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經典)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是跟崗以來第一次上課。早上第四節在八(10)班上,上之前已聽了同行兩位學員的課。上完后,我對本次的教學提出如下反思:
1、課件制作不夠科學,部分頁面顏色搭配不科學,造成后面學生看不清楚;
2、缺少視頻、音頻,教學效果打了折扣;
3、時間把控不到位,前松后緊;
4、師生互動不夠熱烈,未能較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略顯沉悶;
5、講授過多,學生本人活動較少,未能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講練結合,更好地貫徹課程改革理念,更好地處理好教學內容多與時間少之間的矛盾,適當增加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鼓勵學生自學,提高課堂效率。要尋找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去授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關鍵詞:中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教學效果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不僅能肯定自身正確的教學行為,從而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還能對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表現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不斷完善教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的必要性
在中學各門學科中,語文最具綜合性,上到天文,下至地理,容量極大。在新課標下,語文這門人文學科更加體現出與其他各門學科的相互滲透。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師不能再“坐吃老本”了,而應隨著改革,不斷穿新鞋、走新路、添新知,否則,原有的一桶水也會慢慢蒸發見底。因此,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在反思中獲取新知,走實踐—反思—總結—實踐的良性循環之路。
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的基本前提是發現
問題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要找出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學新理念相違背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并且予以改正,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以后的教學行為更加完美。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在課堂情境創設時采用的教學方法難以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導致只有部分學生可以理解和接受。此時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教學活動進行檢查、審視以及評價。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不足,這些不足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才能彌補這些不足,怎樣才能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等等問題。但在這之前,尤其是在課前應充分考慮遇到的不同情況及其應對策略,在注重教師如何教的同時還應注重分析學生怎樣學。
三、下好三步棋,提高反思性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1.第一步棋:課前反思,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
從語文課堂教學方案的形成到付諸實施,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說課與磨課,而對教學方案不斷的否定和修改以及完善的過程就是對教學方案進行課前反思的表現。通過課前反思,能促使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感受,更加仔細研讀教材,進一步明確教材主體思想,更好地掌握課堂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此基礎上還應反思以下幾方面:為何這堂課要選擇這個內容?通過這堂課能取得哪些價值和達到哪些目標等等。與此同時,課前反思還應注重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并對學生現有的社會生活知識經驗進行充分考慮,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這點我是深有體會的。初為人師時,我信奉“嚴師出高徒”這條古訓,對學生非常嚴格,上課時機械地按照自己的標準去塑造有差異的學生,學生沒做作業或考試成績不好都會受到嚴厲懲罰。結果“高徒”沒有培養出來,學生反而開始疏遠我。于是,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反思中了解學生,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一段時間后,他們的成績提高了,師生關系也融洽了。
2.第二步棋:課中反思,追求課堂之美
課堂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上是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在《對話:平等中的引導》一文中說:“我常常給我的學生講我在備課鉆研教材時遇到的`疑問。如孫犁《好的語言和壞的語言》后半部分的結構是否太嚴密?大師的這些切膚的教學體驗無不給我們以啟迪:追求課堂教學之美,課中反思教材,方能上出課的質量、課的內涵、課的感染力。另外,教學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動中動態生成的事件,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自發生成的事件或突發事件,及時地進行價值判斷,調整預設計劃,靈活地反饋應對。
3.第三步棋:課后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當一堂課結束之后,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對課堂教學進行總結和反思,如反思教學過程中哪些環節做得好,哪些環節還需要改進,如果下次遇到同類的問題又該怎么處理等一系列問題,才
能在反思中改進,在反思中完善對語文教學知識體系的認識,通
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反思激活初中語文反思性教學這盤棋。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反思性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認真審視以及質疑和批判自身的教學行為,以一連串的自我發問與剖析、肯定與否定達到提升和超越自我的目標,下好反思性教學的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三步棋,在反思中不斷積累經驗,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
參考文獻:
[1]高紅英.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xx(3):58.
[2]張振國.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格素養[J].學周刊,20xx(5):104.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改革為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春筍拔節般的生機!在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課堂中,孩子們可以盡情抒發自己的情感,揮灑獨到的見解,暢想美好的未來!語文教學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體會到了語文深遠的內涵,品味著語文課本散發著清新而悠長的馨香!新課改讓更多的人愛上了語文課堂及語文學科!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課堂出現了一些令人尷尬的教學局面:既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扎實地講授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程的精神實質!課堂教學在以下一些方面迷失了……
一、小組合作討論
新課程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極為關注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小組學習為這種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渠道。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信息與資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擴展自己的認識,還學會了參與、傾聽、尊重他人……但是在美好的愿望下伴隨而來的是小組討論運用的不當,導致討論形式化,為討論而討論,為做課而討論,為了課改而討論……主要表現為:
討論內容不合理。討論的內容沒有什么含金量,沒有思維的價值。學生一聽即會,但是為了老師的要求,在不值得討論的地方開始了討論,造成時間的浪費。討論時間不合理。一種情況是討論時間過少,學生沒有充分展開,只是蜻蜓點水,討論只是成了擺設。另外一種情況是討論時間過多,造成時間過剩,學生無事可做,課堂松散,討論成了學生的休閑時間。
討論分工不明確。小組成員之內沒有具體的分工,討論沒有組織,沒有紀律,小組成了開小會的場所。或是,小組內成了優秀者的一言堂,落后者永遠是聽眾。老師成了旁觀者。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的指導作用必不可少,或是一句話的點撥,或是一個眼神的贊許,或是一個微笑,需要老師在小組討論中相機有道,科學組織,在幫助學生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進行探索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小組討論如果沒有老師的有效的組織和引導,其討論必定是無序和低效的。
討論的形式單一。不管是任何課堂,任何時候,只要是老師一宣布討論,學生便湊在一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時間長了,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降低了興趣與參與熱情。每到討論時候,便會看見一些學生我行我素,對討論的情況置若罔聞。老師應當結合現實的教學情景,研究并選用最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討論、書寫式討論、案例式討論、辯論式討論等。
二、課堂活動體驗
滲透在新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強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建構,在活動中發展”。用“以活動促學生發展”的指導思想來設計與組織活動,使活動真正具有教育價值并適合于學生,使活動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起到喧賓奪主、不知所云、畫蛇添足的反作用。主要表現有:
表演不適合中學生的身份。比如讓學生表演見到羅敷的神情,讓學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沒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課堂中的不是思維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態,無益于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活動無目的。有些課堂教學活動不知活動為了什么服務,形式上熱熱鬧鬧,內容上亂七八糟,該講的沒講清,該聽的沒聽懂,課堂秩序失控,是“為活動而活動”。
活動脫離語文本身。有些語文課堂中,非語文化現象突出,形式上是活動的特征,但是內容上偏離了目標。上成了思品課、自然課、法律課等?芍^是荒了自家的地,種了別人的田。
三、課堂教學評價
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當表揚鼓勵在課堂中發揮了它的重要作用的時候,不當的現象又隨之誕生了:
語言蒼白。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體態語言也要適當,要富有真情實感,讓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從而備受鼓舞。但是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樣一種狀況,老師評價語言單一,蒼白。經常是你答的“太對了”、“真棒”“好”“了不起”……老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合適、恰當的評價,讓人感覺老師的語言空洞。
濫用表揚。課堂中,不管問題價值大小,不管學生回答的含金量多少,老師都是一個口吻:對、不錯、好、太棒了……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并不意味著課堂上教師脫口而出的隨意表揚。表揚過多是評價中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過多的表揚會讓學生習以為常,導致學生隨意應付。一個人人都能輕而易舉回答出的問題如果給予過度的贊賞,會使學生懷疑老師的真誠。
評價不客觀。我們倡導贊賞,但不是無原則的贊賞。要勤于贊賞,哪怕是學生出現了錯誤,對其中的點滴創新思維也要肯定。但對于錯誤,老師要真誠地糾正學生的錯誤,使學生明辨是非。尤其是知識上的認知對錯要有明確的評價,千萬不能含糊其詞。課堂上老師對學生的回答,不能準確抓住要害,對其精彩處給予贊揚,對其不當處給予點評,總是以“不錯”“很有想法”等一概而論。
評價形式單一。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但是在課堂中多數老師包辦了對學生的評價,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四、課堂老師地位
教學就其本質而言,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師生之間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我們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老師們忽視了自己應有的地位,從而產生了一種“自主”變“自由”的不正,F象:
老師不敢提出問題。課堂上: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學生想學哪段就學哪段,想怎么學就怎么學,不管問題是否有價值,老師也和學生進行著無意義的討論。討論更多的停留在表象、缺乏理性的、深層次的思考。老師不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生怕一提問題就會違背了新課程的精神。新課程強調教師引導者、參與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著教師就只能袖手旁觀。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當學生無法深入研究時,教師不妨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研究。
老師不敢講授。課堂上,老師全由學生發表看法,不管學生發表看法是否全面,是否清晰,到最后老師來個模糊結束,讓學生不知所云。新課程將教學本質定位于交往,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形式。課堂上是不是講,并不一定是教學觀念落后與先進的標志,真正的問題在于講什么,怎么講,什么時候講。
作為一名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老師,我在學習和實踐中前進著,問題曾出現在自
己的教學中、曾在聽課學習中發現到,讓我不得不反思一些傳統教學和新課程教學之間的繼承與破除的問題,更要讓我們澄清一些問題。新課程改革讓我們一些人走了形式化和絕對化的路子。我們有的太急噪冒進、有的不懂要旨、有的走了極端,提倡了新的,便否定了舊的這些現象影響了我們教學的有效性,違背了新課改的初衷,這就需要我們重新領會新課改的本質思想,重新審視新課改指導的課堂教學,重新思考傳統教學和新課改教學的關系。
新課改,讓我們不再“戴著鐐銬跳舞”,新課改,讓我們感受到了語文課堂上應有的活力!我們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繼承和發揚多年來積累的成功經驗。在實踐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共同成長樂園!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边@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個性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么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潛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光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立刻理解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光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我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我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狀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我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超多的時光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到達什么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理解并積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詞語。
2、理解小說內容,體會標題的含義。
能力目標:
1、 理清故事情節 ,把握課文主題。
2、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
情感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教學設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動組織教學,要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理解小康的心理,這樣更切合學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例如當時假如是你會怎樣想?怎樣做等。
2、要注意環境描寫的作用。鴨群的活動、蘆蕩的描寫、風雨的描寫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學的 一個重點。不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訓練,使學生也能有意識的運用這些寫法。
3、課外引導學生閱讀《孤獨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獨之旅》節選自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課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戰勝恐懼和孤獨而成熟、堅強的成長歷程。小說命名為孤獨之旅,蘊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長過程中豐滿起來的。而小說中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又為人物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學習這篇課文,既能擴展學生視野、豐富情感,又能激勵學生對比自己的生活形態,樹立奮進的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體驗成長的感受。
2、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
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
五、教學方法
1、誦讀法:小說的語言平白、樸實,沒有過多修飾,符合主人公單純、簡單的生活。文中的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和主題起著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2、點撥法:教學中通 過設置疑點,引導學生質疑思索,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自主探究,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如對文題孤獨含義的深層領悟。
六、教學過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話題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要帶著大家進入一個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這個男孩,他曾經可是一個人物。他的年齡和大家差不多,是個班長,而且還是班上成績最好的一個學生。除此之外,他家還是當地最有錢的人家,當別的同學穿著單衣哆嗦著進入冬天時,他卻擁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別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級也只能用草繩當褲帶時,他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了一條油汪汪的皮帶;當別人幾乎還沒有見過自行車是啥樣子的時候,他已經騎上了專屬于他自己的自行車。這個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誰嗎?(杜小康) 師: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個呼風喚雨的杜小康。不過,今天我們要去認識的杜小康好像不是這樣的了。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獨之旅。
(二)、跟著杜小康走孤獨之旅
(一) 無奈。
(屏顯。)
人離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個廣大無邊的世界。二是出于無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總有一個前方在召喚著他。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要離家了,請同學們關注課文第1段,看看他離家的原因是曹文軒講的哪一點?并說說你是從哪個詞讀出來的。他為什么會感覺無奈呢?
齊讀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無奈之情。
(屏顯,請一生讀。)關于父親的放鴨計劃,《草房子》里是這樣介紹的。
夏天,杜小康跟著父親,趕著那群已經一斤多的`500只鴨子離開油麻地一帶的水面。船是被加工過的,有船篷,有一只燒飯的泥爐。船上有被子、糧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們要將鴨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蘆蕩去。因為,那邊 魚蝦多,活食多。鴨子在那里生活,會提前一個月下蛋,并且會使勁下蛋,甚至會大量地下雙黃蛋。那時,就在蘆蕩圍一個鴨欄,鴨蛋就在當地賣掉,到明年春天,再將鴨一路放回油麻地。
師:這就是杜小康父親為挽救家道而設計的宏偉藍圖,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運拋出原來的生活軌道的時候,即使一 萬個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帶著對“明年春天”的等待,帶著對這個藍幽幽的大“鴨蛋”的期盼,無奈地“離家”去放鴨了。等待他的將會是什么呢?接下來,讓我們跟著杜小康,一起踏上這趟“放鴨之旅”。
(二)恐慌。
(屏顯。)
“命運把人拋到了路上,人們借著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還是無邊的曠野呢?”
——曹文軒《前方》
師:杜小康就這樣跟著父親趕著鴨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請大家關注課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離家去蘆蕩的路上和到達蘆蕩的頭兩天,杜小康有怎樣的心理感受?請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狀態的詞語。
生(七嘴八舌):恐懼、害怕、膽怯、恐慌……
(師選擇“恐慌”板書。)
師: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親一起外出去放鴨的,而且那里的風景好像也不錯哦,這又有什么好恐慌的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大家結合課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后全 班交流。 師:是的,這個時候,他害怕了。還有什么原因讓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為什么是真正害怕?難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嗎?
一起來讀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樂齊讀。)
(三)孤獨、驚喜。
(屏顯。)
“前方充滿艱辛,充滿危險……”
——曹文軒《前方》
師: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如果說之前困擾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話,那么后來,他的前方出現了更大的艱辛和危險,那是什么? 師:是的,孤獨。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朗讀第28到31段,其他同學思考,你能從哪些字詞句中讀出杜小康的孤獨來?
(一生朗讀。 ) 師:那你說說看,你為什么從中感到了孤獨?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獨,一方面是自然環境給他造成的孤獨。
師:是嗎?你能跟我們說得再具體些嗎?
齊讀第33段。
(生齊讀第33段。)
(小結):現在,杜小康因為接受了孤獨,他慢慢地學著去適應“浮云、蘆蕩、炊煙”這些極具有孤獨感的景色了,這些在他的眼里變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場更大的磨難,那是什么?接下來,請你研讀文章暴風雨來臨后的段落,結合預習,說說在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
(小結):暴風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壯大了發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堅強,冷靜,有責任心,他面對孤獨已不再逃離,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來甚至似乎開始享受孤獨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復蘇了。接下來,讓我們齊讀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風雨后的那個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復蘇后的那份美。
(生配樂齊讀。)
師:杜小康長大了,那么,我們說,這僅僅只是一趟放鴨之旅或者孤獨之旅嗎?
師:還是什么之旅?
成長之旅。而暴風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長的舞臺。
(師播放杜小康用雙手捧起溫熱的鴨蛋時的影片片段。)
師:當杜小康用雙手捧起那溫熱的鴨蛋的時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鴨或者杜孤獨了,他成了杜收獲了。而回望成長背后那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杜小康最應該感謝 的是什么?(孤獨)。
(小結):是的,孤獨啊,或者說是那個以孤獨為底色,由天空、蘆蕩、大水、狂風、暴雨、小船、鴨子、生病、寒冷、饑餓、憂傷、恐慌等所構成的荒無人煙的世界。曹文軒他是這樣評價孤獨的,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屏顯。生讀。)
“有些孤獨,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回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孤獨結伴而行。”
——曹文軒《感動》
師:現在,我們知道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什么取名為“孤獨之旅”,而不是“放鴨之旅”、“成長之旅”,更不是“無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驚喜之旅”了嗎?是的,孤獨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這趟放鴨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長的主要原因。接下來,讓我們齊讀文章最后兩段,在深情的朗讀中結束這趟孤獨之旅。
(生齊讀。)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話題結束
孤獨之旅 走完了,而我們的小康他還得接著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還有無數個未知的前方在等著他。后來啊,他的前方出現了很多比孤獨更可怕的敵人,他的鴨子都沒了,鴨蛋也泡湯了,父親又病重了。但我們的杜小康卻變得越來越坦然,越來越堅強了。當他穿著破爛的衣服重新出現在油麻地時,他面容清瘦,但一雙眼睛卻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種油麻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幾個月后,他甚至不帶一絲卑微地在自己曾經就讀的“油麻地小學”門口擺起了地攤。同學們,我們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經可是油麻地最具有優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這些變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 學校長桑喬最后說了這么一句話:“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許就是杜小康了!”
板書:(略)
七、教學反思
《孤獨之旅》是一個小小少年成長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難以承受的孤獨。因此在教學本課文時,我依據課文的內容,設計了通過反復誦讀和小組合作交流來學習課文。按整體感知-—明確故事情節的內在聯系—明確主題,進而培養奮進、勇敢的精神情。
上課時,我讓學生獨立思考,以獲取極為珍貴的對文本的第一感受和體驗。能夠理清故事的情節,并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歷程。我認為閱讀教學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學生帶著課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與感受走進師生的對話,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相一致。因此我以為任何問題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自由閱讀文本。也就是讓學生帶著他們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靈,觸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課時,因安排的內容過多,一節課的時間教完太倉促了。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顯得太少,甚至有些學生想回答都沒有給予機會。做老師的,還是不能放開手腳讓學生盡情揮灑,對于本文的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很多值得一一欣賞,但為了教學程序的有條不紊和教學主題的鮮明突出,我放棄了這些精彩描寫。
總之,這一堂課學生把握了故事情節,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說的主題。但對環境的描寫的作用理解得不夠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將會教得更好。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前不久剛剛聽一個老師上《少年閏土》,這個老師最后有一個這樣的安排,讓學生選擇你是愿意做“閏土”一樣的人還是愿意做“少爺”一樣的人,讓學生選擇,一邊是甲方做“閏土”一樣人,一邊是乙方做“少爺”一樣的人。一聲令下,“嘩”的一下,30多號人都愿意做“閏土”。愿意做“少爺”的只有兩位,老師說:乙方勢單力薄,我幫助乙方。老師選擇了“少爺”。然后雙方各自闡述理由,你為什么愿意做“閏土”,你為什么愿意當少爺?并闡述理由,結果,老師們,可想而知,討論的情況也是一邊倒。作少爺不好,第一、不自由。做“閏土”多好,下雪了我可以到雪地上捕鳥,好玩。
夏天可以到瓜地刺碴,多有意思阿,做“少爺”沒有得玩,不自由。第二、作“少爺”學的知識是死的、呆板的。第三、作“少爺”就沒有闖天下的能力,將來出去后就無法自立。到最后,老師說,不說了,我下一個結論吧,我下一個結論是什么結論呢?“其實阿,系統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體驗都需要阿,做少爺阿,可以掌握系統的知識,閏土有生活經驗,所以既要掌握系統的知識,又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這樣一結合就完美了。”我心里說:“扯淡!边@是個典型的無效果,典型的無效果。
我坐在下面看,感覺老師就是在耍猴,問題在哪里?有沒有好好去琢磨這句話,魯迅在文章中有這樣的話:“!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蹦阌袥]有去嚼這樣的`文字,故鄉,閏土帶給魯迅少年時的心理印記到底是什么,這里有對高墻生活的厭煩,這里有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憧憬,這里更有無奈。
因為生活的道路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可以由你選擇的,所以你把這句話放在《故鄉》里面去,你把這句話放在“彷徨”里面去,你的這次辯論的設計有多么蹩腳,有多丑陋。這對魯迅精神的一種褻瀆。這是第一個案例。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引言: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需要教師以及學生的密切合作。教育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合作親民,需要立足國情,需要關懷民生。傳統教學模式忽略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的關聯性,沒有跟上時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管理模式,導致我們的初中語文教育逐漸落后于時展大潮。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民生,改革的目的是為了發展。本文對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探討是對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辨析,更是對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方向的思考。改革工作面臨眾多困難,改革任務艱巨繁雜,廣大師生應堅定信念,保持改革的信心和勇氣。本文筆者立足教學實踐就如何立足新課程標準原則,為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1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形勢背景初探
傳統教學模式一大不足即教學缺乏創新性。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疏于對最新教學觀念以及新鮮教學方式方法的探究學習,因此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和改善。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學框架和教學體系不清晰不明確。教學違背新課改理念,過于強調成績以及教訓理論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過于關注學生學業的發展而忽略了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隊伍缺乏核心人才,專業素質過硬,專業理念突出的人才急缺。部分教師并非文學師范專業出生,教師自身學科教學水平有限,教學管理理念有限。據筆者的調查顯示,在當前中國的一些初中學校里,文學師范專業出生的語文教師,只占到百分之六十。一些初中學校的語文任課教師并非出自文學師范專業,他們對語文知識以及教學管理的敏感度大多來自于教學實踐,缺乏系統的理論與清晰的條例。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疏于對自身教學的回顧,課堂反思不及時,教學反饋不到位。然而,在語文任課教師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課堂內容進行及時的整理與回顧,以便對初中語文教學有建立整體的回味與感知。其次,教學過程當中師生地位的不平等也是制約初中語文課堂效率提高的一大因素。在知識的傳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教師是知識的傳輸者,是知識與學生之間的傳聲筒。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對初中語文課堂的興趣并不是很高,對課堂缺乏足夠的關注度。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助合作交流,少之又少。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手段落后。教學脫離生活,并未在學科與生活之間建立足夠的關聯度。
2對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2.1創新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手段要新穎,觀念要新鮮。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觀點應該得上時代在發展,教學的方式應考慮學生的接受情況。首先,教師需要深入鉆研課程,深刻剖析教學方案,尋求最佳教學思路。堅持高效原則,結合教學大綱,立足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實事求是,發展創新,為教學做好謀劃與打算。只有教師自身先明確教學內容,形成條理有序的教學策略,學生學習節奏才會跟得上教師思路,與教師合作整齊劃一,儼然有序。另外,教師教案課程導入要新穎。如何在一堂課開始的時候吸引學生關注度和對課堂的吸引力,快速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環境考察教師的本領。教師自身要多關注新鮮事物。發掘語文這一學科與生活的關聯,善于通過新鮮生動的圖片、歌曲、廣告發掘語文信息,以引導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同時,教師也可以研發一些有趣易操作的游戲導入正課。教師需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不僅不會分散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反而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精神,增強學生的注意力。再者,教師講課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不要單純地用講――聽的授課模式要求學生作答,也可以增加提問環節或者討論環節,引導學生思考發言,逐步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與天地。
2.2提高學生興趣
一個人對一件事情如果沒有足夠的興趣,做這件事的時候自然不會投入足夠多的關注。教師需要努力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關注?梢圆捎枚喾N方式來凝聚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在課前可以播放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小視頻,以此帶入整節語文課的學習,可以通過視頻的內容引發學生對當堂內容的關注。開設不同形式的作文大賽,演講比賽,小記者比賽,普通話大賽等不同方面的活動,吸引學生關注的同時力求通過為學生創設不同條件下的語文實踐環境,讓學生有效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關系,以逐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教要爭當學生的好朋友,加強和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努力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同時教師也可以就自己在教案設計中的一些假設和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了解教師的想法。增加師生交流,密切師生關系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關心。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效率會更高,熱情會更飽滿。教師可以通過增加師生互動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比如教師,可以多增加一些提問環節,鼓勵學生多動腦,發散思維,增加表現力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
2.3增強教學反思
教師在課前需要對課程內容有一個總體的認知,上課時需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反響和對課堂的反應程度,課下做好記錄,及時總結反思。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既注重創新性又注重時效性,既注重發展又注重傳承。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做好教學反饋,找到教案設計與實際教學中的差異和不足,在下次課堂中,以努力提升彌補完善授課細節。課后要及時對課堂授課的組織形式、表達內容進行回顧與整理,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通過反思與整理,在教學實踐中逐步累積自己的經驗,增強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感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為了配合我校正在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上周去馬牧池中學進行了聽課學習,經學校領導研究決定,在本周每位教師必須舉行一節公開課。目的是落實學習的情況。對聽課的安排,學校領導進行了分工,帶領老師聽課。同時要求同科教師調好課,全部參加聽課活動,鼓勵相近學科教師相互聽課。評課安排在當天的晚自習。要求教師評課時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多提建議。
作為語文教研組長,我共聽了七節語文課,并且,在聽課的當天晚自習進行了評課活動。講課教師認真備課,積極參與。評課教師評得熱烈,真正的做到了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幾節語文課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生的合作學習落實得比較扎實。充分運用了教室墻壁上的小黑板。都有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意識。都印發了學案。都不同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然,這幾節課也都存在著不足之處。有的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有的學生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還有的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夠科學,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的老師的上課習慣太隨便,有時甚至使用方言;還有的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這次聽評課活動,對教師的上課水平將有一個很大的提高,將極大的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對于每年的視導課,授課老師可以說都經過了精心的準備,至于課堂效果的優劣自當另當別論,F就本次的視導課說說自己的看法。在小組合作學習推行的今天,師生們既興奮又惶恐,興奮的是多少年的'教學模式、課堂模式終于有了質的變化,教師可以從滔滔不絕的講解中解放出來,學生可以由被動的機械接受變成能思考、會辨析的課堂主人;炭值氖歉母镏酰覀冇行┝Σ粡男,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些不適應,一個被長期喂養的獅子一下子到了廣袤的草原,看到成群的獵物在眼前走過,卻不知如何下口,甚至有點不知所措;而作為一切都親力親為的老師,一下子放了手,也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就像那些孩子不在身邊的父母,說不出的牽掛與不放心,于是在這樣的情緒操控之下,課堂就有點滑稽,甚至有點做作。
看似在討論,不過是在將固有的答案再在形式上說說而已,看似在展示,其實就是講參考答案讀下來罷了?此茖W生在動,其實很多時候是人動而心未動。教師看似放手了,其實早就做了安排,很多問題其實遠沒有討論的價值可依舊在那里興高采烈……問題與情景預設的太多,生成的太少,很多時候會讓人覺得這只是換了種方式的填鴨教育而已。其實,這對老師而言也無可厚非,因為高考的指揮棒還在,考試的形式與功效還在,再加上這么多年的習慣還有學生本身的具有素質,一蹴而就不是簡單的事情,真應了那句話“課改,想說愛你,不容易”,但畢竟可愛,值得愛,那就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教學智慧的實踐。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是體現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而不是教師演練技藝、展現知識的過程。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1. 教學體會
1.1 加強教師修養,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都說初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峦吡蟹蛘f:“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并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 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于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后,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為文本并對其進行編輯。
1.3 挖掘人文內涵,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于數量化和標準化。尤其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局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準化教學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1.4 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為主體,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內容出現了大幅度改動,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后的教學模式顯得與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能力發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位于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只有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馬上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這節課屬于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作文課“寫出人物的精神”,通過描寫人的眼睛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出人物的精神是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難的,大部分學生的描寫都是大而化之,筆下的人物都是面目模糊,寫人的文章最后都變成敘事文,學生的作文存在兩大弊。阂皇菙⑹聸]法為表現人物服務,二是細節描寫沒有感染力。所以要完成這一單元的作文目標,要能引導學生捕捉細節,還要授以合宜的技法去描摹細節。描寫眼睛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茨威格的作品《三作家》中對于托爾斯泰有大段的外貌描寫,這一段文字堪稱寫人的經典之作,其中對于眼睛的描繪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隨意截取一段你都能夠感受到這雙眼睛的無窮魅力:
這種穿透心靈的審視儀僅持續了一秒鐘,接著便刀劍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與和藹的笑容。雖然嘴角緊閉,沒有變化,但那對眼睛卻能滿含粲然笑意,猶如神奇的星光。而在優美動人的音樂影響下,它們可以像村婦那樣熱淚漣漣。精神上感到滿足自在時,它們可以閃閃發光,轉眼又因憂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陰云,頓生凄涼,顯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測。它們可以變得冷酷銳利,可以像手術刀、像x射線那樣揭開隱藏的秘密,不一會兒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這是出現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梢允惆l各種各樣的感情。
當你透過文字凝視這雙眼睛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被牢牢吸引。茨威格僅僅通過對于眼睛的描摹就將托爾斯泰深邃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語言的藝術魅力無窮,其中可以挖掘的教學資源是非常豐富的,所以我以眼睛的刻畫為著眼點,引導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處細節著力描摹。
一節作文課,就要引導學生思考經典名作是如何寫的。茨威格的作品中運用得最顯著的就是他的'博喻、夸張的修辭手法以及深入聯想的創作手法,這些手法,層層深入,可謂是“寫出人物精神”的典范。若能讓學生在學習名家作品時體會到“眼睛不止表面的形狀與顏色,還有深處的靈魂與思想”,他們也一定能拿起妙筆,寫下靈動優美的文字。所以,我將賞讀、對比讀插入到技法的總結中,讓他們在朗讀中體會技法的表達效果;在鞏固的環節設計了學生作品析讀,激發寫作興趣;最后引入了兩張圖片來做當堂訓練。
課程結束后,語文組的老師們給我提了不少非常有建設性的建議。比如,流程的設計方面學生,徐老師提示我學生對于語言材料的感知比較粗略,印象不深,如果將這些比喻句轉化為直白的語意,兩者相互比較,多進行揣摩,學生對于博喻的表達效果也會有更深刻的認識。的確,學生作品中自覺運用博喻的并不多,這固然與他們語言積累不足有關,但是缺少深入體會也是重要原因;此外我將教師作品展示的環節放在學生寫作之前,能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在教學材料的選擇方面,單一的圖片難以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在動態中流轉的眼神更具情景感,能將學生帶入。
語文組的所有老師都給了我很多鼓勵和建議,在他們的鼓舞下,我也萌發了重上一節課的想法,借了覃老師的課,我又將這節課流程做了更改,品讀的環節放緩節奏反復揣摩,設問也更加深入,另外還插入了背景音樂,幫助學生進入情景。當堂寫作開始之前我出示了兩張圖片,配樂展示了我的一篇短文《冷鋒的眼睛》,此外,還增添了一個寫作對象,可以寫自己心目中難以忘懷的眼睛。
不得不說,這幾處更改對于學生來講意義重大,朗讀時他們興味盎然,品味時他們一語中的,最后的寫作環節更是驚喜連連,好幾個學生主動將習作送到講臺給我朗讀。
他的眼睛透出穩重,如泰山一般,無論怎樣的困難也撼動不了,他的眼神又似一顆子彈,對準了一個又一個想侵略中華的侵略者;他的眼神如雄鷹,將侵略中華的人死死抓住,無論敵人怎樣掙扎也無法逃脫;他的眼神好似無數火炬在燃燒,敢于太陽爭光耀,為每一位中國人照亮回家路。他的眼睛一直凝視著祖國,一直凝視著燦爛的五星紅旗。
這是一雙含有千言外語的眼睛,如心中的燈塔,照明人們心中的世界。如一顆黑珍珠黑得發亮,如透視的光,直達靈魂深處。世間的苦難,在這雙眼睛在,全都煙消云散。她的眼睛充斥著希望,眼神中似乎有一萬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微弱的光芒下綻放。她的眼神仿佛在告訴人們,她渴望讀書,渴望知識。圖片
教學反思對于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有時我無法洞察到問題所在,或者暫時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是前輩們不厭其煩地給我建議,令我受益良多。感恩有語文組的老師們一路相伴,悉心教導。
通過本單元寫作課程的學習,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描寫人物的常用方法。要將一個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就要抓住人物與眾不同的地方,將人物特點展現出來。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和發現,抓住人物特點,寫出人物的精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課改大潮中的青年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F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于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地設置不同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獨創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激勵學生發表獨特首創的見解,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源泉。不僅要培養復合型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讓學生依據信息,廣開思路,充分想象。為達到某一目標尋找出盡可能多的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豐,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勇氣》是一種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藝術美等?山Y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的能力,進而來創造美,用語言行動來描繪生活,發現美,提高美的創造力。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本節內容從三個方面說長江,一我國的第一大河,二黃金水道,三開發與治理,其中長江的開發與治理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
本節課內容較多,一課時說完,使很多內容在講解上不夠全面,甚至有的問題不能拓展,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定的困難。例如,在說長江的洪澇災害的治理時,只講了治理措施,沒說洪災的原因,使學生在后面的思考題“為什么要對長江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理解和回答上帶來困難。并且在時間安排上顯得不合理,前面長江的概況用的時間過長,而本節內容重點和難點的開發和治理安排的時間不足,使得后面的內容大多感覺在趕時間,就是一味的講解,學生活動,學生參與的就少了些,這些反映出我對課本和課標的'解讀不夠,在教學時,對一些問題不知取舍,總想面面俱到,結果使得時間分配不合理,也使得對重難點的講解不到位。
另外,我上課時表情單一,嚴肅,使得課堂氣氛有點沉悶,親和力少,與學生互動存在困難。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反思,今后的教學中時刻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尊敬的評委,朋友們:
上午好!回想剛才的賽課,心中感慨良多,既有一抹亮色,也有一絲遺憾。這一抹亮色主要體現在:
1、整個課堂,我注重了引導學生從初讀、解讀、誦讀、建構四個層面自主學習,相互探究,主要圍繞“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學思路開展,條理清晰,教學有序,較好地達成了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
2、歌德曾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教學中我始終注重激發學生求學興趣,引用視頻設疑激趣導課;設計“翻譯王”賽,舉行“背書王”賽,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讀成誦”這個教學重點;“合作探討,品人物,體驗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設計的5個問題,“神話共賞”中引進的'課外神話《精衛填!,課內外結合,有效地突破了“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這個教學難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創新的意識。
3、著名教育家葉老先生說過:“凡為教者必期達到不教。”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受用終生。如指導學生采用圈點法抓關鍵詞“疏通文意”,引導學生按照文章思路進行記憶背誦,讓學生形成學習技能。
4、課件的精心設計和巧妙運用,較好地營造了融洽、民主、協商、對話的課堂教與學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很好地輔助了教學,優化了課堂結構。
說罷亮色,最后談談一絲遺憾:
1、時間把握不夠好,有些前松后緊。
2、課堂調控靈活性不強,思考不夠成熟,受教案牽制,而教案上的語言又未全記得住,顯得有些慌亂而語言零碎了。
課雖完,思猶在,教學之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反思完畢,敬請各位不吝賜教!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初中學生,還沒有完全擺脫教師講、學生聽的讀書習慣。思維有嚴重的局限性。針對這一特點和教材的實際,我注重了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如教《春》一課時,誘導學生借助語言材料不斷地把文中重點句段的知識點梳理成閱讀組塊,盡可能增大學生信息儲存的空間。然后用獨立的思維方式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預測和推斷。如:對文章第二自然段中那句“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一句,向學生發問: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我給學生獨立思考時間,鼓勵說出獨到見解:提倡多角度思考問題。
結果卻眾說紛紜,大體看法是:1.用擬人的`方法,形容小草的形態;2.用比喻的方法,形容人的活動;3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描寫人的活動;4.寫人的動作。我及時進行提示,要求聯系上下文,看這句話共有幾處停頓,每處停頓的句首都是什么詞性,表示什么。同學們有所領悟,并回答:“六處停頓,每處句首都是動詞,表示六種動作!蔽覇,既然是表示動作,那么請說明你同意上述四種看法中的哪一種?通過及時點撥、引發,使學生的見解向正確答案靠近。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初中語文07-11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06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5-20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7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2-11
初中語文月考教學反思07-14
初中語文背影教學反思07-16
初中語文《故鄉》教學反思07-16
初中語文《匆匆》教學反思07-15
淺談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