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比如在本課一開始,讓學生先說說動物的名稱,這樣可以復習學過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一兩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和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2
《小蝸!肥且黄绦【返男」适,故事運用夸張幽默的手法來描述故事的發展。用小蝸牛的慢為線索,來解讀四季的特征。通過小蝸牛不厭其煩的爬行,讓學生感受到了小蝸牛的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媽媽對小蝸牛的那份隱形的愛,在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對于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來學這些隱性的東西他們很難感受到,用怎樣的形式能讓他們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彌漫著平靜、悠閑的氣氛。正是這樣的一個情景使學生樂意有興趣傾聽下去。
一、在活動中我運用圖譜結合的形式向學生呈現了四季的特征和循環性,學生一目了然。如故事中的好詞“碧綠碧綠”“光禿禿”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可能不是很理解,這就需要老師再此簡單的解釋提升,學生再次遇到時在腦海中就會搜尋到,對孩子是利大于弊吧!
二、在活動中學生表現很好,思維活躍,能感受到學生已經被這小故事給吸引,被媽媽的愛給吸引,被小蝸牛的韌勁給吸引,被小蝸牛的慢給吸引。盡管小蝸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歸,但能感受到小蝸牛的快樂,能感受到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教育是隱性,在隱性中通過小蝸牛自己的發現訴說,在通過媽媽的一句愛的小結自然中就讓小蝸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額特征和變化。這才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否真的給孩子自由,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感悟呢!而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呢?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3
開展《小小的船》這首詩歌的教學時,我采取了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和傳說故事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同時《小小的船》是一首兒童氣息濃郁的三拍子歌曲。歌曲給人以小船在微波中蕩漾之感,清新愉悅。歌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主人公坐著小船似的月亮遨游天空的天真遐想,充分表達了孩子們渴望探索宇宙奧妙的美好愿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整個課堂呈現出自由、寬松的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感受了美的熏陶。我將歌曲融入到自己的語文教學中,使孩子們有了新奇的感受,同時提升了教學效果。
但這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這節課的預期設計效果和我們上課所達到的效果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我覺得這是我在探索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應該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好的駕馭這樣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同時這節課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我以后應該多嘗試,多思索。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4
《難忘的一天》這篇課文相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長,內容也不是孩子喜歡的那種童話、故事之類的,原以為孩子會學得沒興趣,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孩子們在課堂中學得很投入,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問題,然后讓學生朗讀全文,并提出了一個問題:小作者說的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為什么會覺得是難忘的一天?學生在朗讀全文后,回答這個問題就容易多了,其實這樣下來,學生對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已經掌握了。隨后,我以小作者的心情變化為主線,讓學生找出小作者表演前、表演后的心情,以及為什么小作者的心情會這樣?學生們隨著老師問題的拋出,一個個找到了答案,我感覺學生也有一種成功感,他們的小臉上都顯示出一種成功的喜悅。接著我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也在讀中去體會小作者的心情變化,我看到孩子們仿佛也如同小作者一樣因馬上要為鄧爺爺表演而緊張,又因鄧爺爺和藹可親的樣子而平靜下來。一個個都讀得很投入,精神也很飽滿,孩子們在讀中理解了課文,感悟了課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感覺在教學中有時不必面面俱到,而應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5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說說插圖里都畫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課題《一去二三里》,接著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為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說,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說,我認為難點在于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樣的,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并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為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為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這節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
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構也相對較為完整,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為識字而識字!袄L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6
《我叫足球》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向我們介紹了足球運動的起源發展情況。課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了足球的形狀及起源之久。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紹了足球運動起源于中國。第三自然段主要講了踢足球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運動。
對于足球,可以說孩子們都知道但由于年紀小并不了解。所以在一開始我就找了一段關于足球的小動畫讓學生觀看,以此引起學生對于足球的興趣,從而有利于本課的教學。不僅如此,我在整節課中還穿插了對古代足球蹴鞠的介紹,并且讓學生觀看了現代足球的幾張不同照片,特別是在介紹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專用球長城之星時,同學們的眼睛都亮了。通過這些輔助手段,我首先調動了學生對于足球的興趣,使得課文的學習簡單了不少。
在教學學生朗讀時,由于這篇文章是以第一人稱寫作的,所以在指導朗讀時可以讓學生以自我介紹的口氣來朗讀這篇課文。尤其是這篇課文雖然內容簡單,但充滿童趣,比較利于朗讀。而且在朗讀過程中可以啟發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人們都喜愛的足球,這樣即可以加深朗讀情感,也可以加深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理解。比如說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足球是現代最流行的運動,可讓學生聯系生活來加深感受。說一說現在看球和在古時候看球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雖然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的重點在朗讀上,但主要問題也是出在朗讀上。反映出來就是孩子們的朗讀略帶拘謹,輕聲處理不好?赡苁沁@節課有老師來聽課的原因,孩子們一直沒放開,讀書的時候總感覺有所顧及,放不開。特別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年紀可有一大把嘍。其中的嘍是個輕聲字,學生一直讀作二聲。雖然糾正了好幾次,但還是能聽出有個別同學在這個字的讀音上存在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在輕聲的朗讀上有所側重,讓學生把輕聲讀好。
總的說來,在教學《我叫足球》這篇課文時我的側重點一直在朗讀上,但最后問題也出在朗讀上。所以這就提醒我,朗讀教學上我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應該在這方面多下功夫,爭取讓孩子們在朗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7
馮驥才的敘事抒情散文小學語文課文《珍珠鳥》。本文作者以獨特的視角,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寫,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敘了珍珠鳥由怕人到親近人的轉變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文本寫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現的思想感情對于我班的有些學生而言,在理解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因此,我們決定將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確立為:通過朗讀文本,賞析好詞好句來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想要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情趣入手——小珍珠鳥怎樣一點點地由對環境的熟悉逐步轉變為對人的熟悉,最后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同時,“我”怎樣使小珍珠鳥對“我”消除戒心,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情趣。然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作者通過本文中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讓學生發現“我”與小珍珠鳥親近的過程——也就是本節課的主要情節時,由于教師的問題過于瑣碎,使得學生難以有一個相對較為完整和獨立的思維空間,而且整個過程都是由教師在概括小結,沒有寄予學生應有的信任。此環節過程如下:
師:“我”為珍珠鳥做了什么?能讓它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生:因為我沒有去傷害它。
師:為什么說我沒有傷害它呢?
生:因為珍珠鳥經常打擾我的寫作,我都沒有責怪過它。
師:在這之前,我是怎樣對待珍珠鳥的呢?看看前面的文章。
生:我知道了。是在文中的第三小結:“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它們就像躲進深幽的叢林一樣的安全,從中傳出的笛兒般
又細又亮的叫聲,也就格外輕松自在了!
師;非常好,這也是我所想要的。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雨果的小說局面描寫真切悲壯,感人至深!丁爸Z曼底”號遇難記》以一位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忠于職守的船長形象,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這篇文章是“危急時刻”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發表自身的見解,進行個性感悟;三是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運用語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節而言,本文是不難理解的,哈爾威船長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難認識的,但是作品是怎樣渲染這一形象的,又該如何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去感悟這一形象,領悟作品的內涵,這是語文教學的特點和關鍵,也是執教本文的難點和重點。
教學實踐中,可以具體確定教學的主要目標:①充沛閱讀課文,研究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揣測人物心理,體會、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化理解,學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交流,資源共享。③從虛擬情境的感悟遷移到實際生活的體驗,讓學生學會從名著中汲取養分,遷移學習、主動學習。難點是引導學生揣測“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誕生的,人們為什么視其為“一個偉大的靈魂”。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需要從整體入手,不可把文章肢解,引領學生入境生情,自主發展,可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做好充沛的課前準備,具體措施是通過搜集網絡、圖書資料,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和其作品的價值。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布置他們閱讀雨果的原著,體會雨果的語言風格。第二步,學生帶著基本的見解展開自由讀書活動,讀準生字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第三步,在充沛讀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練習把自身的認識、感悟和體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質疑和主動探究的精神。第四步,說聽讀寫結合,體現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依據教材,逾越教材,拓展教材,并引導學生學會寫讀書心得。
教學流程
一、夯實基礎,重視預習
充沛重視課前準備活動,有計劃的布置以下準備內容:①以“雨果”為關鍵詞上網搜索和查閱圖書資料,充沛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寫作背景、作家的相關作品和創作風格等。②利用工具書,自主學習生字詞,掃清閱讀的障礙。有能力的同學進行初步的“批注式”閱讀。③有條件的同學搜集或者觀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也可以閱讀相關電影劇本或者相關的資料,與《“諾曼底”號遇難記》進行對比學習。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談話:同學們,“海難”這兩個字也許是任何一個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和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結合你的所見所聞,談一談其中的原因。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適時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沉船的片段,在學生初步討論以后,加強視聽刺激,調動學生求解的欲望。
4.小結導入課題:在茫無邊沿的大海上行駛,“海難”的發生是不可預料的,而處于危急中的人們又無處躲藏,所以經常會因為慌亂而發生混亂不堪的局面,造成沉重的損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叫做《“諾曼底”號遇難記》,偉大的法國作家雨果,同樣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慘烈而悲壯的局面,不同的是這次事故因為有了一個“偉大的靈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還,發明了“海難”史上的一個奇跡!
三、整體感知,觸摸經典
1.初步閱讀,感知雨果作品的語言風格。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自主識字,并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要求學生根據以下提示自主讀書:(1)根據預習的情況,給課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點的詞語可以標志一下。(2)依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和的人物等要素,試著概括故事情節。(3)相互交流讀書的初步認識,檢查初讀的效果。
2.帶著問題,圈點批注。在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后,可以引導學生邊閱讀邊考慮:作者是怎樣刻畫哈爾威船長這一形象的?
談話: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節或者塑造了一個或多個感人的藝術形象。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形象——哈爾威船長,一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人的高尚的靈魂。那么,小說是如何塑造這個形象的呢?
請同學們找出小說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簡單說說它讓你感動的理由。提出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四、重點探究,深入體驗
1.在同學們初步質疑問難的條件下,協助他們梳理問題,圍繞“哈爾威船長的形象是怎樣塑造的”找出重點問題,分小組深入研討。
本文雖高度贊揚了哈爾威船長,但全文沒有一處直白的流露。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把加強感情朗讀放在首位,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
2.匯報學習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以點帶面的問題展開,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讀有所悟,展現個性理解。
。1)哈爾威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發生共鳴,然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見。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人們想的是什么?哈爾威船長想的是什么?注意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提出“假如你在‘諾曼底’號上,面對此情此景,你首先會怎么辦?”之類的問題,引發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索。災難到來時,那些“爭先恐后逃生的人”與鎮定自若指揮的船長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哈爾威船長關鍵時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體現了他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境界。
(2)“一個偉大的靈魂”指的是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需要結合全文進行。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能讓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靈魂”?
○1“實際上一共61個人,他把自身給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身給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他怎么會忘了自身?
○2“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比藗優槭裁床贿`抗他的意志?為什么會感到自身的上空出現了“偉大的靈魂”。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9
古人云:“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 得煙云而秀媚! 《鼎湖山聽泉》一文中,作家謝大光以細膩的筆觸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畫:細雨蒙蒙,薄霧漫漫,泉水淙淙,綠樹郁郁。本文記敘了游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其中的第八自然段因對泉聲傳神的描繪而成為文中的最精美之處!在本課教學中我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如何得“魚”(體會到作者描寫之精妙),并學會去“漁”(運用方法分析此類文章)。我要讓學生不僅能夠充分欣賞到文章的優美意境,而且能夠學習作者準確傳神的語言表達,使學生的思維完全放飛。
一、自己感。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學會捕捉事物的特征,激發想象,力求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作者精彩的描繪片段之前,我播放了各種各樣的泉聲,或低吟、或激昂、或雄壯、或深沉地縈繞在學生的耳畔,并配以泉的各種姿態的生動畫面,學生仿佛真的穿越空間來到了古樸、幽雅、寂靜的慶云寺和作者一起美美的聽泉呢!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引導學生,都聽到了些什么,泉聲都各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不同。如果用比喻的手法,你會怎么比?由于學生已經如臨其境,所以他們的感受豐富而又新鮮,表達時暢所欲言,都能有所比較地說出泉聲的不一樣之處。
二、感作者所感。
這個環節我分兩步走。
。1)聽感。教學開始,我抓住“聽”字,從繁體的“聽”字入手,猜猜這個字念什么,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理解古人造字的意思:聽不僅要用耳,還要用心。通過上學生“聽泉、說泉”的活動,學生有了體驗的基礎及表達的欲望,這種情況下我再讓學生學習作者描寫自身聽泉感受的語句,文中作者把各種姿態下的泉聲比做小提琴,彈撥,貝司和銅管發出的樂聲,可學生并沒聽過這些聲音,所以對于“輕柔”“清脆”“厚重”“雄渾”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在這里我分別播放這些器樂的樂聲,既讓這些優美的音樂豐富了學生的體驗,也使得學生很好地感受了作者的文字對泉聲特點的準確把握。
。2)讀感。讀是一個深化理解的環節。朗讀既能加強對文本的印象,同時也是表達自己對文本解讀的一種方式。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感知能力、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因而,在閱讀過程中就會有不同的感悟,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獨特感受,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允許他們有不同的聲音。在這里我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因此學生朗讀“夜聽泉聲”這段精妙的文字時,真情流淌,讓人感動。有的同學讀時語調顯得活潑輕快,有的讀時語調又低緩沉郁,這都是他們用自己方式在傳達獨特的體驗,我欣賞這樣多樣化的凸現個性的朗讀,這正是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三、對比感。
謝大光把泉之聲比作樂之聲,帶給我們美的享受。那么樂之聲怎么去表現呢?我把這段的內容簡化為:那輕柔的泉聲,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那清脆的泉聲,是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的聲音;那厚重回響的泉聲,是無數道細流匯聚于空谷的聲音;那雄渾磅礴的泉聲,是飛瀑急流跌入深潭的聲音?纯醋髡呤窃趺匆载S富的想象,準確的語言給我們表現泉聲的。在這里先讓學生說說都有哪些比喻,從這些比喻中看出泉聲有什么特點,并模擬該音樂變化的旋律。在此環節中大家的情緒都是十分興奮,積極地摹擬著。課堂上一片樂聲。豐富的想象,精美的語言,準確的表達,此時帶給學生的是無以能說的感受。之后學生運用寫景文章的方法學習《黃果樹聽瀑》,從而體會出寫法。
以上教學設計環節環環相扣,步步相連,循序漸進,由表及里,在反復聽,品,讀中體會對事物特征的準確把握,豐富的想象及創意的表達。讓學生經歷了主動發現,感受,建構的實踐過程。再加上本課教學成功地利用多媒體和語言情態創設了課文情景,使學生獲得了來自“語言、情感、氛圍”等的全方位感受。
但在教學中,沒有抓住學生的生成,讓學生的情感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今后的我還將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學,不斷反思,敢于反思,及時反思,長期反思,使自己不斷聰明起來,成長起來。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0
我讀過一本書,書上說,有一位大學教師,在學生讀文的時候,如果讀不出什么感覺來,那么就請學生們再讀,再讀,再讀。直到讀出點什么為止。我在預習的時候要學生讀文三遍,課上在問學生讀出了什么時,可是學生們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們再讀,舉手的不多,那么再讀,舉手不多,那么再讀。反正到最后學生們舉手的越來越多了。在學習本課的時候,我沒有學字,只是不停的讓學生讀,感覺人物的心情和語氣,然后讀出感覺來。一生在讀“把綠鉛筆借我用一用行么?”這句話時,提示語是“小聲的”可是他沒有小聲,反而更大聲了。其他學生哈哈大笑,都說他讀得錯了,這么大聲,老師一定不讓這么大聲的說話的?磥砗⒆觽円呀浤軌蜃⒁獾教崾菊Z的作用?墒谴蟛糠謱W生要在教師的暗示之下才能領悟。這方面要再加訓練。為了達到多讀的目的,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加強預習的指導和檢測。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1
《雨點》是一首簡短的兒童詩,描寫了雨點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語言生動形象,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我講授的是《雨點》的第一課時,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是幫助學生認清本課的生字(包括一類字和綠色通道的生字)并學寫四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如何抓住重點,巧妙地突破難點是上好這堂課的關鍵。結合課后與教師們的交流反思,將自己的思考總結如下:
一、成功之處。
整堂課層次清晰,以詞語為主,主要有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義三個部分。在教授詞語時,配以生動的畫面,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再讓學生結合說說自身生活中的感受,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在讀好詞語的基礎上,再將詞語帶到課文中,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在寫字教學中,將同偏旁的生字放在一起,分成“海”“洋”和“躍”“跑”兩組,根據相似的字形進行教學,總結寫字要領,使學生更好地寫好生字。在寫字的過程中也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臨寫相結合。
二、不足之處。
1、教學語言不夠豐富生動。富有經驗的教學語言往往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課堂的氣氛,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而我自身的教學語言不夠豐富,尤其是評價語言,不夠準確,而卻顯得單薄,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朗讀課文不夠充分。
這首兒歌的字詞簡單,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文的朗讀,可將詞語的講解穿插到課文的朗讀中來,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課堂上沒有能夠全面關注到回答問題不夠積極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小部分的學生怯于舉手,回答問題不夠積極。我沒有能及時地的關注到這一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
4、寫字教學不夠到位。注意到生字的規律,進行歸類的教授,但是沒有能夠指導學生記憶生字。
三、改進措施。
1、根據班級學生的差異,認真思考,準備教案。備教案重在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好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前做好認真準備和細致思考,并且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過程要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并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分層次地制訂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2、平時注意積累教學語言,錘煉自身的教學語言。抓住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個眼神,一個姿勢,一句話語,給學生以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在教學過程中,簡化自身的語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適當的引導。課前多思考,力求自身的教學語言生動、準確、簡煉,結合體態語言,更好地推動整個教學過程的進行。
3、關注不愛舉手的學生和暫差生。在課堂上多給不愛主動舉手的學生和暫差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在課后多他們交流,鼓勵他們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積極動腦筋思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也要及時指出不足,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在課堂上多以眼神和手勢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在班級上培養學生愛舉手發言的習慣。
4、關注寫字教學。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引導學生善于總結記憶寫字的方法,總結寫字的規則,將同一類型的字放在一起教授,引導學生觀察。另外,讀寫姿勢也是一項長抓不懈的工作。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2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情況著手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抽象的拼音,接受并熟練地拼讀音節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借鑒并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拼音教學應把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
冀教版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并不怎么枯燥乏味,原因是每一課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兒歌。學習字母時先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興趣積極性較高,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插圖,合理利用起來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e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兒歌,小組互相幫忙,這樣學生學起來都比較輕松,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再出示圖畫:一只漂亮的大白鵝。我充分借助插圖調動孩子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看插圖、編順口溜,讓他們在快樂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準確而迅速的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漢語拼音是符號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筆畫組成,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等等。在教授由這些筆畫組成的b、p、d、q等字母時,可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啟發學生采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組形近字母在比較時,可以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還可同時加上手勢和口訣:右下半圓b,左下半圓d,右上半圓p,左上半圓q。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兩組字母的記憶。兩個相近字母一目了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講故事
講故事學生最愛聽,生動有趣,容易記憶。能夠幫助兒童在聽故事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如學習jqx和ü相拼的規則時,我就講了jqx三兄弟很調皮的故事讓學生記憶jqx和ü相拼的時侯去掉兩點。學生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憶深刻。
4、游戲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游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松,學得扎實。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3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悠揚的音樂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了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其余種類的恐龍以表格的形式讓孩子們自學。并讓孩子們在逐詞逐句朗讀中理解課文中多處運用的各種說明方法。例如在教學“雷龍”時,我先出示雷龍的圖片,讓孩子們猜猜這可能是書中介紹的哪種恐龍,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由于課前的收集資料,他們一下子就猜出了答案,接著讓他們說說雷龍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并且書上是怎樣描述的。然后通過體會雷龍的特點來學習作比較和打比方的兩種說明方法,最后再請學生通過朗讀把雷龍的特點告訴大家。孩子們既讀懂了課文,也掌握了說明方法,一舉兩得。
四、說演期——遷移方法模擬介紹。
孩子們掌握了說明方法,又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請他們以“我”的口吻來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恐龍,無疑是他們最興奮的一塊教學。先前,以書上雷龍為例,寫一段自我介紹,(嗨,大家好!你們認得我嗎?對了,我就是梁龍。我的身體可長了!猜猜我有多長?我從頭到尾足足有二十多米呢!我走起路來,就象一架移動的吊橋。別惹火我哦!惹火我可是要付出代價的:我會用長長的尾巴把你甩到天邊去!不過平時我可是很溫柔的,假如你在侏羅紀公園游玩時有小河無法趟過去,你只需撥打求救電話,我會立即趕來幫助你們過河的。哪位小朋友膽子大,我還可以讓他在我身上過一把滑滑梯的癮哦。⿴椭鷮W生理清介紹的順序,然后運用文中學到的說明方法作一番介紹。
五、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秘。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秘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假如能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而對自我介紹某種恐龍的小練筆,也可以在網絡上自由書寫,討論交流。但愿筆記本的進入能改善我校的網絡環境,讓教師和學生能甘心在“網中掙扎”,并樂此不疲!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4
《難忘的一天》記敘了一位小學生為鄧小平爺爺進行計算機表演的故事。既寫出了“我”的興奮與激動,還寫出鄧爺爺的平易近人,以及對下一代的關心和期望。
一開始備課,我認為課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性強,內容易于理解,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稍趯嶋H教學中我發現并非如此。
第二課時主要學習任務是體會作者的“難忘”。我原來的教學設計是先小組合作學習“作者難忘的一天,他難忘的是什么?”在集體交流理解“難忘”,從而體會小作者的激動、緊張和對鄧小平爺爺的崇敬之情?晌野l現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不好,匯報合作學習成果的時候談不出什么內容。這種情況下,我改變了教學策略,故作疑惑的拋出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有不明白的地方,誰能幫幫我?”學生一聽老師有不理解的問題,都專注的看著我,我說“老師讀課文的時候發現第二自然段寫到‘那天早晨,我冒著嚴寒,快步走到工業展覽館!∽髡邽槭裁匆婚_始覺得天氣是‘嚴寒’,最后一段又說‘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俊辈挥靡,學生都低頭讀書了,很多還從頭開始讀。一位聰明的男生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說‘我興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因為作者心情好,好得看什么都順眼,才會覺得‘天,仿佛格外的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我及時追問:“為什么興奮呢?再請大家合作學習,從文中找出答案。”這回的合作學習我把原來的“作者難忘的是什么”變成了“作者為什么這么興奮”,降低了要求,指出了方向,更主要的是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熱烈的討論開了。最后的集體交流,大家理清了小作者的心情變化過程,由這個變化明白了這一天為什么“難忘”,在這個學習理解過程中,學生初步掌握了聯系上下文閱讀的方法,學習效果不錯。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15
課上完后,正如萬校長講的感覺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情”。這篇課就是以“情”動人。我的情感、語感沒有跟上,學生的情感就不可能被激發起來。他們只是被動的學習者,背袋里意想不到的信和母親的眼淚都只是課文里的,沒有觸動孩子們的心靈。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以信作為切入點,整體感知課文后,直接切入到文中直接描寫信的部分,以“什么細節最能打動你?”讓學生去讀這一部分課文。引導學生緊緊扣住幾個“全”去感受,作者為什么要一而再寫這句話,從而去感受爸爸的不容易,感受爸爸為什么這樣做。設計思路確實是想逐步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但是實際效果不盡然。這里給人最大的感覺是在內容分析上過了,而這些內容學生應該是比較好懂的。面對這些信文中人物的反映是理解的難點也是容易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之處,特別文章是以孩子的口吻寫的,應盡量站在孩子的視角來思考,卻把兩個孩子的感受置之不理。
最后對母親哭泣那一段的體會可以說是渲染情感最好的環節,但是情還未充分激發出來,課就要結束了。
因此,一堂好課應該給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間,這一自主的空間包括表達的空間、思考的空間、交流的空間、質疑的空間、展現的空間等,并讓四大關系、六大原則教學思想在每節課上去兌現、去實踐。
【小學語文課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文《雷雨》教學反思01-12
小學語文課文《掌聲》教學反思03-10
小學語文課文《風娃娃》教學反思11-25
小學語文課文《凡卡》教學反思01-08
小學語文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教學反思01-11
小學語文課文雪猴教學反思12-10
小學語文課文《金獎章》教學反思01-12
小學語文課文《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01-12
小學語文課文《太陽》教學實錄與反思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