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教學反思1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述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我先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在教學過程中,我經過以下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一、拓展資源,引發興趣
本篇課文主要介紹西南邊疆各民族學生的學習生活,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絕大多數地方的學生與之生活距離較遠,缺少相應的知識、經驗的背景。根據這一情景,我設計了“民族風情展示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一環節。由于我們農村學生受條件限制,課外收集資料的途徑能夠說幾乎沒有,所以,我自我根據活動主題上網搜集了不少少數民族服飾和生活習俗的圖片、實物、文字資料等材料,利用教室外墻開辟了一個資料展示臺,以供學生看閱,選擇自我感興趣的來記一記。
上課伊始,我導出:“少數民族風情展示會”,學生們把經過資料展示臺所獲得的信息在課堂上加以整合反饋,興趣高昂。展示完后,以“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許多民族聚居在一齊,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一樣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此刻就有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假想參加的形式導入,學生學習新課的熱情很高,注意力也相比較較集中。
二、以想促悟,激發興趣
教育目標的實現不是知識的搬運過程,而是對學生心靈的喚醒,潛能的開發。語言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符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語言作品中也存在一些空白,這些都需要學生在閱讀中轉換、補充、生成,這轉換補充生成的過程,正是學生的發展過程。所以,在教學時,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部分來喚起學生的想象以激發興趣從而到達堅持學生注意力以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對于民族小學學生上課的情景,課文中并沒有具體寫,只寫了他們好聽的讀書聲,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庇械恼f:“他們進取舉手發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庇械恼f:“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但自我感覺自我在課堂上的語言還是顯得有些繁瑣。其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都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師細心斟酌,多加錘煉,精心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歡樂地學有所得!
小學教學反思2
一、教學反思要善于捕捉教學的閃光點
對于一節課,教師一定有自己感覺成功的地方,因此應該及時捕捉這些閃光點,并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保持。這些閃光點既有來自分享課堂成功的喜悅,又有來自轉化學困生的深刻體會。
二、教學反思要及時尋覓教學的失誤點
教學是一種有缺憾的藝術,沒有失誤的課堂是不完美的課堂。作為教師來說,失誤在所難免,失誤并不可怕,但我們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失誤的慧眼,盡量列出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失誤點,如果自己不能發現,可以請同仁多聽自己的課,給自己多提一些建議,然后認真地加以反思,并分析造成這些失誤的原因。前車之鑒,后車之覆,盡量在今后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誤。
三、教學反思要有效凸顯教學的發展點
一份好的教學反思,要善于尋找自己在教學中的發展點。在分析總結原有閃光點及失誤點的基礎上,反思自己應該朝哪些方面繼續努力,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更高效,自己的教學哪些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找出最近發展點和最大發展區,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和自己的學生,羅列出教和學兩方面的發展空間。
四、教學反思要勤于記載教學的疑惑點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沒有一成不變的課堂,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學生。當今社會,學生獲取資源和信息的手段多種多樣,因而教師已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和完美的代名詞。在教學中肯定會遇到一些自己在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要勤于記載,勤于思考。如果當堂不能解決的疑問,課后一定要查閱相關資料,下節課要給學生給予解釋,以解決學生知識上的盲區。同時,課后要問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教學,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要善于傾聽來自課內和課外學生的建議,將問題轉化為課題,即知即改。
總之,成功=經驗+反思。要想在教學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要善于發現、及時梳理、勤于總結,堅持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請務必從寫好教學反思入手,真正將寫好教學反思作為自己教學的內驅力,促進自己專業不斷成長,教學技能不斷提升。
小學教學反思3
在網上學習了一些課堂評價方式,才發現許多經常被我使用的評價方式原來是存在問題的,小學教學評估反思。
在英語課堂上,對于中低年級的小朋友我經常會采用競賽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各個小組在競賽活動中十分活躍,各組組員爭先恐后的舉手發言。我會給獲勝的小組加上一顆星,得到的小組就發出一陣歡呼聲。而失敗的小組則垂頭喪氣;顒咏Y束時,獲勝的小組興奮不已,而失敗的小組則很喪氣,提不起精神來,學習積極性也下降了。
在競賽過程中,我有時會輪番向各組提問,回答正確的小組可以得分,當我提問到第一組的時候,有許多學生舉手了,一些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也勇敢的舉起了手,我就讓他來回答,可是他卻說出了一個錯誤的答案,按小組競賽規則,他們組就不能得分了。這時,同組的其他同學就可能會去指責他,教學反思《小學教學評估反思》!岸脊帜,本來我們組可以得分的!边@樣,就很嚴重的打擊了該生學習的積極性了。
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網上找到了可行性的方法,就是在競賽規則里加入一條,競賽時小組成員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不可相互指責或埋怨,否則該組就會被減去一定的分值。
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說對了,我就帶領全班學生拍手齊說:“one,two,good!”.一節課下來,就會有很多次這樣的形式。其實這樣的評價方式實際上是把教師的評價強制性的變成學生之間的評價,拍手說的學生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評價語也是教師規定的,而不是學生的真實感受。這種形式主義色彩極濃的評價方式不僅會干擾學生的積極思維,而且顯得機械、呆板,還忽略了評價的內容。
近些年來,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嘗試,其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敗的困惑。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和不斷改進。
小學教學反思4
記得這篇作文在兩年前的一次考試中考過,自己也輔導過,加上孩子們每天在學校生活近九個小時,對學校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所以感覺這篇作文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很簡單的,也因此我在進行習作指導時我講得很簡單,只強調了寫景的作文要按一定的順序,要對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詳細地描述。
兩節課,留給學生動筆的時間很多。不到四十分鐘,第一篇習作送到我的.眼前。這篇習作像一根針,刺破了我幻想的氣球,讓它一下跌落在地上——習作介紹了學校的方位,緊接著就是“走進校門就能看到漂亮、氣派的操場”,于是“春天到來時,操場四圍的花草……;夏天來臨……金秋時……;冬天……”結尾“我的校園可真美呀!”語言很是優美,也按了一定的順序,結尾還表達了自己的情感,都是按照我的要求來寫的?墒撬屛胰绱司趩剩×曌黝}目為“美麗的校園”,可是如果把開頭換掉,它可以是“美麗的小區”、“美麗的田野”、“美麗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兩節課之間的空隙,我迅速反思。反思的結論是指導太粗糙:我僅僅只是提示了寫景作文的要點,卻沒有具體到“校園”,沒有明確在寫校園時要扣住“校園”這個要點,于是不少孩子把寫景文章中的句子拿來堆砌一番了事!明白了問題所在,我在第二節課,馬上進行了補充指導,即“寫景還要抓住景物特點”。
就像工廠做產品一樣,一次成型的產品才能成為優等品,經過二次加工的,或多或少總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成為次品。這次習作,雖然經過了后來的加工,但是很多孩子的習作仍然保留著第一次作文時的痕跡。我的忽略,讓我如此遺憾!
小學教學反思5
小學四年級,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但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
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下面是我教了三年級一學年來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對于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于中等生,他們通常不會擾亂課堂紀律。但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在講哪兒。這就要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于后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讓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著急,這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簺]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愿意學這門學科。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對此,我常給他們講我以前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于挑戰,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小學教學反思6
1、抓住文章的“眼睛”,顧盼生姿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挑柴教學反思。本課教學品讀句子緊緊抓住了9-11段挑柴部分,這樣一下子就攫住了學生的眼睛和思維,這個問題的明確,對課文的其它方面的理解起到了輻射作用。
2、抓住文章的脈絡,綱舉目張
這篇課文較長,但脈絡清晰,我圍繞“挑柴”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1、欣賞詞語。在品讀詞語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詞語,節約了時間,而且也為后文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2、品悟重點句子。抓住了挑柴的艱難,“咬”這個字做文章,在反復的朗讀中,學生感受很深,也成為本堂課課的一個亮點。3感受整體篇章結構的詳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都在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語言形式體驗與訓練。語言形式是學生品讀的難點,非一日之功,但是相信在老師這種趁熱打鐵式的語言形式的訓練中,學生將會慢慢的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
3、抓住文章的靈魂,勾魂奪魄
所謂文章的靈魂,就是文章主旨。在記敘文中常常是文中抒情議論的語句,因為這樣的語句常常是作者感情和觀點的表露。或出現在文章的開頭,開篇點題,總起全文;或出現在文章的結尾,篇末點題,總括上文;或出現在文章的行文中,篇中點題,兼顧兩頭,教學反思《挑柴教學反思》。結合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現,本篇文章的靈魂在篇末,但在上課之前教師的導語中其實就是文章靈魂,它就像一個影子被埋在了孩子們的心里。隨著學生品悟語言的深入,主旨思想也如雨后春筍,被層層剝落,最后露出了廬山的真面目。課堂尾聲,六次朗讀指導,使文章思想內涵的挖掘達到了高潮。
4 、抓住文章的細節,小中見大。
怎樣才能抓住文章的細節?我以為,達到這一點,更多的來自于教師的悟性和靈氣,來自于教師對文本的深刻的洞察力,技能技巧之類的學習雖然管用,但是收效甚微。本課上一名學生說扁擔上好像是長了牙齒是比喻句時,教師當時就糾正了這一錯誤的觀點。雖然,這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沒有這一滴一滴的水,哪來無邊的大海?
“語文教師要眼“高”手“低“,既要著眼于學生明天的生存與發展,又要著手于今天課堂的充分準備”,劉老師正是如此做的。“一節課堂的充分準備”,并非教師在授課時遍地生花,春色滿園,那既不可能實現,也并非我所理想的境界。滿塘鮮活的魚兒,在我以后的教學中我也試試只抓住那條最大最可愛的,其它的或者讓學生們挽起褲管自己去抓,或者讓其繼續在水中快樂自由的嬉戲。
小學教學反思7
這是我到新學校上的第一篇課文。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打算拿出我的看家本領,上一堂精彩的語文課,給孩子們留下一個好印象。
上課伊始,在引入課題之后,我就利用新學校新設備,在電視上投影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有關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上少數民族人民的特點,孩子們普遍都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對于他們的服飾,印象更為深刻。與此同時,我讓孩子們念念這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在認識這些民族的同時,也為隨后開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鋪墊了基礎。
在學習文本時,我讓孩子們找找民族小學與我們在讀的小學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讀讀找找。用“這是一所()的小學!钡木涫絹碚归_教學。有學生說這是一所團結的小學,從“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還有漢族的。大家穿戴不一樣,語言不一樣,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上課了,不一樣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等語句中能夠體會到。有學生說這是一所美麗的小學。從“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粗壯的枝干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钡染渥又畜w會到的。還有的學生說這是一所歡樂的小學。從“同學們向在學校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教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下課了,大家在大青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招引來許多小鳥,連松鼠、山貍也趕來看熱鬧!敝凶x懂的。
課文中并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課文中為什么要寫到小動物,我抓住這一點,讓學生用自我的話來說說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上課時的情景。孩子們各抒己見,十分踴躍,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進取舉手發言,還受到了教師的表揚!庇械恼f:“他們把課文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吸引了許多小動物”。
整堂課總體感覺教學環節還是比較清晰的,重點也挺突出。一些教學設計比較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很能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墒窃诮虒W過程中,我的提問語言、過渡語言、激勵語言還需細心斟酌。這樣,才能在課堂上調動起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取性,讓他們在課堂上歡樂地學有所得!
小學教學反思8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越高課堂學習積極性反而不高。反思積極的教學行為,如何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真正的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讓微笑貫穿課堂
每一節課,我都精神飽滿地走到講臺前,微笑著大聲向學生們問好,無形中祥學生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我今天心情很好,我喜歡見到同學們。學生們也會微笑著向我問好,有了良好的開始,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在課堂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那么認真聽講,有些學生可能會開小差,為此,我通常會一邊講課,一邊觀察,針對新課提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重新回到課堂中來。
二、引導學生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使人受益終生,會使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加精彩、更成功;而壞習慣會使孩子終身受害,甚至可能會讓成功變成失敗。從心理學角度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處進學生人格全面、和諧發展。上課時我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上課鈴聲響后,學生一邊唱歌,一邊擺弄文具,沒有做好上課前的準備,針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我注意讓學生們養成做事有條理,要有美的言行。這樣,學生們的好習慣無形中就養成了。
三、用科學的方法賞識學生
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單位里,校領導每天見到你就說:“你的工作怎么做成這樣?你怎么這么笨?”我想這一整天你都會因為這句話而影響工作,久而久之,你的工作熱情會大打折扣,更別說做出嬌人的成績了。學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所以,教師要多鼓勵和贊美學生。值得注意的是,表揚學生時也要有技巧,贊美方式要多樣化,這樣會提高贊美對學生的激勵作用。過度的贊美,不切實際的贊美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情緒、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小學教學反思9
“搭一搭”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8頁~79頁的內容,它屬于“空間于圖形”的內容,對于這部分內容《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空間與圖形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根據標準以及分析了教材,制定了教學目標: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3、通過借助思考和空間想象解決由立體畫出平面、由平面還原立體圖形的問題,再通過動手操作驗證,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水平。4、通過動手操作,增強與同伴的合作意識,學會相互評價,從中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我說你擺”,第二個活動是 “我問我擺”。兩個活動通過情境演示讓學生觀察。每個活動我都比較注重活動的層次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活動1、淘氣用四個正方體搭積木,笑笑根據淘氣的指令搭出同樣的形狀,中間用屏風隔開。這樣的活動很有意思。一個學生要觀察物體的相對位置,并把它用語言表達出來;另一個學生不僅要想象物體的相對位置,還要根據對方的表達來理解這種交流的含義。學生通過觀察情境也躍躍欲試。然后按照這樣的主線繼續展開這個活動:觀察情境,了解規則——師生合作,理解方法——同桌合作,開展活動——小組交流,說搭的方法——全班匯報。
活動2、是一個有點顛倒的活動,笑笑已經搭好了一個立體圖形,淘氣通過問問題,搭出同樣的立體圖形。在活動時讓學生先觀察情境,提問“通過觀察,你知道這個游戲應該注意什么?”,讓學生自己說出活動規則。提問的同學要充分展開想象,想一想怎樣提問,被問的同學要表達,提問的學生要根據表達去理解、想象。當然學生問的水平有高低,問題又多少,不管學生情況怎樣,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活動。學生在活動中交流,思考哪種提問的方法比較好,在比較中篩選,優化提問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都很有好處。
另外,我又設計了各式各樣的練習:1、想一想:從正面、上面、側面各觀察到什么樣的平面圖形;2、數一數圖形有幾個;3、根據一個要求搭圖形,讓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
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到活動在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活動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促進學生發展。
小學教學反思10
我在執教一年級下冊第十課《他們需要關愛》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六個活動環節。
活動一,手勢游戲。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進入課堂。
活動二,比賽單手做事。讓學生走進殘疾人的生活,體驗做殘疾人的感覺。
活動三:愛心加油站。開展獻愛心活動,給需要關愛的人于幫助。
活動四:奪旗子。在激勵的競爭比賽中知道相關知識。
活動五:聽故事。學生傾聽故事后展開討論。
活動六:學兒歌,插旗子。等等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不僅體現教學方式的活動化,教學主題的板塊化,而且每個活動環節力求以學生為主體,引領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就是這樣一份看似完美的教學設計,落到具體課堂教學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學生的學習實效與我預想的效果相去甚遠。
課堂上,學生看似演得“熱熱鬧鬧”,卻沒有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殘疾人生活辛苦、困難,而幾位調皮的男孩卻認為用一只手做事看成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學生看似說得頭頭是道,卻沒能真正說出殘疾人的煩惱與痛苦;學生看似奪的旗子多多,卻沒有讓學生真正從身邊、生活中的實事出發去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什么精心設計卻無法去課堂上順利實施呢?結合以往的教學,我進行了認真反思,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心中無“標”
新課標理念下的《品德與生活》課,是讓學生更好的過道德生活、社會生活、,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技能等各個方面。如果教學目標只限于道德知識,而忽視其他方面,是不全面的;如果教學目標的擬訂不是建立在全面了解課程標準、教材內容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則是不準確的。我課前讓學生跟著自己學啞語,如此好的設計,利用價值在哪里。因此,課堂教學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都要緊扣課程目標,明確每個活動的目的是什么,活動的價值在哪里,不能夠只考慮活動形式的多樣化,為活動而活動,而應注重活動的實效,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
二、教師心中無“生”
教師心中無“生”,主要是指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自己教學步驟的落實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展需要。教學中,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只有建立在真實、全面了解學生實際生活需要、個性特點、年齡特征的基礎上,并且能夠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出有意義、有價值,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參與,真情實感才能被喚起,才會真正動情。
小學教學反思11
這一主題終于圓滿的落下了帷幕,小朋友通過這一主題的實施,從心理和身理上對升入小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在主題實施過程中,我們對孩子與家長比較注重的是三方面的引導:
首先是適時適宜的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給幼兒大膽表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孩子們向往上小學又有所擔憂成了孩子普遍的心態。 “小學里怎么上廁所”“有沒有點心吃?”“上小學,要去很早嗎?”“遲到了,會把我們關在門外嗎”等等一系列的擔心的問題時刻的影響著他們。小學與幼兒園的差異固然存在,但我們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建立如何應對變化的“策略”更為重要。在《好擔心》這一活動開展中,我們通過環境的創設、幫助孩子歸納、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是幼兒沒有經驗的,如:小學生怎樣上課?怎樣做作業?有哪些可課?等等,這些問題我們引導在參觀小學的時候注意觀察、尋求答案。
其次,我們更注重的是實踐活動的操作。如:
1、我們讓小朋友每天堅持背書包上幼兒園,書包里放一些學習用品,學習自己整理書包,并能保持書包的干凈整潔。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我們發現有些孩子習慣特別好,每天能按時來園,書包干凈整潔。但也有部分孩子書包總是丟三落四,里面儼然成為了垃圾桶。同時也出現了不良現象(對同伴的學習文具好奇、羨慕,因此就占為己有)。
2、情景模仿小練習----我準備做小學生:上課、下課增加互相問好的環節;上課位置的適當調整;增加一些書寫、早期閱讀的練習時間;改變舉手姿勢。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有了較初淺的經驗練習
3、規則意識的制訂,讓小朋友時刻以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自己。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的常規有了質的飛躍。
第三,我們也十分注重家園同步合作,讓家長參與到幼小銜接工作中去。如:讓孩子與附近熟悉的小學生進行交流;調整合理安排幼兒在家、入園的作息時間、增加閱讀、書寫、繪畫等安靜的游戲;增強自我服務能力;告知家長近階段的培養目標、同步教育。如:
1、幫助幼兒了解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適應即將面臨的變化。
2、克服動作拖拉、沒條理的不良習慣,養成動作敏捷、有條不紊的習慣。
3、克服丟三落四、缺乏責任心和堅持性的特點,養成做事有恒心、有耐心的習慣。
相信通過這一主題的實施,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一定能順利渡過過渡期,健康快樂地開始小學的學習與生活。
小學教學反思12
歷史學是一門科學。史學家夏曾佑先生說:“智莫大于知來。來何以能知。據往事以為推而已矣!”蔡元培說:“歷史者,記載以往社會之現象,以垂示將來。吾人讀歷史而得古人之知識,據以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類知識之所以進步也。吾人讀歷史而知古人之行為,辨其是非,究其成敗,法是與成者,而戒其非與敗者,此人類道德與事業所以進步也,是歷史之益也!笨梢娗拜厒儗v史的重視。歷史,它連接著過去,揭示著未來。歷史的作用很大,怎樣教好歷史,需要教師長期的鉆研和思索。教學多年,下面筆者談一談實踐中的體會。
一、講課避免抽象講解教授八年級第一課《戰爭》中“半殖民地”“半封建”這兩個概念時,學生覺得比較抽象,和頭腦中的意識對不上號。對此,教師可以針對戰爭做一個周詳的講解,那時候中國政治經濟正在起著變化。戰爭前,中國在政治上獨立自主,沒用外權干預,清政府大權在握;戰爭后,不平等條約的屢屢簽訂讓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遭受侵犯,一些主權喪失,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就必須從經濟上解釋,戰爭前,中國自給自足,統治中國的是封建經濟,戰爭后,國外的商品源源不斷涌入中國,同時資本主義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所以說,既存在封建經濟,又有資本主義經濟滲入,這就是“半封建”。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清楚了,有了明確的認識。
二、借鑒歷史教訓熟悉歷史演變明清以后,隨著封建專制的發展,科舉制日臻完善和周密,科舉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經起過很大的作用,但是,從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也就是考試的內容和形式過于拘泥,專門取四書五經命題,對經義做出闡述,只能以朱熹的觀點為標準答案,扼殺了思想,形式八股,格式單一,寫作步驟單調。
我國封建社會早期和中期,科技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從明朝中后期逐漸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閉關鎖國政策,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斷;中央集權統治對科技束縛越來越嚴重,但封建王朝重文輕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礙,尤其是科舉考試只考四書五經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學的理科,不能與時俱進是一個重要原因。作為四書五經的考試內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沒有錯,問題在于統治者給它做出了限制,專注于利用它維護自身的統治權益,想方設法壓抑人們的思想,打擊學子們的個性發展。四書五經是優秀的儒家經典,是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巨擘,八股文也無可厚非,然而從內容上說,人的精神營養需要從多處吸取,只有四書五經難免偏頗單一,另外幾百年只寫一種文體,何談發展?科舉制最終被晚清政府廢除。
此外,歷史教學也需要讓學生參加了一些活動,親眼所見歷史古跡會加深學習的印象。歷史活動的組織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如對歷史劇的編演、歷史知識有獎競賽、歷史謎語趣味競猜、開展歷史人物辯論會等,方法多多,不一而足。
小學教學反思13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瑯瑯讀書聲的語文課是充滿遺憾的,因此,注重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怎樣引導學生用自豪、贊美之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首先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文中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
我們感覺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于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很深的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并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了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就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贊嘆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并茂。接著,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才發自內心的贊嘆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
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設一種情境,再現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感。
小學教學反思14
《套圈游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七單元第一課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對100以內數進位加法熟練掌握的基礎上,學習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教學重點是掌握100以內數連加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發展初步的估算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作到以下幾點:
一、利用游戲情境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抽分游戲”很感興趣,親自參與,引發學生對數的注意,為估算打下了基礎。在課堂中,由于巧合,男生的運氣很好,每次抽到的分數都很高,這樣,學生很自然的運用“比較”這一方法,估出了男生的分數可能高。教師順勢指導,也可以用整十數來估計。學生的思維處于非;钴S的狀態,學習效果較好,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積極引導,對比發現,探討交流。
新課改的數學計算課堂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學生積極思考,運用“口算”和“筆算”兩種方法進行計算,特別是豎式計算,學生列出了三種:分式列、整體列、接著列。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客觀的選擇,尋找到最準確、最合理的豎式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主動發現、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三、與生活經驗相聯系,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的作用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特別是購物的時候。所以,設置了為媽媽作參謀的環節。引導學生主動的解決問題,并利用多種搭配方法練習連加計算。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便于學生間的交流。
以上三點是在教完這節課后感覺成功之處,同時,我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發現還存在著一些不足:1、情境的創設有些零散,整體性不強,應該讓各個環節處于一個完整的大情景中,可以利用六一兒童節這一情景,“準備節目——為小明準備禮物”,這樣,與學生的生活更近,興趣更高。2、對于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還應當加強培養,對于學生讀題的能力也應當加強訓練,尤其是圖表。
小學教學反思15
《春天的小河》一課以“春天的歌”為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律動、欣賞、演唱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結合自己身邊的景物變化,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春意盎然的音樂世界。
從一開始我就選用了學生所熟悉、喜愛的歌曲《小雨沙沙》作為律動音樂,激發學習興趣。這一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接著聽賞了歡快的《嘀哩嘀哩》,通過找、唱、編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及創編才能,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洞禾斓男『印方Y合掛圖從另一個角度去贊美春天,也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
由于每個班級學生的條件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反應也會不同,有時會超出教師的預想,這是教師預料不到的,因此,教師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時刻以“學生為主體”,能及時對教學環節進行調整。 本節課我嘗試由淺入深,通過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感受春天。整個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通過聽、動、唱、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集合15篇)03-03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集合15篇)12-17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集合15篇10-16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10-10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集合15篇10-05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4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4
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集合15篇)12-26
小學的教育教學反思集合8篇10-11
小學美術工作教學反思集合8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