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
半個學期過去,期中考試成績已公布,我就做了深入的分析。通過思考,我感到首要改革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
首先,說說閱讀。
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例如:《行道樹》一文作者張曉風,中國臺灣十大散文家之一,作品迷人的地方,一則在總是微笑輕柔的`姿態,永遠善意的呈現事與人之間的關系,甜美中不失條理。二則擅于將身旁切近實際的經驗,由小見大,亦由雜亂中理出天地自然造物者的靈機與訓誡。行道樹是在與環境的和睦相處中求得共生,求得精神的娛樂和心靈的滿足,那么,我們為什么單單只將它看成一個奉獻者呢?它也可以是一個理想的追求者,或者說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者。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其次,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
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
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這就是說,如果我們把看教學參考資料當作是與教學參考資料的編者、作者合作探究,互補互啟,那么教師才會真正理解新的教學方式的深刻意義,及優秀教材和學生人文體驗過程中教師的關鍵與樞紐作用。
第三,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激活點,才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第四,注重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挖掘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依附于課文載體實現的。它的實現需要老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通過學生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在教學中,我充分關注教學對象的情感體驗,并抓住了課文與學生的情感契合點。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題的歸納上,而應面向生活,走進社會,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第五,有效互動,積極評價,營造民主氛圍
我十分注重傾聽,然后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
如:在品味詞句的環節,有些同學在分析時暴露出對部分修辭手法還沒掌握,認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類的情況,我即時給予糾正。每堂課的前五分鐘演講,我總是讓學生對演講者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內容時,前一個學生介紹羅嗦,但我更關注于她的優點———用了很多課本中的詞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回顧生字詞時,學生們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說:大家是否已經知道我的正確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確的!當然,在某些題目的處理上,我認為還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講課時,感情的投入與感染能力還有待加強。
我認為只要堅持“享受語文,感受生活”的教學觀念不動搖,終有一天,語文也會成為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科目。我將為此而繼續努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2
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后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實踐與研究證明,音樂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自覺探索解決音樂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并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小學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么?”“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后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后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3
我是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我已經呆了整整十年了。大家都知道,在英語教學中,英語寫作是一個重點,但是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卻經常是一個盲點。不少同學對英語寫作沒有信心,甚至于談其而變色。更有甚者在考試中,寫作題竟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對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進行了反思。
察其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詞匯拼寫錯誤,詞語搭配不當,語句支離破碎,語序顛倒,語言單調,上下不連貫,前后矛盾,沒有中心,語法錯誤,Chinglish現象嚴重,且在語篇上的布局能力弱。另因限于條件,資訊不通,閱讀面窄,致使寫作時無話可寫。
究其原因,我以為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1、學生方面:
詞匯貧乏,詞匯運用能力差,受母語干擾,不注意英漢表達的差異,平時練習少。另外,學生對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不了解,也是一個原因。
2、教師方面: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比較注重單詞、語法教學,不重視文章的結構、段落布局、表達方式及英語的語言習慣,不重視教材中安排的寫作教學任務,課堂上缺乏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訓練。
針對以上情況,經過長期摸索和探討,我總結了幾條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經驗。在應用之于實際教學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拿出來供大家參考,批評和指正。
1、字詞句的練習與積累。
平時應加大對學生的單詞、短語和句子的練習。文章由句子構成,句子由單詞和短語構成。首先要能夠正確地拼寫單詞,正確地運用單詞和短語,才能寫好句子。寫好了句子,才能寫好文章。注意:應是由字及詞,由詞到句的順序。教師在講解單詞和短語時,應結合語境,并要求學生仿造句子。如此,學生既記住了單詞與單詞的用法,更練習了英語語句的表達。如此便可為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朗讀與背誦。
朗讀和背誦是學好英語必不可少的環節。我認為,作為英語初學者的初中生,每天應保持在至少20-30分鐘的朗讀時間。對于課文,尤其是每個單元的話題篇目,一定要能夠熟練地進行背誦。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熟讀和背誦課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語法知識,增加單詞量,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提高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
3、改寫、仿寫課文。
改寫和仿寫,相對于要自己創作一片文章來說,難度就小得多了。改寫和仿寫課文的.練習,對那些害怕英語寫作,對寫作沒信心的同學,將會產生巨大的幫助。此舉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對英語寫作的畏難情緒,跨越心理關口消除心理障礙,培養和提高寫作興趣,逐步養成愛動筆的習慣。
4、復述、縮寫和擴寫課文。
復述、擴寫和改寫,較之于改寫仿寫的難度就大多了,但是它們對于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的幫助卻是非常大的。如復述中可以給出一些關鍵詞,讓學生根據它們來進行復述。然后在更熟悉課文之后,逐漸減少關鍵詞,讓學生繼續復述,最終讓學生能夠在沒有關鍵詞的幫助,能夠自己組織語言文字來進行對課文的復述?s寫課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結構,段落布局以及文章重點。擴寫則難度更大,實際上就是學生創新創作一篇新文章,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寫作能力。這三點都是提高英語書面表達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如果運用得當,將會使學生有成就感,從而更熱衷于寫作。
5、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量,并充分利用閱讀材料。
閱讀是寫好作文的重要保證。在閱讀中,學生可以積累大量素材,亦可在閱讀中鞏固已學知識。先輸入了,然后才能輸出。但在農村限于條件,這一塊就幾乎為零了。建議農村教師在發現比較好的閱讀材料后,可以采用油印或是打印的方式,來印發給學生,并對材料進行充分利用?梢岳眠@些材料做閱讀理解訓練、做復述訓練,做改寫或仿寫訓練,做縮寫或擴寫訓練等等,都有利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6、英漢翻譯練習。
不少學生在英語表達上有不足之處,出現很多的Chinglish。我認為應該針對性地做一些英漢翻譯練習,如一些重點句子、句型。我要求學生做預習課文時,須把話題篇目課文翻譯成中文,專門寫作一本本子上。期末復習之際,便要求他們在不參看課本,再把中文譯成英文。譯好了再來打開課文核對,是否寫得一樣,總結得失。以此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加深對英漢表達差異的理解,促進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7、傳授學生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
如要求學生寫作文要養成打草稿、修改的習慣;采用何種方法,如總-分-總,分-總等;巧妙運用連詞,是語句更加連貫、流暢;靈活運用復合句;長短句相結合;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等等。
8、共改、互改作文。
可以抽時間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寫作后進行互改;蚴墙幸欢䦟W生寫一二篇作文在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來進行批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并改正一些在寫作里的錯誤或不妥、不足之處,提高眼界。也有助于學生寫作時避免犯同類錯誤,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在知道學生過程中切不可操之過急,注意學習的漸進性。應堅持由易到難,先課內后課外的原則,持之以恒,定可提高。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4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為它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并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本人一直思考著這么一個問題,即為什么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學完這些視頻后,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并不多,它只是成為了一個口號,直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
也許我們還沉于老習慣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采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采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里說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學生直接閱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夠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閱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師觀念的改變。
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于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為重要。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流于形式,應當讓學生發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的特征和相關的性質;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3、弄清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4、掌握直線的平移法則簡單應用.
5、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構建比較系統的函數知識體系,能應用本章的基礎知識熟練地解決數學問題。
難點:對直線的平移法則的理解,體會數形結合思想。
三、教學設計簡介:
因為這是初三總復習節段的復習課,在這之前已經復習了變量、函數的定義、表示法及圖象,而本節的教學任務是一次函數的基礎知識及其簡單的應用,沒有涉及實際應用。為了節約學生的時間,打造高效課堂,我開門見山,直接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復習目標進行聯想回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例如,在“圖象及其性質”環節中,老師讓學生自己說出一次函數圖象的形狀、位置及增減性,不完整的可讓其他學生補充糾正。這樣,使無味的復習課變得活躍一些,增強學習氣氛。隨后教師就用大屏幕展示出標準答案,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以比賽的形式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為了鞏固知識點,學生解決每一個問題時都要求其說出所運用的知識點。
四、教學過程: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定義 :
一次函數:一般地,若y=kx+b(其中k,b為常數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數
正比例函數:對于 y=kx+b,當b=0, k≠0時,有y=kx,此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k為正比例系數。
2. 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區別與聯系:
(1)從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數)是一次函數;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數,顯然正比例函數是一次函數的特例,一次函數是正比例函數的.推廣。
(2)從圖象看:正比例函數y=kx(k≠0)的圖象是過原點(0,0)的一條直線;而一次函數y=kx+b(k≠0)的圖象是過點(0,b)且與y=kx平行的一條直線。
基礎訓練一:
(1)、指出下列函數中的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①y = x +1;②y = - x/5; ③y = 3/x ;④y = 4x ;⑤y =x(3x+1)-3x ;⑥y=3(x-2);⑦y=x/5-1/2。
(2)、下列給出的兩個變量中,成正比例函數關系的是:
A、少年兒童的身高和年齡;B、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與寬;
C、圓的面積和它的半徑;D、勻速運動中速度固定時,路程與時間的關系。
所以我選擇在多媒體上課。應該說在設計之初,我是在兩種方案中選出的一種為學生節省時間的復習方法,課前的工作全由教師完成,教師認真備課,查閱資料,搜集有針對性的訓練題,學生只要課堂上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蓻]想到,在課的進行中,我就聽到有的教師在切切私語,都是初三學生了,怎么好象沒有幾個學習的。我也感覺到這節課確實有一大部分學生注意力渙散,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致于面對簡單的問題都卡,思維不連續。糾其原因,是我沒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沒有發揮出學習的主動性。課堂訓練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續的刺激活動,學生沒有保持住持久的緊張狀態。
課后我找到了科代表,請他們協助我一同反思本節課的優缺點,并把在以往的章末復習時曾采取過的另一種復習方案闡述給他們聽,就是課前先把所有的復習任務都交給學生完成,教師指導學生瀏覽教材、查閱資料歸納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質、基本方法,并收集與每個知識點相關的有針對性的問題,也可以自己編題,同時要把每一個問題的答案做出來,盡量要一題多解。再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匯編,在匯編過程中要去粗取精。課堂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主角,在這個舞臺上學生可以成果共享,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收獲著自己的收獲。臺上他們是主角,臺下他們也是主角。
但是在初三總復習時,我理解學生的忙,所以能包辦的我就一律代做,以為這就是幫學生減輕負擔,學生自己去做的事是少了,可是需要學生被動記憶的知識多;教師把一節設計的井井有條,想要學生在這一節課里收獲更多,但被動的學生并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生中去,降低了課堂效率,又把好多任務壓到課下,最后教師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的想法還是落空了。
總結記錄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講授內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容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6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
1、教學內容要開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課文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學生把這一篇課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課文為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語文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把握課文重點、難點當然是必要的,但這絕不應該是課堂教學的唯一內容。我們應該有機地結合課文思想感情和讀寫知識,自然而然地引進一些經典名著或優秀時文,“把時代的活水引入課堂”(于漪語),以此為學生打開一扇扇文化的窗口,進而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讀物,引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天地。
2、教學形式要開放
比起過去“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幾大步驟的語文課堂教學,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顯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許多本來不乏科學性的新的教學形式又逐漸在“語文教改”的包裝下成為語文課堂教學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語文教學。在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講究模式,但決不模式化。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課文教材及不同的訓練重點,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甚至讓學生也參與教學形式的設計與實踐。共同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如質疑式(其操作程序為:學生質疑→帶疑閱讀→嘗試討論→小組交流→解疑存疑)討論式(其操作程序為: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材料→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交流)辯論式(其操作程序為:學習新材料→確定討論題目→分組做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后師生總結)茶館式(其操作程序為:課前預習教材→ 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等等。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充滿勃勃生機。
3、學生思維要開放
語文課應成為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只是教師思想的櫥窗。在這樣的語文課中,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應只有教師的聲音,教師更不應該把自己的觀點定于一尊,而應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利和精神自由,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或看法;努力使整個課堂閱讀教學具有一種開放性的學術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獲,這樣的語文課即使結束以后,學生的思想也不會停止,他們的思想仍在繼續展翅飛翔。
4、教師思想要開放
中學語文教師的確不應該僅僅是文章學、修辭學、語言學、考試學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與教參的熟練操作者,而首先應該是文明的傳播者、思想的啟迪者、人生的導航者——即真正意義上的“高師精神”(法國作家季洛杜語)的體現者。語文教師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當然,這絕不是要讓語文課又成為“政治課”,而是要恢復語文課“人文性”的特點。面對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課文,教師都應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來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審視、感受文本內容及思想感情,進而產生聯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但是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自己的教學愿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學設計,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領悟和感受的過程。這就是所謂以“教”代“學”。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考慮得比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師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課堂表達非常清楚,也不過是用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F在,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作品(課文)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教師和學生)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鉆研、討論、聯想、感動等等)和教師的“教”(引導、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等),這兩條線索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熏陶交織在一起。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性主要體現在通過對符合學生求知欲望、閱讀心理、知識背景的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感悟作品,引導的線索是學生對課文的質疑(這是學生主動鉆研的思想火花),圍繞學生所提的問題展開研討,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
課堂是實施新課輪的主陣地,而閱讀教學又是課堂的重頭戲,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來組織閱讀教學呢?接下來結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的特點,我想談一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二、 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的特點及分析
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共五個單元,在這些篇目中既有現代名家舊作,又有當代名人新作,外國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課文負載的文化內容比以往要豐富得多,價值取向也更為開放和開闊,一眼望去,蕩漾著斑斕的文化色調,這樣更為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培養學生興趣。為了與編者意圖相巧合,切實保證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我打算從如下兩方面開展工作:
(一)采用單元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編排體系,把體裁、題材或表達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課文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階段,從整體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課時等等,這樣就變一冊教材幾十個教學目標、要求為幾個教學目標要求。這樣有利于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體現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得到較為系統的知識,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中25篇文章,我是這樣處理的:
1、以單元知識為綱。
主要通過教師講解,指導學生弄清概念、要點,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客觀上把握知識結構、規律,做好學習課文進行訓練的理論準備,使學生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能力。學生若能把握不同文體的知識結構,明確每單元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閱讀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而準確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課前我針對散文、議論文、戲劇文學的不同特點,幫助學生建立了如下知識體系,并將本冊書一至五單元的主要內容及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本冊書有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
知識體系
散文
1、散文的特點: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線索:時間推移、地點轉換、記敘線索、感情線索還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貫穿全文。
3、散文的表現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側面暗示,象征等藝術表現形式。
4、散文的語言:優美、細膩、親切含義深刻。
5、散文閱讀要求:了解分類,明確特點;理清線索,抓住文眼;品味語言,領會意境。
議論文
1、論點的判斷和歸納。
2、論據的判斷與補充,論據的要點,論據與論點與關系。
3、論證的方法與判斷。
4、議論文論證的方式:立論和駁論。
5、議論文的閱讀要求:把握論點,理解論據,分析論證。
戲劇文學
1、戲劇是綜合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成像所構成的舞臺藝術。
2、戲劇文學的重要內容: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
3、戲劇沖突的構成:
(1)人與人之間的沖突;
(2)人與社會間的沖突;
(3)人物本身內心矛盾沖突;
(4)喜劇性沖突和悲劇性沖突。
4、戲劇語言:人物臺詞和舞臺說明。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7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那么,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于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鉆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游。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發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余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為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 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8
中學美術欣賞課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還能讓學生正確認識美學觀。但想上好美術欣賞課,讓學生對欣賞課感興趣,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一直是我們美術老師研究的內容。我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嘗試了很多教學方法,比如小組討論、課前學生收集資料、用文字形式談談作品感受等。雖然課堂效果比較好,但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只有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慢慢的進行摸索。 用心上好美術課——美術教學反思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特別是在跨入新世紀,接受新教材后感覺上課越來越難,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么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后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應該說,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春天的暢想》這一創作課里,教具是教師的范畫,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準備了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及各種形式的作品讓同學們欣賞、學習并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點,為學生進行創作繪畫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思考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里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學生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人合作完成,同學們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并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學生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涂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學生的個性,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思
考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么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孩子們的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學生喜歡色彩,有的學生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學生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于作業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于發現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學生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任重而道遠。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9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是最多的。通過閱讀能使學生吸取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不斷的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憑借書本的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擴展知識的領域,與人交流,與社會溝通。
一、自讀感悟,領略美的旋律。
孩子是一群思想的精靈,在他們看似短暫的人生經歷中,他們已經有了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獨到看法和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不斷陳述、分析,灌輸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模仿,那學生就會變成一個沒思想的克隆人。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憑著自己的能力去讀懂,去感悟,去體驗,去領略文中美的旋律。
1、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要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說些什么,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讀過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在教學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并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么?"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么令人興奮。
2、再讀課文,感悟語言.入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名篇佳作,文中的語言都是十分優美感人.如果讓學生慢慢再讀,就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例如《九寨溝》一文,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和巧妙的修辭手法,把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九寨溝的雪峰、湖泊、森林、
彩池、飛瀑時,讓我們仿佛是身臨其境,領略了九寨溝的童話世界,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讓人留連忘返。
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
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彼枷胧且黄恼碌撵`魂,而作者大多都通過不同的手法間接的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有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欲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樂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后在大家的談論聲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分析《月球之謎》一文前,可以設計一連串簡單而又連貫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月球什么樣?這堂課寫了月球那些謎?這些謎解決了沒有?作者為什么寫這篇文章?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邊思考邊看書,就能更快的了解文章內容,為老師的進一步分析打下好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形式,課標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俗話說,一人見短,兩人見長。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著問題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既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感。另外,可以讓合作學習延展到課外中去。根據課文的需要,布置學生按學習小組集中或分別收集和整理資料,通過在上課前介紹給其他同學或出黑板報等的方式,把資料轉化成知識,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我讓學生收集有關北京有名旅游景點的資料,更可以擴展到全國或全世界的著名旅游景點后,綜合起來把資料繪制成一張旅游景點地圖。
四.運用現代化教具進行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把現代教育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于閱讀教學中。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文、圖、聲并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激發學生自主探知的主動性。由于傳統教學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少,閱讀容量少,即使是很形象化的餓語言描繪,始終不是形象本身。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光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羅萬象的事物、如詩如畫的盛景等,有選擇的再現于課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緊扣課本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們探知的主動性。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只讀精讀的基礎上,分別運用動畫效果,顯示“迎,追,游”三個教學重點的動感畫面,讓學生形象感知其演變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課文,還將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轉變到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加工的認知主體位置上來。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F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為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筑物,這對于大多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利用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如果學生只閱讀課內的范文,一個學期才閱讀幾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讀得滾瓜爛熟,所得又有幾何?必須讓學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識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書籍,使他們“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
1、制定課外閱讀規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外閱讀的規劃、目標、內容、總量、活動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制定具體的計劃和措施。閱讀量依據大綱的規定。閱讀目標首先要定位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從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層次的目標。我采用“自主性”和“計劃性”相結合的方法選定課外閱讀的內容。“自主性”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只要求學生在選擇讀物時要涉及到時事新聞、科學知識、文藝作品、歷史故事等不同的門類,進行廣泛地閱讀,而不是具體指定讀哪本書!坝媱澬浴笔侵钢塾诒拘5霓k學特色,思考“我班的學生畢業時應該有怎樣的文化積淀”從而確定我班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讀完100本左右的書
2、結合閱讀教學,教給閱讀方法。許多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
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并不很明確。如有的只憑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我的做法主要是結合閱讀教學,向他們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一是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在課內外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二是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讀。比如閱讀教材推薦的有關文章,我常常使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校內外的課余時間或回家之后,去反復閱讀,并按我預先提出的思考題去思考、去解答。三是摘讀法,即用抄文章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方法去讀。這是我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我班中,人人都備有這樣的摘抄本,美其名曰《大海拾貝》。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就要求學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貝》,從中選用資料,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后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0
英語學習的基礎是詞匯,如果詞匯欠缺,或掌握量不足,那么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都會受到限制。也不能和他人進行有效地溝通,不能正確地表述自己個人的觀點和想法。甚至在考試中,陷入因缺乏詞匯量看不懂題意而無法作答的困境。
因此,一個人掌握詞匯的程度,直接影響他的語言交際能力。詞匯教學的有效實施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想,就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詞匯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英語詞匯學習,切實提高學生詞匯語用能力和大家談談個人的感悟。
一.避免只關注詞匯識記,忽略語境教學。
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詞匯教學要求后,領悟到:詞匯的教學不僅僅是詞匯識記問題,更重要的是詞匯的運用。即能運用詞匯理解表達不同功能、意義、態度等。實際上,這是英語詞匯習得的最高和最根本的目標。傳統的詞匯教學更多是詞匯的背誦記憶,較多地脫離語境,這很容易導致義務段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的降低,并且學生缺乏詞匯本質、深入理解,易造成漢式英語的思維形成。執教教師要走出一個誤區:詞匯量的大小并不一定決定英語水平的能力,并不一定和語言運用能力成正比。詞匯的學習重要的是詞匯實際運用能力。
二.教授學生詞匯分類法,勝于教會單個詞匯本身
科學合理地對詞匯分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記憶和鞏固、運用詞匯,同時可以發展學生心智,培養他們思維能力。有不少學生反映,“單詞學得越多越容易混淆”;谶@種教學現狀,我們教師有必要教給學生歸納總結事物的規律。比如初中英語詞匯classroom,blackboard,welcome,bathroom,altogether等,按合成記憶法來學習,就比較輕松。luck,lucky,luckily,engine,engineer,enginery等,以同根詞方法歸類比較方便。還有前綴后綴法等
三.視覺刺激學習詞匯法
運用實物及圖片主觀視覺感受,結合句子進行單詞教學。對于每個單元單詞較為具體的一些單詞,可借助實物、掛圖、以及身勢語等進行直觀情景教學,使學生眼看實物、聽到聲音、口頭拼讀出來,做到音、形、義三者相結合,這樣不僅使單詞教學具體、生動、形象、而且能激發學生學單詞的興趣。語言的應用單位是句子,從教學法的角度看,整句學習,學生可以學會單詞的意思和用法,能逐步學會流利自然的語音和語調。
四.聽覺刺激學習詞匯法
在詞匯學習時,結合初中生心理生理發展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教師可適當采用韻句、歌謠、歌曲等形式,選擇學生真正喜歡、樂于記憶的內容和曲調,并且給予一個語境來幫助學生練習、記憶和運用詞匯。
五.反復呈現學習詞匯法
《新課標》中的基本理念一再強調要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在學習異國語言時難免產生枯燥畏難的心理感受。我在教學中,結合新課標理念,進行一些新的嘗試和改變,盡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感受,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教每單元生詞時,我把單詞放在句子中呈現,或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如編成小對話,小故事,或猜測游戲等,盡量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用”,并且采用反復呈現法,同一語境用不同語音、語調反復呈現,同一語境用不同情感、動作反復呈現,在近似語境中反復呈現讀音和詞形..我發現學習詞匯時,給它設置不同豐富的語境,反復呈現練習詞匯及句子,既避免了機械重復,不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還增強了課堂的活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堂課中均有較飽滿的收獲,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盡大可能地體現著新課標提倡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1
“寫”在學生所必需要掌握的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中作為一項產出技能,不僅反映了學生所掌握的語言知識,也反映了他們的語言技能,可見其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營造良好的英語寫作氛圍,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寫作動機。
在指導學生進行英文寫作時,我沒有很好的解決學生寫作的動機。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他們將興趣轉化為良好而穩定的學習動機。根據第一篇作文中所得到的反饋信息,我在第二次的寫作任務中,將全班學生分為五個寫作小組,讓小組的成員在寫作前進行交流,討論作文的主題以及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等等,并且過后讓小組成員閱讀其他組員的作文,如此一來,不僅加強了同學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寫作熱情及興趣,學生們的寫作動機也越來越明確。
第二,在課堂內外幫助學生豐富他們的知識。
從反饋信息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水平相當有限,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無法根據作文題目給出具體的信息,例如,題目為:Do you have a cold? Write about what you should and shouldn’t do.由于對生活的觀察程度不同,一些學生在寫作時,無法就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給出具體的建議,而另外一些同學若是已經掌握了相關的主題知識則會感到有內容可寫?梢,學生對于寫作的主題知識的不熟悉,會導致了寫作過程受到了影響,內容也難免顯得空洞。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在課內,我依據教材內容,對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化知識進行補充及拓展,在課外,我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且勤于閱讀課外書籍,勤于實踐,從書本中、社會生活中獲得種種經驗,用以指導以后的英語寫作。
第三,在教學中實抓學生的寫作基本技能。
英語寫作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能夠正確運用語法知識使文章語句通順,能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等。在學生們所寫的作文中,寫作技能較差主要表現在詞匯較為缺乏、語法不正確、標點符號運用不正確等。其中,標點符號是英語寫作中最基本的技能,但學生們卻將中英文標點符號的用法弄混淆。許多學生喜歡用逗號來連接兩個句子,而不是分號或連接詞,這在漢語中是可行的,在英語中卻違法了規則。
我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加強調標點符號的用法,對于學生常出錯的用法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進行分析并給予糾正。并且,學生在遣詞造句中經常會按照漢語的方式去進行,這就是所謂的“中式英語”。老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加強訓練,練習造句,練習漢英互譯,并且要勤于模范優秀的范文,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英語寫作基本技能。
總之,我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思路上求實創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和掌握有效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2
(一)制訂教學計劃通讀《初中化學課程標準》,特別是要領會課程標準中對本冊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課程標準對本冊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學期化學教學目標分析;
2.情況分析。包括尖子生、學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3.目標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學課程標準》關于9年級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階段目標;
4.教學進度。寫出單元和課時的教學時數,包括課題學習、復習、檢測等時間安排(要寫明具體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
(二)教學設計化學課教學要精心設計,注重知識的落實,必須提前備課1~2課時,并做到:
1.鉆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思想、特點、體例、呈現方式,例、習題的編排意圖,難易度、層次;
2.了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基礎,學習態度與方法;明確學生在本節課的化學學習中,難在哪里?為什么難?怎樣破難?
3.熟悉課型。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進行三類課程的備課,即基礎性課程(包括新授課,復習課、評講課)、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等課型的'備課;
4.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①教案要求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明確;②化學活動過程設計(問題的提出、理解、形成、應用、拓展過程)明晰;③學習活動方式設計得當,評價調控處理適度;④教學內容要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5.媒體與教具使用,根據教材內容、課型和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前備好上課必須的學習用品。媒體的使用要適度,知識的過程展示要詳盡。
6.板書設計:對教學中關鍵性信息內容進行提煉,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圖文呈現式的設計,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有利于鞏固和反饋。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3
學習用水墨畫形式表現古詩大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創作能力;通過詩情畫意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藝術情感 教學重點: 如何用水墨畫形式描繪古詩大意通過分析討論古詩大意及分析范作的方法解決 教學難點: 古詩意境的表現通過分析范作和以一首詩為例,先討論分析再示范的方法解決 教學準備: 1教具:水墨詩意掛圖數幅,水墨畫示范工具錄音機古詩朗誦錄音帶 2學具:生宣紙毛筆調色盤水瓶墊紙墨汁 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播放望廬山瀑布的古詩朗誦帶,并展示為此詩配畫的水墨詩意圖
請看老師為望廬山瀑布配的畫,是用什么形式畫的?(水墨畫)我們今天就來用水墨畫表現古詩大意 板書課題:畫畫古詩大意
二: 審美體驗:
用水墨畫表現的望廬山瀑布給人什么樣的感受?(討論)
在老師的幫助下分析書上范作:
誰能說說尋隱者不遇的詩詞大意?讀了以后給人什么樣的感受?那么范作上是如何表現出這種意境的?(在討論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運用水墨畫法表現隱者生活環境的清幽的) 蓬頭稚子用了什么筆墨技法表現詩詞內容的? 泊船煙渚表現了什么意境?如果都用勾的方法好不好?
這些詩意圖很好地運用了水墨畫中的勾皴點染技法來表現詩的意境,使人看了以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要用水墨畫古詩大意,要挑選意境深遠,層次較多的詩,象望廬山瀑布之類寫景的及一些抒情的詩
三: 我們學過的哪些詩適合用水墨法畫?
(請兩三名學生各以一首詩為例分析)詩里寫了什么?有什么情節?表現了什么意境?讀了詩,你會產生什么感情? 以剛學過的鹿柴為例,示范如何用水墨技法表現詩意
放詩朗誦錄音,并請學生說說詩的大意?(有哪些人物景物)
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意境?
如果要表現出這種意境,詩中中哪些人物或景物可簡化或省略?以上我們做的這一步叫構思(板書)
想好后在草稿上畫畫各部分的位置大小,使重點突出,這一步叫什么?(板書:構圖)
現在老師要用水墨法將這幅畫畫在宣紙上了,在繪畫前還要考慮哪里要畫得虛些,哪里可畫得實些,需重點表現的可用勾皴法,要讓它虛淡些可用什么方法?(暈染法) 示范畫法:示范中注意提問,老師為什么用這種技法來表現這一步叫描繪(板書) 畫完后我們可在適當的地方題上詩文,字要小些,整齊些這一步叫題詩(板書)
看黑板,老師用了幾步畫完了這幅畫的?老師在畫這幅畫時主要突出表現了什么?
四: 從學過的古詩中任選一首,按古詩大意畫一幅水墨畫,要突出詩意和中心思想感到困難的同學可以臨摹范作
活動五:
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請同學們看他是否將詩的意境表現出來了(引導學生體會詩情畫意,激發藝術情感) 第二課時 一:欣賞畫家為古詩配的'畫,體會如何根據詩的意境來用色如:表現幽靜的地方用什么色,表現熱鬧用什么色 二:以一首詩為例,由學生們分組分析討論怎樣用色來表現好然后集體交流意見 三:小組合作一幅著重用顏色來表現的詩意圖,題目自擬 活動四: 作業展示,再次體會不同用色所造成的畫面效果對詩意的體現 說一說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自己到對中國畫詩畫同源以及詩的意境的感受感受傳統文化的美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4
目前,正在全國分步實施、有序進行的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語文教學,開始出現了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努力進行教學改革,學生愛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的可喜局面。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要想使語文課程改革朝著既定目標健康而和諧發展,要想使語文教學走出“費時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初中階段的語文素養,必須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關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的基本特點。”
課程標準的這段話意思明確: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要正確處理自主學習和主導作用的關系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哄哄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有條件的。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語文;通過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對學習語文充滿自信;通過在教學中引導、發現,使學生不斷習得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便會落到實處。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要正確處理合作學習和獨立思考的關系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四、正確處理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關系
以往的語文教學,把學生禁錮在小小教室里,與世隔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這樣做肯定不對,要破“課堂為中心”。自然、社會、沸騰的現實生活,也是學習語文的課堂。這次課程改革,要建設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應僅限于讀書、寫字、答問,而應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小課堂連著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形式。教學內容、形式、途徑要向自然、社會、現實生活開放,也就是說,必要時語文教學要走出去。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外習作的指導,使學生把課內學習所得遷移到課外學習中去。課內閱讀教學中決定了語文課文的經典性、基礎性和示范性。課文應當是精品,文質兼美,在思想內容上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在用詞、造句、布局、謀篇、文風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課文也就成了知識、能力、思想教育和審美情趣的載體,為重要的是課文能夠使學生掌握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特殊到一般,舉一反三,更好地在課外進行其它類似文章的學習閱讀。閱讀教學離不開課外閱讀,二者必須相互結合,互補互助。課文閱讀教學是基礎,對課外閱讀起著指導作用;課外閱讀是課內的延續和補充,反過來豐富并深化課文的閱讀學習。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當前應當重視的是,課堂上,特別是低年級課堂上,過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樂樂、熱熱鬧鬧,用大量的非語文活動擠占了學語文的時間,結果快樂有余,收效不大,沒能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學習的基礎,這是與課程改革的目標背道而馳的。至于課外語文活動,有的目的不明,組織不利,時間花了不少,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上收獲不大。這就需要加強目的性,減少盲目性;加強計劃性,減少隨意性;要切實可行,講求實效。
五、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課程改革,要致力于每個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么?是語文能力。因此,我們必須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識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能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基礎不僅是扎實的,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是以往的語文教學比較忽視的。培養創新能力,核心是獨立思考能力,還有豐富的想象力。怎樣培養呢?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培養獨立分析、識記字形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讀文章想畫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勵學生發表獨特感受和個人見解,說真實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學中引導觀察,鼓勵發現,提倡寫個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練習。
當前我們教師應當警惕的是,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異的現象。特別是在閱讀教學中,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系。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5
初中學生,還沒有完全擺脫教師講、學生聽的讀書習慣。思維有嚴重的局限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的實際,我注重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如教《春》一課時,誘導學生借助語言材料不斷地把文中重點句段的知識點梳理成閱讀組塊,盡可能增大學生信息儲存的空間。然后用獨立的思維方式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預測和推斷。如:對文章第二自然段中那句“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一句,向學生發問: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我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鼓勵說出獨到見解:提倡多角度思考問題。
結果卻眾說紛紜,大體看法是:1.用擬人的方法,形容小草的形態;2.用比喻的'方法,形容人的活動;3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描寫人的活動;4.寫人的動作。我及時進行提示,要求聯系上下文,看這句話共有幾處停頓,每處停頓的句首都是什么詞性,表示什么。同學們有所領悟,并回答:“六處停頓,每處句首都是動詞,表示六種動作!蔽覇,既然是表示動作,那么請說明你同意上述四種看法中的哪一種?通過及時點撥、引發,使學生的見解向正確答案靠近。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9-26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06-24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薦】03-02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5篇)11-14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9篇)11-06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精選9篇)11-06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9篇01-26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精選9篇01-26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9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