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長城》教學課程反思
歷史性文本是中華文學的經典。所謂的經典,是指其為人類與本民族文化的精華、人類精神文明的凝聚點。引導學生從經典閱讀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審美情趣,從人生一開始就占據精神的制高點。經典閱讀會影響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精神的發展。但由于歷史性文本無論是時間上還是故事背景方面,都與學生相距甚遠,因此,每當面對此類文本時,我們往往會發現學生的學趣驟然降低,甚至還會產生“厭學”的學習狀態。故,如何有效地發揮歷史性文本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得不成為了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大難題。無獨有偶,我有幸聽了周老師的`《長城》一課,讓我受益良多,現結合此堂課,淺談一下自己對教學歷史性文本教學的幾點想法:
1、課前重積累
即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面對歷史性文本,我則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并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如這篇課文教學前,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圍繞“長城”課前收集資料,通過翻閱課外書、采訪、上網等方式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了解了許多事實。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性文本的興趣。
2、課中重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尤其是對于歷史性文本,由于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難有效的投入到此情境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一系列的語言和肢體表達引導學生學會“身臨其境”,同時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在這堂課中,周老師那親切的教態,嚴謹的教學語言,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怪,整堂課上時時讓我們欣賞到了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的動人姿態。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而孩子們的“情”一旦激發,他們口中的答案必將是一個個預想不到的驚喜。“激情”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課后重實踐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為了實現實踐的有效性,周教師就針對學生的喜好進行了課外實踐題:請學生們去收集“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的有關書籍。為了解決自己熱衷的問題,相信學生定會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圖書館、網上搜集資料等等。由于這些活動多是學生自己選擇的,所以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帶給學生由衷的快樂。對問題的答案教師并不做統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觀點。學生可以探索,可以懷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標新立異。也許正是這種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創新的火花,也使語文對學生產生了巨大吸引力。
【小學語文《長城》教學課程反思】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反思01-28
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8-17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05-2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01-28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教學反思12-26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8-18
小學語文《白鵝》教學反思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