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廣播稿:好習慣,益終身
各位同學:
中午好!在美妙的樂曲聲中,第二期專題廣播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我與大家一起分享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身。
首先,請同學們聽一個故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者銅柱上,無論小象怎樣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大象,可以輕而易舉的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同學們,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了。可見,所謂的“習慣”是指長期重復地做并逐漸養成的不自覺活動,習慣的力量很大。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科學歸納法的奠基人培根,在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的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讓我想起一個故事:1998年1月21日至28日,全球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相聚在法國首都巴黎,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科技問題進行研討。會議期間,有人向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請教:“您是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獲得重要知識的?”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卻說:“我是在幼兒園。”提問者一下子愣住了,接著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哪些最重要的東西呢?”這位科學家耐心地回答說:“我學會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用過的東西要擺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錯了事要表示自己的歉意;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誰也沒想到,在我們平時看起來最平常的行為習慣,卻成就了這位科學家最輝煌的事業。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一席話是多么耐人尋味啊!良好的行為習慣會影響人的一生,有了好習慣,失敗不容易;沒有好習慣,成功不容易!
同學們,從這些小故事里,從你自己的生活經歷中,你是不是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呢?其實,在我們身邊,老師發現有很多注重培養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每天清晨,文明禮儀示范崗學生早早地來到學校堅守自己的崗位;教室、走廊、包干區等區域,總能見到值日生認真打掃衛生的身影;課前準備時間,同學們有條不紊地收交作業、自主投入新一天的學習;上課時,同學們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言,并不斷地參與學習思考,有問題或有不同的想法能勇敢地舉手發言;課間,同學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當看到老師手中捧著一大疊作業,同學能主動上前道一聲:“老師,我來幫您!”;在自己不小心做錯了事后,能主動承認錯誤并道歉;在同學不小心碰到自己時,能寬容同學,跟同學道聲:“沒關系”;放學的時候,有同學見到叔叔阿姨能主動問好,見到家人來接能主動迎上去,打招呼;離開教室之前,有同學見到個別同學的椅子沒有移放好,能主動輕輕地擺放好才離開教室;當自己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時,關上門了,還不忘檢查一下,看看窗戶是否關實、插好。這些同學的行為表現,多好!他們的平凡的行動表現出他們不平凡的品質。
俗話說得好,“沙不積無以成高塔,水不積無以成江河”。人的優良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天一天培養起來的,可以享用終身;同樣的道理,“小洞不補大洞吃苦”。一個人不注意克服小毛小病,不加以自我約束,常以惡小而為之,必然會變成大毛大病,令人遺恨終身。同學們,你們現在所處的階段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你們一定要善于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的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怎樣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下面我重點介紹四個方面的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在人與人的交往與合作過程中,禮儀是否周全,不僅顯示其修養、素質,而且直接影響到事業的成功。
1、要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贈人一言,重如珠玉,傷人一言,重于刀割。”由這句話可見語言文明的重要性。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我們要常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文明禮貌語言。
2、要學會禮貌動作。禮貌動作是在舉止、行為方面表現出對別人的尊敬。如見到老師要敬禮、問好;見到熟人要主動打招呼;遞物給人要用雙手;進教師辦公室要敬禮;進他人房間要先敲門等。
3 、要有謙讓精神。遇事先想想別人,形成先人后己的思想。例如:吃飯時要請父母或長輩先吃;分東西時能夠把好的讓給別人,愿意與同伴分享;乘坐車、船知道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遵守紀律,如打飯、購買東西要主動排隊,午休、晚睡要安靜,觀看演出不要說話,不能隨意跑動等等。
4、要舉止文明。不說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賭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動和場所;要愛惜名譽,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誘惑,不做損人利己格的事。
5、要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地提出,講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同學之間互相尊重、團結互助、理解寬容、真誠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學,不戲弄他人,發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評;要學會感恩,要常存感恩之心,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的人。
6、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答應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時表示歉意;借他人錢要及時歸還;不說謊,不騙人,不弄虛作假,知錯就改。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 要有預習與復習的習慣。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自己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難點在哪里,帶著疑問學習,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堂上學會了的東西,課后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復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知識的缺陷。
2、要有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如果不能積極動腦思考,就不能學好。在老師的課堂教學與課后輔導中,要注意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要盡量自己解決,而不依賴他人。在課堂上,如果學習不專心,做小動作,不可能學習好,學習任務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以,上課時要全神貫注,課外也要克服邊學習邊玩、邊學習邊吃東西等不良習慣。
3、要有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在課堂活動中要主動思考,主動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
4、要有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在課堂上,我們要多觀察、多思考,遇事問個為什么,要把得到的結論記錄下來,動手實踐,進行驗證,在實踐中體驗獲取知識的規律和樂趣,這樣長持以久,“勤思勤動”的習慣就會在“樂”中逐步形成。
5、要有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在學習中遇到疑難是正,F象,有的同學善于質疑問難,能請教老師或他人,有的則遇到疑難不吱聲,怕別人笑話,這是不良習慣。解決疑難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許多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的。所以,我們要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
6、要有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做作業前要準備好一切學習用品,如書、本、筆等學習用品,而且應先復習當天的功課或復習與作業有關的`內容,然后再獨立完成作業,不抄襲別人的作業。做作業時精力要集中。如果是做假期作業,應先制訂做作業的計劃,每天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不能拖拉,做完作業之后,應認真檢查,發現錯誤及時更正,做作業要字跡工整。答卷時卷面要潔凈,考試不舞弊。要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做完作業,先驗算,發現問題再看書、看例題對照檢查,做出正確與否的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長期這樣,就能形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7、要有課外閱讀的習慣。要學好知識,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讀物,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要學會寫讀書筆記,要學會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三、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衛生習慣是一個國家民族素質的體現,對于個人來說,是否講究個人衛生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覺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的高低,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風貌,因此,應樹立“講衛生光榮,不講衛生可恥”的觀念,為此要做到:
1、個人衛生:要勤洗手,勤洗臉,勤洗澡,勤換衣。每月換牙刷,早晚要刷牙,飯后要漱口,毛巾與家人分開。睡前要洗臉洗腳,睡前不吃零食。
2、飲食衛生:每天都要吃早餐,不偏食挑食,定時定量進食,不亂吃亂買亂扔,飯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餐具清潔,生吃瓜果要洗燙削皮,飯后半小時以內不能做劇烈運動,不買、不吃“三無”食品和過期的食品,不吸煙,不喝酒!
3、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先灑水后掃地,不在墻上亂涂亂畫,認真做好值日,保持教室寢室、校園的清潔衛生。
4、用眼衛生:看書寫字姿勢要正確,連續看書不能超過一個小時,看書一個小時左右要向遠處眺望幾分鐘,不能在車上看書,不能邊走路邊看書等。
5、心理、精神衛生:保護心理健康,遠離不良誘惑,慎交友,交益友,不交損友,要有是非觀念,不盲目從眾。不去網吧,不瀏覽不健康的網站,多看健康書籍,說文明話,做文明人。
同學們,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原來,命運的基石就是養成習慣的行為。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克服過去的不良行為,刻苦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良好的道德素質,為我們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學們,為了我們燦爛的明天,為了我們美好的未來,請從培養每一個良好習慣開始努力吧!
【校園廣播稿:好習慣,益終身】相關文章:
養成好習慣的校園廣播稿2篇12-09
好習慣廣播稿11-28
好習慣廣播稿15篇11-28
養成良好習慣廣播稿范文12-25
校園的廣播稿01-28
【熱門】校園廣播稿01-11
【精】校園廣播稿01-10
新年校園廣播稿12-08
校園經典廣播稿12-08
關于養成良好習慣的廣播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