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贊賞、激勵的評價語言對孩子們有神奇的鼓勵作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而且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引進積極的`評價機制,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進步和成功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滿足感,增強了自信心。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2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引出了要關心體貼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情的課文。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這個教學片段非常的簡單,沒有什么設計特別的地方。但是我覺得最大的`優點是給予了孩子們充分讀的時間,充分去感受讀的快樂。然后從同學的評價中去感悟課文蘊含的情感。在新課程下小組學習成了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中孩子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了合作的精神,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如分角色朗讀,一個學習小組內肯定有朗讀比較優秀的學生,這就可以互相影響。還有讓學生自讀自悟這一環節,我覺得也很好。使學生養成了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完課后,我將近用了20分鐘的時間來講講班級中的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舉例說了爸爸媽媽是如何的關心我們的成長的,我們要體貼關心父母長輩。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半的小朋友感動得哭了。下課后我又找了幾位小朋友談心。孩子們都認識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表明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我覺得效果來了,課堂延伸到課外,這樣的教育效果真的很起作用。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3
課前我設計了一個教案,一節課下來,我發現現實非常失敗,可以這么說,整堂課都是教師牽著學生走,走的磕磕絆絆,相當吃力。原因何在?我對此進行了反思,發現我忽視了一個最重要最客觀的因素——學生的知識準備。
首先,學生對課文內容很陌生。課文描寫的是一個住在小山溝里的同齡男孩美麗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樹底下聽媽媽講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況,北京城的美麗、莊嚴對于初涉學堂、牙牙學語的小孩來說,是神秘的,帶有夢幻色彩的,是神圣的,是難理解的。它具有無形的感召力,具有無限的誘惑力,所以男孩跟媽媽說,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現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里的孩子們的特殊心理——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小山溝孩子們的生活經歷,他們普遍沒有看到過大山,甭說彎彎的山路,充塞在他們眼前的是無數鋼筋混泥土澆筑而成的房子,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溝男孩的眼里坐井觀天,它雖然美麗但是阻隔著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現在的孩子們眼里,大山是一個稀罕物,能走進大山,與大自然親近,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地域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們的不同心理狀態,換句話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換成“走出城市,走進大山”,估計孩子們更能讀出“多想去看看”這種殷切的感情來。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普遍比較小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與祖國的興衰有關系,“祖國——中國”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心中沒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氣跟他們解釋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生活對比,他們還感受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個星期、一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他們不理解這是多長一段時間,基于這樣的起點,你讓學生怎么去理解祖國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對祖國不了解,對歷史沒概念?學生情有何處發?怎么能受到愛國熏陶?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不明白,而你非得問他:你喜歡它幾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喜愛之情!
其次,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瞬間(短時)記憶占優勢,但時間一長易忘,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學校里學的東西回到家以后,馬上復習鞏固,增強記憶,這樣第二天學習就輕松了。然現在很多孩子們的學習問題就出現在“回家”復習鞏固這個環節上,學習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齡人之間比拼瞬時記憶!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好到哪里去?學生連字、詞都讀不好,好多字詞都不認識,怎么去讀好句子,而且還要帶著問題去讀,去理解課文內容。!
因而在總結課堂,反思教案并進行修改的基礎上。我形成了上述的新教案。希望通過下一堂課的教學,能培養學生搜集材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天安門——祖國的美好河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課堂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成功后的快樂,并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打通了課堂的局限將學習活動擴大化,拓寬語文學習的外延。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4
一、以讀為主,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獲取感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閱讀中體驗,入情中感悟。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從“讀會”到“會讀”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意識,本案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向往,表達了他們對祖國首都的熱愛之情。學生們在朗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或快或慢或輕或重的自主獲取,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充滿了靈性的生命體。
二、適時拓展,有效地開發了課程資源,構建了美妙的課堂
充這些圖片、資料充分展示出來,就直觀形象地展示了我國首都北京的美,這樣就更加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向往,實現了語文課與生活的不痕對接,同時也體現了讓語文課堂情景化、生活化、審美化的教學理念。從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感受到學習的個性和精神的自由釋放,純真感情的自然流露,愛國情感也在無形中自然升華。
不足之處:
課堂上感覺學生與老師配合不是很好,因為教的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自控力較高年級要差,面對枯燥的學習,容易疲倦,因此老師的充分調動就尤為重要。備課時不僅要備課,還要備學生,要控制時間,避免學生疲勞,應突出趣味性教學,比如說,在識記生字時,編一些的有趣的兒歌用或游戲等形式互動讀記生字,在讀文及重點句子時,運用其他方法讀,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
比如說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之后,我可以換種方式:讓我們的男孩子從心底里大聲地讀——:女孩子們甜甜地對北京說——:我們懷著對北京無限的.熱愛一起說——!讓學生多種形式的讀中悟、體會感情,最后讀出感情。還有就是在寫字時老師講的過多,留給孩子們自主發現學習的時間少了點,所以很多孩子在寫字時沒有按正確格式去寫,顯然寫出的字不是很規范。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針對自己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通過拓展延伸,補充材料,使課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過你讀懂了什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適當的補充課文內容的介紹,不但能讓學生更多的對課文的了解,更能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延續。達到“課已盡,而意未了”的境界?偟膩碚f,課堂是藝術,需要我們去不斷改進加以完善。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5
在教學《離開媽媽的小黃鸝》一課時,我力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落實“三維”目標。
一、自主學習,貫穿閱讀
閱讀教學以讀為主。本節課我共設計了三個層次的讀書,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由于我講授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我以“小黃鸝第二次離開媽媽又干什么去了,結果又會怎樣呢?”這一與上節小黃鸝第一次離開媽媽有緊密聯系的問題為切入點,把學生讀書的興趣充分調動了起來。這時,我安排了第一個層次讀書,并且要求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讀,或問老師,問同學。讀完后,我鼓勵學生站起來輪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緊接著我安排了第二個層次讀書,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課文中每一自然段寫小黃鸝干什么去了?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第三個層次讀書,也就是隨文識字,分角色朗讀。以上三個層次的朗讀設計,環環緊扣,層層遞升,使得整節課的朗讀指導有目的,有層次,體現了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 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得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比較平淡到讀出感情,真到實現了讀的目標。
二、多樣識字,讀中悟情
語文實踐包括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也包括情感的體驗,興趣的培養。這節課我注意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體驗入手,多種方法識字,再借助課文內容,入情入境的讀,從而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比如,“真”先從拼字音開始,再想從這個字中想到哪些字,誰真可憐,怎么讀出老白頭翁的可憐呢?然后在范讀和仿讀中,為學生以后的情感升華作了鋪墊。再比如學習“跟著”時,我把對字形和字義的認識做為重點,鼓勵學生用換偏旁法記,在自己的身上找帶有“跟”的詞,然后再結合課文理解“跟著”的含義。特別是學完課文之后,為了達到情感的升華,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讀,老師來做解說,由學生來做小黃鸝和黃鸝媽媽,看誰讀的像。學生在這種趣味的讀和演中再次體驗到小黃鸝熱情助人和虛心好學的情感,此時情感目標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誤,比如:對于每個字的字形的認識還不能做到有輕有重,學生的一些情感體驗不能做到有收有放,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們批評指正。
總之,整節課的學習中,我本著只是起著一個引導作用的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學生的自讀、自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是老師說教式的灌輸,而是學生自我體驗后的感悟。離開媽媽的小黃鸝教學反思3篇。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真正使三維目標落到了實處,從而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下面我來談談對這節課的'體會:
一、煥發激情,在情境語境中學習字詞。
離與鸝,這是一組同音字,它們都出現在課題中,舒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你熟悉她嗎,看老師寫她的名字這一情境來學習“鸝”字,學生熟悉小黃鸝的名字的愛好很濃,激發了學習的樂趣。課題本身又提供了學習離的語境,通過讀學生能感悟離的意思。
二、抓住重點,在鼓勵指導中朗讀課文。
1、示范引路 教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教學小黃鸝的語言,舒老師采用了范讀,讀出小黃鸝的年齡特征,果然同學們練得愛好盎然。
2、激勵等待 學生讀文出現問題時,老師耐心等待,鼓勵他們,給孩子自己讀好課文的機會,讓他們體驗通過自己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做,全班學生的熱情都會激發出來。
3、學詞練句 段由句構成,句由詞構成,教學時,老師注重讀好詞,連成句。減輕了學生讀文的難度,有利于學生形成朗讀能力。
三、識讀結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隨文識字,使識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以前我們的教學往往先搞一塊孤立的識字教學環節,把幾個生字音、義、形都解決了,然后再來閱讀。這樣做識字的時間拉得很長、很孤立,閱讀的時間被侵占了,結果使識字和閱讀互相干擾,兩敗俱傷。教學中舒老師以讀為本,寓識于讀,識字與閱讀同時進行,音、義、形可以分散難點,分布到位,這樣既加強了識字又聯系了閱讀,使識與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這樣效果就好了 最后我有一點疑惑,就是一節課學完這么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學生會不會記得不扎實?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6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豐富的想象和富有童趣的語言,寫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麗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橋,然后思維一路發散,聯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著爸爸的水壺澆水,拿著媽媽的圓鏡子為媽媽照著月亮梳頭,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蕩來蕩去。文章呈現了一個純真爛漫的想象世界,傳遞了兒童關愛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學效果:
1.首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所以導入部分,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當我出示彩虹的圖片時,大部分同學都驚訝地說好漂亮的彩虹,甚至有孩子還知道彩虹的顏色,提出了雨過天晴就出現了彩虹,為下文的學習作下鋪墊。
2.“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我在識字時,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等方面花了點時間,并且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讀課文的方式鞏固識記,從而讓學生牢固地掌握本課生字!皩W本課堂”主體是學生,核心是學習,標準是會學,要充分信任學生。
二、成功之處:
充分與文本對話,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我”的懂事。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學生來回答,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如:在上最后一段的時候,讓學生讀,讀后同桌討論,你發現了什么?(本段由3個問句組成)有什么不懂的需要解決的?孩子積極性很高,很多孩子的想法很獨特。
三、不足之處:
整節課有亮點與此同時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覺得在長句子的停頓這個教學重點上處理的還不夠,長句的停頓在多次朗讀中能有進步,但是實際效果還不是很好。其中涉及到了一部分多音字和設問句,孩子們在接受上還有些吃力,這樣的拔高還需要斟酌。
四、改進措施: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段的孩子學習課文,要引導孩子通過多讀,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币虼嗽诮虒W本課的過程中,重視學生對課文的“讀”。從自由讀,到老師的范讀,讀中引導學生學習會認的生字,再到有重點地引導學生讀好長句,讀好反問句。以問題為引領,以讀為主線,讓學生通過“讀”,體會文中人物的品質和性格特點,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7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以歌曲導入,隨著一首《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創設與課文相符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利用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在聽讀的`基礎上自讀課文,這樣就排除了再讀文與識字上的過關難的障礙。借機讓他們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哪些地方最讓你難忘?
同時,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的方法,調動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把枯燥的生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并加深了學生的記憶交給學生評價的方法,通過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來提高朗讀水平。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的好習慣,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為理解課文內容,流利的讀文奠定了基礎。
二、采取學生喜歡的多種方式理解課文
由于這篇課文,學生可能會對有些詞匯不太了解,要通過做動作、聯系上下文猜測、教師講解等方式讓學生理解。所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對于他們在理解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同桌互相傾聽對方朗讀課文,然后相互幫助和指導。說說同學讀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學習,還有哪些地方自己讀得比較好,再互相說說自己朗讀時的體會。利用范讀,創設情景。
2、同學間互相講一講這個故事,同桌或小組同學互相補充,然后推舉一名同學在全班講故事。在朗讀或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和觀察,了解學生對課文的哪些地方理解較好,還有哪些地方在理解上有困難,要抓住時機及時指導。
三、課外擴展,引向生活
和爸爸、媽媽一起讀。學生帶著對課文的理解,課下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討論這個故事,然后同學間交流和爸爸、媽媽一起讀的體會。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與父母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深了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情感。教育學生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好兒女。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8
《夜色》是一首兒歌。用第一人稱,寫“我”從前膽子很小,很怕黑,后來爸爸晚上帶我出去散步,“我”發現夜晚也像白天一樣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我在教學本課時,開課時利用課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下學習課文。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對課文中出現的字詞,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領讀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掃清字詞障礙。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都是讓學生課前提問,然后通過讀課文等手段逐漸解決簡單問題,在理解課文的環節就抓住一個立足于文章的整體、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或理解上的難點來引導學習。最近,在反思我的這種方式是否適用于低年級,想到了這種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和能力,決定還是堅持用下去,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時發現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樣。”抓住重點詞語來學習課文,發揮重點詞語在文中的關鍵的作用。如,“微笑”通過朗讀,邊讀邊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樣的畫面;描述畫面,說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麗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麗進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麗的。最后,我讓學生帶著自己對夜色的理解齊讀課文,讀出我的膽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時,使學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麗,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獨特的風景,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從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我講解的有些細,學生沒有充分讀的時間,所以對感悟理解不夠到位,再有就是學生比較好動,老師提出的問題不夠積極發言,最后的拓展沒有很好的完成,學生說的少。在理解字義的層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位。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9
經過前期精心地設計,我認為這篇課文執教時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情境激趣,質疑導學
我們的孩子對壁虎不是很了解,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出示小壁虎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從而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壁虎”兩個生字。這樣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在揭示課題后,我問孩子們:“通過讀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然會質疑:“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學生的這些問題其實是能夠通過朗讀解決的,這樣可使學生明白會提問也是會學習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在讀書中自己解,從而品嘗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實現了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行為方式。
二、以讀為本,識字學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讀書,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變“聽學”為“自學”。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出聲讀、合作讀、默讀、分角色、齊讀等,求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每次讀書都有明確的'要求,并在讀書中自然引導識記生字,在反復讀書中掃清了生字障礙。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語感。
三、增長知識,擴散思維
學生了解到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之后,我問孩子們:“你知道這是種什么能力?”繼而通過聯系人體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學完課文后我布置了課下去了解動物尾巴的妙用,到課堂上來講一講。引導孩子們去豐富自然科學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喚起了他們的求知熱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面對個別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習引他進入學習狀態不成功后,就沒有再理會他的行為。課中盡管他大聲搶答,但好幾句話都是與我提問有關的,我沒能適時引導。在課堂教育機智方面還需改進。
二、課堂設計環節有些多,使整節課的教學任務進行了47分左右。說明一節課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要繼續進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現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決的問題。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0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對學生說:“大家應該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對于老師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些天我們學校組織了語文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我認真閱讀了教師用書和語文課程標準,在網上也查閱了相關課文的資料,認真準備執教了《識字5》一課。
現針對《識字5》一課,做一簡單分析如下:
。ㄒ唬┙虒W環節設計要合理。
本節課我設計在識字后感情朗讀課文,本以為能讀得很令人滿意,但是學生學的不是很感興趣,沒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朗讀,讀出來總令人感覺干巴巴的,沒有一點生機。如果能做一個優秀的課件,讓學生感知金色的沙灘,蔚藍的海面,紅色的晚霞,相信朗讀效果肯定會更棒!
。ǘ┮荒昙壍.學生年齡太小,跳課文教學,使他們難以“消化”。
《識字5》是第四單元的識字課文,挑出來放在剛學完拼音后上,他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課上我引導學生把“沙灘”舒服的感覺讀出來,學生就讀得很輕很拖,以為這樣就是“舒服的感覺”。而在生字教學“浪”字時,對這個左右結構的字,他們怎么都擺不準位置,雖然我多次強調“左窄右寬”,學生寫得也很辛苦,但寫出來的字還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辦公室,自己反復的琢磨思考,思來想去,終于豁然開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鑒別人的教學設計,究竟是為了模仿還是借鑒?如果一味的把別人的教學設計的種種環節,甚至是一句話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學中來,不但不會見效,反而還會事倍功半。還記得自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時,領導對我說過:備課不僅僅是備課本、備教參,更重要的還要備學生。不是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適用于任何一名學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針對孩子們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識能力,為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ㄈ┕膭顚W生,方法多樣,要適合學生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上課很活躍,一個問題問下去,搶著回答,或者舉手時發出“我、我、我”的聲音,這是就要鼓勵學生:上課積極很好,但要遵守課堂紀律,如果你能安靜的舉手,老師就更喜歡你了;有些學生很內向,上課不敢舉手,但是坐的很端正,這時就要引導他們,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膽子大一些,勇敢的舉手發言,就更好啦!有些學生回答偏離了問題,我就說:你的想象力真豐富,試試看。經過老師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過對這堂課的反思總結,我學到了許多教學中的知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總結經驗,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1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本課的一個重點是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孤單”的意思。在學習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詞語的理解。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的非常好:有的說是沒有朋友玩,有的說是孤獨,有的說是寂寞,有的說無聊,沒意思?磥恚瑢W生能懂得這個詞語的意思。那么聯系上下文怎么理解?讓學生讀課文,從哪些詞語看出“孤單”的'意思?學生在老師啟發下,找出了“只有,一只一棵一個”,看出樹和喜鵲真的很孤單。看來,一年級的孩子也真不簡單。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獨的。理解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2
今天早上第一節課我在班級講了一節年組課,課題是《松鼠和松果。我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收到的效果比較好。
這篇課文講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課前我能認真專研教材,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我采用了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首先我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練習說話。出示松鼠的圖片,說說你對松鼠有哪些了解?板書課題叫同學們認真看,認真傾聽,放錄像范讀課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這樣做為了叫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怎樣讀這篇課文,聽后叫學生自由讀課文。其次認讀生字,在這一環節我采用了先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去掉拼音認讀生字,在教一些識字方法,編兒歌,做動作,讀詞練習說話,把生字組詞讀,做識字游戲。方法的變換目的是使學生不枯燥,又認識了這些生字。然后開始學習課文,學習課文主要以讀為主,在老師引導下讀好,抓重點詞語指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時適當的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完課文進行思想教育,明白要保護環境。最后指導寫字,先觀察再指導寫。
這節課學生表現的比較好,但有些地方設計不好,要求有點高。例如在識字時,用生詞說話,沒有語言環境,孩子們有點蒙,句子造的不好,在一班試講時,有語言環境,孩子們句子造的比較好,我在本班去掉這一環節,是我高估本班學生的能力,以后改進。在學習課文時學生朗讀的感情不夠到位,老師有點著急,沒有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有待在今后教學中改進。寫字只指導上一個字就下課了。
只要我在每次的教學中不斷的反思,相信會有更大進步。為了學生我會努力的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孩子們打好基礎。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3
《鮮花和星星》是一首兒童詩。全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未揭題前,讓孩子們先通過觀察圖片,引出這首的名字和內容。利用孩子們對圖片直觀的感受,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用觀察圖片,回答問題的方式倒入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課文,從而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課文的學習。
注重學生的讀書實踐。整篇課文都是通過讀來感悟,揭題后,我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的方式感悟課文,隨后又運用了自讀、指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靈活多樣的讀法是相當重要的,體現了《課標》所要求的“讓學生充分地讀”。
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所以創設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實際上就是開發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這樣進行訓練學生的潛能較為充分地發揮出來,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了語言的積累,又實現了語文學習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課堂也因此而美麗起來。
回看這一課的教學,學生增加了語言積累,能讀善思會說。事實證明,孩子的思想在課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這能量的體現就是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讓課堂變得精彩紛呈。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4
那是一節語文課,課題是《小壁虎借尾巴》。課前,我讓學生通過自己聽錄音、三思語文網、問長輩等方法去預習。一上課,戴著小魚、小燕子、老黃牛頭飾的3位小朋友上臺,當他們正在炫耀自己的尾巴的時候,垂頭喪氣沒了尾巴的“小壁虎”上來了,說自己的尾巴被蛇咬斷了。小壁虎沒了尾巴,該怎窗炷?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研讀課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訴別人。學生們很認真地研讀課文后,人人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爭著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一時間,有站起來的,有把雙手舉起來的,全班學生情緒十分高漲。在把答案告訴別人的同時,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接著,教師要求學生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詞語讀給大家聽,可以加上動作用表演的形式讀,也可以單純表情朗讀。不過,要把為什么這樣讀的原因告訴大家。學生們小聲自讀了一陣之后,紛紛搶著在全班表演朗讀!八x得好,我會讀得比他更好。”“我認為這一句應該這樣讀!”“因為是老黃牛,所以讀的`時候聲音要粗一點,沉一點。”這是小朋友們的聲音!澳阕x得真好!”“你的表演動作真棒!”這是教師鼓勵的話語。這些聲音伴隨著聲情并茂的朗讀不斷把課堂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通過學生反復的表情朗讀(其中也有教師適當的指導),生字會讀了,詞義理解了,文中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也了解了(對文中的生字,教師有意識地抽出來,讓學生討論記字的方法)。在表情朗讀過程中,小魚細柔的聲音、燕子清脆而略帶尖聲的語調、老黃牛蒼老剛勁的話語,被小朋友學得惟妙惟肖。再加上小朋友們情不自禁表演的自創動作,使整個課堂充滿了童趣。課堂上,學生還向教師提出了很多種動物尾巴的功能問題,直到下課,學生們仍意猶未盡,還在討論蛇為什么沒有腳、它的尾巴到身體的哪一部分?如果小魚的尾巴斷了,會不會再長出來?等問題。
這節課,摒棄了過去呆板的教法,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生在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中學到了應學的知識,同時,這節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反映了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是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像上述那節語文課,通過創設情景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發現探究;課堂上,學生可以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表演,可以發表議論,可以和別人討論,它適合兒童的天性,使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于是,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空前提高了,潛能得到激發,天性得到發展。
在今天的信息時代里,學生從各種渠道獲得過去所不能比擬的極其豐富的信息,教師作為惟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經被改變。況且知識經濟社會需要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的個性發展已經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只有真正為了兒童,為兒童而設計,才會找到自己正確的出發點和歸宿,才能通過激發學生發展和創造的能量,使教育質量和效率出現新的飛躍。所以,我們應把為教者的設計轉變為為學生而設計。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5
本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以及數形結合下的簡單的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通過物品的有規律的排列,使學生初步感知簡單的排列規律,并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品。體驗數形結合的規律特征,能用數字表示圖形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培養學生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達規律。通過涂色、擺一擺、畫一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以及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
本課主要采用學生獨立思考、創造的教學方式,由淺及深,環環相扣。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圖引入,讓學生充分觀察并感知圖中的'事物,如:彩旗、小花、燈籠、人物的排列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感知顏色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教師的問題中涉及“排列”二字,讓學生初步理解排列的含義并為后面的“重復排列”這個概念做鋪墊。為了讓學生能更親近新知,設計了讓學生上來擺一擺的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引入了本節課的難點“以某某為一組重復排列”的完整數學語言的表達。再結合學生們的作品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多說一說,使學生逐漸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及能完整的表達規律的排列。通過觀察同學們的作品也使學生發現,同一種物品能擺出各種各樣的規律。在掌握圖形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例2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圖形與數字的關系及數字的排列規律。為后面學習數字的規律做準備。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驗規律的不同變化,在此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層次分明的小游戲,如: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擺頭活動、拍掌游戲,讓學生充分掌握到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可以有規律。為了使本課的學習不枯燥,讓學生將生活與課堂聯系起來,在教室和生活中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的能力,也培養的學生的觀察能力。最后,數學知識不能只停留在語言里,增加小卷的練習,一是為了檢驗本課所學知識,二是使學生動手動腦齊發展,并將知識落在實處。
不足之處在于,教師的提問不夠準確,學生沒有聽清老師的提問而答非所問。教師應用簡潔明了的問題,提出問題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在設計習題時沒有避免矛盾,比如:在教師拍手時,這個規律可以說113,也可以說成23,在這里學生課下的反饋使我明白,習題的設計要貼切實際知識并要經過反復練習研究再確定是否可用;后面三個環節沒有平穩過渡,導致課堂的紀律出現問題,也說明教師對課堂的把控及駕馭能力不夠成熟;教師的語言比較生硬,對于一年級的孩子,更應該使用兒童語言及語氣,貼近學生,使學生有親切感,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學生的良好習慣未養成,在進行兩人交流時體現出課堂制度不夠完善。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6
《花鐘》一文是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后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并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后擴展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巧妙。課文意圖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教學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嘗試運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反思這節課,我認為以下幾點比較成功。
一、激趣導入。
導入時,我首先出示許多百花圖,讓學生把看到的畫面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表達出來。五顏六色盛開的鮮花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他們被這美麗的畫面吸引了,不由得發出贊嘆:“啊,太美了!”,“真漂亮啊!”這時孩子的熱情是高漲的,好詞佳句滾涌而來:“鮮花盛開”、“美不勝收”...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當課題花鐘板書在黑板上,孩子的好奇心更是被激起,一個個有效問題被孩子們質疑“什么是花鐘?”“花鐘是什么樣子的?”孩子帶著問題自然走進文本。
二、品讀領悟。
這一環節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老師及時引導。首先讓學生找出比較難讀段落,逐句閱讀,把難讀的句子讀通讀順。并在句子中結合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并且利用圖片對比理解詞組;這種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既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又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利用圖片自然過渡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因為第一自然段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觀看視頻,品讀課文,獨學找出花的名字,讓學生認識并讀出它們的名字。初步感知了后再讓學生品讀這一段,畫出他們開放的時間。然后利用搶答的形式老師說時間學生對出哪種花開放。學生在活動中積極踴躍很快記住了花兒開放的時間。在此,我讓學生理解“左右”,并讓學生結合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找出與之相近的詞語“大致”并拓展出“大概”“大約”。作者用詞嚴謹,幾處時間描寫都運用了整點,學生在理解了左右后在描寫各種花開放時間的地方大膽修改原文、大膽換詞,這種學習方法讓他們對課文更加了解,同時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課文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花兒的開放,句子生動形象。單一的讓學生讀很難讓他們記住,于是我故意自編小詩一首讓學生讀,枯燥乏味的語言讓學生都感到厭煩了,這時我讓他們利用課本中的生動語言幫我修改,學生積極參與,課文中一個個生動的語言被學生記在了腦海中。這種對比感受讓學生很快明白同樣的句子可以用多樣的句式表達,難點迎刃而解。然后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得花自由朗讀,可以加動作,表情等等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朗讀。
三、拓展延伸。
本課的重難點解決后,學生心中的疑惑被打開明白了什么是花鐘。這時我展示了不同的花鐘圖片進一步讓學生加深對本課的了解。并抓住課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明白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這就需要同學們平時養成多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并用( )點,( )花( )這種句式把觀察到的寫下來。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
當然,由于時間倉促在準備上不夠完善,所以本節課也存在著種種不足。比如:本課設計的教法是“以讀為主,讀悟結合”。但是,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讀,抓得不夠,凡是單一。例如:對“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芬芳迷人”一句的理解。在設計教學過程是,我的想法是讓學生在圖片欣賞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朗讀加深體會。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對讀的引導做得太少;學生情感的激發不到位,自然朗讀也不到位;在自學的過程中,應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時間,本節課有些倉促,有部分后進生跟不上;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還不強,今后在教學中要有的放失,靈活使用;在出示各種花的圖片時可以直接貼出時鐘的形式;字詞處理有些倉促等等。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7
《減法》這一單元的內容與20以內的進位加法相對應,教學內容有三段:第一段教學十幾減9,第二段教學十幾減8、7,第三段教學十幾減6、5、4、3、2。
在教學十幾減9時,我引導學生把每種算法都理解了,最后還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想。經過調查,發現當時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都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來想的,還有一些是學習有一定困難的。想加算減是個好方法,可是對于一些口算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來說,難度還是蠻大的.。這時,我巧妙地進行了引導。我問學生,你們猜猜老師喜歡哪種算法呢?學生很好奇,我說我都喜歡,但我更喜歡破十法。我又問學生,你們知道我為什么喜歡破十法呢,有好幾個學生都說破十法好算,好想,一下就能算對,而想加算減的方法有時候要想好幾次才能算對。我對他們的理由給予了肯定。這樣,利用學生的這種向師性,我輕而易舉地拉攏了一部分用想加算減的方法的學生。后來在練習的過程中,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后,我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看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學生發現了一種計算十幾減9的更為簡便的方法,也就是十幾的個位數加1就是最終的得數。在這里,我特別向學生提問:這是為什么?經過引導學生知道了這并不是巧合,其實這樣的結果與想加算減的方法是一致的。
在教學十幾減8時,我沒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去擺小棒,而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給的喇叭圖,讓學生假設自己是營業員,讓學生思考怎樣拿走喇叭?有一名學生說:先從盒子外面拿走5把,然后再從盒子里拿走3把,最后還剩下7把。我隨即引導出先算15-5=10,再算10-3=7這種算法。接著又有一名學生說:直接從盒子里拿走8把,盒子里還剩下2把和盒子外面的5把合起來剩下7把,也就是先算10-8=2,再算2+5=7。我讓學生說說這兩種拿法,你更喜歡那一種呢?喜歡兩種拿法的學生人數差不多,認為第一種好的認為最后還剩的喇叭都在盒子里,那就不用整理了;認為第二種拿法好的覺得只要拿一次,很方便。我隨即引導,如果不看喇叭圖,就看算式,你認為哪種想法更好呢,這是大多數都認為第二種想法好。我接著引導,還有其它算法嗎?學生很自然地想到想加算減的方法。最后,我問學生喜歡哪種算法,明顯地喜歡第二種算法的學生比較多。
在教學十幾減6、5、4、3、2時,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礎,我在教學時方法并未多強調,在練習的量上增加了,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的計算熟練度得以增加。
本單元的習題值得一提的事復習題的第10題,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假設法,特別強調看得見的不能假設了,假設的只能是看不見的。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總之,計算教學需常抓不懈,本單元雖然上完了,但還需天天練習避免遺忘,也需要通過練習讓學生的口算速度得到提升。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8
《雪地里的小畫家》這首兒歌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學習本文主要要突出冬天的趣,感受冬天的美,讓孩子們輕松愉快中學習。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因為我們身處南方,下雪對于孩子們來說,既神奇又遙遠。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積極創設情境: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好地方。出示下雪的動態畫面,引導學生交流感受,并相機指導朗讀課文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在指導朗讀時,我經常用富有激情的語言,配以生動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帶著學生入情入境,使學生獲得限度的精神愉悅,注意力更集中,情感更投入。
二、多種形式的讀,讀中感悟
初讀兒歌,我采用范讀、指讀、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兒歌,對整首兒歌有大致的了解后,解疑。在此根底上教師"你喜歡那句話?為什么喜歡?"的提問又充分表達尊重學生個性。再通過指導朗讀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積累語言和培養語感。當學生喜歡讀"下雪了!下雪了!"這兩句時,我趁機點撥朗讀感慨句,學生非?鞓,聲情并茂的'讀,表達他們對冬天的喜愛。在理解課文之后,我進行了有層次的朗讀訓練。一是有感情地讀。二是情境朗讀。三是情境表演讀、背。在多種形式的讀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想象力
一年級學生需要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隨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識字過程中,我請學生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并用這些方法進行識字,從而形成識字的能力。在精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文章中的人物演一演,在活動中感悟課文。在此根底上引導學生仿編兒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說話的能力。
四、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強,容易走神。教師的評價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語言能激起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的評價語言力求真實,有鼓勵性。如"你的小眼睛真會觀察!你真是個愛讀書的小姑娘。你懂得的知識真不少!
"這些肯定和鼓勵,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引起其他同學的羨慕,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缺乏,我的語言還要生動些,到達抑揚頓挫更具有吸引力。對學生的答復力求給予最恰當的評價。課堂中的調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都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19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寫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美麗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橋,然后思維發散,聯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著爸爸的水壺澆水,拿著媽媽的圓鏡子為媽媽照著月亮梳頭,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蕩來蕩去。本文以對話的語氣,通過6個問句巧妙串聯,呈現了一個純真爛漫的想象世界,傳遞了兒童關愛家人的美好情感。
一、教學效果
1、圖片識記生字,加深生字理解。本課生字比較多,需要會讀的生字我將生字進行了分類處理,與此同時,我采用圖片識字的方法加深孩子對生字的識記,這個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成效。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與此同時也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對于要求會寫的生字,我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學講生字的`讀音、筆順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孩子書空,加深生字筆畫的記憶。
2、以讀為主,讀出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北咎谜n我十分重視“讀”,以問題為引領,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讀出感受,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長句,讀好反問句,使學生在充分地讀中內化語言,培養語感,加深情感體驗,同時注重學法指導,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從而達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
3、以彩虹為主線導入,激發學習熱情。彩虹是孩子們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現象,由此入手,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導入到初讀課文,到識字、讀文答題,每個教學環節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讀書權教給學生。另外,我作為一個引導者的身份,讓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
二、成功之處
1、生字環節用的時間較多,但是學生學習效果較好。圖片識字不僅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與此同時也加深了對生字的識記。最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鞏固識記,從而使得學生牢固的掌握本課生字。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課文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嘗試仿寫,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創造能力,啟發學生從小女孩身上懂得要學會體貼他人,關心他人,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三、不足之處
我覺得在長句子的停頓這個教學重點上處理的還不夠,長句的停頓在多次朗讀中能有進步,但是實際效果還不是很好。還需要加深對長句子的重點指導,領著孩子讀,領讀全篇,讓他們讀的更好。
四、改進措施
1、教學時教師要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培養、訓練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使其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2、教學中應該讓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課文,了解彩虹知識,同時也會對大自然的奧妙產生興趣。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20
一年級的《手形的聯想》一課,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將各種各樣的手形,與生活中的相似事物相聯系,產生聯想,從而創造出豐富有趣的新圖形。我在教這課時,在如何引導學生由手形聯想到新的事物,作為教學重點和難點。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把握這一教學重點,我和孩子們作了玩手、畫手、變手等幾個游戲,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輕松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我首先和學生一起玩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參與手形表演游戲。一開課,我就和學生玩猜手形游戲,我課件出示各種手形,讓學生猜這是什么,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猜出了孔雀、老鷹、小狗、槍等東西。我還讓學生上臺來作手形,讓同學們猜是什么。學生興致很高,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我趁機揭示課題《手形的聯想》,巧妙而順利地開課,為一節課的順利進行,作好了良好的'開頭。畫手形時,我先引導學生欣賞手形繪畫,讓學生想想如果在手上涂上顏色,又會變成什么有趣的圖形?我課件出示手形繪畫,畫面上的蝸牛、母雞、孔雀等圖案,都在手形上畫上了相應的色彩和圖案。使學生在欣賞時明白在創作時,根據每個手形的外形畫上相應的色彩圖案,才會變成生動有趣的手形畫,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會得到激發。接下來,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手形印到圖畫本上去,根據自己的聯想來添畫,創造性地畫出生動有趣的圖形。我還讓全班同學一起想象,我們的小手還能變成什么東西呢?全班學生都參與游戲,積極思考,興趣盎然,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但回顧本節課,也有令自己不太滿意的地方,如在學生創作前,應適當的再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時間,可能創作效果會更突出一些,還有學生創作時采用兩人合作的方式似乎有些過于牽強,導致有合作不太愉快的現象,在課堂評價處,應再細致深入一些。
總之,本堂的課堂教學設計以活動方式為主,讓學生通過賞一賞手勢,做一做手勢,玩一玩手形,演一演手形,說一說手形的聯想,畫一畫手形聯想畫,賞一賞手形聯想畫等教學環節展開,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聯想和展示,體驗自主創作和成功展示的快樂與喜悅,從而也提升自信心。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04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6-14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6-03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4-19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6-19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彩虹》教學反思01-15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5-03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2-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