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學反思1
一、初讀課文題目時,我問孩子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孩子們的回答似乎不令我滿意,接下來我問孩子們,如果是“我們的第八小學”應該怎樣讀?
生1:“應該用自豪的語氣讀!
生2:“應該用贊美的語氣。”……
(看來教學中當遇到孩子不清楚的問題時,教師能及時地調換與孩子的生活相近的問題,這樣會非常方便孩子理解,課文上所描述的一所民族小學,與孩子的生活距離遠,文中作者孩子所要表達的情感孩子更是難以自悟,教師架設了一個與孩子生活貼近的橋梁,那么這個難度便不攻自破了。)
二、教學中我接著描述,民族小學與我們第八小學有著很多不同的地方,你能在課文中找出不同的地方嗎?并且我給孩子們例舉了課文在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一個不同,孩子們就在自己的默讀中尋找其它不同了,讀過后我們交流的時候歸納出兩所學校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多民族,二是周邊環境的不同。這樣孩子零碎的思考就更有整體性。三年級的教學的關鍵就是對課文整體的把握,怎樣把這一教學重點細化到自己的平時教學中,值得我深入思考。
三、我問,這所民族小學與我們古寨小學這樣的不同,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這所學校你會選擇哪個詞?孩子們回答出了:與眾不同的學校、特殊的學校、美麗的學校、有趣的學校等。這其中有很多詞語都是我在備課中不曾想到的,比如:與眾不同,我驚佩孩子的領悟力。
四、教學快結束時,我讓孩子找課文中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生1問:這個學校的學生是各民族的孩子,那么他們來到學校怎么交流呢?
生2問:各個民族之間住得很遠,那些小學生去民族小學不是很遠嗎?
(以上兩個問題表現出:孩子是以孩子的角度在提問,他們站的角度是如果我是一名民族小學的學生我會遇到什么疑惑,提出的問題自然也是教師所不曾想到的。)
小學教學反思2
《和時間賽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臺灣著名散文家林清玄筆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的文章。課文給我們以深深的啟示: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雖然“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學習本文的目的:
一、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二、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啟示:“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币彩潜疚牡慕虒W難點所在。
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時間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學生較難理解。我是這樣進行教學的:
一、導入。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時間就像小馬車一樣快速奔跑,今天過去,還有明天,好像時間是永遠過不完的。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時間呢?相信同學在學完這篇課文之后你會有更多收獲。板書課題。邊讀邊思考: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和時間賽跑的體會?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闭归_教學。
二、“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边@句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層層深入。在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先讀爸爸的這句話,初步感悟?纯窗职质窃趺蠢斫獾模鹤蛱煊肋h變成昨天,爸爸永遠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個人的親身體驗,感受就不會那么深刻。所以我覺得爸爸像是給我說了一個謎。此時再次引導回讀這句話,從外祖母的去世感受時間的無情流逝,體會“可怕”的心情,進一步體會爸爸的話。最后引讀6-7段,結合“我”的生活體驗,從“太陽落山,小鳥飛翔”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身邊哪些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再也回不來了,第三次深刻領會爸爸話里的意味深長。從而也明白了“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
三、、“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不斷取得成功的,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又一個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文中寫了作者和時間賽跑的哪幾件事?從中體會為什么“著急、悲傷”,又為什么“高興、快樂”呢?指導學生在體驗到時間的珍貴和與時間賽跑的快樂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感受。使學生明白,生活中無時不刻可以和時間賽跑。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句子。此時,我請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的實例來理解這個問題。在學生發言過程中及時引導,使學生明白珍惜時間,不因自己碌碌無為而后悔終生。再結合作者的經歷感悟這句話:“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認識到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語文教學是一個延續的過程,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一節課的結束往往是自己教學理念完善的開始。教師只有在不斷地探索中獲得提升,使自己不斷獲得潤色和磨練。反思我的教學,有幾處較為惋惜,不足之處特記錄如下: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我雖然出示了很多重點的句子引導學生學習,但教法過于老套,隨著探究問題、理解內容的深入,我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個性朗讀——發現問題時讀,理解內容時讀,體會情感時讀。學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讀出“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讀出“我”體驗時間流逝的哀愁,讀出“我”跑在時間前面的喜悅。通過這些豐富多采,個性鮮明的朗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明理、悟情。
2、“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要求還是停留在理論上,這要求教師不僅備教材,更要認真備學生。對于偏離預設的問題,該怎樣靈活的應對,這就考驗了為師者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讓學生感悟與時間賽跑的意義這個環節上處理得欠缺點,有位學生發言:有一次幫媽媽去買鹽,以為要用五分鐘,沒想到三分鐘就買回來了。余下的二分鐘可以做什么?如果此時能再深入一下,例如一分鐘可以做多少口算題卡,一分鐘可以寫多少個字,讓學生可以更直觀的認識一分一秒的重要性。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時間賽跑就是在相同的時間里做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才會取得成功,而不是提高了速度就是和時間賽跑。
小學教學反思3
一、活動開展情況分析
孩子們在幼兒園已經生活了將近三年,在過一段時間他們即將畢業踏入小學的大門。因此,我們開展“走進小學”主題活動,參觀小學,介紹一些小學的情況,使家長更明確了自己孩子在上小學前應該為孩子準備些什么?也許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引發了孩子們對上小學充滿了幻想,也引發了孩子迫切相知到小學生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和幼兒園一樣嗎?
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能悉心關注幼兒對小學的心理感受,及時關注他們的心情變化,有的幼兒還很積極的跟大家一起交流上小學的心情,看來他們對上學校很感興趣,急于想做一名小學生。在教學活動《小學課程表》的教學過程中,幼兒和教師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課程表,幼兒對課程表還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對小學的一些課程還是生疏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知道了小學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美術、體育、思想品德等等課程,在自己設計課程表時,幼兒的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設計出多種款式,在讓他們對每天的活動進行排課時,他們在老師的幫助下也能較好的完成;在美術課《我的小學》的教學活動中,幼兒奇思妙想畫出了各式各樣的心里的小學,他們除了畫小學的房屋建筑、花草樹木,有的幼兒還畫出了小學生上課、課間活動的場景,看來孩子們對小學的渴望是很高的。孩子們的興趣高漲,教師認真的教學,讓這個主題活動較完整的完成。
二、活動后的反思:
在談話活動中,孩子們改變了以老師一問一答的傳統形式,話題來源于生活,是他們正在面臨的,因此大多數幼兒都能積極的投入到圍繞一個話題討論,他們對小學的生活、學習、學校的設施三方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想有所了解并且和幼兒園后初步的比較。我在整理資料中,把現在的活動與以往的活動進行比較:
1、幼兒對自己提問,請他人回答的形式都很喜歡。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望。
2、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3、鍛煉了幼兒的膽量,平日極少發言的幼兒,由于好奇心的驅動力,促使他們大膽的舉手來提問。
4、氣氛濃烈,完全是幼兒自主的活動。開始是老師引導,逐漸轉為幼兒自主的想知道,自主的提問,自主的想去做并得到滿意答復后露出的發自內心的笑容。
小學教學反思4
一、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第十六課
二、教學目標:
1、用紙盒及多種材料制作童話里的小屋。
2、能說出小屋里住著誰,他喜歡做什么。
3、小組或全班同學將作品擺放在一起,組成一個莊園、城堡或村落。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小屋的美感,引導學生大膽創作,學習初步的紙工藝的各種制作技巧。
難點:小屋的外形美感與創新。
四、教學準備:
教師:教學課件、小紙盒、雙面膠、水彩筆等。
學生:各種小紙盒、小剪刀、雙面膠、水彩筆等工具。
五、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引出課題:
⑴、教師出示課件:播放動畫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片段。
師:白雪公主住在哪里?她的小城堡美嗎?你還喜歡動畫片里的那個人物。克亲≡诔潜だ镞是美麗的小屋里呢?
、啤⒔處焼l學生回答后用課件播放各種城堡和小屋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小屋和城堡嗎?你是不是也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小屋或是城堡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六課《童話里的小屋》。
2、觀察分析、學習制作方法:
⑴、課件出示各種小屋和城堡的圖片,讓學生說出這些小屋和城堡都由哪些形狀組成的?
⑵、師示范用紙盒制作小屋并用繪畫的方法畫出門窗,同時進行適當裝飾。(制作時啟發學生說出還可以用剪刀剪出門窗)。
、、指導學生看教材25頁作品,借鑒制作方法。
3、創作表現:
、、提出要求:請同學們為你喜歡的動畫人物設計一個美麗的小屋,要有創意,但是不要太復雜,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
⑵、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評價:
、、向同學介紹一下自己的小屋里住著誰。
、、互相欣賞作品。說出你喜歡誰制作的小屋,它好在哪里。
5、總結拓展:
同學們這節課設計的小屋都很漂亮,老師希望你們以后設計出更好的作品,課后想一想除了設計小屋以外,紙盒還可以做什么呢?
《童話里的小屋》教學反思
本課屬設計應用教學領域,紙盒是比較好準備的學具,我在課前要求學生準備制作工具時學生的興趣就很高,用動畫導入更激發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課件展示的圖片化解了本課的難點,又通過我的直觀示范使學生增強了制作的自信心,學生的作品完成的比較好。不足之處是受課件展示和教材圖片的影響,多數學生創作的作品比較單調,制作城堡的較多但是樣式不夠新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在如何拓展學生創作思路方面注意引導,使學生的課堂作品更加豐富。
小學教學反思5
《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學完了,這是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了我國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了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同時,也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課文學完后,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感覺自己在引領學生讀懂課文的重點語句和指導學生第一次寫好鋼筆字方面做得較好,而對學生關于民族知識的拓展方面還不夠。
首先,在引領學生讀懂課文方面,我花的心思比較多,由于學生剛剛結束漫長的暑假,對以前的朗讀指導有所遺忘,學生在假期里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有的同學甚至能熟練地把課文背誦下來,但是卻只求熟練,沒有深入課文內容,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是就讀而讀。比如,你從哪些語句中能看出窗外十分安靜,學生接著就能找到文中的語句并熟練地讀出來,我進一步引導學生,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學生能抓住“不搖、不叫、停”等詞語來體會,那你能通過讀把這種靜表現出來嗎?學生雖然讀了,但仍然不到位,這時候,他們只是簡單地壓低了自己的聲音,沒有讀出其中的韻味,這時,我適時進行范讀,然后讓學生試著讀,再指名讀,學生基本能領悟其中的韻味,讀出了意境。通過指導,學生再聯系上下文來讀,同學們便能體會到這里的學生上課時的認真和讀課文的好聽,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一下子高漲起來,為突破對學校的熱愛這個難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本課的生字書寫的指導中,我頗費了一番思考,學生雖然對寫字并不陌生,但是,這一課的寫字卻擔任著學生寫好鋼筆的重任,也就是說,學生今后能不能寫好鋼筆字,西部細化寫鋼筆字,關鍵要看今天我對于鋼筆字的教學效果。首先,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減小學生對于寫鋼筆字的懼怕心理!巴瑢W們,老師很高興,你們又開始掌握一項新本領,在一年級老師教會了你們寫鉛筆字,今天老師非常高興再教你們用鋼筆來寫字,想不想把鋼筆字寫得漂亮?”學生熱情高漲,齊聲說:“愿意!”為了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我鼓勵學生說:“同學們,看你們的認真勁兒,看你們的聰明勁兒,我一看就知道你一定能把鋼筆字寫得漂漂亮亮,老師還期待著欣賞呢,想不想寫給老師看?”“想!”同學們大聲地說。在接下來的指導中,我面面面俱到,從同學們的坐姿,腳放的位置,筆尖的朝向,筆桿的位置,一一指導,一一鼓勵,學生寫得非常認真。就連原來寫字在那里總愛愣神的同學,也興致勃勃地認真書寫,看到所有的同學的認真勁兒,我真高興。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練一手漂亮的鋼筆字的。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在指導學生收集相關知識方面做得還不夠,下一步還要充分調動同學們學習的自主性,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小學教學反思6
一,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有些地方有脫節之感
在教學環節中,雖然走的是“板塊教學”之路,但有些地方銜接不當會造成一種脫節之感,是整堂課出現不夠緊湊的弊端。如:最后課堂練筆的環節上,由于所銜接語言不到位,在總結完主題之后,直接要求學生完成這個練習,過渡比較生硬。而且這個練筆的內容屬于聯系描寫的段落,與文章屬于說明文的體裁看似關系并不大,所以,給人一種練習與文章脫節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后也在思考,在保留這個環節的前提下,如果這樣處理會不會好一些:
方法一
如果要學生寫描寫性的文字,可將這個練習移至講解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之后,可這樣銜接“閱讀完作者對落日景象的描寫,請你也仿照作者的寫法,描繪一下日出的美景!
方法二
如果把這個環節放在文本講授之后,那么應該讓學生練習寫一段說明文。具體做法是,可結合幻燈片中出現蝴蝶翅膀的幻象之后,先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談一談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學生不能完全說出來,教師可作提示)。然后根據課文的結構,也仿照寫一篇“蝴蝶翅膀的幻覺”的小說明文。
小學教學反思7
本課是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這節課有三個顯著特點:
其一,以《騎驢》這個故事為引子,拓展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全課從故事開始,組織學生說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意見──說自己的觀點──說小組交流的結果──不同意見間的爭論──與故事中的爺爺進行對話──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互相出主意。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話題,這些話題環環相扣,步步深入,順著學生的思維提出,讓學生都有話可說的。
其二,話題的提出和拓展中,多次創設有實際意義的交際情境,讓學生有話想說。惟妙惟肖的音像故事,激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各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故事的情境,成為故事中的一個角色,使得他們不吐不快。教師自己也充當其中的一個角色,和學生平等互動,更激起了學生交際的欲望。
其三,在交際過程生與生、生與師的互動中,巧妙組織,靈活引導,讓學生有話會說。教師用示范、啟發、補充、暗示等方法幫助表達有困難的學生學會表達,用賞識、激勵等方法讓有想法的學生敢于表達。通過組織學生之間的自我評價,調控和引導著說的、演的、聽的、看的學生。教師這些教學手段的嫻熟運用,有效地促使學生提高交際能力,養成交際的良好習慣,在交際中學會交際。
一、口語交際課究竟要訓練什么?口語交際課的首要任務是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節課中教師只是設置了一個單一的交際情境,就是“騎驢”這件事,并且始終圍繞這件事情展開討論。從上課的開始,到上課的結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嗎?沒有。學生先前表達的和最后表達的沒有什么兩樣,很多學生在重復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學生語言表達沒有提高有兩個因素,一是情景太簡單,不能促使學生思維的變化,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思維上沒有變化,情感上就沒有變化,那么語言表達也不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對學生而言就是沒有思維的'難度和梯度,從事至終討論一個問題。再就是,教師對學生的表達缺少必要的指導,大家都明白教師應該是學習的指導者和引導者,但是就本節課而言,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提高的,而是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積累的,學生對表達方式,表達的語氣,表達的準確性,沒有用自己的評價去引導。
二、口語交際課的目的是什么?口語是日常生活用語,為的是生活的更好,更實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在這節課中,老師用了40分鐘,解決了一個所有學生都不可能遇到的問題,意義何在?既然是為生活服務的,那么教師就應該適時的把教學的重點從書本轉向生活實際。課題就是《該聽誰的》,那么生活中有沒有左右為難的時候。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設計了類似的環節,但是學生說的學習“跆拳道”的事情,沒有左右為難的感覺,解決起來比較方便。老師完全可以用一半的時間解決“騎驢”的問題,然后創設另一個情境,把問題引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既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又能創設很好的思維情境,讓學生有思維上的跳躍,有了思維的跳躍,造成思維矛盾,學生就會用新的語言來表達,那么就需要學生重新思考和創造,從而重新組織語言,達到訓練口語的目的。再就是學習的終極目的還是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語文即生活,把語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
小學教學反思8
兩年多來,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改革呈現了可喜的變化。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學得活了,學習興趣濃了,課堂開放了,教師與學生的親和力增加了。在看到這些變化的同時,又要冷靜下來對目前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困惑問題進行反思。“摸著石頭過河”,究竟摸到哪些石頭?摸得怎樣?有哪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下面對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多樣化與優化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
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算法的?梢哉f,鼓勵算法多樣化是在計算教學中促進每個學生在各自基礎上得到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應該明確“算法多樣化”與“一題多解”是有區別的。“一題多解”是面向個體,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遇到同一道題可有多種思路多種解法,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多樣化”是面向群體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歡或最能理解的一種算法,同時在群體多樣化時,通過交流、評價可以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也不能要求學生對同一題說出幾種算法,否則只是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曾經看到一些低年級的計算課上,討論一道計算題,出現了10種、20多種的算法,教師還一個勁兒地給予鼓勵,臨下課時,只簡單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逼浣Y果是班上思維遲緩的一些學困生確是眼花繚亂、無所適從,產生了干擾。這種情況是不是我們鼓勵的個性化呢?我認為不然。數學是講“優化”的,算法“優化”的含意是要求尋找最簡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誠然,在多種算法中,有的并不見得有優劣之分,如20以內退位減法,無論是用“破十”“連減”或“用加算減”的方法,都很難說孰優孰劣,兒童完全可隨自己的經驗進行選擇;又如長方形周長的求法,有的愿意用“(長+寬)×2”的方法,有的則用“長×2+寬×2”的方法,學生喜歡用哪個就用哪個。
但是,一般情況下,總有個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學中,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去比較、去評價,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舉一反三、聞一知百,否則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請看一位教師教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新課實錄。由實例引出24×12=?第一步,先由學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組交流(有10種左右),經過歸納不外乎以下三類:連加,連乘24×3×4,24×2×6,……),乘法分配律的應用(24×10+24×2,……)。第二步,由學生評價,一致認為三類算法都合理,但第一類太麻煩,其他兩類各有優勢。第三步,教師將題目改為24×13,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結果都選擇為24×10+24×3,此乃筆算乘法的算理。此時,教師便因勢利導引入了乘法豎式,并使學生體會到它的優越性——能將乘法算理以固定而簡明的程式顯示,操作性強,簡捷而不易出錯,并具有一般性。我認為這種教學是正確的,又促進了兒童的發展,才是真正凸現了“算法多樣化”的實質。算法多樣化絕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無價值的重復?傊磺幸獜膬和膶嶋H出發。
二、生活化與數學化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課程改革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使孩子們感到數學有趣、有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也是數學課改的最大亮點。
數學,對兒童來說,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把數學教學密切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學起來必然親切、實在、有趣、易懂。教學中,有的通過調查商品標價引入小數乘法,調查父母月工資的收入計算多位數加減,測量足球場的面積并以其為參照物,體驗1公頃的實際大小;有的結合新課內容介紹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有的復習課也已不只停留在“查缺補漏,知識系統化”上,開始著力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記得我曾見到的一節六年級“代數初步知識”復習課,教師把自身赴山東講課事例作為背景,邊說邊畫:
向學生設問:①你們能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寫出老師淄博一行的全部開支嗎?
、谙胍幌耄阶又心男┝渴遣蛔兊?哪些量是可變的?
、鬯阋凰,老師這次淄博一行至少要帶多少錢較為合適?(小組合作討論)
整個教學培養了學生利用已學知識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使大家體嘗到數學應用的價值。
但是,在課改實踐中,我也聽到不少教師有這樣的疑惑:“數學問題是不是都必須從兒童的生活實際提出?”“教三角形內角和怎樣從生活實際引入?”“循環小數又怎樣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正由于此,有的課已上了15分鐘,還停留在大量的情境渲染之中,絲毫沒有涉及數學本身的內容,猶如皮厚的“沙田柚”剝不開也吃不著,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應該看到,兒童的數學學習是一種不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數學問題來自兩個方面,有來自數學外部的(即現實的生活實際),也有來自數學內部的。無論來自外部或內部,只要能造成學生的認知矛盾,都能引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就會出現發展,都是有價值的。前面提到的“三角形內角和”,如果采用由舊引新的方法(設問:正方形有幾個內角?四個內角和是多少度?長方形呢?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大小是不固定的,有沒有規律呢?)三言兩語,就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看問題必須全面,不能絕對化。教學是科學,一切要從實際出發。
當前,數學教學注重應用,既講來源,又談用處,大大地克服了過去“掐頭去尾燒中段”脫離實際的傾向,成效是明顯的。但必須認清,我們反對的是只“燒中段”,而不是不要“燒中段”,我們反對的是過度的形式化,而不是不要形式化,數學的形式化是數學固有的特點。我們既要注重應用、返璞歸真的一面,又要注重抽象概括、形式推理的一面,引導學生抽象出數學問題,提煉出數學模型,利用其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所以,重要的數學概念、規律應加以概括,常見的數量關系(如速度、時間、路程等)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仍要揭示,在重視直覺思維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形象思維和初步的邏輯思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課堂內的數學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什么是數學活動呢?我認為,具有數學意義的活動才能稱得上數學活動。目前,有的數學活動,有情境沒有活動,有活動沒有數學味,有活動缺乏體驗。下面介紹一位教師在教學“11~20以內數的認識”時組織的頗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當學生已學會數數(順著數、倒著數、2個2個地數……)后,組織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游戲。教師拿出一個黑白相間的足球:“數一數,有幾塊是白的?有幾塊是黑的?看誰數得又對又快!”話音剛落,不少學生爭先恐后地要求上來。前來的多個學生,每人數的結果都不一樣,不是重就是漏,怎么辦?正當全班困惑之際,一位小同學自告奮勇地上來,拿起紅粉筆在白的上面逐一點數,又拿出粉筆在黑的上面依次點數,不重也不漏,數得完全正確。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滲透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這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三、探索與發現
學習方式一般說來,可分為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兩種。
發現學習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獨立探索和發現其結論。這種學習方式(亦稱發現法)是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著名認知心理學家J.S布魯納提倡的,并流傳歐美,這種方式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如問題研究法、探索法等,實質均基本相同。布魯納認為,在人類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點是會發現問題。他把學生視為“發現者”,甚至像科學家那樣去發現,教師不給任何啟發和幫助。創導者認為,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探索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20世紀70年代傳入中國時,我國教育家將“發現法”引申為“引導發現法”,主張在必要時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一點“引導”,與布魯納的“純發現法”有些區別。教學實踐折射出這樣一個道理,外國的先進經驗或理論的引入,必須本土化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我國目前強調的“自主探索”與“發現學習”亦基本相同。
美國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D.P.奧蘇伯爾針對20世紀60年代許多人以為講授必然會導致機械學習,而發現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的片面看法,在創造性地吸取了J.P.皮亞杰和布魯納等人的認知觀點后,首先對學習進行了兩個維度的不同分類。根據學習的深度分為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根據學習的方式分為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
他不像布魯納那樣只強調發現學習,認為學習可以分為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和有意義的接受學習,而后者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奧蘇伯爾的見解對我們研究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有啟發的。
小學生學習數學,首先要掌握前人積累的數學基礎知識(往往以符號形式表示),學生必須積極思考,理解每個符號、式子所代表的實際意義,才能真正內化成自己的認識。如果學習中僅僅記住這些符號的代表組合,例如,只知道讀作“三分之二”,卻不明其意,這就是機械學習。一般的數學學習都是有意義的學習,當然不排斥個別的機械學習,如背乘法口訣,這種熟記只有助于記憶,并不表明推導其結果的過程,而且機械學習也只是輔助性的學習。
數學學習中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指學習內容已以定論形式展示出來,不需要學生去獨立發現,只要學生從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檢索與新知識具有實質性聯系的固定點,使之相互作用,實行新知識意義上的同化,從而擴大或改組認知結構。例如,“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本身就是一種規定,學生在原有已掌握的加、減、乘、除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先乘除后加減”直接計算,便可接受這一知識。
目前我國提倡的探索學習則不同。這種學習方式不呈現學習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對一定材料的實驗、嘗試、推測、思考去探索發現某些數量關系和圖形特征。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求法時,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平行四邊形紙片,通過剪拼、割補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然后分析割補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系,從而探索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底×高”。
就以上兩種學習方式的功能比較而言:探索學習比較開放,它更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強調學習過程,有利于學生直覺思維和創新潛能的培養和發揮,但是費時較多,何況數學學習,不必要也不可能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可以在較短的時期內使學生吸取更多的信息,但是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學習課題對原認知結構具有潛在的意義(即有實質性的非人為的聯系),二是學生具有積極學習的心向。如果兩個條件俱全,同樣可以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學習也是有效的;如果缺少其中一個條件,就容易造成死記硬背。
由此可見,兩種主要學習方式都很重要,各有利弊,各司其職,不可偏廢。而且有時在同一節課內,兩種方式兼而有之、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例如,筆者曾在北師大實驗小學隨堂看到“倒數”一節數學課:課一開始,教師利用漢字結構上下顛倒位置可以組成另一個漢字的譬喻(杏→呆,吳→吞……),使學生聯想到數也可以顛倒,于是引入“倒數”并板書課題。此時,學生接二連三地提出各種困惑:“究竟什么叫倒數?”“學倒數有什么用?”“找倒數有沒有竅門?”……(足以說明學生已具有學習新課題的迫切心向),教師立即讓學生自學課本,研究結語“乘積為1的兩個數就是互為倒數”,全班學生都表示“懂了”(因為結論中有關概念是學生所熟知的),這種學習方式便是典型的有意義接受學習。學生是否真“懂了”?教師要求學生自舉例子加以說明,大家十分踴躍,有的說出真分數、假分數,還有舉出小數、整數,到最后討論了1和0有沒有倒數,所舉例子涉及各種典型情況,有交流、有爭辯,并探索了求倒數的方法,這又是一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40分鐘的課堂教學,兩種學習方式相互補充,交叉進行,樸實無華,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像這樣的教例在日常教學中也不少見。
筆者認為,新一輪課改中反復強調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要“改變學習方式”等,主要是針對過去過分沉湎于接受學習而影響學生創新精神的情況而提出的,絕不意味著反對接受學習。教學中,教師應全面而綜合地從教學內容、要求、對象等各因素進行考慮,引導學生采用恰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以確保學習的有效性。那種提倡一種又去否定另一種學習方式“非此即彼”的絕對化做法和說法,不僅不符合教學實踐,而且對課改的深入發展是有害無益的。
自主探索是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索,要處理好自主和引導、放和收、過程和結果之間的辯證關系。面對挑戰性的問題,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夠探索求得的,就應大膽放開,放要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應該看到,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熱鬧鬧,收效極微,失去了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剩下的主體性往往也是蒼白無力的。
小學教學反思9
看著三年級小孩子充滿稚氣的笑臉,聽著他們可愛的嫩嫩的聲音,尤其是感受著他們在課堂上的點滴成長,滿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本節課,我設計了3處想象。第一處同學們來上學時的情景,我先范讀,要求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在你的小腦瓜中,看到了什么?”開始,孩子們想象很局限,只有一個孩子舉手,說:有很多民族的小學生都來上學。我意識到孩子們對這種教法不習慣,于是示范引路:在劉老師的頭腦中,仿佛看見了……然后再讓學生邊想像,邊朗讀,達到了較理想的效果。
有了如上的示范引路,緊接著又設計了一處想像環節: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會怎樣打?孩子們開始雀躍起來:小鳥,你好!小鳥,早上好!我趕緊表揚:多有禮貌的孩子!多可愛的小女孩子!孩子們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在教學第三段時,引導學生想象:如是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李依陽小朋友的回答真讓人叫絕:“如果我是一只站在枝頭的小鳥,我一定不敢再叫了,因為我怕打擾了小朋友們讀課文。我會靜靜地欣賞!庇辛诉@樣的感悟,再感情朗讀已是水到渠成。
孩子們的成長,讓我仿佛看到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在長大!
小學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新課標理念:
在教學中,認真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理念,根據新課標精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真制定“語文教學計劃”,做到教學有目標,有方法,有反思。通過學習和實際教學,我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兒童感性多于理性,對于外界事物,側重于主觀認識。為此,在教學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直觀事物來指導教學,讓學生能迅速接受知識。把孩子當成朋友,當成相互學習的伙伴兒,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親切和關懷,知道老師就是他們賴以信任的朋友。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可塑性強,有人說他們是“一張白紙”,看教師怎樣在這張白紙上落墨。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新老師”,又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數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1.課前準備,要求學生上課前,要把上課的書、本、文具準備好,不要上課了再手忙腳亂的掏書包。課前,還要把鉛筆削好,把鉛筆屑扔到垃圾桶里,養成有備無患,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2、上課起立時,要整齊站好,一切服從指揮,落座時,要全心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不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說話,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
3、做到“三個一”,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筆尖離手指一寸。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
4、回答問題時,要大膽發言。聲音要洪亮,要用普通話,用“因為、所以”把問題說明白、講清楚。別人回答問題時,要注意聽,當別人回答完畢時,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更不能三心二意,好像與自己沒有關系似的。
5、老師講課時,注意聽講,記住老師講的知識和有關的學習方法,要能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但要舉手,獲得老師的同意后,才能發言。
6、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書寫要認真規范,不敷衍老師。
7、課前要養成預習的習慣,老師要提前做好“預習提示”。
8、每學完一課,要做好復習,有疑必問,要達到全知全解,不能留下不懂得問題。
上面的要求看起來,對學生有點苛刻,過于嚴肅,但我認為這樣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是大有裨益的。但我自己也注意要多接觸學生,做他們的朋友,讓學生知道老師嚴格要求他們是對他們的人生有好處。還感受到老師和藹可親,易于接近。我經常用李大釗的一句話教育學生“學就學個踏實,玩就玩個痛快!”。
三、認真備課:
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活動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四、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五、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朗讀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幾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后半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小學教學反思11
一年級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孩子們從學前教育過渡到小學教育,各種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都要從此時抓起。剛開始的一個月更是各方面老師都要“操心”,從課堂到課外,無時無刻不要給孩子們進行提醒,此刻我們班的孩子們已經基本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課前準備,從持續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等等。
在教學方面,緊抓課程標準,從最開始的簡單識字讓孩子認識一些可能在學前教育已經認識的一些生字,透過一些簡單的兒歌,在讀書的訓練上我采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能夠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男女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讓孩子更加自信的、迅速的融入小學生活中。其次,就是漢語拼音的教學,漢語拼音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傳統的教學中,拼音的學習對孩子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此刻我們采用了韓興娥老師的教學方法,以讀代講,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再借助《學拼音兒歌》,透過里面的小兒歌,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且借助插圖理解兒歌,既培養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拼音學習潛力。同時我還透過蓋小印章,發小獎狀的獎勵的措施再一次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最后,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孩子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一年級的孩子年齡還小,握筆姿勢有很多都不正確需要老師及時糾正,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會時不時地利用小口號對他們
進行提醒,比如說:“身坐正,腳放平”,“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課桌一拳遠,手離鉛筆一寸遠”孩子們都會之后口號說下去,并對自己不良的坐姿經行修改。同時我還要抓好學生的書寫質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書寫的位置等。既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又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
不足以及需要反思的地方:
1、由于學生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問題,學習程度、性格方面會對學習造成必須的影響,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有些學生聲音很大,熟練朗讀;有些學生聲音很小,朗讀不夠熟練。
2、有些孩子們讀的不熟的資料,上課多進行幾遍朗讀,沒有把握好時間,導致當堂的任務沒有完成。
小學教學反思12
我在《新疆好》教學中,以音樂文化為主線,讓學生在新疆之旅感受體驗新疆節奏、旋律,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孩子在情境體驗和情感共鳴中愉悅地學習知識,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新疆音樂的風格特點。
先用問好的方式,來體驗新疆的基本節奏,從而解決節奏的難點。其次,運用新疆音樂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看新疆人民載歌載舞表演的《新疆好》,說一說新疆給了你什么樣的印象?”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新疆音樂風格。
在唱歌教學中,以參觀新疆的風光,特產及寶藏為線,滲透歌詞教學,為歌曲的學唱作鋪墊。在學唱過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教學,使人文更好的服務于音樂。最后在完整演唱時,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應該用什么樣的心情去演唱,讓他們去摸索演唱的技巧,從而在表現歌曲時根據學生的渴望,讓每個學生都喜愛新疆。
這堂課教學后,反思其過程及效果,感受如下:
1、音樂課中要多聽少說多做。
在音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要環環相扣,教師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對學生都有一個活動。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每一次聆聽都要給學生提一些要求,從聲音、情緒、速度、力度或聯想上層層深入,讓學生有事可做,在聽中解決歌曲的問題。
2、要運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歌曲教學。
我在讓學生唱歌曲時,利用新疆的一些風光圖片向學生形象地滲透歌詞教學,然后讓學生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墒怯捎诟枨鄬^難,所以學生在以上的環節中并沒有完全的掌握歌曲。這時,我可以在學唱第一部分歌詞時采用師生接唱,生生接唱的形式,在第二部分歌曲教學時采用問答式唱法教學等多種形式,由個體到小組再是整體教學,提高學生演唱興趣。
3、在教唱民族歌曲時,更加充分地體現民族歌曲的特點。
《新疆是個好地方》是一首新疆地區的歌曲,我通過讓學生用問好的方式熟悉新疆歌曲中常見切分節奏;通過新疆舞蹈動作的學習和打擊樂器的練習等方式讓學生感受、體驗新疆歌曲切分和附點節奏,學生都能夠很好的理解。如果將切分和附點節奏貫穿于整堂課的教學中,更加充分的體現音樂的民族特點,教學效果會更好。
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通過不斷的教學學習,可以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學教學反思13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 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小學教學反思14
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平時愛閱讀、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多數學習很輕松,能力強;相反之的學生,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所以,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生的成績、能力是成正比的。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那么首先就要弄清楚學生現階段閱讀存在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教學觀察,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閱讀范圍不廣;不能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每天堅持;做不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或者閱讀就是單純的閱讀,沒有思考、沒有知識的積累,這種讀書的效果僅僅是“水過地皮濕”。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查閱資料、和同伴們交流,進行了以下閱讀教學嘗試,學生閱讀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具體做法如下:
1、給學生創設平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大部分學生朗讀時丟字加字,長句子不會斷句;看課外書,走馬看花,只讀不思考,讀書時做不到批注。所以從低年級起,就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方面有個良好的開端。比如:認真讀書的習慣;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自我評價習慣等等。
2、給學生創設多種形式讀書的機會及自我展示機會
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3、教會學生積累知識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這句話給我們說明了自覺學習、積累課外知識的重要性。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因此,規定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以便今后運用。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時交談中,一旦發現學生運用了課外書或積累本上的新詞,立即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作文時運用了所積的好詞語我們就加上紅圈圈,并在班上朗讀。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4、開展實踐活動、激發閱讀興趣
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比如:(1)課前三分鐘,輪流朗讀。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念一段自己摘抄的優美語段。(2)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3)開展“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的讀書活動。由學生經過自己篩選后,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
自從堅持嘗試了以上方法后,學生在閱讀方面改變真的很大,看到了驚人的成績,同時學生的整體成績也提升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學中,尤其是語文教師,我想:關于閱讀的話題我們還要更深的探討、交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快樂成長。
小學教學反思15
這個學期開始的幾個星期,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都無精打采,都疲倦不堪,上課的時候,學生聽得很辛苦,老師上得也很是辛苦。為此,我嘗試著各種的方法,想盡快調動他們的各方面的積極性和興趣。而我自己也要求付出在短時間內能收到成效。有時自己也會感到疲累,因為老不見太大的成效。但心里更多的是焦慮。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后,我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慢慢地,我發現學生真的在進步了。而我,也突然領悟,原來自己在前段時間里一直缺乏對學生的耐心和信心。教育需要耐心和信心作為調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這個月里,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使其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從而調動學生上課的興趣。比如說,在學習第六單元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時候,我運用音頻資料對毛主席的歌唱導入,使同學們初步感受人民對毛主席的愛戴;在學習〈王二械的時候,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學生在悲切的氛圍中感受二小的偉大;在學習〈快樂的節日〉時,我又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歌唱〈快樂的節日〉,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信息技術資源的利用使得課堂變得很活躍,學生學起來也更容易融入課文的情境,從而促進對課文的學習。
【小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02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集錦15篇10-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8-26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07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錦15篇)04-04
小學美術教師教學反思集錦13篇03-04
小學英語優秀教學反思集錦14篇02-22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集錦15篇)01-23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集錦10篇)01-22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