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金空賬風險 1.3萬億欠賬越來越大
專家認為國家須做實賬戶并讓養老基金收益跑贏CPI
近日有專家指出,我國養老基金“空賬”1.3萬億元,立即引發廣泛關注。有群眾認為,以后老人越來越多,兩個年輕人養四個老人再加上孩子,不把老人的養老金做實,年輕人怕是負擔不了。
一些專家認為,“空賬”是我國養老制度轉型形成的“歷史欠賬”所致,目前支付風險不大,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支付壓力將會越來越大,國家逐步做實賬戶并能讓養老基金收益跑贏CPI才是上策。
賬戶“虧空”
是養老制度轉型之痛
我國養老金“空賬”的產生有其歷史原因。據了解,為適應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1991年國務院決定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經過探索試點,各地逐步建立起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養老保險體系。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研究員李愛說,經過幾次調整,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部分由單位負擔繳費,為職工繳費工資的20%,個人賬戶由職工個人繳費,為繳費工資的8%,職工退休后養老金根據個人賬戶余額及社會工資水平等因素共同確定。
據了解,改革之前的'養老保險由國家統籌安排發放,沒有個人賬戶及資金積累過程。
山東大學財政系主任李齊云說,改革前雖然沒有個人賬戶,但國家已經通過企業稅收及利潤上交等方式拿走了養老保險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這些資金用于其他事業,個人賬戶建立后不能再向這部分職工“追繳”養老金,從而形成個人賬戶“歷史欠賬”。
李齊云說,待這部分“欠賬”職工退休領取養老金時,便只能“挪用”后來人繳納的養老金予以支付,從而形成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運行,雖然國家財政不斷予以補貼,但由于老齡化不斷增加及養老水平的不斷提高,“空賬”越來越大。
據了解,為解決“空賬”問題,2001年我國在遼寧試點做實個人賬戶,之后又擴展到吉林、上海、山東等十幾個省市。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養老保險處工作人員張曉巍介紹,目前山東已做實個人賬戶150億元,大多數地市在做實個人賬戶時財政壓力不大,但有的市由于財政基礎不好及收繳狀況不佳等原因,尚需省級財政給予一定扶持。
人口老齡化
加劇“空賬”風險
一些專家認為,養老金賬戶“空賬”并不稀奇,之前就引起過許多爭議。據了解,爭議在1996年全國各省區市普遍實行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時便已出現,個人賬戶在運行不到3年時間內“空賬”規模就已達到1990億元,之后越來越大,2004年達到7400億元,2005年底超過8000億元,據專家透露,至今已達到1.3萬億元。
李愛說,隨著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及人口老齡化的加重,中國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現收現付”的養老體系將面臨巨大的支付壓力,逐步做實個人賬戶可有效避免養老金收不抵支風險。張曉巍認為,如果賬戶做實,便有資金進行投資以“保值增值”,賬戶空轉不利于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
一些專家認為,個人賬戶如果做實,將面臨如何保證資金不被非法挪用及“保值增值”的問題,如果社保基金收益“連CPI都跑不贏,那對國家及群眾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有專家表示,到2020年,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滾存將在10萬億元以上,但近年來中國養老金賬戶投資的收益率不到2%,而在過去9年里,CPI平均為2.2%,面對高于收益率的CPI,社保基金受到通脹的巨大侵蝕。
【人口老齡化加劇養老金空賬風險 1.3萬億欠賬越來越大】相關文章:
分析養老金空賬遞增的形成原因09-19
關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醫療保險的危機及對策11-28
氣候變化加劇霾發生10-06
英國大學生心理問題加劇07-24
會計實賬之如何做好公司內賬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