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一學期來,我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不管是在知識和技能上,或是情感和態度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順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以下是本人在本學期的工作總結:
一、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作為一名教師,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是最基本的。我在本學期擔任五年級數學教學,多數學生對于老師所授的內容很快就接受了,而個別學生底子薄,基礎差,有些內容要不斷重復的講才能被消化。所以在備課時,我針對不同的差異選定不同的重點和難點。在備課前,我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教案,了解每一人學生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二、常抓課堂管理,營造良好氛圍
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水中望月,可望不可及。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因此,本學期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坐、聽、說、講、練提出具體要求。課堂上,提倡動靜相宜,動時,積極熱烈,敢于動手操作、樂于參與實踐活動,暢所欲言。靜時,勤于思考。有時還采用比賽的形式激活課堂氣氛,比如進行小組互動比賽,。那些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這時候也特別專心。一堂課下來,動則不亂,收到了良好的課效。
三、及時做好教輔改的工作
作業是檢查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不是業量越大學生對知識掌握就越好,應結合課堂教學,設計出合理的作業。數學是相容的,有些題型只不過稍微變了一下內容,思路、解題的方法還是一樣,這樣的題可以只選典型的例子來做,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學生的`作業,我及時批閱,對于學生反饋回來的問題及時輔導,不把問題留到第二天。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有時難顧及到一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我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輔導。
四、多練、多聽、多交流
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多向那些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多聽優秀師的公開課、觀摩課,寫聽課筆記,并參與評議,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雖然教無定法,但好的教學風格,好的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本學期我緊扣新課程標準,和我校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尊重學生,真正做到以情動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活動的個體。教師應本著尊重學生前提為出發點,尊重學生的人格,特別是差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注。尊重學生,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我在學生面前不敢有絲毫虛偽與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學生只有認可你這個教師了,他才會有信心學好這一科。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因此促進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擔負著雙重任務,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等量關系,學會列方程,同時還要教會他們解形如ax±b=c的方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節奏的調控,重難點處應把握好輕重緩急。
在嘗試用算術方法解答此題過程時,我班學生錯誤頻頻。有的用20÷2-4,還有的用(20—4)÷2……。當然,也正是由于有了這些錯誤才使得學生對方程充滿期待,正是因為這些錯誤才使學生倍感方程的.“好”、“順”、“易”。所以,錯誤并不可怕,合理利用它可以成為課堂的“催化劑”、“助動器”。
《稍復雜的方程(一)》練習課教學反思
通過昨天課堂練習發現,方程僅僅在例題基礎上稍加變化許多學生就束手無策!4X-3×9=29”這類方程學生總體掌握情況不太好,所以特別在今天基礎練習環節中補充相應習題進行輔導。但在教學中發現其實只需稍加點拔,學生便可很好掌握。為何學生處處都這么“依賴”老師呢?難道只有老師教過的題他們才會解答嗎?我該如何讓學生主動、大膽、正確地由“依賴”逐漸走向成熟呢?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反思這一節課的教學,有三點啟示和三點不足。
啟示是:
(1)當要求每個學生寫出3個帶分數時,有一個學生報了一個:4又3/2,出現了問題。我能及時利用這個素材,指導學生觀察前面的幾個帶分數,了解到帶分數是由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組成,從而查出4又3/2錯在分數部分。
。2)創設故事情境要很好的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教學任務和發展學生能力是根本。再好的故事,也只是為其服務的`,不能本末倒置。
(3)要有實踐空間。在經歷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實踐空間。學生只有親歷動手、動口、動腦過程,才能提出自己的發現、假設、問題,才能充分驗證、得出結論。
不足之處:
。1)盡可能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和活動的空間,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
。2)在解決課本習第3題時,要分步驟地教會學生確定整數部分、分母、分子,讓學生在填空的同時,知其所以然。
。3)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時,應注意培養學生語言描述的規范性、邏輯性和嚴密性。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一課時,我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參與中產生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獨立寫出1-20這20個數的因數,再根據因數多少進行分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學生通過交流,知道可以分為幾種情況,并感悟到,自然數按照因數的個數可以分為質數、合數、0和1。這時教師出示一組數據,讓學生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數是質數?那些數是合數?最后再次討論,探究什么是質數?什么是合數?在教學中教師努力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學生經歷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 “請學號是質數的同學站起來;”“請學號是合數的同學站起來;”“誰一次也沒有站起來?為什么?” “誰的學號是最小的質數?”“誰的學號是最小的合數?”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知道了數學無處不有,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進一步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顿|數和合數》的概念教學,我覺得概念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讓學生自主探究概念的本質屬性上,即讓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對提供的實例進行觀察、比較,自己去發現,去揭示。這樣不僅著眼于讓學生經過自主探究,能夠主動地建構概念,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課中,我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敢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通過分類、討論、質疑、釋疑、歸納、驗證,經歷了知識的發現和探究過程。
1、學生參與面廣,學習興趣濃。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蹦苁箤W生有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學中根據兒童好動的天性,學生在理解了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之后,我設計了一個游戲。利用學號這個資源,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讓學生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目的在于把學生生活世界和數學世界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既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所在,又感覺到學號這個數,會包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不僅如此,學生必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完成游戲。以“操作”代替教師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全班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學生學會分類和歸納的思想。
課堂上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一個“配角”,最大限度地把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充分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中,我呈現一組數據,要求學生自己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分完后先小組內交流。說說你是按什么來分的?分成了哪幾類?由于采用分的標準也必定不同,然后在讓學生說標準的過程中,感悟到質數和合數的各自特征,一點點的提煉歸納出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分類、觀察、分析、歸納和交流的數學能力,建立正確的分類思想。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動手操作、交流討論、歸納概括,而教師只是在關鍵之處適當點拔,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歸納、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學內容是原舊教材沒有的,舊教材更偏向于研究度量幾何,傾向于培養學生會算,而學生常常在大量的只是運用公式計算中,逐漸產生對幾何學習的厭煩,忽視了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搭一搭,體會幾何學習的樂趣。露在外面的面,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好素材,它突破了傳統的幾何只研究度量幾何的局限,應值得重視。
在教學幾何部分的數學知識時,對于學生的空間觀念還在形成的階段,抽象思維還有待進一步發展,教學中利用教具和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在教學中,我拿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擺,兩人或者三人為一小組,每人準備幾個紙形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上課時,學生興致很高,特別是在“找規律有多少個面露在外面”時,當我提出要求,并發一張記錄表(如下圖),提醒小組在擺的過程中要注意合作分工,擺好后,要求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親自數一數有幾個面露在外面,只有當大家數的都一樣沒有爭議時才可以記錄。
小正方體的個數 123456
露在外面的面積
在操作中,學生人人都參與,擺好后,數有幾個面露在外面時,開始爭議很大,但常常,最后都能找出沒有異議的結論。
第二節課復習鞏固時,還應該出一些習題,讓學生區分一下“把幾個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示其表面積”與“將正方體擺放在地上示其露出的面的面積”的異同,這一點,本人在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聽懵了,特別是沒有實物演示時,幾個中下生更是聽得霧里云里,這一點,我覺得在教學中教師要引起注意。
除此之外,利用學生的'動手操作,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操作的空間,同時也給了學生思維開放的空間,讓他們的思維不僅停留在操作的層面上,還要在操作中有所發現。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并通過觀察、交流,發現擺法不同,露在外面的面數是不同的;即使露在外面的面數相同,但擺法還不同。并能根據實際情況求出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積。到了預定的目標
1、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不要遺漏。注意面的特征。
2、本節課要讓學生經歷實物直觀觀察上升到抽象空間想象的過程,其實學生是很好動的,只要教師不偷懶,肯花時間讓學生準備材料,并讓出講的時間讓學生做,學生的學習興致就會大大提高的。
3、教學課時的安排常常是可以靈活的,有時也不必太計較教學的有效性,不必時時追求教學的效率,偶爾也可以當作讓學生玩一玩,大不了浪費一些時間。
此節課中我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有序進行觀察,掌握兩種觀察方法,并為學生發現露在外面的面數規律打下基礎,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本節課我結合教材創設“分餅”的情景活動分成兩個成次進行展開教學。通過兩個活動讓學生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在這基礎上要求學生對這分數能正確讀寫,了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系。這節課我先以豬八戒分餅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一齊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在整個教學中我都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與小組討論來解決問題。
兩個實踐活動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氛圍都比較強。在小組匯報階段,大家積極發言!敖鹦墙M”還匯報了兩種和書上不一樣的.辦法:一個是徒弟三人孝順師傅,每人把一塊餅的1/4敬給師傅,那么唐僧得到3個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餅相同。(可惜,當時時間太緊,我應該引導學生分析弄明1個3/4與3個1/4是相同的,只是單位1不同,一個是把1個餅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 一個是把3個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單位1不同,一個單位1為一個餅,一個單位1為3個餅。)另一個是:先把三張餅平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這點為以后的約分打下了基礎。
反思這一節課,小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課前的結構化預習,平時的培養,和本節課的安排,孩子們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創意與個性,小組活動動而不鬧秩序井然,這是與上幾節公開課相比最大的進步。但是,由于匯報交流的時間拉得過長,沖淡了練習的時間,使得安排的訓練題沒能完成。今后還要在時間安排上多動腦,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用在刀刃上。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兩個概念;會運用天平平衡的道理解簡單的方程。在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安排上,盡量為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服務,因此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講解方程的解時,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的',告訴他們:“解方程就是為了求出“方程的解”而“方程的解”是一個神奇的數,由此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通過練習讓學生充分感知“方程的解”的神奇之處。
1.本課主要對解方程進行了解題練習。通過搶奪小紅花等游戲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和興趣!
2、通過本課的作業檢測,有少量學生還是對本課的內容練習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師在課下不斷的指導。
3、學生對于方程的書寫格式掌握的很好,這一點很讓人欣喜.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一、閃光點:
在集體教研的時候,我發現《做一做》第2題是一個難點。怎樣指導孩子在數軸上標點?張校長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妙點子:
先找分數單位1/3和1/6,之后找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寫出分數。
在課堂上,我這樣展開我的學的過程:先讓孩子讀一讀這些分數,然后認真觀察,這些分數有什么規律?當孩子們發現分數單位相同后,我繼而啟發他們,我們能不能利用分數單位快速找點呢?
現在,我已經比過去成熟多了。擱在過去的我,我會心急于揭示答案,F在我明白了,答案并不重要,即便孩子的答案是錯誤的,要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這才是數學課的目的。知識目標只是實現能力目標的一個載體而已。學這個,學那個,對于孩子來說,那個沒有什么分別,關鍵在于,在一節一節的數學課上,孩子們的思維水平獲得了提升,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因此,我不再急于直奔答案而去,而是細致地展開學的過程。感覺上,就好像一個魔術師,刷一抖,學習過程便展開了。真帥!我越來越能找到教師和學生之間力量的`平衡點了。
像這樣,通過觀察找到規律,學童的困難便迎刃而解!坝^察思考,尋找規律,歸納概括規律,運用規律”,這四部曲已經成為我進行數學教學的一個圓環啦。就像元素周期表夢中的那個圓環一樣。
我總在想:如果我的課堂,就是教會學童幾個概念,就是教會學童做幾道題,就是教會學童背幾個公式,那就太膚淺了。我的目標是教會學童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孩子自主學習,相較于我站在講臺前面,妙語如珠,噴珠濺玉,不知要費多少力,比我自己講要來得辛苦。
但是,看一下日歷吧,現在是公元20xx年,我不能再把持著課堂,我必須從我的神壇上走下來,把這個神壇讓給我的學生,同時也讓出了我的精彩。我在心里默想:當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走得不好,我們也莫可取代;當孩子學會咀嚼嚼不爛的時候,我們也概莫能助。歌中唱到:小呀么小兒郎啊,背著書包上學堂。別忘了,這里叫學堂,是學習的地方,是學生的天堂。我們的祖先莫非早就了解了教育的真諦?否則,他們為什么不管這里叫“教堂” ?一個詞便已經把師生關系的楚河漢界劃分出來了。因此,我在每一節課上都致力于教會孩子思考,致力于提升他們數學思考的水平,致力于訓練他們觀察和思考,致力于引導他們發現規律、總結概括、歸納規律。我覺得,這才是數學課的真諦。而例題也罷,練習也好,都是實現這些的載體。過去,常聽人說,跳出教材教。我反應比較慢,經過這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才悟到這句話的含義。懷揣著這樣的教育理想,每一天迎著朝陽走進我的數學課堂,向著我的目標邁進。從語文老師的角度教數學,我覺得教語文和教數學可以相長。教數學的語文老師我,越來越聰明啦!
二、遺憾點:
今天的課堂,“話筒”仍然在孩子們手里。根據預習,我們共同制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小組交流完畢后,陳業輝的小組是第一個到講臺上發言的。他繞開了主題圖,直接介紹了假分數和真分數的意義。他還出了一道題:真分數()假分數。讓小朋友們在括號里面填>、<、=。課堂上的意見立刻分成了兩派。魏天宇說,不一定真分數比假分數小。如果是13/7,那…….他還沒有說完,孩子們立刻喊起來:13/7是假分數。平時,孩子們善于使用小數據舉例法來判斷一道選擇或者判斷題的真假,而這個命題,孩子們不能確定世界上所有的假分數都比真分數大。畢竟,他們并不了解不完全歸納法。這時,劉華清說,所有的真分數都小于假分數。請大家看書—于是,她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讀了一遍,孩子們這才恍然大悟。最有意思的陳業輝的小組,他們嘴里喃喃著:呀,咱們做錯了!一邊“倉皇” 逃下講臺?磥恚麄兘M原來的預設答案是—無法判斷。
課堂上的一場思辨終于宣告結束了。但是卻把---“真分數小于假分數”這個命題怎樣帶領學童開展學習------這個思考留在了課堂之外。
三、改講點:
方法一: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特點清晰地呈現于黑板上,便于孩子們從概念出發比較;方法二:畫出數軸,標出假分數和真分數,直觀地觀察;方法三:舉例子;方法四:結合做一做的第2題,強化概念的理解。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解簡易方程》這個單元中,教材是通過等式的基本性質來解方程,這個方法雖然說使得小學的知識與初中的知識更加的接軌,讓方程的解法更加的簡單。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是教材中故意避開了減數和除數為未知數的方程,如:a-x=b或a÷x=b,要求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列成如x+b=a或bx=a的方程。這樣的處理方法,有時也會無法避免地直接和方程思想發生矛盾。例如“爸爸比小明大28歲,小明Х歲,爸爸40歲。”很多學生列出了這樣的方程:40-Х=28,方程列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應該怎么解呢?允不允許學生用四則運算各部分的關系來解方程?是否該向學生講解方法?還是讓學生把此方程改成教材要求的那樣的方程?如果要改成教材要求的方程,那就是在向學生傳達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列法是不被認可的,那么以后在學習“未知數是減數和除數的方程”時,學生的思維不就又和現在沖突了嗎?現在學習的節方程中,學生很容易看見加法就減,看見減法就加,看見乘法就除,看見除法就乘,如把30÷Ⅹ=15的解法教給學生,能熟練掌握并運用的學生很少,對大部分學生來說越教越是糊涂,把本來剛建構的`解方程方法打破了。如果不安排,那么每次在出現的時故意回避嗎?
在教學列方程解加減乘除解決問題第一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出示做一做的題目,這題更接近學生的實際,學生也能更好理解數量關系。小明今年身高152厘米,比去年長高了8厘米。小明去年身高多少?先讓學生讀題理解題目中有哪幾個量?引導學生進行概括,去年的身高、今年的身高、相差數。追問:這三個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呢?
去年的身高+長高的8cm=今年的身高
今年的身高-去年的身高=長高的8cm
今年的身高-長高的8cm=去年的身高
你能根據這三個數量關系列出方程嗎?學生嘗試列方程。幾乎全班學生都是正確的。
X+8=152 152-x=8 152-8=x
追問學生你對哪個方程有想法?學生一致認為對第三個方程有想法?生1:這個根本沒有必要寫x,因為直接可以計算了。生2:x不寫,就是一個算式,直接可以算了。我肯定到: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時,未知數始終作為一個“解決的目標”不參加列式運算,只能用已知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算式,所以這樣的x就沒有必要。接著讓學生解這兩個方程X+8=152 、152-x=8方程。學生發現152-x=8解出來的解是不正確的。告訴學生減數為未知數的方程我們小學階段不作要求,所以你們就無法解答了。接著,我再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數量關系,他們之間有聯系嗎?其實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是有加法轉變過來。因此,我們在思考數量關系時,只要思考加法的數量關系,這是順向思維,解題思路更加直截了當,降低了思考的難度。接著只要把未知數以一個字母(如x)為代表和已知數一起參加列式運算x+b=a,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列方程解決問題。
接著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探究bx=a的解決問題。
我這樣的教學不知道是否合理?其實小學生在學習加減法、乘除法時,早就對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有所感知,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要不要運用等式的性質對學生再加以概括呢?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征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要內容。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立體圖形計算的開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我通過演示課件,加強動手操作和實物演示,按照“創設情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總結規律”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讓數學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
本節課我創設讓學生“想一想”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紙板這一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少紙板”就必須知道長方體紙盒的什么,讓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認識到“必須分別計算出六個面的總面積”。這時及時我指出:“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表面積”,這樣設計能刺激學生產生好奇心,喚醒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自主的觀察與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為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學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先讓學生動手量一量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然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如何求這個長方體紙盒的表面積,最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想法并把方法與結果記錄下來,共同探索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三)巧編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優化思維和歸納能力
在學生掌握了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后,我沒有單獨安排時間推導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而是設計了一道練習題(求長、寬、高都是3厘米的長方體的表面積的最優方法)。學生在探討算法的過程中很自然地發現了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學生優化思維和求異思維的能力,促進課堂效益的提高,在學生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達到優化思維,推陳出新的效果,并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四)聯系實際,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到許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通過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的,學生深刻地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是密切聯系的。為此,我出示了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火柴盒,讓學生分別求一求火柴盒的內盒和外盒的表面積,從中使學生認識到長、正方體的表面積也會遇到許多特殊情況,我們在求表面積是不能死套公式,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體積與容積》是北師大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教學內容。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體積的計算方法等知識的基礎,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教材的編排突出在比較與活動中體會并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體積與容積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教材重視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它們的意義。教材首先借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大小和容器盛放東西的多少,感受“物體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體有多有少”。然后,教材圍繞“土豆和紅薯哪一個大”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實驗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兩個物體放入水中后都占據了一定的空間,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樣,說明這兩個物體所占空間大小不一樣。這樣,通過生活經驗和動手實驗相結合,在學生有了比較充分的感受之后,教材揭示出體積的概念。隨后教材又通過引導學生實驗研究“哪個杯子裝水多”,在學生感受容器容納物體體積大小的基礎上,再揭示的容積概念。引入這兩個概念之后,教材還設計了搭物體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為了培養孩子的空間觀念,我將視野拓寬到生活的空間,重視現實世界中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問題,把它們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生在他們生活中已經積累了許多關于體積和容積的經驗,教學從學生熟悉的實物出發,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在本課學習中,利用直觀教具演示動手實驗貫穿整個課堂,并且在動手實踐中,處處有猜想,處處有學生間的交流合作,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由于體積與容積的教學知識點較為單一,但卻比較抽象。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體積與容積的意義、區別及其聯系,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實驗操作活動來開展教學。
1、導入部分我緊緊抓住學生生活中有比較物體大小的習慣,出示兩個大小對比鮮明的正方體,自然導入到物體大小的比較之中,使課的導入自然而順暢。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暗藏了物體的大小,是指它們的“體積”誰大誰小,與本課教學內容緊密相扣。
2、教學過程中由幾個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組成的,緊緊圍繞著 “土豆和石塊哪個占的空間大?”等問題來組織和展開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的。讓學生充分感受“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體有多有少”,體會體積與容積的含義。
3、這節課充分地體現了數學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現成的”數學,變成了“活動的”數學。
4、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操作中理解。數學實驗活動與科學學科的操作實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該課的學生操作是為學生充分理解“體積”與容積概念服務的,在教學中,學生通過充分的操作感悟,通過對比思考,經過思維提升,才能得出“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以及“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是有多有少的,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的體積叫容器的容積”這些重要的數學知識概念。
5、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與完善,最后充分認識與理解的。學生最初對物體大小的比較并不一定準確,有的在比較物體的表面積,有的在比較物體的占地面積,有的在比較物體的重量,這些都是正常的,是學生已有知識對本課教學的影響,說明學生對體積與容積概念并沒有納入到學生的概念體系當中,只有充分理解了體積與容積的真正意義,學生才能正確理解和掌握這些數學概念。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正確建立這些概念,而且要幫助學生正確區分這些概念,從而建立起概念網絡體系。
本課亮點: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尊重學生,教學中順勢而導;學生在不斷操作、比較、思考與交流中學習,學生思維提升過程得到彰顯;靜與動結合,學習與練結合,充分嘗試了“30+10”課堂教學模式,新課標精神體現較充分。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班級現有20人,男生9人女生11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足,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夠.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
教學內容分析:
“底和高”是在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之后進行的教學內容,以此來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也為后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本課時內容以直角以及垂直為知識基礎,以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為認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做成一張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作為認知情境,展開自主活動,讓學生主動積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把一塊平行四邊形木板做成一長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等相關活動,找到高這條特殊線段,體驗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斷、畫出、測量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
教學重點難點:根據圖形的.高和底的數據畫符合條件的圖形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設計圖紙
。襟w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這是一塊平行四邊形的木板,王師傅想利用它做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桌面,大家愿意幫這個忙嗎?
生1:是不是可以把這塊木板鋸開,然后拼起來?
師:可以的,但鋸的次數應盡可能少一些,最好只鋸一次。想一想,應從哪里鋸開呢?
出示活動要求:
①拿出自己手中的平行四邊形紙片,仔細思考,畫出需要鋸開的線路。
、诤托〗M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W生思考、設計,然后小組交流。)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上周我教了《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的一個內容。這部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商不變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進一步學習約分、通分的基礎。而約分、通分又是分數四則計算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大小不變規律我覺得非常的重要。
本節課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情境的創設,游戲引入。
課的開始,我講了一個兔媽媽分大餅的故事,(同學們,你們聽故事嗎,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兔山上的兔子最愛吃兔媽媽做的大餅了。有一天,兔媽媽做了3只大小一樣的餅,他把第一只餅平均切成了4塊,拿了一塊給第一只兔子。第二只兔子看見了說:“媽媽,我要2塊,我要2塊!庇谑牵脣寢尠训2只餅平均切成8塊,拿了2塊給第二只兔子。第三只兔子更貪,說:“媽媽,我要4塊,我要4塊。”于是,兔媽媽把第3只餅平均切成16塊,拿了4塊給第二只兔子。同學們,你們知道哪知兔子分得多嗎?)通過分大餅這一故事目的是想創設了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課堂實施中,我發現學生還是愛聽故事的,從這個故事中學生也能說出分到的餅的大小是一樣的。并能非常流利地說出了每個兔子分到每個餅的1/4,2/8,4/16。接著我提出疑問,既然你們剛才說到三只兔子分到的餅一樣多,那就意味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們還沒有學過分子和分母不一樣的分數的大小比較,你怎么知道這3個分數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規律的探索的第一步。
。ǘ┮龑Оl現、探索規律。
在故事中學生得出這3個分數大小相同后,為了給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我對學生說你可以根據老師發給你的材料來驗證這三個分數的大小,如果你覺得不需要這些材料,那也可以不用。這樣的設計我的目的是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空間,同時也增添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在學生實際操作中我發現,有的學生用3個大小一樣的圓、有的用3張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紙,也有的學生用了分數和除法的關系,運用這個關系的時候還用到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商不變性質,解決了這3個分數的大小是相等的。
。ㄈ┚毩暤脑O計
為了有效地防止學生在課堂教學后期產生注意力分散,較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練習設計方面,盡量給枯燥的練習賦予豐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知識,本課中設計了:
①填空。3/5=3×-/5×-=9/-
4/-=48/60
7/49=3/-=-/7=……
②判斷。
、5/25=5÷5=25÷5=5×12=25×12
、12/20=12+2=20+2=14/24
、2/5=2×2/5=4/5
、5/8=5÷5/8×8=1/64
、塾螒。老師寫一個分數,你能寫出和老師相等的分數?你能寫幾個?寫的完嗎?在寫的時候,你是怎么想的?
④1/a=7/b(a和b是不為0的自然數),當a=1、2、3、4……的時候,b分別=?a和b為什么有怎樣的關系?為什么有這樣的關系呢?
由于時間緊迫,也沒有好好的去利用。總之,一節課下來,問題多多,值得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關鍵在于讓學生能正確尋找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式。掌握了數量關系式,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問題是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缺乏這樣的訓練,對如何分析數量關系沒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這給教學此內容帶來了諸多不便,為此,教者在學生的數量關系的分析上還要多花時間,多幫助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功”,為了能讓學生順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終把數量關系的訓練作為教學的主線貫穿在教學過程中。
在復習了等式的性質后,出示了“看圖列方程并解答”的實際問題,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基礎,很容易根據圖中表示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但這并不是我的最終目的,學生解答師生共同評價,在此我向學生拋出了問題:“你是根據什么關系來列方程的?”此時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量關系對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重要!澳敲,我們怎樣寫出數量關系式?”出示第2題復習題“根據條件,寫出數量關系式!睂W生通過這次的練習后,對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夠的經驗儲備,這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例題,讓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便自然地想到了數量關系,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边@節課的設計著力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效的實際操作、觀察比較來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反思——運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 通過身邊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讓數學問題生活化,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以前的視頻畫面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孩子們興趣不大。集體備課時大家建議這一環節,還是應該聯系生活實際,這樣可以更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難點轉化 降低教學起點,按照例題,本課例1是從5瓶鈣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卻讓孩子們先從3個藥瓶中找出次品,這樣就降低了教學起點,孩子很容易的從3個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個、9個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會產生挫敗感,增加成功的體驗,使本課更容易進行。
三、層層推進 本課我讓孩子們從3個中找出次品這比較簡單,然后加深到從5個、9個中找次品,并且在9個中找次品的過程中滲入優化思想,讓孩子們尋找優化策略,接下來讓學生再用12進行驗證,加深了學生的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在此過程中知識層層推進,步步加深,讓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達到一定的高度,思維也不至于感到困難。
四、知識拓展 當學生通過例2發現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后,以此為基礎讓學生進行猜測:這種方法在待測物品的數字更大的時候是否也成立呢?引發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逐步脫離具體的實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這部分在集體備課后我進行了調整,將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學挪到了下一課時。本節重點砸實,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樣找出次品。總結出規律后,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增加了課后“你知道嗎”中一部分內容。學生充分練習后已經能很熟練的運用最優方法解決問題、發現規律。通過今天教學實際來看,效果更好一些。
五、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運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不把現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是試圖創設出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經驗和事理的欲望,繼而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提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和策略,并通過觀察、實驗、操作、討論、思索等多種活動進行研究檢驗。在研究性數學學習中,知識不再是被學生消極接受的,而是學生自身積極地、主動地去探求獲取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是發現者、研究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
1、由于時間關系,在研究從9個和12個中找次品時,學生小組交流的時間不夠充分,匯報時有些方法,沒有反饋。
2、板書設計本課板書很難設計,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們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在第一次試講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用下劃線來代表天平,上面的兩個數字代表托盤兩邊的物品數量,這樣就更形象一些,讓孩子們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但改過之后,分析天平兩邊出現的兩種情況,不如以前清楚、易懂。究竟哪種方法更利于學生理解,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學教學反思11-10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11-06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11-15
小學數學教學的反思12-14
小學數學的教學反思05-15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1-09
小學五年級下數學教學反思02-25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06-26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05-23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