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品德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
《我們的“母親河”》是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生活》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壯麗的山河》中的第一課。學習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懂得澤水而居,知道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懂得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熱愛祖國壯麗山河。
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母親河的基本情況;明白“母親河”的含義,欣賞母親河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形成熱愛母親河的情感;了解母親河的現狀,并由此喚起保護母親河的意識。
應該說學生對黃河,長江并不陌生,但對“母親河”的含義現狀卻不清楚。因此這節課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了解母親河對人類的貢獻和人們對待母親河的錯誤行為及其惡果。這樣既能讓學生體會母親河的偉大,也能讓學生有憂患意識,激起他們保護母親河的熱情。
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對母親河情感的生成過程。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分別是:走進“母親河”,認識“母親河”了解“母親河”和保護“母親河”。從課前搜集資料初步了解母親河到熱愛,贊美母親河,再從發現母親河的現實問題到呼吁保護母親河并內化成自己的行動。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學生就獲得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課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雖然《母親河》所呈現的內容隨長江、黃河的歷史,綿延千年;隨長江、黃河的足跡,綿延千里,但落腳點還是歸于學生的生活。從整體感受母親河的壯美和博大到具體體驗黃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由面及點,使得保護母親河在回歸生活的大課堂中,再不是一條抽象的規范,它在學生的生活中得到具體化,成為切實引導他們實踐行動的一個導航標。整個教學環節設計,立足于學生的情感體驗,自豪,欣賞,感激,熱愛,也有心酸和難受,老師以充滿溫情的語言創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共奏了一曲綠色之歌。整個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交相輝映,使“知”的傳授與“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構建了真情的課堂。
困惑:在“保護母親河”“關注母親河”這一環節,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也想過讓學生設計方案,想過環保承諾簽名活動,想過調查匯報……但無一不陷入形式主義的怪圈,總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有不盡人意之處。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2
核心提示:我講授了《吃飯有講究》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知道了吃飯應注意的基本禮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收到了...
我講授了《吃飯有講究》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知道了吃飯應注意的基本禮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學生們很喜歡這種方式,在表演中,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容,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不足:
1.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提問學生,應多關注學困生。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開闊他們的視野。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爭取做到寓教于樂。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3
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把課堂教給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關鍵。如何讓學生好學、樂學、主動學習,是老師的任務。在課堂上,老師的肯定和表揚,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得到肯定,才能鼓舞學生大膽發言,激發他們的好勝心。
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網絡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方便,讓學生認識到網絡的優點,然后轉換話題,通過具體事例來了解網絡對我們青少年的危害,讓學生小組討論,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最后升華感情,小組合作,完成網絡公約的制定,使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陷入網絡陷阱,合理利用網絡,讓網絡能夠造福于人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線”的作用,把學生搜集到的資料串起來,并讓他們積極的動腦思考,把資料內容上升到思想上來,從思想上認識到網絡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合理利用網絡,做到健康上網。
在本次課中,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學生的思想很靈活,有的問題也許教學過程中沒有涉及到,但是學生提了出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的隨機應變能力,使得學生圍繞本課進行思考討論。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4
安全是關系到小學生正常生活和學習乃至生命的重要問題。一向最為家長和教師們所關心,而有些時候大人會忽略安全問題,甚至大人自己都會發生生命危險,更何況是孩子呢?因此,從小教給他們一些安全生活常識,培養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是十分必要的。
《遇到危險怎么辦》這一課正是講的注意安全,是這一單元里的第三課,我選講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
每一次的教學實踐都讓我有新的收獲,對新課程理念有進一步認識,教育教學觀念得到進一步轉變。這次教學實踐,我在進一步學習新課標,把握好教材的基本特點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體驗,懂得遠離危險,遇到危險如何自救和求助,從而健康安全成長。
一、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
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寓教育于活動之中,突出課程的生活性與活動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實踐著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感悟這一基本理念。一是課前的調查、課上的交流活動。課前布置學生向家長詢問孩子們在哪些地方容易發生危險,發生了危險怎么辦?在與家長們的聊天中就懂得了一定的安全知識,同時也可以在網上、電視上、書報刊雜志上搜集相關內容。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與人交際能力,又使學生懂得安全常識,明白道理的途徑多了,從而培養了學生用眼觀察生活,動口、動手了解生活,動腦思考生活的能力。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講解幫助其他同學獲得新知,這種學生教學生的方法,使孩子覺得更加真實可信,更容易接受,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二是課上的討論、交流、模擬表演活動,學生全員參與,互相交流,不僅積極性高,而且收獲大。尤其是在模擬表演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識,受到了教育,效果很好。
二、成功運用教材,并對教材進行拓展
教材為我們提供的只是教學的范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適當的選用和補充教材內容。在這節課中,我覺得自己比較成功地運用了教材,并對教材進行了拓展。表現在:(1)第一部分故事導入。袁媛同學的故事正好是電視中剛剛播出的,大家所熟悉的,一聽便知的真實故事,而不是老師假定的或編造的,可信的同時就更能使聽者警醒:哎呀!我們真應該注意,自己可別發生危險。從而豎起耳朵來認真往下繼續聽,當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會想到要這樣做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情境。(2)我在第三部分學生匯報這個環節中,通過學生課前搜集匯報來的對教材知識進行一個擴充。因為實際生活中遇到危險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而本課只涉及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也更有必要拓展。(3)在最后導行這一環節中也擴充了內容。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5
《亮出我自己》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個主題“心中有陽光”中的內容。這一單元體現了《品德與社會》課程實驗標準(實驗稿)》“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等內容。前兩個主題“我的自畫像”“別人眼中的我”側重于學生對自己的多方位了解,本主題“亮出我自己”重點在于讓學生開展自我完善、自我展示的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啟發他們發掘自己的閃光點,鼓勵他們勇于嘗試,幫助他們增強自信。
教學需要給學生創造亮出自己的機會,于是我開始策劃班級“亮出我自己”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一面,每個孩子課余也有各種不同的興趣學習,個個身手不凡,在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正愁沒地方沒時間在集體里展示一下自己。我作為品德老師,要給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讓他們亮出獨特的“我”,亮出自信的“我”,亮出樂觀的“我”,亮出勇敢的“我”。
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我把這堂課定位在以孩子為整堂課的主體,完全由孩子們自己從策劃到展示參與整個活動。始終扣住一個主題——亮出我自己:亮出什么?怎樣亮出自己?
提前準備、照顧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盡可能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亮什么?”孩子們首先想到的唱歌、跳舞、彈琴這樣一些才藝表演,如果“亮出自己”僅僅停留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孩子很可能沒有拿得出手的,不符合全體亮出自己的要求。提前一節課挖掘,告訴他們:只要是你與眾不同的、健康的東西都可以亮出來。我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拿手的,有一個孩子說會玩魔方,馬上表揚他,肯定他的特別之處,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維也放開了。接下來孩子們說得可多啦:有的會魔術;有的會講笑話;還有的會玩雜技……此時,有一個坐在前排的孩子低聲的嘀咕著:“我沒有什么亮的,我沒有優點。“課后了解到這個孩子確實在學習能力上、行為習慣的養成上有待挖掘他的潛能,引導他跟自己比有進步就是他的亮點。
提前準備,策劃一堂展示課。孩子們都有自己的亮點,課堂上要給足時間讓每個孩子都能展示,樹立自信。所以在準備課的時候請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報名,美術比較強的孩子負責設計亮出我自己的黑板設計,被聘請為板報設計師,平常在家學會攝影的孩子被聘請為攝影師,組織能力強的孩子負責統計展示內容的,作文寫得好的孩子負責撰寫活動精彩記錄,被聘請為小記者,還有人踴躍報名要當活動主持人,別看他們小,能力是相當的強。
一切準備就緒,期待一周的品德課終于到了,每個“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布置黑板的上一節一下課就開始布置黑板,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亮出我自己”的主題黑板設計還真的被他們畫好了;攝影師帶來了照相機正在捕捉每一個精彩的畫面;小記者們拿出了自己的記錄本,開始快速的記錄素材;小主持拿好早就準備好的節目單有模有樣的開場了,要知詳情,跟我一起去看看孩子們的真實記錄——亮出我自己系列報道。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6
本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設置的一門新課程。它的設置反映了加強和改革德育課程的時代要求,也順應了課程綜合化的時代潮流。這門新課從內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或《社會》課。為了上好這門課,我認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并遵照課標的指引切切實實把每個目標落到實處,F就對這學期《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
一、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本課程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定為總目標,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尤其關注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養成,使學生既學會做事,更學會做人,在做事中學做人,在做人的指導下學做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能全面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
二、讓品德教育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會生活中處理人們相互關系的需要才產生道德。同時,社會常識和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只有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兒時的生活經驗會給人的一生帶來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在上課時都特別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都以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需要為根本。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懂得社會生活的規范,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和能力。
三、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新的教學目標觀告訴我們,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訴他遵守多少道德規范、規則,最根本的是要讓學生通過這些社會知識、規范和準則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觀念和態度,以及思考問題的取向,如換位觀(假如我是你,假如你是我)、雙贏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依存觀(我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我)、分享觀(有福同享福更增,有難同當難減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具有共生性特點的現代人必須具有的基本觀點、基本態度,是他能夠融入社會,立足社會,并能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校本教材《理解與寬容》《感激與欣賞》,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7
本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對生活、學習充滿熱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與小動物》這一課的內容集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為一體,教材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小動物為切入點,將學生帶入“動物世界”,感受小動物的可愛,生命的可貴。以正確的科學觀引導學生要珍愛動物,熱愛大自然,以激起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環保意識。上了這一課后,對于自己的教學我作了一些反思,我在設計這一課時努力體現《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希望能將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感興趣的題材上;鼓勵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學習,希望孩子能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根據教學大綱對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激發學生珍愛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增強生命意識和環保意識!闭归_教學,借助形象生動的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了解到許多有關動物方面的知識,樹立起要愛護動物、和動物做朋友的情感愿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本課教學分為“游戲導入——我和動物交朋友——活動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次清楚,目的明確。通過制作“動物明星卡”及開展“動物知識競賽”活動,使學生增長了許多有關動物方面的知識。通過“我和動物交朋友”這一環節,有效地增強了學生愛護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片斷]:“我們是朋友”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人與動物朋友相處的畫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ㄅ錁沸蕾p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
師:喜歡這些圖片嗎?為什么?
生:喜歡,因為這些動物真可愛。
生:因為有了動物,真快樂。
生:我想說我們與動物是好朋友。
生:我想說……
師:是啊,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光是照片上的這些人喜歡,全世界的人們都非常喜歡,和它們生活在一起快樂又親密!這都是些幸運的動物,因為他們有人疼,有人愛?墒怯幸恍﹦游锱笥焉畹牟⒉豢鞓。(教師播放課件動畫“我是一只小小鳥”。動畫講述了一只小鳥生活在樹林里,要經常面對“歹徒”的槍殺,又因人類的亂砍亂伐而無家可歸,在風雨中小鳥無處可躲,被淋濕的小鳥只能到殘破的水泥管中躲雨,瑟瑟發抖。小鳥多想回家,它想家,看著自己的家被無辜毀掉,小鳥淚水直流;下雪了,小鳥凍暈在地里……凄婉的畫面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歌聲,小鳥的悲慘遭遇緊抓住了每個學生和聽課老師的心。諾大的課堂里悄然無聲,許多學生的眼里已經充滿了淚花,所有的人都在體會、思考……)
師:小朋友,看了這些你的心情怎樣?如果你就是那只可憐的小鳥,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生:(哽咽)這只小鳥真可憐。
生:我很想幫助它,讓它快樂點。
生:如果我是小鳥,我想說求求人們給我一個家吧!
生:我想說人們別再亂砍樹了,救救我吧!
生:我真害怕,誰能幫助我!
生:我們也有生命。
……
[感觸]: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高潮部分,在分析學生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合理地運用教學素材——錄象和動畫,給學生視覺、心靈上的刺激,師生一起走過了從喜到悲的心路歷程!跋病弊寣W生體會到人與動物是朋友,和諧相處多快樂!“悲”使學生知道了現在還有許多小動物正遭受人類的傷害,它們急需我們的保護。這環節的情感體驗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動畫《我是一只小小鳥》那震撼心靈的畫面和略帶悲傷的音樂成功地渲染、營造了課堂氛圍,不僅感動了學生,而且感動了在場所有的人,自然地引發了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真情。從學生的表情、眼神、語言看,他們的體驗是深刻的,發自內心的,必將會影響他們今后很長的人生路程。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8
《一封特別的來信》是粵教版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6課,主要通過一封信了解那位寫信的學生是怎樣走向犯罪道路的,進而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基本內容,知道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基本表現,學會明辨是非;認識自己并改正自己不良的行為與習慣。
黃老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主要通過談話引入→讀信知意→學法執法→明辨是非→案例警示→認錯改錯→警句長鳴→作業超市等八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老師從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小毛病、壞習慣。最后老師以案例警示和一則震撼心扉的視頻,使學生得到很好的教育。整個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能一環扣一環,抓住“明辨是非、案例警示、認錯改錯”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在或是或非的事情中明辨是非,讓學生從一些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例中明確它的危害性,讓學生剖析自己的壞習慣或不良行為,去矯正自己,達到提高思想認識,改正行為的效果。教師自身激情洋溢,感染力強,學生學得認真,感情投入。課堂上,都能大膽地說、積極地議、清晰地辨,課堂學習氛圍濃厚。
俗話說“人無完人”,這節課也有一點小瑕疵。或許因為老師一時疏忽,板書時把“搶劫”的“劫”錯寫為“卻”字。有一位學生立即舉手指出老師的錯誤,老師可能因為慌亂,一時沒想起那個字怎么寫吧,就說:“等會老師再去改。”過了好一會想起來了才改。我想:當時老師若一時想不起這個字,可以這樣說:“請你上來把這個字改過來,好嗎?”當學生改對后,就表揚他學習很認真,觀察真仔細等那就更好了!在課堂上,我們老師應多一點教學機智。
當然,瑕不掩瑜,這節課教學設計科學巧妙,教師課堂上循循善誘,學生學得認真深入,教學效果很好,是一節優秀的小學思品課例!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9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通過近幾年來的培訓、實踐、探索、教研,我們對小學品社課在關注學生素質發展和如何實現培養目標方面取得了共識。但是,在涉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評價方式等課堂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的一線教師卻不斷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矛盾的焦點主要表現為——新課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轉化為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實踐。
根據我們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課教學整體上進步顯著,成績突出,但局部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大多數的兼職教師,在精力和時間上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教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現象進行了粗略的反思。
1、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表演、游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獲卻令人懷疑。課堂活動不等于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并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社會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游” 課、“游戲” 課、“美術”課、“表演”課。我國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于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通過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范,個別教師“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于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二、刻意追求“師生民主”,主體主導主次不分
新課程強調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師生民主?墒,不少教師為了展示師生民主氣氛,走向了極端,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視。
1、課堂上教師主導作用不突出。教師該講的不敢多講,甚至對學生違反課堂紀
律視而不見,惟恐侵犯了屬于學生的自由空間。有的學生上課自由過了頭,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必要的課堂紀律維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被忽視了。
2、課堂上教師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有的教師整節課上反反復復用一些類似“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對不對”的簡單問題發問不止,缺少信息溝通,學生翻翻教材就能異口同聲、準確地響亮回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學生似乎忙得不亦樂乎,但思維卻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機械重復,心靈未能受到震撼?此茙熒宇l繁,實則教師用提問方式滿堂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直到學生認同教師事先預設好的答案,師生并沒有真正互動起來。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課堂上學生不應當是客人,惟師獨尊不可取,惟生獨尊同樣不可取,兩者都是畸形的師生關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必要的課堂紀律作保證,那么學生尊重他人、尊重集體的素養如何培養?缺少自我約束力的學生,難以養成刻苦認真、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難以成大器。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不應當步入“精講少講”的誤區。該講的就理直氣壯地講。課堂上,教師不敢講、泛泛講、過多講,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學習”,形式多于內容。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能簡單形式化。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把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適,每節課都采用分組討論方式,打上“合作學習”旗號。
合作學習無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但是,教學中如果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過程設計簡單,時機把握不好,無論什么問題都采用分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導致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合作,能夠自主時卻不讓學生獨立,有探究欲望時卻讓小組優秀者代替其他成員的意見,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覺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協作,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這種形式多于內容的合作學習究竟對學生有益還是有害?因此,并非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搞合作學習,必然有害無益。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0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回想我教學的《新朋友新伙伴》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激發其好奇心,誘發學習動機。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看見學生們高興的樣子,于是,我就讓他們邊做游戲邊自我介紹?粗麄兊谋憩F,我知道,第一步目標我已經達到了。
2.安排合作學習,啟發學生傾聽。低年級的學生有一種這樣的特點,當他們的說話欲望被激起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訴說,哪怕別人沒在聽他說話也無所謂。這次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特地向學生們介紹了傾聽的重要性以及學會傾聽的必要性。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已經在嘗試怎樣傾聽了,這點讓我興奮不已。
3.創設說話情境,體會交際方法。我認為,學會交際,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參加實踐活動。所以,我又設計了上講臺自我介紹并表演一個小節目的活動,鼓勵學生上講臺,讓其它同學記住自己。目的是讓學生再次體會交際的方法,鍛煉交際的能力。
4.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大膽活動。《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活動性。在最后一個環節里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聽著美妙的音樂,在班中做流動性交際活動,讓他們運用剛剛學會的交際方法,大膽地去實踐一下。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1
我講授了《吃穿住話古今(二)》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認識到了建筑的地域特點,了解了我國的服飾文化,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孩子們很喜歡,他們在表演中進一步理解了所學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很關注學困生,為他們設計了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們勇敢地舉起了自己的手,孩子們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笑得是那樣開心。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對他們要多表揚、少批評,讓他們多在學習中找到一些樂趣。
不足:
1。 有個別學生發言不積極。
2。 學生們的知識不夠豐富。
改進措施:
1。我們要多關注學困生,應為他們設計一些問題,爭取讓孩子們都能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2。教師應讓學生多看書,要多查閱資料,爭取使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一些。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2
一、教材重組,課堂收效好。本課有三個主題活動:“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和電”、“寶貴的水和電”和“注意節約不浪費”。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的順序進行了調整。在教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和電”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認識水的重要性,如果沒有了水和電生活會怎么樣,進而順勢引出了“寶貴的水和 電”,“注意節約不浪費”聯系自然緊密,使學生的認識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收到較好實效。
二、以多種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活動。本節課上,我不拘于教 材,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認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從看錄像圖片到聯系自己的學校,讓學生自己通過的生活實踐中直觀地認識到水和的重要。在“情境表演”中,使學生在生動的表演中身臨其境,體會沒有水的不方便。在“討論交流”這一環節中,學生有機會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交流中也鍛煉了表達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學生始終參與全過程,學習熱情積極高漲。不足的就是應在深入了解一些缺水的地區,教材應在挖深些就更好。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3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它將品德、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因此,一節好的品德課不在于師生表演得多么精彩,而是學生的心靈是否產生共鳴,思想是否得到凈化,情感是否得到升華,行為是否得以規范。
那么,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淺談我對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看法。
一、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比如在教學《誠信是金》時,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的一個活動,分組討論教材上的故事:那個扔掉誠信的年輕人可能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想象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待人處世時會是什么樣,這樣下去,其結局可能是什么?以小組為單位,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續演出來。最后,結合教材案例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沒有了誠信,即使有著聰明的大腦,出眾的才學,也會因為不被社會承認,他的才學機敏無法展現、金錢榮譽無法獲得,體會到“誠信是立足之本”,“人無信不立”的含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在《我們的班隊干部選舉》一課中,設計三個活動:
一、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班干部,然后寫在黑板上。假如自己競選班干部應該發表怎樣的“競選宣言”,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競選宣言”,然后小組推薦代表在班上發表,最后全班評出最佳“競選者”。
二、以小組為單位,畫出干部選舉流程圖,大體了解一下班隊干部該怎樣選出,由誰來選,在選舉中,我們有哪些權利(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三、當班干部是為了什么,讓當上班干部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其他同學分析每種想法和做法是否對集體、對大家有利,根據同學的分析總結班干部應該怎樣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最后每個人給班干部寫一句話,可以是希望、鼓勵或稱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
學生自然而然體驗到了民主,樹立起了民主意識。
三、充實教學內容
品德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系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在教學《我國的國寶》時,通過找資料了解中國的主要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再根據教材確認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說說本地區有沒有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然后制作中國世界文化遺產解說卡?梢猿浞掷脤W生已有的體驗,如親自到過這些地方旅游,或在電視、雜志等媒體上看到過。制作圖文說明的解說卡,圖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自己畫的有代表和象征性的圖。最后展示每個人的解說卡,再小組推薦代表解說某個文化遺產。
四、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要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如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大自然,感受天地萬物的奇妙;走進社區,幫助孤寡老人,體驗給予的快樂;走近勞動人民,體會到勞動的光榮等。
總之,生活中處處彰顯品德,讓品德教育滲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4
本課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生產與生活”的第三課。通過教學反思如下:
一、做到了在理念上努力接近“以生為本”。盡量讓課堂貼近學生生活,努力尋找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運用談話法、討論法、探究法,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際中熟悉了解各行各業。感受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方便,懂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尊重他們的人格,感謝他們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比較流暢,先讓學生了解了各行各業,然后給各行各業分類,最后了解社會各行各業分工合作而又相互聯系的關系。上課如流水般嘩嘩嘩下來了但自己沒留下印象,總感覺好像有什么東西沒落到實處,比較膚淺。從備課到上課感覺沒有找到任何一個閃光點。更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給學生切身體會。最后一個“創建工廠”環節比較亂,準備好的小組躍躍欲試,都在準備自己的發言,沒有認真聽匯報交流。總體上講沒有起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每一教學環節進行的很倉促,沒有解決明確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平均用力導致課堂沒有閃光點,沒有突破重難點。
四、學生的課前預習不夠,對生活中各行各業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老師總在牽著孩子走。
雖然設計了幾個活動,比如:讓孩子聯系自己一天到晚的生活說說各行各業和自己生活的關系;在了解各行各業之間關系的時候,了解方便面的生產過程和怎樣收看電視節目。整個過程中牽著孩子走的痕跡特別重,沒有在孩子的調查、了解、探究之后進行教學,然后在課堂引導孩子梳理知識。品德與社會課就是一門以生活為出發點的學科,盡量讓孩子從自己身邊找到各行各業,可以提前布置作業,讓孩子聯系生活實際自己去調查研究,把“球”拋給學生,比如讓學生采訪爸爸媽媽和周圍的人們,他們都在從事什么行業的工作,他們怎樣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哪些行業和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等?
了解方便面的生產過程以及怎樣收看電視節目的環節,直接出示圖片讓學生看,有點塞給學生的感覺,最好讓學生自己事先了解方便面的生產過程,收看電視節目單,需要哪些工作人員付出怎樣的辛苦?孩子事先查資料,引導孩子自己交流發現知識。更有利于培養孩子好奇心、探究性趣,更能體現以生為本。
在給各行各業分類時,在了解社會上有哪些不同行業之后給孩子留下時間自己分類,不要強加給學生。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5
《保護牙齒》是我上過的印象較為深刻的一課《品德與生活》課,這一課的教學主要要幫助學生認識牙齒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愛牙,護齒的意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他們養成勤漱口,勤刷牙的良好習慣。了解保護牙齒的小常識,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牙齒。
現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牙病問題是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對牙齒防護常識掌握的也很少。好多孩子有蛀牙和齲齒,已經成為了不少家長很頭疼和急待解決的問題。在備課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本節課的內容是生活常識的教育,必須收集形象直觀的資料,圖片,護牙常識,才能把“如何保護牙齒和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些教學重點問題一一解決。
于是,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一、 了解牙齒的作用。
讓學生交流自己課前收集到得有關牙齒的知識,說說牙齒能夠幫我們做哪些好事?這個環節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到牙齒的重要性。
二、 探究刷牙的重要性。
在換牙的時候,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牙齒很好看,有的小朋友的牙齒很難看?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接下來請學生品嘗平常他們愛吃的餅干。然后讓學生觀察牙齒表面的變化。在用清水漱口,觀察杯子里水的變化,說說漱口水用什么作用?調查有多少同學做到飯后漱口。由于有的食物殘渣還在牙縫里。不及時清理干凈會使口有,引起齲齒等牙病。討論還有什么好辦法呢?引導示范正確的刷牙方法。一些環節水到渠成的進行下來。接著請孩子學著老師做一做正確的刷牙方法。接著我有饒有興趣地給他們講“沒牙的大老虎的故事”,聽故事是我們班的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的方式,他們知道了刷牙的重要性?墒,還不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我讓他們觀察泡在醋里的雞蛋和我們平時看到的雞蛋有什么不同,這樣他們就明白了產生蛀牙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酸性物質的作用。這個環節的各個活動環環相扣,學生在充滿樂趣中學到了知識。
三、指導實踐,延伸生活
本環節主要通過結合學生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共同探究護牙的常識,并創設學生喜愛的游戲“我是小牙醫”,讓學生在游戲中糾正一些不良的行為。最后讓學生聽聽唱唱《刷牙歌》,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在這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雖然“我是小牙醫”的游戲學生玩得很開心,但是他們對護齒的知識了解得不多,“小牙醫”的建議顯得有點蒼白。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10-31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05-12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09-27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11-18
小學品德教學反思范文10-12
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反思11-02
品德與社會的小學教學反思11-1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反思11-27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1-03
小學品德與生活《秋天》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