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航天飛機》確實是一篇不錯的課文,無論是內容還是語言都非常適合中年級學生閱讀,“賦予枯燥的科學數據以童趣,把高深的尖端技術說得那么淺顯、生動,這都得歸功于生動的語言,靈活的敘述”。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一篇課文僅僅讓學生有這點收獲是不夠的,尤其是在作者的表達方法上值得去探究。
方法之一——抓特點:
對于航天飛機來說學生是非常陌生的,但是作者在介紹的時候,僅僅是“三言兩語”卻非常中的:“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多么的言簡意賅,讓人一看就知道了航天飛機與普通飛機外形上的區別。這就告訴我們如何來寫好外形,不是為了寫而寫,而是要抓住最顯著的特征,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與眾不同的特點來。
方法之二——先總后分:
“他比你飛得更高更快”、“航天飛機的本領可大了”這種先總后分的寫法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不是很陌生的,在以前的幾篇課文中都有接觸。但是,學生往往注意的是課文的內容(尤其是這類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而忽視了作者的表達方法,所以需要我們教師再三強調,反復加以訓練。
方法之三——作比較、列數據:
為了說清航天飛機飛得“更高”、“更快”,作者采用了說明文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作比較和列數據——“你能飛二萬米高,他能飛幾十萬米高”、“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你需要飛行四個多小時,他只需要七分鐘”,通過明確的`數據和直接的比較,航天飛機和普通飛機的區別就非常的明顯。
語文教學就得姓“語”,小學語文就得姓“小”,要注重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讓我們的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同時,找到一點學習的規律,掌握一點學習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通過讀、叫《白兔和月亮》這一課,自己有了很大收獲,從而知道:得到固然可喜,失去并不可怕。懂得取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得到它,那是完美的。當人們失敗的時候,可能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會出現。芳心雖然會憔悴,靈魂卻更為堅強。
生命的一切不是人類所能夠控制掌握的,所以,人生中的得與失本身并不重要。生命是短暫的,而生活的路是坎坷的,幾乎沒有人能從生下來到走完一生,都在衣食無憂和萬事如意中度過。每人都必然的面對生命歷程中不時出現的艱難困苦,去面對生命里的得與失。如何看待得與失,關鍵在于個人的心態,在于如何對待得失,如何看待得失。有時,失就是得,得亦為失……
當然,生活中的種種苦澀,也曾使人失望流淚,漫漫歲月里的'辛苦掙扎曾催人衰老。但由于忍耐、由于奮斗,也由于不斷的向上仰望,堅韌的生命終能超越在所有的憂患與磨難之上,成從生活自身,獲取融通的智慧。
我想,每個人的一生也就是一首完美的詩篇,得到與失去都將會成為一段美麗的故事,最終刻在心坎成為永久的回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蘇教版小語教材第三冊的《識字6》以詞串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祖國大地不同地區頗具特色的風情。這些詞串組成的韻語,內涵豐富,展現了祖國大地的自然風光,字里行間充滿著中華兒女的自豪感。憑借圖畫,誦讀詞串,不僅可以認識本課的生字,還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我在備課時,以“小小旅行家”游覽祖國各地為情境,由圖引出本課詞串,圖文對照理解詞語意思。接著讓學生找出詞串向我們介紹了哪些地方,出示中國地圖,了解塞北、江南、海島和高原的地理位置。然后分別對四組詞串作進一步的朗讀體會:在此過程中,我對四個詞串分別采用了不同的'處理,如塞北一組,設計了一個填空題;江南一組讓學生背一背與江南有關的古詩;高原一組,讓學生說說哪些跟冬天有關的成語;海島一組在理解驕陽的同時送給學生一個成語“驕陽似火”。最后,設計了一個延伸練習,讓學生說說家鄉常熟的特色,出示有關詞語,讓學生連詞成串。
在備課與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準備還不夠充分。對教材的鉆研還不夠深,自身知識也比較缺乏,以至于學生說高原上有草原,牦牛在草原上耕地,也未能及時作出正確判斷。
其次,缺乏教學機智,在講江南一組詞時有學生提到驕陽,我沒有作出恰當引導,讓學生比較江南的太陽與海島太陽的不同,從而更好地理解驕陽。在做填空題時,我請的學生是班上最差的兩位,當他們出現錯誤的時候,我也因為急于讓他們糾正錯誤,而沒有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自己發現改正錯誤。
第三,讀的形式還較單一,讀的層次也不夠分明。在通過圖文聯系對整篇詞串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縱向歸類讀詞,進一步訓練學生思維。教師的語言還可以錘煉得更精美一些。學生在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介紹風光時,語言較貧乏,還不能充分想象,只能簡單地說幾句,還有待加強訓練。
第四,時間分配少恰當,最后的識寫字沒有完成。
【“四辦”評論】:
盛老師上得比較成功。詞串首先是識字教材,因此它的識字功能應該是第一位的。但它又不僅僅是識字教材,它有著多功能的語文教育。她在教詞串時,會根據詞串的內容進行一些拓展。以詞引發聯想,激活知識庫存,拓展了思維空間,一幅幅畫面帶出一串串詞、成語、詩句,使學生溫故而知新。
詞串與詞串之間各成體系又相互聯系。盛老師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語的含義,充分利用課文的圖畫,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表象積累。借助圖畫理解詞語,學生聯系自己的經驗學得積極主動,富有實效。
【建議】:
1、當出示與詞串相對應的圖片時,可以請學生結合文字與圖展開想象說話。
2、“膘壯強悍”這個詞語對二年級小朋友來說太高級了,我們四年級也才剛剛涉及這個詞語。小朋友在填空說話時不僅讀不通,而且根本不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以至于浪費了很多時間。
3、二年級學生的詞語積累是雜亂的、零散的,通過“詞串識字”的學習,能逐步加強詞語歸類的意識,有利于學生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盛老師最后的設計意圖是相當好的,但學生能力有限,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第四組)《橋》這篇課文敘述了老黨支書在洪水即將臨村時的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并讓自己的兒子最后走,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的感人故事。完成《橋》的教學后,有些想法,記錄下來,謂之教學反思。
在《橋》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和描寫老支書的語句,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著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橋》的備課中,我把自己假設為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回答和提出問題。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么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伙子的關系我怎樣引入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另外我還要找到課文中可以朗讀表達感情的朗讀點。既要讀還要讀出新意讀出效果,我設計了師生對讀對話(7~13段)、換詞讀(把小伙子一詞換成兒子14~23段)。
完成《橋》的教學后,覺得有些遺憾,就是課文的結尾的處理,首先是結尾寫法的.好處,由于時間的關系,顯得走了過場,沒有起到對學生今后的習作指導的作用,其次課中在體會老漢形象時學生已經理解了一些,但結尾如果給學生樹立一些優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而有很多很多。這樣黨員的形象就鮮明的樹立起來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教材分析:
《去年的樹》是一篇人文情愫很濃的童話故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答應樹的請求……回來再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后只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于是,鳥兒在燈火前唱起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白描手法)然而在通俗易懂的語言中蘊涵著“信守諾言,珍惜友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文中小鳥那種“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的行為。一定會感動孩子們純真、善良的心。
設計意圖:
讓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融入角色,體會課文的感情,從而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心靈的共鳴。這是我們所追求的教學境界。根據本文的特點,本設計力圖體現“以情為基點,以讀為主線,以悟為手段”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角色對話、拓展想象等過程,既讓學生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又獲得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來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良好效果。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正確讀寫“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燈”等詞語。
2、能力目標:理解文章內容,訓練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角色對話的理解。
教學難點:體會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媒體激趣、導入新課
播放媒體課件:聽,一只美麗的小鳥坐在大樹上,正動情地為他的好朋友──大樹唱歌,大樹搖曳著茂盛的枝葉,正入神地聽著……這是一幅多么美麗、動人的圖畫呀!圍繞這只美麗的小鳥和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讓我們來讀一個動人的故事。
2. 學生自由讀課文。
3. 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根據提示說一說嗎?
二、融情想象,做好鋪墊。
1.出示:
一顆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
、 你是怎樣理解“好朋友”的?
、 融情想象,這又是一對怎么樣的好朋友?
、 學生可能會這樣理解好朋友:
A:鳥兒飛累了,就在樹上休息;鳥兒也為樹捉蟲子。
B:鳥兒住在樹上,樹成了鳥的家;鳥幫助樹趕走要害樹的人。
C:鳥兒和樹相親相愛,樹為鳥遮陰,鳥給樹唱歌。
D:鳥兒問樹:“你給了我一個這么溫暖的家,我應該怎么感謝你呢?”樹說:“不用謝,愛是不用回報的。我們就這么生活在一起,多好!
過渡:樹和鳥是一對多好的朋友!就是這樣一對朝夕相處、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卻要在寒冬來臨之際,不得不短暫分別。臨走之際,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
三、潛心對話(樹和鳥的對話),體會友情。
1.讓我們快速瀏覽尋找,用“——”劃出課文中鳥和大樹的對話。
2.出示要求:自由感情朗讀,寫出評注,分別應讀出怎么樣的感情。
3.檢查點撥。
、 師引讀
⑵ 生活中,你也許經歷過離別,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情景?想后再讀一讀。
⑶ 同桌分角色讀,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指導要點:樹的話中包含著請求,期盼;鳥的回答信誓旦旦,語氣堅決而肯定;樹(他)和鳥(她)性別不同,要讀出區別。
4. 有感情地齊讀1~4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
他們就是這樣,依依惜別,并約定明年春天,鳥兒再回來唱給樹聽。他們到底能否重逢?讓我們期待下節課的學習。
五、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大樹 小鳥
聽歌 唱歌
朋友(友情)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
2.引讀1~4自然段
二、 潛心對話,披文入情。
過渡:春天又來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鳥兒又回到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樹來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見了。她找了又找,問了有問。
1. 她分別找了誰,問過誰?讓我們快速瀏覽尋找課文5至最后一個自然段,用“——”劃出課文中三組對話。
2. 出示三組對話
、 學生自由練習。
、 指名讀,鼓勵學生參與評價,教師相機指導,指導要點:
a 樹根本是樹的一部分,讀他的話時,要讀出同情、傷感的語氣。
b 門先生對伐木的事見多了,不以為然。讀他的話時,要平淡、冷漠。
C 小姑娘的聲音要稚嫩一些。
、 師啟發:鳥兒找不到好朋友時,心里著急嗎?會在心里說些什么餓?她會在心里怎么呼喚她的好朋友呢?
、 指名分角色讀三次對話。
三、體會二“看”,升華情感
過渡:鳥兒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當她得知樹被“砍倒”,被“切成細條條”“做成火柴賣掉了”“火柴已經用光”,只剩下用火柴點燃的火還亮著時——齊讀
1. 出示句子:
唱完了歌,鳥兒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就飛走了。
、 思考:透過這個“看”字,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 指名學生交流。
、 小結:鳥兒費勁周折,終于找了自己的好朋友——盡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體做的火柴點燃的燈火。鳥兒怎能不傷心呢?她睜大眼睛,仿佛在說:“朋友,我終于找到你了,我來給你唱歌了!”
2. 出示句子
、 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從這第二個“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
、 學生交流讀書體會,師相機點撥、引導、提升。
、 引導想像:鳥兒對著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她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唱完了歌,她又對著燈火看了一會……透過那深情的“看”字,我們仿佛聽見鳥兒在說——
、 指名學生自由表達,說出自己的理解。
⑸ 師:正如同學們感受的那樣,這兩個“看”字雖然普通、平淡,卻飽含著鳥兒對大樹無比的深情與留戀。讓我們再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 體會道理,拓展延伸
1. 鳥兒飛走了,帶著傷感走了,但她給燈火留下了歌聲,留下了世間最寶貴的東西。你知道這東西是什么嗎?(友情、守信)
2. (機動板塊)課文學完了,你肯定還有很多話想說,你想對誰說呢?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讀了一個美麗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話故事,一起為小鳥和大樹的深厚情誼而感動,一起為大樹的離去而傷心,那么讓我們站起來一起共同祝愿:愿我們的世界---誠信之花遍地開放;友誼之樹萬年永存;環保之河綿延不絕!
六、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起因——約定明年再唱歌
經過——尋找樹朋友
結果——實現諾言,唱去年的歌
教學反思:
《去年的樹》用樸素透明的語言,講述了一只鳥和一棵樹之間生死不渝、凄美動人的友情。鳥兒那執著的愛所傳達的是人類所共有的、最美好、最純潔、最真摯、最恒久的情感,整篇童話氤氳著古典主義感傷之美,給人一種無法釋懷的凄婉情結。
第一遍讀《去年的樹》這篇童話,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心被緊緊地揪著,文章雖然沒有一個華麗的詞句,也沒發現一個難理解的詞語,語言相當樸實,但細細品讀,又覺得文章情意深濃,還帶著些許傷感的色彩,很有味道。如何才能把學生帶入樸實的文字所蘊涵的意境中,體會到鳥兒與大樹之間那種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呢?經過反復的讀文和思考,我被文中“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這句話吸引了,既然是好朋友,何不讓學生通過體會他們如何的好來貫穿全文呢?于是我很快確定了教學思路:以讀為主的語言情感訓練課。讓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能體現小鳥和大樹是好朋友的句子認真讀,仔細體會,談感受。然后緊緊抓住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的三次對話,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讀文,體會小鳥越來越著急,擔心的心情,這樣為歌頌鳥兒信守誠諾,珍惜友情的品質服務。最后再通過體會小鳥與大樹點燃的燈火見面時,兩個“看”字的不同含義,進一步讓學生體味這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
課上完后,雖然有許多我不滿意的地方,比如教學機智不夠,引導學生深層次的體會欠功夫,放手還不夠大膽等。但從學生聲情并茂的讀書聲中,從學生有一點深度又有些稚嫩的言語回答中,我感覺學生的情感基本被調動起來了,我還看見有幾個孩子還流淚了,我很高興,因為我覺得我的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在最后,我沒有只采取書中的要求“對課文中的小鳥說點什么”,而是采取更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中哪個人物說話都行。這下學生的感受就各不相同了,比如,有的學生對小鳥說:“鳥兒啊,你用你的行動和歌聲告訴了我,朋友之間應該信守諾言。”又如一學生說:“鳥兒啊,你唱的不僅是一支去年的歌,還是一支贊美的歌!绷硪簧又f:“這支歌不僅贊美了大樹,而且也贊美了小鳥自己!庇械膶W生對伐木工人說:“伐木人,是你讓這么好的朋友從此相隔兩地,難道你看到如此純潔高尚的友情還沒有一點覺醒嗎?請你趕快停下你罪惡的手吧,讓我們都來愛護樹木,愛護環境,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币灿袑Υ髽湔f的:“大樹,我真羨慕你,雖然你已經不在了,但我覺得你是最幸福的,因為你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蔽乙贿呎J真地聽,一邊不停地修正孩子們說得不太恰當的地方,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孩子們的心被童話中的人物所感染了,感動了。我想:這也許也是童話吸引他們的地方——除了想象力豐富,故事有趣以為,還能給人以很多的啟示。
我真希望每一節課都能把學生真正帶入課堂,帶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文中人物對話,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學生并不陌生,但出現在課文里,要求就不一樣了,學生要能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文包詩”的形式,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為題,濃濃的親情躍然紙上。第二課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借助短文,理解詩句,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
先要讓學生讀懂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先簡要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原由,唐朝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兩年之后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戶戶登高游玩、歡度節日的情景,思緒萬千,明白如話的語句,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悟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出王維的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理解字面意思,詩用詞自然卻又極度凝練,一個“獨”,兩個“異”,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現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寂寞的心情,“倍”字倒出了詩人思鄉情濃。
讓學生劃出解釋古詩后兩句的`意思,其實就是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這是對“思親”情境的具體描繪,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此時詩人激動而復雜的情感,“總要”“頭插茱萸”“手挽著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的想象,要讓學生懂得看起來是兄弟們思念處在異鄉的自己,實際仍是寫自己思念家鄉兄弟們的一片深情,反復指導朗讀,體會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最后指導反復吟誦古詩,并告訴學生“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為許多身居他鄉“游子”表達思鄉之情的佳句。
學完后,幫助學生進行了拓展與歸類,我們曾學過的“文包詩”的形式的課文有哪些,體現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篇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我指導學生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局部的重點朗讀。
根據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教學組織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獲取基本的語文素養,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教育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地,點播這美麗畫卷的創造者,使學生感受到勞動人們的偉大,受到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上次,我們學校開展了“綠色教育”特色課展示活動。我執教了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親身經歷此次活動,收獲頗豐,感慨也頗多。
首先,是對“綠色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綠色”是什么?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境界!“綠色環境育人,全面持續發展”的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或渠道。
學校開展“綠色教學”活動是將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理念,力求具體地、實在地落實在一個個的預設教案中,一節節的課堂教學上。從而,提升或擴展到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以及人與發展相和諧的高度。基于這點認識,在制定小學語文《桂花雨》課堂教學設計時,我盡量使課堂充滿智慧、充滿和諧、充滿人文氣息……當然,這只是我對追求。
其次,使緊扣“綠色教學”引導學生充分感受本文的美。
《桂花雨>是現代女作家綺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為線索,寫了我童年時代的搖花樂,表達了作家對家鄉親人,對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這是一篇很優美的文章,讀后使人覺得童年生活是那樣純潔美好。對故鄉的懷念是每一位游子的心靈雞湯,精神慰藉.
在教學的開篇,我幾乎運用了催眠術,利用文本的插圖,根據查閱的很多資料,精心設計了導語:這是一幅定格在作者腦海中的永遠也揮之不去的畫面.盡管時間空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對童年,對家鄉的懷念,作者卻永遠難以忘懷......此時,學生眼前是大屏幕彩圖,耳邊使老師深情的敘述,他們腦海里一定是浮想聯翩。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很快地接受文本,感受文本的美。
接著,我提出問題:“我”為什么喜歡桂花?學生很快的找到答案,并進入感情朗讀,在教學文本中最精彩,也是最優美的“搖落桂花”的情景時,我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利用評讀來滲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的學習方法,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然后找出歐美懷舊經典名曲《昨日重現》作為背景音樂,范讀課文,同時大屏幕上出現了作者小時候搖落桂花的動畫等等。我想:此時學生一定是全方位地感受美、感受和諧。此刻,作者、編者、學生、教師、音樂、畫面構成了立體的課堂,形成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懷念童年,熱愛家鄉,這濃濃的思鄉情緒就是美!
在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我讓學生讀中體會:一讀,體會母親話里的意思。二讀,思考這里的桂花為何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三讀,聯想思鄉的古詩。我當時認為母親對故鄉的熱愛與懷念,學生還是能體會到的,但評課的專家認為此環節還未到位,可能是缺少了點睛之筆吧。古人說:書到用時方恨少。我說:“課到上過才知憾!”又是汗顏的“汗”。
在教學最后的教學遷移上,我利用一組:春游、運動會、旅游等照片,激發學生說一說童年生活的趣事。評課時,專家認為此環節額落腳點是思鄉,并非童年趣事。而我對專家的看法持有異議。十來歲的學生,身在家鄉,如何思鄉?沒有生活積淀!童年趣事就是熱愛家鄉的最好體現!也是美的回歸。
最后,是“綠色教育”與日常課的沖突。
我對“綠色教育”的認識還很膚淺。課堂上存在著許多問題,盡管在努力實踐中。平時,日常的語文課很耗費課時;一篇閱讀課文要二、三課時;一篇非閱讀類課文,要四、五課時。不知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本人課堂教學藝術水平。
學無止境。教學也是如此.?释麑<、領導引領導航,讓我們共同建構語文“綠色”課堂新境界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執教的《酸的和甜的》一課正是想努力體現這一教學思想,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執教后,我覺得本堂課基本突現了學生這一主體,彰顯了學生的個性。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覺得這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秘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了有趣的童話世界。用自己親切生動的語言引領學生與小動物們同喜同樂,同急同憂。用形象的語言描述誘人的葡萄,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垂涎欲滴。整節課在寬松民主的'氣氛下進行的,師生關系比較和諧,學生學得比較輕松。
(二)朗讀想象,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朗讀是低年級的訓練重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在學生讀得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讀出不同的情感體驗。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交流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描寫小狐貍、小猴子等語言、動作的語句,使學生充分地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積累語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抓住時機,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小狐貍和小猴子的心理活動,加深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感情朗讀做好鋪墊。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感受和獨特的體驗,鼓勵學生讀書有不同的感受。如指導學生讀狐貍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體會當狐貍忙乎了半天,還摘不到一顆葡萄時,他會怎樣?從而根據自己不同的理解讀好“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在引導學生解決“為什么狐貍硬說葡萄是酸的?他心理會怎么想?”這一問題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等。
(三)品詞析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小學階段是語文素質的初步形成時期,是奠定基礎的時期。所以,在小學階段,必須注重語文基本素質的訓練與養成。二年級屬于低年段,應該培養學生初步理解詞句的能力。這節課,我對關鍵的詞句,啟發學生反復揣摩,深刻理解,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句中加了“迫不及待”、“大口大口”等詞后的不同表達效果,通過感情朗讀、動作演示、聯系生活運用等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了詞語,積累感悟語言。這種精雕細刻式的閱讀和討論,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作者譴詞造句的精當,理解了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的妙處。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激勵評價的語言應更豐富。
好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知識點,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本節課,我很注重體現評價的多元性,采用了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形式,但在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上,語言有些貧乏,沒能在學生最需要鼓勵的時候進行恰到好處的點評,在以后教學中仍需加強。
(二)加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學生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由于學生年齡小,教師應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對于個別小組的合作學習只停留在形式上,老師應作為學習的參與者參加到小組的學習中,以平等的身份引導孩子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學完本課我反思了,有一定的成就感。課前和學生一起搜集了描寫秋天的詞語,觀察了秋天的變化,從氣候到衣著。為此,我讓學生去“尋找秋天”。把學生帶到操場,來到小河邊,從小河邊完全可以觀望遠處的田野。在我的引導下,很多孩子都能用一句完整的話描繪秋天的景象。如,有孩子說“秋天在校園里”。也有孩子說:“秋天在田野里,小河邊”,還有孩子說:“秋天在藍天上”;氐浇淌,我將孩子們說的每一句話一一板書在黑板上,并引導學生把所觀察到景象仔細地說說,邊說我邊板書特殊的重點的詞句。如:秋天在藍天上、天高云淡、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一會兒……。秋天在田野里,農民伯伯忙豐收,田里的稻子金燦燦的……。秋天在校園里,小朋友穿上了秋裝,一片片樹葉……(為了銜接新課內容,設置懸念,這么美麗的景象是誰諦造的呢?是雨。)
本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優美,采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再現了秋天的美麗。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全文以秋雨為線索,像一串美麗的佛珠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描繪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如果說,本人的教學能體現成功的話,那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
一、抒情散文重在“閱讀感悟”寫法。
首先通過課文“錄音”“范讀”在“讀”的環節中,我領讀了課文三遍,什么也不講,也不提示,就是深情地領讀。在讀第三遍時,孩子們是完全進入了角色,不知不覺孩子們自己讀起來了,我便悄悄地“撤消”了領讀,為了激發孩子們的激情,我偶爾也將文中具有親切,神秘之感的語言領一句,如“梨香香的,菠蘿甜甜的,還有……”孩子們會情不自禁地“還有草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氣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從學生朗讀的情感中完全能體現出“好多好多”“都”是重讀了。通過重讀一種親切感便沉浸其中,更能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本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構段上很有特色。三年級學生正是作文入門階段,作為語文教學,學生有必要進行簡單的分層,分段,了解最簡單的習作結構“總—分—總”,能掌握“總分、分總”等關系。如,本文第2—4自然段中,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是這一段的總起,下面進行分述,可以說是按總分的順序構段的。那么怎樣按照總分的順序構段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語文知識與寫作中的小技巧。
在這環節中,我以“校園”為話題,引導學生按春、夏、秋、冬的特點,說說“我眼中的校園”。學生說的很火熱。一女孩說:“我眼中的校園是溫柔的。風兒輕輕的,小草也偷偷地鉆出地面,更溫柔的是操場邊上的兩棵柳樹,枝條柔柔的,枝條上還吐出了點綠,像綠色的小米粒……。”這下舉手的多了,一孩子又說:“我眼中的校園是寂寞的。因為我們開始暑假了,一離開就是兩月之久……!币荒泻⒄f:“我眼中的校園是潔白的。要是下上一場大雪,校園里白了,房子上白了……。”(學生有了這步基礎,要傳授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就不難接受了。)
第一、要把握所敘述事物的總體特點,明確這些特點是通過哪些具體方面體現出來的。
第二、組織語言構段。(中低年級學生寫作文,難免在語言上不是很豐富,如果根據習作題材,組織構段,這樣,每個孩子都會有話可說,而且層次不亂。)如、描寫家鄉的小河,同學們可以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加以描寫。在構段時,可以引導學生先總寫這個季節小河的特點,然后抓住每一個季節的具體特點描繪,這樣會使你的構段更清晰。
二、抒情散文在“讀”中賞美。
本課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秋雨人格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使本文的描寫形象,生動、富有詩意。那么,怎樣體會文中藝術化的語言呢?首先,結合語言環境來理解詞語。如、文中第2自然段的“五彩繽紛”這個詞語比較抽象,但是當孩子們讀完了這一段,眼前一定會浮現出黃色的銀杏樹,紅紅的楓葉,金色的田野和五顏六色的菊花,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繽紛”指的是什么意思了。
然后,理解句子時要聯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時的生活積累,同時反復朗讀品味,體會文章語言的妙處。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________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我們,冬天快要來了!边@些句子學生只要聯系上下文,結合自己平時的積累,就能基本理解了。因為平時我們都知道鑰匙是用來開門的,用“秋天的雨”這把鑰匙來開“秋天的大門”的比喻非常形象;“喇叭”是用來向人們傳達信息就是告訴人們“冬天快要到了!毕嘈藕⒆觽冊俳涍^反復朗讀,體會就會更深。比如,朗讀時要充滿感情地把秋天的美麗,豐收、歡樂體現出來。語氣歡快活潑,語調輕柔洋溢,語速較快,聲音以“虛聲”為主,表情愉悅陶醉,眉宇舒展。
第三,進一步體現“閱讀與寫作“的.快樂。
在寫作時,中心要定在哪幾個方面,這是閱讀與寫作的重點。在這環節,我出示了閱讀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秋天的雨的?很顯然,課文從“植物顏色的變化;果實的氣味;小動物的活動,樹木的樣子”三方面來寫秋天的雨的。在這環節,我安排了三道“快樂題”。
1、我要搜集一些描寫秋天的詞句。
2、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畫下來。
3、我要和爸爸或者媽媽一起去秋游。
。ㄎ已惨暳艘蝗海⒆觽兺瓿傻煤芎。優美的詞,美麗的畫,眼里的秋收景象。)我邊巡視邊指導!坝梦淖謱懙摹乙デ镉巍钡耐瑢W。(首先要確定什么時間,去什么地方秋游,并要寫一寫做好準備工作,然后在秋游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遇到問題可以請教老師,家長。最后,回來以后,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整理一下,寫一寫,讀一讀。
巧用多種修辭文采。出示例句(課文第2自然段)。點撥:這段文字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秋天寫得如此生動美麗。
練習并落到實處:用上這幾種修辭手法,來寫一下春天的風吧!春天的風,有一支神奇的畫筆。
總之,“美文美言”不在辭典里,它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萬物之變化,巧妙地“安裝”關鍵詞句,使其“萬綠叢中一點紅”用心思考借助想象和聯想去表現生活中的美。有“體驗”與“感觸”才會寫出優美的文章。通過體驗產生興趣,寫作才會快樂,愉快就是寫作興趣的源泉。“閱讀與寫作”就是一對孿生兄妹,“魂不離體,體不脫魂”語文教學就是這樣飄妙神奇,它需要老師有“一雙巧手”“一張巧嘴”—“能抓、能寫、能畫、能說……”。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我叫足球》這篇課文講述了足球運動的起源及發展概況。可能是自己不喜歡運動的緣故吧!第一次讀這篇課文,一點感覺都沒有,自己都找不到這篇課文的切入點,不知道哪里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上這篇課文真的是一點兒信心都沒有。我覺得帶著這樣的心去上課,肯定是走于形式。后來我想,我對足球沒感覺,不等于孩子沒有!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學,讓學生來教我呢?于是,我布置學生自學課文,扮演足球來進行自我介紹。學生倒是很積極,他們回家后都觀看了足球賽,還主動找體育老師了解足球比賽的規則,讓體育老師教他們踢足球。還有些學生來問我足球的年紀到底有多大了,為什么只有在皇帝過生日的時候才踢足球……我也幫忙查資料,熱心地回答著他們的問題。課前孩子們主動地了解了他們想知道的感興趣的一些知識,課上,我沒有教,而是互相交流。我沒想到,這篇課文是這樣輕松愉快地學完的。走出教室,我真想說:“放手真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在教學課文最后一段中“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們邊疆的一所民族小學。這句話中,孩子都知道該怎么讀。于龍很會說,立即說這是因為我們很自豪,應該很自豪的讀。我把這個詞寫在黑板上了,表揚了于龍的感悟很準確,便問孩子什么是自豪呢?有同學立即喊出來是驕傲的意思。可是立即有反對的聲音,很堅決的聲音“不是,不是驕傲的意思!”我沒有正面回答,只是進一步反問孩子是嗎?我看到呂華廷正在玩著什么,故意以他為例子,說了“呂華廷最近的字寫得很有進步,老師表揚了他,他立即得意洋洋,驕傲極了!這是個驕傲!苯又峙e例說當我看到中國健兒站在領獎臺上看著中國的國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的心里真是無比驕傲!請同學們說說這兩個驕傲意思一樣嗎?在這么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孩子立即分辨出不一樣,立即說第二個驕傲就可以用自豪了。那么我們課文里的自豪是為什么自豪?“為這所學校的美麗自豪!”“為小朋友在這里快樂的生活自豪!”嗯,已經點到了,我就此止步。還是用讀的方法,讀了孩子喜歡的句子,有一些學校環境美的句子,一些窗外安靜的'句子,請孩子們多讀讀這些句子,讀好這些句子。
在生字的學習中,我只重點和大家學習兩個字“舞”和“戴”兩個難字,其余的幾乎略過不說?吹胶⒆觽兊淖鳂I交上來時,我發現大部分孩子能夠寫正確,個別孩子不對。不過書寫的質量不高,寫得不漂亮,我又花了半節課時間練書寫。寫一手好字,是語文課應該追求的,應當是每節課都必須要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葉瀾教授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成生命的涌動!
一、在推敲語序上激活文字
在《給老師的一封信》中有這么一句,“7歲那年,開學的第一天,媽媽牽著我的手,把我送進了學校。第一個迎接我的是您――顧老師!
這篇文章滿懷深情,字里行間充滿了對老師的喜愛。我在備課的時候,反復地讀著這句話,慢慢地,那一個破折號的味道就在讀的時候越來越有味了。讀到您的時候,一頓,然后親切地喊出那個親切的名字:顧老師。
上課的時候,對這句話,我讓學生換一種方式說說,學生說出兩種:顧老師是第一個迎接我的.。第一個迎接我的是顧老師。
然后,請大家聯系上文,慢慢地讀,細細地想,有了一個破折號,你讀了什么?那種對老師由衷的敬意,親切就在一個個同學的朗讀體會中被悟出了。是的,我們的平淡的文字需要細細琢磨才有語言的滋味。
二、在一個承接詞中激動思維
《敲開世界冠軍的大門》中有一段插敘,連接的句子是:是的,災難深重的中國,在歷史上蒙受過多少屈辱!這一句中的“是的”一詞,讓人回味良久,這里有無奈,痛心,憤怒,傷心,這一切,怎么讓學生品味,我也同樣采用了比較的方法。先學下文,學生在了解中國受到兩次侮辱之后,出示了一個說話訓練:這樣的侮辱,是對中國人,是對中國的( )!從而比較深刻地理解屈辱一詞,然后告訴同學劉長春不怕艱辛,輾轉二十多天參加比賽的事情,深情地說:如果單單看課文的內容,我們可能會對這個人產生不屑的想法,當我們了解了背后他付出的艱苦努力之后,我們對這們的探索者產生更多的敬重之情,這不是他是錯,是因為當時的祖國――災難深重。了,出示句子:災難深重的中國,在歷史上蒙受過屈辱!然后,加上一個詞:多少。介紹時代背景。再放入句子中讀。最后,加上一個“是的”,你用心地讀一讀,作為了一個中國人,你體會到了什么?
一個簡簡單單的“是的”讓我們對文章有了許多的聯想,這樣的聯想又都是緊緊圍繞文本的價值所在,這樣的抓點,是把語言讀活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小學語文《桂花雨》是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執教的一節比較成功的公開課。在教學中,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使閱讀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教學更加生動、感人。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
小學語文《桂花雨》一課是閱讀課文,課堂時間應主要在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上。課文的重點就是從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作者寫家鄉桂花的香與中桂花的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讀了課文后,你感到了什么?學生尋著問題找到:“香”、“樂”兩個字,于是我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字,然后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能體現你感到“香”、“樂”的句子或段落。這樣,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文中找句子,找到一個句子或段落就用課件出示一個,引導學生讀句子、段落,體會句子含義,學生在找、讀中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抓住了文章的重點。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對家鄉以及家鄉的人與物的思念,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要學生自己抓住難點并突破難點是見不容易的事。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桂花樹、我搖樹時等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感受,然后思考媽媽的話:“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過家鄉院子里的桂花香!弊寣W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兩處的桂花一樣不,不一樣在哪,按作者寫的應該是哪處的香?為什么媽媽又會這樣說,于是在比較中學生自然就講到了家鄉的原因,于是我再出示課件:這里的再,也比不過家鄉。通過句子練習,學生一下就懂得了課文中作者句子后面的潛臺詞,突破了難點。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閱讀教學達到人文化境界
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能創設情景,將語文外的多種因素調動,配合語言文字達到美育作用。
首先,我使用了淺蘭色的底版,在這個底版上采用的是黑色、黃色和橘紅色的`字體,給人舒適的感受。比如說“桂花”我就用的是黃色的字體,使人聯想到桂花是黃色的,而“香”用橘紅色,給人以溫馨之感。
此外,我還插入了高清晰度、具有美感的圖片,有桂花樹、桂花和我和媽媽搖桂花樹的圖片,還有透析心靈感受的小雨圖,這些圖片能幫助學生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人與物。
另外,我還從音樂庫中找到了一段很舒緩的音樂,在學生自己感悟課文后,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有感情的讀課文,仿佛都進入了那個美麗的故鄉,看到了桂花、感受了搖花的樂趣!
我認為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課件在語文內閱讀課文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小學教學反思11-26
教學反思小學語文12-2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7-10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6-13
小學教學反思(語文)12-11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1-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