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金色的腳印》是六年級上冊的一片略讀課文,課文中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一個傭人,從山里捉回一只小狐貍,老狐貍知道后,給小狐貍送食,喂奶,最后想出種種辦法就出了小狐貍。正太郎十分同情小狐貍,偷偷地給老狐貍喂食,他們之間建立了親密的信任關系。文章描寫生動,細膩,贊美了動物之間也有人性,有親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是一篇很感人的課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思想感情。我采用了閱讀提示中的問題: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它們和正太郎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作為學習課文的主線。因此,我在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圍繞重點,自讀自悟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活動,特別是略讀課文,“讀”顯得尤為重要。學習本課時,采用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出重點詞句,逐步對文中的故事內容感興趣,最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大部分學生能畫出感動的語句,根據課文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如:周瑞同學說:老狐貍救小狐貍的過程讓我感動,它冒著生命危險,給小狐貍喂奶,還在地板下面做窩,咬那根拴著鐵鏈的木樁。周翠同學說:老狐貍與小狐貍之間那種生死相依的親情讓我佩服,老狐貍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還有正太郎給小狐貍喂食這一部分,小狐貍讓安田先生帶走了,為了要回小狐貍,不小心掉下懸崖,兩只老狐貍救下了昏迷的正太郎,可以看出正太郎與狐貍一家的關系是多么美好啊,他們和諧相處,人與動物互助互愛,讓我很感動。說得多好啊!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這樣培養他們的語感,受到熏陶。
二、討論交流,合作探究
在本課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討論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起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學生遇到一些有深度的問題,教師就要及時的引導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迪,共同提高,啟發學生思維有很大幫助。讓學生自主探究,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但對題目深刻含義的理解,需要深層次的引導學生來體會。因此,我在教學本文時,抓住重點詞語,句子,段落來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及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因勢利導,順利拓展
在教學本文的'拓展部分,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想想正太郎與狐貍一家,分別時的情景及狐貍一家回到密林后將會發生什么事,進行續寫課文。由于同學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們都踴躍發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能進行合理想象,生動的敘述?梢娫诶斫庹n文的基礎上,同學們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四、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講述的事例較多,教學重點段落時,學生找出來的句子較亂,沒有頭緒。此外,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注意。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老師先引導學生學習《客家民居》,了解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表達客家民居的特點。接著讓學生運用這種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傣家竹樓》,看看課文是運用了哪些方法來寫出傣家竹樓的特點,再二者對比,加深對二種民居特點的了解,從而學生體會到不同地方民居的鮮明特色。順勢拓展讓學生說一說你知道的地方民居的特色,學生在資料、圖片的幫助下,能說出皖南民居,北京四合院,蒙古包,吊腳樓的大致特點來。
在引導學生學習《客家民居》時,學生在默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找到客家民居的特點,是營壘式住宅,敘述中運用列數字法寫出了客家民居的'傳統魅力,崇尚圓形,八卦布局這一特點,學生在讀一讀,拓展議一議中真切感受到其中特色,文化特征在民居中的體現。學生在讀一讀中進一步體會到客家民居的特色,并深受其感染。
在教師地導引下學生有方向性學習,并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運用到《傣家竹樓》的學習中,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中展示了傣家竹樓的特色。
一導一放,對比中學習,學生形成能力中運用能力學習。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成功之處
這篇閱讀課文選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同時,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來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圍繞教學目標,我借用教材導讀,設計兩個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不足之處:
問題一: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
問題二: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再教設計
教學思路:
1.抓住中心,明確目標。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導讀,明白學習的重點。
2.快速閱讀,整體把握。本學期閱讀的訓練重點之一就是快速閱讀,讀懂內容。所以,讓學生帶著第一個問題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3.歸納總結,交流匯報。學生圍繞第一個問題交流匯報,可用段意也可用小標題的形式歸納總結,老師根據匯報結果適當點撥,訓練孩子歸納總結的能力。
4.重點朗讀,體會感情。讓學生選擇一件感興趣的事情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適當時,老師抓住重點詞句引導感悟松鼠的可愛,體會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5.縱觀全文,領悟寫法。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達對松鼠的喜愛之情的?(具體事例)
6.模仿課文,練習寫作。最后想像松鼠跑到你家里你會怎么做?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第一單元:高尚
1、《一夜的工作》教學反思
課后反思: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教學中注重把學生放在首位,把課堂的時間交給學生,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為深入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反復觸摸文本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到學習語文帶來的愉悅。同時,閱讀過程是教師引領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學中,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注重為學生提供空間和機會,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
2、《窮人》教學反思
這幾節課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在本節課中,我根據教學的需要,就設計了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讀文,自由朗讀、小組讀、個人展示讀、師生合作讀、集體朗讀等不同類型的讀,目的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思考。學生非常樂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這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行為。因此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3、《白樺林的低語》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的篇幅雖然不長,但是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故學課文時讓同學們抓住“白樺林”、“看林人”、“林業工人”這樣幾個詞語進行理解、感悟,這樣就能把握住本文的思想內容,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課上引導學生抓住這幾方面來感悟:“白樺林”是茫茫林海的縮影,沒有白樺林,就不會有大森林!鞍讟辶帧笔菢闼氐模瞧椒驳,也是美麗的,它是守林人的象征。“看林人”為了這篇大森林的安寧,為了保護好“這厚厚的綠毯”,強忍煙癮,嚴控酒量,瞪圓雙眼,時刻觀望,甚至拒聽自己喜愛的歌曲,用一顆純潔的心,經年累月,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甘做犧牲,這難道還不偉大,不可愛嗎?“白樺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業工人的一個代表,一個縮影。所以說,本文寫“看林人”就是寫“林業工人”,贊頌“看林人”就是贊頌“林業工人”。贊頌林業工人苛求自己,犧牲自己的一切所愛的奉獻精神。
第二單元:美與丑
1、《丑石》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睂崒嵲谠诘貜娬{了“讀”在語文學習上的重要作用。于是,我在準備及教授《丑石》中,我一直遵循這個原則。
一、個性理解動情讀。從作者創作的角度看,“詩言志,文載道”,言為心聲,文本寄予著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是情志所托。因此,閱讀的過程是追溯、探究和重構作者所表達的情意的過程。它強調閱讀文本時要潛心吟味,切己體察,讀出自己的真感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心無旁騖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自讀、自悟,并適時引導,使他們漸漸進入文本,貼近作者。我多處引導孩子們進行有效地讀書。如:讓孩子們談談作者描寫丑石的丑,讓學生讀句子再談感受后,談完感受后再讀,以一些讀得好的同學帶動全班同學進行個性化朗讀,讀出語文味。
二、重點詞語理解讀。在教學人們轉變對丑石的看法的環節時,我抓住科學家慧眼識珠,發現了它的潛能,眼光立即就拉直了,這句中的“拉直”“小心翼翼”等詞語,讓學生理解丑石之所以能默默忍受關鍵所在,并讓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語,在讀中理解課文,使得朗讀更加有的放矢。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語文課單單有“讀味”是不夠的。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表述指出了語文課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品味詞句。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組織學生去細細地揣摩、體會,讓學生明白這些詞語內涵的豐富性、形象的生動性以及在表情達意方面所起的作用。課上,我通過讓學生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質疑,培養他們的質疑能力,而抓住課題質疑是小學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讀書方法。又如,教學“丑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的語句時,我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讓學生自行讀后感悟概括,并通過對比,深刻體會丑石在人們誤解它時他堅定信念的原因所在。課堂小結時,還抓住兩個“偉大”,讓學生理丑石的偉大精神。其實,我深知這堂課上還存在著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如:在引導時,總不能“一針見血”——不能一下子激發學生最佳的理解點,課堂上師生的交流更多地還停留在你問我答的狀態,師生的交流還沒辦法自然地融為一體,這跟我在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是有關的。但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守住這份語文味,那么我的課堂就會煥發無窮的生命力!企盼著,我的課堂一直涌動著濃濃語文味!
2、《寓言二則》教學反思
教學《東施效顰》這篇課文,我注意了兩個要點:
1、簡潔、傳神的描寫,刻畫了東施這個人物形象。
見西施“顰其里”而“美之”,寫東施對美的關注和傾慕,然后用一個“亦”字寫出她愛美心切,盲目仿效的心情。但由于只注意形態上的模仿而忽略了本質上的極大區別,弄出了鄰里避之而唯恐不及的笑談。那么,東施丑到什么程度呢?文中“堅閉門而不出”和“挈妻子而去之走”這樣的側面烘托寫出了東施的丑態。
教學策略:不急于告訴學生作者對東施丑態的描寫屬于側面描寫,而是帶學生分析這兩句話的含義,學生弄懂了意思,老師追問,“從‘堅’和‘去之走’,你知道了什么?”學生紛紛回答,窮人和富人對東施的樣子感到害怕,甚至把她當作怪物一樣,遠遠地避開,可見東施的樣子實在是不堪入目、難以忍受。教師再問:“作者并未寫東施的樣子,可讀者如見其人,這是什么描寫方法?”學生短暫的思考后,脫口答道:側面描寫。教師順勢引導,對事物的描畫不直接寫其樣子或形態,從側面體現,這就是側面描寫。接著馬上舉例:漢樂府中的《陌上!,作者表現羅敷的美,以“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烘托羅敷的美。這里的描寫手法與本文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用這樣的描寫方法去啟發和調動讀者的想象力,讓他們去創造一個自己認為最丑的東施形象。接著,教師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一個醉漢斜靠在街角,過路人避開,要求是表現醉漢醉熏熏的丑態。學生欣然提筆。有的寫“空氣里彌漫著烈酒的味道”,有的寫“行人捂著鼻子匆匆走過”,還有的寫“流浪狗似乎知道什么似的,低聲咕嚕著,走開了”。通過這樣的教學,順利地解決了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學習并能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
2、 寫作方法“一事一議”。
本文通過講述一個故事,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氨酥A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不切合實際地照搬,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教學策略:在學生知曉了本文揭示的道理后,我向學生介紹了一事一議的文章的寫作方法。①、要選好議論的對象,應該是自己感受最深刻、針對性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的事物。②、態度要鮮明,不能模棱兩可。③、敘和議詳略得當。帶著這樣的思考和收獲,學習《楚王好細腰》,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就相對容易了。
《寓言二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教訓和道理,對筆者來說,如何更好的突破教學重難點,是應好好思考的。
《楚王好細腰》是一篇寓言的文言文,在言簡意駭的兩句話中寓含著深刻的道理。教學時,我努力地優化教學策略,對引導學生讀懂文言理解寓意、對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進行了有效地探索。
一、以“學法”為主線,串起對課文的學習
從四年級開始,學生們便逐漸地接觸古文,而到了六年級,很多孩子已具有了初步的學習古文的能力,但他們對學習的方法缺乏概括性、明確性、運用性。因此,本課的教學中,一個教學環節的開始或是之后,我都會以“學法”為導向或是總結。如:在“誦讀古文”時我引導學生“學習古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讀’,而且要放開聲音大聲讀,讀著讀著,你會發現自己越讀越順口,越讀越明白。現在就請同學們放開聲音大聲讀,讀幾遍你自己定,只要你覺得自己能把課文讀流利了,你就停下來!庇秩纾诶斫庠⒀砸馑紩r,我強調地告訴學生“學好古文的第二個重要方法就是借助譯文理解意思”。再如,在最后的領悟寓意時,我總結地說“寓言往往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而道理又往往隱藏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結合板書,分析文中的這兩種主要人物,想想: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這樣,學法不僅串起了整個的教學環節,也推動了教學的進程,使課渾然一體,更使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鞏固和明確了學習的方法,為初中的進一步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以“想象”為依托,推動對文言的理解
對于小學生來說,所接觸的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現代的白話文,比較容易理解,而文言文是非常陌生的,不僅難讀,而且難懂,對于初次接觸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豐富的“想象”為依托,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語句、空白點進行想象中,使內容情境更具體、人物形象更豐滿,從而推動了對文言的理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眾多處的想:第一處是以問題——“這個‘好’,使朝庭上下成了什么樣子呢?”,引導學生想象眾大臣瘋狂細腰的各種丑態;第二處是引導學生們想象“那么,都會有些什么樣的大臣們在‘以一飯為節’在‘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文弱書生‘以一飯為節’‘脅息然后帶’尚且易些,請你們想想那些人高馬大飯量又大的人在‘以一飯為節’會怎么樣呢?那些身材魁梧的大臣在‘脅息然后帶’時又會怎么樣?”從而引導學生們明白文中所描繪的那種“扶墻才能然后起”的可悲又可憐的局面;第三處是引導他們想象大臣們在細腰中是否矛盾動搖過;第四處是想象第二年上朝時大臣們的表現;第五處的想象則是在學習全文后進行的讀寫結合——續寫故事。
正是在大量的想象中,學生們跨時空式地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如親眼目睹般地看著楚靈王與眾大臣們上演的這一出鬧劇,也切身地感受到投其所好那不是美反之可能很丑,更明白了這樣做會有非?杀南聢。
縱觀全課,這兩點是比較滿意的,也是課比較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怎樣更有效地掛住文眼來組織教學,怎樣更好地把握文言或寓言的教學策略,怎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寓意的自主體會,還需要我不斷地摸索。
3!蹲鲆粋最好的你》教學反思
本課為了建立起孩子們的自信心,培養成功意識,先是以“羅森塔爾試驗”的結果點明:如果一個人有自信心,對自己懷著期望,他就會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直至成功。接著我出示了課文中的問卷,讓學生進行自測,檢查自己的心理狀態,并且采用了自主的表達方式,最后文章對如何樹立自信提出了幾點建議,并以富有哲理性的段落作結,深化主題,發人深思?v觀全文,層次清晰,深入淺出,情感發展由弱漸強,結尾令人心情激蕩。本文告訴我們:人人渴望成功,成功需要自信,自信須建立在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上。
第三單元:母親河
1、《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中的主題歌詞,這首歌詞,從地理、人文兩個方面歌頌了長江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文學習的重點,長江為什么被稱為“母親河”是理解的難點。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充滿激情,結合學生觀看《話說長江》片斷,以及聽長江之歌的音頻資料,使得整堂課的效果很好。
2、《三峽之秋》教學反思
《課標》中指出:“閱讀應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審美樂趣!苯橛谶@是一篇略讀課文,更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自悟,本著這個理念,教學設計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的基礎上,再在小組內合作探索,團結互助,交流閱讀體驗,解決疑難,讓學生的的自感自悟,互幫互學取代老師的講解,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服務。
這次的教學活動是比較成功的,尤其是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讓他們按照閱讀提示的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獲得知識、體驗,為下一步的小組合作交流打下基礎。讓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改理念,的大量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小組的合作探究,發揮了集體的力量,資源共享,讓每個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合作精神。當老師們看到學生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時那種全身心投入的狀態,不禁為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大加贊賞。
3、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還要以讀為手段,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究,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經過訓練后,基本上能自己結合工具書,完成對詩意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加強對詩歌的評析,使學生的理解達到更高的層次。
第四單元:體育
1、《體育頌》教學反思
顧拜旦的《體育頌》,這篇文章不算長,但是要讓六年級的孩子讀懂并不是容易——我是這么認為的。作者寫的可是自己對體育的內心感受。我們學校的班級人多,場地少,家長給學生安排的興趣班那么多,能夠真正體會過體育的歡娛和精神的孩子有多少呀?至少我的前一屆學生在讀它的時候就覺得困難不少。
課前,我讓學生上網了解“奧林匹克”。并把自己感興趣的資料收集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很感性,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作為鋪墊不好讀懂,要適當引導在課前進行積累相關體育的資料,加強閱讀主體對體育的了解。進行閱讀教學時,我是這樣引導的:一讓學生通過抓每段的中心句讀懂課文的內容——顧拜旦在歌頌體育的什么。二讓學生涵詠課文,體會這些激情滿懷的話語。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我體會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第二句,讓我回想起的是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猝然降臨在林中的空地”,還讓我聯想到到了遠古時代那茂密的叢林,就在那里,奧林匹克誕生了!盎颐擅伞薄盎野怠保屛腋惺艿搅四蔷眠h的人們的玉自然抗爭的苦難生活,體育就是一縷生命的晨曦,著涼人們的心房。我在向學生展示我被這些話語激蕩內心的過程。我問學生,你覺得我是在用什么方法體會的?學生總結我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用上了結合資料理解體會,想象體育競賽活動的畫面理解體會,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體會的方法。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今天的家庭作業:讀課文,哪段話語你能讀出自己的理解,進行批注,并練習通過朗讀表現你的理解。我期待著明天聽到他們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很期待!
2、《把掌聲分給他一半》教學反思
文章題目是作者反復斟酌才定下來的,或點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內容,下面的千言萬語往往從上面的課題就可見端倪。因此,第一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題的作用。對于很多課文來說,抓住了文題也主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內容。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很有意思。首先,“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是個無主句,我們可以提問“誰”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文中的“她”指的是誰?為什么要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把這些內容串聯起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掌聲分給她一半》這篇課文很長,作者洋洋灑灑地寫了幾千字,但是通過對課題的補充、深入、探尋,就能把其主要內容提煉出來,可見文題不是文章的裝飾,而是經過作者潛心推敲才確定下來的。因此,在第一課時入課伊始,我就帶著學生進行審題,從審題這一環節,訓練他們概括主要內容;并且向他們滲透一種從題目入手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
文題不僅是對文章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同時它還喻示著文章的中心。我們都知道本篇文章通過記敘中國姑娘孫晉芳的故事,贊揚了她那種艱苦奮斗,心胸開闊,團結同伴的精神。但是,體育精神是不分性別、不分國界、不分項目的,在我們身邊也有著許許多多像孫晉芳這樣的人和事。因此,在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將學生的思路引向體育精神――如果現在讓你說體育是什么,你會怎么說呢?學生有的說是艱苦奮斗,有的說是艱苦努力,有的說是團結……我一一肯定,進而讓學生聯想像孫晉芳這樣的人還有多少呢?學生說還有很多。我再讓學生回讀課題,追問:這時你覺得題目中的“她”指的是誰?學生一下子就理解到,這個“她”是一切團結伙伴,努力拼搏的人的代表。
題目作為文章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有它存在的意義,因此要讓學生反復揣摩,才能咂摸出點門道來。
3、《學弈》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把閱讀的內容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豐富和發展閱讀的內容。
我在備課時,考慮到古文的學習大體分為以下五步:第一步,在學生自學生字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將課文讀通;第二步,看注釋和譯文讀懂課文內容,記下不懂詞句和其他問題;第三步,學生提出不懂的詞句和問題;第四步,針對學生自讀中的問題,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內容及故事說明的道理;第五步,練習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如果按這個步驟教學,本課便沒有亮點,我決定在講授課文內容的時候,加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的環節,讓學生把文中現有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想象出二人在學習時不同的具體情況,學生可以表述或表演出來。學完這個故事之后,讓學生根據已經積累古文學習方法對《弈秋敗弈》進行學習。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逐漸提高自學古文的能力,二是在文章的道理上有相同之處,驗證專心致志是學好本領的前提。
第五單元:往事
1、《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為了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終堅持情感體驗去把握教材,在上課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和獨到的解讀。以“悼念”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關愛”這條暗線統領全文,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魯迅先
生那種博大的胸懷。綜觀整堂課,具體體現在,用“悼念”把文本內和文本外的內容聯系起來,把文本和擴展內容結合起來。以反映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深受愛戴”“教育兒童”“頑強斗爭”“和藹慈祥”“同情大眾”“關心他人”為小標題,將課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
“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边@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為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我設計周曄在追悼會上的這種情感,在“預習檢測”這一環節用回憶引出每一個小故事,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上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用這樣的設計,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魯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來。相互照應,讓課更顯精致。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對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熬戎嚪颉边@一個小故事濃墨重彩,從魯迅先生救助車夫的那幾個動作入手,通過對“半跪”的分析,讓學生說出了哪個動作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想象,通過想象讓畫面動起來。讓學生去尋找魯迅跪了多長時間,讓學生有了一種震撼。然后通過設計情境,自然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最后反復誦讀兩個“清清楚楚”的句子,體會魯迅先生當時憂國憂民的神情和給周曄留下的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疑問“為什么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入手,從追悼會引出生前的四個故事,最后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這樣,隨著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為什么得到眾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為伯父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眾人的愛戴。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堂課,教學時加大了朗讀訓練的力度。也成為這節課訓練的主要內容。默讀,小聲讀,師生角色朗讀,引讀,重點句子反復讀,形式多樣。這節課基本上克服了滿堂課串講串問的弊端,做到了“以讀為本”,比較重視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節課中尚有不足之處,在“總結提升”、“達標檢測”這兩環節中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尚欠到位;抓住詞句,讓學生深入細致地去挖掘,與學生產生共鳴還不夠深入;鼓勵學生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見解,鼓勵創見性的發言還做得不夠。在今后教學中會不斷改進。
2、《花臉》教學反思
《花臉》是六年級第五單元往事的第二篇主體課文。本文共有十九個自然段,較長。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重點段落進行有的放矢的講授。課一開始,我先引導學生根據課題猜測會講什么內容,然后根據猜測從課文中找出相關段落,對于沒有猜到的段落,再引導學生思考該段的段意。在學生的猜測證實完后,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畫情節線,這樣學生對整篇課文有了進一步了解。隨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比如課文中哪些句子介紹花臉的樣子。從哪些句子看出我對花臉的恐懼?哪些句子看出我對花臉的喜愛?從恐懼到喜愛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在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時,我也非常重視朗讀,讓學生滲入了自己的情感,這樣學生理解起課文來就更輕松了。
在本課的學習中,還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習作方法。比如引導學生去發現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關系,自然引出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在本單元的習作中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本文的細節描寫挺多,因時間關系沒有當場讓學生進行練筆,這是個遺憾。
3、《荷塘舊事》教學反思
《荷塘舊事》是一篇敘事散文,課文脈絡清晰,從荷塘的美”、“人類淳樸的愛”兩方面展開描寫。文章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麗景色。其中,還敘述了發生在荷塘里讓作者深深銘記在心的一件往事。通過美景舊事,抒發了作者贊美自然,贊美人類純樸的愛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學習荷塘部分,我注重引導學生的品讀,教以朗讀的方法,并通過讀讓學生找出主要景物的和諧美,體會大自然的和諧之美。注重引導學生仿寫,讓學生在文中領悟作者寫景方法,學以致用,并給出一個主題去構思。給出的主題是“雨天的荷塘”,從而力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力求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舊事部分,我讓學生自主學習,雖然是寫了三件小事(兩個是游戲),但事件比較易懂,文意比較淺顯,我認為沒必要“深挖細讀”,而是給學生一條線:“什么是淳樸的愛”。用這條線把故事串聯起來,以讀帶動其它方法去解讀故事。力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最后,讓學生三讀最后一段,從不同的感受去讀,體會。讓課堂回到原點,但學生的感受已提升到另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就是學生學得怎樣,才會有不同的收獲。除了讓學生去尋找美,體會美,我還通過較為豐富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美。例如,荷塘的景色,學生自身或身邊的童年照片,再加上音樂,力求陶冶學生的性情,進而更深入地了解課文,閱讀生活。
第六單元:戰爭
1、《古詩二首》教學反思
《十五從軍征》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7單元《戰爭》中課文《古詩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戰多年回到家鄉,看到家中一片凄涼的情景。反映出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初讀詩歌后讓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己解決字音問題。理解詞義時,先讓學生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嘗試著自己解決,最后記下自己解決不了的師生共同解決。這一環節中學生理解了“!本褪恰皦災埂钡囊馑迹弧案]”是“洞”的意思;“貽”是“贈送”的意思。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了全詩的意思,但對古代戰爭的殘酷體會得不夠深刻,怎樣解決這個難點呢?我教學時讓學生思考:詩中哪些地方可補充內容?學生的學習勁頭一下上來了:在“十五從軍征”前面可想象是什么原因或在怎樣的情況下從軍的;“八十始得歸”后面可想象一路上老兵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兔從狗竇入,稚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些詩句只描寫了家外面的殘破不堪,我引導學生想象老兵走進“家”里邊所看到的慘不忍睹的畫面;“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學生想象了老兵小時一家雖窮,但一家人相親相愛的場面;“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边@兒學生想象了老兵悲哀的動作、神情,以及對戰爭的'控訴;“出門東向看,淚落粘滿衣!毕胂罅藘煞N結局。一種是(跳井、上吊。撞墻……)解決性命;另一種是度日如年的憂傷死去。這樣為學生創設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大膽地進行想象。體會到了古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今天,我在教學古詩《出塞》一詩的時候,一天始的教學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很是平淡。我想這首詩的教學不會有更大的收獲。學生也就是能理解詩意,能一句句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上的收獲應該不大吧?詩已經講讀到差不多了,還剩下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這就像是例行公事,他們實在不能體會到詩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就直接告訴他們算了。為了讓學生體會思想情感,我提出了一個問題: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說說為什么?試試看。未曾想到,卻出現了下面的對話:
生甲:我喜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蔽蚁氲降氖牵弘m然邊關和明月依舊,戰事不斷,戊戌邊關的人沒有歸來,讓家人期盼?墒,戊戌邊關的人沒有回來是為什么呢?他們也許已經戰死了,也許他們還活著,但卻沒想過要回到家鄉來,他們是在為保衛國家而犧牲的,他們是無名的英雄!我為他們驕傲!
我在心里想,教參上的建議是:“全詩反映了作者對駐守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同情,也表達了詩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爭,使國家得到安寧,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而作為學生這樣的理解,好像與教學參考的不大相符。但學生已經說到這兒,我想讓學生繼續說下去。
生乙:我也贊成他的觀點,國家的安寧與戰士不辭辛勞的戊戌邊關是分不開的。因為有了他們的努力,才讓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蛇有一點,我覺得作者還表達了人們渴望和平,他們不希望戰爭繼續,他們更渴望過上沒有戰爭的平靜的生活。
生丙:我喜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彼磉_了作都對李廣將軍的贊美,希望能有良將代為戊戌邊關,讓國內人民安居樂業的心情?捎幸稽c我認為不同:任何一場戰爭的勝利都不是個人的功勞,而應該是全體戰士努力的結果,即使有好的將軍,沒有戰士們誓死衛國的決心和不怕犧牲的精神,這場戰爭也會失敗的!一時間,教室里七嘴八舌,好不熱烈!是啊,學生的理解也許和教材本身既定的目標有所區別,但從學生的談話中卻可以體會得出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他們從更多的電視劇或一些書籍上了解了更多的知識,作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學生來說,他們能對國家的安定團結有這樣的認識,已經讓我們心滿意足,倍感欣慰了。這些,就是我在這堂課上的意外收獲。
2、《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小英雄雨來》選自管樺的同名中篇小說,有改動。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歌頌了抗日根據地兒童熱愛祖國、勇敢機智地和敵人斗爭的優秀品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課文共有六個部分,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斗爭事跡展開描述的。
在備課的時候,我主要圍繞著以下幾點來進行教學設計的:
1.通過閱讀速度的遞進,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文本的能力。
略讀課文篇幅較長,為了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需要有較快的速度。三次讀文本,分別提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快速地讀課文”三種要求,就是要學生學習并掌握較快地閱讀文本的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小英雄雨來》一文內容較長,但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課文的各部分都是緊緊地圍繞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雨來的斗爭事跡展開描述的,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教學時,要著重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讀書方法,圍繞課文重點、難點,抓住主要人物,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讓學生有了充分交流的機會,使他們了解合作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3.滲透對話意識,彰顯個性體驗。
閱讀教學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小英雄雨來》一文所講述的內容和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如何拉近這個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既重視學生閱讀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又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老師的對話、與同學的對話,甚至與文本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的情感體驗得以交流,并在交流不斷修正,從而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課文上完了,雖然自我感覺課堂效果還不錯,但也留下了不少的遺憾,如:作為一篇略讀課文,在長長的文字背后,我背負了一點壓力,生怕學生理解不了,還是扶得比較多;其次,由于文章確實很長,有些精彩的地方還未品味得到,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去積淀底蘊,努力去克服。我想盡力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3、《夜鶯之歌》教學反思
《夜鶯之歌》一文敘述了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一個男孩子協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故事,充分表現了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通過外貌、語言、神態、動作讓學生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敵的品質。
一、抓住重點,做到長文短講。
考慮課文第一自然段為環境描寫,我利用當時的軍侵略蘇聯的一張圖片引入,讓學生在視覺上產生對德軍侵略行為的痛恨之情,為學習全文鋪下感情基調。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位在理解“小夜鶯”的言行。通過“讀——畫——思——議——談”體會人物的品質與思想感情。當學生抓。骸昂⒆佑袝r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他好像把跟在身邊的敵人完全忘了!蔽以O計“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其實;有時候學杜鵑叫,其實;打樹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實!奔葞椭鷮W生深入體會小夜鶯言行,又理解了第二部分的內容,達到長文短講的目的。
二、教學設計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上給學生充分地獨立學習、思考的時間,在學生默讀、劃批的基礎上,開展同桌合作學習,然后全班交流,鼓勵他們談理解說體會。課件的設計配合學生的學習進程。
三、注重朗讀的指導。
本節課,注重朗讀的指導,特別是人物對話的指導。采用了去掉旁白,直接對話的形式,更好的再現了當時的情景。這種朗讀對話的方式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借鑒。
從聽課老師對我的評課中,我發現一堂課的效果,除了從整體上駕御文本之外,教師
語言的組織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雖然不能做到字字珠璣,但絕對不能廢話連篇。一堂課,如果注入了太多的教師語言,反而破壞了整堂課的效果,抑制了學生的主體表達與創造。關鍵是教師怎樣引導學生去積極的思考,這涉及到課堂上問題的設計。這是一門學問,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高。
第七單元:地球家庭
1、《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學反思
在課堂上,聽著學生發自內心的話語,他們用心靈與文本對話碰撞之后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師,心中總會有種說不出的滿足與欣慰。語文,不就應該是這樣的嗎?給學生以一種情感體驗,給他們一次心靈洗禮。見到這樣的學生,我們總是為他們而驕傲,為他們的
思維,為他們的體驗而自豪?墒,當我們面對學生的考卷之時,我常常會有種無從著手,一籌莫展的感覺:為什么學生說的精彩,但是,卻考得如此凄慘?癥結在哪?隱隱約約,霧里看花,我能意識到一點,但是,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卻無法改變。我們的課堂教學,該不該為了分數而改變這種學生情感體驗的方式呢?
2、《黑孩子羅伯特》教學反思
《黑孩子羅伯特》是北師大版小語教材六年級下冊“地球家庭”主題單元的講讀課文,記敘了黑孩子羅伯特為了實現與白人孩子麗莎友好相處的夢想而忍痛放棄夢寐以求的戰斗機的事情,刻畫了一個天真、善良、富有愛心、樂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關于這學課的教學,我自認為在以下幾方面讓我較滿意。1、關注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查閱資料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拓展,使語文課堂開放和富有活力。學生對黑孩子羅伯特生活的環境沒有體驗,他們不了解種族歧視,于是我通過學生自查資料、教師補充資料,讓學生了解到林肯、馬。返拢鸬纳,知道他們為了追求人類的平等,甚至獻出了生命,了解到小羅伯特生活的“灰暗”的黑人區是怎樣的一種狀況,為本課學生感悟羅伯特那種純真、寬容、善良的愛心做了鋪墊。本課教學中,我通過抓住黑人孩子羅伯特的言行,引導學生體會他寬容、善良的美好品德,在黑孩子羅伯特的形象感動學生,震撼學生的心靈的同時,也使學生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平等關愛他人。2、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課上設計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3、讓學生想象麗莎爸爸的心理活動以及自己想對羅伯特或其他人說的話,使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同時把語言文字的訓練落到實處。4、體現了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盡量讓學生自己活動,去讀書、去質疑、去思考,參與議論,參與交流,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現出雙向或多項并存的教學氛圍。不過,這也就出現了課堂上時間緊張的情形。唉!總是留有遺憾!
3、《別擠啦》教學反思
這首詩是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也是被翻譯成中文的詩歌,因此在語言、韻律上都與中文詩歌有所不同。盡管如此,全文的語言流暢,感情充沛,讀起來也顯得朗朗上口,是一篇學生喜歡朗讀的文章。但是,對于孩子們來說,文中的語句內容表達得有些抽象,與《體育頌》那篇課文的內容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介于他們的生活閱歷,知識經驗的積累都有限,因此大多數學生還不能旁征博引地理解這些語句。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用身
邊的事例豐富對文中語言的理解,將抽象的語言形象化。這是一篇以詩歌的形式來告訴人們摒棄不道德的行為,用寬容善良的心對待生活,人間才會更美好。教學這課時我首先讓學生齊讀課題,質疑。然后以各種不同的讀書形式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接著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說說文中的“擠”是什么意思?“你”指誰?通過讀、交流得出:“擠”指不道德的行為(思想上行動上),“你”指沒有道德規范或不遵守道德規范的人。
2、聯系實際說說“擠”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現象嗎?學生通過交流生活中存在的不道德的行為來領悟人應該禮讓,和平共處。
3、討論:世界那么大,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別擠啦”?作者的呼吁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作者希望人們摒棄不道德的行為,以形象的語言啟發我們在追求自由的空間時傷害他人,要用寬容善良的心與他人和諧相處。最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受到心靈上的震撼。
第八單元:歲寒三友
1、《墨梅圖題詩》教學反思
上完這堂課后,感覺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有點茫茫然。然而冷靜一段時間后再回過頭來看,似乎才又認清了自己。細細回味,我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賞讀結合。對于梅花,身處南方的孩子是比較不了解的,因此,我原本想找一段“梅花開放”的動畫片斷,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直觀而清晰的了解。但由于時間及渠道有限,這一設想最終沒能實現。后來上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幾幅梅花圖畫,再通過后面學詩時引導學生不斷地朗讀詩歌,希望能借助“賞”與“讀”的結合,讓學生對梅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二、詩畫結合。古詩云:“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蓖趺岬倪@幅墨梅圖真正做到了這一點,而這個單元的三首詩也都是題畫詩,因此,這一主題單元我主要借助“畫與詩的結合”來理解詩意。特別在帶領學生品讀理解“朵朵花開淡墨痕”這句詩時,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回到畫中去,觀察畫中的梅花:長長的枝干舒展挺秀,穿插有致;枝干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最后回到詩中來,這就是詩人想表達的“朵朵花開淡墨痕”。
三、內外結合。課外的資料搜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結合《內外交錯,互相促進》這一課題的繼續實驗與探索,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而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資料的要點,搜集到的資料形式各樣,內容豐富。有詩歌、畫,有詩人的背景資料,有關于梅的名句積累,還有學生自己畫梅花,寫詩句……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后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課堂上學生交流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時,有些同學對于如何整理表達自己匯報的材料還有所欠缺,這說明在這方面,今后教師應繼續加以指導。
中國的詩歌文化有著千年的歷史,要把它上好,我自覺有點力不從心,但我愿意嘗試,因為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報,哪怕是失敗,這對我來說也是最好的收獲了。希望今后還有機會上這樣的公開課,讓我繼續摸索著前進。
2、《墨竹圖題詩》教學反思
課外的資料搜集與課內學習相結合是我這堂課的一個主要特點。結合《內外交錯,互相促進》這一課題的繼續實驗與探索,我在課前讓學生搜集各種與梅花有關的資料。而由于有了上學期的基礎,學生也基本掌握了搜集資料的要點,搜集到的資料形式各樣,內容豐富。有詩歌、畫,有詩人的背景資料,有關于梅的名句積累,還有學生自己畫梅花,寫詩句……給進一步的課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間,而這也我學完這首詩以后最想達到的目的之一。但在課堂上學生交流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時,有些同學對于如何整理表達自己
匯報的材料還有所欠缺,這說明在這方面,今后教師應繼續加以指導。
中國的詩歌文化有著千年的歷史,要把它上好,我自覺有點力不從心,但我愿意嘗試,因為我知道有努力就有回報,哪怕是失敗,這對我來說也是最好的收獲了。希望今后還有機會上這樣的公開課,讓我繼續摸索著前進。
3、《蒼松怪石圖題詩》教學反思
1、本課感覺最成功之處是入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地展示出兩幅松樹圖,讓學生在對比中領略出文中畫面的獨特,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根據畫面組織、表達語言的能力,一舉雙得。
2、“在所有的言語中,詩是語言的鉆石;在所有的情感表達中,詩是情感的軸。”在教學本課時我著眼于詩的語言,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對詩畫通過其特殊形式表現出來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深入地去體驗、感受,產生賞心悅目的情感體驗效應。通過對比、拓展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對詩畫的意境有所領悟。
學生在自主學習古詩、理解全詩的意思時,我利用各種資源,讓已經明白詩意的多位同學向大家介紹自己學懂的情況,從學生個性化的語言表述中提煉出明白詩意的方法——釋、留、補、調。這中間,給學生充分的尊重和自主學習的空間。此時,我發現學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展示他們的創造潛能。
古詩畢竟不同于一般作品,它在字詞的使用上十分講究,力求完美。我在放手讓學生自學的同時不忘教師關鍵處的引導、點撥。我在學生發言時適時提醒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品味玩索、深挖細摳。本詩在譴詞方面有一種對稱的美,“蒼松”對“怪石”,“天地本無心,萬物貴其真。直干壯山岳,秀色無等倫!蔽乙龑W生體會詩意、詩味、詩情存在于詩的言語形式中,改變了言語形式,詩意、詩味、詩情也就隨之改變甚至完全消失了。這樣,在引導學生述說為什么喜歡某句詩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給他們詩美的表達方式。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一、成功之處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采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于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后,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范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后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悅誠服,不住地稱贊“詹天佑的確是個杰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二、不足之處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
三、改進措施
1.盡管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遍數和時間一樣充分。
2.教學修筑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要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為鋪墊,這樣學生談起來就不會蒼白無力。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用圖片和影像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我用圖片和影像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著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畫面,說說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并通過讀表現出來;接著再品讀、評讀、誦讀……
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感悟美、體驗美。但在課堂中,除了品析、朗讀外,如果采用多種的教學手段,如畫畫、吟詩、頌美文……
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大自然的美。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在深入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感受到桂林山水帶給人們的美。學生通過讀已經充分體會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美。這時候,我設問:那么作者又是怎樣把這種情感在文字中表現出來的呢?隨后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特別精彩的地方。通過朗讀和交流學生能體會到詞語的優美,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這一處排比生動形象地把桂林水的特點描繪了出來,結合課文,我相機指導,讓學生仿照寫例句,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很好地運用在排比句,既訓練了學生的遣詞造句,又增加了學生的美感意識。我還抓住許多典型的句子進行講解,如“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看見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弊寣W生知道此句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以及運用對比后的表達效果。讓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受到這方面的熏陶,并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小練筆,相信對今后的習作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桃花心木》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課文,借種樹喻育人。寫了一位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說明了在艱苦的環境中經受生活的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成功之處
1.放手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對種樹人怎樣種桃花心木,和明白澆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讀與理解,我是通過“小組交流,組內展示”這一環節完成的,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文本對話,從而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2.適當牽引。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在學生的`理解出現障礙或偏差的時候,我及時的給予幫助和引導,體現了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如當學生匯報種樹人的一段話時,對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讀懂,我恰當地設置了提問環節: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讓學生聯系前生活實際想象“不確定的生活”的意思,經過這一點撥,學生茅塞頓開,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引導學習。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指導寫法有一定的難度,因為直接指導容易顯得生硬,間接指導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談話引出《白楊》課文,由此及彼,讓學生既學會閱讀方法中的相關聯想,又不露痕跡的進行了寫法指導。
二、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應的句子,卻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進行表達。
2.朗讀指導不到位,針對重點環節,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朗讀,提升空間有限。如果能夠砸實一段的朗讀,對于朗讀水平的提高會有一定的幫助!
三、改進措施
在授課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給孩子們進行適當地引導。提出的學習要求應該有層次,這樣才會對全體學生都有教育效果。
今后我努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兩首》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清人蒲起龍稱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充分體現了作者聽到收復失地薊北后的欣喜若狂和急切還鄉的`心情。
在教學時,我注重指導他們讀準字音,如“薊北”的“薊(jì)”,“涕淚”的“涕(tì)”,“漫卷”的“卷(juǎn)”;尤其是“衣裳”的“裳(cháng)”,“妻子”的“子(zǐ)”,與平時的朗讀習慣有差異。
教學全詩時,我抓住“喜欲狂”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體會詩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整首詩,最能體現作者的心情的詞語是哪一個?引導學生自讀、尋找“喜欲狂”。那么,作者為什么“喜欲狂”?哪些詞能體現作者的“喜欲狂”?“喜欲狂”之后,作者想到些什么?又增添了什么樣的心情?學生通過自讀、小組交流、全班匯報等方式,一步步理解詩的主要內容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最后,請學生扮演杜甫一家進行表演,抓住杜甫的動作,如“涕淚滿衣裳”“卻看”“漫卷詩書”“放歌”“縱酒”體現作者的心情。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口語交際:習作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的理想”,旨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認識到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情感。
教學建議:
1.創設自然、寬松的環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例如,將教室里的桌子圍成大圓圈,教師帶頭講自己的理想。
2.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累,明確什么是“理想”。過程如下:
(1)回憶本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名人”小時候的理想,并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想。
。3)結合具體例子明確什么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實現的,又對別人有益的。
3.不要將此次口語交際定位于考驗學生的即興演講能力。講之前,要讓學生有所準備,并且要幫助學生明確準備的方向,保證準備的時間。
4.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交際中,集體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組里講,講得好的再到班上講(被推薦的同學也可以適當介紹自己小組的同學各自的理想)。
5.交際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并鼓勵他們相互進行評價。老師不要過多地從講的技巧方面去評價,要從內容方面多與學生作溝通與交流。同時要多肯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
6.集體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后,可以提示學生找到與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學,繼續討論怎樣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后,小組再選派代表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本次習作是口語交際的自然延伸,題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習作,不僅要突出習作主題本身具有的教育價值,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建議
1.習作前,可以要求學生搜集一些關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課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習作與口語交際結合得比較緊密,因此不必重新創設情境,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指導學生列習作提綱以及習作后的講評上。
3.習作前,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當老板”“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優秀的廚師”“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等,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理想雖然沒有好壞對錯貴賤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樹立這個理想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是對別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將會很有意義。
4.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寫清楚三方面內容:
。1)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
。3)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要求學生列出簡單的提綱:
5.列出習作提綱后的主要教學過程建議如下:
。1)交流提綱,重點聽“我為什么有這樣的理想”和“我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理想”。
。2)起草。學生按自己的提綱進行習作。
(3)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全班交流、評議。指出有共性的問題,并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4)修改。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謄清。
【教學目標】
1.通過相互傾訴自己的理想,繼續培養學生傾聽、應對和表達的交際能力,同時培植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習作,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體驗,并能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評議與欣賞,感受習作的快樂。
3.嘗試前后照應的寫法。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收集以“理想”為主題的名言警句等,幫助學生積淀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創設交際情境
1.故事感染激發
郝副營長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摆s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正是這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著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發交流愿望
a交流關于理想的名言。
b每個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際能力
1.自我傾訴,組織語言。(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敏捷性)
說說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想?理想的種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準備怎樣做,讓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況。(在表達的自信上著重評價)
3.師生交流,學習技巧。(在表達的技巧上著重引導)
a教師聲情并茂地向學生講述自己兒時的理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條理的講述的。
b學生傾聽、評價教師的發言:
聽:做到全神貫注,用神態做出反應。
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說:在理解、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積極應對,與教師交流。
4.生生交流,運用技巧
a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對個別在組內交流有困難的學生,采用個別輔導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b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評價時注重評價表達是否自信,態度是否自然大方,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條理,是否能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c推薦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動交流
1.指名傾訴自己的理想。
2.師生傾聽、評價
小結:今天,我們傾訴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顆理想的火種化成我們人生成長的精神翅膀,讓它伴隨我們飛向生命的每一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認識本課4個生字,能力目標:體會作者對綠色的描寫方法。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
體會綠色所帶來的生機及其美。
難點:
感悟綠色的美妙。
教法:
讀中感悟。
學法:
自主探究。
教具:
搜集有關描寫綠色的語句。
流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閱讀,激發興趣
直接板書向往綠色,齊讀課題,簡介、順勢引入課文。
三、初讀課文,讀順課文。
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畫出生字新詞,畫出課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別寫了什么?
2、默讀課文,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綠色的美妙的?
五、精讀課文,領悟綠色的美妙。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綠色的哪些“妙處”引起了作者的喜愛?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對綠色是怎樣的感受?
3、讀了課文,你也更喜歡綠色了吧?為什么?
六、領悟寫法,學習表達。
1、作者在表現綠色的美妙時,運用的是什么寫法?明白作者運用引用與抒情的方法。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積累內化: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三、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認識本課中的4個生字。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一縷縷陽光透過(),給清新的樹干投下()的光影,給綠蔭()添幾道光線。我抬頭望去,天空(),陽光明媚。
3、造句:
不是……也不是……但是……
四、實踐活動:
請你選擇一種春景,用自己話描繪它。
教學反思
《向往綠色》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感受綠色的韻味,體會作者對綠色的迷戀和喜愛之情并體會作者對綠色的描寫方法。課上完了,我結合學校提出的“立足實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綠色的美妙的?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綠色的哪些“妙處”引起了作者的喜愛?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對綠色是怎樣的感受?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感受綠色的韻味,體會作者對綠色的迷戀和喜愛之情。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領,“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別寫了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介紹綠色的美妙的”,“站在作者的角度看,綠色的哪些“妙處”引起了作者的喜愛”,“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對綠色是怎樣的感受”,“讀了課文,你也更喜歡綠色了吧?為什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會作者對綠色的迷戀和喜愛之情。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感悟綠色的美妙,從作者對綠色的.迷戀和喜愛之情感受綠色的韻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作者對綠色的迷戀和喜愛之情,緊接著為什么作者如此迷戀綠色呢,通過默讀相關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作者喜歡綠色的原因,感受綠色的韻味。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作者如此迷戀綠色,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教學不足之處
1、語文教學中應在師生平等對話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2、本次教學教學預設還沒有完全達到,還應該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的互動,靈活運用教學平臺,缺少課堂生成。
3、學生還沒有切實參與到評價當中,教師的評價也是以知識評價與操作技能評價為主,對情感與價值的評價還體現不夠,評價內容只是以結果性評價為主,而對過程和方法評價少。
4、語文教學味不濃,情感、價值觀的目標達成不夠,學生的朗讀缺少個人體驗。對文中的重點佳句指導不夠。
六、新的教學設計
要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種媒體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象這樣的寫景文章最后能有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感受綠色的韻味。初讀課文,緊抓綠色的美妙。突出綠和人的和諧統一,提供相關的學習提示。利用網絡論壇,提出自己所感興趣及所要了解的問題,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在學習匯報中后完成相關的習題。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對于情感濃的文章,如果學生學完了,沒有動情,那恐怕不能說很好地體現了人文性。情從哪來?情從文本來。教師除了懷著滿腔的情來教學,還要找準生情點,恰當地喚醒它,點燃它,讓它在學生的心中燃燒。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話中的名篇,它打動了無數人的心,《你別問,這是為什么》一首詩就是最好的說明。無論是“寫幾句話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家”的寫話設計,都給了學生運用語言宣泄情感的很好的平臺。但宣泄是需要情感的積蘊的,閱讀中怎樣找準“生情點”,點燃學生的情感呢?
師:賣火柴的小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怎樣美妙的情景?誰來讀一讀?
生:(讀四次幻覺)
師:你們注意到這些句子了嗎?請讀一讀,這些句子在暗示什么呢?
出示:
1、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手里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2、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3、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圣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閃爍的星星。
4、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尸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生:它其實告訴我們,小女孩看到的一切不管有多么美妙,它們只是一個夢幻,短暫的夢幻而已。
師:是啊,多么美妙的夢啊!可惜它太短暫了,短暫到只有火柴燃燒的幾秒鐘。小女孩何嘗不知道呢?大年夜她擁有的,只有賣不出去的火柴,只有冰冷的墻角,只有在漆黑的夜空閃爍的遙遠的星星?伤是不斷地擦燃火柴,陶醉在短暫的滿足和快樂中。那么從小女孩這些幻覺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小女孩之所以想到火爐,是她太冷了。
生:小女孩想到烤鵝,是她太餓了,并且因為是大年夜,應該吃烤鵝的。
師:從哪里看出她太餓了?
生:從“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看出她餓的程度,她想馬上吃到烤鵝。
生:我還看出她向往圣誕節的快樂,想念疼愛她的祖母的溫暖的懷抱。她沒有一點歡樂,也沒有親人的疼愛。
師:溫飽、快樂、親情,擁有它們的時候,有多少人感覺不到它們的珍貴,又有多少人感覺不到其間的幸福!對于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來說,一個火爐,一只烤鵝,一棵圣誕樹、奶奶的懷抱,就是“幸福”的全部啊!就是小小的她夢寐以求的全部啊!
讀了這個故事,有個孩子寫了一首詩──《你別問,這是為什么》,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吧。(生讀)你讀了這個故事,不想寫點什么嗎?“幸福是什么”已經從一個最基本的角度得到了詮釋!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我們小學教師特別是六年級的教師肩負著學校領導的厚望,承載著家長對學生寄予的無限期望,托付著學生對未來的美好愿望,更重要的是我們培育的是祖國明天的未來與希望?芍^是眾“望”所歸。如何讓學生在這即將畢業的一年中,尤其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學有所取學有所獲呢?下面我謹對參加工作以來在語文方面的教學實際情況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狠抓生字詞教學不松手
生字詞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六年級雖然是高年級,生字詞的教學不像低年級那樣繁瑣,但是,我們教師應當把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來看待。
在平日教學中,每講一篇課文之前,都要求學生預習課文,預習時學生要將所預習的本課生字每字寫五遍上交,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看學生到底能把生字寫到什么什么程度,出錯錯在哪里,這樣老師就掌握了學生書寫生字的第一手資料,講新課的時候就可以針對出錯多的生字重點指導書寫。這樣就把對問題的發現提前,為解決問題留足了時間,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自身的規律,語文生字詞教學活動也不例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取決于復習的次數及每次復習所間隔的時間的長短,所以我在每教完一課都對學生進行聽寫,記錄學生出錯多的生字,每課過關,這次聽寫沒有過關的在此聽寫,直至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結束后以每單元為單位進行聽寫,也是直到所有學生過關為止。單元過關以后再把每一課聽寫時出錯多的生字聽寫一遍,加強鞏固,加深記憶。練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也就熟了,考試的時候就會像平時老師聽寫一樣輕松應對了。
二、從教材整體出發,扣住重點訓練項目,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是全冊課文分成若干組,而且也體現了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這樣編排對我們掌握教材,把握文章的重點也是十分有利的。一篇課文,要講的東西往往很多,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學生的收獲也是甚微,抓住重點訓練項目,從一組教材整體出發,以訓練重點為主線,就可以把教學重點凝聚到每篇課文,集中體現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教材所要教的精華。
三、實行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畢業考試中,語文課外閱讀所占的比重是相當大的,憑空拿幾篇學生從未學過的文章來讓學生做,實際上這是對學生平日學習能力的考察。所以,我們在上課的時候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平日上課或課后練習時,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閱讀講完了就完事了,()還要教給孩子做某一類題目的方法,比如在講解一篇課外閱讀時,看這篇文章是寫人的還是狀物的?寫人的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狀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點來寫的?這兩類文章在考試的時候一般會怎樣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一類題目怎么做?概括段意要怎樣概括?不同類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樣的區分?……凡是在我們平日上課和做練習時能夠遇到的文章或是題目類型,我們老師可以給學生歸類整理,把這些學習方法都教給孩子,讓學生在閱讀和練習中學到好的做題方法,久而久之轉變成他們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相信學習成績也會有明顯的提高。
四、勤寫多練,積累素材,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樣,要想讓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有一個好的提升,也并非一日之功。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讀書札記,建立課堂小練筆本,把課堂的小練筆寫到一本本子上,時間久了,這也是很好的作文材料,在學習中遇到優美的段落、句子,甚至是一個好的詞語,都讓學生摘抄下來熟讀甚至是達到背誦,我想只有我們在平日里勤寫多練,不斷地積累作文材料,才能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堅固的基礎。當然,學生不可能如老師之愿總是把作文寫得流暢優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想辦法去幫學生一把,就拿今年我所教的班級來講,全班63名學生,上交上來的作文在一個星期內批改完是比較困難的,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成績,學生打好草稿后我先是讓他們把作文抄到作文活頁紙上,每天定量批閱,我先把每名學生的作文批閱一遍,寫得好的地方大加贊賞,不盡人意的地方委婉提出建議,和學生共同修改后,讓學生把修改后的作文抄到作文本上。再次批閱就比較省時省力了,寫好的作文讓學生熟讀,讓這相對來講比較流暢的文章在學生腦海里流下深刻印象,那么日積月累,長時間這樣修改下去,學生的作文能力應該會有很大提高的。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軍犬黑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馴導員與軍犬黑子發生的一個故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改變自己的角色,真正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主人翁感,有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和創新精神。
這篇課文講述了軍犬黑子與訓導員之間的故事。故事情節比較簡單易懂,但是思想內涵不容易體會,我主要圍繞黑子被訓導員愚弄時心理變化為主線,從迷惑--沮喪--痛苦--絕望,引導孩子們去學習。當黑子知道這是訓導員設計的騙局時,它毅然決定離去,可想而知它有多么的傷心和難過,抓住這一點,讓學生反復朗讀去體會,讓學生感受到這一次次的測驗,對黑子的.傷害有多么嚴重。教學中,我抓住了迷惑、沮喪、尊嚴、無動于衷等詞語,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到,黑子雖然是條狗,但是它通人性,有思想,有感情,更有尊嚴。和我們人類是平等的生命,從而教育學生不管是對任何人或事也應互相尊重,互相體諒。
當然,本課仍有不足之處,如:很多學生的聲音太小了,對課文大意的歸納也還不夠精練,這都還需要我繼續加強訓練,尤其是強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而且我對課文情感的挖掘也還不夠,教學本篇課文不能僅僅停留在人對動物的欺騙上,還應該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與人之間更不能欺騙,否則后果會更加嚴重?磥,在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上,我還需要向其他老師學習,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北京的春節》是著名的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用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的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而且有詳有略、主次分明,其中臘八、除夕、初一與元宵的部分作者是詳寫的。在教學除夕這一節時,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進文本,在指導閱讀教學的同時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首先,我讓學生說說這一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然后讓學生再讀讀這段話,看看作者通過哪些活動體現了除夕的熱鬧,再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些活動的,最后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
在教學“元宵節”這部分內容時,我讓學生自讀這段話,說說元宵的熱鬧和除夕的熱鬧有什么不同。緊接著,我創設了一個情境:假如你是一個導演,你會準備用哪些道具拍攝老北京的元宵節?你準備拍攝成一個怎樣的元宵節?問題一出,同學們的興致來了,紛紛舉手發言,而且能抓住關鍵詞句,如燈的數量多、種類多、人多等布景,營造出一個張燈結彩的節日氣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將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孩子們的舞臺,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成功之處
1.重視課前預習,強調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在課前做了大量的、充分的準備工作,調查學生中哪些是難讀的字詞,梳理學生預習中產生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提高了課堂的時效性。放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默讀課文,動筆劃劃寫寫,強調學生的自讀自悟,真正地把讀書時間交給學生。
2.從學生實際出發,巧妙地化解了教學的難點。
《彩色的翅膀》一文課文比較長,而且內容分散,文章中戰士們的情懷表現得比較含蓄,只有一個小高的形象顯而易見,而后就是一次活動——“嘗瓜會”。文中又運用了插敘的方法,交代了西瓜不平常的來歷。對于學生來說概括這樣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我重視了這點,課堂上通過出示學生在概括課文內容中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要言簡意賅,并抓住文章的要點重點。理解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是課文的教學難點。我緊扣目標,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在課堂上抓住重點詞句,帶領學生細細品味,讓學生較好地感受了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二、不足之處: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有欠缺,學生回答問題不能踴躍發言。
三、改進措施
語文教學,不僅要在讀上下功夫,更要在由讀到寫上下功夫,課文中的“吃西瓜”細節描寫很有特色,課堂上,學生可以模仿著以《吃xx》為題,進行仿寫,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信如果我們堅持“一課一得”,持之以恒,學生的讀寫能力自然能有所提高。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竹石》是一首詠物詩,借贊美竹石來歌頌詩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本詩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讀、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上課伊始,說到詩人鄭燮,有些學生很陌生,但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的學生知道鄭燮就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他素有“詩書畫”三絕。詩人十分喜愛竹,所以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竹石》。學生在了解了詩人和創作背景后,自由讀詩,抓住關鍵詞語“咬定”“千磨萬擊”等詞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質。開頭用“咬定”二字,把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領悟了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后,再引導學生讀詩,以誦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12-05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12
小學語文《太陽》教學反思03-16
小學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