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又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民間又稱清明節為“鬼節”、“冥節”。下面和YJBYS小編來看看清明節黑板報素材吧。
清明節黑板報素材圖片(一)
清明節黑板報素材圖片(二)
清明節黑板報素材圖片(三)
清明節習俗
掃墓添墳祭祖的日子。按照二十四節氣計算,冬至后第105天為“寒食”。民間傳說,寒食這天是春秋戰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忠貞之士介子推被焚死綿山之日。人們不忍生火,吃冷食,故名“寒食節”。俗語:“清明寒食緊挨著”,民間大都把這兩個日子合為一個,一般叫“清明節”,農村則稱“寒食”,但過節的時間卻是在清明這天。
清明節早上吃雞蛋、單餅,喝麥仁、玉米仁或高梁米稀飯。此時正值仲春,春光明媚,桃紅柳綠。舊時富裕、悠閑者多于此日攜酒食到野外游玩賞春,稱為“踏青”,祈求一年不生腳疾。此俗沿襲至今。農村,這天 則常用小米飯、豆餅、干飯喂馬、騾、牛、驢等大牲畜,以犒賞其一年的辛勞,故有“打一千,罵一萬,清明節管頓飯”之說。
清明節這天,在農村,家家戶戶均于凌晨折柳插于門框兩邊、窗上、梁上、床鋪的席后面等地方,稱“插柳”,舊有“清明不插柳,紅顏成皓首”的俗諺。有的還給耕牛和狗帶上特編的柳條圈。農家老太太還有用柳條抽打墻壁、灶間、席后、床下、旮旯的風俗,一邊抽打一邊念道:“一年一個清明節,柳枝單打青幫蝎,白天不準門前過,夜里不準把人蟄”,認為插柳能順陽氣,迎吉祥、避邪祟。同時又有勉勵人們珍惜光陰之意。
清明又是掃墓祭祖的日子,所以民間又稱清明節為“鬼節”、“冥節”。舊時,境內居民均有上墳之風俗。是日,一般是下輩人帶著供品,燒紙、香等,扛著鐵銑,到自己的祖塋林地,先將祭品供上,然后焚紙燃香,叩拜祭奠,最后給墳墓上添新土,并于每座墓頂壓上白紙條,叫“壓墳頭紙”,表示子孫曾來上墳。據說這是給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以示對祖先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