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在該日,全國各地政府、機關、學校、公司會響應造林的號召,集中舉行植樹節儀式,從事植樹活動。中國曾于1915年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而后在1928年將植樹節改為孫中山逝世的3月12日,以紀念革命先驅的植樹造林愿望。這一設定被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沿用至今。此外,一些省市還根據當地的氣候規律,規定了其它的植樹日、植樹周、植樹月。
節日徽標
中國植樹節是以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生態環境而設立的節日。與其它慶祝性質的節日不同,植樹節需要各機關、單位高效地組織進行相關活動,方能更好地達到植樹節設立的初衷。1984年2月,全國綠化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現行的中國植樹節標志,以提高中國植樹節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方便民眾有組織地參與綠化活動。
節徽圖案中的樹,示意我國公民人人植樹3至5棵,人人動手,綠化祖國大地。鐫刻的“中國植樹節”和“3.12”字樣,既讓人們牢記植樹節的日子,又寓含中國人民年年植樹,造福人類的堅忍不拔決心。三棵針葉樹和兩棵闊葉樹會意為“森林”。圍繞著森林的外圈,代表以森林為主體的自然生態體系的良性循環。
節日主題
為了激發人們植樹造林的熱情,讓民眾的造林運動更有系統性、針對性,自2009年起,每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均為當年的中國植樹節制定一個節日主題。
歷年的節日主題如下:
2014年:擁抱春天,播種綠色
2013年:深入開展造林綠化,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2012年: 植綠護綠共創省示范文明城市
2011年: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2010年:與大樹在一起
2009年: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節日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多年來,全國各地人民群眾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截至2008年,中國大陸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在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到2008年,中國森林面積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 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此外,中國加緊了“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生態意義
中國設立中國植樹節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護森林,增種樹木。
每一棵大樹的生長都對人類社會有相當大的積極作用。國外曾有學者對樹的生態價值進行過計算: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成群的樹林能對生態系統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一公頃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于造價千余萬元、蓄水量達100萬立方米的水庫。有專家預測,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約有450萬個生物物種將不復存在,陸地上90%的淡水將白白流入大海,人類面臨嚴重水荒。森林的喪失更會使許多地區風速增加60%~80%,因風災而喪生的人可達數億。
在城市,行道樹同樣可對人類社會作出有益貢獻。一棵樹一年可以貯存一輛汽車行駛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樹木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如1公頃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夾竹桃、銀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人口稠密缺少綠化的城市每立方米大氣中有細菌3.4萬個,是森林的一萬倍,而城市內種植一定數量的數目后,大氣含病菌量可減少約80%。“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氣濕度,一株成年樹,一天可蒸發400公斤水,使空氣濕度上升的同時,亦可降低城市的溫度,減緩熱島效應。城市林帶、綠籬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寬30米的林帶可降低噪音6~8分貝。城市防護林具有減緩風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圍在樹高40倍以內,其中在10~20倍范圍內可降低風速50%。
【YJBYS求職網小編為你推薦更多關于小學植樹節黑板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