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主要的教學目標是: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下面是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角在生活的應用非常廣泛,但是二年級的孩子對角的認識大多還停留在“尖尖的一點”這一個層面上,很難抽象出數學中角的形象。因此本節課的側重點就放在幫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確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為此,我將整節課分為四個環節:一是通過指一指活動,初步感知角的形狀;二是通過找一找活動,引導學生從“生活角”中抽象出“數學角”,認識角的形狀和各部分名稱;三是通過開放性的操作活動,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變化特點;四是角在生活中的應用,鞏固角的知識。在整堂課中,我創設了直觀、生動且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活動,通過“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進學生將豐富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本節課的優點:
1、角來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認識角時,我借助學生熟悉的三角尺導入,先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這里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充分利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而且這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從一點引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以后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然后讓學生從剪刀、紅領巾、鐘表上找一找角,給了學生一個抽象知識的過程,準確過渡出角的'幾何形象。再用一組判斷題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角來源于生活用充滿了數學味。
2、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創造角的環節首先是對“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進一步鞏固,而且讓學生在拉動活動角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但是關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仍然是無法確定的,因此我設計了比角的環節。當課件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是角的邊長不一樣的角,大多數學生傾向于邊長的角大,這時老師通過重疊法把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引導學生發現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巧妙的一比,不單幫助學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還讓學生學會了怎么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隨后的畫角也是對知識的不斷鞏固——畫一個和第一個角大小不一樣的角。
本節課有待改進之處:
1、在每個環節結束之后,我的小結語不多,沒有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得環節與環節之間過于零碎。
2、沒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比如在鐘表上找角時,有學生比劃出了一個圓形,我預設時沒有想到,因此我只是問了一句:“這是角嗎?”然后讓其他學生來找角。其實我可以在學生認識了角的特征后再回過頭來看看,說說為什么圓形不是角,可以幫助進一步鞏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饋用毛線創造角時,預設是同桌合作拉出一個角,讓他們說說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哪里,然后松開其中一條邊,讓學生判斷這還是角嗎,體會角的邊必須是直直的。但實際反饋時,上來展示的第一組用毛線拉成了一個三角形,第二組用毛線和吸管拉成了一個“T”型,實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個過場。后來在其他老師的指導下,我發現其實這是很好的生成資源,可以和練習中的數角聯系起來。我沒有好好利用,實在是可惜。
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找角——說角——比劃角——創作角——畫角”的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充分的活動起來。
這節課的難點就在于讓學生建立起角的空間觀念來。學生已有的對角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事實上學生所認識的只是角的頂點,卻不知角還有兩條邊。要使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我認為首先要打破學生的錯誤觀念,有破才有立。在此思路上,我在學生指給我看三角尺上的角就在尖尖的地方上時,我順勢利導把那點印在黑板上。學生看到那一點才意識到,其實他們剛才指的不是角,只是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建立起角的正確觀念來。
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時,我讓學生先閉上眼睛想物體上的角的樣子,然后讓他把想象中的角的樣子畫出來,通過讓學生想角,在腦海中建立角的表象。同時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在學生形成正確表象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使學生經歷“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備課中對學生備得不夠,在讓學生摸角的兩條邊時,我問她感覺怎樣,她回答感覺很舒服,癢癢的。他的回答讓我當時無所適從,但我對于自己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及時做出了靈活處理,沒有生硬地把學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設計的思路。而是接著問她,為什么會感覺很舒服?他回答因為它很平、很直。還有在學生動手操作中指導得還不夠細致和到位。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和加強的。
總的來說,本節課是達到了最后的教學目標。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提醒自己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個獨立段的教學內容。對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然而卻不會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描述角,所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設定:結合學生生活情景和校園具體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領悟角的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會用尺子畫角,并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角的畫法。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取決定因素的是兩條邊叉口張開的程度有關,張得越開角越大,反之越;與邊的長短無關。作為本課的難點來進行突破。
1、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動手折出不同的角,指角再到揭示課題,其次是放手讓學生在猜、折、做、畫等各種數學活動中認識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歸納交流。各環節過渡比較自然。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注重豐富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對學生開展探究活動的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實現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主動活潑、主動有效的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并不斷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2、注重語言表達。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等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敢于動手。讓學生通過思考,留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
。1)在時間上分配的不夠好,以至于討論時間稍長,影響了后來學生的畫角和相應的練習,這部分內容,學生還沒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結束了。原訂討論角的大小時為第一個高潮,練習之后通過巧妙剪角游戲再出現第二次學生情緒的高潮,很可惜,沒有達成。
(2)對學生備的不夠。比如:一開始我在板書完“角”字問學生,你對“角”的理解是什么?結果學生回答:“角,是人民幣的單位,象1角錢、2角錢。”這一情況就出乎我的預料,我只預設到孩子們會說: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設計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我想,如果這樣問: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問應該會更好些。
在活動過程中,我問學生“你發現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兩邊叉開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學生就是不能明確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說不到點上。后來我引導說:從大小上看,它們和什么有關?學生們這才能夠說出來。這也難怪,學生對角的本質特征的理解有一個過程,很多時候我太著急。而且,對教學語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再多讓學生動手。
【小學二年級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2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31
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3篇)11-30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認識》教學反思06-02
小學二年級《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2篇)06-03
小學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1-03
小學數學《分數初步認識》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米的認識》教學反思08-18
《直角的初步認識》 小學數學說課稿12-03
小學數學小數的初步認識說課稿(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