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重慶師大”,位于中國直轄市重慶,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師范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創辦于1954年1月,時名重慶師范?茖W校;1960年學校更名為重慶師范學院,同年獲得本科專業設置資格;1962年復名為重慶師范專科學校,同時成都師范專科學校并入;1978年再次更名為重慶師范學院。1981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5月,重慶幼兒師范學校、重慶紡織職工大學并入。2003年學校改為現名;同年9月,重慶市第一師范學校并入。
截至2016年12月,重慶師范大學建有大學城校區、沙坪壩校區和北碚校區,校園總面積2804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233億元;館藏紙質圖書250余萬冊、電子圖書104萬種;下設17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二級學院,69個本科專業(含方向);全日制本科生270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專兼任教師1700余人。
歷史沿革
1954年1月,西南文教部、重慶市人民委員會批準建立“重慶師范?茖W校”,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師范專科學校之一。
1960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學校更名為“重慶師范學院”,郭沫若同志為重慶師范學院題寫了校牌,同年獲得本科專業設置資格。
1962年9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按照國家精簡壓縮的要求,批準學校更名為“重慶師范?茖W校”,同時成都師范?茖W校并入。
1978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員會批準學校再次更名為重慶師范學院。
1981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
1986年,學校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7年,學校隨重慶市直轄而劃歸重慶市人民政府管轄。
2001年5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1914年創建于重慶市渝中區的重慶幼兒師范學校和1970年由國家輕工部舉辦的重慶紡織職工大學并入。
2003年4月,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重慶師范大學”。
2003年9月,起源于1906年創立的官立川東師范學堂的重慶市第一師范學校并入。
2004年7月,重慶師范大學大學城校區奠基。
2005年10月,首批學生入住重慶大學城校區。
2008年,經批準成為立項建設新增博士單位高校。
2000年5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名單。
2014年9月,學校入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
2014年12月,學校入選第一批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
2015年9月,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以高等學校章程核準書第2號核準公布《重慶師范大學章程》。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釋義:
校徽由以下四種元素組成:
1、CNU是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的縮寫。
2、山茶花是重慶市花代指學校的地理位置。
3、中心圖案為花蕾含苞待放,體現求知、求學、期待為社會服務的理念。
4、中心圖案下方為書本,代指知識、學校。[48]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篤學、礪志創新 ”
釋義:
“厚德”語出《易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意即以德為厚,強調通過加強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篤學”語見《史記·伯夷列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意為專心好學。“篤學”強調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學問。
“礪志”意即磨礪意志,砥礪人生。人之于世,必逢各種際遇,只有保持“勝不驕,敗不餒”之信念,不斷磨練,才能在逆境中奮起,在順境中篤行,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創新”即創新是進步的核心推動力,創新是發展的必經之階,“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厚重的知識底蘊,銳意進取的態度,專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構成了創新“三要素”。[49]
大學精神
“自強不息、躬行師道 ”
釋義:
“自強不息”語出《易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寓意自我砥礪,堅持不懈,奮斗不止。
“躬行師道”語出《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朱熹《朱子語類》又云:“道之以德,是躬行其實以為民先。”既強調嚴格要求自己,三省吾身,檢點提煉,也重于踐行,以身作則,為楷為模。[49]
校歌
《重慶師范大學校歌》
作詞:唐云
作曲:孫偉
歌樂山連縉云峰,嘉陵江匯長江浪;
我們的校園,學府巍峨映朝陽。
萃取大地菁華,點燃智慧靈光;
培植園丁育才俊,傳道授業振華夏。
啊——我們重慶師大,厚德篤學,理肅文昌!
巴渝厚土闊千里,山城壯美歌激揚;
我們的校園,學府巍峨似驕陽。
秉持尊嚴師道,弦誦千秋華章;
棟梁成林化春雨,風流一代在今朝。
啊——我們重慶師大,礪志創新,日燦月華
【重慶師范大學;铡肯嚓P文章:
重慶師大;01-14
;罩谱髟01-08
江蘇大學;01-18
大學;赵O計01-12
1926年版;01-07
醫學院;01-14
防災科技學院;01-18
橫畈小學;01-11
淮陰師范學院;01-27
華東冶金學院;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