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通用8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為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布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為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并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后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理解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啟發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后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為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匯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本進行了再創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采取了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后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后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于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為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力!睂W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眾人之長于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系,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誠如何理解他們,感受他們。之后,許多學生在周記中談了學習后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為,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于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于學生選取自己滿意的學校有必須的幫忙.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潛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證明,有超多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誤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于類似:"透過……你讀懂了什么""還讀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并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但是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于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都無從明白。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能夠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就應鼓勵,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就應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就應帶有"什么什么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必須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最后,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樣辦"而如今我們就應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樣辦"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著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證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狀況后,先作一番思想斗爭,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高考優秀作文》《高考滿分作文》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構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必須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潛力和領悟潛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后,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必須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理解你的灌輸。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么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于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狀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后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于學生平時背誦古文必須要理解,并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能夠.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就應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么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么他的理解潛力,總結概括潛力就不會得到鍛煉,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狀況.
寫作更是占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后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此刻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必須的成績.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在政治科組長的精心安排下,我們聽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課。通過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聽課后的教學收獲和自我反思。
聽課印象:
。ㄒ唬┖玫姆矫妫
1、施老師教態自然,在整個課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親和力非常強,語調平和,聽起來很舒服。
2、對教材比較了解,整節課各個環節連接比較好,沒有出現停頓,課堂比較流暢。
3、教師的活動范圍比較廣泛,一節課40分鐘很少在講臺上活動,能夠深入到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和學生和目光交流,也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許多積極評價,有利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
。ǘ┲档盟伎嫉牡胤剑
1、課堂內容太多,包括兩個單元的重難點。
2、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較為混亂,問題的設計沒有難度,難以讓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的許多提問中,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師還是讓學生討論思考,然后再個別作答,一個說明練習太容易,二是老師的應變不好。
3、講課內容的深度不夠,不能夠滿足優等生的學習要求。
自我反思:
這一課例的講授過程,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師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內在的知識間聯系,以及熟知學生的知識水平并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質和學生能力的飛躍。
2、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個體差別和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欲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為此,教師組織合作學習,要給學生群體一個明確的共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除學生間的互動外,還要發揮“師生間的互通”對合作學習的促進作用。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借著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征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潛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此刻我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潛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構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潛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潛力和書面表達潛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潛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為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才有潛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比绻⒆舆B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貼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后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于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潛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并不是講什么考什么,試題資料和教學資料的直接聯系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超多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潛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能夠說學生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此刻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潛力差的原因之一。鑒于此種狀況,對于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就應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眾所周知:語文教育先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號沖擊,再有“語文費時又費力,學也無法得高分”的高考制約,后有“不懂英語與計算機是現代文盲”的觀念打擊。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無濟于事的,只有不斷反思自我,瓶頸一破才會天地寬。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我覺得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庇纱,我常在想:既然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愿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你讓學生寫寫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橫眉冷對方格紙,俯首甘咬鋼筆頭”,讓你哭笑不得。癥結究竟在哪里?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一定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績與排名的壓力下,語文也漸漸失去了輕松與活躍的氛圍,變得沉重與凝滯;在追求“效率”的名義下,語文刪去了活動與場景,只剩下知識與思辨。在應試的背景下,學生認為語文只要上課聽聽講,做做練習就萬事大吉了;卻不知道要學好語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學生不肯觀察、感受、思考生活,勢必降低了語文方面的認知能力。再者,學生也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學科“厚積薄發”的特點。在花了時間,做了題目,卻不能立竿見影的情況下,學生便在功利心的驅使下,把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學科上。難怪學生時常詼諧地說:“語文,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數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學要提升人氣指數,我覺得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是首當其沖的。這雖然已經不是什么新的觀念,但卻是語文教學必須具有的語文教育觀。
語文教學滲透“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的理念,我覺得可通過兩個途徑:一是以語文的形式對話生活,給學生提供一個大語文的學習環境,保證學生學習和歷練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二是以生活的內容豐富語文,變平淡的生活為豐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讓學生自創賀歲短信和迎春對聯,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這樣能達到“從語文回歸生活,再從生活升華語文內涵”的目的。這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學必須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有位語文專家說過這樣的話:一個負責任的語文教師,只需教會學生兩件事,一是閱讀,二是寫作。高再明老師曾向我推薦過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語文教師》,該文發表在《光明日報》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學研究員周國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國平先生說:“我沒有當過中學教師,但我當過中學生。讓我回顧一下,什么東西提高了我的語文水平,使我在后來的寫作生涯中受益無窮,我發現是兩樣東西,一是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寫日記的習慣。”專家就是不一般,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該練什么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這樣考查學生的,語文試卷只有兩個大題,一個大題是閱讀部分,另一個大題是作文部分,閱讀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別占80分和70分。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老師有點空就講、學生有點空就練,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堅守的確實不牢、不死。當前,山東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極力倡導將時間還給學生、將能力還給學生。我覺得實施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學特別有利:以前,學生“兩眼一睜,就開始競爭”,絲毫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現在,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自然而然閱讀的時間也會多起來!凹热涣舻瞄喿x在,學生就莫怕作文難啦!”。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可以為學生鋪墊一個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進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富裕,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為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為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顯而易見,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展益處多多。所以說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第三步:關注三種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習慣是種能量,也是能量的儲蓄。我覺得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打開網頁你會發現信息是按秒來更新的,學生的“教科書”就是現在的世界。語文教學不關注學生學習的習慣能行嗎?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范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因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內心才會真正強大起來?磥碚Z文教學關注學生思考的習慣也是不言而喻的。“積沙成塔,集腋成裘!闭Z文學科包羅萬象,浩瀚無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積累的習慣。
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滲透一個理念、堅守兩塊陣地、關注三種習慣。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于言,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我決心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堅決落實到底。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長期以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圍繞各個專題,各個考點、各自為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專題、考點、像一條條平行線永遠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學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點、專題又得返工。語文教學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
從20xx—20xx年的考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試題回歸課本越來越突出,從字音、字形到語言表達,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學熟悉的大背景中。面對試題的改變,我們打響了回歸課本的旗幟。于是,理清教學思路,如何重新調整和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如何尋求教學突破,尋找各個專題,考點的契合點、連結點,使高三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擺在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個嚴峻的課題。
作文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線,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數中,是天下第一題。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語文科的成績,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教師、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課外收集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專項訓練常抓不懈,這固然重要,但這是否能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是否有更切實有效的途徑?透過紛繁復雜的專題、考點,我找到了這個契合點、連結點,它就是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強化各專題訓練的同時,實際上都在為作文作準備。我們是否有必要舍近求遠,另起爐灶,花大量時間來抓作文專項訓練呢?
(一)學習“虛詞、實詞、熟語的正確使用”等專題,為作文儲備充足的詞匯。
批閱學生的作文,許多教師都感嘆學生作文里詞匯的貧乏,要么辭不達義、望文生義,要么就出現很多生造詞。一篇作文難得見到幾個用得貼切、鮮活的詞。在復習這些專題考點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作文的角度多積累詞匯,然后學以致用,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詞匯。
(二)學習“字形的識記、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專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以往教學出現的情形是,做這類專題訓練的時候,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較好,準確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寫作文,就不當一回事了,無所顧忌,錯別字連篇,標點“一逗到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為什么會出現這類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學”與“用”嚴重脫節了,學習這些專題的時候,沒有和作文連在一塊了,未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
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能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教學這些專題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專題的高考分值是“X+60”分(“X”是該專題分值,“6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學生重視,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不錯的效果。
(四)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并錘煉學生作文的語言。
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多用整句、對稱句。很多學生很喜歡做這類題目,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梢粚懫鹱魑木统蠲伎嗄、根本找不到感覺了。在講評語言應用題的時候,我時常會這樣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現這樣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煉,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可以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為了解決那些題目,還應該把它們當作美文、范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鑒。為自已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為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鑒模仿的過程。
總之,在整個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作文。讓教師心中有作文,更要讓學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的同時,不忘彰顯作文的特殊地位。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關于高中語文教學,我最初的認識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就是要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有不容易?我們的課堂常常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教學流于形式。想想自己,在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現象:例如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自己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自己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自己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的聽專家們的引導和指點,認真和專家們做心靈上的交流。記得專家組有位老師說的好,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要合作、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和注重積累與梳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第三、創設和諧、真誠的學習氛圍。教師不能夠也不應該去左右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思維結果,要充分保障學生的民主意識和表現欲望,所有問題的解決都必須在師生平等的交流中得以解決,教師決不能居高臨下地對學生指手畫腳,更不能對學生的認識做這樣或那樣的否定和貶損,要具有平等與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能左右的僅僅是節奏和方法而已。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必須貫穿始終的是真誠與信任,教師要相信學生有自我正確閱讀的能力和潛力,要與學生彼此都敞開心靈。
第四、具有廣博的知識與豐厚的文化素養。作為語文教師應當而且必須成為學問的雜家,不但要“淵”,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政治、歷史、音樂、社會甚至于美學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識,要曉天文、通地理,這樣才有可能在新課標、新角色面前站穩腳跟,才能游刃有余。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8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里,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于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后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么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并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采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
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周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閱讀。
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彼,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
“一日不學則落后,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余,我采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高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里的優質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說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后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后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06-26
高中語文老師教學反思06-24
高中語文老師的教學反思06-24
教學反思高中語文09-09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篇)11-10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精選6篇11-10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篇12-19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篇)12-20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 (4篇)12-12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反思 4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