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職過程中,寫求職信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求職信中,如果你能夠將自己最吸引對方的東西寫出來,把自己的特長、能力恰到好處地說出來,從而吸引和打動對方,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漢代著名辭賦家、滑稽大師東方朔與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就是寫求職信的高手。他們的求職信獨具匠心、別出心裁,足可以為今天的求職者所借鑒。
據《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漢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在給漢武帝的上書中寫道:“臣朔少先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征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父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殊死再拜以聞。”
東方朔在這短短一封求職信中將自己的身世境遇、學習經歷、知識結構、個頭長相、性格思想和修養能力等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且語言中透出機智、自信與夸張的味道。漢武帝很賞識,就命令他侍詔在公車署中。東方朔在這個職位的薪水雖不多,但也算求職成功,改變了自己的處境。
再來看看達·芬奇的求職經過。
1482年,31歲的達·芬奇離開故鄉佛羅倫薩來到米蘭。他給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米蘭大公魯多維柯斯查寫了一封求職信,希望謀得一個軍事工程師的職位。全文如下:
致米蘭大公書
尊敬的大公閣下:
來自佛羅倫薩的作戰機械發明者達·芬奇,希望可以成為閣下的軍事工程師,同時求見閣下,以便面陳機密:
一、我能建造堅固、輕便又耐用的橋梁,可用來野外行軍。這種橋梁裝卸非常方便。我也能破壞敵軍的橋梁。
二、我能制造出圍攻城池的云梯和其他類似設備。
三、我能制造出一種易于搬運的大炮,可用來投射小石塊,猶如下冰雹一般,可以給敵軍造成重大損失和混亂。
四、我能制造出裝有大炮的鐵甲車,可用來沖破敵軍密集的隊伍,為我軍的進攻開辟道路。
五、我能設計出各種地道,無論是直的還是彎的,必要時還可以設計出在河流下面挖地道的方法。
六、倘若您要在海上作戰,我能設計出多種適宜進攻的兵艦,這些兵艦的防護力很好,能夠抵御敵軍的炮火攻擊。
此外,我還擅長建造其他民用設施,同時擅長繪畫和雕塑。
如果有人認為上述任何一項我辦不到,我愿在您的花園或您指定的其他任何地點進行試驗。
向閣下問安!
達·芬奇
米蘭大公收到此信不久就召見了達·芬奇,在短暫的面試后,就正式聘用達·芬奇為軍事工程師,待遇十分優厚。
東方朔和達·芬奇的求職信為何能夠產生如此好的效果?主要是他們的求職信具有以下特點:
一、洞察對方心理,針對性很強
射箭要看靶子,寫文章要看對象,寫求職信更需要看對象。固然,寫求職信的目的是讓人看到你的能力,從而接受你。但是,職位不同,行業不同,要求自然就不同。所以,想要達到目的,首先就應該了解招聘方,知道他們想要什么樣的人,這樣在寫信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介紹自己的能力與特長,而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東方朔與達·芬奇就做到了這一點。
漢武帝即位初年,國家政局尚不穩定,內有反叛不斷,外有匈奴騷擾,急需人才輔佐他安邦定國。所以他才下令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才。東方朔正是認清了形勢,才在求職信中強調了自己的才能,并且勇敢地將自己與歷代前賢子路、孟賁、慶忌、鮑叔和尾生等作了比較,表明自己就是最忠誠、勇敢、信義、負責和廉潔的人。這樣的人正是漢武帝渴求的。
達·芬奇寫信時也深刻地考慮了當時的情勢。當時,米蘭大公正處于強敵環伺的境況,他既要打擊意大利的敵對城邦,又要消除來自北歐和西亞的威脅,就不能不大力發展軍事制造業,因此急需這方面的人才。達·芬奇深切地了解他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了求職信。盡管達·芬奇多才多藝,在繪畫、歌唱、醫學和哲學領域都有卓越的才能,但在求職信中,他重點描述了自己在軍事工程方面的技能,其他則一筆帶過。他其實只想告訴米蘭大公:“我清楚您的處境,我會幫助您贏得戰爭!”所以,后者毫不猶豫地給了達·芬奇面試的機會。
二、展示自身實力,充滿自信
寫求職信的目的就是要明確告訴對方,“我有什么能力與特長,我能做什么,我能給你什么。”所以,求職信應該圍繞這些來展開,同時求職信的語言需充滿無比的自信,以展示自身的魅力。東方朔的求職信通篇洋溢著自信,甚至自信得有些夸張了。比如,他說自己刻苦學習,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經夠用了,還說自己“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這樣的話只有像東方朔這樣超自信的人才敢說出來。最后,他甚至向皇帝“挑戰”,“你看,我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了吧”。漢武帝志向遠大,胸懷寬廣,讀完信他很可能這樣想:此人既然敢口出狂言,想來是有些真才實學,那就給他一個官做來試試……
達·芬奇同樣如此。他無比自信地在求職信中一連使用了六個“我能”,有條不紊地列舉了自己在軍事工程方面的才能,語氣堅定,不容置疑。他還在信中稱:“如果有人認為上述任何一項我辦不到的話,我愿在您的花園或您指定的其他任何地點進行試驗。”這是何等的自信?這份自信來自于他對自身實力的清醒認識與足夠把握。這一連串“我能”字樣開頭構成的排比句,語氣連貫,氣勢磅礴,感染力非常強,顯然打動了見多識廣的米蘭大公,也引發了他的好奇心。于是,米蘭大公決定召見他給他一個機會。經過面試,達·芬奇用實力證明自己不是在吹牛。
三、語言簡潔精練,巧用修辭
這是上述兩封求職信的一個共同特點,其實這也是求職信寫作的一項基本要求。東方朔與達·芬奇的求職信雖然短小精悍,卻表達了豐富的內容,將求職者的能力與特長說得非常得體、非常到位。按照他們的文字功底與實力,洋洋灑灑地寫上幾千字肯定不在話下,但聰明的他們知道,負責招聘的人大都身居高位,公務繁忙,寫多了他們不一定有耐心看,甚至可能因為文字冗長而心生厭惡,棄之紙簍。因此,求職信既要將自己最突出的能力與特長寫出來,也要盡量寫得精練簡潔,讓人一目了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巧妙地運用一些修辭方法就可以讓簡潔的文字更加靈動,讓表達的內容更加清晰、明確,使對方容易接受,樂意接受。
東方朔和達·芬奇都是巧用修辭的高手。東方朔的信中多次運用對偶的手法,如“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對偶與排比兼用,如“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達·芬奇則通篇運用了排比的手法,一連用了六個“我能”,逐項列舉了自己軍事工程方面的才能,表達了他堅定的自信心。這種手法的運用較好地將文字內容集中起來,收到了一種類似于“集束手榴彈”的作用,產生了較強的震撼力,從而抓住對方的眼球,引起對方的關注。
知古而鑒今。真心希望今天的求職者們能從東方朔和達·芬奇這兩封求職信中得到啟發并努力踐行,從而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