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改善民生從教育突破,發展教育從均衡抓起。下面YJBYS小編為你送上教育均衡發展黑板報圖片。
階段特點
教育均衡發展必須把握特點不同對待。教育均衡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1)低水平均衡階段,也就是普及義務教育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讓每一個適齡兒童,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和均等的受教育機會。(2)初級均衡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以追求教育資源合理均衡配置為目的,具體體現為公民就學平等和受教育條件的均等。(3)高級均衡階段,這個階段深化學校教育改革,加強學校教育內部建設,追求教育質量的均等,辦出學校特色,讓每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學習潛能。(4)高水平均衡階段,教育資源極大豐富,不同受教育群體之間的差別極大縮小,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相對均等的教育,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學習潛能、獲得學業成功。目前,我國東部有些經濟發達地區,已基本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進入了我們所說的初級教育均衡階段,有的正在努力向高級的教育均衡階段邁進,而廣大中西部地區,已經或正在進行“兩基”攻堅,尚處于低水平均衡階段,還需要國家加大支持的力度。這時,在整體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還面臨困難的情況下,區域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應當成為重要的政策選擇。
任何教育都存在精英教育、大眾化教育、普及教育三個發展過程、三個發展階段。就基礎教育而言,我國已經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從教育均衡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看,比較容易的階段是普及階段,從大眾化階段向普及階段邁進并基本實現普及的階段目標是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好時期。而實現了普及,進入鞏固提高的階段后,由于一些經濟條件較好、辦學條件較好的地方和學校又會有新的發展愿望、要求和發展提高的趨勢,這時,在普及階段大大縮小了的教育差距就會重新出現新的擴大的趨勢。因此,在推進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要把握好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而采取不同的對策。
實現意義
課程均衡是實現內涵均衡的基本保障,當下,由于主要受統考與分數排名的影響,不少學校的課程均衡正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這種情況應引起高度重視。在區域教育發展中必須充分重視課程均衡的建設,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可能保持健康,義務教育均衡也才能在內涵發展層面得以保障。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至現階段,此事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
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要靠什么?國家課程計劃的全面實施無疑是基本保證。如果課程的系統性遭到來自并不科學的管理、考試、評價制度的干擾,課程的完整性將被打破,學生的全面發展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必須把課程從應試教育的歧途上拯救出來。
在不少地區,導致課程失衡的原因有很多,師資短缺、學科教師難以匹配、開設相應課程的硬件不足以保障,等等。但是筆者認為,課程的失衡更多的與教育的過分功利化有關。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管理仍然過于傾向于政績型。當不少學校的音、體、美、信息技術等課程逐漸喪失與語、數、外、理、化、生等課程本應平等的課程地位時,相關的教育管理者并未采取嚴格的干預措施,督促學校改正。難道是因為這些課程不重要?不,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語、數、外、理、化、生等課程是統考課程,這些課程的成績決定著教育管理者的實際政績——學科平均分是不是上升了,升學率是不是提高了,考入重點學校的人數是不是增多了。其極端表現就是,每到中考,一些學校就采用所謂的“盯人戰術”,把抓分數落實到人頭,而他們何曾對音體美等課程采取過如此激進的戰術?
雖然不能把課程失衡的原因歸因于教育管理,課程失衡和整個社會環境緊密相關,但是教育行政部門有責任盡快扭轉當前失衡的局面。如果不能從實現內涵均衡的角度出發來對待課程問題,上述課程被邊緣化的問題將難以得到有效解決。當我們在資源、師資、管理均衡上不懈努力的時候,當我們呼吁并提出建設性的均衡發展之策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想到課程均衡是實現均衡的基礎性保障。畢竟,學生的全面成長要靠課程,沒有課程均衡為基礎,相應的均衡舉措再多也難有實際意義。
這是因為,我們投入了巨大財力與精力,孜孜以求的義務教育均衡,其歸宿點是區域內所有學生都應享受到相對一致的優質教育,都能得到相對一致的全面發展。成人、成才都需要來自課程的全面滋養。
落后的政績管理模式和反科學的分數指標評價方式一直在嚴重地破壞著課程均衡,并塑造了畸形的課程管理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