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案例及反思
頤和園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1、自由讀。用心去體會游人的感受。
2、指名讀。
師:如果你能再讀慢一點,游人欣賞、留戀的味道就更濃了。
3、指名讀。
師:讀得太美了。真靜。±蠋熯B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吹皺了這一湖清水。
真悠閑!你一定是舒服地躺在船上欣賞這美麗的湖光山色。
師:同學們,這里能用劃嗎?
生:不能。這個劃,劃破了湖面的平靜,劃破了游人的心情。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劃字。
生:滑字體現了湖面的平靜,體現了游人的悠閑與留戀,滑字說明船是隨風而動,隨水而動,不是人操作的劃。
師:這也是隨心而動。
4、再讀,讀出滑字給我們帶來的優美意境。
反思:
按照現在課堂流行的模式,這段上到這里就結束了。教師努力創設情境,使學生恍若置身于文中描述的湖光山色之中,激起他們與作者與游人相同的感受
美。在與文字產生情感共鳴的前提下,拋出相近的兩個字滑與劃進行比較,品悟滑字在文字表達上的妙處。通過品悟促使學生情感的提升,將感官上的淺層美感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美感和情境美感。整個過程在文字上使學生經歷了感受、感知、認知這樣三個過程。
然而,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教學環節,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效率低。整個環節從切入、展開、收攏到點睛大約花時10分鐘,占整堂課的四分之一,可最后的收獲在語言文字上只是一個滑字,占整篇課文的四百分之一。
2、增量少。學生通過學習在情感、理解的讀上都表現出了增量。然而在關鍵的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學生到底有多少收獲呢?聯想平常課堂上學生情動而辭不發的現狀,我不禁懷疑:這費盡心血得來的一個滑字,學生能像作者一樣巧妙地運用嗎?如果不能,那么我這節語文課教了學生什么呢?
【小學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案例及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05-15
小學英語教學反思案例09-21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07-22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與反思07-22
小學綜合實踐教學反思案例10-27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案例反思10-15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11篇12-30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11篇)12-30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案例范文(精選10篇)08-19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