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由來
清明節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大家知道清明節是怎么來的么?下面yjbys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節總是在公歷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為掃墓。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清明節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項目是掃墓。清明節的起源,有傳起源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被大眾紛紛仿效,在這天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后朝廷卻沒有為之蓋廟,于是百姓在寒食期間于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后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于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并演變為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于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為,寒食掃墓來源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后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后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為清明掃墓了。
清明掃墓是承襲寒食的習俗
民俗學家認為“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鑒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
后來寒食與清明混為一體,清明節祭祀遂成習俗。清明節祭掃先人墓地,歷來為百姓十分看重。如果不祭掃,就會被認為是“斷后”。因此無論多窮困,這天都要到祖墳上去壓一張黃表紙,以盡緬懷思念之意。
【清明節掃墓由來】相關文章:
清明節掃墓圖片11-15
作文清明節由來11-29
清明節掃墓活動圖片11-16
清明節掃墓的圖片11-12
作文清明節的由來12-30
清明節由來精選作文11-29
清明節青團子由來11-29
學校清明節掃墓的圖片11-16
《清明節的由來》教學反思02-22
有關清明節由來作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