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

        時間:2022-11-22 12:03:37 小學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匯編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匯編15篇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幾乎每個同學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放在:證實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以及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解決基本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依然重視學生之間和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們都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自己動手感受三個角拼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平角,進而證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學生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內角和180°的理解和認知。讓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到數學的活動中去!

          并且,在剪的過程中,我演示了三種不同三角形的拼湊結果,進一步證實,無論任何的三角形,部分形狀和大小,內角和都是180°。

          現在反思一下,課堂中自然有很多好的地方,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也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在剪一剪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因為沒有剪刀,沒有真誠的去操作,還有一兩個個別的學生在演示的時候沒有演示好。

          還有的同學,在剪之前,沒有做好標記,導致剪完之后,找不到哪個是原來三角形的角,這個是我沒有預見到的,因此我在第二個班級上課的時候,就提前讓學生們在三個角上面做了標注,這樣就不會再出現那樣的混亂。

          另外,學生在反饋學習效果時,沒有做到我想象中那樣好的順序,以及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過,我做到了不慌不忙,讓學生對學生進行糾正和幫助,課堂的氣氛和交流還是很好的。

          因為學生基本的互相交流、討論和總結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接下來,我會進一步的放手,把課堂一步步的再去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的調動學生自學的能動性!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2

          本單元剛開始的教學效果真的是特別差,學生交來的課后作業(yè)錯誤滿篇,平時麻利的對號此刻卻再也難以畫上去。一節(jié)課時間過去了,作業(yè)沒批兩本,自己卻感到頭昏腦脹,哎,怎么會這樣?說實在的,對這一個單元從思想上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心想,小數對學生已經不是初次接觸了,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應該沒有問題。哪知道,實際上原不是這么回事。本單元看似容易,實則難點一大堆。小數的意義、性質上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問之知道,但運用缺乏靈活性。變換練習題題型,學生馬上無所適從。比如,學生知道: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練習題:1.04讀作(),表示()。第二個括號學生幾乎都填的'是1個一和4個0.01,而少有學生填104個0.01。雖說學生填的不算錯,但也說明學生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不像對整數部分幾個一、幾個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又如,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判斷題:2.0與2大小一樣,意義相同。()學生判斷正確。說明對小數的意義還是沒有真正理解。2.0與2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所以意義不同。生活中的小數出現問題更多。尤其是單位之間的換算,要根據進率來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學生不是進率記錯了,就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對,要不就是數位不夠補0時,補在了中間。接連幾次作業(yè),效果都很差,這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課我該如何進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呢?

          通過和同事的交流,我們認為,首先要慢下來,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針對問題,一點一點講清講透,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第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整理,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一個個消滅掉。后來的幾次課,我依計而行。果然作業(yè)效果有了很大改觀。批改起來也順暢多了。單元檢測在即,我想對本單元的問題再做一個小結,幫助大家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3

          數學廣角是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猜的方法。讓學生對數學推理有初步的認識。

          簡單的猜一猜游戲,根據兩條信息猜一猜。我雙手拿著不同的物體,給學生一個提示條件:“我的X手拿著不是XX!弊寣W生推理猜測。學生很快就能判斷出我的雙手分別拿著什么物體,并說清楚推理的方法。于是我臨時調整了教學活動,想嘗試看學生是否有能力根據我給的語言提示模仿做一做這個簡單的猜一猜游戲。實踐中,我發(fā)現部分孩子的模仿活動是失敗的。他們直接將自己一邊手中的物體答案告訴給了同伴,不會使用相反的信息來給出提示條件。課后反思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因為我突然拔高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活動沒能面向全體學生。如果我能在讓學生做模仿活動前,多幾次示范,并讓個別生單獨模仿,那么學生對給出一個與實際相反的提示條件讓同伴猜來設計“模仿游戲”效果會達到我的預期效果。

          角色扮演,根據三條信息猜一猜。我將課本101頁第3題的練習變換了提示條件的內容,并讓三個學生分別扮演當中的人物給出信息讓學生們猜一猜“他們分別拿了什么?”。學生先通過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與同伴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反饋。反饋中學生均能從每一個提示條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隱藏的信息。

          這時,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及表達成為教學中的難點。我嘗試用表格來幫助學生進行推理的方法。孩子們在直觀、清晰的表格中,有條理的表述了自己的推理過程。同時,也為學生今后學習復雜一些的`推理題做好了解決的方法的鋪墊。接著我,再讓孩子們獨立用自己喜歡的推理方法完成課本101頁第3題及相應的練習題。學生在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體驗簡單邏輯推理的過程,使他們感受邏輯推理的魅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4

          數學來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坝袃r值”的數學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一節(jié)課下來,面對學生接二連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對話,我不由得為他們喝彩。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闭n堂上,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chuàng)造性,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我心里有一種深刻的感受越來越鮮明——這不就是我們新課標所追求的嗎?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成功的關鍵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學習的'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小學生學習的有價值的數學應與他們的生活存在最近連接點、是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數學。

          二、廣挖素材,讓數學從生活中來。

          眾所周知,現實世界是數學的豐富源泉,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數學教學應廣泛挖掘各類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是從活生生的生活中來的。

          感興趣的學習自然充滿激情,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三、巧設題材,讓數學到生活中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反思本課的教學,我覺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運用什么都不應該是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本課教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上這樣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使他們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數學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fā)他們“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的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課標”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能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成長中創(chuàng)新!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

          《認識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屬于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領域。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平行線、垂線、角度知識和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是很重要的。學好這部分內容,不僅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還可以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良好基礎。但學生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并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由于三角形的高只能從頂點來畫,所以正確畫出已知底邊上的高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但是學生可以將畫平行四邊形、梯形高的經驗和四年級學習的過點畫已知直線垂線的經驗都遷移過來,降低畫高難度;谝陨戏治觯以谠O計這節(jié)課時侯,力求用足用活本課教學內容,做到以下幾點。

          1、本課注重與其他平面圖形的知識進行勾連。課的伊始,幻燈片演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由4條線段圍成的特殊四邊形,為學生歸納三角形定義奠定了基礎;又通過幾何畫板演示梯形上底逐漸縮短,成為“0”時,引出三角形,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三角形與四邊形的內在聯系。

          2、本課內容雖多,但層次清晰,主次分明。按照三角形各部分名稱、定義→穩(wěn)定性→高→中位線的順序展開教學,而三角形的高是教學的重難點。

          3、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顒拥倪^程也是數學思維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空間觀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培養(yǎng)和深化。

          4、根據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并借助幻燈片和幾何畫板的演示,把靜態(tài)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tài)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

          然而,這節(jié)課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判斷三角形的課件最好一組一組地出示;老師在大屏幕上指,“這樣是三角形的高嗎?”引起學生誤解,不如出示課件演示。這些都有待于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去探索、改進。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6

          小數乘法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元、角、分與小數、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加減法和掌握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文具店情境,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對買4塊橡皮多少元展開討論,列出算式。再讓學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材呈現的.方法都是利用了乘法的意義,分別運用了連加、元角分的轉化和借助直觀模型得出了結果,然后引導學生對這三種方法展開討論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首先創(chuàng)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拉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對到商店購物并不陌生,所以創(chuàng)設一個新開張的文具店的情境讓學生模擬購物,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生活經驗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另外,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課堂教學,構建生生互動的開放式教學空間,教學中要密切關注課堂中生成 和開發(fā) ,不拘泥于教材中的例題與形式,放開讓學生大膽的探索和表達,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然后用以前學習的知識解決小數乘整數這個問題。最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0.24的結果,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本節(jié)課中學生的思維非;钴S,他們不僅運用了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運用了類推遷移的思想列出了小數乘法豎式,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化成整數進行計算。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7

          《三角形的分類》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對三角形有了初步認識之后進行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分類是一種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合的過程,三角形的分類在于給學生一種數學模型,為學生今后更好地應用三角形,進一步認識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識基礎。

          本節(jié)課我抓住給三角形分類這樣一個有價值的活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將三角形進行分類,探究分類方法,為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把兩種標準下的三角形放在一起進行分類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重點放在按角分上,讓學生發(fā)現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特點,然后總結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概念并滲透集合思想。這樣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究的過程,從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為了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我設計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鞏固復習題,讓學生始終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鞏固知識、拓展思維。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基本達到了預定的學習目標,尤其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經歷觀察、猜測、操作、驗證以及在共享中修正認識這一系列探究過程,思維是活躍的,學習是有效的,體現了積極自主的探究過程,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知識系統(tǒng),同時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特別是在小組匯報時,抓住按角分的關鍵,讓其他各組同學也試著分一分,從而使全班同學都能掌握按角分的這種方法。在按角分類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三種三角形的三個角,看看有什么發(fā)現?使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兩個角是銳角,為最后游戲中讓學生猜角做好鋪墊。這兩點算是本節(jié)的成功之處吧!

          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之上,沒有個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這一節(jié)課中,我充分注意到這一點,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學生先自己想一想,試一試,再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有助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8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四則運算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內容占小學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通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后括號外,先乘除后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說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說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fā)現在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應該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后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特別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昂汀痹陬}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系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一定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qū)別,正確的理解含義并寫出正確的四則余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說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小數數位順序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時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主探索,并通過合作交流,總結小數的讀、寫方法,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充分體會成功的喜悅。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币虼,課堂中教師只負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敘述讀數,寫數的.過程,自主歸納 小數讀寫的方法,在比較和運用的過程中,突破關于0的學習。

          不足之處:

          1、課前練習過多,導致后面的練習時間不足。

          2、在讀數的教學中,忽視了讓學生讀數的過程,只讓孩子動筆寫出來。

          3、在歸納方法的時候應該讓學生自己總結和發(fā)現,教師的心情有些急切。

          4、講課時有些術語表達的不夠嚴謹。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0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符合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的。

          2、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也是這節(jié)課的一大特色和成功之處。

          3、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調動和發(fā)揮,課堂上迸發(fā)的是學生思維的火花。當然這對教師的教學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能圍繞關鍵問題進行適當的引導,有的問題要當機立斷。不過教師的轉變也是需要過程的,他將隨著新課改的開展而不斷提高,和新課程共同成長。

          此外,在解簡易方程時,學生面對出現的錯誤有三種反應:一是把錯題扔在一邊,重新再做;二是重新計算最后一步的計算結果;三是從頭查起,找到錯誤原因再改,但所用的時間較長。三種反應代表了三種學習品質。第一種學生顯然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面對問題采取回避的方式,懷著僥幸的`心理去碰運氣,如果做對了,就過去了,做不對,重新再來。這種學生往往不停地重復著同一個錯誤,而不思改悔。這種學生用這樣消極、被動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因而學習成績不佳,問題多多。第二種學生雖然比第一種學生有進步,能夠查找自己的問題,但不求甚解,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說明學習態(tài)度存在偏差,因而導致學習效果差。第三種學生比較善于反思,能夠從根本上注意解決問題,具備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但在方法上還需要教師給予指導。面對這三種學習狀況,身為教師應把握住契機,糾正錯誤的學習態(tài)度,教給正確的“反思”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品質,并將這種品質延伸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層面。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1

          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它把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學生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后,隨后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這樣,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學生更容易理解。在簡便計算這一部分中,除了應用“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外,還安排了減法和除法的簡便計算?梢哉f簡便計算的方法,在這一冊中全部出現了。如何讓學生把這些簡便運算都掌握,并且能融會貫通的運用,這是我們每位老師所思考的首要問題。在教學中我認為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尋找題目的特點。

         。1)看到數字5、25、125想到數字2、4、8。將他們相乘,湊成整數。

          例如:25、36,把36寫成4×9。變成25×4×9,使計算簡便。

         。2)把接近整數的寫成整數和一個一位數相加減。

          例如:202×32,把202寫成200+2,變成200×32+2×32,使計算簡便。

          (3)尋找能湊成整數的數,把它們相加減。

          例如:126×5+5×74,發(fā)現126+74=200,就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5×200,使計算簡便。

          例如:357-64-57,發(fā)現357和57,都有一個57,相減正好是整數,可以運用數字搬家的方法:357-57-64,使計算簡便。

          二、巧妙運用簡便計算。

          簡便方法的.目的是通過用整數來參與計算,達到使計算化難為易的目的。題目的簡便計算是千變萬化的,主要是要讓學生看懂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選用簡便計算。

          例如:28×25的計算方法可以是(A)(20+8)×25=20×25+8×25(B)(7×4)×25=7×(4×25)(C)28×(100÷4)=28×100÷4

          三、注重題目的對比。

          有些學生對于簡便計算,你出10題,他做下來可能是題題錯。學生很難掌握簡便計算的一個原因就是將題目混淆,故就不知道該題該用哪種簡便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類似題目間的對比。

          例如:(25×20)×4與(25+20)×4的比較,前者是運用乘法結合律,后者是運用乘法分配律

          例如:125×88和88×102的比較,前者是拆88,把88拆成8×11或88拆成80+8,后者是拆102,把 102拆成100+2。

          總之,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多種探究方法,才能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才能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更新、深化、突破和超越。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2

          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在本單元第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

          反思本單元的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給予學生發(fā)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3、計算教學因解決問題而精彩,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例1、例2是在學生已會計算的基礎上總結概括運算的順序,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問題情景,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再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進一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效果好,但作業(yè)中,發(fā)現有同學沒有仔細讀題,發(fā)生不該有的錯誤,還有的計算錯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絕大部分的同學能從例題中理解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然后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但個別孩子運算順序弄不清,格式有錯誤,需個別輔導。

          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運算順序,總結運算順序,學生探索出了多樣化的解決策略,并能在運用中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不錯。出現的問題:個別學生弄不清運算順序,需個別輔導,個別學生第一步算好后忘了把剩下的部分按原來的位置照抄下來,有的同學計算正確率不高,需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對癥下藥。

          關于0的運算,加、減、乘學生很容易理解并能夠掌握,但除法中0的運算,還是有困難,特別是0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應該多舉例,加深印象。

          應用題中季度的理解學生還有一定難度,應該重點講解,同時復習好平均分的意義。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3

          《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是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組成特征,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在探索三角形邊的關系過程中,讓學生體驗通過對實驗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從中發(fā)現和歸納結論的方法。學生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但是對于“任意的三條線段不一定都能圍成三角形”這一知識卻似懂非懂。另外,“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結論,對于學生來說理解并不是非常困難,此內容的教學價值更多的在于過程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盡量地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數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做”和“悟”,從而得出結論。再次,學生的操作材料(吸管和小棒)都有一定的粗細,在實踐操作時難免產生誤差,此時,可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重點在于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用三根吸管圍三角形(有的能圍成,有的圍不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初步感悟到:“當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時,能圍成三角形”的規(guī)律。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什么這三根吸管圍不成三角形?”、“怎樣的'三根吸管能圍成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應在哪個取值范圍內?”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對他人的觀點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進行質疑。這樣,學生能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完善結論,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認知產生飛躍。最后通過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三角形邊的關系比較抽象,而且在動手操作時,很容易產生誤差。課件應用,能動態(tài)呈現出來,為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驗證“當較短的兩根小棒長度之和等于第三根”能否圍成三角形的猜想時,學生意見不一,因為小棒是圓形的有一定的粗細,所以在圍三角形時很容易產生誤差,誤導學生。利用課件引導學生明白當較短的兩根小棒的端點搭在一起時,就與第三條線段完全重合了,圍不成三角形,直觀形象地突破了難點。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4

          這學期的教學時間很緊張,16周就得結束功課,沒有時間做練習,那就不能靠練習來實現扎實掌握知識。這對我倒是不小的考驗。這就意味著你必須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學生更好的方法。教學如期進行到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到了空間想象和動手的單元。一到空間和動手操作,就到了重點中的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將方法運用于手上,這本身就是重點訓練項目,其次知識點的瑣碎,地圖與實際生活的轉化更是學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養(yǎng)的難點。不僅是我有肯骨頭的教學感受,很多老師也覺得這部分的教學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來說,讓孩子很有效的區(qū)分“東偏北”,還是“北偏東”就不容易。很多老師給我介紹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運動法,就是要動態(tài)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動形成的。我是很喜歡拿來主義的,隨即就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實踐出真知,真正在教學中運用起這個方法卻發(fā)現差強人意,利用這種方法學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義,但是做起題來,卻頻頻出錯,并沒有收到期望的效果。為什么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已經很科學了,可學生就是老出錯呢?我覺得這和學生做題的`意志品質有關系,他們不愿意每道題都要想象一邊。也和學生對角的認識是有關系。小學階段認識的角是一個靜態(tài)認識,就是兩條邊一個頂點,而不是由一條線段繞段點旋轉形成的,學生對于角的認識本身就沒有和移動掛鉤,那么用這種東移動到希,來解釋東偏北,是否有認知上的障礙呢?理解到學生可能出現的障礙,我改變了一下方法。

          既然學生認識的角是靜態(tài)的,那么我就試著給這兩條邊配上不同的名稱,用來區(qū)分不同的“角色”,判斷好每條邊不同的角色再來描述。在兩物體間形成的角度,無非就是兩物體間的連線和正方向形成的夾角的角度。形成這個角的兩條邊我給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稱,那條正方向的邊叫做“主邊”,而另一條邊就叫“次邊”。描述角度時就要從這個角的主邊偏向另一邊,另一邊偏向哪就是哪,這樣“哪偏哪”就是主邊偏向次邊。方法就是在名稱上做了細化。這個孩子叫小紅,那個孩子叫小明,無非就是給兩條邊起了名字而已。學生反而接受了這樣的方法,這樣的規(guī)定,做題時不容易出錯。因為這樣的特征很明顯,文字上以“偏”字為標志,主邊在前,次邊再后,在圖上,以十字坐標為標志,主邊永遠在十字坐標上,這樣建立起的一一對應學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錯就少了。教學時我越來越發(fā)現,有時候的概念和名稱是該給學生細化的,這樣的細化不會使知識難理解,反而使知識更明確更規(guī)范。數學不就是一個很規(guī)范的科學嗎?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在細化概念上繼續(xù)走下去。

        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

          《加法的運算定律》是一節(jié)概念課,由于四年級的學生認知和思維水平還比較低,抽象思維比較弱,對于他們來說規(guī)律的理解歷來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做了以下的努力: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尋規(guī)律。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應引導學生進行探尋,自己去推論,對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一些,而引導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發(fā)現應該盡量多一些! 在初步認識了28+17=17+28這樣的等式以后,我問:這樣的等式你還能舉些例子嗎?(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接著,我啟發(fā)道:這樣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們喜歡的方式來表示。這一開放性問題的出現,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的活躍。經過一番合作,學生的探究結果出來了,主要有這樣幾種:甲數+乙數=乙數+甲數;△+○=○+△;a+b=b+a等等。我追問,如果一直這樣說下去,能說完嗎?(學生馬上回答我:不能。)這時我又讓他們用文字敘述這一規(guī)律。然后我小結: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則運算中包含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我們把這些規(guī)律叫做運算定律。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然后指著板書,有學生說叫“加法交換律”。我追問道:為什么?(生答:因為這是兩個數相加,只交換位置)。 接著,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探究加法結合律。 整個過程教師都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的設計,緊密圍繞并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并學會用多種方法表示,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前面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能力。2、加法結合律的教學的看法 在加法結合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延續(xù)了加法交換律的教學方式,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得出等式;再給出兩組式子,通過計算得到也能用等于號連接;然后學生自己舉例。這樣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加法結合律的特點:加數位置沒有改變,運算順序改變了,和沒變。這樣的教學顯得順暢,但是新意不夠,學生投入的激情不夠。所以我們還在探索、反思是否有更好的題材與方法來教學加法結合律。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于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老師也應發(fā)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fā),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