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上應該聽到的是朗朗的書聲。執教完《白楊》一課后,我深深地感觸到: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地去讀,學生能從中了解到文章的內容,感悟到人物的情感,領會出文章的中心。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芽、成長。
對白楊的特點和父親表白的心愿這一難點,在備這一課的時候我有些擔心學生是否能體會得出來,于是課堂上我創造一切機會盡量讓學生去讀,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如對白楊的特點的理解,主要抓住爸爸的一段話來領會,在這部分,我先重點指導學生朗讀這段話,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分小組討論,當學生還有些困難的時候,再次來朗讀這段話,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學生體會到了白楊具有高大挺秀、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點。又如父親向孩子們表白自己的心愿這一段中,我先跟學生一起分部分朗讀,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生在初步感知后,我讓學生又討論白楊和爸爸有哪些相似之處,從中進一步感受到爸爸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像白楊扎根戈壁一樣地扎根邊疆,并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長大參加邊疆建設。在處理課文難點部分,我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讀,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再分組合作學習,文章難點慢慢地化解了。
學習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時,我采取的是讓學生質疑,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很快能提出: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
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
在學完這一段時,一學生又提出一個疑問:前面介紹白楊樹的特點時,為什么爸爸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從學生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讀書,在思考問題。通過朗讀,熟讀,反復讀,多種形式的讀,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理解了文章的內容,領會了文章的中心。
但在教學中,有的地方朗讀不到位,學生理解就有些困難。如第一段對白楊的生長環境惡劣的理解,由于讀得不夠,體會不透,對后面白楊的特點的概括有些難度。同時,對白楊的特點,在學生理解困難時,如果采取分句朗讀,學生就能較容易地領會出其特點。
總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變換形式去讀,教師適時引導去讀,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去理解課文,感悟課文。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課學的是語文基礎知識,主要培養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如果具備了這種能力,就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家長輔導孩子學習時要按《教學大綱》要求,以教材為依據,循序漸進的輔導孩子學習,不要隨意提高要求,加重孩子的負擔,更不能超越大綱的范圍和教師的教學進度。否則會使孩子上課不專心,無興趣和盲目自滿,并易養成只聽家長的“教”不注重在校“學”的壞習慣。如果孩子學有余力,可指導孩子讀些課外書籍,或寫點日記,做點“小作文”等,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差,學得較吃力,要多鼓勵,多指點方法,不可一味指責,甚至打罵,更不能代替孩子做作業。只要耐心地幫助、啟發,孩子是可以闖過學習難關的。家長還要注意防止孩子學習上的偏科,應該把各門學科的基礎打好。同時,要注意教育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要把著力點放在學習興趣的調動、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以養成孩子良好讀書習慣。一是愛護書本,不亂扔亂畫,更不能丟失;要有天天讀書、天天寫字的習慣;二是要求孩子坐姿、寫字姿勢做到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面一拳,手指捏筆離筆尖一寸。
堅持長期訓練下去,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三是復習功課后再寫字,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四是有聽少年兒童廣播節目和看課外書籍的習慣。
此外,家長輔導孩子學習語文要有堅持性。輔導學習語文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來抓一陣,工作一忙,家務事一多就丟下不管。還有家長以考分為準,孩子考分高,不聞不問,孩子考分低,才慌了腳手急著抓,時冷時熱是抓不好的。要做到輔導孩子學習語文統籌安排,相互兼顧。古人曰“積沙成塔,積腋成裘”,“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同樣,要學好語文,建構成語文知識的大廈,形成語文知識的汪洋大海,關鍵也在于平時多“積累”。
一、多讀書。
“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頭腦充實”,可見,讀書對人們來說是多么重要。就學習語文而言,廣泛的閱讀,更能開闊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大大擴大我們的知識面,拓寬和活躍我們的思路,而且,通過大量閱讀,我們將學會分析和鑒賞,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還可開創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二十多年前,呂淑湘先生曾在《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一文中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的說是得益于多讀書!睍r至今曰,搞學情調查,經常讀書的同學不但寫作水平高,而且語文成績大多名列前茅。事實證明,要想學好語文,不讀書是萬萬不行的。希望我們的同學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多讀書,讀好書。
二、多動筆。
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多讀書的基礎上還要多動筆,養成記曰記和摘抄讀書筆記的習慣。把平曰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記錄下來;在閱讀過程中,把書中優美詞句和精彩片斷翟華抄下來,建立起自己的語文知識倉庫,時間久了,語文能力就會在這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提高,說起來就“出口成章”,寫起來就“下筆成文”。不會再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望同學們不僅要做“讀書”的典范,而且要做“動筆”的楷模。
三、多實踐。
“生活是個大課堂”,“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大家都知道,語文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別近幾年來,隨著“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開放性,我們要學好語文,再如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曰要多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視聽媒介,了解國內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會信息,并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來彌補課堂學習的不足,鞏固、加深和擴大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我們只有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留心學語文的觀念,才能把語文學活、學好。
總之,學習語文是慢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形成是一個十分緩慢的過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收其效于朝夕,正如荀子所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們,要想學好語文,請從“積累”始。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學科的教學都發生了變化,小學語文也不例外,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變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手段替換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課堂看似活躍、熱鬧了,但實際上這只是表面現象,課堂教學效率并沒有大幅度提升。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兩方面:一是部分語文教師錯誤理解新課程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等于放任學生在課堂上為所欲為,讓學生自由討論并不等于隨意暢談,這種錯誤理解只會擾亂課堂紀律,阻礙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二是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表面看來是使用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實則為了確保教學順利運用的仍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是生硬地插入了一些提問、討論,并未對整體教學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總結了以下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任何知識都需要興趣,尤其是小學語文,作為一門以傳授學生語言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學科,很多知識學習起來都比較枯燥乏味,更需要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ㄒ唬┣擅钤O計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導入這一環節中應想方設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導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創設懸念,抓住學生心弦,讓學生產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也可以聯系生活,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價值,產生學習的愿望,還可以利用故事、謎語導入新課,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ǘ┙M織競賽活動,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好勝心強,不甘服輸,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他們的這一特點,組織和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如成語接龍、朗誦比賽等,這些活動能充分滿足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需求,激起他們比、追、趕、超的欲望,使他們保持最佳狀態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ㄈ﹦撛斐晒C會,激發學生興趣
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學生更是如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時機,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并抓住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多鼓勵、表揚他們,從而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更愿意、更努力去學習。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教學實際出發,合理選用,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實踐也表明:學生的主體意識愈強,他們在參與學習活動中實現自我的自覺性就愈大,從而也就愈能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自己的能動力量,調整、改造自身知識結構、心理狀態和行為方式。但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并未達到這一要求,要么過度給予學生自由,要么仍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顯然,這兩種方式都不可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際上,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學生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那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一方面,教師要改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主演變為課堂導演,由課堂控制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引導者,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教師要將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機會,如精心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合作討論,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將課堂還給學生并不等于放任學生不管,教師只是由課堂控制者變為了學生學習的監督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仍要起到點撥、啟發、引導、監督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層出不窮,其中多媒體因具有直觀性強、傳輸速度快、容量大的特點而深受廣大教師的喜愛。它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能夠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但縱觀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多媒體的使用情況卻不容樂觀,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教師罔顧新課程改革,完全將多媒體棄之不用,仍以自己講授為主;二是部分教師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甚至滿堂灌;三是部分教師所設計的多媒體課件過于華麗,有喧賓奪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將多媒體有機融入語文課堂,使其真正為語文教學服務呢?首先,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應把握好文字、圖片、視頻的比例,避免學生眼花繚亂,將注意力集中于圖片、視頻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其次,教師應把握好多媒體的使用時機,既不能滿堂灌,也不能整堂課都不使用,應在學生興趣減小、思維受阻時及時切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再次,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用多媒體,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使用多媒體,有的只需要教師講解即可,這樣教學的效果可能更好?偠灾處煈獙⒍嗝襟w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使多媒體真正服務于語文教學,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四、結語
小學語文既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一門基礎課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更高的教學效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必須不斷學習、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學理念、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摘 要]反思性教學是提高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途徑。本文從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題的構建與策略進行論述,試構建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操作體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 , 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 , 進行主動探究 , 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控 , 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 , 提高教學實效的一 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驗的活動。這一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是教師擁有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富有個性特色的知識體系。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是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 ,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 ” 為核心 , 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 , 教師通過反思來調整教學 , 學生通過反思來調整學習 , 并強調“思”與“練”的結合 , 通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 , 從而落實教學目標 , 提高教學實效。
一、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操作流程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后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可分為四個環節,其基本流程為:
確定內容——觀察分析——重新概括——實際驗證
1. 確定內容。教學反思的起點是教學問題。這個階段主要是確定反思的內容,發現教師的問題意識。教學問題的類型很多,有的來源于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兩難問題(比如:如何做到既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又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有的來源于自己教學實踐中的困惑(比如:為什么學生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為什么小學三年級學生和初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會出現分化現象),還有的來源于自己想改變現狀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課程形式與結構是什么)。
2. 觀察分析。在這個階段,教師既是各種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靜的批判者,同時也是經驗的描述者。首先,教師要圍繞所要反思的問題,通過查閱文獻、觀摩研討、專訪等形式,廣泛地收集信息,特別是關于自己教學活動的信息。然后,教師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己,分析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經驗與教訓。
如針對“為什么四年級學生閱讀水平會出現分化現象”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觀察分析:
這個問題是不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四年級學生閱讀水平出現分化,與他們的身心發展、學習內容以及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沒有直接的關系?
前人或優秀教師在探究這個問題時,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經驗?這些經驗是否存在不足之處?
自己在探究這個問題時,教學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觀察分析,將會為下一階段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想與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礎。
3. 重新概括。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積極主動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新的實施方案,力圖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4. 實際驗證。在這一階段,教師需將以上提出的假設和新的教學方案付諸教學實踐,并根據實踐的結果驗證假設和新的教學方案的合理性。在驗證中發現的新問題將成為新一輪反思性教學實踐的內容,如此反復,直至問題的解決。
從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是教師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更是經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必須經歷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主題構建
根據教師常規教學活動的內容及教學程序,反思性教學實踐一般有以下3個方面:
1. 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學什么
科學制定目標:要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目標1)、“過程與方法”(目標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3)三維目標進行分解,使學生在三維目標的引領下,不僅解決了“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尤其解決了“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目標分解后還需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和連續性的特點,將形成的目標群
按一定的層次與梯度進行有序化處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
優化教學設計:這種類型的反思主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它有助于發展教師的智慧技能。教師的智慧技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能否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否尋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慮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在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不注重反思,憑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備課筆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例如:
自己或他們以前在教授這一教學內容(或相關內容)時,曾遇到哪些問題?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
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預測學生在學習這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新問題?針對這些新問題,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師在反思過去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再寫出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二是可以逐步培養教師良好的反思習慣。
2. 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怎么學
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生活經驗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做出種種的反應。學生這些反饋的信息教師必須敏感地體察,并深入領會其意圖。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要,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教學上的優點與不足,利于及時調整,使教學真正適應學生學習認知發展干什么的要求。這種師生互動,能拓寬反思的層面和渠道。從學生角度認識教師行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深入分析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并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做出調整增強語文課堂行程的靈活性和可控制性,培養靈洗教學機智和豐富經驗智慧,面對動態的、持續的、不斷呈現的教學進程,教師要能不斷地反思。
一是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在那方面進行補充,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對話和合作是否充分。課堂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有的教師設計活動一個接一個,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課堂上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景象。但要問每個活動景象,每個活動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有的教師竟語焉不祥,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因此,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
二是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么引起學生總結。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思維活躍。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
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
三是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準備和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特別在導入新課時,要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了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教師在反思中必須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因為這一階段的反思強調解決發生在課堂教學現場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學生在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你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出現爭議時,你如何處理?
當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該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時,你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
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某一問題時,思維異;钴S,如果讓學生繼續討論下去,就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針對這種情況,你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
實踐證明,課中有效的反思,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請看下面一則課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發現一篇構思精巧、立意新穎的優秀作文,于是決定利用作文評講課朗讀這篇作文。可是,教師剛把這篇文章讀完,就有一位同學站起來檢舉這篇作文是抄襲的。此時,全班一片嘩然,同學們一齊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襲作文的同學,那位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老師也一下子愣住了。后來,這位教師經過短暫的反思后,將話題轉移到評價這篇作文好在哪里。當同學們評、賞結束后,老師問大家:“今天我們能欣賞到這樣的好作文,應該謝謝誰呢?”這時同學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一起為那位同學送去了熱烈的掌聲。這位語文老師以此為契機,從那天開始,要求全班同學每周輪流推薦一篇優秀作文在班里朗讀。這樣的教學反思,不僅開闊了全班同學的閱讀視野,而且使那位抄襲作文的學生免受心靈的傷害,可謂一舉兩得。
3. 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學會沒有
主要是教師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且應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對他們自己適宜的學習方法,經過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的、好用。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當課堂氣氛沉悶時,你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的?
哪些教學環節的工作沒有按計劃進行?為什么?
在授課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你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這個內容,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作怎樣的更改?
請看一則課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師執教《群鳥學藝》一課,當學完課文后,老師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收獲。大多數學生都從課文的重點句著眼談了體會:學本領要有始有終,不要怕苦、怕累等。正當老師準備結束課時,有位學生高高地舉起了手,邊舉手邊喊:“還有,還有!”出于對學生的尊重,老師請這位學生作補充性發言,沒想到他語出驚人,完全超出了老師備課時的設想。他說:“許多鳥兒沒有學會搭窩,鳳凰也有責任。鳥兒們飛起的時候,鳳凰為什么不把它們叫住?所以,我覺得學本領應找個責任心強一點的老師!边@位學生的精彩發言贏得了全班同學和在場聽課教師的一片掌聲。
課后,這位教師對此作出了這樣的反思:“是啊,為什么一定要按教參上的道理講呢?難道教材只是用來教育學生的嗎?如果問題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還有什么創造性可言呢?那位學生的發言,是學生創造潛能的極好證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無限。……每當想起當時的掌聲,我心中都會感受到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三、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策略
要提高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效率,就必須講究科學的策略,F介紹5種常用的策略。
1. 反思總結策略
反思總結策略是總結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與教訓的方法。反思總結的內容十分廣泛:可以總結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以及自己對教材、學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總結反思學生和同事的反饋意見;可以總結反思他人的寶貴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還可以總結反思教學實踐中的“關鍵事件”。所謂“關鍵事件”主要是指對自己專業發展影響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課或者一堂失敗的課,可能是師生間的一次沖突,也可能是與專家的一次對話)。要對“關鍵事件”進行反思,就必須對“關鍵事件”進行如實的記錄(因為事件本身是無法呈現其自身意義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們才能斷定它是否真是“關鍵事件”)。這就要求我們平時關注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觸動較大的事件,為事后回顧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 對話反思策略
對話反思策略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的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
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教學監控能力的一種方法。對話反思法類似于我們平常采用的專題性的小型研討會。其操作程序為:我們采用了專題性的小型研討會形式,其操作程度如下:1、執教者圍繞專題上課,其余教師帶著問題聽課,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語文課堂教學”為專題的一次研討會為例,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學《洪茶》第11冊。
例1.1小學《語文》“說茶”的教學過程
1、揭題釋題
2、自學課文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交流引導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思考、分段
4、深入閱讀課文
(1)、分段學文,學生提出問題,概括,學生自主選擇討論問題。
初讀課文:分段讀、全篇讀、分角色讀。
5、總結全文
座談會上執教者首先談本課所力圖貫穿的語文新課標理念,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前準備階段,由學生去預習課文。教學每個自然段時,學生自主學習質疑,然后教師對其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再出示在黑板上供學生自主選擇,再與幾個同學合作解決,倡導學生主體、自主合作學習。
3、執教者與其他聽課教師展開對話,產生思維碰撞。
座談會時我們采用發展性互動性評判,評課教師認為,執教者以“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點來理解課程與教學之間關系的。把教育重點放在系統知識的傳授上。無視學生的興趣,需要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使他們始終處于“教師中心,課本中心”這種既缺乏生機又沒有熱情的刻板程序中,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
評課教師普遍認為應樹立正確的課程觀——“以情景為中心”的課程,以學生的需要和動機為中心,使他們能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去,要與學生的實際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觀察、體驗、發現,使學習能引起學生積極,持久的探索興趣,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發展,要以學生的自律性學習為特點,培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要以“未來觀”培育學生,要發展兒童的自主能力。學會適應在社會上面臨各種情景,成為能夠對其周圍的環境施加某些影響,而不是完全受環境支配的人。
評課教師還認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說茶》這篇課文,應該從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觀著手,應該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4、執教者根據討論結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并寫出反思性總結。
執教教師結合課堂教學與評議進行反思,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完善。
例1.2小學《語文》“說茶”的教學過程
(1)課前搜集有關茶的資料,搜集形式多樣,互聯網、課外書、茶家介紹等。
(2)學習有關茶道,收集茶具。
(3)充分預習課文,課的形式茶館說茶品茶。
(4)組織形式:1、學生分散坐。
2、幾位優等生開茶館其他同學為茶客品茶。
課的流程:
1、一位同學為大家表演茶道并講解茶藝。
2、其他同學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及預習課文所得進行邊品茶邊說茶,自由發言。
(1)執教者圍繞研討專題上課,其余教師帶著問題聽課。(2)執教者闡述自己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以及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3)執教者與其他聽課教師展開對話,產生思維碰撞。(4)執教者根據討論結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并寫出反思性總結。
3. 錄像反思策略
錄像反思策略就是通過錄像再現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觀者清”的效果。這種方法的操作程序為:
(1)上課和錄像:教師圍繞專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施教,同時把課堂的教學過程拍攝下來。
(2)觀看錄像:執教者組織其他老師觀看錄像,執教者預先談教學設計,再比較錄像的教學過程與預先的教學設計有什么不同。
(3)反思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聽課者觀看錄像的人員評價。
(1)上課和錄像。(2)觀看錄像,比較錄像的教學過程與預先的教學設計有什么不同。(3)反思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聽課者或觀看錄像的人員的評價),評價主要教學環節所應用的教學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論依據。(4)根據評價內容進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學設計,寫出反思性總結。
4. 行動研究策略
行動研究策略就是針對教學實踐中某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運用觀察、談話、測驗、調查問卷、查閱文獻等多種手段,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以求得問題解決的方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種在中小學比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這種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為:
1、教學反思,確定課題。
課改之風刮遍全國,在學習了有關課改理念后,本校教師也進行了課改嘗試,本人聽了多堂語文課,感受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方式更新了,學生自主空間更多了,多位教師都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但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
2、提出假設、制定方案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加強多方交流程度,使個體化的接受學習轉變為群體化的合作學習,則將有助于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增加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增強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參與程度。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對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有著積極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組合作學習,則將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跌交流程度,實現多種交往方式的有機統一,并對學生良好思維與品質結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取決于以下要素:(1)小組共同目標(即必須通過合作才能達成的目標)的確定;(2)組織形式(即同質分組或異質分組)的靈活轉換;(3)教師角色地位的轉換(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現于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把握住這些要素,小小組合作學習即會取得預期的效益。
根據以上提出的假設,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略)
3、實踐研究、反思調整
、佟⒁詫W生語文整體基礎在全年級處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為研究樣本,研究過程在常態條件下進行。
、、設計檢測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評價指標(學生思維品質與合作精神的發展等)與工具。
、、以一節語文課為單元,按預設的研究方案設計教學,并在擇定的樣本班中實施。
、、教學活動后即對運用預先設計的評價工具獲取反饋信息,并據此對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評價和提出修正方案。
、、轉換教學內容,重復③、④的工作。
⑥、經過不同教學內容的多次重復實驗后,再對經過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體性的調整。然后再選擇基礎條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為實驗實驗1班,四(3)班為實驗2班,以進一步檢驗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選擇一篇課文,分作兩種教學設計。教學方案一按經過修正的研究方案設計,在實驗成績班實施;教學方案二按原來的常規教學思路設計,在實驗田班實施。
⑧、教學活動后即時運用預先的評價工具獲取反饋信息,并對兩種教學方案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嘟虒W方案一的效果優于教學方案二,則繼續進行第二輪實驗。如果結果相反,則重新回到工作步驟③,對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在教學方案一優于教學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選擇一篇課文,同樣設計兩套教學方案。只是教學方案一在實驗2班實施,教學方案二在實驗1班實施。
⑩教學活動后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評價工具獲取反饋信息,并對兩種教學方案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若教學方案一的效果仍優于教學方案二,則證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結果相反,則表明研究方案還存在著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驟③,對其再修正。
4、搜集信息、撰寫報告、總體推廣
本階段工作主要是對上階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寫結題報告,在校內向總體推廣。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確定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2)廣泛收集與該問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3)根據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并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4)搜集研究信息,撰寫研究報告。
行動研究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反思性實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
5.檔案袋策略
檔案袋策略是以建立專題性檔案袋的形式促進教師的不斷反思,從而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一種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并進行分類,如創新教育類、轉化差生類、課程開發類等。然后在每個專題下,由教師本人通過回憶與反思,記錄下自己在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處。檔案袋建立的過程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評估、自我教育的過程。
我們在運用以上反思策略進行反思性教學實踐時,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義。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應付檢查。所以,反思性總結的內容要真實,要有感而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二忌空泛冗長。反思性總結應寫得詳實、具體、準確,不應泛泛而談。三
忌失真失用。反思性總結的內容應客觀、真實、實用。特別是反饋意見,更應客觀公正。此外,自己撰寫的反思記錄應常翻、常研,做到溫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袁 坤. 培養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學
[3]楊章宏. 課題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
[4]郭根福. 有關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思考. 中小學管理20xx,1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有層次的讀,引導學生理解“大吹大擂”的意思,春天到了,小猴子在做什么呢?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在做什么呢?出示這句話。自由練習讀這段話。指導朗讀。說一說小猴子栽上樹以后是怎么想的?剛栽上樹,他就說要結大梨了,可能嗎?那什么是“大吹大擂”呢?我們應該怎么讀小猴子說的話呢?通過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悟小猴的急于求成。
在課的結尾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幾年后,滿山遍野的果樹豐收了!種梨的得梨,種杏的得杏,種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兩手空空,一無所得。小猴子他錯在哪兒了呢?假如你是小猴子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找到學生和文本語言的“撞擊點”,充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的答案會是多角度的,這既撞開了孩子們的情感之海,又加強了他們的語言訓練,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這一“撞”之中得到了升華。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在上學期,我在六(1)班上了一堂語文課,課的內容是寓言故事《掩耳盜鈴》,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知道寓言就是通過一個虛構的淺顯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二是明白自作聰明的人是愚蠢的。
我的整個課堂是這樣設計的:以回顧我們曾學過的寓言故事來導入,小組四人合作從字面來理解“掩耳盜鈴”的意思,然后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如他偷到了鈴嗎?他為什么要掩著耳朵去偷鈴呢?)要弄懂這些問題,我們去讀課文。(第一遍朗朗地讀,找生字;第二遍默默地讀,看看明白了什么,是從課文的那些地方明白的。)讀完課文讓大家討論:這個人可笑在哪里?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最后分小組來表演這個故事。
課上完后,我感覺不成功。最后的故事表演沒有時間,很遺憾,原因是下午一節課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學生沒有完全明白寓言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主要原因在我。通過我的這堂課和聽了其他老師的課,我對語文課堂有這樣一些教訓、體會和感悟。
一、語文課上應該書聲朗朗。
課后,我在《新課標解讀》中讀到這樣一段話:“語文教學講風盛行,忽視學生自讀體驗,忽視培養語感;分析之分盛行,忽視整體感知和把握。這些已是眾所周知的流弊,是違背學習和運用語文規律的表現,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是的,我們往往把孩子當成了大人,甚至當成了中文系的學生,把一首小小的,明白如話的詩歌或一個小故事首先拆成句,然后拆成字,在那里分析,甚至追問,老師累得氣喘吁吁,學生搞的糊里糊涂,而一堂課下來,聽不到孩子的讀書聲。其實孩子是喜歡讀書的,北師大版的語文課本上的課文都是一些生活氣息很濃的、朗朗上口的、極富音韻節奏的文章,是很適合孩子們去朗讀的。孩子們沒有去讀,是沒有給他們時間,是沒有去引導他們,是我們不相信他們能自讀自悟,他們是可以悟的。書聲朗朗是校園里一道美麗的風景,還我校園書聲朗朗是語文老師應該馬上去做的事情。
二、語文課上應該七嘴八舌。
我們大可不必要只是在口語交際課上才讓學生和學生交流,學生和老師交流,只要 是語文課堂,只要是語文學習活動,就可以讓學生對文本品頭論足,說長道短,與老師據理力爭,與自己的同學相互討論,甚至提出疑問?晌矣袝r不能做到真正放手,總是喜歡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不是讓自己蹲下身子踏著學生的思維線來靈活機智地調控課堂,生怕學生會提出一個怪怪的問題,打亂了原來的教案上的設計思路,我們語文老師應該讓課堂更加開放,要更加靈活,尤其是小學的語文課,應該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想說、能說、樂說。
三、語文課上應該想入菲菲。
聽了張雪老師上的《家》這一課,給我印象很深,也很出彩的地方是老師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為什么說樹林是小鳥的家?”學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因為小鳥飛累了要到樹林里休息!薄 因為鳥媽媽要進去給小鳥喂吃的!薄耙驗榇髽淇梢詾樾▲B遮風擋雨!崩蠋熡謫枺骸皹淞诌可以說是誰的家?”學生又展開了想象:是猴子的家,是蛇的家,是松鼠的家,是豹子的家,是螞蟻的家,還是我們人類的家,還有學生馬上說,我們要保護樹木?纯矗⒆觽兊南胂罅Χ嘭S富呀!她在上《大家都說普通話》這一課時,問:“小鳥們唧唧喳喳都在說些什么呀?”一下又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是的,教材是死的,可孩子們的想象是鮮活的,為什么我們的課上的乏味,聽者也昏昏,就是我們不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我要時刻警醒我自己:不要讓學生的想象力喪失在我的手里。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構建高效課堂。就小學語文學科來說,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改變以往單純的知識灌輸,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作為生命個體在知識與技能與情感的全面發展。這是對傳統教學的全面改革。那么,如何來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呢?對此,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學生認知活動的內在動力與推動力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改變以往枯燥的教學,以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優美音樂感染學生。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形式,以力度的強弱、旋律的起伏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來讓學生獲取更為豐富、直觀而生動的感受,帶給學生以美與趣,更具感染性與趣味性。將音樂引入語文教學中,更能展現語文學科的情境性與人文性,更能為學生展現愉悅而寬松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定有壯族民族特色的音樂,以優美而動聽的音樂來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趣味問題引發學生。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這推動著學生不斷探索未知領域,解決心中困惑。這正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以富有趣味性與探索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進入求知的憤悱狀態,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激情。
3.生動畫面吸引學生。圖片形象直觀,將圖片靈活地運用于課文教學中,符合小學生以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中獲取更多的感性信息,這樣更能實現學生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與感悟。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可以收集優美的風光圖,在課上直觀而動態地展現給學生,將學生帶入優美的意境中。這樣的學習是快樂而自在的,是學生所喜愛的。
二、帶著學生走進教材
傳統教學視教材為經典與權威,教學中機械照搬教材,將教材上的知識點原封不動地灌輸給學生。這是典型的帶著教材走向學生,教師成為教材的復制者,學生成為教材的接收者。這樣的教學自然不是高效的。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要帶著學生走進教材。
1.樹立開放的教材觀。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語文教學也不能局限于封閉而狹小的教材空間,而是要將教學的眼光放到寬廣的現實生活中,將各種教學資源整合到語文教學中來,如影視資源、生活素材等,開發校本課程資源、生本教學資源。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富有生活的氣息,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才能體現學生作為生命個體的生命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提高。如影視資源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在學習一些距離學生生活年代較為久遠的文章時,學生往往難以深入的理解。而教師通過播放相關的影視劇片斷,可以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帶給學生以真實感。這樣在特定的情境下,學生才能產生最深刻、最獨特的感受,才能感受到文字之外更深層的含義。
2.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材的開發不僅要將學生資源納入其中,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也要確立學生的主體性,不能進行單向的機械講解,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擺脫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是帶著學生來一起來研究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才能真正將學生帶進寬廣的語文殿堂。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高效課堂的重點在于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教要讓步于學。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轉換自身角色,成為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與指導者,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積極的互動,在互動中共同完成知識的構建,讓學生成為探究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學習。
1.以探索性問題誘發學生探究。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少講一些,提出探索性的問題,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展開探究,在探究中深入文本,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更多深刻而獨特的見解與感受,從而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問題可以針對主題設計,可以針對寫作結構,也可以針對文中的某一句話或是某一個詞,總要能夠延伸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與思維就是成功的。
2.以啟發性問題啟迪學生思維。小學生正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受自身基礎知識、認知水平的限制,并不能深入地解讀文本,并不能順利地完成探究,會遇到重重困難。此時,教師要發揮導向作用,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這正是啟發式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在學生的困惑處提出啟發性問題,以問啟思,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口,使學生突破思維障礙,能夠透過表面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傊,要構建高效課堂就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認真學習新課改,將新課標所提出的全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對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以學生為中心,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得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一、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和任務
根據“課程標準”和國家《漢語拼音方案》(1957年11月1日國務院會議第60次會議通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有關規定,小學階段漢語拼音的教學任務主要有以下這些基本內容:
1、了解音節的構成并熟練拼讀。
。1)認讀21個聲母。
(2)認讀35個韻母。
。3)認識并掌握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
。4)根據聲母、韻母和聲調拼讀音節。
(5)認讀整體認讀音節。
。6)認讀零聲母的音節。
2、了解拼讀的規則。
。1)聲母j、q、x、y與ü相拼,去掉ü上兩點。
(2)聲母b、p、m、f與w只同o相拼,不與uo相拼。
(3)韻母i、u并列時,聲調標在后面的字母上。
3、了解讀音的規則。
。1)輕聲。
。2)變調。
4、認讀字母表,分清字母的大小寫。
5、認識隔音符號并了解作用。
二、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幾個注意點。
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難點,主要表現在難記,以及拼讀和書寫要求高,拼讀音節時要求學生能直呼音節,書寫要在四線三格上寫得正確、工整。為了完成任務,學生要反復訓練,這種單調、機械的反復操練必然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漢語拼音書寫要求高必然延長了學習漢語拼音的時間,占用了學習其它內容的時間。同時,以往過高要求的書寫對剛入學不久,手指小肌肉群尚不發達的孩子而言是不合理的。另外,有些教師要求學生在寫話時用拼音替代漢字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促進思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學生在遇到不會寫或遺忘的漢字時,用拼音替代省時省力,誰還愿意去借助字典查找漢字呢?長此以往,學生對拼音的依賴性增強,借助工具書自主識字,主動識記漢字的良好學習習慣就不能養成,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等也無法得到促進。因此根據漢語拼音的功能定位、要求和任務,小學階段漢語拼音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對漢語拼音掌握的關鍵是“能正確熟練地拼讀音節;能熟練地運用漢語拼音識字!
過去學習漢語拼音往往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全面性,要求會讀會寫會背會默,掌握拼音術語及相關的專門知識。這些都增加了學習漢語拼音的難度,而在實際使用中又沒有多大作用;趯πW階段漢語拼音功能定位的認識,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關鍵就是能夠熟練地拼讀音節,運用漢語拼音識字。教師應在不斷識字、閱讀和使用工具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實際的拼讀音節能力。這充分體現了重運用、重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
2、學習漢語拼音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任務,它有一個從一二年級正確運用到三至五年級熟練運用的過程。
漢語拼音的學習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任務,其學習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滲透——強化——鞏固階段。滲透階段是指學生在初學漢字時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漢語拼音的學習。如教師在教學生字時,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單韻母與聲母相拼的字拼讀給學生聽。這一階段只要學生聽,可以適當跟讀,使學生對拼音有些接觸,有些了解,培養情感。強化階段是指學生在閱讀識字的過程中集中學習聲母、韻母,音節的拼讀等,其主要是集中在一年級的第一學期進行。鞏固階段是指學生在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和閱讀過程中,以及教師有計劃地分階段進行相關知識的梳理和歸納,使之能逐漸比較熟練地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使用工具書和學說普通話。這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從一二年級正確運用到三至五年級熟練運用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
3、對一二年級階段拼音學習的考查,主要看運用拼音的能力,而非“默寫”。
漢語拼音怎樣考查,涉及要求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學習目標的具體反應。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不默寫,主要看運用拼音的能力,對于教材編寫和具體教學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老師們可以放開手腳,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生運用漢語拼音的能力上,學生更可以解開束縛,集中力量練習拼讀音節,利用漢語拼音識字、查閱工具書,提高自己的運用水平。
總之,漢語拼音教學應加強音節的拼讀訓練,淡化拼音知識的講解;加強實際的運用;延長拼音教學的時間,變過去“短時集中學習,統一達標”為“集中認識字母,閱讀中練習拼讀,分階段滾動復習,抓重點歸納知識,有彈性逐步達標。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關系到語文成績的高低,作文教學也成為語文教師的重頭戲。然而,仔細觀察當前的作文教學狀況,許多不良的作文教學現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關注。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中學語文老師對作文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或者仍停留在過去的教學習慣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幾乎成為三無產品——無系統、無計劃、無章法。傳統的作文五步驟(命題——習作——上交——批改——發還)教學進一步的僵化,導致作文教學走進死胡同。一些語文教師,本著教學熱情,也對作文教學下一番功夫,但其收獲并不明顯,漸漸對作文教學失去信心,使作文教學陷入困境。還有一些語文教師,以為作文水平提高關鍵在于不停的練筆,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寫了十幾篇作文,苦不堪言,作文水平卻不見有所進步。與此相反,有些教師一學期也沒上幾次作文課,教師和學生省心了,作文成績逐漸下降。更有小部分教師,作文課上寫個題目就不管不問了。這樣作文教學幾年下來,學生作文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造成學生害怕作文寫作,一聽到要上作文課就頭疼,一看到作文題目就心亂如麻,一提筆就力不從心。寫出的作文更是初看很傷心,再看很痛心。學生見作文如臨大敵,避之不及。老師上作文課如履薄冰。師生苦不堪言。《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的總目標做出了這樣的規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即希望通過作文課使學生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但這些教學現象,卻讓學生“無言以對”。作文教學的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實在是教育之痛,語文之痛。面對如此的作文教學現象,我們不得不深刻反思:當前的作文教學病在哪里?怎么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當今作文教學問題重重、進步緩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首先是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惹的禍,這是問題的根源。
在應試教育的機制下,成績壓倒一切,造成了師生普遍的功利主義心態。當然這種功利主義也深受整個社會的功利主義侵蝕,導致師生將學習的目的集中在提高考試成績上。成績成為衡量學生的一切。這嚴重扭曲了學生學習的目的,也改變了學校教育的初衷。學校應該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養一架架考試機器。作文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的基礎有關,在短時間里很難提高,而基礎知識和閱讀訓練卻能有效提高成績。在一切向分數看的束縛下,教師自然而然得做出取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對課文力求講深講透講全,而對作文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下足夠的功夫。功利主義盛行,不但使教育陷入泥潭,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是考試機器而沒有個性和思想的人,更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
應試教育害了學生,也害了做應試教育受害者的語文教師。應試教育背景下培養出來的教師作文能力普遍較差,寫不了好文章。當前不少中學語文教師遍是從應試教育下走過來的,他們自身也深受應試教育的摧殘,要么裝聾作啞無動于衷而無所作為,要么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仍把成績看成首要教學目的。這是多么嚴重的惡性循環教育現象。教師自身作文能力的薄弱,自身底氣的不足,平時忽視對自身文學素養、寫作水平的鍛煉和提高,導致作文指導與講評捉襟見肘。又怎么能教好學生作文?教出好文章呢?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黃玉峰老師在與記者答問時指出,當前語文教學的失誤在“不讀書”。在筆者看來,這里的不讀書,不但包括學生不讀課外書,也包括教師在內。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缺乏寫作素養,如何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好在當前仍有許多老師,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改進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陰霾下,努力開拓出一片藍天。
二、其次是模式化、僵化的傳統作文教學步驟。
傳統的作文五步驟(命題——習作——上交——批改——發還),應用得當,可以有效的訓練學生。但是,把傳統的作文五步驟模式化,而缺乏改造,必然會走向僵化。第一,作文命題的模式化,缺乏創新。幾代學生寫同一個作文題目,或者一個題目從小學寫到高中。這應該是幾代人的不堪回首的共同記憶。作文出題根本沒有考慮時代特征,做不到與時俱進。第二,
教師在作文命題時候常常傾向于自己的個人感情、愛好、認識范圍,并把大人的經驗“強加”給學生,很少顧及學生的需要、興趣、知識能力。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干涉了學生的寫作自由空間。第三,作文指導流于形式,停滯于表面,沒有深入、細致、實用的指導。這個環節是重要一關,但是往往被教師所忽視。第四,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評語公式化,缺乏創新,應付于上級部門的檢查,敷衍了事。其結果往往是學生拿到發下的作文就“啪”的一聲扔到抽屜里。認真的教師會看著心痛,但是也沒有反思問題原因所在。不認真的老師早已默認學生這種消極行為。慢慢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當一回事,作文能力談何提高。第五,作后講評的模式化、簡單化,蜻蜓點水式講評。更有老師認為講不講都一個樣子,更有甚者干脆省去了講評環節,把時間放在文言文及現代文閱讀上。
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這個病原體下,教師的作文教學就容易走向僵化,從而影響作文教學的效果。
再次是語文教材本身的不合理,重視閱讀而輕視作文訓練以及作文教材的無連貫性、循序性。人教版教材到了七、八年級才安排作文指導,但是這種指導缺乏循序漸進、逐步深入的教學原則,違背了教育規律。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理論性過強,在學生在缺乏生活體驗和寫作經驗情況下很難對作文產生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沒了,作文寫作就只是一種應付,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接受,是被逼無奈下的產物,是畸形發展的怪物。中學語文教學在設計上體現的是“閱為本位”,作文訓練附在閱讀課后,也沒有系統的作文教材,只是作為語文學習的附屬品。學校和老師不重視,學生就更不用說。忽視過程,違背規律,只重視結果,其后果可想而知。在寫作訓練方面,看似每個單元都有《寫作口語綜合性學習》版塊的穿插,但是編排的順序,一般只考慮到本單元課文教學內容,有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系統性,缺乏嚴謹性。而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隨意性更大,主觀上加以修改,或者是為了教學進度,直接跳過作文訓練環節。沒有合理、科學的教材;沒有連貫、循序的作文教學;沒有層次性和階段性;不合理的寫作訓練;不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些勢必影響到學生作文的進步。
三、最后是培養共性扼殺思想個性的不良風氣。
一個沒有個性和思想的人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人,一個沒有個性和思想的國家很難想象其在世界上立足。當前的學校片面的強調共性發展而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和塑造。個性是一個人的獨特之處,是反映其性格、愛好、興趣上的特點。而長期以來的作文教學,只注重學生的共性特征塑造,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如出一轍,在對生活的感受、對材料的選擇上、對語言的運用上等表現出驚人的相似。忽視個性和對個性的扼殺最終使學生的作文毫無新意,死氣沉沉。共性思想在作文教學上的過分強調導致作文思想的單一性。教師要求學生的作文內容健康,思想要端正、健康,要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道德等,往往把作文提高到政治性質的高度,這就嚴重的損害學生的個人思想的表達。例如,現在初中生寫植物散文,學生的選材很統一,都是傳統文學中積極向上的形象。一個班級都是梅蘭竹菊四君子,松柏、荷花、白楊樹等等。而這些很多都是沒有親身所見之物,作文卻能寫出為某種精神所感動,文章末尾少不了一段是勉勵自己要學習這種精神。虛假的拔高思想高度,而無個人的情感體驗、個性愛好和思考。這樣虛情假意的文章卻往往得到老師的青睞,就因為思想性的正確。扼殺個性的風氣沒有剎住,不但作文思想空洞無意義,而且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是沒有個性的殘次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強調的是人的培養。這個已經喊了多少年的口號,但是真正落到實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過對作文教學中不良現象的思考,以及從師生兩方面的客觀分析,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一些途徑。
針對上述現象中的中學語文教師而言,首先要從認識上高度重視作文教學。人為的弱化或者是逃避心理以及不負責任的態度都需要加以改正。只有教師自身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才會
有改變的動力。所以,這一點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的職責所在。其次是作文教學思想的改變。很多老師意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也想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但以往的一些教學思想仍然是一把枷鎖,束縛著教師的教學步伐。這時候,教師一定要下定決心,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僵硬思想,大膽創新,勇于改革,結合學生實際需要,在作文教學上探索一條新的道路。這是一個十分急迫的任務,也是一個漫長的改進過程。從重視作文教學到改變教學思想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所以,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調整好教學心態,用長遠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無計劃行事。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教學方法的探索,可以參考一些優秀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方法。
再次是教學方法上作改變。
第一,要注重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劃。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作文教學的比重和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訂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生實際的教學計劃,認真實行。根據每一個階段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生能力目標,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各種題材的學生。第二,教師要重視語文課本教學和作文教學有機的結合,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自然結合。第三,用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帶著寬松、愉快、自愿的心態去寫作文。使學生真正的喜歡作文課,喜歡寫作文。
第四,改變作文命題、作文批改、作文講評過于單一化和形式化做法,手段更加靈活多樣。第五,注重學生的生活實踐、積極開展作文第二課堂。
第六,教師要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強文學作品的閱讀,能把閱讀作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狀態,而不是純粹的知識積累。另一方面,要善于學習他人的作文教學方法和經驗。從害怕寫作的學生方面上講,首先是學生要培養自身的寫作興趣愛好。興趣永遠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梢酝ㄟ^以下幾個途徑來獲得寫作興趣。
第一,根據自身愛好閱讀小說作品,從中激發自己的寫作靈感和興趣。
第二,觀賞不同主題的電影。觀賞電影也是一種“閱讀方式”,通過影片體會人生百態,在思想碰撞中思考電影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
其次有了興趣愛好,還必須養成一些有助于寫作的學習生活習慣。
第一,注重生活積累,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學會觀察和思考問題。
第二,學會仿寫作文,在仿寫的基礎上寫出屬于自己創造的文章。
第三,養成包容開放的思想,在各種思想沖撞中思考問題,尋找答案。
第四,大量的閱讀文學作文,特別是優秀的名著的積累閱讀,發現寫作特點和規律,找出寫作技巧和方法。
再次是掌握寫作的方法。比如,寫作前收集素材最有效的辦法是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寫作中應注意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寫作后還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分享感受。通過自身的寫作經驗,去總結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技巧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表達思想感情。
最后是要善于思考,做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我思故我在,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完整意義上的人。而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人,才能寫出有個性有思想的好文章。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我完成了《愛之鏈》的重建課,課堂環節在原來基礎上做了較多的修改,雖然不是完美的課堂,但我終于明白磨課竟是這樣的一種痛苦并快樂的感覺。對于高年段第一課時的教學,不能說通過一次研究課就能得出某個定論,我想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總結。先就我的這課教學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學環節設計花了心思
基于以前上課的教訓,這次的備課我特別注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才能有針對性、有效果。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讀“愛”這個環節。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讀這個字,說說你這樣讀的理由。在全班學生深情地讀出“愛”這個字時,課堂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而這正是學習本課需要的感情基調。
對于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單純的字詞學習要求太低,又考慮到這篇課文本身是故事性的,所以我在字詞學習中我設計了看詞語想象畫面的環節。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詞,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回憶故事情節。此外,從字到詞再說句,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用起了自己的頭腦,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也為下面理清故事情節做好了鋪墊,可謂一箭多雕。
二、課堂設計有效性要提高
聽了老師們的評課,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感覺到我的這課教學在環節設置的有效性上還得多加斟酌。
如初讀這個環節,我要求大家“邊讀邊劃出你認為難理解或難寫的字詞”然后指名學生起來交流,有的學生找到了一些難寫的生字詞,指出了字在讀音、字形或是詞義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具有典型性。(當然這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提出的字詞只是對于自己而言有困難的,沒有典型性,這樣就浪費了其他同學的時間。課堂中實際的結果違背了我的設計初衷,有效性大打折扣。
還有字詞教學部分和分小節讀課文理清脈絡部分的整合問題,讓我大受啟發。我在重建時候將這兩部分整合為:字詞教學——想象畫面——理清故事情節——概述主要內容——理清層次——讀課文。上下來的確有一氣呵成之感,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段時間,發現學生的作業很多時候地一邊做不對,而當改錯時,則做得很快,只要有一個同學做的全對,很快全班就全都會了。而當考試考察同樣的問題時,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數學老師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經過調查,很快發現,學生有照抄作業的毛病,有的時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問,很快雷同的作業就出現了。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于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小學生正處于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于玩電腦游戲或者無聊的電視節目,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復制;
三是由于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四,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會不會沒有多大的聯系。寫作也就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調查完后,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么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么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復制”了。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游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復制”作業了。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布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制作、繪畫、上網搜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復制”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于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復制”作業了。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后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并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借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讓學生了解初秋雨后的天空變化和小鳥的活動情況,感受天空的美麗和小鳥的活潑,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愛觀察、愛想象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表達能力,自主創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教學準備:
1、老師: 課件小鳥頭飾 白云形狀的生字詞卡片
2、學生:小鳥頭飾 白紙
教學過程:
復習: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云房子》,齊讀課題
天空剛剛下了一場雨,太陽公公還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出示課件)
有一些白云飄呀飄呀,飄到了老師的手上。它們的后面藏著《云房子》這篇課文的生字詞,你還認識它們嗎?大聲地把他們讀出來吧!(出示生詞卡片)
。x——齊讀——指名讀)
還有哪些同學膽子比較小?你能勇敢地站起來讀好嗎?讀好了,老師就把這片白云送給你!(上課時,學生對這些白云形狀的生字卡片很感興趣,都想得到獎勵,因此學生的回答非常踴躍,一些膽小的孩子也想表現一番了,但是獎勵給他們以后沒有提示他們作好管理,所以導致有些得到卡片的學生在后來的課堂中玩弄它,注意力分散。)
(一)引入美
1、(課件出示“雨過后天空飄浮云朵”的圖畫)
你們看,這些云朵漂亮嗎?你想怎樣夸夸這些白云呢?
看到這些美麗的白云,你還想說什么?(生交流)
2、一群小鳥也非常喜歡這些白云,看,它們飛來了!(課件出示:一群小鳥飛過來)
師:小鳥在哪里呢?哦,在這里(為孩子戴上頭飾),在這里,在這里呢?還有小鳥嗎?還有嗎?
3、師:呀,這么多小鳥,這下,天空可熱鬧了!
聽!它們還在那兒嘰嘰喳喳地叫呢。ǚ判▲B叫聲)
。ㄉ险n時,因為課前的準備較匆忙,沒有提前在上課用的電腦中試課件,所以上課當時放不出聲音來了,因此,當時我只有靈機一動,讓學生自己學小鳥叫的聲音,學生的興趣反而更濃了,效果也不錯。)
4、哪位小朋友當一當翻譯,猜一猜小鳥在說些什么?(多指幾名學生發言)
5、它們到底在說什么呢?看課文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哇,這么多白云!我們來造云房子!保
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來,讓我來聽聽,還有哪只小鳥最想來造云房子?
從“哇”感受到了什么?那你也高興地讀一讀。
師:是啊,大家看到這么多漂亮的云,實在是太高興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6、小鳥看到這么多白云,可開心了!它們想造云房子了,你們也想跟著一起造一造嗎?
那現在我們就來造云房子了。(師邊飛邊造云房子,做造房子的動作,加上語言: 首先,捧一團白云作為地板,四周造起高高的墻,開一個小門,再開一扇窗,屋頂蓋好真漂亮!(生繼續)你可以把你的云房子打造得更加特別更加漂亮的!蓋好了嗎?來,坐下來休息一下。)
。ń痰竭@一環節時,學生比較害羞,在許多老師在后面聽課的情況下,不敢放開來學動作。)
(二)感受美
1.師:小鳥們心靈手巧,不一會兒,云房子造好了。想知道他們都造了哪些房子嗎? 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的句子。
誰來告訴我小鳥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呢?(指名說)
2.師:老師也找到了這些云房子,一起看看吧。ㄕn件依次出示五幢云房子圖片)這一幢像什么?另一幢呢?……
。◣煾鶕䦟W生所述,出示相應的云房子圖像及句子,并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讀好。學生自己加上動作,讀得很美。)
3.師:這些云房子真可愛,在這各式各樣的房子里,你最喜歡哪一幢云房子?把你最喜歡的云房子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吧!
師:這些云房子真可愛、真漂亮、真有趣呀!誰能把這些云房子連起來讀讀?老師也很想來讀,把機會讓給老師吧!想不想聽老師讀?(師范讀)
師:這么美麗的云房子,你還想再讀一讀嗎?小朋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站著讀,可以和同桌合作讀,也可以帶上動作讀。(生讀)
師:這么美的云房子,想不想永遠留在我們心中呢? 試一試,看看能背得下來嗎?
。ㄉ杂删毐车诙匀欢,看課件,指名背誦)
不看提示,還能背得下來嗎?
4.這些云房子多有趣啊,瞧,天上的白云還多著呢!小鳥們,你們還想多造一些云房子嗎?如果要你來造云房子,你想造什么樣的云房子?
小朋友的想象真豐富,快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里的小伙伴,并完成老師給大家的小練習。(課件出示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現在同學們拿出白紙,每組的小鳥們精心制造一間云房子,你們先討論一下造什么云房子,再把它畫下來,好嗎?(四人小組討論,并一起在同一張大白紙上畫出自己設計的云房子)
。ū緛響撚幸魳钒樽,音樂停了以后學生就可以停下來,但課件當時放不出聲音,所以只有看表來控制時間了。但是因為時間不夠充分,所以很多學生在我示意停下來的時候,還在繼續畫,場面比較難控制,導致后面有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來練習句式,練習的時間也不夠。其實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參賽的前一晚我還請教許多網友,她們大多建議我保險一點的話這一個“畫云房子”的環節就改成“讓學生想象,說一說”就行了,但我后面還是讓學生來畫,也是想挑戰一下。還有,我讓每個小組的四個人在同一張白紙上畫,當時用的教室的桌子都很小,有的學生不習慣,因此課堂有些吵鬧。)
5、(展示學生造的云房子,貼在黑板上)看,小鳥們的云房子造好了,誰來介紹介紹你們組造的云房子,看誰介紹得最出色?(指名說)
。ê呛牵驗橛行┚o張,因此教時找不到固體膠了,就沒有給學生把云房子帖到黑板上。我只有讓學生拿起手中的畫來自己介紹。但是他們畫得太小了,許多學生看不到,后面聽課的評委和老師更看不到。)
6、師:能把你們造的漂亮的云房子,連起來說一句話嗎?
(出示:不一會兒,我們的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生自由練說,指名說)
。ㄒ驗榕律险n超時扣分,就刪減了讓學生自由練說的量,所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的練習說不夠充分。后來評課的老師也指出來了。)
7.小朋友們真聰明,造出了各式各樣的云房子 。(板書:各式各樣)
8、看到這么多美麗的云房子,小鳥的心情怎樣呢?它們在干什么呢?讀一讀第3、4自然段。
9、(出示: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誰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讀好“開心極了”(表揚:你真的很開心。)你能學小鳥的樣子飛一飛嗎?
10、這時小鳥們開心極了,在云房子里飛來飛去,互相說著“嘰嘰喳喳嘰嘰喳”。請同學們來做小翻譯,說說它們說的是什么?(指名說)
讀好詞“嘰嘰喳喳嘰嘰喳”
小鳥們開心極了,想一想,它們飛來飛去地干些什么呢? 生答
11、小朋友,你愿意做一只快樂的小鳥去做客去玩耍嗎?那就飛起來去做客,去玩耍吧。老師請兩只小鳥先來示范一下,邊飛邊去請客人來你家玩,其他小鳥先看,想想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好嗎?
12、其他的小鳥你也想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嗎?好,那現在請小鳥們飛起來吧,去邀請你的好朋友吧!(學生邊飛邊表演,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做客)
。ㄍ_始的學造云房子的動作一樣,學生對這個表演也比較膽小,因此參與的學生不多。)
13、小鳥們開心嗎?那請男女生比賽朗讀這兩段,聽一聽誰讀得最高興?
14、小鳥們,你們玩得高心嗎?就在我們快快樂樂玩的時候,忽然,呼啦啦吹來了一陣風。
云房子怎么樣了呢?
(課件出示句子:咦?云房子變小了,云房子不見了。云房子哪兒去啦?)
板書:變小了,不見了
(一緊張,連板書都忘記了。)
誰愿意幫小鳥讀好這一句?(指名讀)
小朋友們,你們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了什么?(指名說:小鳥很奇怪,很驚訝)
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再讀一遍,看是不是很驚訝、很奇怪?(生齊讀)
還有誰也想讀?師:是誰把天空洗干凈了呢。
15、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5、6自然段,指導讀好詞“笑瞇瞇”,“水汪汪”。
師:風就像媽媽的手,拿著云這塊毛巾,像洗小朋友的臉蛋一樣,把天空洗得干干凈凈,師:在這干干凈凈的天空中玩耍,小鳥們,你感覺怎么樣?
把你的感覺,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齊讀第6自然段。
(五)總結
1、師:小朋友啊,喜歡云房子嗎?叫叫它。(手點課題,齊讀兩次)
師:是呀,不光是云房子,因為有了笑瞇瞇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也同樣惹人喜歡。大自然變化無窮,美不勝收。看到美麗的天空,你們想說些什么呀?
2、對啊,盡管云房子不見了,但笑瞇瞇的太陽公公、水汪汪的藍天讓我們感受到一種雨過天晴后的清新、明凈、清純,我們立刻被這一切陶醉了。老師也被這美景陶醉了,想送大家一首詩。
。ㄅ錁贰栋材莸南删场,師朗誦詩歌《給一片純凈的藍天》。)
(課件放不出聲音了,所以就沒有了配樂,朗誦詩歌沒有得到預想的效果。)
3。、天空多么美,大自然多么美,讓我們陶醉。這些美麗的景色需要我們去發現,需要我們去維護,讓我們從小做“大自然的維護者”吧。
4、最后,讓我們拿起書,再把這篇課文美美地讀一遍,好嗎?
。◣熒积R朗讀全文。)
5、布置作業:看到天空中各種各樣的美麗的云朵,你能編一個關于“云”的童話故事嗎?
板書設計:
云房子
各種各樣——變小了不見了
附:給一片純凈的藍天
是誰把你
洗得那樣明凈?
多像弟弟臉上
水汪汪的眼睛。
是誰替你
打扮得如此美麗?
為你寬廣的胸膛,
披上了藍藍的紗衣。
我把小鳥悄悄放飛,
讓它們唱出甜甜的歌曲;
我讓白云慢慢飄游,
就像花兒開在你的發際。
啊,藍天,
你像童話一樣純凈。
我在你的目光里,
讓夢兒——
向你輕輕飛去。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個人簡介:我出生于19xx年x月,自19xx年參加工作以來,盡心投身于教育事業,同時也贏得學生家長的好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像地質工作者那樣細心勘探,去發現學生心靈中“深埋在地下的巨大寶藏”。
自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走進語文課堂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然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的得以顯現。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以陽光的心態活躍在教學前臺。但也遺憾地看到,由于對新課程標準的膚淺解讀,甚至是錯誤的理解,使語文課有點不像語文課了,失去了“語文味”。教學中對語文領地拓展,使“語文”這個本來就眾說風云的概念更加含糊不清了。
在新課程思想的指導下,一些老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亮眼的教學設計,越來越令人眼花的教學課件,越來越熱鬧非凡的小組討論。一節賞心悅目的語文課結束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課堂設計真的能讓學生靜下心來,對文本進行潛心解讀嗎?一晃而過,讓人目不暇接的課件,留給學生回味只不過是幾張美麗、有趣的圖片罷了。亂哄哄地討論看似探究,但大多缺少明確的指向,學生海闊天空的發言,甚至胡言亂語,卻還會受到表揚鼓勵,名曰:“有新意,有創新。”
我認為,一節好的語文課,應重在求“實”。教師不能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忽略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面對新課程標準,我們現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靜。我覺得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匡正人心:
一、把握拓展的“度”,潛心于讀文
語文課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給學生打開了面向生活、社會、世界的窗戶,讓他們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引發了學生更為深刻的思考,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無疑是大有益處的?烧Z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比欢趯嶋H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有的課堂過分注重內容的拓展,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一位教師教學《新型玻璃》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么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新型玻璃,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后向大家匯報!睂W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于課文是如何借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說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征,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語文的拓展延伸應以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為基礎,潛心于會文才是語文的根本。試想如果沒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沒有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么其他的一切活動必將成為海市蜃樓。
二、棄空泛表演,做“實的”訓練
“生活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語文課堂形式的多樣化,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會唱歌的老師在課堂展示歌喉;會畫畫的老師在臺上揮毫潑墨。那會武術的老師就該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是想:“這究竟是語文課,還是才藝展示呀!碑斎,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個環節進行相關的表演,這確實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思想。但如果不顧文本內容,就是單純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把表演當成課堂時尚的道具,那么這種做法就很值得磋議了。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例如,某教師教學《狐假虎威》時,是這樣活躍課堂:教師請5名學生分別戴上狐貍、老虎、小鹿、兔子、野豬的頭飾進行表演,其余學生當導演。當導演的學生給其他同學的表演進行評價。愛表演,愛看表演是小學生的天性,這一教學活動的確迎合了學生的心里需求。教師的話剛說完,課堂氣氛變得異;钴S。學生們有的找頭飾,有的戴頭飾,有的扮鬼臉…在表演、評價中半節課的時間轉眼即過?杉毸剂,在這看似活躍的課堂中學生究竟得到了什么呀!
我們不能否認,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么時機走進課堂,該占據多大的課堂空間,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服務,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課堂表演不是萬能的鑰匙,過多的課堂表演必然使課堂流于浮華,它永遠代替不了必要的語文訓練。與其課堂上讓學生脫離文本浮于表面地演一演,無力地說一說,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到不如為學生多創設一些聽、說、讀、寫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和書面練筆的機會。沒有扎扎實實地“雙基”訓練,怎么能切實地提高語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扎實的訓練才能使語文學習擺脫表面的“活躍”,回歸本源。
三、適度合作,重視品讀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革,于是小組合作、討論就成了目前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的老師為了力爭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為了給課堂貼上一個“新課程”的標識,時不時就來個小組討論,動不動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其結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學習方式,當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欲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于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裝飾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天鵝的故事》一文,一個課時內就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后,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老天鵝破冰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老天鵝是“破冰勇士”嗎?哪些句子表現了老天鵝的勇敢頑強?老天鵝為什么要那么做?第三次討論:天鵝們還有別的破冰方法嗎?”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老師在合作、討論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導鋪墊,缺少對文本必要的朗讀品味,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展開討論,那么合作、討論就演變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
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都默默無語,自己想自己的事。
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時而擠眉弄眼,時而東拉西扯。表面上氣氛熱烈異常,實際卻沒解決根本問題。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思考,對此“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那些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四、少點放任,多點引導。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選擇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比如:“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并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未免太放任自流了。
課文永遠不可能激起學生強烈閱讀欲望,學生當然也就不可能對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情結,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如果匯報交流時,學生匯報什么,教師就教什么,教學無主次,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教師既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也不能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要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盲目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
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弊鳛槔蠋,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
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0-19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04-2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教學反思11-07
小學的語文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20
小學語文《荷花》教學反思11-30
小學語文教學的反思11-29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