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希望有所幫助!
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是教師在職業實踐活動中必須遵循的最根本準則,是教師協調行業內人與人之間及其與社會和其他行業之間利益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是調節、指導和評價教育工作者行為的基本道德標準。它集中體現了一定階級或社會對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貫穿于教師職業活動過程的始終,是教師職業道德體系的精髓,是衡量教師個人行為和品質的最高道德標準。因此,確立教師職業道德的原則,是研究師德問題的重要內容,它對教育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建立
在人類歷史上,每一種道德類型的規范體系都貫穿著一個最根本的道德原則,即道德的基本原則。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各行各業的產生,各類職業道德也發展和完善起來。各種類型的職業道德也各有其核心的、具有全面指導意義的道德基本原則,用以指導和約束該行業的所有從業人員。
目前,人們對教師職業道德有沒有基本原則,有幾條基本原則,什么是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等問題還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表述。我們認為,既然職業道德是伴隨著職業活動而產生、發展起來的,就應該有一個適用于特定行業的、體現該行業特征的、區別于其他行業的基本原則。更何況教師職業歷史悠久,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地位日益突出,功能日益拓展,其職業道德體系也逐漸完善,確立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就成為必然。
在一般情況下,基本原則是對教師指導性、原則性的要求,它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總概括。在執行中,允許根據具體情況變通處理,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
(一)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是評價教師職業行為的最高道德標準
首先,這是由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在教師道德體系中的地位所決定的。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貫穿于教師整個職業活動過程中,指明了教師職業實踐中行為的總方向,體現了教師職業道德活動的本質屬性,對教師的職業行為起根本的指導作用。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在教師道德體系中的這種核心地位和統帥作用,決定了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是評價教師整體和個體職業行為的最高層次的道德標準。
其次,從法律與道德規范人們的不同方式來看,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量來約束人們的行為規范,具有強制性,相對于道德而言,它是一種外在的約束力量。道德是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系的,它主要是人們把社會的要求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依靠人們的自律來指導人們的行為,相對于法律來說,它是來自于人們內心的一種精神力量。因此,道德的要求是比法律的要求層次更高。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是評價教師職業行為的最高標準。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調整教師個人與他人和社會利益關系的根本指導原則,是區別于其他類型社會道德最根本的標志
每種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系。在現階段社會里,職業勞動是為社會創造經濟、政治、文化效益的活動,同時也是個人生活資料的來源。因此,各種類型的職業道德,必然要承擔起協調本行業內人與人之間,本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與行業服務對象、社會整體或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如何處理好這些關系,就需要有一個基本的指導原則。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就是指導教師調整行業內人與人之間、教師職業與其他行業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社會整體或國家之間利益關系的指導原則,它反映了教師職業所應承擔的一定的社會責任、應履行的社會義務以及承擔責任、履行義務所應享有的社會權力及社會利益,是教師職業道德區別于其他類型社會道德的最根本的標志。
二、確立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依據
教師職業道德作為調節教育工作者行為的準則,并非人的主觀臆想或邏輯推演,而是有著充分的客觀依據的。
(一)符合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的需要
道德是上層建筑、意識形態之一,是由社會經濟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的。社會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的,它決定著社會道德基本原則的要求,而道德原則和規范的確立,最終是為了調整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因此,作為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內容的教師職業道德,也必然由社會的經濟關系、社會存在所決定,并隨著后者的變化而變化。道德與政治是上層建筑諸因素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各以特定的角色反映社會存在和經濟基礎,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區別,在階級社會中,政治關系對道德關系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上述情況要求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必須反映當時社會的經濟關系、政治發展的需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道德的基本原則必須符合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發展的需求,否則勢必偏離社會主義方向而導致失誤。
(二)反映教師勞動的特點,并在教師道德規范體系中占主導地位
教師職業道德是在教師勞動實踐中引申出來的。教師勞動的目的是培養人,勞動的對象是人,勞動的產品同樣是人。教師勞動的這些特點,向教師提出了道德上的特殊要求,也指明了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方向,即必須反映教師勞動的特殊本質,使之成為與其他職業道德既聯系又區別的標志。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必須貫穿于教育過程的始終。教育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對教師的要求是多方面、多層次、全方位的,而其中必然帶有核心作用的要求,教師職業道德原則就是諸多要求的概括。
在社會主義國家,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應當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教育者行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社會主義道德在教育者教育實踐中的集中表現。一方面,它對教育者的實踐活動具有導向功能;另一方面,對教育者行為具有嚴格的約束功能。這種基本原則體現了教育活動中人與人之間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關系,對教育者的思想、言論和行動具有最普遍、最根本的指導作用。這種基本原則是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靈魂與價值導向。
(三)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相結合
認知、思維在道德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道德教育觀念。道德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借助自己的智慧努力探索、不斷建構的過程,因此,道德的目的就不應該是讓受教育者無條件地服從某些規則和準則,而是要引導和鼓勵受教育者接受理性的自我指導和自我決定,這樣看來,道德教育的過程是一個需要受教育者的理智和思維參與的過程,那么,我們就必須拋棄傳統的說教、灌輸和強迫執行等方法,幫助受教育者通過自己的實踐和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和決策,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四)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
紀律、法令、政策等本來是具有強制性的行為規范,但在社會主義社會條件下也具有特殊的道德意義。人民教師教書育人,要自覺遵守社會主義紀律,模范執行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具備良好的法紀風貌。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加強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教,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現代化教育發展的必然產物。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近些年來,我國的教育法律、法規相繼出臺,構成了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我國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實施,要求國家機關以及有關機構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在其職權范圍內從事有關教育的智力活動,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其他教育機構、社會組織和公民嚴格依照法律規定,從事辦學活動及其他有關教育活動。對教師來說,就是依法治教。有關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將在后面作專門的論述。
三、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是現階段處理我國人民內部矛盾、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人,因此,它理所當然成為處理教育活動中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問關系的基本原則,成為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基本內容是:堅持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必要時要放棄或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不斷發展、完善集體利益,以逐步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根據這一要求,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著重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貫徹集體主義原則的應有之義。教育事業是人民的事業,教師只有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才能在教師職業活動中,貫徹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遵守各種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去,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集體的關系
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人是社會的主體,是構成社會的元素或細胞,人的存在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人的活動推動著歷史的發展。反之,個人也不能離開社會,社會對人具有決定作用,為個人的發展提供歷史條件。同時,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區別,相互矛盾。個人與社會、集體時常會發生沖突或矛盾,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當把社會、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教師作為集體中的一員,應當關心和維護教師集體利益,樹立校榮我榮、校恥我恥的思想,關心集體的命運和發展,把自己的發展與集體的命運聯系在一起。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要有大局思想,在任何時候都要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時,在教師工作中,由于性別、年齡、專業、工作經驗、工作成績、工作分工等各方面的不同,由此產生不同類型的關系。但從根本上說,都是一種團結合作的關系。教師要擺正個人在學校人際關系中的位置,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關系,要尊重他人和他人的正當利益,主動關心他人。
(三)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
教師工作是一項艱苦、繁重的工作,需要教師作出貢獻并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然而,教師又有自己的切身利益,需要從社會中索取。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對教師實現人生價值、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貢獻與索取的關系上,應該糾正兩種錯誤觀點。一種是只講索取、權利,不講貢獻、義務,認為索取越多,人生的價值就越大。按照這種觀點指導行動,人人都不會為社會作貢獻,只是一味向社會索取,社會又何以存在和發展?到頭來索取也無法實現,個人又怎能生存下去?另一種觀點認為,“要貢獻也要索取,不占便宜也不吃虧,這樣的人生才有價值”。這種觀點貌似合理,其實在社會生活中是行不通的。每個人來到世間,總是把前人創造的財富作為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首先是索取而不是奉獻;同樣道理,他必須為下一代的生存和發展創造財富。如果貢獻多少就索取多少,并沒有給社會提供滿足自己需要之外的東西,這樣,人類社會就會停滯不前,這樣的“貢獻”就失去了它的真正內涵。
四、教育人道主義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原則
人道主義源于拉丁文humanus,即人性的、人道的、文明的意思。歷史上人道主義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人道主義是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新型資產階級反對神學、反對神道的一種文化思潮;廣義的人道主義,是指維護人的尊嚴、權利和自由,尊重人的價值,要求人能夠得到自由發展的思想和觀點。
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的重要規范之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歷史觀為基礎,是社會主義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同時也是在批判和繼承歷史的人道主義合理成分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更高水平的人道主義。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內容是:尊重人、關心人,同仇視人民的邪惡勢力作斗爭。
教育人道主義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在教育領域、教育過程中的具體化、“職業化”。它調整教育過程參與者之間的各種人際關系,并為這些關系規定原則和規范。如果說在社會主義社會,作為調節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價值標準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是一種“一般”的原則和規范的話,那么,教育人道主義則是這“一般”中的“特殊”。
教育人道主義,規定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應當從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出發,尊重對方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在此基礎上,要求教育者應當特別注意發揮自己作為過程主體的角色作用,以完善的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主義原則協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從而調動受教育者和在教育過程中的其他參與者的積極性,以利于教育任務的完成、教育目標的實現。
教育人道主義對教育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要求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教育對象——受教育者,要把受教育者視為與自己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具有自身個性特征的人來對待,在尊重的基礎上努力理解他們,做到真正關心他們。其次,還要在尊重、理解、關心受教育者的過程中,勇于在教育對象面前解剖自己,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并且有向教育對象學習、以其之長補己之短的胸懷和氣量。韓愈說:“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蹦軌蚶斫饨逃龑ο,也能讓教育對象理解自己的教育者,才是符合教育人道主義要求的教育者。最后,在處理與協調自己與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合作者——其他教育者的關系上,教育人道主義要求教育者應襟懷坦誠,與其他合作者相互尊重,真誠合作,不忌賢妒能,不“文人相輕”,努力與他人形成一個融洽的集體,同心協力促進教育過程的順利進行,達到任務、目標的最佳實現。總而言之,教育人道主義要求教育者:全方位有效地協調、處理好與教育過程具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對象之間的各種關系,尊重和關心這些對象的價值,并努力在教育過程中使這些價值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