學內容和講座教師。準備成熟后下發選課申請單,根據選課人數的多少,排出講課時間、地點。
若條件成熟,在舉辦骨干教師模塊教學研討課賽的基礎上,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擬邀請市教科院來校進行聽評課的業務指導,時間安排在期中考試后進行.
面對新課改,進行校本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要加強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切實將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于我們的教育教學之中,切實解決教育教學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每位教師本學期至少寫一篇課題研究成果,可以是教學經驗,也可以是教學案例等報教導處,從中評選出優秀論文發表在學校的專刊上或推薦到上級教研部門,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
在課題研究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學科模塊教學典型經驗介紹,實現總結新課程,創新新課程。
在實踐中逐步修改完善課改的各項制度等,以彰顯十一中特色,同時各處、辦、高一各備課組在安排高一所有活動時都要有活動材料,整理完后交教導處。建立課改管理平臺。
三、高中新課改的困惑
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教育經費短缺
學校財力緊張,因為學校所收取的學雜費充其量只能保證學校正常運轉。可是,新課改工作的展開確實又需要相當數量的經費支持,比如教師培訓、必要的教育教學軟硬件添置等,無一不需要一定量的花費,這部分錢從何而來呢?
師資力量短缺
“走班教學!笔钦n改體現成效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目前我校高中多數班級都在五十人以上,師資怎么解決?而新開的課程教師更始鳳毛麟角,如新增的“通用技術”,目前沒有配套的師資。同時,課改后將加強學生實驗課程,缺少實驗設備和教師。
教師培訓與“實”相違
對于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了解了不少,但太虛,而老師做的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么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培訓教師也是一個新課題。
學生管理難以操作
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后,教學模式應怎么確定?實行走班制后,如何管理學生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選課制帶來的最大問題是,行政班班主任失去對學生的監管。在選修課增加的過程中,教學班的形式越發顯著,甚至超過行政班的作用,如何做好教學班與行政班的銜接,顯得至關重要。
四、建議
1、上級主管部門組織學校教導處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以獲得好的經驗。
2、統一建立新課改管理軟件的平臺,以減少學校教導處的工作量。
3、對課改搞得好的要有激勵機制。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新課程改革為思想政治課的改革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課主要弊端在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其帶來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課嚴重滯后于社會實際,嚴重滯后于學生實際。課程改革以來,從剛開始面對的重重困難到現在,我校高中政治課程改已進行較長一段時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們來對高中政治課程改革進程做以下總結。
一、課改初期遇到的問題
(一)新教材的精神實質難以準確把握。
1、教材編寫過于匆忙,教材不完善,教輔資料不配套。
由老教材變到新教材,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教材自身不夠完善,編寫質量參差不齊,內容跨度大,深淺安排不夠合理。新教材的編寫對“雙基”的要求、難度、深度、廣度一時難以把握,在高考方案沒有確定前,教輔資料不配套,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茫然,困惑很多。
2、一線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狀況不樂觀。
很多老師對新教材有很大的意見。有很多老師反映面對新教材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點。有更多的老師反映,第一次接觸新教材,沒有經驗,心里沒有底,不知道怎么教。有教師說:“新課改后不知該怎么上課。”20%的教師認為舊教材比新教材好用,原因是新教材的體系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深度,廣度都不好掌握,而且與高考相背離。40%的老師認為新教材內容編排不合理,而舊教材知識條理清晰,授課容易,學生容易把握。其中有60%的教師反映新教材內容簡略,學生基礎差,學生難以把握知識。有的老師認為新教材雖然體現了創新性,更加人性化,但是卻缺乏嚴密性。
。ǘ┙處熃逃^念沒有轉變。
很多老師認為所謂課程改革就是教材改變而已,對于整個課改的理念還是知之甚少。由于教育理念沒有從根本上發生變化,所以在實際中,教師還是沿用舊模式進行教學,用舊的思維、舊的方式去適應新的大綱、新的教材,致使教改出現“形式化”“公式化”“穿舊鞋,走新路”的現象。
。ㄈ└呖贾贫扰c課程改革不相適應,發生背離。
高考顯著的社會效益迫使高中學校的一切工作“唯高考是瞻”,而現行高考形式和評價標準還明顯滯后于課改思想;許多教師習慣于將高考與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關系絕對對立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程標準與課程改革只能成為換湯不換藥的應付上級的表面文章。
。ㄋ模┙虒W培訓效果不明顯。
調查中雖然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都參加了新課改的培訓,但是據老師的反映,培訓的效果對教學作用不大。有的老師認為,“專家們講起理論來頭頭是道,而對我們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問題卻不置可否,既說不上來,又不愿深入講,這樣的專家講學對我們實在意義不大。”也有老師反映,這種純理論培訓只是擺擺花架子而已,根本談不上對新課改實踐的科學模式指導。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面對新課改經驗幾乎為零的現狀,教學只能用老模式教新課程。
二、課改問題的逐步解決
。ㄒ唬┮痪教師共同努力去改變以及提高。
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做到在課標指導下的對教材的全面把握。教師從原來的不適應到努力去配合新課程改革,不斷地嘗試去認識每一個課程模塊的功能定位和教材的風格特點,努力把握新教材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了解該教材的編寫原則——遵循科學教育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ǘ 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培訓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新課程、新教法與課改前的教法優勢進行整合、互補。首先通過加強對老師的培訓,讓他們充分了解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從而促使他們轉變教學觀念——從政治教學轉為政治教育。其次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教學的效果。政治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政治老師要具有豐富的政治專業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最后,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模式,如可以采用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交流辯論法等,使教學形式多樣內容新穎,達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效果。
。ㄈ┓e極進行“3+X”的高考改革研究工作,以推動高中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
為使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積極、穩妥、卓有成效地順利進行,我校政治教師認真領會高考改革方案,注重對考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試題設計增加應用和能力型題目,努力引導學生由考試分數競爭轉變為辦學整體水平的競爭。學校培養政治教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做好高考改革的有關準備工作。例如,現在政治的高考題目多了很多開放性的題目,不局限了書本的死記硬背,而是體現充分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課改成效
在新課改過程中,新教材不斷完善,教材的內容越來越趨向系統化,而且新教材的所舉的例子、設的情景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在政治教學中,學生增強了政治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對政治的興趣。
。ㄒ唬 課程評價更加注重激勵,強調過程。
嘗試采用檔案袋、成長記錄、激勵性評語、學分制等多種形式來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長,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關注不同學生差異的體驗,體現了關注過程的新型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
(二) 教學方式人文化、開放化。
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轉變,主要以現在:一是創設了人文的教學情境,把人文關懷的理念投射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生活在教育情境中,成長在教育的世界里。二是創設了開放的教育平臺,把學生所學知識延伸到自然、社會、歷史和未來中,在學生的學習世界與生活世界、課程與生活之間架設了一條通路。
。ㄈ 學習方式轉變到強調主體體驗、合作探究。
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師認真鉆研、創造性工作,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參與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并通過體驗、感悟、,發現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 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三年的課改實踐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更新,教學方式也有了較大的轉變,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教師在新課程發展中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師生互動,營造民主、和諧、開放、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心智即三維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較全面的發展。
總之,在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政治教師必須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新教材為依據,以政治課堂為主陣地,不斷深化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而實現政治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6
以前在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往往采用先提問,再讓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方法,課改工作總結。這是一種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方法,但它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把學生當做知識獲得過程中的被動者,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思維過程進行學習。至新改以來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再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去操作實踐,去交流和分享探索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
一、動手實踐,激活思維
思維來源于實踐,只有思維得到發展,能力才能提高!白寣W生在做中學”,就是要放開學生的雙手,讓學生自立參與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這樣學生的手、眼、腦等多種感官才能協同參與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活動方式學生喜歡、樂意,它不僅能使學生學得活潑,而且能激活大腦的思維,對所學知識理解更深刻。更重要的是能把學生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達到了數學知識生活化,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主動探究,促進學習
從現代教學論的主體性觀點來看,教學過程是學習主體的一種主動的建構過程,既把書本中的知識結構轉化為他們的應識結構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任何教師都包辦代替不了,必須由學生參與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把學生引入教學活動,努力提高他們的參與度,促進他們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同時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接受新識。如在學習“年、月、日”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前請學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歷卡片,(必須有1996年、20xx年、20xx年),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小組討論,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間的普通規律,既不管年份的變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終是固定不變的,只有2月份的天數例外,工作總結《課改工作總結》。在收集時有意讓學生收集1996年、20xx年、20xx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閏年,使學生在觀察中發現不同的情況,設疑激思,讓學生在思考中活動,在活動中思考。在教學中讓學生實際操作,自己制作一張下一學期的校歷,經歷了知識的發展過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規律,建立起知識結構,豐富了表象,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新識的精神,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三.教學點撥,掌握策略
學生的“學”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教師的作用是用“教”的外因去調動“學”的內因,是“主導”而不是“主宰”或“主體”。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在自我嘗試,集體協作都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就要在知識錯誤、理解疑難、思維章礙、方法不當等處起到“點撥”的作用。這里的“點撥”有別于對方法、結論的直接傳授灌輸,而是先用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向老師置疑提問,萌發學生問題意識,了解學生思維障礙的關鍵所在。然后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加以暗示、點撥。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讀法”這節課中,先試著讓學生在未學生新知識的基礎上試著自由地讀,然后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難讀的數,如“5005”該怎么讀,先讓學生猜一猜,學生就會提出“五千零零五,五千零五,五千五”等各種猜想,最后適當點撥,得出“中間不管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的讀數方法。這種教師點撥下的學生自行操作,有利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情趣昂然,并且在觀察、思考、協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養。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放在首位,善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創造主動參與的條件,培養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愛學、會學、能學,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一代新人。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7
一、新課改中的主體——學生,
學生在新課改中占有主體地位,關注人更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們學生的發展。學生在新課改中既是接受者,又是實施者,接受者是因為他們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將決定教師們教學方法的使用,他們的表現在課改中尤為重要。
一、由于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合作學習,問題可以大家解決,心理壓力要小得多,思維反而活躍了,答案經常是讓我意外的、有見解的,感受到了學生潛力的巨大。與此同時小組式的學習,增加了學生對問題討論的時間,使得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更增加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信心。
二、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部分學生不愛學習語文,但隨著教材中課文類型的多樣化,教學難度的降低,學生喜歡學語文了,把對語文的學習當作今后社會學習的一種鋪墊。
三、在廣泛地接觸課文、人物的`品質后,學生的心靈一次次的感動與震撼,當我再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注意道德表現及發展,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社會責任感。
二、新課改中的主導——教師
教師在新課改中的地位同樣很重要,只有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解析,才能很好地貫徹課改,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
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已經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學生敢于在實踐中、討論中堅持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
二、教師應該由原來高高在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去,去發現、引導學生的學習和做人。尊重學生、贊賞學生,贊賞的過程,也是你在重新認識學生的過程。
三、新課改中的重要載體——課堂教學
新課改最終將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反饋,課堂教學的好壞直接決定新課改的成敗,因為再好的教學理論、教材都要在課堂教學中完成。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程把語文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間的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我發現教學方式不再是單純的教和學,而是師生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里師生間分享彼此的思考與認識,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它帶來的直接結果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敢于把學生放在和老師同等地位,敢于發言、敢于表達也許幼稚的感受,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想法。掌握學習語文課的方法,最終是喜歡學語文,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二、學習方式的轉變。強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協同教學是這次課改的標志性變化,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學生在學習中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學習。其次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性,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創造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和思考,只有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與其它同學進行合作交流。但不能忽略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同時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問題意識。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8
在新課改實施以來,全體教師善于把握機遇、立足本職、敢于開拓、勇于實踐,有序有效地投身到所教的課程改革的教學實驗工作中去。我們以“學生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為中心,以師生的發展為根本,現將本年的課改工作總結:
一、課改工作的回顧
1、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相結合,提高課改研究的有效性
全校教師把課題研究與新課程的研究融合起來了。當時我們正在研究學生在校內開展課堂學習及課余學習活動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學生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的改革,這一課題當時在市里已經有了初步的影響,這為后來我們課改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2、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相結合,創造性使用教材
近幾年來我校的課改工作立足于課堂。首先進行了學習內容的改革。同時以校為本,開展了校內實踐活動的公開課,實踐課的研究豐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視野,增強了教師教研的能力,為組后來的成長奠定了基礎。20xx年我們感到實踐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應該把教師個人對的理解融入課堂,實現與編者的對話、與生活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課堂的對話,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真正使自己成為了新課程的開發者。
在研究課中教師們著力于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教師從學生感知、激疑、頓悟、深化四個環節對教材進行了處理。
3、基地建設與課堂改革相結合,做課改的先行兵
。1)通過對課堂內、外實踐活動內容的探討、研制、開發,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跨學科的內容組合,使實踐活動成為多學科、多能力的組合,加深對實踐活動外延及內涵的認識。實踐活動內容可分為專題實踐活動與常規實踐活動的研究,使實踐活動長期化、長效展開,以實踐促進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以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對課堂內、外實踐活動多樣形式的研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力求創設教師導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生生連動的局面。關注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的意義、作用、方法、分配原則、適用范圍等問題的認識與研究,促進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學習中群體提高與個體發展的關系。關注實踐活動中課堂的常規變化。例如研究組織教學、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等一系列問題的變化。(3)研究實踐活動中師生關系的變化規律。力求從師和生兩個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課內、外新型的師生關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業績
(1)形成了穩定的專家指導團。
我校的教學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區教研員及相關專家領導組成的比較穩定的專家指導團,市區教研員每學期多次親臨我校,具體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另外市教研員還在我校定點開展實踐周活動,親自講學、上課、研討,專家們的.指導大大加快了我們的成長步伐。
。2)構建了研究課體系。
我校的研究課已在逐漸摸索之后顯現了自己的特色。我們的校內研究課先要依據個人的研究課題確定研究的問題,其次是年級組內備課、試上,接著才是在全校的上課、說課、評課、研討等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在活動的全過程中我們更多的強調全員的參與、平等的競爭、達成共識、共同進步。在每次教研活動之后再由執教的年級匯總資料,寫出活動小結。這樣的一條龍研究不僅培養了教師個體的教學能力,同時也增加了群體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態課研究機制。
常態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對比實驗法。即在某個時期找到一個共性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使課堂不斷的良性循環發展。
。4)擴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拘限于課堂,我校開展的小故事、小游戲、小報、小論文這些活動為學生對的領悟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
二、課改工作的展望
實施課改以來,我們逐漸學會了用課改的新思想去科學的引導組的發展,去突顯教師個人風格的形成。學會了處理學校長遠的發展目標與近期的工作要求之間的關系。我們開始學會了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體驗。也真切的體會到學校是課改的研究基地,課堂是課改的實驗田,教師是課改的主力軍這句話的真正內涵。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9
通過一段時期新課程改革的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
一、數學再創造
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例如在學習完一節數學知識后,讓學生由此聯想本節和以往哪里學的數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并練習把他們綜合編題。
二、數學活動化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教師的教學意圖要靠教學活動來支撐。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去“做數學”。
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系,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后,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系,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厘米,圓錐高幾厘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對于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1、操作。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動的需求,又能達到啟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如:在學習圓的周長時,讓學生人人都去做圓的模型,動手變,動手擺,這樣既發展思維,又開發智力。
2、游戲。愛做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通過游戲能激發學習興趣,正如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新教材特別重視游戲活動,如:“猜數游戲”,“轉盤游戲”,“幫小動物照相”,“強占地盤”等,讓學生從游戲中去體驗,去發現方法,從而享受玩中學的樂趣。
3、模擬。好奇也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創設一些模擬活動。如:教學“元、角、分”一課時,設置模擬一個購物的實踐活動,用準備好的錢到售貨員那里買學具。提出數學問題,在情理交融中達到迅速理解,使課堂喚發出生機與活力。
4、合作。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是自主學習的重要形式,教學時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活動欲望,使學生在合作中學到知識,在交流中解決問題,找到方法。
三、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欲望。如:學習小數乘法時用“購物”;學習可能性用“摸球游戲”等一些有趣的課題表示,還有讓學生堅持每周寫數學周記,記錄生活中的數學,總結生活中的經驗,使學生學習不陌生、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強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數學實用化
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當然,這要體現在每一天的每一節數學課后,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學有所用,在購物中的計算,在專修中的面積,在旅游中的預算,在生活中的統籌
五、數學新評價
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評價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它是對知識、對問題的反饋。評價的手段,首先用教師的反饋評價影響帶動學生的自我反饋和評價。教師的反饋要全面、具體、民主,評價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勵性,使學生知道從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其次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培養反思能力。如“你覺得這節課學得怎樣?你覺得自己的解法正確嗎?你選用的方法最好嗎?”引導學生從比較中全面評價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開展互評,既要會評價自己,還要會評價別人,發揮評價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是時代的呼喚,在注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關注學生的發展與創新,還學生思考的空間和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素質教育。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10
本學年高一,我省實行第一屆新課程改革,作為高中語文新課改的實踐者,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為了利于教學,揚長避短,現對高一學年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如下:
一、 教學成績:
1、 尖子生成績明顯:我校一(1)班學生汪佳慧以120分獲全市語文單科第一名,一(1)班學生韓亞男以116分獲全市語文單科第六名,一(1)班學生楊映輝115分獲全市語文單科第十四名。
2、 語文單科成績前十名我校占2人,前二十名占4人,前五十名占6人,前一百名我校15人。
二、 存在問題:
1、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在新課該中扮演何種角色?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是主導者?是引導者?還是和學生共同學習者?說實話有時候真有一種找不著北的感覺!
2、教師的講解定位:
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應該講,怎么講,講多少等。事實上這個問題在去年靈寶一高召開的高一語文教研會上已作爭論。
3、關于教材研究:
新教材必修教科書內容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前三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可在課外自主安排。教學實踐中往往是只重視了“閱讀鑒賞”,而“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常常置之不理。我們的問題是“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如何進行落實,如何進行教學。
4、選修教材如何選?選修課如何開?大家都知道高二第一學期必修內容就結束了,加上要面對將來的高考,所以選修內容的確定就顯得尤其重要。選修課如何開也成了首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5、將來高考如何考?考什么?新課改與高考的聯系又如何?這些都是教學中要思考和存在的問題。
6、各班學生語文成績發展不均衡,全校語文人均分較低。當然也不能否認上次考試試卷難度較大。
三、教學建議:
常言道: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之后我們還是每人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主意,我有一個主意,交換之后每人人就有兩個主意。這是我們提出教學建議的理論基礎。
1、加強本學校語文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這個建議主要是強調在學校內部同年級教師之間的交流,落實集體備課,制定相同教學進度計劃。
2、增進學校之間的教學經驗交流。本縣范圍內的不同學校,語文學科應加強溝通、交流和學習。而事實上,本縣教師之間業務就有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本地區之間的學校也應增進交流。高一下學期在靈寶一高召開的語文教研會議就很好,為教師們提供了交流的機會。
3、外出學習,借鑒他人,揚長避短。閉門造車,各自為政的教學行為注定是失敗。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就是學習、借鑒、分享他人的優秀教學經驗和成果。高一下學期我校部分教師在業務校長的帶領下,赴靈寶一高、實驗高中深入課堂聽課學習一周。他們先后在靈寶一高,靈寶實驗高中座談,聽課,學習。筆者有機會參加,感覺受益匪淺。再比如高一下學期在靈寶召開的河南省語文年會,就讓三門峽市的語文教師開了眼界,飽嘗了一次語文教學經驗大餐。
4、通過借助網絡、媒體等建立我市語文教學經驗交流論壇,為我市語文教師交流教學經驗、感受、札記、心得、體會等提供溝通平臺。
5、定期召開語文新課改教研會議,及時學習新課改的新精神和新理念。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11
這一年,我擔任八年級343、339班數學創建高效課堂新課改教學工作。一年來,本人以學校提出的努力實現高效課堂及分層教學分層作業的要求為指導;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為中心,以深化課改實驗工作為動力,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針對八年級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的特點,認真作好提優輔差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論,積極探索自己的教學模式。
在這一年中,我有計劃地對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新模式、理論的學習,了解高效課堂標準和實施模式和特點。積極主動的參與教改,并及時總結教學經驗。
我先后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去河南泌陽永威、許市中學進行參觀學習,學習課改經驗,學習課堂模式等先進教學理念。同時,也被學校派遣參加湖南省的中學數學教育年會,直接學習不同名師的教學經驗,并參與交流。
在這一系列的學習當中,我深刻認識到:新課改的要求就是高效課堂的建立,學生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會得到有效的鍛煉。在這一年中,我努力將自己所得到的經驗用于我的課堂教學中,在學校教科室張主任等領導的幫助下,初步豎立起“五環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并廣泛用于我的課堂實踐,也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這一年的數學教學中,創建高效課堂也給我所教的兩個班帶來了明顯的進步,在這一年的大大小小學校、年級組織的考試中,本人所任教兩個班的數學成績全部名列前茅,特別是自己的343班數學成績總是穩居年級第一。
二、遵循高效課堂的要求,扎實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課前備好課。
、僬J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诹私鈱W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劭紤]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組織好課堂教學。
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作業。
(3)課后做好輔導工作。
本人所教的兩個文科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
做到從友善開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強化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學期,本人能夠強化教學常規各環節:在課前深入鉆研、細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備寫每一篇教案;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后,認真及時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后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課后輔導工作;在自習課上,積極落實分層施教的.原則,狠抓后進生的轉化和優生的培養;同時,進行階段性檢測,及時了解學情,以便對癥下藥,調整教學策略。認真參加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三、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在教學交流方面,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積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在推廣“五環教學法”的同時,始終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不同教學模式的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本學期我總是
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博采眾家之長,同時也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四、正視自我,明確今后努力方向。
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我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也并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兩極分化等不良現象仍然存在,對此我認真進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教法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不夠,致使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對知識點的檢查落實不到位;
3、對差生的說服教育缺乏力度,雖然也抓了差生,但效果不明顯。
五、班主任工作。
1、親近學生,樹立威望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和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是班主任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
在親近學生的過程中,我努力展現自身廣博的文化與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對我"既親近又崇拜",既認定是值得信賴的老師,又把老師當作好朋友,樹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所以我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組建和培養干部隊伍
一個班的集體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決定的。小干部對班集體有著"以點帶面"和"以面帶面"的作用,我稱他們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選拔和培養干部隊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漸從繁重走向簡單與輕松。
當選的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隊伍的組建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須精心培養:其一,要大力表揚干部優點,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幫助小干部樹立威信;其二,在鼓勵干部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的同時,要更嚴格要求干部個人在知識、能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亦即"以點帶面";其三,培養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通過干部這個小集體建立正確、健全的輿論,帶動整個班集體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形成集體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亦即"以面帶面"。
3、以強化常規訓練帶動教育教學工作
良好的常規是進行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的保障,一個學生調皮搗蛋、不合常規的舉動往往會使一堂好課留下遺憾,使整個集體活動宣告失敗,甚至使全班努力爭取的榮譽付諸東流,直接影響到班集體的利益。因此,要扎實有效地加強一個學生的常規訓練。
4、建立互助組
以互助小組、"1+1"小組(一一對應的優生幫助差生形式)、小組幫助組員等等多種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進步,共同實現個人、小組與集體奮斗的目標。
5、獎勵和批評:獎勵與批評的方式各種各樣,目的都是鼓勵先進、指出缺點、激勵所有學生爭取更大的成績。獎勵比批評的教育效果更明顯。
6、善于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必須講究策略。班主任要把握"激勵勝于頌揚,表揚勝于批評"的原則,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受到愛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保證學生健康地成長。
總之,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即感到辛苦,又感到充實,這一年對于我來說,是起步的一年,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高舉創建高效課堂的旗幟,以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為已任,努力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12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國古代教育家對反思問題最簡潔的表達。新課程標準的頒布,既為新一輪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教師今后的教學方法方式提供了參考的依據。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現代教學教育理論,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上升到理性思考,盡快跟上時代的步伐。
一、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長期以來已經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傳道”作用,在思想上把學生消極地看做知識容器,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其結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以及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猜測、嘗試、探索中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寓教于樂!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嘗試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觀察,“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的學生,“適度”地為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恰當的引導方法與技巧。
二、關注初高中銜接問題
和初中數學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識的廣度、深度較之都有較大的變化。這種巨大的差異,往往容易使剛剛從初中升到高中的學生無所適從。由于學生并沒有為這種反差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依然按照初中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來學習高中數學,因而容易與高中數學教學脫節,進而導致學習情緒驟降,出現成績分化。
此時,教師應該特別關注這種現象,充分了解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了哪些內容,哪些內容在高中階段還要繼續學習等等,注意初高中數學學習方式的銜接與轉變。就方法而言,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學習經驗,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老師還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學習適應性能力。
三、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對自己進行評價與定位。課堂教學既是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生之間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么。”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于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并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四、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諸如此類。
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借著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五、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目前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施存在著誤區。
1.小組合作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質的合作。教師為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2.合作人員搭配不合理,責任擴散和"搭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學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間缺乏溝通和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結果是優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襯。
4.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也有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只是按照預定的設計,把學生往教學框架里趕。
5.合作時間給予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呈現問題后,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宣布“開始”,不到幾分鐘就叫“停止”。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
6.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與調控.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
7.評價體系沒有跟上,三重三輕突出,小組合作名存實亡。小組代表或個別優等生的發言,多數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合作學習結果變為: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我們應明確,合作學習這只是有效學習方式中的一種,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合理的選擇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要避免“將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學習之盤”。教師需關注學情,提前建立評價體系,挖掘合作點,順學而導,使學生掌握技能會合作,同時應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激活內因真正促發展。
六、習題、試卷評講
習題、試卷評講不能僅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錯誤及講解方法階段,而應當著眼于數學能力的培養。要結合示例挖掘、歸納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與典型錯誤,找“通法”與典型思路,加深學生對思想方法的認識,使其領悟思想方法實質,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糾錯、防錯能力。數學教學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沒有反思,專業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提高自身的學識和身心修養,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 篇13
隨著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不斷的深入,作為生物教師的一員,本人經歷了新課程課改的全程教學。經過三年的新課程、新理念的學習和研究,我取得了不少的收獲,也遇到了一些較難處理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課程改革中去,現根據以往教學實踐的反思,歸納以下幾點教學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對新教材的認識。
1、經過對新教材的使用,我深深地領會到要轉變教育觀念,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改革,并且將新課標新理念貫穿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另外,新教材知識構架的簡單化,使每一層次的學生學習更加容易成功,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新教材更加適應提高普通公民的素質,它利用圖文并茂吸引學生,產生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提高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2、教材安排了系列化、多樣化的探究活動,如觀察與思考、社會調查、資料分析、模擬制作等等,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技能,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鞏固拓展學生的課本內容,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新課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既尊重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又尊重有個性發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選擇性。在全套教材里面,處處都是生物科學與社會的聯系。
3、生物新課程確實能體現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必修模塊體現了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內容,強化了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生物新課程能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熱點和前沿,并且在選修上設計了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4、新課程結構和內容無疑是恢復了生物科學在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尊嚴,使學生能打好生物科學基礎。生物科學與物理、化學一樣的要求,恢復了生物科學的地位。
二、對教材的處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由于教材中有不少實驗材料和教學中涉及的有關文字、圖片等資料都需要提前準備或搜集,因此教師必須提前備課,做到心中有數,提前將所需的實驗材料和資料準備好,才不至于臨到要用時,才發現還沒有合適的材料,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教學。建議教師的儲備課最好是提前備出一個單元。至于需要學生課前準備的工作最好提前一周布置,而且要做好落實工作,如課前交上來,或指定課代表課前進行檢查、記錄等。
2、新教材中的插圖較舊教材大大增加,這些插圖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文字同等重要,具有很好的直觀效果,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記憶,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教材不再像舊教材那樣對每副插圖配以大段的帶有解釋性的文字說明,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對課本中的插圖重視不夠,往往是看一看就過去了,并不仔細去深究這些插圖所包含的知識和信息,而這些問題又恰恰是各類考試中對學生進行考查的一個重點。因此,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從這些插圖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必修1中的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與呼吸作用過程示意圖;必修2中的基因的的轉錄和翻譯過程示意圖等。
三、在實際教學中的一些困難和疑惑。
1、探究教學活動耗費的時間較多,加入學生探究實驗后,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由于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能力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儀器使用都不會,這是我所始料不及的,這也迫使我不得不又占用課堂時間進行介紹和講解,因此常出現實驗時間較倉促,有時做完實驗卻沒有了總結的時間,甚至是出現了還未做完實驗就已經下課了的情況。
2、在課時的安排上,我感覺有不少章節的授課是“高不成,低不就”安排一節課講時間很緊,但安排兩節課來上,時間又多了,且按目前所給的一周兩節課的課時,也不允許你把知識線索拉得太長。
3、新課程教學更適合于小班授課和開展小組討論,目前多數學校的班級教學規模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探究學習的全部過程。因此這種學習方式對一些規模較大的班級來講,操作存在一些難度。
4、探究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局面:學生探究的很高興,但探究后在腦海中形成的知識點卻非常零亂,若再不記筆記,那么到了考試的時候,很難自己把課本中的知識點有機地整合起來,所以有不少同學在復習時感到很茫然,不知該復習什么、怎樣復習。
四、教學教法的體會。
上述幾個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經常困惑著我,因此本人經過多次嘗試,總結出一些教學經驗,通過這些經驗在某些方面能夠使上述的矛盾得到緩解甚至解決。
1、在新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學生自己能學會的,相信學生──引導學生學。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或淺顯的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學。“先學后講”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說,在備課時我們應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這在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時間不足的問題。
(2)新舊知識有直接聯系的,遷移類比──誘導學生學。生物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前一個知識點往往是后一個知識點的基礎,而后一個知識點又是前一個知識點的延伸和發展。任何新知識的學習,總是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誘導學生利用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仿照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的發現模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發現“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等。 “為遷移而教”應該成為我們備課時處理教材的出發點。
。3)學生難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動手操作──指導學生學。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和加工。對于一些稍難一點的內容,可以適當創設機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如應盡量安排學生通過實驗來理解二氧化碳與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關系。
。4)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合作──互相幫助學!皩W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的結果”是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所以,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指導他們怎樣與同伴合作。我們認為最方便的合作伙伴就是自己的同桌,從關心自己到關心同桌,從獨立學習到同桌的互幫互學。同桌既是學習的合作者,又是評價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合作流于形式,要追求合作學習形式與效果的統一。我們發現以前課上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四人小組里,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幾分鐘后,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怎么怎么著,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作為一節課的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在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必須認真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這節課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用可以嗎?
。2)如何用,什么時候進行?問題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教師該如何點撥?
。3)如何把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個人自學三種具體的教學形式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備課時只有對這些問題都進行認真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才可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真正發揮作用,而不是熱熱鬧鬧地走過場。
(5)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后,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后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三點:
、倏偨Y成功的經驗。每堂課總有成功之處,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堅持把這種成功之處記錄下來并長期積累,教學經驗自然日益豐富,有助于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②查找失敗的原因。無論課堂的設計如何完善,教學實踐多么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疏漏之處,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課后要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仔細分析,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犯,使教學日臻完善。③記錄學生情況。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以利有針對性改進教學。同時,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的獨到見解,常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及時記錄在案,師生相互學習,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2、在高三復習課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要對整個復習過程有個總體策略和法案,接下來我就將我在這兩年高考復習中的感想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1)、注意安排復習進度第一輪復習:從高三上學期到下學期的的市質檢前。這段時間的復習工作以必修內容的復習為主,并在復習過程必須注意聯系復習和選修內容相關知識。這輪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必修基礎知識的掌握,并形成一定的章節知識的聯系,這是以后第二輪的復習的基礎。為了到達這復習目的,在這段時間的復習必須要有一定的復習輔助材料。
第二輪復習:從市質檢到5月份前。這段時間的復習工作是要加強學生的應試能力,對于生物來說這段時間的任務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專題復習加強學生學科內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本學科知識體系。
最后一輪的復習:5月份到高考。這段時間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整理,理清學科知識系統結構。在這段時間教師應注意總結以往學生較容易出錯的知識點,并幫助學生克服。
。2)及時捕捉、解讀高考信息
在具體復習過程中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們必須及時收集和了解正確高考信息,從而及時調整復習內容和方法。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高考信息來源就是由考試部頒發的考試說明。對于從事高三復習教學的教師而言正確解讀考試說明的要求是進行高三復習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正確理解了當年的考試說明才能正確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并通過比較以往的高考考試說明,從中發現新說明與以往的說明的不同之處,往往在新考試說明中體現出來的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今年高考內容的重要變革所在。因此在復習過程中,當年的考試說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復習指導材料。除了考試說明外也要注意各大媒體傳達的國家考試中心的相關信息以及本地區組織的相關的一些考試信息匯報會,盡量做到與高考信息同步更新。這對我們的復習工作的準確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注意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①探究性學習能力:這是對學生學科知識能力的一個高層次的考查,以探究性學習角度作為實驗題命題原則也是課改思想在高考中的具體體現。在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時候要注意以下9大環節:
1、從生物科學角度出發提出可以探究的問題;
2、闡明與解決該問題有關的的概念;
3、確認變量(注意準確、科學、合理性原則),該變量必須是探究問題的關鍵(這也是我們在這幾年高考中碰到的對照實驗的重要原則:單一變量原則);
4、必須作出科學假設和預期結果,結果的預測也是實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5、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須聯系實際;
6、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7、運用數學方法(圖表等)處理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8、用準確的術語描述實驗方法、闡明實驗觀點;
9、運用證據與邏輯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個環節在考試中一般不會全部涉及,但是在實驗設計題目中往往就會考查到其中某一個環節,因此我們在復習工作中應該注意從這9大環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
、趫D表分析能力:通過圖表分析的題目充分考查了學生對教材中的各類相關知識的整理聯系的能力,它通過一些科學實驗的數據形成相應的數據表格或繪制成數學坐標曲線圖,或者通過各種代謝生理過程的相互關系繪制成圖形對學生進行考查,有時還會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相關的圖形曲線。如果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實的學生在碰到這類題目的往往就會不知如何下手解題。由于圖表圖象題可以大大簡化表述,所以在整個試卷中占有較大的比值。要做這類題我們必須鍛煉讀圖識圖能力,要學會理解如何從圖表圖象中抽取生物信息。要注意整個曲線表達的生物學含義,曲線的的升降變化原因,還要注意給出的相關條件之間以及與整個題目的聯系,注意區別給出對照曲線的變化含義:是增加了?降低了?為什么?限制因素是什么?解題的切入點還是要落腳到書本知識。
。4)、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復習時要注重前后聯系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復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對知識的掌握主要由學生自己融會貫通,不要在偏題、難題上下功夫,那樣會浪費太多的精力,又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負擔和對考試方向的誤解。因此我們在高三生物復習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學生本學科內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打破原來的章節知識線索,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學科知識網絡體系。
(5)、其他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學生到了高三時間就變得非常緊,因此我們在挑選每個復習階段的復習材料時都應該注意做到精挑細選,在講解這些練習的時候也應該精講。在復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講練結合,長期的講和長期的練都不利于學生知識的及時鞏固消化。
高三的學生往往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壓力,所以在學習過程很容易表現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高三的班主任工作比較多,可能會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學生及時排除這些心理上的問題。因此高三的科任教師特別是生物老師要積極主動的配合所任教班級班主任,幫助學生減壓,使學生能保持相對輕松的心情完成高三的復習。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新課改教學淺析的論文06-07
新課改工作總結05-19
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反思06-11
新課改下音樂教學論文08-30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15篇12-09
新課改教學工作總結2篇02-16
新課改英語教學工作總結01-18
新課改培訓工作總結02-02
新課改培訓工作總結[精選]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