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整體素質的培養。家長是孩子身邊最直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與社會接觸的第一站,是孩子綜合能力培養的基地。孩子的素質并不單一的學習,而是包括身體健康、思想品質、生活能力以及學習和工作能力。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不僅僅表現在學習指導和作業輔導上,更重要的是隨時隨地都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熱情豁達,勇敢頑強,團結友愛、樂于助人,開拓進取的個性,以及適應環境,自我控制能力,密切配合學校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真正把孩子培養成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對于小學兒童來講,行為習慣最能體現其個性品質,行為習慣與個性雖然不能等同,但是它們之間卻有密切的聯系,可以這樣說,培養行為習慣的過程,也就是個性形成的過程。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促進良好個性的發展與形成,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采取合理的措施,方法和手段來抑制,矯正,消除學生壞的習慣,訓練強化,鞏固好的習慣。(比如:有的學生經常要在做眼保健操時睜開眼睛,上課鈴響了,還不及時坐好,甚至還要講話,下課追逐、打鬧等。)下面我就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方面提出具體要求.能使家長了解,共同配合教育。
1有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2 有積極思考、不懂就問、舉手發言的習慣
3 有講安全、守紀律、講禮儀的習慣。
4有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5有良好的握筆書寫習慣,學生做家庭作業時,家長要隨時觀察。
6有認真考試和細心檢測的習慣
7有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
8有完成作業后自己整理書包的習慣。
9有自覺講衛生,不亂丟垃圾亂吐痰的習慣。
10有愛護和保管物品、不偷拿別人東西的習慣。
11有不好吃、不亂花錢的習慣。 12有晚上8點按時睡覺的習慣。
13有鍛煉的習慣,配合學校開展的跳繩、立定跳遠、打球等鍛煉活動,家長加以指導。
一個人的能力和習慣是靠訓練,培養出來的,家長要重視培養孩子的全面發展。 各位家長,地可以荒蕪,孩子們不能耽擱。地荒蕪一季,可以補下一季。學生耽擱一季,很有可能荒蕪一生。我建議家長以后給孩子送少量的食品,多為孩子備好學習用品,細教孩子的習慣,勤查孩子的學習。不要給孩子請假去走人家(走人家要晚去早歸或雙休天節假日)。利用些機會經常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讓孩子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對孩子的學習要量力而行,不要期望值過高。期望值過高,很容易犯錯誤。對孩子思想教育和知識輔導要循序漸進,因人施教,不能搞一刀切,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和能力不一樣。教育不是經濟(教育教學的成績不能用金錢去控制),學生不是商品(學生在校學習并不是在給學校做貢獻)。遇到一些小事直接與當事的老師交流溝通。小學是基礎,一年級是最基礎的,學習基礎不打好,要想學有成就是空話,更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