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
合作學習通過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可能使每一個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確實能到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素質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和藝術修養,是一門不枯燥乏味的學科。合作教學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和諧、充滿藝術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我平時的授課中,我也使合作教學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以下以實例來說明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
在二年級的一節《泥塑》課上,我采用了小組合作進行制作的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塑造能力,讓學生對生活充滿興趣。
2、知識與技能:運用壓、剪、滾的方法進行泥塑造型,掌握面具的特點。
3、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教學,直觀教學。
教學重點:用泥塑造型面具。
教學難點:運用基本工具和造型方法對面具的夸張設計。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我把這節課設計成用泥塑造型一個面具。面具具有夸張、怪誕的特點。利用孩子們平時都喜歡玩的橡皮泥來進行塑造面具造型。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三人為一組。在每組的桌上擺放這節課需要的一些用具物品。在講授完知識點后,學生進行操作。
首先,每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自己小組所要塑造的面具造型是如何的?還有利用什么工具和方法進行塑造。如果每個人各自做一個面具,那么他的想法肯定有局限性。
其次,通過小組的討論分工之后,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為豐富。一個小組討論下來結果是:一個同學制作面具的外輪廓,進行搓——捏——壓的制作方法。另一個同學制作面具的五官,第三個同學制作面具的裝飾。這樣子一個面具通過三個人的制作拼成一個造型。體現了三個人的想法。
最后,由小組決定一個成員上來介紹自己小組塑造的面具造型。把多人的想法結合在一起敘述,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
通過這節課小組合作教學之后,我發現首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充分利用了時間。不會因為學生沒能在課堂上完成作業而沮喪,也不會因為想不出畫什么、做什么而傻傻地呆坐著。甚至,在合作過程中,也教育學生如何良好的進行合作,不會因為工具等一些摩擦而爭吵,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學生過分地考慮自己,但在合作教學中,就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點,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所以,合作教學在各個學科中同樣也適用,在我所舉的例子中,合作教學在我所上的美術教學中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節約了時間,不會因為時間原因而影響了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同樣也適應,比如:讀一篇課文,讓學生分角色的進行朗讀。不光能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上課效率。
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實破教學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解決學生質疑問難時,組織小組討論,有助于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當遇到問題含有多解性時,小組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2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為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并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節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匯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復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說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什么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干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設情景妙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于教師不創設情景的。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3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著濃厚的興趣與神秘感,渴望更深層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于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后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于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
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獲,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4
1、通過播放《感謝你》這首歌,導入話題“愛”,整節課圍繞“愛”進行教學,引起學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父母對兒女無微不至的關愛通常是通過一些平常小事體現出來的,這些小事對學生來說是司空見慣。我通過課件出示父母一天為我們所做的事,讓學生計算一年,十年所做的事,使學生從細微中見真情,感受到父母無私的愛。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進入了對家庭生活的回憶之中。在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師生共同解讀著什么是父母的愛;在真切的情感體驗之后,學生對父母的感謝也必定發自肺腑。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一個學生的情感或是一個典型事例有時候可以帶動全體學生的情感。
3、制作感恩樹,讓學生得到實踐,懂得為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報答一直為自己付出的父母。學生的道德行為只有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強化和鞏固,課將結束時,引導學生把已有的情感再次獲得深化體驗,把對父母的感謝之情引向課外。設計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
總之,人的精神世界之所以豐富,情感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努力將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的激蕩,才能進一步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5
這次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預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幾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安全”這兩字展開教育活動。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做到不慌張、沉著穩定的情緒,用自己平時所學到的知識、經驗盡快想辦法處理好。 始終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祥和的環境。在平時教育中事事以安全為主,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遠是懸在我們教師頭上的“高壓線”,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這是我在這次學習中最大的體會與收獲。
可能因為平時我們從來都是規規矩矩地從事教學工作,因而也比較容易忽視依法執教的重要性。通常當學生違反紀律,不聽從老師的教導時,我們也對他們實施了一些小小的懲罰時,在平常我們都認為我們的這些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對學生實施了小小的懲罰,做老師的我們也不會感到內疚,或擔心。在經過這次的學習之后我才明白,往往我們老師對學生的一些不經意的動作,會留下很多的隱患。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常學習《教育法》、《教師法》,并且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行為意識決定著學生的生命安全。學生安全意識的提高,安全知識的豐富,行為習慣的養成,安全技能的素養是學生安全的保證。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教育,明確要求學生在上下樓梯時要遵守上下樓秩序,不擁擠、不湊熱鬧,特別是上下樓梯靠右行,聽從值班教師指揮,不擁擠打鬧等。教育和訓練學生在上下樓梯不撿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聲喧嘩、不搞惡作劇如尖叫、亂喊、開玩笑等,不快跑、亂竄和不參與擁擠,發現擁擠苗頭及時撤離,提高自我防范踩踏事故的能力。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6
教師們!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 ,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忙,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僅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逼綍r我也經常這樣地抱怨。一晝夜僅有24小時,每一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僅有8小時,并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作業、輔導學習潛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接待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布
置,完成大隊部的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此刻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事情。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就應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我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于和善于對自我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于正視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于總結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鑒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 》,我想對自我及教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7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富于變化的群體活動,是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新教材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為使課堂建立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這次在骨干教師示范課的設計上,為了打破拼音復習課的枯燥乏味,整堂課我以海豚姐姐為主線展開。
首先,以猜動物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變單調的讀記聲母為“誰歡迎我們的到來”,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連一連。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海豚的圖案會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會覺得學拼音很有意思,產生學習的欲望;
其次,變單純說自己“姓”里的聲母為與海豚姐姐的交流,再次引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我還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想集合組內成員的力量,用繩子、小棒、肢體等擺出聲母造型,并乘機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在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中,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但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看,預設的目標并沒有達到,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一、拼音教學一定要強化訓練,讀準音。
對于一個剛入校還不到一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課堂聽講的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對知識概念還很模糊,這時教師還要注意領讀,要體現由領到放的過程,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所學的23個聲母。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我拔高了這一要求,訓練在沒有達到一定量的情況下,就開始讓學生連線猜動物,這樣,忽視了一部分思維活動稍慢的學生,使復習的內容沒有落到實處。因而我想,要想當好一名一年級教師,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學生,學生這一塊“陣地”攻不下來,注定你是要失敗的
二、小組合作的人員搭配要合理。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合作學習,但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小組人員達到7——9人并不適宜,在我的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由于是第一次來到多功能教
室上課,由于是第一次看到這么多老師聽課,由于是第一次和這么多同學圍桌而坐一起學習,學生充滿了好奇,因而,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不起來,小組合作的氣氛始終沒有出現,教師推動教學顯得很吃力。課后我進行了仔細的思考,想一想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于是我開始反思,小組合作的人員到底以多少人為好呢?我在我班經過反復實驗后覺得,小組合作的人員應控制為2——4人為宜,時間越短,小組規模應越小。我們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合作學習的訓練,我們要習慣讓學生合作,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合作學習的方法,如:你聽我讀,你聽我說,你說我寫,你讀我跟,你問我答。雖然在實驗中會感覺到一年級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效果并不是特別好,但我相信,我們現在做的是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培養的是學生合作的習慣,只要我們堅持努力,合作學習的效率會逐漸提高的。
三、知識與能力的銜接要緊密。
通過這一節課,我深深地感悟到,在進行拼音教學時,每學完一個聲母,就應該馬上把這個聲母放入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去訓練,當訓練達到一定的量時,學生會很快知道哪些字中含有某個聲母。這一個環節的訓練做扎實了,何愁學生說不出“姓”中的聲母,“名”中所包含的聲母了,希望這一點能引起以后教一年級的老師的警覺。
雖說這節示范課沒上成功,我覺得很慚愧,但從中能感悟出這些不足,我也認為是值得的。它使我想起了《論語》中曾子說過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教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每天也多次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相信,你會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放心,讓學校驕傲的合格教師的。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8
人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對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好比一個尺度,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應時刻把它貫徹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下去,會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就是要字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同時,將智育過程有機地統一起來,教書與育人有機地統一起來。教師要善于運用教材中豐富的內容、深邃的道理、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給學生以深刻的教育。
現在的學生,由于家長和老師都十分重視成績,對于有些行為習慣就忽略了,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再好,也適應不了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新世紀。我們現在更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在教育教學要非常重視行為規范的培養。
首先,要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是人們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經形成就有穩定性,成為一種自動化行為,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課堂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智能的基本是途徑,也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主渠道。因此,各科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進行行為的規范化訓練。在教學中,各學科教師要有目標、有標準、要求一致,切忌朝令夕改,各科教師各行其事,使學生無所適從。如在訓練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時,各科教師應按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眼睛離紙面一心,手指離筆尖一寸。這樣學生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對壞習慣就自然而然地產生防御的作用。
其次,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除在課堂教學中抓之外,還應開展豐富多采的活動還訓練和加強。如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要求學生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敬隊禮。要使學生尊敬國旗,就必須幫助他們了解國旗的含義,可以通過晨會、主題班會等活動,向他們講解國旗的含義。作為一名小學生,應努力學習知識,將來為祖國做貢獻,為國旗增添光彩,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長知識,接受教育。
再次,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應該滲透于他們的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各個方面。為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依據,加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還應把握其具體可行的特點,如我們要求學生要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就應該讓他們明確哪些是禮貌用語,應怎么樣使用。對長輩要尊稱“您”,不能直呼其名;向別人提出要求時要說“請”;給別人添麻煩時要說“對不起”;得到別人的幫助要說“謝謝”等等。要求具體明確,學生就容易掌握了。此外,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所以我們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
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人終身受益,因此,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訓練,必須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經年累月,使養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9
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學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體驗是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徑。學生安全教育,教師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是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么學生是無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筆者通過多年對學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實踐、總結、反思,認為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應從小事入手,在小事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及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學生對以后體育課上的安全問題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以后的體育課有了很大的幫助,在以后的體育課上還應重復強調。在體育課上安全第一,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學習,安全問題要時時印在學生的腦中。安全教育從點滴小事抓起,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那時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0
本課的教學設汁,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實踐了查、聽、讀、說、想和畫的綜合能力,使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并積極參與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
最精彩的片斷當屬模擬實踐這個環節,當課程進行到模擬陌生人開門進到家里面時,多數學生顯示出恐慌,這時有幾個學生非常冷靜,這時我讓冷靜的學生與陌生人進行對話,學生表演的非常完美。這時多數學生展開想象說出幾種可能發生后果,學生意識到此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然后利用智慧脫離危險。課堂在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下結束了。下課鈴響過后的一段時間里,同學們依然沉浸在豐富的想象世界里。是啊,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如泉水噴涌而出。從他們機智勇敢的想象中,我看出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十分開闊,也看到了孩子們的勇敢和機智。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1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透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述,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述,了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一、讀
《陶罐和鐵罐》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料。
先請同學們自己初步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然后交流: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學生會根據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有的認為陶罐不但謙虛,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歡陶罐敢說真話,不喜歡鐵罐,它不僅僅驕傲,還很武斷。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體形象特點。接下來,讓孩子們透過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想象鐵罐說話的神情。并有層次地展開對話的朗讀指導:第一層次的對話透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在評議中理解,在理解中練讀,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第二層次的對話,讓孩子們自主讀書、自己去發現兩個罐子神態的變化,再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自由練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第三層次的對話指導,以“惱怒”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讀書,與伙伴合作表演,來輔助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寬容。第四層次的朗讀指導,用給動畫片配音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把所有對話連起來練讀,這是在前三次充分練讀基礎上的總體回歸,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升華。
二、改
先引導學生領悟這則寓言的寓意,學生理解的側重點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就應謙虛謹慎,不就應驕傲自滿;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更不要以自己之長比人之短;3.人們就應胸懷寬廣,善良真誠,不要像鐵罐那樣心胸狹窄,孤高自傲;4.長處在必須的條件下也會變成短處,像鐵罐雖然結實但容易氧化銹蝕,短處在必須的條件下也會變成長處,像陶罐雖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那里,就有一個逆向思維的問題。鐵罐就沒有優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光潔、樸素、美觀,但它確實易碎,不結實,這一點鐵罐說的也是實情。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優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束縛住,放飛思路,大膽去想。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優點缺點陶罐美觀易碎鐵罐堅固丑陋
師生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贊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他們相反的性格,題目改為《鐵罐和陶罐》。
三、辯
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師在課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沒融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應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隨著情節發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隨著故事的發展,我與學生們一齊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鐵罐,
“鐵罐,你是在用怎樣的態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們,鐵罐那么傲慢地奚落你們,我們就來和他來碰一碰怎樣樣,準備好了嗎?”
隨著教師的一句句引撥,在這場對話中,學生們儼然把自己當作了鐵罐和陶罐,隨著故事的發展,情緒也自然轉換,讀對話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里?誰來為你們的陶罐家族爭辯一下啊?”
一個個小陶罐們理直氣壯地道出各自的優勢。“我們陶罐不比鐵罐差,我是工藝品,花紋很美!薄拔覀儾粫P!薄拔覀円埠軜闼、美觀”!
一句句爭辯,情真意切,當老師和學生都在課堂中思考、活動到達忘我境界時,真是一種享受。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2
1977年,前蘇聯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寫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里所傳達的真知灼見,到這天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每部分都有許多的精華,給我很大的振動,在那里,我想摘出幾句來,讓我們一齊細細地品讀。
一、教師要做自我的主人
教師首先是一個完整的人,他們就應有自我的精神空間,他們也要享受生活……這樣的觀點就把教師從“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來。教師不可能人人成為“圣人”,也沒有那個必要。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務必首先學會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我的主人絕不僅僅限于做自我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個完整的過程:一是認識自我,對自我的專長和優缺點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我主人卻不認識自我的個性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更就應明白自我的優缺點。二是要自我選取,如果教師這個行當是你自我選取的`,就要無怨無悔的做下去,并且要盡自我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我的方式教書,本來就“教無定法”的,只要你守著教學的基本規范,剩下的空間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學目標任務的前提下,你能夠這樣教也能夠那樣教,教出你“自我”來。四是自我評價自我,自我教的好不好自我要總結,僅有善于總結才會去學習提高
二、教師要繼續學習
以前總是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務必有一桶水,可按此刻的局面來看,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用的。一個教師如果不繼續學習,他將不能勝任教師這個工作。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以前很少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近來常有緊迫感,總覺得知識欠缺,“書到用時方恨少”。近一年來,在學習這一塊有了大提高,便覺得自我充實了許多,自信也增強了許多。教育改革的發展指出了繼續學習的
迫切性。學校的發展也體現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隨家庭擇校就讀也同樣指出了繼續學習的迫切性,F代教育提出了“終身學習”的觀念,教師要求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自我首先要以身作則。所謂: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教師務必要養成繼續學習的好習慣,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三、愛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銀杯不如口碑”剛開始看到這句話覺得有些荒誕,不是說事實勝于雄辯嗎,并且此刻基本招工單位不是一律看簡歷、榮譽嗎。但讀完這一段話,靜心細想,確實如此,一位教師是否優秀怎樣能憑幾節作秀的公開課或論文的篇數來斷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學生、你的學生的家長們都“口口相傳”地贊美你、敬重你,你有著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個“口碑”很好的教師,鄭校長說的第一條真的很重要,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你終將被時代淘汰。我覺得今后的生活就應把學習擺在第一位,“愛惜自我的每一根羽毛”,讓自我活得美麗而開心。
四、“欣賞缺憾”
古人說得好:“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存在著許多完美,也有許多的缺憾,就看我們有沒有潛力去直面它,欣賞它。作者認為“欣賞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種潛力,這種潛力來自于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為理解了生活而升騰起的對生活的摯愛”。雖說我們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一份崇高的職業,可經歷中仍難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悅的回憶,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陣陣苦痛,但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們足夠熱愛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體驗生命中的每一點感動,哪怕這感動并不是完美的。能夠這么說:有著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賞缺憾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
五、永不放下
優秀學生是相似的,“差生”卻各有各的“差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告訴我們每個教師:“那些個性的孩子正是透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是因為只要我們充滿期盼,他們或許很有期望!薄罢樟翆W校的將永遠不是升學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東西,而是圣潔瑰麗的師道精神,是一種對孩子的不染一絲塵埃的博大的愛,和對每個孩子作為無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憫。懷著愛與悲憫,我們不放下,絕不放下。讓我們專著的神情告訴所有人,我們沒有放下!睆倪@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并且在幼兒園不用成績去評價孩子的優劣,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期望。對于這些尚未開放的花朵,我們就就應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個性的愛給個性的他們,百花齊放才能迎來滿園的春色!
六、“學會傾聽不容易”
“傾聽”與“聽”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聽是入耳,一種生理游戲,但不必須入心,別人說話你聽到了,僅僅是一種聲波和信號,是人的一種本能而已。而傾聽呢,是一種身心兩方面的活動,既入耳又入心,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會傾聽是十分重要的,傾聽不僅僅是一種交往藝術,更是一種美德。教師當然需要傾聽,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期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務必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闭嬲慕逃厝皇菑男呐c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教師善于傾聽才能理解孩子,才能反思自我的教育教學,從而提高自我的水平。工作之余,善于傾聽又會讓你交到知心朋友,擁有和諧融洽的家庭關系。所以,學會傾聽真的很重要,透過它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會讓你得到許多東西。
以上是我讀了本書后的點滴想法,讀著著作中的每個建議 ,就像登上了每一個臺階,我就感到了我們職業的光明,對自我的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我會所以更從容的走好自我的未來之路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3
一、回歸兒童生活進行有效生活
教學要回歸兒童生活,從其最終目標上說,是指導學生的實際生活,解決兒童實際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升兒童的生活能力。讓學生將課堂中習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改正、提高和發展自己的生活。在本課中,教師就有這個意識,通過學生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發現生活中浪費水的情況,通過課件、資料的學習與觀察,知道水污染的嚴重性,然后交流節水方法,有效解決了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有效體驗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感悟
引導體驗感悟和感悟,培養對道德的體驗和感悟能力,使課堂更具有時效性,本節課,老師以切蘋果體驗淡水資源的缺乏,對水資源的缺乏和擔憂的體驗內化為自己本身的一種情感,從而自覺指導自己的行為。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4
讀的訓練是語文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皶x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對“讀”書作用的最好解釋。讀的主要形式有朗讀、默讀、背誦等,讀的訓練方法有集體讀、個別讀、引讀、導讀、自由讀、按角色讀等。朗讀有助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音韻、節奏、格調,體味語言文字的情趣,它是默讀的基礎,默讀能力的培養往往先從朗讀著手。默讀即古人的“目治”,它不受語言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限制,學生的思維活動可以充分展開,有助于學生更好更細地對課文中的字、詞、句、篇進行揣摩品味。背誦是中國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記憶知識有效的方法。多種多樣的讀,使課堂多姿多彩,活躍了學習氣氛,吸引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語文教學只有借助讀,才能訓練語言,啟迪思維,開拓聯想,只有借助于讀才能發展想像力,感知形象,陶冶情趣。
教學中要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導學生在“讀”上下功夫,要使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掌握好音的輕重緩急,調動抑揚頓挫的技巧外,還應指導學生深入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之間的復雜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達情感的文字語言藝術形式及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加強讀的訓練,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語感。何謂語感?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處留意,得到真實的經驗,對文字語言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語感?!苯虒W中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挖掘文字語言的深層含義,體會語言的運用之妙,把作者用語言文字敘述、描寫的靜態意境,在讀的聯想中變成一幅幅動態的畫面和課文中的特定環境引起情感共鳴,使課文中的人、事有形象感、主體感,才能讀出“情”,讀出“意”,讀出課文的亮點,起到加深理解,領會課文內容的作用。
第二要激發學生“讀”的熱情。不同的課文運用不同的訓練手段和方法,讓學生受到感染,融入其中,因文動情,因景生情,從而達到以情動情,陶冶學生心靈的作用。如抒情性課文,在讀的訓練中要加強音調的高低、語氣的緩急和吐字快慢的指導,使學生讀出作者喜怒哀樂的感情,用朗讀來表現作者對祖國山水深切而真摯的愛,對敵人鄙視、憤怒的恨,讀出作者胸中的豪邁和信心。童話課文讀的訓練可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把握好角色思想狀態、心理情節,通過不同角色的對白,惟妙惟肖地再現童話中的人物形象,激發出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故事中學習,在情趣中思考,有利于學生對深刻道理的理解。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5
一:場景描述:
在“防火知多少”的活動中,小朋友們正在認真地討論著怎樣來防火,有的小朋友說:“如果發生火災了,我就馬上報警打119”。有的小朋友說:“如果發生火災了,我會跑到外面呼叫。”小朋友們討論的十分激烈,忽然,天天小朋友說到:“我上次從電視里看到,如果發生火災了,應該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離的辦法,來自救逃生的。”大家聽了天天小朋友的話,都連連點頭。
二:分析:
天天小朋友可以通過電視來了解火災的知識,這樣幼兒們更能加深了幼兒對火災的認識。也讓其他的小朋友了解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三:措施:
1、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應從培養常規抓起,讓幼兒明確各個環節,各個活動的具體要求,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1)通過故事、看講等,教給幼兒自我保護常識。
(2)通過現實生活上的實例教育幼兒。
電視上經常有關火災等的報道,可借助這些實例教育幼兒,要學會自我保護。還有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細節,如果不注意就會發生事故。如:上廁所時推擠、手拉手跑步、鞋帶沒系好走路等,要教育幼兒注意這些細節,避免發生事故。
2、運用各種形式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自我保護。以游戲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游戲是幼兒是喜愛的活動,通過游戲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游戲《打電話》,教幼兒萬一出現危險,要馬上采取一些自救的方法:發生火災撥火警電話“119”,講清楚什么地方發生火災,請消防隊員趕快來救火,或大喊“救火”、“救命”,或打電話通知大人,并想方設法離開現場等。
3、以安全知識競賽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4、認識安全標記訓練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安全標記可提示和警告人們注意安全。我們應和家長配合,利用參觀、游玩、逛街的時候,讓幼兒認識常風的交通標記安全標記,懂得其主要作用,并通過認識安全標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四、效果:
通過這幾周的教育、引導、幼兒們有了很大的轉變。小朋友明白了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同時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也了解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懂得了如何防范了。
五、思考:
總之,加強安全教育,培養幼兒保護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系到每個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平安。因此,每個保教工作者、家長都應該做到防患于未然,打好這個持久戰,去除一切可能發生在幼兒身邊的危險因素,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切記,時時刻刻都不能松懈安全這根弦。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的教育教學反思07-10
小學教育的教學反思11-01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0-20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精選11-26
小學的教育教學反思07-21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05-18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精品10-13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匯總」10-23
2017小學教育教學反思11-19
小學教育教學反思范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