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狼和鹿》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狼和鹿》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狼和鹿》教學反思1
《狼和鹿》這篇課文是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分別談談對狼和鹿的特點的認識,引導學生運用一個或多個詞語來概括,如可用“貪婪”“兇殘”等詞語概括狼的特點,可用“活潑”“美麗”等詞語概括鹿的特點,在說話和運用練習中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內化積累。然后在這兩個動物之間加上“和”讓學生猜想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激起閱讀的興趣。在讀通課文后要求學生質疑,字、詞、句、篇等方面都可提出問題,學生們開頭很有興趣,有的提出不認識的字,有的提出不理解的詞,有的提出不懂的句子……學生提到那,我和其余同學跟著解答到那。后來一位同學提到:課文中隨著鹿群的數量增加,就會有疾病蔓延,這是為什么?那又是什么病?同學討論,我解答,一直到下課。一節課上完了,深深感到: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選擇、要有歸納,如果放而不收、隨波逐流,課堂效率就不會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質疑”環節無疑是模式教學的一個亮點,老師操作的好,效果甚佳;操作不當,往往形成不分主次、沒有輕重的隨意課堂。老師想組織好質疑、解疑活動,首先應把握好教材,萬不能拋開單元要求、課后訓練,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再就是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善于引導、激勵,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巧妙歸類或引導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有效地探究、分析、解決。
小學語文《狼和鹿》教學反思2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后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分頁標題#e#
(當這個問題提出后,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并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ㄒ唬┥譅顟B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比缓笠曰就系姆绞秸J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吹贸,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ǘ⿲ふ疑指淖兊母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毙睦韺W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ü黄淙,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分頁標題#e#
。ㄈ┞谷鹤兓那昂髮Ρ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并交流數字后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饑餓疾。┌饲е唬ú÷梗⿲W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借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ㄍㄟ^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進一步了解關于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并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后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語文《狼和鹿》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12-30
《長頸鹿和小鳥》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8-18
讀《狼和鹿的故事》有感11-19
將相和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08
《鹿和狼的故事》讀后感11-19
鹿和狼的故事讀后感11-19
課文鹿和狼的故事讀后感11-19
《鹿和狼的故事》的讀后感11-19
鹿和狼的故事讀后感30011-19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小學體育教學反思和感想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