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
時光如梭,轉眼間孩子們已經適應了語文學科的評價方式的改革。從一年級剛入校時的不諳世事,到了二年級的聽話懂事,無論是在行為習慣上還是語文學習習慣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他們已有了初步對語文學科學業評價的能力。學會積累并歸納收藏平時所做的趣味性作業。只不過有的學生邁的步子大一些,有的學生邁的比較小一些。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我思我悟 談感受
首先,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多方面的測評來分析(比如:書法比賽、聽力測試、平時作業、看圖寫話、口語交際、國學誦讀、課文背誦、綜合性學習等多方面),還可以通過本學期的單元測試卷的分數,及時總結并思考語文學習方法談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能夠顯而易見通過對比看出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
二、討論交流 共進步
(一)學生的討論交流首先由自評到互評,最后到四人小組共同討論交流自己各個方面的優勢與不足。討論的過程教師是以橫向和縱向的對比為原則,學生依據的是本學期所做的成長記錄袋、改編課本劇作品、小制作和以往每學期的成長記錄袋、特色作業袋等。下面具體說一說做法:
學生對于識字寫字的評價:
1、識字寫字評價:
。1)識字寫字的成長記錄袋:是讓學生通過本學期和以往每學期成長記錄袋里的書寫作業自檢字體的規范度。
(2)“詞語比賽”:從已經測試過的易錯字大比拼的比賽分數中查找原因,再小組談論中互評,有了對比才能更好的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3)“猜字謎游戲”:字謎卡是由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從自己和同學作品中進行自評、互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最后孩子是通過教師掛在連廊上的100個字謎的游戲中自測識字能力及動腦能力。
。4)“我是小小書法家”:自評時,學生從本學期平時作業中挑選出5張優秀鋼筆字,可以從《小學硬筆習字冊》中挑選,又可以從平時的臨帖中挑選出滿意的作品,如有毛筆字作品可做附加分,得到小印章一枚。
學生在閱讀學習方面的評價
2、閱讀學習評價
評價方式主要以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形式。
。1)“我是小小朗誦家”:學生通過家長對本學期背誦課文和預習課文情況所填寫的評價表進行自評,再對比同學的來互評。最后四人小組互相比賽背誦出自己最滿意的課文。(附表)
。2)“我是小詩人”四人小組比賽看誰背誦的古詩多,同時能夠拿出自己平時創作的小詩、小兒歌的學生給予表揚,評選出來的學生當堂吟誦并獎勵小印章一枚。
。3)每日一記的摘抄本和《親子閱讀表》,采取同桌互評的方式自檢閱讀習慣和閱讀量,分享各自的閱讀學習方法。
3、口語交際評價
通過家長的自評表和期末的“口語交際大闖關”的測評中進行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推選學生展示滿意的作品互談收獲。
4、習作評價
。1) 比一比作文本上誰得的'小印章多進行評價,若有課外優秀作文或者獲獎作文當堂得到一枚小印章。
。2)學生還可通過平時作文被教師范讀次數及是否張貼在班級文化墻中的作文進行互評并加分。
5、綜合性評價
綜合性評價以《學生成長日志》記錄袋和學校層面的《學習力》和《樂學表》為主。成長記錄袋能夠顯示學生學習成就或持續進步信息的一連串表現、作品、評價過程以及結果的相關資料的匯集!稑穼W表》中的我的學習習慣好、我的發言最積極、我的作業很漂亮、我愛閱讀善積累、我是小小習作家、我愛交流與合作、我的收獲等都是根據以上方式進行填寫。學生的習慣和平時表現以《家長評價表》和語文書上的小印章為主。(這些小印章來自于平時孩子上課發言、書寫生字的規范度、寫作方面、各課知識點手抄報等特色作業方式得到的)學生互評同伴時參照班級文化墻“你追我趕”板塊中與張老師的合照來評選出心目中的學習榜樣。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2
今天我完成了《愛之鏈》的重建課,課堂環節在原來基礎上做了較多的修改,雖然不是完美的課堂,但我終于明白磨課竟是這樣的一種痛苦并快樂的感覺。對于高年段第一課時的教學,不能說通過一次研究課就能得出某個定論,我想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和總結。先就我的這課教學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學環節設計花了心思
基于以前上課的教訓,這次的備課我特別注重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堂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才能有針對性、有效果。在導入部分我設計了讀“愛”這個環節。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讀這個字,說說你這樣讀的理由。在全班學生深情地讀出“愛”這個字時,課堂中充滿了濃濃的愛意,而這正是學習本課需要的感情基調。
對于我們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單純的字詞學習要求太低,又考慮到這篇課文本身是故事性的,所以我在字詞學習中我設計了看詞語想象畫面的環節。一方面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詞,一方面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回憶故事情節。此外,從字到詞再說句,在此過程中學生充分用起了自己的頭腦,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也為下面理清故事情節做好了鋪墊,可謂一箭多雕。
二、課堂設計有效性要提高
聽了老師們的評課,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感覺到我的這課教學在環節設置的有效性上還得多加斟酌。
如初讀這個環節,我要求大家“邊讀邊劃出你認為難理解或難寫的字詞”然后指名學生起來交流,有的學生找到了一些難寫的生字詞,指出了字在讀音、字形或是詞義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具有典型性。(當然這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提出的字詞只是對于自己而言有困難的,沒有典型性,這樣就浪費了其他同學的時間。課堂中實際的結果違背了我的設計初衷,有效性大打折扣。
還有字詞教學部分和分小節讀課文理清脈絡部分的整合問題,讓我大受啟發。我在重建時候將這兩部分整合為:字詞教學——想象畫面——理清故事情節——概述主要內容——理清層次——讀課文。上下來的確有一氣呵成之感,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環節,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時間。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3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有層次的讀,引導學生理解“大吹大擂”的意思,春天到了,小猴子在做什么呢?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在做什么呢?出示這句話。自由練習讀這段話。指導朗讀。說一說小猴子栽上樹以后是怎么想的?剛栽上樹,他就說要結大梨了,可能嗎?那什么是“大吹大擂”呢?我們應該怎么讀小猴子說的.話呢?通過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讀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朗讀中感悟小猴的急于求成。
在課的結尾我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幾年后,滿山遍野的果樹豐收了!種梨的得梨,種杏的得杏,種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兩手空空,一無所得。小猴子他錯在哪兒了呢?假如你是小猴子你會怎么想,怎么說呢?” 找到學生和文本語言的“撞擊點”,充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的答案會是多角度的,這既撞開了孩子們的情感之海,又加強了他們的語言訓練,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這一“撞”之中得到了升華。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4
《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稐钍现印芬晃模v述了梁國姓楊的一戶九歲男孩機智聰慧地應對別人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 這篇文章是孩子們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這樣編排,目的有三:一是讓學生開始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學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語言的風趣機智。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重點放在讀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讀,讓學生感知讀古文的語感,畫出停頓,然后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楊氏之子的聰慧?引導學生去文中感受楊氏之子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楊氏之子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難道楊梅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一些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1、調控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學生在借助注釋理解課文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沒能及時給學生提供方法方面的引導。還有每次的課堂教學似乎都只屬于一部分人,還有少數學生一直游離于課堂之外,無法讓他們專心聽講。
2、課堂上,我還設計了拓展內容《世說新語》中的《徐孺子篇》作補充材料。但是由于前面的課文內容花去了大量的時間,準備的拓展內容沒有來得及給學生練習。
3、在語言的感悟上,仍然有所欠缺。課文中楊氏子的回答話中有話,言盡而意無窮,這是妙之所在。孩子在體會的時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隨著深入學習,細細品味,最終恍然大悟,這也是學習這篇課文的有趣之處。但是學生明白了,卻不會表達,不擅表達。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努力。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5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三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于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于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后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于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里,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于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薄拔覍λ胁煌目捶ǎ矣X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愿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并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說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里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鑒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夸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你會怎么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新課程“以人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耙匀藶楸尽保@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6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本文內容豐富,我認真準備了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一、運用圖片、音樂,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講解金黃太陽,我出示金黃色的玉米、大豆、麥子、落葉和楓葉林,引導學生理解,秋天是一個成熟、豐收的季節,所以應該為秋天畫一個金黃色的太陽。在講解春天多彩太陽時,我出示春天花海的圖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幫助學生理解那些盛開在春天的色彩斑斕的花朵,讓春天成為了一個多彩的季節。
一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用圖片和音樂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豐富知識,理解課文內容。
二、字理教學豐富了生字教學的手段,也有利于課文內容的理解。
本課課文比較長,生字也比較多,除了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生字,還可以用字理教學方法。
“清”的部首是三點水,跟水有關,水會讓燥熱的空氣略加涼爽!皼觥保瑑牲c水跟冰有關,“京”在造字之初寫成一個房子狀,“涼”的本義是屋外結冰,屋內冰涼!疤稹,舌頭舔甘蔗,同時,在造字之初,“甘”的本義就是嘴里含一塊糖,意思是甜。
字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形象、輕松地記住字形,還能夠幫助學生準確、深刻地理解字義、詞義,有助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拓展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想畫一個什么樣的.太陽,升華情感。背誦環節引導學生從自己最喜歡的太陽入手背誦,有助于提高學生背誦課文的興趣和效率。
不足之處:
一、指導朗讀方面不夠到位
1、朗讀的方式太單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對讀、齊讀,可以交替使用。一年級語文教學,朗讀是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突出朗讀的重要性,讓孩子們愛上朗讀。我這點做得不夠。
2、教師范讀對學生的示范性不夠強。
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師。因此,我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為學生做好朗讀的示范。
二、一年級語文教學應側重于識字和朗讀,課文內容不用做過多的拓展。本次我體現了識字和朗讀,但朗讀的體現還是不夠。尤其是課堂最后一個環節,應該讓學生充分朗讀、背誦。在今后的課堂上,我的教學應再重視一下識字和朗讀。
三、課文講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想畫一個怎樣的太陽,為什么。其實,這個環節學生完全可以說出自己各種各樣的想法,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僅僅局限于課文內容,沒有發散開,是因為我此處缺乏點撥。我應該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展開想象的翅膀,而不局限于課本。
最后,感謝年級組各位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指導。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前輩們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7
《金翅雀》一課所在單元的文化主題是《真愛無言,大愛無疆》。本文雖然是兩條線索并行的,但我認為主線應該是孩子的心情變化。因為父母的愛,是依托孩子所講述的故事,以無言中的擔憂緊張進行表達的;而孩子對小金翅雀那種天真無邪的愛,是依托講述過程中的忘我和興奮,以極盡細致的描述來表達的。站在學生的角度,他們最先關注的,應該是孩子,如果讀懂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父母的情感也就不難了。
在設計中心話題的時候,我也是思索再三。從“孩子和父母的心情各是怎樣的?”入手,我發現孩子們很容易被框在幾個表達心情的詞語里,無法打開學生的思維,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幾次修改之后確定為:“你讀懂了誰的內心世界?”因為我認為這樣的設計更容易讓他們走入文本潛心讀書,因為我們應有這樣的理念:不能給學生什么,而是在我們地幫助下,他們學到了些什么。在學生充分感受了孩子的內心情感之后,我讓他們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述這個故事。等到理解父母心情的時候,則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悟、去品。最后再回到文本,讓學生朗讀課文高潮部分的描寫,體會作者在文中將兩條線索交織推進的結構特點。在最后一段抓住文本的“留白”,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加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最后升華到體會自己的父母對自己所有的愛的表達。最后設計的小練筆《小金翅雀“歷險”記》,是為了讓學生將在本文學習中的收獲,饒有興趣地整理運用。
縱觀本課的教學,我認為目標基本已經達成。學生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走進文本,在品詞析句中,抓住描寫孩子動作、神態的詞語體會孩子的情感,興趣盎然的講述孩子所講述的故事,并加入自己的合理想象,也能在這個基礎上體會到父母內心的焦慮和擔憂。但遺憾之處也頗多。主要問題在放手讓學生體會父母心情的過程中,細節設計還是不夠全面,尤其對學生的預設仍顯不足,課堂上沒有把握好契機,“放”的不夠開,“引”的不夠到。所以學生的自主仍然有被剝奪的嫌疑。今后還應該認真思考:怎樣讓學生省時、高效的運用已有的學習方法自主進行學習。因為我們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學會”,更得讓學生“會學”。
謹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后的課堂邁向更理想的境界!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8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借以表達自己扎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為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后一節的含義,并抓住課文中的聯系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聯系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現做個回顧和體會。
一、抓思路,教路、學路,和諧統一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征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啟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系,挖掘內涵,理解課文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征意義(爸爸的心愿),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于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采用了“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系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楊的象征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里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為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為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重訓練,以讀為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復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總而言之,這堂課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以三個問句為突破口,串聯了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同時,填補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內涵,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了三個“不知道”。既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點遺憾,在課堂上忽視了對學困生的引導,今后會注意優差兼顧,共同進步。
關于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為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去年10月,到杭州參加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活動,曾經聽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借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借對小說布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當然,我也還記得在聽完他的課后汪潮教授的點評指導,他說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是半獨立閱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于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為“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舍,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后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9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里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松學生小腦袋里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采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 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借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 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采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F在班級里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余學生較好。
二、 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范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范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為什么這樣讀,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 學生讀文我采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為設計》內容上課。
1、布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么,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后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后在回到家里觀察家長是怎么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中,我本著略讀課文的教學“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钡脑瓌t設計以下兩大教學環節。
一、了解古畫內容。
首先,我圍繞古畫提了幾個小問題,讓學生回答,再讓學生找找這幾個問題都在課文的哪一段,學生很快便找到了,從而輕松而自然地學習了第一段。
其次,我以“古畫到底畫了些什么呢?”這一個大問題指導學生學習課文二、三、四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了解古畫內容,在指導朗讀的同時進行適當的拓展,如,二、三段讓學生分角色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讀完書上的內容后,我繼續指名引讀“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這時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拓展讀,學生興趣濃厚,想象豐富。在學習第四段時,我抓住“最有意思”這個詞讓學生四人小組學習,或表演,或朗讀來表現最有意思,效果較好。
二、了解古畫的價值。
欣賞并了解了古畫的內容后,我讓學生再看了一遍古畫并讓他們思考:為什么它會成為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想得很細,回答得很好。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了這幅畫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而名揚中外。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1
《快樂的足球賽》是一首反映小學生課余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后一群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要求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抓住課題中“快樂”這個重點詞,通過這個詞讓學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樂的一節詩句來讀一讀。學生讀完那節詩句以后,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為什么這節帶給你快樂,這樣的話,比教師講要來的好得多。還有一點,讀,首先是讓他們找到后讀一讀,可以說是初讀,第一位學生找到的那一節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一節,這位學生第一次讀了以后,讓她自己說快樂在哪,也可以讓他們看看這個畫面,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既然那么快樂,接著就讓她再帶著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樣學生比第一次要讀的好,這樣就層層深入,達到讀的目的了,學生也真正體會快樂了。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2
[摘 要]反思性教學是提高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途徑。本文從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操作流程、操作主題的構建與策略進行論述,試構建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操作體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探索;研究
“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 , 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 , 進行主動探究 , 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 ,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控 , 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 , 提高教學實效的一 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驗的活動。這一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是教師擁有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富有個性特色的知識體系。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是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下實施的 ,它以教師和學生的“思 ” 為核心 , 以全體學生“學會”、“會學”為目的 , 教師通過反思來調整教學 , 學生通過反思來調整學習 , 并強調“思”與“練”的結合 , 通過補救性的訓練來解決存在問題 , 從而落實教學目標 , 提高教學實效。
一、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操作流程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后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可分為四個環節,其基本流程為:
確定內容——觀察分析——重新概括——實際驗證
1. 確定內容。教學反思的起點是教學問題。這個階段主要是確定反思的內容,發現教師的問題意識。教學問題的類型很多,有的來源于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兩難問題(比如:如何做到既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又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有的來源于自己教學實踐中的困惑(比如:為什么學生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為什么小學三年級學生和初中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會出現分化現象),還有的來源于自己想改變現狀的愿望(比如:我的理
想的課程形式與結構是什么)。
2. 觀察分析。在這個階段,教師既是各種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靜的批判者,同時也是經驗的描述者。首先,教師要圍繞所要反思的問題,通過查閱文獻、觀摩研討、專訪等形式,廣泛地收集信息,特別是關于自己教學活動的信息。然后,教師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觀自己,分析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經驗與教訓。
如針對“為什么四年級學生閱讀水平會出現分化現象”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觀察分析:
這個問題是不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四年級學生閱讀水平出現分化,與他們的身心發展、學習內容以及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沒有直接的關系?
前人或優秀教師在探究這個問題時,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經驗?這些經驗是否存在不足之處?
自己在探究這個問題時,教學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
以上的觀察分析,將會為下一階段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想與形成新策略奠定基礎。
3. 重新概括。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教師必須重新審視自己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積極主動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新的實施方案,力圖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4. 實際驗證。在這一階段,教師需將以上提出的假設和新的教學方案付諸教學實踐,并根據實踐的結果驗證假設和新的教學方案的合理性。在驗證中發現的新問題將成為新一輪反思性教學實踐的內容,如此反復,直至問題的解決。
從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從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也是教師素質持續發展的過程,更是經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必須經歷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主題構建
根據教師常規教學活動的內容及教學程序,反思性教學實踐一般有以下3個方面:
1. 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學什么
科學制定目標:要以“學生的全域發展”作為標準對“知識與能力”(目標1)、“過程與方法”(目標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3)三維目標進行分解,使學生在三維目標的引領下,不僅解決了“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尤其解決了“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目標分解后還需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和連續性的特點,將形成的目標群
按一定的層次與梯度進行有序化處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自主選擇最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學習目標。
優化教學設計:這種類型的反思主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它有助于發展教師的智慧技能。教師的智慧技能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能否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否尋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狀來看,主要存在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照搬現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慮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在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驗,不注重反思,憑原有的經驗設計教學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備課筆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例如:
自己或他們以前在教授這一教學內容(或相關內容)時,曾遇到哪些問題?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
根據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預測學生在學習這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新問題?針對這些新問題,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師在反思過去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再寫出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強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二是可以逐步培養教師良好的反思習慣。
2. 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怎么學
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生活經驗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做出種種的反應。學生這些反饋的信息教師必須敏感地體察,并深入領會其意圖。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要,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教學上的優點與不足,利于及時調整,使教學真正適應學生學習認知發展干什么的要求。這種師生互動,能拓寬反思的層面和渠道。從學生角度認識教師行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深入分析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并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做出調整增強語文課堂行程的靈活性和可控制性,培養靈洗教學機智和豐富經驗智慧,面對動態的、持續的、不斷呈現的教學進程,教師要能不斷地反思。
一是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在那方面進行補充,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對話和合作是否充分。課堂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有的教師設計活動一個接一個,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課堂上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景象。但要問每個活動景象,每個活動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有的教師竟語焉不祥,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因此,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
二是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么引起學生總結。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思維活躍。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
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
三是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準備和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特別在導入新課時,要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了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教師在反思中必須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因為這一階段的反思強調解決發生在課堂教學現場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學生在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你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出現爭議時,你如何處理?
當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該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時,你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
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某一問題時,思維異;钴S,如果讓學生繼續討論下去,就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針對這種情況,你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
實踐證明,課中有效的反思,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請看下面一則課中反思的案例:
一位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發現一篇構思精巧、立意新穎的優秀作文,于是決定利用作文評講課朗讀這篇作文。可是,教師剛把這篇文章讀完,就有一位同學站起來檢舉這篇作文是抄襲的。此時,全班一片嘩然,同學們一齊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襲作文的同學,那位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老師也一下子愣住了。后來,這位教師經過短暫的反思后,將話題轉移到評價這篇作文好在哪里。當同學們評、賞結束后,老師問大家:“今天我們能欣賞到這樣的好作文,應該謝謝誰呢?”這時同學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一起為那位同學送去了熱烈的掌聲。這位語文老師以此為契機,從那天開始,要求全班同學每周輪流推薦一篇優秀作文在班里朗讀。這樣的教學反思,不僅開闊了全班同學的閱讀視野,而且使那位抄襲作文的學生免受心靈的傷害,可謂一舉兩得。
3. 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學會沒有
主要是教師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且應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對他們自己適宜的學習方法,經過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的、好用。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
當課堂氣氛沉悶時,你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的?
哪些教學環節的工作沒有按計劃進行?為什么?
在授課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你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再教這個內容,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作怎樣的更改?
請看一則課后反思的案例:
一位教師執教《群鳥學藝》一課,當學完課文后,老師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收獲。大多數學生都從課文的重點句著眼談了體會:學本領要有始有終,不要怕苦、怕累等。正當老師準備結束課時,有位學生高高地舉起了手,邊舉手邊喊:“還有,還有!”出于對學生的尊重,老師請這位學生作補充性發言,沒想到他語出驚人,完全超出了老師備課時的設想。他說:“許多鳥兒沒有學會搭窩,鳳凰也有責任。鳥兒們飛起的時候,鳳凰為什么不把它們叫住?所以,我覺得學本領應找個責任心強一點的老師。”這位學生的精彩發言贏得了全班同學和在場聽課教師的一片掌聲。
課后,這位教師對此作出了這樣的反思:“是啊,為什么一定要按教參上的道理講呢?難道教材只是用來教育學生的嗎?如果問題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還有什么創造性可言呢?那位學生的發言,是學生創造潛能的極好證明!在欣喜之余,我也感慨無限!慨斚肫甬敃r的掌聲,我心中都會感受到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
三、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策略
要提高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效率,就必須講究科學的策略,F介紹5種常用的策略。
1. 反思總結策略
反思總結策略是總結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經驗與教訓的方法。反思總結的內容十分廣泛:可以總結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以及自己對教材、學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總結反思學生和同事的反饋意見;可以總結反思他人的寶貴經驗或失敗的教訓;還可以總結反思教學實踐中的“關鍵事件”。所謂“關鍵事件”主要是指對自己專業發展影響較大的事件(可能是一堂成功的課或者一堂失敗的課,可能是師生間的一次沖突,也可能是與專家的一次對話)。要對“關鍵事件”進行反思,就必須對“關鍵事件”進行如實的記錄(因為事件本身是無法呈現其自身意義的,只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們才能斷定它是否真是“關鍵事件”)。這就要求我們平時關注對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觸動較大的事件,為事后回顧反思提供原始素材。
2. 對話反思策略
對話反思策略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的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
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教學監控能力的一種方法。對話反思法類似于我們平常采用的專題性的小型研討會。其操作程序為:我們采用了專題性的小型研討會形式,其操作程度如下:1、執教者圍繞專題上課,其余教師帶著問題聽課,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語文課堂教學”為專題的一次研討會為例,本校的一位青年教學《洪茶》第11冊。
例1.1小學《語文》“說茶”的教學過程
1、揭題釋題
2、自學課文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交流引導概括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思考、分段
4、深入閱讀課文
(1)、分段學文,學生提出問題,概括,學生自主選擇討論問題。
初讀課文:分段讀、全篇讀、分角色讀。
5、總結全文
座談會上執教者首先談本課所力圖貫穿的語文新課標理念,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前準備階段,由學生去預習課文。教學每個自然段時,學生自主學習質疑,然后教師對其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再出示在黑板上供學生自主選擇,再與幾個同學合作解決,倡導學生主體、自主合作學習。
3、執教者與其他聽課教師展開對話,產生思維碰撞。
座談會時我們采用發展性互動性評判,評課教師認為,執教者以“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觀點來理解課程與教學之間關系的。把教育重點放在系統知識的傳授上。無視學生的興趣,需要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使他們始終處于“教師中心,課本中心”這種既缺乏生機又沒有熱情的刻板程序中,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
評課教師普遍認為應樹立正確的課程觀——“以情景為中心”的課程,以學生的需要和動機為中心,使他們能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中去,要與學生的實際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觀察、體驗、發現,使學習能引起學生積極,持久的探索興趣,有利于他們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發展,要以學生的自律性學習為特點,培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要以“未來觀”培育學生,要發展兒童的自主能力。學會適應在社會上面臨各種情景,成為能夠對其周圍的環境施加某些影響,而不是完全受環境支配的人。
評課教師還認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特別是《說茶》這篇課文,應該從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觀著手,應該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4、執教者根據討論結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并寫出反思性總結。
執教教師結合課堂教學與評議進行反思,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了重新修改完善。
例1.2小學《語文》“說茶”的教學過程
(1)課前搜集有關茶的資料,搜集形式多樣,互聯網、課外書、茶家介紹等。
(2)學習有關茶道,收集茶具。
(3)充分預習課文,課的形式茶館說茶品茶。
(4)組織形式:1、學生分散坐。
2、幾位優等生開茶館其他同學為茶客品茶。
課的流程:
1、一位同學為大家表演茶道并講解茶藝。
2、其他同學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及預習課文所得進行邊品茶邊說茶,自由發言。
(1)執教者圍繞研討專題上課,其余教師帶著問題聽課。(2)執教者闡述自己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以及這樣設計的理論依據。(3)執教者與其他聽課教師展開對話,產生思維碰撞。(4)執教者根據討論結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并寫出反思性總結。
3. 錄像反思策略
錄像反思策略就是通過錄像再現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觀者清”的效果。這種方法的操作程序為:
(1)上課和錄像:教師圍繞專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施教,同時把課堂的教學過程拍攝下來。
(2)觀看錄像:執教者組織其他老師觀看錄像,執教者預先談教學設計,再比較錄像的教學過程與預先的教學設計有什么不同。
(3)反思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聽課者觀看錄像的人員評價。
(1)上課和錄像。(2)觀看錄像,比較錄像的教學過程與預先的教學設計有什么不同。(3)反思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聽課者或觀看錄像的人員的評價),評價主要教學環節所應用的教學技能和策略以及理論依據。(4)根據評價內容進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學設計,寫出反思性總結。
4. 行動研究策略
行動研究策略就是針對教學實踐中某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運用觀察、談話、測驗、調查問卷、查閱文獻等多種手段,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以求得問題解決的方法。行動研究法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一種在中小學比較盛行的教科研方法。這種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為:
1、教學反思,確定課題。
課改之風刮遍全國,在學習了有關課改理念后,本校教師也進行了課改嘗試,本人聽了多堂語文課,感受到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方式更新了,學生自主空間更多了,多位教師都運用合作學習的策略,但現實的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
2、提出假設、制定方案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加強多方交流程度,使個體化的接受學習轉變為群體化的合作學習,則將有助于激活學生的積極思維,增加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增強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參與程度。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對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有著積極意思。如果能激活小組合作學習,則將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跌交流程度,實現多種交往方式的有機統一,并對學生良好思維與品質結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取決于以下要素:(1)小組共同目標(即必須通過合作才能達成的目標)的確定;(2)組織形式(即同質分組或異質分組)的靈活轉換;(3)教師角色地位的轉換(即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現于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把握住這些要素,小小組合作學習即會取得預期的效益。
根據以上提出的假設,制定了課題研究方案。
課題研究方案(略)
3、實踐研究、反思調整
、、以學生語文整體基礎在全年級處于中等水平的四(1)班為研究樣本,研究過程在常態條件下進行。
②、設計檢測研究方案有效性的評價指標(學生思維品質與合作精神的發展等)與工具。
③、以一節語文課為單元,按預設的研究方案設計教學,并在擇定的樣本班中實施。
、堋⒔虒W活動后即對運用預先設計的評價工具獲取反饋信息,并據此對研究方案的有效性作出評價和提出修正方案。
⑤、轉換教學內容,重復③、④的工作。
、蕖⒔涍^不同教學內容的多次重復實驗后,再對經過修正的研究方案作一次整體性的調整。然后再選擇基礎條件基本相同的四(2)班為實驗實驗1班,四(3)班為實驗2班,以進一步檢驗研究方案的有效性。
、、選擇一篇課文,分作兩種教學設計。教學方案一按經過修正的研究方案設計,在實驗成績班實施;教學方案二按原來的常規教學思路設計,在實驗田班實施。
、唷⒔虒W活動后即時運用預先的評價工具獲取反饋信息,并對兩種教學方案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嘟虒W方案一的效果優于教學方案二,則繼續進行第二輪實驗。如果結果相反,則重新回到工作步驟③,對研究方案再作修正。
、、在教學方案一優于教學方案二的前提下,再選擇一篇課文,同樣設計兩套教學方案。只是教學方案一在實驗2班實施,教學方案二在實驗1班實施。
、饨虒W活動后及時運用預先設計的評價工具獲取反饋信息,并對兩種教學方案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若教學方案一的效果仍優于教學方案二,則證明研究方案是有效的。如果結果相反,則表明研究方案還存在著缺陷,需要重新回到工作步驟③,對其再修正。
4、搜集信息、撰寫報告、總體推廣
本階段工作主要是對上階段研究信息的整理、撰寫結題報告,在校內向總體推廣。
(1)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經驗與教訓的基礎上,確定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2)廣泛收集與該問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在此基礎上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3)根據行動方案展開研究活動,并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調整。(4)搜集研究信息,撰寫研究報告。
行動研究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反思性實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
5.檔案袋策略
檔案袋策略是以建立專題性檔案袋的形式促進教師的不斷反思,從而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一種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并進行分類,如創新教育類、轉化差生類、課程開發類等。然后在每個專題下,由教師本人通過回憶與反思,記錄下自己在教學觀念、教學行為等方面的變化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處。檔案袋建立的過程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評估、自我教育的過程。
我們在運用以上反思策略進行反思性教學實踐時,要做到“三忌”:一忌形式主義。反思的目的是完善自我,而非應付檢查。所以,反思性總結的內容要真實,要有感而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二忌空泛冗長。反思性總結應寫得詳實、具體、準確,不應泛泛而談。三
忌失真失用。反思性總結的內容應客觀、真實、實用。特別是反饋意見,更應客觀公正。此外,自己撰寫的反思記錄應常翻、常研,做到溫故知新,以促使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袁 坤. 培養反思力
[2]熊川武. 反思性教學
[3]楊章宏. 課題改革與學習主題構建
[4]郭根福. 有關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思考. 中小學管理20xx,1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3
一、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要求和任務
根據“課程標準”和國家《漢語拼音方案》(1957年11月1日國務院會議第60次會議通過;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有關規定,小學階段漢語拼音的教學任務主要有以下這些基本內容:
1、了解音節的構成并熟練拼讀。
。1)認讀21個聲母。
(2)認讀35個韻母。
。3)認識并掌握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
。4)根據聲母、韻母和聲調拼讀音節。
。5)認讀整體認讀音節。
。6)認讀零聲母的音節。
2、了解拼讀的規則。
(1)聲母j、q、x、y與ü相拼,去掉ü上兩點。
(2)聲母b、p、m、f與w只同o相拼,不與uo相拼。
。3)韻母i、u并列時,聲調標在后面的字母上。
3、了解讀音的規則。
。1)輕聲。
。2)變調。
4、認讀字母表,分清字母的大小寫。
5、認識隔音符號并了解作用。
二、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幾個注意點。
從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看,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一個難點,主要表現在難記,以及拼讀和書寫要求高,拼讀音節時要求學生能直呼音節,書寫要在四線三格上寫得正確、工整。為了完成任務,學生要反復訓練,這種單調、機械的反復操練必然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漢語拼音書寫要求高必然延長了學習漢語拼音的時間,占用了學習其它內容的時間。同時,以往過高要求的書寫對剛入學不久,手指小肌肉群尚不發達的孩子而言是不合理的。另外,有些教師要求學生在寫話時用拼音替代漢字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促進思維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學生在遇到不會寫或遺忘的漢字時,用拼音替代省時省力,誰還愿意去借助字典查找漢字呢?長此以往,學生對拼音的依賴性增強,借助工具書自主識字,主動識記漢字的良好學習習慣就不能養成,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等也無法得到促進。因此根據漢語拼音的功能定位、要求和任務,小學階段漢語拼音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對漢語拼音掌握的關鍵是“能正確熟練地拼讀音節;能熟練地運用漢語拼音識字。”
過去學習漢語拼音往往追求知識的系統性、全面性,要求會讀會寫會背會默,掌握拼音術語及相關的專門知識。這些都增加了學習漢語拼音的難度,而在實際使用中又沒有多大作用。基于對小學階段漢語拼音功能定位的認識,小學階段漢語拼音教學的關鍵就是能夠熟練地拼讀音節,運用漢語拼音識字。教師應在不斷識字、閱讀和使用工具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實際的拼讀音節能力。這充分體現了重運用、重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
2、學習漢語拼音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任務,它有一個從一二年級正確運用到三至五年級熟練運用的.過程。
漢語拼音的學習是整個小學階段的任務,其學習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滲透——強化——鞏固階段。滲透階段是指學生在初學漢字時教師有意識地滲透漢語拼音的學習。如教師在教學生字時,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單韻母與聲母相拼的字拼讀給學生聽。這一階段只要學生聽,可以適當跟讀,使學生對拼音有些接觸,有些了解,培養情感。強化階段是指學生在閱讀識字的過程中集中學習聲母、韻母,音節的拼讀等,其主要是集中在一年級的第一學期進行。鞏固階段是指學生在借助漢語拼音識字和閱讀過程中,以及教師有計劃地分階段進行相關知識的梳理和歸納,使之能逐漸比較熟練地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使用工具書和學說普通話。這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從一二年級正確運用到三至五年級熟練運用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
3、對一二年級階段拼音學習的考查,主要看運用拼音的能力,而非“默寫”。
漢語拼音怎樣考查,涉及要求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學習目標的具體反應。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不默寫,主要看運用拼音的能力,對于教材編寫和具體教學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老師們可以放開手腳,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學生運用漢語拼音的能力上,學生更可以解開束縛,集中力量練習拼讀音節,利用漢語拼音識字、查閱工具書,提高自己的運用水平。
總之,漢語拼音教學應加強音節的拼讀訓練,淡化拼音知識的講解;加強實際的運用;延長拼音教學的時間,變過去“短時集中學習,統一達標”為“集中認識字母,閱讀中練習拼讀,分階段滾動復習,抓重點歸納知識,有彈性逐步達標。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4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整堂課下來。
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于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
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為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有趣的游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為學習上的親密伙伴。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寓教于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于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愿望,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
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為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系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愿望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淀,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古詩。
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著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淀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為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啟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和修養的活動。
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里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梢哉f,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游,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卷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為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接著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并以此為中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為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
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
這是一堂令人比較興奮的課,一掃前幾日的“陰霾”。教師與學生共同走進了文本,師生的對話自然,課堂氛圍融洽。忙玩了手頭上幾個該上交的任務,此時的辦公室里只剩下我一個人。靜坐下來,打開電腦,迫不及待寫下教學本課的一些感受。感冒的影響,先前教過的兩課,我只是在走教案,沒有什么生成可言。課堂上老師的情緒不高,導致課堂上波瀾不驚。兩課學下來,沒有太多的亮色,也找不出太大的問題,總是讓人絕得心里不舒服,真是郁悶不已。今天這堂課的成功,我將其歸結為敢于打破事前預設,教師忘記了教案,切實關注學生的心里感受。正是教師的激情點染了學生,師生之間的情感碰撞中產生了智慧的火花。
初讀課文,學生輕松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知道課文主要介紹隕石的樣子、來歷和研究價值。我請學生試著使用一組關聯詞,把課文主要內容說清楚。澤巨同學使用了“既……又……還……”講述清楚合理。接下去,我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部分品悟語言。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具有極大限度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探究的欲望比較強烈。在匯報交流時,每一個部分請兩位同學進行“比賽”,請全班同學做評判。學生參與積極,師生對話精彩紛呈。特別是劉潔和王修儀兩位同學在比拼“隕石科學價值”的談話環節,將這堂課教學推向了高潮。
劉潔同學率先闡述自己的觀點:它認為隕石的科學價值體現在兩點,第一點是它的價值高,第二點是它的知識多。說它價值高,是因為它的含鐵量達到百分之八十。說它知識多,是因為科學家可以根據隕石推算它的年齡,推測它的形成經歷。發言的最后落腳在它稱得上是“天然的`史書”。
王修儀同學在交流前又一次與文本對話,把同學們再一次帶入科學探查的現場。然后,他抓住隕石的含鐵量高,談到可以解決地球上能源危機的問題。抓住大自然的禮物,談到人類發射飛船探究宇宙的復雜性。與此進行對比,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在隕石身上得到科學研究的材料,真可謂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
兩位同學的發言搏得熱烈掌聲,最后進過討論王修儀同學勝出。本節課即將結束,我布置學生思考。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很精彩,請同學們再一次讀讀課文,看看除六位同學關注的語句之外,還有什么地方是你有所感悟的,請在語句旁批注,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二堂課,我主要引領學生關注作者的表達方式,學習文章寫法。使學生明確作者寫隕石外形主要抓住隕石的大小、紋痕、顏色、形狀。寫隕石的來歷作者著重從隕石下落和落地后兩個場面描述。下落是抓住聲音和顏色,充分調動自己身體多種器官觀察。
這堂課的一個遺憾是沒有想好練筆的點在哪里,加之兩課時授課完成本課教學,沒有將讀寫結合起來。怎樣在有效的時間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至于顧此失彼,是今后在教學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1-16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0-19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04-29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教學反思11-07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