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
“助跑跨跳”是幼兒園大班體育基本動作訓練之一。以往我們都是透過示范、講解和練習的方式教幼兒學習,幼兒既不了解學習的好處,又對單調的練習不感興趣,所以很難到達好的學習效果。去年11月,受培訓的啟發,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體育活動目標,我班嘗試設計并開展了以學習“助跑跨跳”基本動作為主要資料、以“學做解放軍”情景游戲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播放背景音樂《小號手》用雄壯有力的音樂和模仿動作激發幼兒學做解放軍的用心性
來到戶外,我告訴孩子們玩學做解放軍游戲,并發給他們一顆紅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感。隨著節奏鮮明、雄壯有力的《小號手》音樂,孩子們自然地挺起胸脯抬起頭,精神抖擻地排好隊伍,開始了準備活動。在音樂的伴奏下,我帶領孩子們學著解放軍的樣貌雄赳赳、氣昂昂地練習分隊走,按口令做敬禮、吹號、射擊、投彈等動作。情境逼真,具有鮮明特點的準備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用心性。
“跨戰壕運子彈”讓孩子在體驗中領會動作要領
我以班長的身份給“戰士們”布置了“跨戰壕運子彈”的任務。這個任務需要跨兩道“戰壕”,為了保證成功地將“子彈”運回,我讓“戰士們”自選分成兩組,嘗試跨兩種“戰壕”。孩子們一聽跨“戰壕”,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的任務剛布置完,他們就分組進行了嘗試。
助跑跨跳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學會用力蹬地,向前邁腿,這是我們在備課和親身體驗中摸索出的經驗。為了讓幼兒自己感受到這一點,我用纏上綠色皺紋紙的松緊帶設置了兩條寬窄不同的“戰壕”(一條是60厘米,另一條是75厘米)。
在初次嘗試中,跨窄“戰壕”的孩子多是對跨跳信心不足或潛力弱的孩子,但由于“戰壕”比較窄,他們跨起來比較容易;跨寬“戰壕”的孩子們因為潛力強,跨起來也沒有感到太困難。為了讓他們充分體驗跨越寬窄不同的“戰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練習時我將這兩組幼兒調換了一下。這樣一來,一些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難。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向解放軍叔叔學習不怕困難?吹嚼蠋煿膭畹哪抗,孩子們鼓足了勇氣站到起跑線后,聽到口令就向“戰壕”飛快地奔去。蹬地、起跳、邁腿,嘿!真棒,多數“小戰士”都跳過去了。
在試跳兩次以后,我及時組織孩子們進行交流,讓他們談談自己是怎樣跳過去的,跳寬的和跳窄的有什么不同。他們總結了經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悅。交流時,成功跨過“戰壕”的孩子們表現得既興奮又自豪。那些沒有跳過去的孩子聽了別人的經驗也受到了啟發,有的已經開始躍躍欲試了。但是,再次試跳時,仍然有幾個孩子跳但是去。于是,我又引導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分析跳但是去的原因。孩子們觀察后發現,這幾個小朋友之所以跳但是去,有的是因為離“戰壕”距離相差很遠就起跳,有的是因為跑得慢,缺乏沖勁兒,有的是因為沒邁腿。在同伴的幫忙下,這幾個孩子經過總結經驗,最后勇敢地跳過了“戰壕”。
幾次嘗試之后,幼兒自己得出了結論: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寬的要使勁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輕輕一邁步,跨寬的'要邁大步。
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6人一組自由組合,分成4隊進行“運子彈”的比賽。比賽開始了,聽到口令后,“小戰士”就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地跨過“戰壕”,陣地上的“小戰士”在不停地為自己的“戰友”加油,場面十分熱烈。但是,因為孩子們求勝心切,有的顧不上用力蹬地邁腿跨跳就掉進了“戰壕”,影響了動作的完成。于是,我引導幼兒重新調整了規則。新的規則規定,掉進“戰壕”的戰士所運的“子彈”不算數。這樣一來,孩子們將注意力轉向了跨越“戰壕”的動作,使游戲真正到達了鍛煉的目的。
“跨戰場炸碉堡”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跨戰壕炸碉堡”是這次活動的高潮。為了讓孩子充分體驗助跑跨跳的動作要領,在鞏固動作的練習中仍然感到搞笑,樂于參與,也為了使大班幼兒的游戲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戰性,我將大班冬鍛的投擲資料和跑的資料結合在這個游戲中,以期促進幼兒上肢力量和全身協調潛力的發展,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成功的樂趣。
我們用紙箱子制作了3個能倒塌的“大碉堡”,并安上了紙做的兇相畢露的大頭敵人,然后按照大班投擲達標的距離,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條1米高的障礙,以促使幼兒往高往遠投擲。
“碉堡”的出現,再次激發了幼兒游戲的用心性。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趕緊發布命令,于是,我又以班長的口吻命令“小戰士們”:“前方的陣地上,碉堡上的敵人正端著槍向我們瞄準,我們怎樣辦?”“小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炸掉它!”“對!我們要跨過‘戰壕’,跑到封鎖線前,再投‘手榴彈’炸掉“碉堡”。
一聲令下,孩子們拿起“手榴彈”輪流向“碉堡”沖去。當小朋友投出去的“手榴彈”炸倒了一個“碉堡”時,他們高興地跳了起來:“炸倒了,炸倒了!”為了增強游戲的情境性,在第二次炸碉堡時,我又播放了《小號手》的音樂。“小戰士”聽到激昂振奮的音樂后,勁頭更足了。他們依次跨越“戰壕”,把“手榴彈”狠狠地投向了“碉堡”。“戰斗”結束了,我與他們一齊押著俘虜(拿著被炸壞的敵人的頭像)勝利而歸。
這次活動之所以得到了孩子的歡迎,并到達了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預期目標,我想,主要得益于我們在活動前,對該動作關鍵點、幼兒特點和原有經驗的研究和把握。試想,如果我們僅靠教師的教學經驗進行示范講解,又怎能設計出為幼兒喜愛并適合其發展的活動過程和適宜的教育資料呢?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2
剛拿到《小兔逃跑》這一故事時,首先被這個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過之后才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在備課和準備教具時才發現,《小兔逃跑》這個故事并沒有配套圖片,也沒有相關的活動材料,之后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小兔逃跑的課件,思考到一些設備的問題,我就選取了幾張圖片作為上課時的教具,以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資料。在活動的中間環節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師逃跑了,你們怎樣辦”這一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學說“要是老師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這不僅僅有利于幼兒對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兒體會師幼之情,在開學之初也有必要讓幼兒了解師幼之情。在最后環節,建構式課程上是以游戲為結尾的,但我思考到,這學期才剛開始,經過一個暑假很多幼兒很難靜下來,再加上對與幼兒來說我是一位新老師,他們一下子還不會認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點困難,因此我把游戲活動該成了美術活動,讓他們學會靜坐,要求幼兒將自己討論后的結果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整個活動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有兩個地方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一是孩子們對畫面的觀察比較仔細,從高山上的大石頭到花園里的小花,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小兔子變成了什么,也能嘗試著用故事中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和理解。二是幼兒從故事中的一些語句中體會到濃濃親情,如“因為你永遠是媽媽的寶貝”、“把你吹回家”……
隨著故事的展開,孩子們在觀察、講述中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有的始終專注、用心參與,也有在講述時開小差的,課后想來,或許我的設計還需要調整,不能引起每個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情緒情感上沒能很好的喚醒孩子,雖然在上的過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間的親情,但并沒有很著重的講述,愿意是期望孩子在我的啟發下自己感受親情,但此刻大多獨生子女,他們并沒有真正去體會過父母對于自己的愛。所以幼兒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夠,同時對于這一點跟自己在講述時的處理有關,在講述時不能把語調和動作神態很好的結合是導致這一原因的問題之一。
從總體上來說,對于這節課的目標基本上到達了,幼兒對于“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點是肯定得存在的,還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這節課也使我發現幼兒的仿編潛力滿強的,讓我對幼兒的了解也更深一步。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3
下午的手工課是利用即時貼、蠟光紙、皺紋紙等進行自由創作,孩子們投入地“工作’著。
突然。正正大喊了一聲:“崔老師,你_長尾巴了!”緊接著,幾個孩子也跟著附和著說:“噢。崔老師長尾巴了!”
我回頭一看――屁股上長了一條長長的“紅尾巴”?隙ㄊ悄膫小家伙惡作劇粘上的,我生氣地問:“是誰弄的?”
活動室里頓時安靜了下來,鴉雀無聲。我想,肯定是孩子怕挨訓,不敢承認。我靈機一動說:“這條紅尾巴真漂亮,跑到老師身上肯定是想和老師做游戲了,是哪個小朋友想出來的'好方法啊,真棒!”
“老師,是我!币凛x勇敢地說,“老師,我做了一個牛寶寶,可是他沒有媽媽.我想請老師做牛媽媽,和我一起表演節目。”
“好,伊輝,我們來試試吧!”我說。
孩子們羨慕地看著我們表演。
平時。我們總是以“教師”的身分出現在幼兒面前。嚴格要求孩子,導致幼兒誠惶誠恐。師幼關系緊張。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我嘗試著以一個“玩伴”的角色出現.努力營造一種寬松、自由、愉悅的氛圍。讓幼兒放心、輕松、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自己的構想。也許這樣的引導還很膚淺,但是,我明白了: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師角色,是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重要一步。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影響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因此,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幼兒園工作的根本宗旨。那么影響教師專業成長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教學反思對于提高幼兒教師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大凡優秀的教師都是經過實踐-反思-總結這條途徑成長的。但是,深入實際我們會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不少幼兒教師,或由于對教師反思的意義認識不到位,或由于缺乏教育激情,或由于對教學反思還是一頭霧水,抓不住有價值的切入點,其撰寫的教學反思往往流于形式,難以產生啟發實踐的價值,針對這個問題,談談我自己的看法,但愿能給大家以啟發。
一、明確認識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關鍵因素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反思越來越引起教育界的有識之士的關注。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那么,如何提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呢?首先,明確教學反思的價值和意義是提高反思能力的關鍵。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教學反思,應當是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改進行為的過程。教師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和獲得發展的,讓幼兒充滿快樂并獲得有效發展的課程也是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
需要指出的是,具有反思精神的教師通常會以更客觀的態度對待教學以更科學的眼光看待、尊重每一個兒童,思考兒童的需要,設計相宜的活動和教學,并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效果顯著。因為,教學反思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邏輯化、條理化、理論化的表述,逐漸使自己對問題的思考趨于全面和深入,提煉自己的教學的成功之處,記載失敗教訓,進行整理、總結,作為自己今后教學的第一手借鑒資料,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彎路。促成自身經驗的積累與提升。堅持久了,必能把經驗的"點"連成"線",最后鋪成"面",形成自己的體系,這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假如,一名教師僅僅滿足于經驗的獲得,而不對經驗進行思考,他就只能在低水平上進行簡單的重復。假如,教師不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總結成功與否,或認為什么都好,或認為什么都不好,他就有可能永遠停留在一個水準上。相反,能夠和善于教學反思的教師會及時以現問題,總結教學的得與失,并不斷自我剖析,自我診斷自我調整,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并形成理性認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加快自身的專業化成長。但深入實際,發現有些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目的不明確,應付了事把教學反思看成是走"教育秀",是例行公事,收集書面材料……使教學反思表面化、形式化,如果教師是如此理解和貶低教學反思的價值和意義,并以這樣的心態來進行教學反思,那么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教育行為的改進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因此,只有明確教學反思的價值和意義,才能認真對待反思的過程,從而切切實實地去寫好教學反思,使自己不斷進步。
二、樹立專業精神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內在動力由于幼兒園的工作煩瑣而繁重,難免給教師帶來疲倦和厭煩,同時,這種"職業倦怠"給教師的工作態度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在對教師進行訪談時,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言論:"明天的教具和材料還沒準備好呢,哪有時間去撰寫教學反思","課前要準備教具,課后還要進行教學反思,簡直是要把我們累死……"。這表明在不少教師心中,教學反思僅僅是一項他們不得不應付的工作,是他們本職工作之外的額外負擔,是忙上加忙,不能正確地認識教學反思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反思的過程中敷衍了事。
然而,這種形式化、無效的教學反思往往出自缺乏教育激情的教師之手,"職業倦怠"的教師沒有責任心,工作缺乏主動性、積極性,于是,寫教學反思僅僅滿足于完成任務。對這些教師必須引導其認識到工作和事業的意義,認識所有職業的辛苦,使之重新樹立職業理想,增強職業信心。只有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才能讓教師逐步走上主動反思的道路,只有在反思自己過程中,得到真正的、積極的回饋,內心得到真正的感動,才能形成內在動力,才會愿意反思,愿意堅持反思。
三、加強指導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主要是指教師對自身或他人的教育行為及效果的分析與思考。教師通過觀察和反思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和表現,分析和判斷活動內容的選擇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求,確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過程和所投放的材料是否適宜,教育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指導策略是否有助于幼兒自己建構知識經驗……通過這樣的思考進行
總結梳理,并及時調整教育的相關因素,構想出更加完善的教育策略,然后再實踐、再反思、再總結,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是教師理解和內化新的教育理念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實踐過程。但教師往往在教學反思時不夠深入、應付了事,或找不到切入點,感到茫然,有些教師甚至受到不良心理的影響,導致"重思優,輕思缺"的現象,只找出閃光之處,對不足之處較為忽視,缺乏深刻的反思,作為教師應避免這種不良心理,否則將在教學過程中多走彎路,影響教學能力的提高。筆者認為:"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把閃光點、亮點梳理成理性的經驗供人借鑒和共享這固然重要,但對于不足之處的反思更加重要"。只有在教學實踐中及時反思,查找不足,分析原因,進行調整,才能使教師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創新,更加精彩。
誠然,幼兒園應該重視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把教學反思當成學園教研工作的重要方面來抓,努力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然而,有些教師對教學反思找不到切入點,有茫然、有困惑,對于這些教師應給予指導和幫助,通過批閱反思,集體研討、個別指導,個案分析、學習優秀教學反思等形式進行實效性的指導,引導教師從教學活動中,抓住較有代表性的案例為切入點,然后分析原因,再提出整改措施,這三個要點進行突破,提高教師反思能力,讓教師在教學中不斷重塑與創新。
四、搭建平臺是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效率保障教師寫教學反思主要是以不斷增強自身積累,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他具有回顧性,也有過程性,但更需要有前瞻性。隨著園本課程的步步深入,研討活動越來越引起重視,這樣就給每位老師創建了反思的各種機會,搭建了展示反思的平臺,拓展了學習、交流反思的空間,使教師的教學反思得到更多層面的展示。如:幼兒園重視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業務園長把閱讀教師的反思作為工作任務,對教師交來的一篇篇反思認真閱讀,給予點評,對精彩片段和亮點還要給予肯定;對有一定討論價值的教學反思,應在一定教研范圍內交流,以引發對"熱點"或"困惑"的討論,促進反思者與大家的思想交流,共同研討問題;對有深刻的反思,可以利用幼兒園網站、班級網站、教師博客等將其公開,引導全園教師、家長及園外同行交流互動;對有思想、有借鑒價值的教學反思,要及時推薦給相關刊物發表;還可在學園舉行優秀教學反思的評選活動等等。這樣,教師才會互相促進、認真對待、深入思考,反思的效率才會得到保障,反思的價值和意義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學反思能力在教師成長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確,有價值的反思能促進教師對自我行為的改造和重塑,能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的不斷創新,因此,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注重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5
來幼兒園當中班老師有三個月了,在這三個月的教學中,我的感觸挺多的,記下來以便日后學習參考用,幼兒園的教學反思。
來到幼兒園首先給我的震撼就是顛覆了我對傳統幼兒園的概念,幼兒園里的孩子雖然小,但他們也是有教學任務的,只不過他們的 教學任務并不是教孩子認識多少漢子,學會多少數學題,幼兒園的目的是開發孩子的腦細胞突觸,增進孩子大腦的發育。比如說,我認識的一個兩歲的小孩子,他可能背過三字經,現在卻背不出來一句,也可能他還不會做一道算術題,但每一個第一次看見他的人都會驚嘆:這個孩子太聰明了。為什么?因為他的眼睛給人的感覺是有靈氣的,而且他看一件事情的思維方式比同齡人要強很多,也可以說超出了他這個年齡段孩子該有的思維。也比如我們平時會看到這樣一個孩子,他聽不懂大人的話,而有的孩子,你跟他說的話他能理解,這就是孩子的差距。
但我要說的并不是什么所謂的天才、神童,這樣的孩子很少,不是沒有,但大部分孩子出生的時候還是一樣的,都是普通的嬰兒,至所以會有不一樣的成長結果,跟他們的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教學反思《幼兒園的教學反思》。有的父母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他并不知道如何科學的教育孩子,給孩子真正想要的`知識,讓孩子自由成長,這樣的孩子也可能會是很優秀的,但他們的大腦細胞浪費了很多,影響的他們可能會成為天才的可能。有的父母則干脆是不管不顧,任憑孩子發展,這樣的孩子很危險,因為,他們會自發的跟外界學習新知識,而這個新知識有可能是好的,也不排除有壞的信息的傳入,以至于孩子有走向歧途的危險。還有一類父母,他們對孩子管理的特別嚴,讓孩子學習很多東西,比如鋼琴、小提琴、舞蹈、繪畫等等,也不管孩子愛不愛上,這樣我個人認為會抹殺了孩子的童真,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把孩子的童年該有的童趣直接扼殺在搖籃里了。讓孩子多學點東西的想法是好的,但要讓孩子自主選擇。最后一類家長,就是既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又懂得如何教育孩子,這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即使先天有缺陷,但他也會不虛此生的。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6
小班孩子特別喜歡朗朗上口的兒歌,借助生動形象的圖片,他們能很快理解兒歌內容,在一定的情境中,他們愿意朗誦兒歌內容,一些孩子能很快學會朗誦兒歌。兒歌《媽媽》內容簡單易懂,分為三段,句式整齊,具有一定的情節性,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便于孩子理解。
兒歌《媽媽》這一活動我提供了3幅圖片,讓幼兒在欣賞圖片的時候感受兒歌的意境。我讓幼兒欣賞一遍兒歌后問他們:“小朋友,在兒歌中講到了哪些媽媽?”幼兒基本上能夠說出來。教師再次朗誦兒歌后提問:“他們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寶寶的?”大部分幼兒能夠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最后結合圖片,小朋友們也基本能夠朗誦兒歌內容,但覺得小朋友們還是不能很好地體會媽媽關心、愛護寶寶的意境,感覺他們只是在學背兒歌。
為了了解幼兒是否能理解兒歌的內容、體會其中的意境,我請小朋友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媽媽也關心、愛護自己的寶寶?是怎樣關心的?小朋友們的思維不夠活躍,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媽媽是如何關心、愛護自己的,并沒有聯想到動物媽媽,說一說其他動物媽媽是怎樣愛護他們的寶寶的。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7
在語言《分房子》活動中,結尾部分我設計了語言游戲“接龍”,讓孩子在孩子的提問要求下嘗試接答結果,“因為天氣太熱”(所以我要洗澡,所以我出汗了,所以要開空調……)“因為我愛吃蔬菜”(所以我的身體好,所以我長得高,所以……)
案例實錄:有一天,午時起床后,我正給女孩子梳頭,佳佳走過來告訴我說她肚子疼。于是我用手輕輕給她揉了揉,提醒她如果還疼就告訴教師。當我組織正常的教育活動時,突然“嘩”的一聲,佳佳吐了一地,臉上、身上全是嘔吐物。見此情景我急忙替她擦臉,幫她脫下弄臟的衣服。琪琪看見了把自我干凈的衣服遞給我說:“教師,今日佳佳沒有帶書包,我把衣服借給她換!碑敃r,我很感動,一個5歲孩子在沒人提示下主動幫忙同伴,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仡^再一看,大部分幼兒用手捏著鼻子,捂著嘴巴,一副厭惡的表情。
結尾部分的設計,將故事教學與孩子們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這樣有助于幼兒更好的掌握“因為……所以……”的句式!耙驗椤浴笔且粋因果關系的短語,將這個短語的學習運用在語言游戲中,比較貼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有效地調動孩子們的情緒,為幼兒正確使用短語“因為……所以………”作了鋪墊。讓幼兒能主動學習,敢于嘗試思索,說出不一樣的答案,較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嘗試精神,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8
富有情境性和趣味性的投擲游戲不僅能提高托班孩子的運動能力,幫助他們獲得輕松、快樂的情緒體驗,還能讓他們在快樂的玩耍中不知不覺地消除對陌生環境的焦慮感。與水相關的各種投擲游戲,看似簡單有趣,卻對肢體動作的協調配合能力有較高要求。因此,通過開展這一類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孩子在水中自然地發展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自主積累運動經驗,獲得快樂體驗。
一、嬰幼兒行為分析
●丫丫在水池里玩海洋球,她看到水池中有些球浮在水面,有些球沉在池底。丫丫捏住一個紅色的海洋球用力把它按下去,手一放開,海洋球又浮到了水面上。丫丫看了看,又拿起一個沉在池底的海洋球,再把手放開,海洋球就沉了下去。
分析:托班孩子在水中玩球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發現不同材質的球在水中發生沉浮的有趣現象,并對此產生好奇。在反復的操作擺弄中,孩子的動作表現看似在試圖改變或探索物體的沉浮現象,但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些動作僅僅是一種游戲行為而已。
●寶寶來到了“滑滑樂”,他拿起一個海洋球放到滑梯軌道上,球從上面滑下去,輕輕落到水里,濺起了一點小水花。寶寶又拿起兩個海洋球,同時放到滑梯軌道上,兩個球落到水里,濺起的水花比剛才更高。甜甜看見了,她拿起一個沙球也放到滑梯軌道上,沙球快速從滑梯軌道上滑下去,“咚”的一聲,球沉了下去,濺起很高的水花,甜甜開心地笑了起來。
分析:在考慮發展托班孩子運動能力的同時,更需要關注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和參與興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模仿,在模仿同伴和嘗試新玩法獲得成功后,就會有快樂的情緒表現。
●然然從筐里拿起海洋球,對準“小河”的“球門”投過去,海洋球在離“球門"很遠的地方掉了下來,沒有投準。恒恒看到了,他一只手拿起一個沙球,朝“球門”投過去,沙球在“球門”前碰了一下,沉了下去。恒恒又拿起一個大一點的沙球,雙手舉起沙球用力朝“球門”投去,球投到“球門”里并快速沉了下去。
分析:在動作技能發展上,隨著托班孩子投擲動作的不斷重復和熟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與平衡能力隨之提升,自信心也增強了。孩子將投擲物投入“球門”時發出的聲響、激起的水波,能更有效地激發他們快樂的成功體驗。
●軒軒和天天在投擲區“打怪獸”,只剩下一個球了,軒軒和天天搶了起來,軒軒用力把天天推倒拿到了球,天天坐在地上哭了……
分析:托班孩子交往能力弱,容易出現爭搶玩具的現象,在交往中帶有明顯的自我中心傾向,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常?俊拔淞Α眮淼玫阶约合胍臇|西,當滿足其所需時會立刻忘記不愉快,迅速投入游戲中。
二、教師的支持行為
1.在戶外一角創設安全、有序、寬松的玩水環境,如干凈整潔的玩水池,并提供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塑料球和防水的沙球,便于孩子觀察沉浮現象,有助于孩子積累有益的前期經驗。
2.創設“滑滑樂”的玩水環境,提供不同材質的球(如海洋球、防水的沙球等)作為玩“滑滑樂”的材料,材料的大小要便于孩子抓握,擺放的位置要便于孩子取放。在玩“滑滑樂”時,借助滑梯軌道玩球、滾球,孩子能直觀地觀察球從高處滑向低處濺起不同水花的有趣現象。
3.教師應參與孩子的游戲,通過自身正確的示范引導、語言提示,鼓勵孩子在投擲時能將手臂舉得高些再投擲,較好地鍛煉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促進其精細動作的發展。
4.為使孩子能盡情游戲,避免爭搶,在打水球游戲中教師應盡可能地提供數量充足、相同的玩具或材料,滿足小年齡孩子平行游戲的需求。
5.教師應根據孩子活動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球門”的遠近。
三、活動建議
第一,打水球活動需要依據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首先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和參與興趣,創設溫馨、色彩鮮艷的活動場景,提供適宜、有趣的游戲材料,讓孩子在快樂游戲中發展運動能力。
第二,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先觀察孩子喜歡選擇何種投擲材料,了解其喜好和需求,以便在開展區域活動時進行適時調整。此外,應選擇大小、輕重適宜的投擲材料,過大或過重的材料都不利于活動的開展。
第三,可以充分利用打水球活動培養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建議將打水球的輔助材料放置在相對固定的地方,并貼上相應的圖片標簽,便于取放和收拾整理。
第四,教師要注意投擲目標的擺放位置,引導孩子始終朝一個方向或中央位置進行投擲,相互分散確保活動安全,并為孩子創設足夠大的游戲活動空間區域;顒舆^程中要始終注意孩子是否出現疲勞或過度興奮的.狀態,控制好運動量。
第五,建議在適宜玩水的季節進行打水球游戲,避免因為水溫過低導致孩子感冒。在活動結束后應及時更換衣服避免著涼,做好保育工作。教師還應時刻觀察和提醒孩子活動時的安全,可以鼓勵家長多陪同孩子共同參與游戲,幫助孩子發展運動技能,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附環境創設:
◆材料準備:在戶外放置若干個置水的塑料水池(遠近不一)、滑梯勒道:提供一定數量的海洋球、沙球(用防水材料制成)、橡皮球、小皮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是否會使用各種材料與水產生互動(將球按入水中、從高處滾球、扔水球等);觀察孩子玩水球時是否伴有語言,能否與同伴交流;觀察球在水中發生沉浮現象或球投入水池濺起水花時,孩子的情緒反應;觀察孩子在打水球時手臂是否能舉高并嘗試舉過頭頂。
附游戲活動:
活動1:沉浮游戲
◆材料準備:塑料水池中置少量的水、海洋球、沙球、橡皮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在水池中用手向下按球時有何發現:當出現沉浮現象后,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反應。
活動2:滾球游戲
◆材料準備:滑梯軌道、置水容器、海洋球、小皮球、沙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最喜歡把哪種材料滾入水池中;當材料滾入水中濺起水花時,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反應。
活動3:投擲游戲
◆材料準備:置水容器、小沙球、海洋球、紙球等。
◆觀察要點:觀察孩子投擲時是否將手臂舉高;觀察孩子投水球時是否伴有語言,能否與同伴交流;觀察孩子在打水球的過程中又生成了哪些新的行為。
附小集體活動:
打水球
活動目標
喜歡用各種材料玩打水球的投擲游戲,感受運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型塑料箱內置水,箱子外殼貼有卡通“家”的圖案或標記。
2.海洋球、小沙球、塑料紙球等投擲材料(顏色鮮艷并豐富)。
3.熱身律動音樂和游戲音樂。
活動過程
1.“小花狗學做操”的熱身律動:運用兒歌引發興趣,初步進行全身活動。(律動兒歌《小花狗學做操》戴上帽子真神氣,兩只胳膊有力氣,抓起骨頭舉一舉,彎下腰來吃東西,小腳累了踢一踢,蹦蹦跳跳真歡喜。)
2.“小花狗打水球”的情境游戲:初步嘗試練習肩上投擲的動作。
3.和“花狗媽媽”送球寶寶回家:自由選擇喜歡的球再次練習肩上投擲。
4.“變遠的小水池”:適度增加游戲難度,鼓勵孩子嘗試挑戰。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9
小班幼兒剛進入幼兒園,對是非的分辨能力較差,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意識都很弱,在這個《寶寶愛自己》安全周中就有一堂《不跟陌生人走》,在開學初,家長排隊接孩子時,幼兒就會哭著跑著要沖出去,因此針對于這類現象,我們就專門利用空余時間進行了教育,幼兒安全教育的本質是生活教育。
這次安全周中的《不跟陌生人走》鞏固了開學初教給幼兒的理念,在課上我考慮到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的,因此我以談話的形式引出動畫故事《小熊安全教育》通過故事讓幼兒知道小熊是因為相信了陌生人的話而被賣到動物園的,從此小熊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親人,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么。再舉例介紹小雨在學校發生的事讓幼兒懂得不要跟陌生人走,陌生人硬拉著你走你要反抗。在活動中請配班老師客串做陌生人,設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初步對我們班幼兒形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因為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后指導孩子如何去做,特別是配班老師用糖果和玩具誘惑時,我班的個別幼兒有點動容了,看上去有點想跟走的趨勢,我抓住了這一點進行了針對性的教育,讓幼兒明白不能隨便亂吃東西,因為可能食物里已經下了藥,吃了你就被抱走了。
整個活動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這次活動,由于是假設性的,讓認識的老師來做壞人,不能真正的測試,只能停留在讓幼兒了解的層面,我如果請其他班的陌生人阿姨來客串會更客觀,最后我覺得還可以延伸到家園共育層面,因為安全包含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僅靠老師的'教育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可以讓家長共同參與到平時的生活活動,因為進階段接孩子時會出現孩子在前面跑,家長在后面走,上月拿被子也出現了,家長在拿小朋友的被子,小朋友自己跑掉了,家長都沒來得及拿好被子,就追出去了,這些都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要讓小朋友和家長共同重視這個安全教育,家長可通過讓小朋友了解有關家里的情況,比如家庭住址,電話號碼等,家園緊密配合,共同關心共同教育孩子。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0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資料的基礎上會講故事,明白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教師一齊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進取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后,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為什么會期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難?在此部分經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煉了小朋友的理解本事、表達本事、交流本事。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那里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本事,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本事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中班后期幼兒已經能夠完全欣賞理解短小的.散文詩的涵義和意境。在看到幼兒對欣賞活動充滿興趣的時候,我覺得,停留在讓幼兒感受意境,創編幾句還是不夠的,還能夠進行第二次欣賞教學活動,教幼兒朗讀詩歌及再次創編。因為幼兒對詩歌已經產生興趣了,他們愛聽,想念,教師就能夠在幫忙幼兒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熟記詩歌資料,并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更是對散文詩意境的深入。同時,教學時,除了讓幼兒說一說外,還能夠啟發模仿,并把幼兒模仿的詩句編成一篇散文詩。并可用身體動作表演,體驗調皮的情緒。我想用不一樣藝術形式的同構活動,會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1
沙包是孩子們熟悉并且經常玩的自制玩具。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沙包來貫穿在整個游戲中,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能夠得到鍛煉。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沙包游戲,透過幼幼互動、師幼互動,貫穿游戲情境,以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用心性,使幼兒以愉悅地情緒投入到整個活動中,身體各個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本次活動目標首先是在游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鉆爬等綜合潛力。其次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我在設計活動時,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讓幼兒聽音樂自由進場,然后進行熱身運動,抖抖手,抖抖腳,在放松的音樂節奏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游戲的樂趣,為后面的活動做好準備。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孩子們好奇、愛探索,教學過程中為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首先我出示沙包,讓幼兒說說沙包有哪些玩法。再讓幼兒找一個空的地方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種玩法,在活動過程中,我不斷根據游戲情景的發展和活動的進程,啟發幼兒創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據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透過提醒、示范的方式,讓孩子們練習在游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鉆爬的潛力。這樣既讓讓孩子們學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為后面的'比賽做了鋪墊。在比賽運沙包的游戲中,我創設了搞笑的情境,讓幼兒先學小烏龜背著沙包(鉆過山洞),頭頂沙包走過(小橋)。再學小兔雙腳夾沙包,再把沙包扔進倉庫(呼啦圈),幼兒表現的十分活躍,都很投入,幼兒很喜歡玩。第三部分是放松活動?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是讓幼兒自主進行的,使幼兒感到高興和快樂。
但我在教學過程中,自己覺得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孩子們探索沙包的玩法時,沒有引導他們合作玩同一個沙包。
2、在給孩子們分組進行比賽時,能夠讓幼兒自由進行組合,而不是教師進行分配,活動后應及時進行小結,讓孩子們明白活動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
3、比賽優勝者要及時給與獎勵,這樣能夠增強孩子們的用心性,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2
這次主題活動前,由于我們對主題活動的總目標和小主題活動的分目標進行了認真地分析,所以在整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能把握好主題方向,對預期所要到達的目標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了以前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研究不夠全面的弊端。所以無論是組織的團體教學活動還是活動后的延伸,都始終圍繞主題目標進行,從而到達了預期的目標。這樣既幫忙幼兒提升了的相關經驗,又發展了幼兒的思維本事、語言表達本事、想象力和表達表現本事。但我們教師對有些動物的生活習性還了解的不夠,今后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我們要經過相關的渠道獲取相應的知識,這樣才能讓幼兒獲取比較正確、科學的知識。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本事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只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終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后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后,出示了兩幅教師的'范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范例中,教師把不一樣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布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經過這兩幅作品不僅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本事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布局和建構本事的提升。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3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永恒的話題,幼兒園是幼兒團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理解“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復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我們都明白,孩子年齡小,自控本事差,很多時候不明白哪些事能夠做,哪些事不能夠做。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當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那樣,眼觀六路,耳聞八方。時刻不忘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的一切行為都不能離開教師的視線。
在一次室內活動中,孩子們在各個區域玩耍,教師一轉身就有孩子哭著跑過來告訴我:“教師,某某拿玩具砸到了我。”我一看,扶安康小朋友的右胳膊上有些小擦傷。幾秒鐘的時間里,我的一個轉身就發生了。對于孩子之間在一齊玩耍,經常有爭搶玩具的現象,教師一不留神孩子間有會有事情發生,應對變化萬千的狀態,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怎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呢?我們能夠開展有關安全教育的談話活動,如“我身邊的危險”、看圖講述“誰對誰不對”、美術活動“我來設計安全標志”等。讓幼兒主動獲取必須的安全知識和求助方法,樹立了安全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松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僅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這不僅僅關系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歡樂。
幼師大班教育教學反思:合理性的表揚
表揚是一種正面強化的方法,恰當使用能增加幼兒自信,促進幼兒提高。然而,教師在利用表揚手段時,卻常常用得不合理。
問題一:表揚方式固定夸張。幼兒回答問題后,很多教師的表揚無外乎“表現真好”、“你真棒”,“真聰明”、“很好”、“實在了不起”等。而在有些班級,經過教師的指導,幼兒會邊拍手邊說“某某某,你真棒”,但事實上卻不是發自內心地認可伙伴。這樣一成不變的表揚沒有發揮出評價的應有作用。
問題二:表揚夸張頻繁。有一次,一位幼兒回答問題后總不坐下來,教師究其原因,結果是“教師還沒有表揚我呢”。這種無目的、淺層次、低效果的空洞表揚,會使經常理解表揚的幼兒不以為然。這樣的表揚給幼兒供給了一時的、令人簡便的、膚淺的滿足感,另外也容易引起幼兒的情緒波動,影響后續的活動正常開展。
究竟怎樣才是合理的表揚呢
1.關注學習的過程。著眼于幼兒的努力。
幼兒年齡小,對自我缺乏科學的認識和評價。所以如果將幼兒的注意引向“學習的過程”、“作出的努力”,幼兒既不會自傲也不容易自負,而會對自我擁有信心抱有期望。所以,教育者的表揚應重點指向為取得成績作出的努力。比如,“你的提高真快”、“答得不錯,加油”、“你動了腦筋,這個回答與別人不一樣了”、“今日某某小朋友能坐下來聽課了,再努力”……明確的指導不至于讓幼兒驕傲自滿,也讓其他同伴明白榜樣的內涵,使幼兒認識到是自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贊揚,幼兒今后才會更有進取性。
2.具體有指導價值,著眼于幼兒努力的方向。
表揚不是目的,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才是我們的宗旨。比如,“坐得好”改為“某某小朋友的小手一向沒有亂摸”;“上課認真”改為“眼睛總是看著教師”;“表現好”改為“聽得認真,作業做得又對又好”;“你真棒”改為“你以前拿筆都不會,此刻已經會畫畫了”等等。
對于幼兒努力的成績不能只籠統地概括為“聰明”、“不錯”等字眼,幼兒根本不能感受到成績是經過努力才得到的,所以表揚應再有針對性一點!澳隳馨淹婢哒淼眠@么整齊,把活動區收拾得這么干凈,真讓教師感到舒服!薄敖袢,某某小朋友自我檢查出一個小問題,真不簡單!”“你的作業都寫對了,下次速度再快一些就更好了!
鼓勵的對象應具有全面性,既應包括那些原本好的,也應包括那些有提高的。對較具體的言行作出肯定,旨在促進幼兒繼續努力。
3.傳遞欣賞的語言,著眼于價值的體現。
表揚首先要傳遞欣賞!澳愕幕卮鸷墚惓!、“我懂你的意思了”、“我喜歡你這樣大膽地回答”、“你聽得比以前細致”、“我明白你會怎樣去做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會像你這樣去做”等等,讓幼兒意識到教師在欣賞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理解和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傳遞表揚的語言應當重學習資料本身而輕對形式的欣賞。布魯納曾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表揚也要指向學習資料,讓幼兒進一步領略學習資料本身的價值。
4.豐富鼓勵的樣式。著眼于最佳的發展。
根據幼兒不一樣的發展水平、家庭背景、階段表現能演繹出各異的鼓勵樣式,更會收到多樣的效果。如根據膽子大小、聲音高低、問題的難易不一樣給予不一樣的欣賞和期望。如,“你這兩天沒有來,還答得這么完整”、“某某已經是第三次將畫畫得這么大了”、“你的這個法子比剛才那個厲害”、“這么難的問題也沒有難倒你”、“我們班年齡最小的某某今日也做得這么認真”……竭力尋找閃光點進行肯定表揚,哪怕是沙里淘金,哪怕是一點點金,也必須肯定應對,切不可無中生有或夸大其詞,弄得幼兒也摸不著頭腦。
當然,揭短式的表揚應避免,可有可無的表揚可省掉,口是心非的表揚要杜絕,空洞的表揚、過分夸張的表揚應減少。
口頭表揚只是鼓勵的一種形式,充滿期望的眼神、支持性的點頭、鼓勵的微笑、善意的沉默、熱烈的擁抱、溫柔的親吻等都會傳遞出尊重、信任和激勵,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另外,表揚時盡量將個體表揚與群體贊賞、直接表揚與間接肯定、公開表揚與私下鼓勵結合起來,會使表揚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4
在這次五指山市送教下鄉活動中,我開展了小班兒歌活動《小魚》,這首兒歌,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比較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進行本次活動前,我充分地考慮到:
一、異地借班上課,對幼兒的實際水平還不是很了解,教師語言的調動性要適宜,做好隨機調控;
二、內容是關于小動物的,小班幼兒最喜歡模擬、扮演各種小動物,如何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兒歌和表現兒歌是重點;
三、手偶表演富有挑戰性,幼兒又是首次嘗試,能深入其中體驗到樂趣最為關鍵。
通過教學實踐,我獲得以下幾點體會:
1、手偶教具的靈活變化
小班幼兒喜歡動態的、真實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觸摸的。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杖偶作為引入的教具——三條會擺動的小魚,幼兒很快地就被三條小魚深深地吸引了。在杖偶表演和老師的示范兒歌環節中,我利用小魚的身份、以游戲化語言和夸張的表情,肢體語言的演示,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語速的快慢,時時吸引著幼兒,加深幼兒對兒歌的印象。
腕偶小魚的出現再次讓幼兒體驗到參與游戲表演的欲望,同時也加強了幼兒手指擺動的動作練習,充分貼切兒歌中“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寓意,激發了幼兒表演興趣。
2、課堂語言,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的效果如何?在教學活動設計中很重要,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是教師的課堂語言,這也是教學活動最出彩的地方。由于是是異地授課,在和五指山市機關幼兒園的小朋友活動中,語言上我做了反復的推敲。例如,在幫助幼兒理解學習兒歌的環節中,我原本是這樣設計的:師:一條小魚在哪里游?(幼兒:在水里游。)師:我們一起說:一條小魚水里游。在海口試教時幼兒會主動地跟讀,但在當時大部分幼兒并沒有主動回應,我隨機把小魚取下,游到小朋友周圍,進一步啟發幼兒:師:小魚想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一起來說:一條小魚水里游。老師進一步的動作及語言的提示讓幼兒思維開始活躍,幼兒開始有了回應。
3、根據實際,適時調整教育方案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的運用。就像我在教這首兒歌時,一心想完成預先所涉及的教育教學流程,可是其中個別幼兒并不感興趣。我不斷地變換提問和調動幼兒情緒,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幼兒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展的需要。所以有時候,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整我們的教育內容及方案。
4、動手多于動口,應善于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我也發現給予幼兒表現肢體模仿多于語言表述,將重點放在幼兒肢體的表現上,忽略了對幼兒語言的'要求,沒有給幼兒更多的說的機會;顒又,我采取了以動為主的方法,以情境性的活動環境和游戲形式結合,在活動中創設了許多讓幼兒“動”起來的機會,以延長了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讓幼兒對模仿小魚搖搖尾巴點點頭的動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力求讓幼兒“動”起來。但是,有些幼兒都“乖乖”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甚至還沒有真正進入積極的“動”的狀態,可見,我雖然采用了一些能夠讓幼兒“動”的形式,但并沒有賦予這些形式以真實的意義,也就談不上積極與環境互動、主動建構。最后在兒歌跟音樂的結合中。我為了更好地配合音樂韻律節奏,讓幼兒真正能感受欣賞兒歌的韻味,能真正去體會兒歌的優美。但對幼兒能力有所忽視,速度上幼兒有些跟不上。因此我應該適時的調整,為幼兒創設更多地語言表達的機會。同時有效地利用手偶游戲將其融合在兒歌節奏朗誦中,讓兒歌和手偶表演成為一個結合點,給幼兒一個新的刺激,從而使幼兒真正能夠動起來,能夠在愉快地說說、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動”中體驗、探索、思考、發展。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5
一次教學觀摩活動,主題是“有用的調味品”。幼兒興致很高,紛紛選擇食物加入調味品,然后品嘗自己調制的食物。教師隨之與幼兒進行交流。
師:你加了什么調味品?吃起來怎么樣?
甲:我在西紅柿里放糖了,好甜!
師:是呀,放了糖更好吃了!
乙:我放了沙拉醬,真好吃!
師:是呀,調味品真好!
(許多幼兒說自己放的調味品好吃,教師都積極回應,給予充分肯定。)
丙(小聲地):不好吃的,好酸!
(幾個幼兒也接連應聲說自己的調味品不好吃,“好成”、“好辣”……教師看看他們,沒有任何反應,顧左右而言他。)
師:我們再嘗嘗別的調味品吧
(幼兒再次操作。)
從教師與幼兒的交流中,我們發現教師對幼兒的言語有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對一些幼兒的言語積極反饋,而對另一些幼兒的言語卻充耳不聞。是沒有聽見嗎?
帶著疑問,我仔細看了教案,頓時明白了。原來活動目標的第一條是“讓幼兒感受到調味品能讓食物變得好吃”?磥硎沁@個“指揮棒”在起作用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教師念念不忘活動目標,以目標的達成為最終目的,因而在活動實施中盡量避免節外生枝,極力促使幼兒直奔目標。
那么,這些“逆耳”的言語真的有悖于目標嗎?未必!調味品能讓食物好吃,不假,但有前提:調味品必須使用得當。那些“逆耳”的言語給出的信息是:調味品如果使用不恰當,食物就不好吃。這不正是從另一個角度對目標的探索嗎!為什么教師聽著覺得不順耳呢?因為教師片面追求目標的'實現,沒有準確地理解與把握目標的內涵,因而把這些有價值的言語看作背離活動目標的、沒有價值的、不和諧的音符。
現實中,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教師往往會積極回應順耳的言語,而對逆耳的言語聽而不聞,甚至表示不滿。無怪乎有人說,“在教育活動中,兒童很多時候在附和老師。老師希望他們說什么,他們就努力說什么,以求得到權威的認可!
教師聽不見的病根在哪里?就在于片面追求目標,只見目標、不見幼兒,急于尋求符合標準的答案,千方百計牽著幼兒順應目標。這導致“預設”與“生成”勢如水火,活動中閃現的生成“火花”也被無情地撲滅。
提倡目標意識有其積極意義,但把握不好也有一些負面作用,如一切圍著目標轉,過分追求目標達成等。那么,要不要關注目標呢?回答是肯定的,但決不能片面地理解。
一不能死扣目標。既定目標終究是預設的,還需在活動中檢驗。檢驗的依據就是幼兒的反應。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及時修訂目標順應幼兒,而不是強求幼兒符合目標。
二不能目標在前,幼兒在后。教師不能片面以目標的達成為“終點”,而應該“幼兒在前,目標在后”。也就是說,目標要來自幼兒,追隨幼兒,順應幼兒。
三不能片面評價活動的成敗。評價是杠桿,起導向作用。目前,對活動的評價往往以目標是否達成為基點,以成敗論英雄,這導致教師唯目標是從。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評價取向,關注教師對活動的組織和把握,對活動中“生成”價值的捕捉和利用,以及對幼兒行為的引導與反饋。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幼兒園老師教學反思11-23
幼兒園老師教學反思06-03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11-27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反思02-07
幼兒園老師教學反思范文10-14
幼兒園老師拼音教學反思10-14
幼兒園老師優秀的教學反思05-22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活動反思12-17
幼兒園老師教學活動反思10-30
幼兒園優秀老師的教學反思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