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位與脫節幼兒園長教學反思
作為園長,身在現場,我很清楚,曉宇老師想要幫助兒童獲得的認知是:大米磨出來的是大米粉。而曉宇老師的實驗是讓兒童比較兩種白色粉末的不同。即使兒童知道大米磨出來的粉末是與面粉不同的,也無法獲得大米磨出來的是大米粉的認知。
因為對于大米粉的認知屬于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不是通過探究就能夠獲得的。就像如果我們不知道"杯子"叫"杯子","杯子"這個知識的`獲得是不可能通過探究獲得的。最簡單的直接獲得認知的方式就是有人直接告訴我們,它叫"杯子"。
通過比較兩個東西的不同來獲得概念是不行的。兒童的認知過程應該是先知道這兩個東西的概念,然后再比較區分兩者的不同,建構對兩者概念的深入理解。
另外,兒童通過直接操作、感知獲得的是經驗不是知識。知識是被概括、總結、普遍化和反復驗證的經驗。經驗又分為物理經驗和邏輯經驗。
案例中,兒童把大米磨成粉末的過程,獲得的是物理經驗:大米經過研磨可以變成粉末。而知道大米磨出來的是大米粉、黃豆磨出來的是黃豆粉,什么東西磨出來的是什么粉,這是邏輯經驗。
案例中,孩子的興趣其實還停留在物理經驗上。孩子此時就是對磨的動作、過程感興趣,至于磨出來的是什么,孩子其實并不太關心。
孩子根據經驗,認為白色的粉末就是面粉,于是在磨出粉末后,非常激動、愉快地說磨出"面粉"了。他們只是用"面粉"這么一個詞,表達當時激動的心情,并不關心磨出來的東西叫什么。此時,孩子的興趣還沒有發展到邏輯經驗上面去,而老師的目標是讓孩子獲得邏輯經驗。
因此,教師的目標與兒童的興趣之間錯位了,教師的目標與比較實驗之間也是脫節的,沒能幫助兒童建構起新經驗。
【錯位與脫節幼兒園長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脫節與融合10-22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與文化脫節問題研究10-18
幼兒園教學反思與設計3篇02-09
淺談數學面臨著與現實脫節的危機10-31
大學與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脫節與銜接論文08-19
幼兒園研修與教學反思(通用6篇)07-08
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01-10
數與形教學反思12-27
物理教學設計與反思12-24
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