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五四運動的爆發,像一道閃電,撕裂了窒息的黑暗;像一點星燧,引燃了燎原的烈焰。直到今天,五四運動的愛國主義光芒仍灼灼其華,燭照神州,激勵青年。下面隨YJBYS小編來看看五四青年節黑板報吧。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積極進取,勤奮工作。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有的認為是愛國主義,有的認為是民主與科學, 有的認為是解放思想、 不斷創新,有的認為是理性精神、個性解放,有的認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認為是破舊立新的革命或變革,有的認為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這些說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也是聯系在一起的。
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與科學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解放思想、 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理性精神、個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與科學的內容。而所有這些,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華民族。因此,紀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應該把這些方面結合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
總之, 五四精神代表著誠實的, 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統一體現。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華了的愛國精神。
五四的意義
五四青年節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由此開始深入工人群眾,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從組織上和思想上作了準備。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
在“五四”以前,中國文化戰線上的斗爭,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和封建階級的舊文化的斗爭。在“五四”以前,學校與科舉之爭,新學與舊學之爭, 西學與中學之爭, 都帶著這種性質。那時的所謂學校、新學、西學,基本上都是資產階級代表們所需要的自然科學和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 (說基本上,是說那中間還夾雜了許多中國的封建余毒在內)。在當時,這種所謂新學的思想, 有同中國封建思想作斗爭的革命作用,是替舊時期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服務的。中國資產階級的無力和世界已經進到帝國主義時代,上陣打幾個回合,就被外國帝國主義奴化思想和中國封建主義復古思想反動同盟所打退。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 在帝國主義時代,已經腐化, 已經無力,它的失敗是必然的。
“五四”以后則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五四運動是在一九一九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勞動運動的真正開始是在一九二一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之后,即在民族問題和殖民地革命運動在世界上改變了過去面貌之時。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 (又不論是戲劇, 是電影, 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展。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 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五四青年節”實際上已固定成一種文化符號,具有象征意義。其象征意義主要是對國家命運的擔當,對社會問題的激情破解,對各行各業的喚醒與創造。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都蘊含著時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引導著中國青年運動發展的方向。
“五四青年節”每年一次 ,或隆重或簡樸 ,但其節日的意義永在。“五四青年節”包含著兩層含義 :一是紀念“五四運動”,一是作為青年的節日。兩者共同構成了包含深厚歷史與現實內涵的精神原動力 ,它既是對歷史承諾的擔當 ,也是對實現社會與人生的叩訪 ,更是對未來歷史的觀照。
五四征文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彩虹,五彩斑斕。青春是波瀾起伏的大海,驚濤拍岸。青春是正午的烈日,光芒四射。青春是一只熊熊燃燒的火炬,激情洋溢。青春是一杯香濃的咖啡,回味無窮。青春是一支昂揚的進行曲,振奮人心。90年前的五四運動正是這支進行曲的高潮。聽,那聲音聲勢浩大,響徹天地,喚醒沉睡的心靈。看,那跳動的音符,雄壯威武,逶迤前進,蕩滌世上腐朽的思想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宏偉的想像、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弱,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年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對于一滴水的滋潤,小草可以茁壯成長;對于明月的普照,夜晚才不會顯得如此寂寞;對于新人們的努力,時代的步伐才不會后退。
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們不難發現,當人們步入21世紀,在所有傳媒上,更多出現的是新一代的優秀青年。
如果想成為一名被大家所認可的青年英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國,曾涌現過許多被人贊賞的青年,但畢竟現在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需要更多的青年勇敢地踩出一條條道路,這樣的青年除有必要的學識之外,還需有創新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同時還要有敢為人先的膽識和叱咤風云的氣魄。
一年一度的青年節將要來臨了,而對于我們正是發揚民族傳統精神的時候,是向廣大開創青年,優秀團員的時候,于是,決定展開一次調查,找點頭緒,不料,在同學們的腦子竟然有如此多的青年典型事跡。
在溫州,學習李學生事跡已匯成一股熱潮,各界人士反響強烈。在鹿城區溫州顥源鞋材廠務工的安徽籍青年徐林財透露心聲:李學生是我們外來務工者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和熱心助人的美德,為溫州這個“第二故鄉”的發展貢獻力量。外來務工者聚居地鹿城區雙嶼鎮的副鎮長周岷說,李學生是千千萬萬平凡的民工中涌現出來的英雄。我整天和務工者打交道,更應該學習李學生熱心助人的精神,尊重、關心民工,努力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環境。
溫州市要求黨員深入學習李學生精神并展開討論,針對身邊涌現的英雄人物、先進典型,查找自身不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
團省委與省青聯追授在溫州舍己救人的河南籍農民工李學生“浙江青年五四獎章”,號召全省廣大團員青年向李學生學習,學習他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視社會責任高于生命的高尚品質;學習他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英雄氣概;學習他忠于職守、敬業愛崗的踏實作風;學習他不計得失、樂于助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受災難的兒童們得救了,但是又一條年輕的生命永遠隨風而逝了,是他舍己救人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們,在青年來臨之際,這么一個典型模范的出現,盡管我們的心中依然還是對這個偉大青年有著無數惋惜,但這將是我們最值得學習的一種崇高的精神。
新時代的青年模范或許不是僅這一個就可以簡單概括的,也許還有更多讓我們認可的青年,但他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一個沒有文化的打工青年,但他依然有著如此高尚的品質,難道不會讓我們所感動嗎,所佩服嗎?
的確,時代需要開創者,對于我們這一批新生代更是需要耕牛的拓荒品質,把自己的創意大膽的秀出來;而對于工作,學習上的競爭,我們需要的是駿馬的爭先品質,學會用光明的手段力爭第一,我們千萬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實力;其實,我們還需要蜜蜂的勤勉品質及小草的奉獻品質,對于社會的進步,當然少不了我們的一份力,而對于我們自身的要求,要學會默默無聞的奉獻出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一部分,不要太過分的追求名利,其實這些都是身外之物,何必在乎呢?與世代共同進步,才是我們中國青年的傳統品質;之后我認為具備青松的頑強品質亦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對于要獲得成就,誰先不是經歷一場風霜后才聞到梅花香的,正因如此,我們必須要不怕苦,不怕累,永遠相信可以獲得最后的勝利,作為共青團員,更應該有這種責任去堅守國家的前進!
五四運動早已過去90年了,可它的精神沒有過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它始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中國青年又發展豐富著五四運動精神。五四精神是我們的光榮傳統,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更要繼承和發揚好我們的五四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讓我們的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