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拓展新思路
職業規劃認真考慮社會需求意義深遠,本文主要論述職業生涯規劃拓展的新思路。
在現有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中,個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與企業招不到需要的員工始終是一個突出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個體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社會需求脫節。因此,把社會需求納入職業生涯規劃具有重要意義。而在職業發展社會環境分析上,我們通常重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而社會對個體的職業角色影響卻往往被忽視。生命歷程理 論注重社會環境對個人發展的作用,強調個人在社會中的多重角色,將其引入職業生涯規劃正是彌補這種不足的一種努力。
一、現有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缺陷
現有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為個人職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武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對職業準備期重視不足。學界一般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從個體初次就業時開始,少數學者也認為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但是個體在職業生涯之前積累的人力資源素質直接影響其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情況。忽視對個體生命早期的基本職業素質培育,不能保證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優質的原材料,這是一個明顯的缺陷。第二,缺乏社會對個體職業角色期望的分析,F有職業生涯理論對個體在生命歷程的各個階段社會期望的職業角色是什么、如何達成這些角色等等,幾乎沒有涉足;同時,一些重大社會事件對個人職業道路的影響也鮮有論述。第三,缺少對職業時機和職業關節點的分析。現有職業生涯理論將個人職業生命周期劃分為幾個階段,并梳理了各階段的職業任務,但是個人的不同年齡段對其一生職業發展的意義是明顯不一樣的,F有職業生涯理論在這方面也缺乏研究。
造成這些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過分突出了個體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決定作用。但是,個體的職業生涯是嵌入在社會關系之中的,個人必須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的職業角色預期才可能成功。為此,筆者認為應拓展職業生涯規劃的視角,從社會角色與心理預期等社會學、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它。而生命歷程理論即是一種新的思路。
二、生命歷程理論:概念、由來與核心思想
所謂生命歷程,簡單地說就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個人在生命跨度中所扮演的社會期望的全部角色與事件的軌跡。生命歷程理論是20世紀初托馬斯等美國學者在研究移民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的。到了70年代,美國學者埃爾德在《大蕭條的孩子們》一書中系統闡述了該理論。后來他將生命歷程界定為個體在一生中不斷扮演的社會規定的角色和事件,這些角色與事件的順序是按年齡層級排列的。埃氏認為,對個體發展的研究不能局限于人生的'某一階段,也不應僅在封閉的生命周期內探討,而應在整個生命跨度中,從歷史、文化與地理位置的多維視角中進行全面研究。其理論的核心思想有四:第一,人的一生都鑲嵌在歷史的時間與事件中,同時被這些時間與事件所塑造。
第二,人生事件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取決于其出現在個體生命歷程的時間。第三,個人存在于相互依賴的關系網絡之中。第四,個體具有能動性,能克服外部環境的約束,編織自身的生命歷程。生命歷程理論就是以年齡這一時間要素為主線,從個體生命、社會文化與歷史背景三維視角來研究個人在生命跨度中如何扮演社會規定的角色和事件,促進個人發展的科學。)職業規劃目前,生命歷程理論已廣泛應用于青年社會化、大學生成長、移民、居住和社會保障等社會問題的研究。
三、生命歷程理論對拓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價值
【職業生涯規劃拓展新思路】相關文章:
職業生涯規劃前言_職業生涯規劃12-15
職業素質規劃拓展08-16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01-20
IT行業職業生涯規劃01-17
職業生涯規劃作文01-04
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2-28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01-19
職業發展生涯規劃書11-10
職業生涯規劃心得10-06