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頤和園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頤和園》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如果能及早的發現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便可以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而這就是教學反思的益處。下面是由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頤和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1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移步換景,寫得很有特色。課文先寫長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接著寫的是萬壽山的景色。分別介紹了從腳向上,和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最后寫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紹了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最后寫頤和園處處有美景,看也看不完,開頭與結尾呼應,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教學后,有以下幾點感受: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主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始終讓學生處于主體的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成了引導者、組織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好伙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
2、創建了和諧的對話場境
教師角色的轉換,使我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于我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在導入新課時,展現了學生在頤和園的照片,教學過程中,好幾次播放了頤和園的實景錄像,三番四次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達到了和諧對話。
3、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學,引導學生理解一篇篇課文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其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即我們經常所說的“授之以漁”。在進行這篇課文備課的時候,我預先有一個設想,教學時先扶著學生走一程,即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長廊的長和美,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而在學習萬壽山這部分時,我再放一放手,讓學生分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這樣,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最后在學習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時,讓學生自學,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又開始的扶著走,到后來的學生之間學著走,到最后的學生個體獨立走,充分體現了教學重在授人以漁,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時,所應該著重體現的。
4、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頤和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覽性的課文,不僅文章內容美,而且在寫法上也很有特點。教學之前,我就設想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記憶課文的內容,練習表達。于是,講課時,我根據本文的特點及學生喜歡旅游的特點,學習設計了讓學生當小導游這一情境。但是由于時間的原因,沒有使全部學生融入到導游這個角色中,沒有真正走到文本中去。
5、重視課文表現形式的教學
自實施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重視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課堂花樣增多了,教學過程變得熱鬧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語文教學經驗也被丟棄了。如,讀寫結合的經驗。閱讀教學只重內容理解,忽視寫法指導的現象還較為嚴重。針對這種現象,在教學時,我確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特點,學習它的寫法。如全文的先總述后分述最后總結的寫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點寫長廊的寫法。我現在的體會是:如果能進行一次小練筆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寫游記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遺憾的是這次小練筆沒有時間進行。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2
本課作者引領我們一起走進頤和園,按一定的游覽順序向我們介紹了頤和園內幾處美麗的景觀。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層次清晰,文字圍繞“美麗”展開。
課堂上,我們從走進大門開始,跟隨作者繞過大殿,來到長廊,感受到了長廊的長和美;隨后登上萬壽山一飽山下美景;最后來到昆明湖,欣賞了湖邊的美景。作者每到一處,在每段開頭都有一句表示位置轉移的語句來引出,非常明顯。在開始我提出“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從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的?”這一問題后,大多數學生很快就找到了,對重點詞句的體會也比較好。描寫長廊時,我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長廊特點的'詞句,并說說自己的理解,宋藝涵同學竟一下子說了好多,對每一句都分析得頭頭是道。她不僅體會到了長廊的長、美,還由橫檻和花木的獨特設計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磥硭17課《長城》的知識遷移過來了,這種學習方法還真不錯。后面段落中,其中對于“滑”字的體會學生理解比較透徹,我想可能是由前面的比喻句做鋪墊。
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學完每一部分后我還是沒能及時小結一下。課文圍繞頤和園的美麗來寫,每游覽完一處景觀,都應該回歸到“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边@個總起句,以加深學生的體會,進一步感受園內的美麗。對于寫作方法的指導也不到位。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3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
1、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生讀課文時,我就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后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么?感到遺憾的是在進行小練筆時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結合課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幫助不大。
2、這篇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來體會長廊的美麗,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感到遺憾的是抓住了重點段落進行精讀,但為安排運用方法進行跟進的略讀訓練,使課堂整體效果顯得單薄。
從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但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鉆研、虛心請教、及時充實,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遺憾。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4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教學。
一、朗讀入手,整體感知,體會文美。
本節課是第二課時,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摘抄課文中描寫頤和園的優美詞句,來體會頤和園的美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學生的愛美情趣。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加強自主、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學習這一段時我讓學生按照讀、看、講的學習方法分組進行自主、協作學習。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章的美。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學生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查看相關資料,增加表象積累,這樣學生對頤和園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認識,更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說話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通過分小組自主、協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節課學生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中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學得輕松而愉快,游覽了頤和園的美景。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5
《頤和園》是單元五的精讀課文,這個單元式圍繞“世界遺產”來寫的,作為一篇游記,《頤和園》這篇課文不僅僅文字優美,而且結構很清楚,作者的游覽順序顯而易見,所以我想透過讓學生發現這條游覽路線來掌握游記的寫作順序,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學生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在第一課時,我原本設計重點學習“長廊”部分,透過讓學生反復讀來體會語言的美以及感受長廊的美,但在實際引導時往往有所欠缺,而且讀的時候,目標不明確,有幾次純粹是為了讀而讀,沒有給學生明確的`朗讀要求。所以,在單純的讀中,學生并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這是我以后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課堂效率不高是我教學上的詬病,往往能用最簡潔的語言來引導和總結的問題,我卻反復強調,這是浪費課堂時光的原因之一。第二,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文本時,沒有做到突出特點,該略講的部分沒有略講,往往一個課時能完成的課,卻要用兩個課時去完成。這次在《頤和園》的教學中,再次凸顯這些缺點。我設計把佛香閣、昆明湖和十七孔橋的學習交給學生自學,但又懷疑學生的自學潛力,以致未能放手讓學生成長。
《頤和園》這節課讓我愈加覺得自我教學上有諸多不足,教學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6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綜合處理語言、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的潛力,擁有極強的表現力和較好的受控性、交互性,經過完整演示、構成合理教學結構的過程。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環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它以全方位、整體化的方式把語文信息知識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借助多媒體,多場景多角度地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迷人風光,讓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和作者一齊去欣賞美麗的'風光。隨著畫面的出現,音樂的響起,播音員的配文講解,學生的興趣油然而生。
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平等地共有、共享學習資源,能夠按照自我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取學習資料、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根據提綱預習課文,查閱資料,與同學們交流,學生利用網絡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學生對課文資料的擴展。
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光內,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思維潛力、想象潛力、認識潛力和綜合潛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充分調動其主動性和用心性,進行有效的學習,學生的綜合潛力得到最大發展,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到達優化組合,個別化和大面積施教的統一得到實現!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是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開頭結尾都總述了頤和園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之情。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美和大,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景中學習,在做課件時搜集了許多頤和園圖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頤和園的美。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積極性,我在講解的時候拋出了一個總問題“課文是怎樣具體細致描寫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呢?請同學們畫出描寫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景物的語句,并在旁邊做批注,細細體會其特點。”,先自己找,再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力求通過自己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助解決本課的重點,最后全班匯報。
語文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讀中品,品中悟”,所以整堂課我都力爭營造優美的意境,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讀體會、感悟頤和園的美。
因為是第一次上公開課,以至于有點緊張,所以講話的時候有點語無倫次,該講的內容沒講到,例如:在700多米、273間、17孔橋的時候要提列數字這種說明方法,后來忘了。在點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一緊張喊錯了一個學生的名字。時間也沒太把握好,最后讓同學們自己來當一當小導游,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最想向大家介紹的景點時,時間不夠了,還沒怎么說就下課了。
從這一課的教學中,發現的不足很多,但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雖然說教學是不完美的藝術,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失和遺憾。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8
自學校開展“控制自學”課堂教學模式以來,教研組每次的巡回聽課活動,都是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一次提升。通過研究問題的提出,假說的確立,活動方案的制定,再到集體備課,課前說課,上課,評課,最后到課后的自我反思。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對我們教學的考驗。
對于每一堂課來說,都有其亮點和遺憾的地方。就算每位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再細致,也難免在課堂上不出現學生的突發事件,所以我想世上應該沒有絕對完美的課堂。因此只有一次次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增強專業知識,提升自我,甚至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課堂離完美近一些。
本節課結合本組假說:交流展示中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是培養學生朗讀能力一種有效途徑,進行設計的。由于孩子們沒有去過頤和園,只能從語言文字中抽象的'體會。因此我找了一些優美的圖片配上課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同時再加上老師重點句子的范讀,配樂朗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朗讀,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硬件原因以及對學生課前的了解情況不夠,所以存在著很多遺憾的地方。我不想談本課的亮點有多少,因為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才能有所進步。
第一,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不充分,沒有了解學生讀文是否達到正確,流利。這是我最大的遺憾,因為只有達到這一層面,才能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交流的時間太少了,以致孩子們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不知從何談起。對于朗讀的指導雖然有圖片作為輔助,但音樂沒有放出來,部分學生沒有達到教學目標,讀出贊美的語氣。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麗。
第三,我在指導讀文的過程中,形式比較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四,在指導朗讀時,沒有抓住指導的契機,點撥的時機。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上了一節無準備的課,并不是自己沒有充分的備課,而是在學生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強迫學生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孩子們失去了往日課堂上的風采。到現在我還處于自責中,這也是因為自己的教育機智不夠靈活,教學能力還有待于提高。這節課給我的觸動很大,在今后的教學中,無論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方面,還是其他方面,都需要自己多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與實踐的結合。要注意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學生的質疑能力。這些都將成為我今后研究的方向。由衷的感謝這節課給我的教訓,我將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努力地走下去。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9
在《頤和園》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工具性,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創設一種接近真實的學習環境,完成對問題的理解和知識的'運用。教學中讓學生透過上網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資料,獲取超多的信息,擴大知識面,并且向學生推薦了《天河部落》這個教學平臺。
在課后還留下了擴展余地,能有效持續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學生在網上搜索,查找更多的古典建筑藝術,再進行交流,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從這節課中我發現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適時適度,是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應用。
計算機網絡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悄悄地改變著傳統的語文教學,我充分體會到了教師要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今后我要在實際教學中更多更好地引進現代教育技術,透過把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和手段應用于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整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潛力、創新精神、實踐潛力和信息技術素養,豐富語文知識和潛力的積累。
實踐證明,讓學生主動收集信息,能充分地將課本資料、課外知識與現代信息有機融合,擴充個體信息容量,優化課堂教學資料,促進主體充分參與,真正實現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教學目標。
總之,信息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創新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展望未來,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信息數量爆炸式地增加,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有效地獲取、選取、處理信息的潛力,就會為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賦予不盡的動力和源泉。
《頤和園》教學反思 篇10
《頤和園》這篇課文按游覽的順序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文中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課文文字優美,層次清楚,其移步換景、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非常值得學生學習。
一、讀說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教學,“讀”是感悟能力形成的靈魂,也是概括能力形成的捷徑,讓學生抓住一句話中的要點用精煉的語言對其特點進行概括,是我這節課所運用的方法。
在教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等景點時,讓學生品讀有關的語句,如:看到這么多各具情態的畫面,你有什么感受?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將“滑”與“劃”進行對比。這么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生都能較為合理的展開想象并進行了一定的說話訓練,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煉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二、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讓學生從范文的寫作技巧中吸取寫作經驗,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在習作中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學語文,用語文,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额U和園》是一篇典型的游記文,它開頭點明文章的中心:“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接著圍繞這一中心,運用了移步換景向我們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美麗景色,最后再進行總結。所以,我教學這篇文章時,啟發學生從文章的構思、寫作方法等多方面地向《頤和園》學習。
明確中心句是最能表現文章意思的句子,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了解中心句有概括和總述作用,告訴學生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有一個中心,這樣文章就不會顯得雜亂無章。接著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圍繞“美麗”二字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點?并把相關的句子畫出來。讓學生明確這幾個句子就是本文的提綱。把游玩的過程記下來的文章叫做游記文。如果要想把游記文寫得井然有序必須要先列提綱,寫清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再選擇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景色來突出中心內容。
由于學生對于移步換景這種寫法比較陌生,所以在“移步換景,學寫法”這一環節,我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作者運用了移步換景法,在屏幕出示移步換景的定義,讓學生朗讀加深印象,接著學生朗讀上一環節找出來的句子,師進行點評。在讀與老師的評中明白移步換景就是邊走邊把看到的景物寫出來。順勢引出最后一段,讓學生體會作者運用了總分總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利用閱讀課向學生有意識地提供作文寫作材料和方法,提高了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和寫作文的興趣,讀寫結合,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水平。
【《頤和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頤和園指南08-05
頤和園的傳說06-07
頤和園旅游日記11-03
游頤和園的日記10-29
小學教學教學反思02-03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2-02
教學反思到底反思什么08-12
頤和園的導游詞01-19
經典頤和園導游詞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